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食指相信未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市化;大連市;全域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051-03
引言
城市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所帶來的由傳統落后的鄉村社會向現代先進的城市社會轉變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其本質是城鄉協調發展、城鄉二元結構轉換[1]。城市化是一個現代化的過程,人們對城市化各方面的研究總是永不停歇。而在這個經濟全球化、城市格局快速演進的時代,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城市化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城市化研究尤為熱情。政府近幾年更是在政策上對我國城市化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因為實踐越來越證明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所以深入研究城市化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城市化的“引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8月17日,為貫徹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升大連核心地位,市委十屆七次全會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概念。2010年1月12日,大連市長李萬才在市第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連全域城市化”這一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對大連的發展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中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大連,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總體狀況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面對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對于中心城區過小的大連來說,實施全域城市化就是面向一個嶄新的時代。它將預示著新世紀、新時期大連發展目標的前移、視野的開闊、階段的更新。本文就大連這一發展新框架進行深入了解,并且將結合政府實踐工作,探討如何有助于全面順利展開“大連全域城市化”。
一、搭建全域城市化大連
(一)大連全域城市化戰略概況
長久以來,我國一直在實踐中追尋適合中國的創新型城市化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為了深入落實國家戰略,拉開大連發展框架,實施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是振興大連的必然選擇,這也是當前調結構、擴內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如何在城市化客觀規律下開展這一宏偉藍圖,我們可以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去解讀一個未來嶄新的大連。
大連全域城市化按照組團式、鏈條式的總體發展思路,沿黃渤兩海、沈大和丹大兩線拓展城市空間,規劃建設“四大組團”。這“四大組團”是:由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組成的主城區組團,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企業總部密集的國際商務區,軟件和創意產業發達的知識經濟聚集區,科教先進、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城區;由開發區、金州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金石灘旅游度假區、“雙D港”和大窯灣港區組成的新市區組團,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物流業、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建設航運服務資源聚集區、先進制造業聚集區、臨海臨港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宜居新市區;由渤海區域城市組團,重點發展石化、造船、軸承、重大裝備制造、濱海旅游等產業,建設臨港產業的新增長極和渤海灣畔新興城市;由黃海區域城市組團,重點發展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生產、服裝加工、海洋水產和旅游度假等產業,建設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國際旅游勝地和區域重要節點城市(見圖1)。這“四大組團”的空間布局充分體現了各地區現有的經濟基礎和資源優勢,并且根據各分組發展潛力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和城市定位,讓大連加快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經濟區和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區。
(二)大連城市化現狀及其具備實施全域城市化的條件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市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完善了“全域成都”的規劃,引起全國關注。那么,現在的大連是否具備實施全域城市化的條件?本文從大連城市化發展現況進行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連的城市化水平較高。根據2009年的《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公布的數據,2009年,大連市總人口584.8萬,非農人口占總人口的61.2%,均高于同年遼寧省60.3%和全國46.6%城市化平均水平(見表1);從非農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來看,大連是一個城鎮人口較多、現階段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城市(見圖2)。
其次,大連的城市結構比較適合實施全域城市化。大連中小城鎮數量多、密度大,有中小鎮87個,平均每144.5平方千米1個,全市約60%城鎮集中于長大鐵路沿線和黃海沿岸,形成了以大連市區為中心、長大鐵路和黃海沿岸為軸線的城鎮地域形態結構,再加上大連在區域發展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中扮演的核心龍頭的角色,它的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輻射功能更強,對周邊地區帶動作用很大。
再次,大連第二三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不斷做強做大,第一產業的比重已經較小。在對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指標進行相關分析中得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構成中所占比例越高,則城市化水平越高(見圖3)[2]。大連的傳統農業已經向現代農業轉變,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精品化、工廠化生產和銷售體系。
另外,大連的經濟總量和財政實力都已達到較高水準,有充足條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資源配置已打破城鄉壁壘,城鄉一體化格局的雛形已見端倪。
二、保障大連全域城市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在推進大連全域城市化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城市化發展的基本規律,科學、理性地認識大連現狀和發展趨勢,否則,欲速則不達。
第一,要順利全面地實施大連全域城市化,首先不能忽視城市化的本質――城鄉協調發展、城鄉二元結構轉換。所以,全面、深入地實施城鄉統籌戰略十分關鍵。盡快出臺戶籍制度改革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綜合政策,不限制城區的城市居民落戶。妥善安置新城區原有居民和失地農民,確保土地城市化與人口和就業城市化同步。鼓勵那些在中心城市、組團城市、中心城鎮長期工作、居住或創業投資的農民轉為市民。在就業、工資、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社會福利方面同步跟進,確保各區域待遇同等,促進人才、資金、社會服務設施等城市發展要素北移擴散,發揮中心城區對城區的涓流效應。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對弱勢地區的財政補貼和金融服務力度,降低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門檻,支持鄉鎮企業向主要城區集聚、鄉村工業向小城鎮集聚。構建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體系,鼓勵社會團體、工商企業和廣大農戶參與村莊整治工作,興辦公共事業,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千方百計地探索農民增收途徑。
第二,要順利全面地實施大連全域城市化,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大連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從數量型、粗放型、耗能高的發展方式向低耗能、高效益、內涵式的發展方式轉變,尤其是實現渤海區域城市組團和黃海區域城市組團經濟增長方式由依賴投資增長轉變為依靠創新增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重點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特別要大力實施“服務業優先”戰略,確立產業高端化、特色化戰略導向,加快產業發展由外延式、粗放型發展為主向集約化、生態型發展為主,由投資拉動、資源消耗為主向創新驅動、人才支撐為主的轉變。其次,重視發展縣域經濟。要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積極推進主城區工業企業向涉農區市縣轉移;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創匯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都市型效益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第三,要順利全面地實施大連全域城市化,就要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發展。大連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其干凈、舒適、優美的城市環境著稱,是中國唯一入選“世界城市環境500佳”的城市。但經歷了幾十年快速城市化發展后,城市主城區的發展已經受到地形和用水條件的嚴格限制,給原本就受到水土資源巨大壓力的城市生態環境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城市生態環境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三類:一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包括水、空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短缺,對于大連來說主要是淡水和耕地的過度利用和石化燃料的短缺;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導致的大量社會問題,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綠地減少、教育和衛生發展滯后等[3]。因此,在努力建設大連全域城市化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城市生態環境,不然生態環境問題必將阻礙我們的城市化進程。首先,應改變城市空間結構,使城市中心人口不至過密,而且要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其次,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搞好大連對內、對外交通建設,形成多形式但互為有機聯系、通暢、快速的交通網絡;再次,要進一步擴大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的成果,有效保護山海資源,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最后,不可忽視城市軟環境,要重視文化動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促進人口素質提高,尤其是農民文化意識、思想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提高,吸納、保護人才,注意問題、解決問題,讓人們自覺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其實就是把握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互進、和諧的共同發展。
第四,要順利全面地實施大連全域城市化,政府的推動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是全域城市化發展的制度保障,可以通過制度創新營造城市化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可以通過制度安排影響交易成本來促進城市化發展,等等。但是政府只能做有限扶持和有度推動。有專家認為,政府應當適當干預控制其負面影響,引導社會經濟的正確方向和最優化的資源配置[4]。因為城市化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市場機制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政府只能是在遵循城市化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起到引導和推進的作用。所以,大連政府的扶持工作必得恰如其分。其中,可以從四個職能做好扶持推動工作,分別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這只“有形的手”要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省情,根據“無形的手”的客觀規律做好科學合理地編制城鎮規劃、確立重點扶持對象、改進制約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政策、強化城鎮管理等。
總之,大連全域城市化建設,不能以犧牲農業和農民利益為代價而冒進推行,不能靠行政手段拔苗助長,應充分調動經濟動力,以經濟發展帶動城市化,以城市化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全域城市化是一個動態的社會發展和改造過程,既要積極推進,又不能操之過急。本文在詳細分析了大連城市化現狀及其實施全域城市化條件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化發展的基本規律,提出了保障大連全域城市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希望本文的歸納和探討可以給大連全域城市化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據統計,2009年大連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 273.5億元,同比增長30.2%。投資對于城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4%,拉動GDP增長13.4個百分點;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3.8%,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以上兩個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抵消了金融危機導致部分領域負增長的不利影響,使全市GDP實現了15%的增長,保證了就業、稅收和社會穩定,對貫徹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戰略部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一連串的數字中可以看出,調整布局后的大連正以空前的發展激情立足新的起點。全域城市化概念的提出,也正在迅速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楊小文.城市化動因與建設“大大連”[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21(3):157-160.
[2] 李雪銘,鮑文玉.大連城市化與三大產業發展關系初步探討[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1):9-10.
[3] 李靜,李雪銘.大連市城市化與城市生態環境發展協調性評價與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08,(2):29-35.
[4] 謝永陽.城市化進程中的地方政府責任定位[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Full-area urbanization : The new fulcrum of Dalian facing the future
ZHOU Jia
(Cit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關鍵詞:薪酬差距;未來績效;錦標賽理論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63-01
一、理論背景與研究假說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進程,追求效率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宗旨,作為提高效率的手段之一――薪酬差距也在日益拉大。錦標賽理論認為在合作生產和任務相互依存的團隊活動中,隨著監控難度的提高,大的薪酬差距可以降低監控成本,為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一致提供強激勵,在這種情況下,加大薪酬差距可以提高公司績效。因此,我們認為:
假說1:高層管理團隊內部薪酬差距對企業未來績效有正向影響。
假說2:其他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間薪酬差距對企業未來績效有正向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的研究總樣本為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年度為2009-2012年。排除金融業的公司,排除存在缺失值和異常值的公司,最后獲得有效樣本4269家。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
(二)變量測量
因變量為公司未來績效,采用T+1年度的總資產收益率(ROA)衡量。自變量為T年度企業內部薪酬差距,采用兩者薪酬差額的自然對數來衡量,形成了以下兩個指標:
高管團隊內部薪酬差距(TMTGAP)=Ln(高管前三名平均薪酬-其他高管人員平均薪酬)
其他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間薪酬差距(MEGAP)=Ln(其他高管人員平均薪酬一普通員工平均薪酬)
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未來績效的影響,我們選擇T年企業規模、公司財務風險、企業最終控制人類型作為控制變量。企業規模(LNHUM)采用公司當年員工總數的自然對數值來衡量;公司財務風險(FRISK)采用風險系數B值衡量;企業最終控制人類型(CONT)為虛擬變量(國有性質取值為1,非國有性質取值為0)。
據此,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ROAt+1=α0+α1TMTGAPt+α2MEGAPt+α3LNHUMt+α4FRISKt+α5CONTt+ε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1為模型所涉及的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表中可以直觀看出,TMTGAP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均略高于MEGAP,同時TMTGAP的標準差小于MEGAP的標準差,表明高管團隊內部薪酬差距比其他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薪酬差距更大且分布更加集中。
(二)回歸分析
本文通過對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ROAt+I=-0.102+0.007TMTGAPt+0.009MEGAPt-0.002LNHUMt-0.034FRISKt+0.002CONTt
(-7.609) (5.944)(8.853) (-2.908)(-8.056).(0975)
R2=0.08 S.T.=0.0558557 D.W.=1.904 F=74.839
由回歸方程,TMTGAP@MEGAP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0.01水平上顯著。這表明高管團隊內部薪酬差距與企業未來績效顯著正相關,其他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間薪酬差距與企業未來績效顯著正相關,假說1和假說2均得到支持。對整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的F值為74.839,在0.01的水平上顯著,模型可以接受。D.W.值為1.904,約等于2,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模型中各自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均在1之上,但遠小于10,因而該模型各自變量之間并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模型穩定。
四、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高管團隊內部薪酬差距、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薪酬差距都對組織未來績效ROA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薪酬差距適當拉大,有助于提升企業未來績效。因此,我們主張增大薪酬差距以維持足夠的錦標賽激勵能量。
參考文獻:
吟誦品味,尋找詩歌的意境、情感
詩是心靈的音樂,古人云:“詩言志。”它的節奏和韻律表現著詩人的情感。《相信未來》與《六月,我們看海去》用飽含青春激情的詩行告訴我們:十六七歲的青年,應該珍愛青春,敞開心扉,感受多彩生命,編織人生夢想,實現精神成長。
詩的意境、情感是通過詩的意象來傳達的。例如,《相信未來》用了“蜘蛛網”“余煙”等意象,形象化地說明年輕時難以言表的困窘。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過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也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這篇醒世之作,他就是食指。
《六月,我們看海去》則從四個方面抒寫年輕人的心志。
(一)借助“聽覺”去想象。“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鮮明的節奏下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和響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雀躍著向大海方向奔跑,任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們的身上和臉上。
(二)通過實踐去體驗。“我們一群群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精力旺盛總喜歡一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像一臺機器迂回于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同樣借助“聽覺想象”,我們感到了強烈的生命活力,詩歌的節奏把我們引向了對青春情不自禁的贊美,“風風火火”“五顏六色”“匆匆忙忙”“歡歡樂樂”“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見證。這種青春的活力在全詩中無處不在,在誦讀的過程中要仔細體會。
(三)體現了強烈的自信心。“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撫摸我們的情感”,“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茫回映我們心靈的空曠/揀拾一顆顆不知是丟失還是扔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一顆顆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又如寫年輕人的自信:“風撩起我們的長發像一曲《藍色多瑙河》飄飄蕩蕩/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探險家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強烈自信。
(四)體現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如這些詩句:“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盡管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焦點爭鳴堂
《六月,我們看海去》的藝術技巧
這首詩有一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于詩歌的兩種節奏。一種節奏是詩歌的押韻和語言的聲調,全詩多是省略標點的長句,但讀之并不費力,原因就是詩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感;另一種節奏主要是由詩行中重復與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重復與變化組合成一種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另外,本詩語言巧妙的組合使得詩意濃郁而悠遠。如將“長發”的飄蕩與《藍色多瑙河》的樂曲組接在一起,將“看海去”與“沒有駝鈴”組接在一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詩歌自然生出一種韻外之旨。青年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于現狀的探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透明的語言中感受到。
這些體現了青年人蓬勃的活力、對自己力量的確信和無限探索精神的詩句都是在一種鮮明的節奏里表現出來的。我們在誦讀之余似乎看到一群歡呼雀躍的青年向遙遠的大海跑去,去探險,去接受驚濤駭浪的洗禮,讓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凈化,讓青春的思想在風浪中成熟。在這里,“六月”就不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驛站。“看海去”也就代表了一種探索的時代意義。詩人沒有靜止地刻畫,而是在一種節奏里,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向我們表達了青春激情的背后還承載著一代青年人的靈魂寫照。
師生面對面
你熟悉食指、潘洗塵兩位詩人嗎?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體現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詩人,他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如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然而,食指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食指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導致自己的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食指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此后,他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潘洗塵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之后的新生代詩人,作品不多,卻因其獨有的詩風而格外引人注目。《六月,我們看海去》是潘洗塵的代表作,我們能在其鮮明的詩歌節奏中看到詩人及那個時期一代青年的內心世界。
快樂課課練
1.下列詞語中加下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A.灰燼(jìn)凝露(nín)睫毛(jié) 不屈不撓(náo)
B.搖曳(yì) 曙光(shǔ) 叮嚀(níng)狂妄自信(wàng)
C.單純(xún)遙遠 (yáo)探險(tān) 絮絮叨叨(dāo)
D.腐爛(làn) 蜘蛛(zhī)風塵 (chén)匆匆忙忙(cōng)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瞳孔 固執 蒼茫 經受風霜
B.駝鈴 幼稚 幻想 辛辣嘲諷
C.輕蔑 惆悵 暄響 飄飄蕩蕩
D.發泄 影集 空曠 五顏六色
3.下面朗讀停頓不恰當的一組是()
A.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B.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C.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D.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4.下列詩句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的一組是()
A.風撩起我們的長發像一曲《藍色的多瑙河》飄飄蕩蕩
B.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
C.像一臺機器迂回于教室圖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
D.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5.指出下列各句理解有錯的一項是()
A.詩歌主要通過一定的意象和詩化的語言反映生活、表達情感。例如《六月,我們看海去》,其中“大海”的意象,寄寓了多彩的生命幻想,以及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成長而奮斗的象征。
B.《相信未來》通過“蜘蛛網”“余煙”等意象,“查封”“嘆息”等詩化的語言,突出了自己難以言說的困窘和無奈。
C.“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探險家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等,在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的強烈自信。
D.《六月,我們看海去》中,用“風風火火”“五顏六色”“匆匆忙忙”“歡歡樂樂”等詩句,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見證。
課外拓展
請閱讀食指的一首詩,讀后回答問題。
熱愛生命(1979)
食指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像攀附的葛藤,我流浪兒般地赤著雙腳走來,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運的前程,深感到途程上頑石棱角的堅硬,
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 再加上那一叢叢攔路的荊棘,
仍在反復地低語:熱愛生命。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也許經過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乞丐似地光著脊背走去,
我死得比那湖水還要平靜。 深知道冬天風雪中的饑餓寒冷,
那請到墓地尋找我的碑文, 和夏天毒日頭烈火一般的灼熱,
上面仍刻著:熱愛生命。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絲溫情。
我下決心:用痛苦來做砝碼,但我有著向舊勢力挑戰的個性,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為天秤。雖是歷經挫折,我絕不輕從。
我要稱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我能頑強地活著,活到現在,
要后代以我為榜樣:熱愛生命。 就在于: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的確,我十分珍愛屬于我的
那條彎彎曲曲的荒草野徑,
正是通過這條曲折的小路,
我才認識到如此艱辛的人生。
(1) 詩中“葛藤”“荒草野徑”“荊棘”等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從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的角度,例如“比喻”“象征”“直抒胸臆”“對比”等,舉例子作鑒賞分析。(不得少于兩個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快樂課課練
1.D(A凝露níng, B搖曳yè, C單純chún)2.C(喧響)3.C(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4.D(夸張,其余A、B、C三組為比喻)5.C(在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受到一群青春少年的強烈自信,不僅僅是男孩)
隨后,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說這首詩歌是“綠色的”,因為它連續運用多個意象,表達詩人的苦難和堅定的信念,不僅傳達了詩人自己的心聲,也傳達了那個時代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充滿了無盡的希望。
正準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領悟詩歌時,一位女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這首詩也可以是白色的。你看,詩人雖然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但是他還有清澈如秋水般的純潔,明朗像水晶般的透明。雋永的詩句和兒童一般執拗的真誠深深地讓我們感動。‘’雖然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但是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在那黑暗污穢、沉重壓抑的環境中詩歌如雪一般的純凈。因此,這首詩歌也可以是白色的。”
她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突然間,我意識到我的學生會對這首詩歌的顏色有不同的見解。況且,只要他們能言之成理,又何嘗不是領悟詩歌,不是對詩歌的“再創造”呢?干脆以此為契機,讓他們各抒己見吧。
不一會,一位性格開朗的學生說:“這首詩還可以是紅色的,詩中充滿了真誠和力量,回蕩著一種英雄氣概,是一種指向心靈深處的感悟與吶喊,整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堅定的信念,他相信未來一定會是光明的。詩人深情地歌唱了希望,歌唱了對人類的愛、對世界的愛,給當時處于迷惘與失望之中的人們以希望之光。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那樣噴薄而出,把整首詩都染紅了。”
這時,學生都笑了,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一位平時表現很深沉的學生說:“這首詩還可以是紫色的。紫色代表著憂郁失望,又象征著高貴不屈.詩中‘蜘蛛網’、‘爐臺’、‘余煙’、‘灰燼’等幾個意象,描繪了那個荒蕪艱難的時代;‘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別人的情懷’、‘凝露的枯藤’寫出了生命由鮮亮而黯淡、由飽滿而枯竭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以食指為代表的青年人生中的失意、落寞和不快。然而,詩人又高昂著堅強的頭顱,奏出了心底的最強音.《相信未來》像一首雄渾的交響樂的主旋律,在那個陰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時代,為人們的心靈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一位急不可待的學生脫口而出:“還可以是五顏六色的。因為詩歌本身意象繁多,色彩豐富,而且意象之間有意識的組合,給我們帶來跟以往詩歌截然不同的新鮮感覺。另外,未來總是美好的,五彩斑斕的,所以是彩色的。”
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個頭高高的班長站起來說:“這首詩還可以是黑色的。因為它像黑色大理石一樣莊嚴靜穆,在沉默中孕育著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強烈地震撼了讀者的靈魂。雖然我們感受更多的不是輕松而是壓抑,不是快樂而是痛苦,但從詩人那壓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那堅定不屈的信念。”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發表了自己關于顏色的見解之后,一位學生迅速建構了自己的見解。教師根據這位學生的精彩發言以及課堂里自發的“熱烈的掌聲”,很快發現,學生可能根據“顏色”這個支架,對這首詩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于是展開了充分的討論。正如這位教師所反思的:這一節課雖然沒有按照既定課程計劃執行,但讓我更加體會到,只要能確認學生“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合法性”,學生就有可能對課文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建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地閱讀”。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呢?
1980年,我在一所20世紀早期創立的大學念中文系。那時候青年知識分子談論最多的就是未來,我們都是未來主義者,對未來充滿著憧憬,未來就是光明。那時最得人心的口號就是“面向現代化”。這個未來正是在“”的黑暗里清晰起來的,只有未來才能徹底擺脫“”的漫長噩夢。詩人食指在《相信未來》里寫道:“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紫葡萄、鮮花都是一種未來的隱喻。“依偎在別人的情懷”也是隱喻,本該屬于自己的鮮花,卻依偎在別處。
記得有天我和一群同學看世界杯,之前《新聞聯播》出現一個東京大街被小汽車堵塞的鏡頭,現場一陣驚訝羨慕的歡呼聲。散場時,我們在路燈昏暗的街道上走,憧憬著未來。如果說,未來曾經虛無縹緲,只是一些標語口號的話,那個夜晚我們感到未來長出了腳踏實地的雙腳,正在大地上走過來——我們盼望著推土機。
無獨有偶,在19世紀末,法國詩人蘭波也提出過“生活在別處”。但蘭波的“別處”,不同于食指的“別人的情懷”,是相對于工業化、現代主義在歐洲的蓬勃進步而言。“發達資本主義”所致的人性異化,令蘭波這一代深感厭倦。“在那里,時間和金錢有著如此巨大的價值。物質活動被不恰當地強調,以至于成為全民性的狂熱,使他們的頭腦中沒有為不屬于這個物質世界之外的任何東西留下任何空間……在他們的豪華和炫耀的奢侈中,充斥著暴發戶特征的壞趣味及其符號……”(波德萊爾)
如今,中國已經跟我們在那個夜晚見到的大街一模一樣,我們已經置身未來。未來清楚明白實際得令人厭倦、令人郁悶。未來就這么簡單,讓歷史、故鄉、記憶全部成為廢墟,“一張白紙”,煥然一新。未來不過是技術、物品、消費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換代,未來不過是摩天大樓里的電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長、更寬……而且是無休無止的更快、更寬、更長。這種毫無懸念、例外的煥然一新幾乎波及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被升級換代了,而且正在次第進入新一輪的升級換代。這個未來已經不能拒絕了,不再是我們奔向它,而是它裹挾著我們呼嘯前進——未來快車已經沒有剎車了。我們曾經無限向往的未來,如今正在全面地取代空氣,發出某種橡膠輪胎和汽車廢氣混合而成的糊味、餿味。“所謂毒地,是指曾從事生產、貯存、堆放過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因其遷移、突發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產生人體健康、生態風險或危害的地塊。近年來,中國有大量毒地被開發為住宅用地,甚至成為昂貴的地王……有不少毒地未經治理,就被‘正常使用’。”(據《財經》2012年第14期報道《毒地潛伏》)
這個未來(哪怕它并非未來的全部),就是我們幾十年前歡呼的那一位嗎?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舉手鼓掌。如果這個未來終于動搖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那么每個人都難辭其咎。郁悶是一種清醒狀態下的失語癥,一種知道結果但無法改變的無奈感、分裂感。一方面,他的心靈世界、記憶、經驗、習性、語言依然與過去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這個形而上世界在周圍的現實中已經失去了載體。他的精神世界屬于過去,而他的身體在奔向未來,身體與精神南轅北轍。沒錯,他還在使用漢語,這種農耕文明創造的語言已經使用五千年之久,而同時,這種語言所創造的傳統世界正在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