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求值域的方法

      求值域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求值域的方法

      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值域;函數;方法

      作者簡介:周文國(1971-),男,江蘇蘇州市張家港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蘇州市名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若集合A是函數y=f(x)的定義域,則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x,都有一個輸出值y與之對應,則我們將所有的輸出值y組成的集合稱為函數的值域.求函數的值域的常見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

      對于一些簡單的解析式或者是可以進行簡單變形的解析式,則可利用熟知函數的值域求出其值域.

      例1求下列函數的值域:(1)y=2x+1,x∈{1,2,3,4,5};(2)y=x+1.

      分析上述兩個問題可直接通過觀察法來求出其值域.

      解(1)由于x∈(1,2,3,4,5),將x的取值代入函數解析式,則得到函數的值域為y∈(3,5,7,9,11);

      (2)由于x≥0,則x+1≥1,則得到函數的值域為{y|y≥1}.

      點評一般在函數的形式比較直觀的情況下,則往往可以通過觀察法求出函數的值域.

      二、換元法

      對于形如y=ax+b+cx+d的函數,在求其值域時則常常用換元法,可令t=cx+d,再將原函數轉化為關于t的二次函數,再運用簡單的初等函數方法進行解答.

      例2求函數y=x+2x-1的值域.

      分析本題可用代換法將2x-1看作整體,并令u=2x-1,然后求出u的范圍,將問題轉化為u的二次函數.

      解令u=2x-1,則u≥0,此時x=u2+12,

      y=u2+12+u=12(u+1)2≥12.

      函數的值域為12,+∞.

      點評換元法適用于y=ax+b+cx+d的函數,在使用該方法時則要先觀察函數的特點.

      三、分離常數法

      對于分式類型的函數,可采用的方法比較多,下面舉例的是利用分離常數法來解決.分離常數就是把分子分母中都有的未知數變成只有分子或者只有分母的情況,由于分子分母中都有未知數與常數的和,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分拆分子,這樣把分子中的未知數變成分母的倍數,然后就只剩下常數除以一個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例3求函y=3x+2x-1的值域.

      分析本題是分式形式,且指數都為一次,則可以采用分離常數的辦法來求解.

      解y=3x+2x-1=3(x-1)+5x-1=3+5x-1≠3,

      該函數的值域為{y|y≠3,y∈R}.

      點評對于一次型的分式函數求其值域,采用分離常數法則能容易解決問題.

      四、判別式法

      對于形如y=ax2+bx+cdx2+cx+f以及y=ax+b±cx2+dx+e的函數可以化為關于x的二次方程,因為該方程有實數解,所以判別式大于或者等于零來求得函數的值域.

      例4求函數y=12x2-3x+1的值域.

      分析本題可將其轉化為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實數根時判別式Δ≥0則可得到關于y的不等式來解答.

      解易得所給函數的定義域是x≠1且x≠12,把原函數變形得:2yx2-3yx+y-1=0,

      (1)若y=0,易知無對應的x值;

      (2)若y≠0,由于x是實數,故關于x的判別式:Δ=(3y)2-8y(y-1)≥0,解之得:y>0或y≤-8,故其值域為{y|y>0或y≤-8}.

      點評對于含二次型的分式函數一般可轉化為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問題則比較方便.

      五、配方法

      一般地說,對于二次函數型的解析式求值域基本方法是通過配方法.

      例5求函數y=2x-5+15-4x的值域.

      分析本題可先設t=15-4x,當然這里要注意t的范圍為t≥0,再將問題轉化為一元二次函數.

      解令t=15-4x(t≥0),則t2=15-4x,得到x=14(15-t2),代入函數關系式同時化簡得到y=-12t2+t+52(t≥0),可以得到y=-12(t-1)2+3(t≥0).

      當t=1時,ymin=3,所以函數的值域為{y|y≤3}.

      點評配方法的使用范圍是一元二次函數或者是可以轉化為一元二次函數的問題,如y=ax+b+cx+d或y=ax2+bx+c(a≠0)的問題都可用該方法.

      六、數形結合法

      數形結合法是用幾何圖形的方法來表示題設條件函數關系式,再通過直觀的圖形來求解得到函數的值域.

      例6已知函數y=x2-4x+6,求當x∈[1,5]時該函數的值域.

      分析本題是給定區間上一元二次函數的值域問題,結合圖像更能直觀的求出該函數的值域.

      解將函數y=x2-4x+6配方得到y=(x-2)2+2,再畫出該函數在x∈[1,5]的圖像,則由圖1可以知道當x=2,函數ymin=2;當x=5時,函數ymax=11.

      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第2篇

      提供參考。

      關鍵詞秋季;蠶病;發生原因;防治

      蠶桑生產是銅山縣棠張鎮的重要產業之一,桑樹種植規模一度達到2萬hm2,但近幾年來,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桑園面積大幅度減少,其中蠶病的發生嚴重影響蠶農的收入[1-2]。為此,結合生產實際,就秋蠶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以促進秋蠶的健康養殖。

      1蠶病發生情況調查

      在養蠶過程中,特別是在老蠶區,蠶病發生的種類很多,主要是發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傳染性蠶病(病毒病、真菌病、細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損失大約15%~20%,特殊年份高達25%~30%。棠張鎮現有新老桑園1 333.3 hm2,正常情況下中晚秋可養蠶2.5萬張左右,如平均每張產繭37.5 kg,因各種蠶病每年損失蠶繭近160 t,相當于擁有106.7 hm2桑園的一個重點村全年蠶繭產量,按中準價13.0元/kg計算,每年收入減少200萬余元。

      調查中發現,目前蠶病的發生突出表現出以下發病特點:發病早、發病廣、防治難、損失重。各種蠶病中,以病毒病、真菌病(主要是白僵病)危害最重,占蠶病發生率的95%以上。其中真菌病晚秋發生較重,而且小蠶發病率高。病毒病(主要是血液型濃病),中秋蠶發病率高于晚秋,往往是四眠中略見,五齡4~6 d暴發。

      2發病原因

      2.1改進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2.1.1做好大環境的消毒工作。養蠶環境中,病原存在是發病的主因。因此,各家各戶在蠶室蠶具消毒結束后,要對全村進行一次大掃除,清除垃圾,鏟除雜草,疏通陰溝,然后用新鮮石灰粉,對大路小道、屋前房后普撒1次。

      2.1.2專室專用。養蠶過程中,原則上要求養蠶室、貯物室等專室專用,嚴禁生產用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從而影響全面消毒效果和保持經常性的清潔衛生。

      2.1.3全面清理,全面消毒。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蠶農重視藥物消毒,忽視打掃和清洗;重視地面消毒,忽視墻壁和屋頂消毒;重視蠶具消毒,忽視蠶室消毒;重視小蠶室消毒,忽視大蠶室消毒;重視自家院落消毒,忽視大路小道、屋前屋后消毒;重視蠶期消毒忽視蠶期后的回山消毒[3]。特別是中晚秋蠶期,氣溫較高,病原菌繁殖快,兩季間期短,如果簇具、蠶沙處理不及時,病死蠶隨地亂丟,任人踐踏或喂食雞鴨,必然使養蠶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給做好蠶病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2選用優質高效蠶用消毒藥品

      在生產中消毒效果達不到要求,其原因:一是用藥劑量不足。部分蠶農為了省錢不按標準購足藥品,結果造成蠶病發病早,傳染快,損失慘重[4]。二是使用方法不當。如漂白粉和石灰粉混合消毒,或用藥液消毒后立即放在陽光下曝曬,或直接用福爾馬林熏蒸蠶室蠶具,而沒有使消毒用品在溫潤狀態下密閉24 h以上,從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等。三是蠶室蠶具消毒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2.3飼養管理粗放

      ①桑園偏施N肥,造成蟲害嚴重,葉質差,加劇野外昆蟲與家蠶的交叉感染。②收蟻期、將眠期、起蠶期、老熟期處理不當,蠶藥用量偏少。眠前不撒止桑材料,眠中干燥材料偏少,眠起時不撒消毒蠶藥。③飼養密度偏大,造成食桑不均和蠶兒互相踩踏,加重蠶病感染。④不提青分批,不淘汰病弱小蠶,造成“幾代同堂”。⑤人為降低上蔟后的溫度,致使營繭時間延長增加感病機會,特別是晚秋期表現尤為突出。

      2.4基礎設施不健全

      一是桑園排灌配套設施不健全。全鎮80%以上的桑園不能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和“三溝”配套。二是養蠶設施落后。據調查,50%的農戶無專用蠶室,40%的蠶戶蠶具不足;80%的農戶蠶室無對流窗或對流窗偏小,空氣流通不暢。

      2.5技術服務跟不上

      一是隨著縣、鎮兩級事業單位的不斷改革,造成基層技術服務人員職數減少,甚至偏少;二是村組合并后,村級沒有專職蠶桑技術人員,兼職人員隊伍也不穩定,滿足不了蠶農對蠶桑技術人員的要求,造成老蠶農技術倒退,新蠶農缺乏養蠶和防病科學知識。

      3防病措施

      3.1宣傳、規范蠶病防治技術

      一是統一印發宣傳材料,技術人員必須到村到戶宣傳指導,現場規范和矯治各種不當技術。二是技術人員包村包組,以村或組為單位,建立一個統一消毒時間、統一消毒程序、統一消毒標準、統一消毒藥品、統一防病制度的“五統一”的綜合防病制度,堅決做到及時、全面、徹底,避免人為留下“死角”。三是做好蠶期“三隔離”(前后批隔離,大小蠶隔離,蠶室、貯桑室和生活用房隔離),重點防“三病”(病毒病、真菌病、細菌病),預防抓“三期”(收蟻期、起蠶期、將眠蠶期),做好“三處理”(蠶沙、蠶病、舊簇具),實行“三專”(專用蠶室、專用蠶具、專人飼養)的“五個三”工程。四是全面實施養蠶前全面消,蠶期中經常消,蠶兒眠中四周、空氣中消,蠶體蠶座定期消,發現蠶病及時消,上蔟采繭回山消的“六個消”綜合消毒措施。

      3.2加強領導,強化服務,獎懲到位。

      在每個秋期生產季節到來前,要做好各種蠶病防治預案,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以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撥付專項資金,利用廣播、講座、集市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同時縣蠶桑主管部門的所有技術人員包鎮包村強化“零距離”服務,細化服務的各個要點和環節,量化防病的各個指標,堅決做到好者獎、差者懲,并和技術職稱晉級聯系起來,從而調動縣、鎮兩級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中我們的主要經驗是讓技術人員集中力量抓重點,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對重點村“老病戶”、“低產戶”實行包技術、包送藥上門、包提高產量的“三包技術”。每一個技術人員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時,必須聯系10~20個重點示范戶,使規范化的科學養蠶技術逐步推廣實施,實現無病奪高產[5-7]。

      4參考文獻

      [1] 陳端豪.秋蠶期蠶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J].蠶桑通報,2002(4):34-35.

      [2] 董林,喬翠芳,丁漢.秋蠶期蠶病暴發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6):184.

      [3] 李洪.蠶病的綜合防治[J].蠶學通訊,2010(1):43-44.

      [4] 吳月芳.淺析東陽市蠶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蠶桑通報,2010(1):62-63.

      [5] 孫黎峰,韓益飛,楊佩華,等.2008年江蘇秋季蠶病疫情調查分析[J].江蘇蠶業,2009,31(3):7-11.

      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 排球發球教學 有效方式

      排球發球的好壞可以影響到得分的高低,并且打破對方的戰略方式,同時也可以使我方減少攻防壓力,為攻擊對方創造新的機會。為了讓學生在發球時既可以過網,又可以使發球有水平、有質量有針對性,而且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出學生對排球的興趣,就需要每一名體育教師進行刻苦研究,從而使學生的球技逐漸提高。所以,要對中職體育教學中排球如何發球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這對排球教學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一、定位球教學的有效方法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發球技巧后,就會想嘗試上網發球。教師應該就著學生這種求知欲引導學生,幫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可以嘗試著用發定位球法來進行發球練習。在排球場中線兩側7、8、9米的地方各畫一條線,在確保發球動作正確的前提下,學生站在7米線處采用下手發球的方法,如果能連續5個球過網,就可以退到8處線繼續進行發球練習,以此類推反復進行,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稱為“三關發球法”。但是,如果5次里出現一次失誤,就要向中間移動1米,重新再來。掌握下手發球法的學生,可以到其它場地進行上手發球練習。

      發球動作規范,準確地反復地進行練習,不斷強化發球技術,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好勝心理,促使學生在短時間里掌握上下手發球的技術,減少為達到發球過網而造成的動作變形。

      在進行定位球練習的時候,因為女生的臂力較小,容易產生疼痛感,所以,在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將女生的遠度和網的高度降低,也可以用軟式排球來練習,然后慢慢提高要求,直至達到比賽要求。

      二、發網兜球教學的有效方法

      發網兜球就是在買排球的時候,用裝球的網兜把排球并排裝在網兜里面,再把網兜用一根橡皮筋栓在排球網的拉線上(處在同一排),也可以掛在指定高度的地方準備上下手發球練習。在進行排球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不停地做空手發球動作練習,讓學生在大腦中對怎樣發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次要學習一些必要的要領,通過對基礎知識進行了解,然后再進行發網兜球的教學訓練。

      進行下手發球課程練習時,應該把學生按照身高不同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再調整皮筋到合適的長度,也就是把皮筋拉長些,使手擺到小腹前正好能擊中球。在做上手發球課程練習的時候,又要把皮筋適當的縮短些,這樣就能適應發球的高度。

      體育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教學時,適當提醒學生仔細觀看擊球的點,因為擊球的點不同,所以使得球變動的軌跡也隨之改變,增大擊球點的改變對球產生的干擾。采取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打球的熟練程度逐漸加強,學生也可以不用不停地去撿球,這樣不僅使課堂效率得以提升,而且使學生對打球產生濃厚的興趣,更節約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技能。

      當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時,教師可在合適的時候把網兜去掉,然后把拋球和發球當成關鍵進行練習。做拋球練習的時候,學生要找適當的地方進行練習,如站在排球網邊、籃球框下、球場邊進行單手或雙手的練習,拋球時要注意技術要求,球要垂直向上拋起,高度和位置要保證一致。

      三、分值球教學的有效方法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球基本能過網,這個時候教師就要考慮讓學生怎樣發出有質量、有威力的球,這就需要用發分值球教學。把二分之一個排球場分成若干個區域,不同區域代表不同分值。學生可以連續發5個球(方法不限),然后根據排球落點的區域,算出5次發球的分數,評出“最優發球手”,用這樣的方法激勵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各區域的分值要看學生掌握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換。在實際操作中,可以依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組合,也可以按分值高低進行分組,以達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團隊的競爭意識及合作意識。

      四、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中職體育排球發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停地提醒學生對以下幾個部分進行注意:在練習發球時一定要每時每刻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仔細品味和發現別人的優缺點,特別應注意發球動作的質量好壞,從所站的位置、拋球的高低、擺臂的位置到擊球等細小部分上一一加強鍛煉,加強發球的目標性,從實踐著手;一定要注意好發球的擊中性和正確適應兩者之間的聯系。應該先注意準確性,再考慮攻擊性,再把這兩部分很好的結合,才能確保有所學成,學以致用。

      對于每一個人來考慮,受到身體等多種條件的影響,應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特征,先把發球技能練好練精,然后再對第二種發球技能進行加強,從而適應比賽戰術的要求,切記三心二意、好高騖遠。在發球練習中,每個人的發球方式、所站位置、拋球的高低、手臂的擺動都要相對不便,這樣才能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形式和情況發出的球都能有出擊性、有針對性,自己也不會因為發球的好壞而使心情受到干擾和技術水平的發揮。

      五、結語

      總之,要想使球技不斷進步,就要通過發網兜球、發定位球、發分值球等三種發球技能進行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里學習發球的技能,提升發球質量,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樹立,從而讓學生喜歡體育鍛煉,為以后的體育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金玉.排球CAI課件的制作[J].高師理科學刊,2005,12,(5):21-22.

      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雜交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丘陵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151-01

      冶山鎮位于南京市六合區東北部,屬丘陵地區,秋熟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常年種植雜交水稻2 800 hm2左右,是南京市雜交水稻種植的優勢區域。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栽培模式的改變和品種的更新,病蟲害逐年加重,成為阻礙水稻高產的主要因素。目前,發生嚴重的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和紋枯病等,發生較重的蟲害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如防治不力,一般可損失稻谷10%~30%,嚴重時可造成絕收,影響全鎮秋熟作物產量。

      1 病蟲害發生原因

      1.1 栽培制度變化,導致螟蟲發生嚴重

      近年來,冶山鎮土地流轉面積逐年加大,栽培制度也隨之發生變化,許多種植大戶為了減少投入成本,只種植一季水稻,這樣造成冬季稻田螟蟲殘留基數大,歷年螟害發生嚴重。一般田塊二化螟危害率達20%,嚴重田塊已達50%以上。

      1.2 栽培模式改變,導致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發生嚴重

      目前,水稻的栽培方式呈多樣化,一個地區的水稻種植有旱育手栽、機插秧和直播稻等方式,偏遲、偏嫩綠貪青的田塊多,這為害蟲提供了食料橋梁,造成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發生嚴重。許多田塊卷葉率達15%,嚴重田塊飛虱危害出現了“冒穿”現象。

      1.3 品種不斷更新,導致稻瘟病、稻曲病逐年偏重發生

      為了順應人們的消費需求,目前全街道推廣兩系雜交稻品種比例加大,兩系品種已占水稻面積90%以上。兩系雜交稻對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能力存在明顯差異,造成稻瘟病、稻曲病連年偏重發生。此外,沒有經過包衣的種子,水稻苗床幾乎都有稻瘟病發生。水稻穗期沒有及時防治的田塊,稻曲病發病率達30%以上[1-2]。

      2 防治策略

      2.1 加強病蟲測報,抓住防治適期

      建設丘陵地區病蟲測報點,綜合全區病蟲發生趨勢,及時病蟲發生情報,抓住適期防治水稻病蟲害。政府需重視水稻病蟲防治工作,通過建立鎮村病蟲防控體系,配備專人負責病蟲測報和信息工作,及時把病蟲發生信息傳遞到農戶手中。

      2.2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防治技術

      針對目前水稻病蟲發生特點,加之農戶防治意識不強、防治技術不高的情況,及時抓好培訓工作是確保水稻生長安全的前提。要充分利用當前農業專項技術培訓及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實施的契機,認真抓好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提高農戶的防治水平,克服其不用藥或濫用藥的不良習慣。鎮農技人員要抓好農技服務工作,在每次病蟲害發生的關鍵時期,要深入田間地頭指導防治,確保藥方用好、防治到位[3-4]。

      2.3 實行統防統治,確保防治效果

      針對土地流轉面積逐年加大、種植大戶不斷增加,農業部門應加強引導工作,扶持成立植保專業合作組織,強化防治工作。植保專業化服務是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確保糧食安全的保證,也是發展水稻規模化綠色種植的客觀要求。通過植保專業合作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可有效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降低農藥成本,減輕環境污染,克服農村當前勞力不足、栽培方式多樣、防治不力等問題,切斷害蟲食料橋梁,壓低殘留基數,減少隔代危害程度。

      3 防治技術

      重視秧田病蟲防治,堅持播前浸種,移栽帶藥下田;加強大田防控,抓住適期,治前控后,病蟲兼治,打好水稻病蟲防治3次總體戰。秧田期,治稻瘟病、二化螟,栽前7 d用好藥。水稻大田期,第1次總體戰主治水稻紋枯病、白背飛虱,兼治稻瘟病、灰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第2次總體戰主治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兼治云形病、葉尖要病、稻縱卷葉螟、白背飛虱等病蟲害;第3次總體戰主治稻曲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兼治稻飛虱和螟蟲。

      3.1 秧田期

      治稻瘟病、二化螟,重抓播前浸種,堅持帶藥下田。采用藥劑浸種,用25%咪鮮胺2 000~3 000倍液(即2 mL對水5 kg,浸種4~5 kg)浸種6 h,然后用清水反復沖洗稻種,把殘留藥液沖洗干凈。有稻瘟病的田塊加施20%稻瘟紋克(井?三環)可濕性粉劑1.5 kg/hm2。栽前7 d,秧田起身藥加施40%索蟲亡(丙?辛)900~1 200 mL/hm2防治二化螟。

      3.2 第1次總體戰

      防治時間:7月下旬。藥劑配方:用52%速盾高(阿維?殺蟲單)1 200 g/hm2+25%農好(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50 g/hm2+3.5%井岡霉素A?己唑醇水劑1 350 g/hm2;有稻瘟病的田塊加20%井岡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200 g/hm2。

      3.3 第2次總體戰

      防治時間:掌握先破口先用藥的原則,破口1塊,防治1塊,隔7~10 d再用第2次藥。防治藥劑:用40%滋豐(毒?辛)乳油1 200 mL/hm2+11%井岡?己唑醇可濕性粉劑450 g/hm2+42%穗源康(咪鮮?甲硫靈)可濕粉600 g/hm2。

      3.4 第3次總體戰

      防治時間:8月下旬,遲熟中雜稻用藥后5~7 d再用好第2次藥。防治藥劑:40%滋豐(毒?辛)乳油1 500 mL/hm2+25%農好(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50 g/hm2+42%穗源康(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600 g/hm2+20%井岡?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200 g/hm2。

      4 參考文獻

      [1] 朱訓泳,薛世芳,林國輝,等.兩系雜交水稻推廣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種子科技,2011(7):40-41.

      [2] 朱訓泳.南京市六合區水稻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北方水稻,2009(5):72-76.

      求值域的方法范文第5篇

      提供參考。

      關鍵詞:秋季;蠶病;發生原因;防治

      蠶桑生產是銅山縣棠張鎮的重要產業之一,桑樹種植規模一度達到2萬hm2,但近幾年來,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桑園面積大幅度減少,其中蠶病的發生嚴重影響蠶農的收入[1-2]。為此,結合生產實際,就秋蠶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以促進秋蠶的健康養殖。

      1蠶病發生情況調查

      在養蠶過程中,特別是在老蠶區,蠶病發生的種類很多,主要是發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傳染性蠶病(病毒病、真菌病、細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損失大約15%~20%,特殊年份高達25%~30%。棠張鎮現有新老桑園1 333.3 hm2,正常情況下中晚秋可養蠶2.5萬張左右,如平均每張產繭37.5 kg,因各種蠶病每年損失蠶繭近160 t,相當于擁有106.7 hm2桑園的一個重點村全年蠶繭產量,按中準價13.0元/kg計算,每年收入減少200萬余元。

      調查中發現,目前蠶病的發生突出表現出以下發病特點:發病早、發病廣、防治難、損失重。各種蠶病中,以病毒病、真菌病(主要是白僵病)危害最重,占蠶病發生率的95%以上。其中真菌病晚秋發生較重,而且小蠶發病率高。病毒病(主要是血液型濃病),中秋蠶發病率高于晚秋,往往是四眠中略見,五齡4~6 d暴發。

      2發病原因

      2.1改進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2.1.1做好大環境的消毒工作。養蠶環境中,病原存在是發病的主因。因此,各家各戶在蠶室蠶具消毒結束后,要對全村進行一次大掃除,清除垃圾,鏟除雜草,疏通陰溝,然后用新鮮石灰粉,對大路小道、屋前房后普撒1次。

      2.1.2專室專用。養蠶過程中,原則上要求養蠶室、貯物室等專室專用,嚴禁生產用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從而影響全面消毒效果和保持經常性的清潔衛生。

      2.1.3全面清理,全面消毒。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蠶農重視藥物消毒,忽視打掃和清洗;重視地面消毒,忽視墻壁和屋頂消毒;重視蠶具消毒,忽視蠶室消毒;重視小蠶室消毒,忽視大蠶室消毒;重視自家院落消毒,忽視大路小道、屋前屋后消毒;重視蠶期消毒忽視蠶期后的回山消毒[3]。特別是中晚秋蠶期,氣溫較高,病原菌繁殖快,兩季間期短,如果簇具、蠶沙處理不及時,病死蠶隨地亂丟,任人踐踏或喂食雞鴨,必然使養蠶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給做好蠶病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2選用優質高效蠶用消毒藥品

      在生產中消毒效果達不到要求,其原因:一是用藥劑量不足。部分蠶農為了省錢不按標準購足藥品,結果造成蠶病發病早,傳染快,損失慘重[4]。二是使用方法不當。如漂白粉和石灰粉混合消毒,或用藥液消毒后立即放在陽光下曝曬,或直接用福爾馬林熏蒸蠶室蠶具,而沒有使消毒用品在溫潤狀態下密閉24 h以上,從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等。三是蠶室蠶具消毒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2.3飼養管理粗放

      ①桑園偏施N肥,造成蟲害嚴重,葉質差,加劇野外昆蟲與家蠶的交叉感染。②收蟻期、將眠期、起蠶期、老熟期處理不當,蠶藥用量偏少。眠前不撒止桑材料,眠中干燥材料偏少,眠起時不撒消毒蠶藥。③飼養密度偏大,造成食桑不均和蠶兒互相踩踏,加重蠶病感染。④不提青分批,不淘汰病弱小蠶,造成“幾代同堂”。⑤人為降低上蔟后的溫度,致使營繭時間延長增加感病機會,特別是晚秋期表現尤為突出。

      2.4基礎設施不健全

      一是桑園排灌配套設施不健全。全鎮80%以上的桑園不能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和“三溝”配套。二是養蠶設施落后。據調查,50%的農戶無專用蠶室,40%的蠶戶蠶具不足;80%的農戶蠶室無對流窗或對流窗偏小,空氣流通不暢。

      2.5技術服務跟不上

      一是隨著縣、鎮兩級事業單位的不斷改革,造成基層技術服務人員職數減少,甚至偏少;二是村組合并后,村級沒有專職蠶桑技術人員,兼職人員隊伍也不穩定,滿足不了蠶農對蠶桑技術人員的要求,造成老蠶農技術倒退,新蠶農缺乏養蠶和防病科學知識。

      3防病措施

      3.1宣傳、規范蠶病防治技術

      一是統一印發宣傳材料,技術人員必須到村到戶宣傳指導,現場規范和矯治各種不當技術。二是技術人員包村包組,以村或組為單位,建立一個統一消毒時間、統一消毒程序、統一消毒標準、統一消毒藥品、統一防病制度的“五統一”的綜合防病制度,堅決做到及時、全面、徹底,避免人為留下“死角”。三是做好蠶期“三隔離”(前后批隔離,大小蠶隔離,蠶室、貯桑室和生活用房隔離),重點防“三病”(病毒病、真菌病、細菌病),預防抓“三期”(收蟻期、起蠶期、將眠蠶期),做好“三處理”(蠶沙、蠶病、舊簇具),實行“三專”(專用蠶室、專用蠶具、專人飼養)的“五個三”工程。四是全面實施養蠶前全面消,蠶期中經常消,蠶兒眠中四周、空氣中消,蠶體蠶座定期消,發現蠶病及時消,上蔟采繭回山消的“六個消”綜合消毒措施。

      3.2加強領導,強化服務,獎懲到位。

      在每個秋期生產季節到來前,要做好各種蠶病防治預案,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以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撥付專項資金,利用廣播、講座、集市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同時縣蠶桑主管部門的所有技術人員包鎮包村強化“零距離”服務,細化服務的各個要點和環節,量化防病的各個指標,堅決做到好者獎、差者懲,并和技術職稱晉級聯系起來,從而調動縣、鎮兩級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中我們的主要經驗是讓技術人員集中力量抓重點,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對重點村“老病戶”、“低產戶”實行包技術、包送藥上門、包提高產量的“三包技術”。每一個技術人員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時,必須聯系10~20個重點示范戶,使規范化的科學養蠶技術逐步推廣實施,實現無病奪高產[5-7]。

      4參考文獻

      [1] 陳端豪.秋蠶期蠶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J].蠶桑通報,2002(4):34-35.

      [2] 董林,喬翠芳,丁漢.秋蠶期蠶病暴發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6):184.

      [3] 李洪.蠶病的綜合防治[J].蠶學通訊,2010(1):43-44.

      [4] 吳月芳.淺析東陽市蠶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蠶桑通報,2010(1):62-63.

      [5] 孫黎峰,韓益飛,楊佩華,等.2008年江蘇秋季蠶病疫情調查分析[J].江蘇蠶業,2009,31(3):7-11.

      相關期刊更多

      初中數學教與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教育廳

      學生之友·小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黑龍江省教育廳

      計算數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人成7777|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ts人妖网站|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另类少妇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