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讀日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堅持以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領導干部為重點,建立日志管理和使用長效機制。加強干部日常工作考評,督促各級干部記實記深工作日志,著力增強立足“干”、突出“搶”、抓好“實”的意識和能力,切實形成比責任、比干勁、比業績、努力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加快推動科學發展、跨越崛起。
二、時間及范圍
自2014年2月17日起,在縣直各單位和各鄉鎮推行。
三、日志內容及報送
(一)記錄內容
領導干部《工作日志》要堅持一日一記,堅持寫實原則,表述言簡意賅。重點記錄以下內容:謀劃重點工作情況;參加會議、出席重要活動情況;處理日常工作情況;深入基層調研及解決問題情況;招商引資、協調項目情況;幫助企業或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情況;外出考察情況;學習心得以及有關意見、建議等。
(二)報送程序
1、工作日志實行一周一報(每周一報送上周工作日志)。遇法定節假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上報。
2、各鄉鎮、縣經濟開發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工作日志分別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鄉鎮、縣經濟開發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工作日志分別報其黨政主要負責人。
3、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工作日志分別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縣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工作日志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4、各鄉鎮、縣經濟開發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工作日志在按規定上報領導的同時,抄報縣實施領導干部工作日志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縣日志辦)。
涉及黨和國家秘密事項,不在工作日志報送范圍。
(三)報送方式
登錄“縣政府協同辦公系統”,使用工作日志管理功能,進行網上填寫、上報及審閱。
四、日志管理使用
(一)每周通報薦讀。縣日志辦每周匯總工作日志上報及閱批情況,并報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周通過協同辦公系統中《日志通報》和《日志薦讀》平臺,通報日志情況、薦讀優秀工作日志。
(二)每月公開公布。縣日志辦按照每人每年公布一個月的原則,逐月將各鄉鎮和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一個月的工作日志,通過縣政府協同辦公系統予以公布。各鄉鎮、縣直各單位每月通過黨務政務公開欄或本單位局域網,將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二級單位負責人)工作日志,向全體干部職工公布,有對外服務和辦事職能的,要向社會公布。
(三)每季督查通報。各鄉鎮、縣直各單位每季度自查日志記錄情況,并將自查情況報縣日志辦。縣日志辦會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采取巡查、隨機抽查、現場察看等形式,不定期檢查通報。
(四)每年評先評優。每年開展優秀日志和先進工作單位評選。
(五)廣泛應用結果。一是與評先評優掛鉤。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入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時,須公示工作日志。二是與提拔使用掛鉤。工作日志作為考察干部實績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擬提拔干部人選的部分工作日志,縣委組織部予以公示。三是與機關考核掛鉤。工作日志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機關效能檢查和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內容。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實施領導干部工作日志制度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縣日志辦)設在縣紀委(縣效能辦),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縣直各單位成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負責本單位的日志工作,確保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縣效能辦要加強督促檢查,定期通報督查情況,對弄虛作假、不按規定公開工作日志行為,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督促整改,情節嚴重者要嚴肅問責。
“末日之鐘”的由來
1947年,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結束,可是冷戰時代又悄然來臨,美蘇等國正處心積慮地進行核武器試驗。世界在核陰云的籠罩下,極不安寧。這時,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設立了世界“末日之鐘”。
這是一個具有特殊警示意義的時鐘。鐘面上用4個實心圓點,劃出了3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5分鐘。另外,鐘面上使用2根可撥動指針,標出從晚上11時45分到子夜0時(或12時)這段時間。所以,世界“末日之鐘”是在警示我們,世界距離毀滅的時間是多少?如果世界“末日之鐘”指向了子夜0時,則表示人類的噩夢開始,那時核戰爭將爆發,人類將在核戰火中灰飛煙滅!
毋容置疑,《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社的專家學者,懷著對人類命運的擔憂,懷著對可能爆發的核戰爭的擔憂,聯合了學術界同仁,共同研究人為因素對人類生存和文明造成的威脅,并將結果在世界“末日之鐘”上顯示出來,以標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嚴重程度。1947年,《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社的科學家根據核試驗造成的威脅,將剛剛設立的世界“末日之鐘”定位在晚上11時53分,與世界末日相距7分鐘。
“末日之鐘”的歷次調整
1949年9月,前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威力強大的原子彈。《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擔心世界將被帶進核軍備競賽時代。出于對人類命運和核試驗的深切關注,第1次撥動世界“末日之鐘”,將指針移至晚上11時57分。
第2次撥動世界“末日之鐘”的時間在1953年。此前一年,美國人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珊蝴島上試爆了第一顆氫彈,將這個小珊蝴島從地球上抹掉了。接著,英國人試爆了自制的原子彈。1953年,前蘇聯第一次進行了熱核爆炸。迫于核軍備競賽迅速升級的嚴峻形勢,科學家將世界“末日之鐘”撥到了晚上11時58分,與子夜0時僅差2分鐘。這是迄今為止,世界離核子大戰和毀滅之日最近的一次。
1960年,在世界人民和原子科學家共同推動下,核試驗的破壞性不斷被揭示,雖然核試驗仍在進行。但世界“末日之鐘”第3次撥動時,仍將其調回到晚上11時53分。
1963年,美蘇等國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世界“末日之鐘”第4次撥動,時間固定在晚上11時48分。
1968年,核俱樂部已由美、蘇、英3國增加到5國,因為法國和中國也成功試爆了原子彈。這一年,世界“末日之鐘”第5次撥動,時間指向晚上11時53分。
第6次撥動世界“末日之鐘”是1969年,時間被調整到晚上11時51分。
第7次撥動是在1972年,當時美蘇政府簽署了《反彈道導彈條約》,世界“末日之鐘”撥回到11時48分。
1974年,印度試驗核子裝置,世界“末日之鐘”第8次調整,指針向子夜O時靠近了3分鐘,指在11時51分位置。
1980年,美蘇核談判無果而終,世界“末日之鐘”繼續向子夜0時移動,指針停在11時53分。
1981年,超級大國之間的核軍備競賽和阿富汗、南美洲、中東地區的武裝沖突升級,世界“末日之鐘”撥到了11時56分。
1984年,超級大國間核軍備競賽繼續升級,世界“末日之鐘”調到11時57分。
1988年,美蘇等國簽署協議,消除中程導彈,核威脅程度趨緩,世界“末日之鐘”撥到了11時54分。
1990年,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解體,冷戰已近結束,世界“末日之鐘”撥到了11時50分。
世界“末日之鐘”第14次調整時,指針撥到了11時43分,時間是1991年。這是世界“末日之鐘”設立以來,世界距離末日最遠的一次。那一年,美蘇兩國政府簽署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冷戰結束,世界形勢好轉。
1995年,全球軍費開支創新高,前蘇聯銷毀遺留核彈問題一波三折,世界“末日之鐘”第15次撥動,鐘面上顯示的時間為11時46分。
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試爆了核裝置,趨緩的核形勢又驟然緊張。世界“末日之鐘”第16次撥動,指向晚上11時51分。
世界“末日之鐘”第17次調整時,時間定位在晚上ll時53分,那是在2002年。此前,美國退出了《反彈道導彈條約》,恐怖組織又在非法謀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世界安全受到威脅。
今年1月17日,是世界“末日之鐘”設立60年來的第18次調整,針指向了晚上11時55分。科學家說,這是出于對核威脅和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關注而做出的決定。
世界需要人類呵護
李義
①日記其實是一個習慣。因為天天寫才是日記。
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記見一次面。打開日記,就看見了一個個日子的驛站,看見了生命的一個個驛站。
寫了月日、星期、天氣,然后提了筆,看見筆和筆的影子在一片帶橫格的白紙上沉默。
沉默的筆像在回憶,像在數今天走過的腳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別。
刷牙缸里的牙刷,合上的書本,傾瀉著的燈光,流淌著的血管里的血,鋪開的日記,像是在舉行一個告別儀式,跟今天這一截生命道別。
假如明天不再存在,這日記真該日日去記,記好,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遺書。
②回憶時,不時發現一日的二十多個小時只留下一兩個細節,甚至沒有細節。日子重復著日子,像昨天剛走了一個貧血患者,今天又來了一個患貧血的人。
平靜的日子就這樣悄悄地走了,像一個窮朋友悄悄地走遠了,待此刻發現時,只看見他遠去的背影,只看見日子離去的背影。
③有時幾天沒記,再記時筆就像一個曠了幾天課的學生。那幾天的日子,像從一塊冰面上滑過去了。
日記上的日期、連續的自然數,像是一根針線把日子串起。
一本日記,像一塊密密地播種了文字的土地。
有什么理由不給生命留一份清單呢?
④生活中不敢罵的人.不敢讓人看見的哭,不敢說出去的愛,可在日記里罵個夠,哭個夠,愛個夠。
記思想的日記像閃著星的夜空,記心情的日記像叮咚的溪,記往來人事的日記像一卷生活的畫面。
情人的日記能吸引蜜蜂,文人的日記可治療弱智,科字家的日記含有金屬,政治家的日記注滿了歷史的標點。
每篇標有日期的文字都是日記。人類的文明大多初源于此。
要選一個好干部,日記可供參考,用什么樣的人,在日記里可以找到。而陰謀家從不保留日記。
⑤惟有日記能心心相印、能白頭偕老、能忠貞不渝。
日記是的鏡子,讓你認識自己。
日記的記性,至少不會忘記主人。說不定還會使你不朽。
把自己發表給后人,讓后人閱讀先人,讓后人原諒先人。
⑥日記封面上的那些話,是一些日子的主題。
比如:“求知·拼搏·足跡”,比如:“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春雨一樣幸福”,比如:“我是我從未遇到過的人”,比如:“向正在受苦受難而又頑強奮斗的自由靈魂致敬”。
就像從日子里摘出一束花插在這里,扉頁上又摘出了一些日子,多是發了作品,遇了重大事件的日子。
⑦唉,日子、日子。
留住日子的惟一方式是在日子里奔跑。
日記留不住日子。日記是對日子的紀念。像是用筆從日子里釣了一尾尾文字符號的魚。
像是把生命用這些文字符號,輸進了人生的電腦。
把日記本提起來抖抖,像風吹響了一樹的葉子。
眼一閉,日子都像葉子一樣飄落了。二十八年,約一萬個日子,像一個用我的名字稱呼的生命之樹上的一萬片葉子,在一場回憶的大風中飛落了。
紛飛著,像雪花,像翅膀,飄落我日記的天空,飛滿我生命的天空。
不知道這葉子算不算一種收獲。
只知道自己享受了二十八年的所有日子,但是長長的日子快速放映,像一部只有我一個觀眾的影片。
日子拋棄了我。
只留下日記。像日子贈給我的明信片,像夾在立體的日子之間的一張張卡片或書簽。
每晚畫上日記的最后一個句號,就好像把今天的日子打發了,送出了門。
其實不打發,日子仍會走的。
日子對日記無法說再見,
我終于聽見,日子對日記沒有說再見。
16.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驛站 ( ) ②血管 ( )
③贈給 ( ) ④享受 ( )
17.“遺書”一般指人死前留下的書信,文中第①部分卻說日記是“另一種形式的遺書”,你怎樣理解“遺書”在這里的含義?(2分)
18.請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仿照例句補充下列句子。(4分)
例:記思想的日記像閃著星的夜空,眨著眼睛呼喚你前行!
①記心情的日記像叮咚的溪,
②記往來人事的日記像一卷生活的畫面,
19.文中第②部分中的“像昨天剛走了一個貧血患者,今天又來了一個患貧血的人”,和“像一個窮朋友悄悄地走遠了”,各自體現了對日子怎樣的態度? (4分)
20.古人曾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文中第⑤部分卻說“日記是的鏡子”,這句話蘊含著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3分)
21.從文中第⑥部分作者對日記主題的提煉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借鑒作者的方法,請你也用一句話為自己的日記提煉主題。(4分)
22.本文的特點之一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手法,請從文中選擇一句你認為最恰當、最精彩的比喻句,抄寫下來,并做簡要評析。(3分)
23.文章結尾從“無法說再見”到“沒有說再見”,意思得到了進一步升華。結合文章內容,你怎樣理解“日子對日記沒有說再見”這句話的含義?(3分)
1、實行門衛、教師、中層領導三結合值班制度。
2、值班教師按時到崗位,有特殊情況提前做好協調請假手續。
3、值班時間不擅離崗位,不做私活。
4、填寫好值班記錄,并收發好書刊雜志及上級來涵,有事及時通知校領導及當事人。
5、定時巡視校園,發現危險或其它突發事宜及處理并通報校領導做進一步解決。
6、加強進出校門檢查,來客進門履行登記手續,不準外人隨便進出。
1、檢查活動室內外有無有毒有害等危險品,如發現立即收撿并及時上報。
2、觀察幼兒:
(1)情緒有無異常
(2)身體外部有無傷害
(3)身上有無異物
(4)記錄幼兒用藥情況,并把藥放到藥袋里。
區域活動:
1、幼兒活動內容豐富,提供材料衛生、安全。(無毒無害物品)
2、幼兒使用剪刀、小棍等用具時,教師必須提出使用要求,并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早、間操及戶外活動:
1、進出戶外和上、下樓梯時,各班按順序走,教師要保證一個在前一個在后,并注意行走速度,注意照顧孩子,保證幼兒人數及安全。
2、認真準備活動器材、活動場地,要求無毒、無害、無危險。
3、做操與隊列練習時提醒幼兒不擁擠,不碰撞,有秩序,拉幼兒的手腳動作要輕,以免拉傷。
4、活動中隨時觀察幼兒情緒等各種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發現處理。(及時增減衣服、不玩危險品、不拾石頭、碎片、玻璃片等)。
入廁:
1、教師要隨幼兒進入廁所,指導幼兒大小便(正確使用手紙和穿脫褲子)。
2、發現遺尿幼兒,及時更換清洗。
盥洗:教師堅持在場指導幼兒正確盥洗,提醒幼兒不要在盥洗室里擁擠、跑、打鬧。
午睡:認真做好交接班與看睡工作。
1、清點人數
2、患病服藥情況
3、有無事故,跌傷,燒傷等
4、情緒有無異常
5、不帶異物上床。
熱飲:
1、飲用熱水、熱湯等熱飲品不宜過燙,飲用前生活教師做好準備(溫度要適宜)。
2、指導幼兒取放杯子及餐具時注意安全。
進餐:
1、幫助幼兒理魚刺、碎骨渣等。
2、提醒幼兒進餐時咬餐具,不把餐具放在嘴里走,以免發生危險。
3、餐后不讓幼兒做劇烈運動。
離園:
1、離園前教學教師組織好幼兒活動,同時留心幼兒離園情況,以免因亂出錯。
2、生活老師幫助幼兒整理衣物,并提醒家長和幼兒在離園前與教師打招呼。
3、嚴禁下班前做好下班準備(教具、包、換衣服等),幼兒離園后方可擦地、整理活動室并做好各項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