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夢的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明的天,是陰的;清明的雨,是澀的。在今天這個不平凡的日子里,讓我們用心一起來緬懷先烈與親人。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怎么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有關于緬懷革命先烈的手抄報,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緬懷革命先烈的手抄報
更多關于清明節緬懷先烈手抄報內容歡迎點擊進入↓↓↓
2020清明節緬懷先烈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小學生清明節緬懷先烈手抄報圖片大全
2020疫情下清明節緬懷先烈手抄報內容
2020最新清明節緬懷先烈手抄報一等獎
2020清明節懷念革命烈士手抄報模板素材
清明節網上祭英烈寄語
1、先靈英烈打江山,忠骨熱灑我中華。神州大地換新貌,以待后人再出發。
2、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
3、每逢清明祭祖忙,思念先烈感衷腸。仁義忠孝是祖國,迎來盛世好時光。
4、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堅強。復興中華路,共創偉業煌。
5、雖然它在名義上只是一個祭奠逝者表達哀傷的節日,但清明帶給我們國人的意義與價值遠不止于此。
6、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7、清明節里,讓我們共同緬懷先烈,寄托我們的哀思……
8、“網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
9、立足根本,穩步發展,以強大的實力祭奠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先烈們。
10、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莫忘先烈功勛!
11、緬懷先烈,立德立志,復興中華,奉獻青春。
12、懷著崇高的敬意,去祭奠革命先烈,向他們學習。
13、網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
為普及幼師生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由校團委組織發起,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指導,全校師生參與的525“中國夢 校園情 快樂心”大型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于5月中旬拉開帷幕。
普及常識 人人參與
隨著近幾年我校心理健康活動的有序開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老師同學們的重視,然而如何將心理健康常識普及度每一位同學心中仍是一道難題。經校團委和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們反復思考商定,借此機會讓同學們以人人參與的方式,自己把網絡資源和生活中的心得體悟的心理健康常識用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出來。
經過老師們的積極動員,學生們的廣泛參與。5月12日——19日校團委記者團征集到同學們的作品XX余份。后經過層層把關,于19日——28日在辦公樓前,教學樓廣場,文藝廳集中展示。在同學們的手抄報上,有用文字書寫的心理健康常識,有用漫畫形式表現的對生活友誼的思考,更有通過剪紙、繪畫表現的對心理健康的寄托。其形式多樣、題材新穎,再加上學生們自己的親身參與,每每課堂之余,總吸引著無數師生駐足欣賞,學習提高。
情景劇場 啟迪精神
心理情景劇是將學生們通過將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情景、片段以話劇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此來體驗人物心理,啟發學生思考,是一種被普遍認可的心理健康活動形式。本次宣傳周中,經過層層選拔的5個心理情景劇于5月23日在校禮堂演出。
1218班的心理劇“我的天空”演繹了一名靠課余打工掙取生活費的貧困幼師生,從內心彷徨掙扎到自立自強的心理歷程。11級大專2班的 講述了全班同學共同幫助一名身體有缺陷自卑弱小的幼師生克服困難,積極努力的同學友誼;11級大專1班的 更是通過講述一名幼師大專班學生由于沉溺網絡不能自拔,后來在母親老師的感召下改正錯誤努力奮發回報親人的感人事跡等等。[ ]
同學們的表演不僅演得好更演的準,從各個側面放映出幼師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情況,更展現了幼師生在成長中不畏困惑、團結一致、努力成才的時代風貌。演出了自己,展現了精神,更啟迪著校園的每一位幼師生。
心理電影 勵志前行
幼師生喜歡電影,更善于從電視媒體中學習成長。針對這一特點,校團委與咨詢中心的老師經過反復篩選,在5月24日通過全校閉路電視播放了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電影中講述了一名高中未畢業的落魄業務員,為追求理想與幸福,忍受著夫妻離異、流離失所甚至在火車站衛生間住宿的痛苦仍百折不撓、不斷進取并最終獲得成功與幸福的故事。
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在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激發廣大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熱情,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此次活動。
根據本班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一)“親近傳統,緬懷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1、主題班隊課
利用班會活動時間組織同學們開展一次“親近傳統,緬懷先烈,感恩幸福生活”主題班會。讓孩子們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緬懷先烈,讓孩子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2、以“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黑板報,營造濃厚氛圍,在全班掀起緬懷革命先烈的熱潮。
(二)“寫寫畫畫,寄托我們的思念”
1、在四月份出一期以“清明節,祭奠英烈”為主題的手抄報。
2、進行手抄報評比,展示。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班級表揚。
(三)“重溫那些光輝的歲月”
1、播放學生搜集關于革命烈士的事跡視頻,讓孩子們重溫那些光輝的歲月。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素質教育提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美術學科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任,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認真進行美術知識的教學,還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把教書育人有機統一起來。
一、課堂教學,寓德于美
課堂是教學與德育的主渠道。教師在組織教學的同時,應充分運用教學技巧,抓住任何有利的時機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精選材、廣視野,在作品欣賞中滲透德育。大凡中外美術名作,均有其深刻的內涵和教育意義。老師通過精選美術欣賞作品,一方面可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另一方面能夠適時有說服力地進行德育教育。如我在講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這幅畫前,分別插入了相應的背景介紹,生動地再現了歷史畫面,在動與靜、音與美中欣賞畫作,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增強了他們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又如欣賞行凡·高的《向日葵》畫作時,插入了相應的人物背景介紹,使學生了解凡·高這位生活拮據但堅持理想的畫家。又如通過對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等作品的欣賞,使學生了解史實,認識法西斯肆虐的行徑,更加熱愛、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這樣,美育與德育自然融合,相互滲透,收效良好。
二、美育活動,德美結合
德育應該植根于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之中。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教育學生,更要注重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接受教育,自覺提高自身的修養。
(一)戶外寫生,感受美中凈化心靈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保ā洞斑叺男《苟埂罚┪页W生去戶外寫生,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自然的美,感受自然的美,在自然的教育中凈化心靈。
(二)手抄報設計,創造美中升華思想
進行主題手抄報評比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美術特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情感,在美的創造中主動接受德育教育。如:抗震救災主題展《我們的心在一起》,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全都融入到主題創作中,對災區同胞的關愛,重建家園的信心,躍然紙上。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句句感人的真言,體現了學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的思想轉變,讓學生從狹小的自我中走出來,體會大愛無疆。喜迎祖國六十華誕,組織學生參加《慶“六·一”祖國在我心中手抄報展覽》。主題手抄報的評比,讓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事跡,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為祖國的強盛而自豪,鼓勵學生為中華的騰飛而努力奮斗。
(三)繪畫比賽,發現美中陶冶情操
我注重在教學中,讓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美,用心靈感受美,用畫筆來描繪美。為此,我組織學生參加《美麗的哈爾濱我的家書畫展》、《慶六一“快樂成長”少兒書畫攝影比賽》、《中國·哈爾濱第25屆冰雪節青少年書畫大賽》、《平安伴我行 做文明小衛士書畫比賽》等。發現建設與勞動、付出與奉獻的美。親身感受祖國的繁榮、家鄉的巨變。題材豐富、創意新穎的作品,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還促進其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環境育人,提高實效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秀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痹诓扇〔煌绞竭M行德育教育時,老師也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切實提高美育與德育的實效。
(一) 打造硬環境,影響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讓教室的墻壁也說話。”即要充分利用各種環境因素實施德育教育。新時代的寵兒,他們思維敏捷、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尋求心靈自由。結合這些特點,讓全體學生充分加入到學校環境建設中來。用自己的靈感、巧手來美化班級、美化校園。在參與中,學會互助、學會溝通、學會欣賞;在建設中,珍惜勞動成果,愛護公物,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
(二)創設軟環境,規范學生
一是體現教育公平的原則。雖然學生能力和天賦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我始終以平等的觀念對待學生,為學生營造平等的教育氛圍。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個性,善用微笑,采取不同策略。對謹慎、膽小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用筆、用色,勇于嘗試,給學生信心和鼓勵。對活潑、大膽的學生,就教導他們要耐心細致。在我的眼中沒有差生,沒有分數,只有努力和進步。教師鼓勵的話,贊許的眼神、親切的手勢都會讓學生感到溫暖,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學生在平等的環境中感受到平等的教育,不僅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更使其具有了平等待人的觀念。
二是規范守紀的作風?!暗赂邽閹?,學高為范。”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示范作用,并以此影響和感染學生。以此引導并教育學生:藝術家是將個性體現在作品中,而不是形象上。學生在長期的引領下,接受了傳統美德的思想,樹立了遵規守紀的規范意識。
總之,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授業,還要傳道。在學科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潛心研究,積極探索,才能使美育與德育互融互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窗邊的小豆豆》. 黑柳徹子. 南海出版
公司出版.
[2]《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 (必修)
美術》.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人民教育出版
社.
[4]《課堂教學藝術完全手冊》. 中央民族
一、活動主題
中國夢。大家行
二、活動安排
(一)“點亮中國夢”——暢談“人生理想”
1.時間:5月份,五一小長假放假回來第一次全校集會和班會。
2.形式:全校集會活動,召開“校長一堂課”,由學校團委書記主持;班級主題團日活動,由班長或團支部書記主持。
3.內容:
(1)在全校(班級)范圍調查了解同學們的人生理想。
(2)根據調查結果,邀請校長、有成就的校友或社會成功人士,為全校師生(班級同學)講述他(她)的夢想的實現路徑與進程,使同學們與“夢想同路人”面對面。
(3)安排學生代表與校長、校友、社會成功人士交流互動,暢談中學生的夢想以及對“我的中國夢”的理解和展望。
(二)“放飛中國夢”——暢想“美麗中國”
1.時間:5月份。
2.形式:在自己的家鄉、學校周邊等地開展“尋訪身邊的中國夢”活動,隨后進行“我的中國夢”優秀作品評選及專題展示。
3.內容:
(1)集中一周時間,在全校范圍內征集暢想“美麗中國”作品,原則上是每名師生提交一份作品。
(2)作品形式可采用書法、繪畫、手抄報、微故事及其他類型書面作品等方式創作“我的中國夢”主題作品。
(3)對所有作品進行分類評選與展出,吸引全校師生關注與交流。學校團委組織舉辦中學優秀作品展示活動。
(三)“激揚中國夢”——詮釋“青春力量”
1.時間:4至5月份,結合“學雷鋒紀念日”、“五四青年節”啟動開展。
2.形式:扶貧助困、扶老助殘、志愿服務等“陽光手牽手、青春心連心”行動。
3.內容:
(1)以學校各級部為單位,劃分若干小組,以力所能及、特點突出為基本原則,確定幫助對象和活動形式,每月開展一次“陽光手牽手、青春心連心”行動。
(2)每次活動要有帶隊老師,活動時間以兩個小時為宜,要有文字、圖片記錄。
(3)每月底,以學校為單位,統一整理活動開展情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匯總活動成果和好做法、好反響。
(4)將“陽光手牽手、青年心連心”行動納入本校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并在學期末進行校內相關評選,發放證書。
(5)定向定點開展活動,使“陽光手牽手、青春心連心”行動傳幫帶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