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詞匯研修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教學行動研究
隨著近些年教師自我反省模式在教育界的普遍推廣,教學行動研究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教師通過把自身教學行為作為思考對象,分析與研究自身在教學中做出的決策以及所帶來的結果,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教學行動研究是在職教師實現自我反思的主要實踐方式,把自身教學中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系統的教學反思與教學方式改進。這種反思探索研究,對教師提升自我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作用與意義
教學行動研究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教育教學方式。其作用與意義有以下幾點:(1)有利于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2)有利于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更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3)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4)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自我意識,提高教師工作的尊嚴與樂趣。
二、過程與步驟
教學行為研究是一種循環研究應用的過程,作為完整的教學單元來說,無論對哪一種教學行為進行研究,都必不可少以下4個環節。
1.問題
發現問題并明確問題性質,進而從不同層面與不同方面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為提出改進意見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對策
要根據問題的分析情況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與設計教學方案。
3.行動
這一步驟在教學行為研究中是最核心、最關鍵的步驟,是將對策變為實際應用的過程。行動的方法很多,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4.反思
即對行動環節進行的分析與評價,總結行動中的優劣。
三、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問題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大多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不足,對單詞與語句的感知能力不強,缺乏對整篇文章含義的把握。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其中小學高年級學生最感困難的就是閱讀能力。這四項技能在英語學習中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會促進其他三方面技能的進步。
2.對策
對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筆者認為,當前的英語教學嚴重傾向于應試教育,教師只注重英語詞匯、語法、語句等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了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還有很多學生與教師認為閱讀是一項簡單的技能,只要掌握了詞匯與語法等知識,就可以掌握好閱讀能力。這樣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思想最終使得學生只強化了語言材料的學習,卻沒有有效地提升英語的閱讀能力。基于上述對問題的系統分析,教師們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措施,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培養學生對英語句式的識別
句式識別是指辨認英語語句的構成形式,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識別英語語句的句法結構;其二,對英語語句結構的含義進行識別。其中,識別句法結構是學生語言學習能力中潛藏的特質,影響對其判定的智能水平。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這種潛能,提升對英語句式的理解能力,最終達到自動化地識別英語句式,提升閱讀能力與水平。自動化識別英語句式,是指學生通過對英語語言規則的熟練掌握,以最短的時間與最好的注意力識別感知句式的含義,并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句子含義的理解上,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與整體性的原則,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放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首位。具體的操作過程如下:
預測: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對文章題目與插畫的了解,結合自身社會經驗,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測,為后續的閱讀奠定基礎。
限時粗讀: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并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粗略閱讀文章。在粗讀中學生應該把握文章的結構,推測文章大意,抓住關鍵詞匯與關鍵語句,并利用已有的知識構建出文獻的大意。在完成粗讀后,教師應在限定時間內通過事先準備好的選擇或其他問題來檢測學生的粗讀效果,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
(3)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堂時間有限,僅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加大課外閱讀的訓練,以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運用《英語周報》《新概念英語》等課外讀物來訓練英語閱讀能力,全面解決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低下的問題。
3.行動
根據學生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并結合上述的應對措施與相應材料,教師們可以制訂為期15周的實際教學計劃。其中包括與英語詞匯、句法、句子的訓練以及課外文章閱讀訓練。每周進行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并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訓練,以鞏固閱讀訓練的成果。
4.反思
在經過為期15周的閱讀培養訓練后,應對學生在詞匯、句式以及文章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相應的檢測,并對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為推廣科學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資料與方法
調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級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中開展,74名學生在接受20學時的藥理雙語教學課程后參加了本次問卷[1,2],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結構問卷,采取集中發放,當場匿名填寫當場收回的方式。問卷結果如下。
2結果
2.1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
2.2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學時左右,28.3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80學時左右,31.0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108學時左右。
2.3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
2.4學生對教學效果、教師、教材、課件和教學組織、情況等的具體評價見表1~4。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具體見表1;對教員的評價結果見表2;學員對教材和課件的評價見表3;對教學組織的評價具體見表4。
2.5為了探討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與興趣、學生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通過情況)之間的關系,將三者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外語水平越好,興趣越大,學生外語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態度無明顯相關。
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藥理學雙語授課對提高英語水平、藥理學學習有一定幫助。用雙語授課的老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師發音標準。同時也反映出在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各方面基礎、教材課件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
3分析
3.1教師教學組織方面
3.1.1教學進度方面44.5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教學進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對課堂內容不能聽懂,44.59%僅部分聽懂。調查也發現,該班將近50%學生的英語還沒有通過四級,過六級的僅少數幾個,學生對聽懂一些日常用語都有困難,對專業詞匯的理解更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所安排的雙語教學進度與平時以漢語上課基本相同的這種教學進度對學生來說無疑過快。
3.1.2課時安排方面調查顯示,36.4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學時左右。學校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展雙語教學的比較少,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這次開展的雙語教學也因是初步探索階段,教學內容的比例安排偏少,僅占20%,這都造成學生進不了雙語教學的氛圍,學習興趣不濃,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
3.1.3對課堂組織形式方面此次雙語教學大多數采取的是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缺乏自信,也導致他們不愿意與老師互動。調查顯示,44.59%的學生認為此次雙語教學需要改進教學組織形式。
3.2學生方面
3.2.1學習目的不清學生學習目的不清晰,導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45.95%的學生不贊成藥理學雙語教學。本次調查認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外語水平在獲取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學習普遍比較被動。
3.2.2相關專業基礎不扎實對于藥理學的學習和理解,要以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科目為基礎,如果這些科目學得不扎實,僅僅用漢語講授藥理學,學生學習和理解會有困難,更不用說用英語來講。
3.2.3英語基礎較差我國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招生時分數線就比一般綜合院校要低,相應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國中學階段學生學的英語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實際情況,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是制約師生雙語教學交流的“瓶頸”。另一方面,學生很少參加過其他相關課程的雙語教學也導致學生醫學專業英語詞匯少,基礎差,這也是影響藥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適的教材和課件在本次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編的英文講義,以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藥理學》為藍本。授課時以中文大綱的內容、編排,用英語講授,學生課后以閱讀中文書為主。調查發現,64.86%的學生希望采用中英對照的雙語教材,另外我們還配套講義自制了藥理學全英文課件,但是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課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適合他們。但目前尚無滿足學生要求的雙語教學的藥理學教材。
4對策
4.1大力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藥理學學科的師資主要來源于本校較為優秀的畢業生,學歷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數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基礎。在此基礎上,應該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如定期舉行專業英語集體備課,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或研修。鼓勵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文化底蘊,創新教學方式,努力將英語的應用與提高融入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去,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氣氛,更新雙語教學教育觀念。
4.2提高學生的公共英語水平和打好其他學科基礎一方面,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結合大學英語學習努力提高公共英語水平。一方面我們還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學好沒有授課的其他基礎醫學內容。另一方面,“雙語教學”應該從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始,一旦雙語教學在多專業、多課程上穩步鋪開,就能形成各學科的相互支撐和滲透。屆時,目前這種藥理學雙語教學獨木難撐的局面自然會得到改觀。
4.3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適當改進課堂組織形式首先老師要鼓勵學生,樹立他們學好公共英語專業英語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學多樣化,如每次課前十分鐘進行純英文復習,進行單獨或集體提問及回答,讓學生將專業單詞自己說出來,強化語感,為后期雙語教學奠定基礎;在講授過程中,不斷要求學生用專業單詞簡要回答某些問題,了解教學效果等。通過這些方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專業學習和專業單詞的聽說相結合,加強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4.4加強尋求更加合適的教材和課件我們可以適當找一些簡單的相關教學內容的英語文章給學生作為課外學習,從簡單到難,開始中英文對照,循序漸進,最后讓學生脫離漢語對照部分,從而到可以看懂純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還可以通過聘請國外從事中醫藥教學的專家指導,共同編訂符合本學科教學特點的雙語教材。課件制作中,可選用制作較好的英文原版教學片插入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于講課之中播放,這樣既學到原汁原味的醫學英語,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介紹生僻專業詞匯時,圖文相配,學生視聽同步,英漢對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學習這些內容。
4.5努力培育雙語教學的整體教學環境提高整體雙語教學教學環境的氛圍,營造有利于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如可以通過采取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雙語教學在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舉辦大學生英語作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節目表演等活動,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空間,營造濃厚的外語氛圍。此外,我們亦鼓勵學生與外教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減少對雙語教學的畏懼感。
總之,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本著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精神,遵守循序漸進、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序地開展藥理學雙語教學,藥理學雙語教學必將為培養國際型中醫藥人才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