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馬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2、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3、出塞二首 唐代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前出塞 唐代 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5、馬上作 明代 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
關鍵詞:指示性云;觀測;編碼
中圖分類號:S1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2-0159-1
所謂的指示性云是指對當地天氣變化有指示意義的云(既不是系統云,也不是地方性云)。就云體本身而言,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氣層狀況,對未來的天氣變化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與指示作用。所謂指示性,一般指輻輳狀、鉤狀、波狀、堡狀、絮狀、莢狀等特殊云體。指示性云碼包括CL2、CL3、CL9、CM8、CM9、CH4、CH5、CH6。指示性云的出現一般都預示著大氣層結構很不穩定,因此觀測與編碼的準確性是反映當時天空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對飛機航行、人工影響天氣和天氣預報都有重要意義。以下就指示性云的觀測與編碼做一些總結。
1 CL2、CL3、CL9的觀測與編碼
1.1 天空以CL1為主,但其中有一部分已發展成CL2,CL應編報電碼2
1.2 在傍晚時候應注意CL1、CL2的演變趨勢
天空中有CL1和CL2,有一部分已平衍成CL4,并已確定這種平衍的趨勢將成為云的主要演變趨勢時,即使CL4的云量較少,CL云也應編報CL4。但當這種平衍趨勢還不能確定為了云的主要演變趨勢時,CL以編報電碼1或2為宜。
1.3 普通層積云與CL1、CL2同時存在時一般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時無論積云量有多少,CL應編報8
如果普通層積云與CL2同高存在,則CL應編報電碼2。
1.4 積云發展到鬃積雨云的過渡階段,花椰菜形的輪廓漸漸變得模糊,頂部開始凍結,形成白色毛絲般的冰晶結構
禿積雨云存在的時間一般比較短。CL3的特征是頂部輪廓模糊,但顯然不是卷云狀的,也不是砧狀的,凡具有這些特征時CL云碼編報3。
1.5 CL9云濃而厚,云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岳,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云
積雨幾乎總是形成降水,包括雷電、陣性降水、颮、大風及冰雹等天氣現象,有時也伴有龍卷風,在特殊地區,甚至產生強烈的外旋氣流,下擊暴流。這是一種可以使飛機遭遇墜毀災難的氣流。因此必須及時準確地記錄及編報CL9。
2 CM8、CM9的觀測與編碼
2.1 CM8的出現說明中空大氣層是不穩定的,CM8常出現在氣團內部,也可見于冷鋒前部
夏季早晨出現CM8,常是雷雨天氣的象征,但這需要低空與中空的不穩定相結合,才能形成雷雨天氣。當低空比較穩定或因大氣中水汽含量太少時,CM8出現后,不一定天氣要轉壞。中云族中的莢狀高積云比較經常出現,由于變化快,基本處于不同的高度,因此需經常留意觀察天空。中云族中的堡狀和絮狀高積云如有出現CM也應編報8。
2.2 與CM8一樣,CM9的出現也預示著中空大氣層是不穩定的,但CM9比CM8更為強烈
CM9常出現于冷鋒來臨之前,表示天氣即將急劇轉壞,有時CM9也可出現在雷雨天氣之后,說明中空仍很不穩定。CM9的顯著特點:一般都出現在幾個高度上,形狀或分布很不規則。具有這些特征的中云時CM須編報9。
3 CH4、CH5、CH6的觀測與編碼
3.1 CH編報4時“常常是鉤卷云”,并非一定就是鉤卷云。卷云有系統侵蓋天空且常全部增厚CH也應報4
3.2 CH5、CH6都是輻輳狀卷云或卷層云,或只有卷層云,有系統地侵蓋天空,且常全部增厚
若有這些特征時就可根據卷層云幕前緣的高度角來編報CH5或CH6。若這些云量只是有所增加而不是系統發展,則可根據實際情況編報其他云碼。
云的觀測必須注意云的連續演變,值班時要時刻觀察云天變化,特別應注意指示性云的觀測與編碼,使觀測資料真正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并如實地反映觀測上空的真實狀況,這是一個觀測員的職責與榮譽所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傳送指令;移位指令;程序設計;七段顯示譯碼指令
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電梯樓層顯示、搶答器、交通燈剩余時間數碼顯示以及生產線上的顯示系統,可以顯示數字或字母,本文利用S7-200系列PLC的指令實現對七段顯示數碼管的控制。在西門子S7-200系列PLC中,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七段碼顯示,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基本指令、傳送指令和七段顯示譯碼指令SEG,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幾種控制七段碼顯示的指令進行比較,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1.傳輸指令和七段碼顯示譯碼指令
1.1 傳輸指令
傳送指令用于在各個編程元件之間進行數據傳送[1]。西門子S7-200系列PLC的傳輸指令包括單個傳送指令和塊傳送指令。單個傳送指令助記符為MOV,當傳送的數據長度不同時,助記符也不盡相同。單個傳送指令根據傳送數據長度可以分為:字節傳送指令MOVB,字傳送指令MOVW,雙字傳送指令MOVDW,實數傳送指令MOVR,利用傳送指令可以在不改變原數據值的情況下將IN中的數據傳送到OUT。塊傳送指令用來進行一次傳送多個數據。
單個傳送指令的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傳送指令的應用
在傳送指令中,EN端為允許輸入端;ENO端為允許輸出端。當輸入I0.1為“1”時,傳送指令將MB0中的字節傳送給MB1,如果指令正確執行,則輸出Q4.0為“1”,否則,如果輸入I0.0為“0”,則數據不傳送。一旦傳送成功,輸出Q4.0將一直保持為1,直到將Q4.0復位。在為變量賦初始值時,為了保證傳送只執行一次,一般MOV方塊指令和邊緣觸發指令聯合使用。
1.2 移位指令
移位指令是使位組合的字節數據、字數據或雙字數據向指定方向移位的指令[2]。根據移位的數據長度可分為字節型移位、字型移位、雙字型移位。還可以進行循環移位。數據長度不同,移位方向不同,其功能指令也不相同。例如:將字節型數據向左移位,功能指令為SHL_B,將字型數據向右移位,功能指令為SHR_W,將雙字型數據循環左移,功能指令為ROL_DW。表1列出了左移指令,右移指令與左移指令相同,把梯形圖功能框中的字母L變成R,就全部變成了右移指令,指令功能將對應的左移改成右移。
1.3 七段顯示譯碼指令
圖2 七段碼顯示指令
在S7-200系列PLC中,有一條指令SEG可以直接驅動七段顯示數碼管[3],如圖2所示,當把PLC的輸出端用一個字節的前七個端口與數碼管的7個段(a、b、c、d、e、f、g)對應接好,當SEG指令的允許輸入端EN有效時,將字節型輸入數據IN的低四位對應的數據輸出到OUT指定的字節單元,這時IN處 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數碼管顯示出來。在梯形圖中,七段數碼指令以功能框形式編程,語句表中的指令格式為SEG IN,OUT。
2.七段顯示數碼管系統分析
電梯上樓時七段顯示數碼管的順序顯示,十字路口紅綠燈的倒計時七段顯示數碼管的逆序顯示,以及搶答器的隨機顯示,都是七段碼的控制要求。
2.1 控制系統的分析
本文利用不同指令使七段顯示數碼管按0~9~A~F的順序顯示,其他顯示方法與這些方法大體相同。七段顯示數碼管a、b、c、d、e、f、g的位置關系如圖所示,在PLC電路圖中a~g分別與LED0~LED6對應。
由圖3可知,欲使七段顯示數碼管顯示不同的數字或字母,只需將a、b、c、d、e、f、g各段按照不同的規律顯示即可。例如:顯示數字“1”,需要將“b、c”兩端置“1”,其余各段置“0”。數字0~9和字母A~F與七段顯示碼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圖3 數碼管的七段標注
輸出Q0.0~Q0.6代表一個字節的后七位,其第一位為0。在S7-200系列PLC中,一個字節代表八個位,當這八個位置按0或1顯示不同的組合時時,代表了二進制中的不同數值,通過轉換,可以轉換為10進制數字和16進制數字,如上表所示。當用傳送指令把10進制或16進制數字傳送給輸出地址Q時,相當于傳輸給了Q0.0~Q0.6不同的數值,傳輸數值“0”,對應的LED燈不亮,傳輸數值“1”,對應的LED燈亮,通過上表的組合,便能顯示出不同的數字或字母。例如顯示數字0,需要將10進制數“63”或16進制數“3F”傳輸給Q0.0~Q0.6。若要顯示字母A,需要將10進制數“119”或16進制數“77”傳輸給Q0.0~Q0.6。以此類推。
2.2 PLC的輸入輸出地址分配
確定系統I/O地址分配如表3所示。
表3 七段顯示數碼管符號及變量表
PLC地址 數據類型 變量名 地址分類
I0.0 BOOL 起動按鈕 輸入
I0.1 BOOL 停止按鈕 輸入
Q0.0 BOOL a(LED0) 輸出
Q0.1 BOOL b(LED1) 輸出
Q0.2 BOOL c(LED2) 輸出
Q0.3 BOOL d(LED3) 輸出
Q0.4 BOOL e(LED4) 輸出
Q0.5 BOOL f(LED5) 輸出
Q0.6 BOOL g(LED6) 輸出
2.3 PLC的外部接線圖
根據上表,可以畫出PLC與外部元件的接線圖,如圖4所示。
圖4 PLC外部接線圖
2.4 系統要求
利用PLC編程實現以下功能要求:
按下起動按鈕SB1,系統按照0、1、2、4、5、6、7、8、9、A、B、C、D、E、F的順序循環顯示。
3.程序設計方法
3.1 利用傳輸指令實現
圖5 傳輸指令實現七段碼顯示梯形圖
圖6 利用SEG指令實現七段碼顯示梯形圖
利用循環移位指令和傳輸指令可以實現以上的控制要求。首先利用起動按鈕起動輔助繼電器M0.0,利用定時器設定一個脈沖發生電路,并使其周期為2s,占空比50%,再利用循環移位指令使其每次向左移動一位,每次移動的過程中,由傳送指令向輸出地址傳送不同的數據,實現數字和字母的循環顯示。例如:輔助繼電器M1.0數值為1時,向QB0中輸入10進制數字63或16進制數字3F,循環移位指令移動至M1.7時,應該向QB0中傳輸代表數字8的10進制數127,M2.0閉合時,傳輸數字9,以此類推,M2.7閉合時,傳送字母F。梯形圖如圖5所示。
3.2 利用七段碼譯碼指令實現
利用譯碼指令實現可以更簡單、方便的實現以上控制。梯形圖如圖6所示。
4.結語
在PLC的編程中,用基本指令和輔助繼電器也能夠實現七段數碼管顯示控制。不同的編程方法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利用傳輸指令來實現可以使讀者更好的理解位、字節、字、雙字的區別與聯系。對于理解西門子編程軟件中的數據類型以及尋址范圍有很大的幫助。而對于利用SEG功能指令實現七段碼顯示,則顯得程序簡單、條理清晰,邏輯關系明確。
因此,在利用PLC編程的過程中,我們如果能夠嘗試不同的方法實現同一種功能,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編程水平,還能夠更好的理解功能指令的強大用途。既充實了自己的知識,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海霞,柴瑞娟,任慶海,孫承志編著.西門子S7-300/400PLC編程技術及工程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
[2]郭繼紅主編.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實例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
【關鍵詞】 食管異物;麻醉方式;并發癥
食管異物在耳鼻咽喉科較常見,異物種類較多,如能正確處理,并發癥較少。臨床上常采用全麻或表麻下經硬食管鏡下異物取出術,筆者就兩種麻醉下經硬食管鏡下異物取出術做一對比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異物住院患者中,男75例(占62.5%),女45例(占37.5%);年齡最小2歲,最大86歲,平均54.63歲。動物類異物(包括羊骨、豬骨、兔骨、魚刺、雞骨、豬皮、肉片等)共50例(占41.67%);金屬類異物(包括硬幣、紀念幣、游戲幣、別針、鐵片、鐵釘、銅片、圖釘、易拉罐拉環等)共45例(占37.50%);化學合成類異物 (包括玻珠、塑料片、塑料瓶蓋、義齒等)共15例(占12.50%));植物類異物(包括話梅核、棗核、桃核、杏核、荔枝核、龍眼核等)共10例(占8.33%)。病程最短1 h,最長30天。所有病例均有異物吞入史,就診時均有吞咽疼痛,進食困難。所有病例經X線透視或食管泛影葡胺造影確診。隨機分為兩組,全麻組50例,表麻組7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兩組病例均于術前30分鐘常規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苯巴比妥鈉5~10 mg/kg。全麻組建立靜脈通道,靜注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2 mg/kg,維庫溴銨0.1 mg/kg誘導麻醉后行氣管插管。表麻組70例行1%地卡因口咽部黏膜表面麻醉,不輔用任何全麻藥物。
3.觀察指標 兩組不同麻醉狀態下取出食管異物出現并發癥的情況。
4.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結 果
全麻組發生并發癥11例,發生率為22.0%,其中黏膜損傷3例,未能一次滑入胃中7例,牙齒損傷1例。表麻組發生并發癥41例,發生率為82.0%,其中黏膜損傷16例,未能一次取出8例,滑入胃中4例,呼吸困難5例,食管周圍感染3例,牙齒損傷3例,氣管食管瘺2例。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15.89,P
討 論
在表面麻醉下行食道異物取出術,因患者恐懼不合作、表面麻醉不充分、術中劇烈掙扎、反抗、頭頸部扭動甚至坐起,特別是頸短、精神緊張、思想壓力大、頸椎疾病、異物較難處理的患者,這種情況下食管鏡進入緊閉的食管入口,很難窺見異物與食道前后左右的關系,盲目進行手術,特別鉗取鋒利異物時,并發癥明顯增多。輕者食管黏膜損傷、出血,重者可致黏膜嚴重裂傷。表麻組中有16例出現不同程度的黏膜損傷,與表面麻醉下患者清醒狀態下恐懼、掙扎、反抗、不合作、食管入口緊閉有關。3例頸短且患頸椎病者因麻醉不充分咽反射敏感,術中惡心、嘔吐,導致牙齒脫落。1例巨大異物的患者取異物的過程中,食管肌肉不夠松弛,強行插鏡,術后出現氣管食管瘺。1例尖銳鋒利異物的患者在黏膜下取異物的過程中,出現食道痙攣,異物先刺破食道前壁再刺破氣管后壁,術后亦出現氣管食管瘺。另有2例患者因精神緊張,思想壓力大,不合作導致手術失敗而重新選擇全麻手術。3例食管周圍感染,考慮與食管壁嚴重損傷、穿孔、異物停留時間過長有關,嚴重者可形成膿腫[1]。對于小兒食管異物,有學者[2]認為,由于年齡較小,氣管及喉軟骨較柔軟, 食管鏡進入食管, 易壓迫食管前壁,導致氣管受壓變窄,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導致手術失敗。表麻組中3例小兒因出現此現象而改行全麻下取異物。
隨著麻醉技術的提高,全麻逐步成為一種安全而可取的麻醉方式,而全麻下食管異物取出術亦逐漸成為一種較佳的手術選擇方式。本文全麻組病例采用異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維庫溴銨復合麻醉。異丙酚是一種新型的快效、短效靜脈麻醉藥,其主要作用是鎮靜,而鎮痛作用弱,不能有效抑制應激,劑量較大時易引起呼吸、循環抑制,而芬太尼鎮痛確切,兩者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可減少用藥量,增強鎮靜鎮痛的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故臨床上采用芬太尼、丙泊酚比較普遍[3],如遇強刺激或較長時間的刺激時,常需以深鎮靜對抗,需追加異丙酚劑量,但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率隨之增加。咪唑安定屬新一代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良好的鎮靜和順行遺忘作用[4],對心血管和呼吸影響不大,毒副作用小,特別是其順行性遺忘(即患者對手術當日入手術室后的外顯記憶情況),使患者完全遺忘,能消除患者恐懼感。咪唑安定和異丙酚合用作誘導麻醉時,減少了異丙酚術中追加劑量,既可降低異丙酚劑量相關性的心血管及呼吸抑制發生率,對患者的呼吸、循環干擾小,又能很好地抑制食管鏡置入時強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射[5]。維庫溴銨作為麻醉肌松藥,能減少肌肉痙攣,使食管肌肉松弛,便于進鏡。異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維庫溴銨四者全麻誘導既可發揮各自的優點,又可避免各自的不足,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全麻患者給予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維庫溴銨等誘導麻醉后行氣管插管,氣道通暢,患者無掙扎,可保持適宜的,食管入口及食管肌肉松弛,可窺見異物與食道前后左右的關系,有的放矢進行手術,避免盲目性,手術時間縮短,減少了手術并發癥,特別對于尖銳鋒利異物、巨大的異物、存留時間長的異物,并發癥嚴重患者及不合作兒童,增加了一次取出異物的成功率,表麻手術下所遇到惡心、嘔吐、恐懼、掙扎、反抗、不合作、食管入口緊閉、呼吸困難、窒息等問題得以解決。全麻組中7例患者異物滑入胃中,與食管肌肉松弛,異物易滑入胃中有關。全麻組中黏膜損傷較表麻組少,考慮與全麻下患者安靜,適宜,食管入口及食管肌肉松弛,易窺見異物與食道前后左右的關系有關。對兒童而言,全麻下手術可避免日后長久存在的心理生理創傷,有利兒童心身的健康成長。
通過全麻和表麻下食管異物取出術并發癥的比較, 發現全麻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
參考文獻
[1]張東衛,劉育瓊,彭巧華.靜脈麻醉輔助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52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2):154-157.
[2]黃哲洙,孫 坤.小兒食管異物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5):159-160.
[3]韓勁松. 異丙酚復合芬太尼麻醉在門診手術的應用[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7,20(2):173-174.
正史中諸葛亮并沒有安排關羽守華容道,三國演義中這樣安排劇情:一是為了體現關云長義薄云天,不忘曹操當初知遇之恩;二是為了體現諸葛亮的政治頭腦,若是殺掉了曹操北方必將大亂,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的計策就不能順利進行。
正史如下: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記載: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風,行走更加艱難。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