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考察總結與思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理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在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了達到培養國家公民的目的,我認為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實踐,尤其是學生的野外實踐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身邊環境開始,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然而作為學生,能參與地理實踐的機會和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參與地理野外實踐并有所收獲,我認為需要在本地結合課程內容建立一些適合學生活動的實踐基地,開發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實踐課程。
一、地理野外實踐基地的開發設想 野外考察活動由于受環境安全、學習時間和考察難易程度等條件的限制,適宜選擇以就近為主,路線安全,地理特征明顯,具有實踐價值的地點。而考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天氣較好,課業負擔較輕的時段,例如針對七星巖景區喀斯特地貌特征明顯、類型多樣因此設想將其開發為野外實踐基地,步驟如下:
1.查閱文獻,收集資料 教師查找相關資料,研究七星巖喀斯特地貌類型、分布、特點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資料文稿。
2.實地考察,精確考察目標 教師進行實地考察是課程設置的重要環節,因為在考察的過程中,要思考如何設計實踐課程,計劃課程實施的進程和預估效果。如:教師在考察時要對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統地觀察和考察,并做好記錄和拍照工作。
3.室內總結,繪制考察線路圖 將實地考察的結果結合前期收集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確定典型考察目標,并繪制考察線路圖。
二、野外實踐考察方案的設計
1.預期目標
(1)通過對七星巖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該地貌的類型、成因和特點,探究流水溶蝕的過程;
(2)學習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驟,用相機拍攝一組反映該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過程的原始記錄;
(3)運用考察素材撰寫考察報告,提高學生撰寫論文的能力;
(4)舉行實踐活動成果交流和答辯會,提高學生合作與思辯能力。
2.考察前準備工作 相關知識簡介及介紹考察方案;成立學習小組,進行考察紀律及安全注意事項教育;準備考察工具:筆記本、筆、相機,稀鹽酸,如有條件可攜帶便攜式GPS等。 3.學生考察學習設計 共分為四組,以組長主持、全組合作的形式,每組分別完成以下其中一項學習內容:
小組
考察內容
收集素材
思考問題
1
喀斯特丘陵、溶蝕洼地、溶洞、石筍、鐘乳石,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拍攝一組相片并作好文字記錄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
觀察七星巖喀斯特丘陵上的土壤與植被;用稀鹽酸鑒別巖石性質。
拍攝一組相片并作好文字記錄
石山上的土壤與植被有何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3
天柱巖不同高度的溶洞
拍攝一組相片并作好文字記錄
一共有幾層溶洞,這些溶洞是通過那些地質作用形成的?
4
石室巖摩崖石刻
拍攝一組相片并作好文字記錄
這些石刻記錄于什么時期?對當時的地理環境進行了怎樣的描述?
4.成果交流 師生共同對本次地理實踐課程做出總結和評價。
三、對地理野外實踐活動感悟與思考
從教學角度考慮,我認為開展野外實踐教學會給師生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首先,野外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高中生學習了很多地理理論知識,但是這些概念只是課本中抽象出來的符號,落實在不同區域會呈現不同的現象,因此僅僅課堂教學會使實際的生活和書本的內容出現斷層。而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就是連接課堂與現實的橋梁。地理野外實踐活動改變了他們傳統的認知方式,不單是僅靠耳朵聽,還要用手摸、用眼看、甚至用鼻子嗅,面對與書本上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會不斷地提問,肯定、否定、再提問。這樣的學習過程,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敢于質疑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為其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野外實踐教學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會發生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使教師這一知識傳授者的行為受到限制,不能將地理這門學科經典和精髓的學習方法——即野外考察(調查)傳授給學生,教師因此也逐漸喪失了野外考察的能力。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師自身的野外實踐水平,促進教師不斷思考探究,有利于教學研究的發展。同時也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與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評價發生改變,如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實踐性與參與性,更重視學生學習評價的持續性與即時反饋性。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演變成為一種教學相長,互相幫助,共同探究,合作學習的關系。
如何有效地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呢?
談到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許多老師都遭遇到了當前學生學習任務重,課外活動時間少,絕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對野外活動的興趣不濃厚等困境。誠然,這些都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嚴峻形勢,但是,對于立志提升學生能力的教育者來說,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下面筆者就以我校近年來組織開展的活動為例談如何在高中有效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
一、提升學生興趣,精心選擇課題
隨著高中各學科知識體系的加深,學生對書本以外的周圍環境的許多自然和人文現象有了較強的感知能力,也有了探索奧秘的興趣。隨著年齡發展,認識水平的提高,高中生視野較開闊,也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能完滿完成各種課外實踐活動。長沙市市區及周邊地區有豐富的可供考察的,緊密聯系所學課程的自然、人文地理事物,教師適當利用周末時間和高二選修課的時間,在長沙市完全有可能成功地組織好課外實踐活動。
對于中學生而言,考察內容的選擇還是應以所學課程為依據。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是確定考察內容的重要依據。我校根據歷年的經驗積累,針對長沙市地方特點和地理學科體系,在高一至高二階段實施了如下實踐活動:高一上期實施進行月相觀測、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的考察等課外實踐活動;高一下期進行洪災成因實驗分析、長沙市雅禮中學附近商業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身邊的白色污染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上期進行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長沙市旅游資源的調查、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下期進行長沙市垃圾回收狀況、對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的實踐活動。這些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即考慮了與教材基礎知識的鏈接,也考慮到了長沙的地方特色和學校周邊的各種狀況,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為考察的內容,很容易實現順利開展的目標。其中,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考察活動等是我校目前組織得較為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
二、科學設計方案,充分準備活動
地理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是一件頭緒紛繁的復雜工作,而且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為了保證每一次的活動都得以順利進行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地理課外活動計劃,對科組老師進行分工,確定每一次活動的輔導老師人選,避免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隨意性。而每一次外出活動前,指導老師則要制訂一套詳盡的活動方案,包括選擇活動的基地、參加學生的人數、時間的安排、活動的程序、以及每次活動的目標要求如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及措施完成這些目標等等,并預先到課外活動基地進行聯系及安排好活動的行程。多年來,由于準備工作做得細致而充分,我們每次均能圓滿完成既定的學習和活動任務。
我們在決定組織岳麓山野外考察活動后,為了進一步落實考察內容和設計具體路線,我們高一地理組的老師提前了進行一次詳細探查。
返校后,我們上網查找、到當地相關機構收集資料,再參照其他學校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動,最后通過綜合考慮和研究,我們詳細制定了考察計劃,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確定野外考察目的,主要依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和地方性野外考察資源特點。
(2)確定考察時間。活動時間一是要盡量選擇在天氣好、自然災害少的時候;二是與課堂教學進度相適應,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效果較好。
(3)確定考察線路和點位。這次岳麓山實踐活動,我們設計了如下考察路線:愛晚亭 → 清風峽 → 蔡鍔墓 → 黃興墓 → 白鶴泉 → 麓山寺 → 響鼓嶺 → 云麓宮 → 岳麓書院,考察內容分別為:考察內容:愛晚亭的背斜谷;清風峽的小背斜、溝谷地貌地點;從清風峽前往蔡鍔墓、黃興墓沿途考察岳麓山主要植被、土壤;白鶴泉附近的沉積巖層理觀察、涌泉、啼笑巖小斷崖;云麓宮、麓山寺、岳麓書院的儒釋道文化。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實地考察時,帶隊老師自己要留意,也要提醒學生注意沿途是否有更典型的考察地點,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更能將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到更實處。這次考察當我們在從云麓宮返回半山亭的途中,一個老師發現了更大、更典型的背斜地貌,再一次把隊員們引向“課堂”的深處。
(4)提醒學生準備相關材料:如相關教材、教師準備和自己收集的綜合資料、照相機、放大鏡、鐵錘、水壺和用以記錄的筆記本、鉛筆等。
(5)組織準備:嚴密的組織工作是順利進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證,對于活潑好動的中學生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隊成為一個拉得起走得動,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隊伍,出發前一定要做好組織工作。本次活動共組織高一40余名學生參與,學校領導和教師6名。按教師分成六個隊,各小隊設隊長一人,協助老師工作。再將各小隊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3~5人,小組長負責小組的野外考察、現場討論、室內準備、作業檢查等組織工作。在考察出發之前,我們根據活動內容、地點和參加人員的情況,制定涉及安全保證、群體紀律等若干規章制度,向全體參加野外考察的師生宣讀并要求全體師生必需嚴格遵守。
三、嚴密組織活動,有效融貫知識
野外觀察是野外考察最重要的環節。在進行路線觀察時,除重點觀察既定的專項內容外,還應關注那些沿途能夠見到的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等一般地理事物的變化情況,并要求學生隨時做好記錄。教師在沿途可適當提問、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在定點觀察時,教師要明確考察的范圍和重點,耐心向學生講解所觀測的地理現象的特點和成因。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從猴子石大橋到長沙輪渡附近湘江兩側景觀的變化,包括自來水廠的選址、渡口、碼頭的區位、排污口的選位、沿線水顏色、潔凈程度的變化等。筆者在不同河流段綜合性提出了不同問題:橘子洲形成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自來水廠的選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湘江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哪些,污染成分主要是什么,如何減輕湘江水污染;為什么湘江沿線的碼頭主要分布在河東一側……通過沿途學生不斷的激烈的討論和老師的及時講解,學生感覺與母親河更近了一步,也更關注母親河所遭受的傷痛,學生紛紛表示要盡自己所能保護湘江。
野外考察有時需要采集樣品,包括巖石、植物、水樣等。在采集樣品時要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要保護考察區域的環境。我們在岳麓山考察活動中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地質錘采集到部分紅色砂巖標本。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學生采集了從上游自來水廠到下游渡口、排污口等處的水樣。
野外觀察雖然是考察過程中最重要的知覺過程,但光靠觀察和思考,仍不能全面了解某些地理事物或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那些人文地理事物的了解,光靠觀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進行訪問和調查。才能得到一手的資料。老師要教育學生,以謙恭的態度和求知的渴望向有關部門和有經驗的人認真學習,征詢意見或建議。雅禮中學附近商業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活動中,學生須巧妙地詢問店鋪的經營額,存在的經營問題等。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學生除向主管單位調查交通狀況外還可向市民調查統計相關資料。在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活動中,學生可向工廠負責人詢問廠選址的原因,也可向周邊居民詢問污染比較嚴重的季節和時間段等。
四、及時檢測反饋,科學總結成果
由于野外考察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對獲取的各項標本不可能都就地進行鑒定和研究,不少工作需要在室內進一步化驗和鑒定,在野外記錄和收集到的文字資料要及時進行整理,對野外測試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對考察中繪制的各種圖形進行整飾和清繪。同時,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考察的內容作系統的綜合分析,比較廣泛使用的是撰寫一份考察報告。撰寫考察報告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極好形式,一方面可充分調動學生深入鉆研地理科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表達問題的能力。考察報告可以獨立完成,亦可根據考察活動所分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報告。同時教師要求全體成員全面總結這次活動取得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開展工作積累經驗教訓。
學生完成考察報告后,老師要認真批閱后進行分析和點評,根據情況組織學生在室內課堂教學中展示考察成果,還可張榜公布和表彰學生考察報告,這樣更加激發了同學們參與地理課外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在測量長沙市經緯度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如實驗器材的選定、影長起始點的確定、容易錯過實驗時間等。筆者在學校操場除悉心指導學生外,還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檢測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為什么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碰桿子,為什么我們在12點前后要測量的時間間隔為什么要縮短,可能引起測量誤差或直接導致錯誤實驗結果的因素有哪些……通過這些隨堂檢測,學生的深層次的思考更多了,這樣的思考也更接近生活實際了。
小論文主要是為了讓評審教授進一步評估學生,考察他們在各學科的測驗上較難以評估的特質和潛能,也就是通過讓學生寫小論文來評價學生。這種以出題目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文字敘述自由發揮自己的潛質,表現其學習能力,借以評估該學生是否符合該學科專業的錄取標準的方式就是寫小論文。
透過小論文,教授們多少可以判斷出該名學生就讀該學科專業的意愿和態度,以及學生的創造力、專業知識、對資料的判斷與運用能力,他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當然,也能從文章中看出他的表達能力。
小論文的考試形式
1. 開放式:
事先公布題目或研究方向,讓考生參考資料或書籍自由作答。還有與面試配合的方式。
2. 半開放式:
在考試前公布和學系相關的書籍名稱,要求考生先閱讀、準備,小論文的題目則從這些范圍里出。 同時,考生面試現場做答時,還可以攜帶工具書或原先指定的書籍或資料,采取可以參考書籍、資料的作答方式來進行撰寫小論文。
3. 封閉式:
與學科考試相同,考生在現場作答,不得參考任何書籍或資料。
小論文跟一般作文不同之處
要先做搜集資料的工作。例如先去你欲就讀的院系的網站查詢一些相關信息,或者可以請教該院系的前輩,幫助你了解該院系。其次,就是在書寫的時候,要突出主題,注意邏輯一貫性以及文章組織結構。最后要注意小論文文章的字數限制,盡量用簡潔清楚的字句,不要詞不達意。
通過小論文考察的目的
1. 考生是否具有進該學課專業的興趣與發展潛能。
2. 考生的邏輯判斷、思考與創造能力。
3. 考生對于與該系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
4. 考生的學科專業知識。
5. 考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與邏輯推理能力。
6. 學生的用字、遣詞能力。
科技創意小論文撰寫方法
科學研究關鍵是要有科研意識。經常思考問題并撰寫小論文就是培養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養成科研習慣的過程,也是提高表達能力,形成科學思維的過程。努力寫出高質量的小論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撰寫科學創意小論文
首先是審題,確切理解題目的內在含義。其次要大量收集資料。收集資料可以了解所選課題的背景和研究的現狀。科研是創新的工作,要有新的思考和發現,所以,已經研究清楚的事情,就不要重復勞動,新的研究應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創新。通過深入分析各種資料,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提出科學的道理和見解 。最后要整理思路和撰寫論文。論文語言要嚴謹準確、邏輯清晰、有理有據、確有創新。論點要鮮明,以科學的論據為基礎,有科學的設想和推理。
一下子就寫了很好的小論文是不可能的,但只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就會不斷地進步。有些人把寫科學小論文看得很神秘,科學工作者寫的科學論文,是指作者根據所制定的科研項目和確定的科研課題,通過實驗、觀察等手段,獲得大量的科學數據,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學結論,從而寫出科研報告。小論文,比科學工作者寫的科學論文要短一些、淺一些。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在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后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后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后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
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準,即必須具備"四性"。
1、 科學性。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于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準確。
2、 創造性。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當然,你如果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新穎、獨到而又論據充分、言之有理的見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創造性。
3、 實踐性。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
一、認真研讀考綱、明確考點
經常有師生講:某某題考的那么簡單,復習時間白花了。甚至聽學生講:這次試題太偏了,老師都沒教。究其原因,是老師對《考試說明》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在教學中對考點特別是能力要求把握不到位。《考試說明》對考試內容及能力有明確的要求,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高考復習的指導性綱領。要保證復習工作有針對性,教師應認真研讀,明確考點,把握能力要求,從而保證復習工作有條不紊、有的放矢、要求恰當,把握高考的正確方向。
二、夯實復習考綱實驗并讓學生做實驗
雖然高考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考察,但考察的是學生的科學素養,死記硬背是達不到高考的能力要求的。成功的經驗是組織學生在高考之前,將相關實驗再做一遍,加強實驗技能的培養及對實驗過程方法的理解。
近年很多試題都是對考綱實驗的直接考察;有些實驗題,雖然不是直接對考綱實驗進行考察,而是以科學史經典實驗為背景材料,但實驗原理及方法都來源于考綱實驗。縱觀福建省新課改后的四年高考試題,都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09年福建卷的第1題,四個選項分別考察四個考綱實驗,第26題第Ⅰ題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進行了細致考察,分值達到21分;10年福建卷第3題,對“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從四個方面進行考察;11年福建卷稍做調整,將考綱實驗放在第26題第Ⅱ題進行考察,考察重點是各種染色劑的顯色反應,分值為10分,所占比重比10年又有所提高;12年福建卷第3題,以科學史實驗為背景,考察結果與結論的匹配,26題則綜合考察探究酶的活性及觀察減數分裂的實驗。因此,老師應將考綱實驗的復習作為實驗復習專題的重中之重。
三、重視科學史實驗的復習
新課標對科學方法和科學史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福建省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中明確指出:“關注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例如“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等內容。
因此,在進行實驗專題復習時有必要對教材中的經典實驗進行整理、歸類,從實驗原理、設計思路、實驗方法、選材等方面逐一突破,進行適當拓展,并且通過例題進行鞏固。通過剖析經典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2題:
下表是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典實驗的敘述,表中“方法與結果”和“結論或觀點”能匹配的是( )
如果學生對以上科學史實驗不了解,缺乏結果分析方面的訓練,很容易導致丟分。
四、重視實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
實驗題的類型多種多樣,但考察的落點主要還是實驗原理、實驗設計的基本程序與基本方法技能、實驗結果的表達與分析等。因此復習時應從實驗設計的系統理論知識著手,重視對實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及解題技巧進行歸納總結。如復習《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教師可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原理?常用實驗材料?選擇此材料的原因?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嗎?實驗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觀測指標有哪些?如何實現?實驗結果如何表述?實驗結論?其他考綱實驗及科學史實驗的復習也可參考此方法。
五、精選例題,精講詳析
在進行專題復習時,教師應精選例題,精講詳析。通過變式,適當拓展,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對照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區分是個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我選了以下例題: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黑暗處幾個小時,然后把該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用現代的觀點分析這個實驗,在設計上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具體表現在( )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關鍵詞】高中生;數學學習;現狀;解決辦法
1、高中生數學學習現狀分析
1.1高中生的熱情度不夠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存在問題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學習高中數學的熱情度不夠高,由于高中數學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較為深入,與初中的數學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很多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往往跟不上,難以進行有效地解題,這些因素都造成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積極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質量不高,直接地造成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的下降,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1.2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低。由于高中的數學學習與初中的學習無論是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方法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短時間內很難扭轉已經傳統的學習習慣,很多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還是一味地抄筆記,很少與老師展開有機的互動。高中的數學學習強調的是學習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對于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學生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還是按照傳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的質量不夠高,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很難提高學習成績。
2、影響高中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因素
2.1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高中的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很多的數學題目在理論和思想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學生的思考能力決定了數學的分析能力,是高中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關于集合的題目中,用區間表示該不等式的所有集合丨x-5丨1,丨x+2丨3。分析這道題,可以通過逆向的分析方法,想要用空間來表示集合,就需要先找到具體x的取值范圍,這樣就需要來去絕對值的符號,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解決高中的數學問題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能力,而不是依靠由題目帶來的直覺來解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的是這樣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2.2對于數學的概括和總結。影響高中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于學生對于數學的概括和總結不夠重視,很多的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依靠直覺和感覺來解題的學科,以至于過多地依賴于個人的聰明程度,忽視了最起碼的學習方法。其實對于數學的學習來說,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是必不可缺少的學習步驟和環節。無論是多么困難的數學題目,其重點考察的永遠是最基本的知識點。很多的學生認為題目困難,無從下手,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對于課本知識點和歸納和總結不到位,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難以做到靈活自如。因此,對于學生們來說,要格外地重視對于課堂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不斷地回顧和反思這些知識點,可能會發現新的收獲,這對于知識的應用是很有利的。
2.3師生配合度。師生的配合度也是影響高中數學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對于高中的數學學習來說,由于學習內容和任務比較艱巨,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賴于教師的授課,老師在整個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只有師生密切地配合,才能夠實現師生之間有機的互動,不斷地提高學生個人的思考能力,不斷地實現學生邏輯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提問,竭力地解決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疑惑,同時老師和學生要積極地探討問題,善于通過啟發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不斷地實現學生數學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3.1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題目的專項訓練。對于高中的數學學習來說,要善于通過歸納和綜合,進行分門別類地專項訓練的方式來提高數學的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能夠積極地思考這些問題所考察的知識點,進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題目中,設集合A={x | x?+4x=0},B={x| x2+2(a+1)x+a2-1=0,a∈R},若B?哿A,求a的值。解決這道題首先要先將幾何A解出來,A={0,-4}。由于B?哿A,則可以分幾種情況討論以求得a,B={0,-4}或{0}或{-4}或空集。當B={0,-4}時,a=-1或1或7;當B={0}時,a=-1或1;當B={-4}時,a=1或7;當B為空集時,a
3.2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廣泛地思考,不斷地進行題目的討論和分析,在具體的題目練習過程中要分析解題的思路,不斷地進行解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由于高中數學的各種題目和考察點是比較明顯的,按照這個明確的考察點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衍生題目,要想將這些題目做好,就要首先提高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題目,函數f(x)=x2+(3a+1)x+2a在(-∞,4)上為減函數,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多少?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考慮對稱軸x=-b/2a與區間的關系,由于函數在(-∞,4)上為減函數,則要求函數f(x)的對稱軸要在4的右側,即x=-b/2a>或=4。大凡在類似的問題上,考察的知識點無非是對稱軸與區間的關系、函數與坐標軸的交點情況等等。根據已有的題目進行思考,找到統一的做題規律,實現高中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
3.3學會總結和反思,構建數學學習網絡
高中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反思和認識,這對于重建數學學習的網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高中的數學題目變化很多,往往會由一道題衍生出來很多的題目,如果將這些題目一一地做下來是很不現實的。所以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摸清解題的方向和思考的著力點,這樣對于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學會網絡化的學習模式,就是把高中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機的結合,使之形成嚴密的知識體系,這樣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能夠更加輕而易舉地摸清數學學習的脈絡,對于知識的整合有著很關鍵的作用。因此說,在高中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盡管數學的學習較為困難,但是只要擁有了基本的方法,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4、結語
高中數學的學習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要積極地思考學習的方法。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按照老師的思路走,將數學的學習知識點形成較為系統的網絡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練習和訓練,及時地反思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提高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實現高中數學成績的提高,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永濤.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我見[J].魅力中國,2011(3).
[2]邱守杰.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淺見[J].基礎教育論壇,2012(3).
[3]楊宗甲.高中數學課堂四位一體抓效率[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0).
[4]王相君.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