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森林資源年度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森林采伐;問題;措施
前言
森林采伐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提高林分質量。通過強化采伐監管等措施,可以避免超限額采伐和亂砍濫伐現象的發生,并對生態環境不能造成負面影響。通過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工作的開展,進一步鍛煉了林木采伐管理、設計隊伍,豐富了林木采伐管理措施。
1森林采伐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植樹造林、綠化家園、保護環境是建設新農村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需要,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植樹造林、林木采伐便成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根據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戶的需要,樹木采伐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行為,但樹木采伐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必須實行逐級上報、審查、審批等程序,也有相關的管理制度,盡管政策制度人人都清楚,依然存在亂砍、亂伐的現象。從宏觀上講,林木采伐是森林采伐限額管理的核心,是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合理調節資源配置的需求。從客觀上講,林木采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態林業持續利用的需要。因此,為確保森林采伐工作的順利開展,應進一步規范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逐步實現有序采伐,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增強采伐指標分配的科學性和透明度。
2目前森林采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森林采伐涉及到千家萬戶,面廣量大,干部群眾從思想上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對國家的政策、上級出臺的管理制度宣傳不到位,對廣大群眾在依法治林、依法保護森林資源、依法實施林木采伐的教育不夠。對森林采伐監管不到位,沒有明確的監管小組和監管人員,也沒有具體的責任分工。多年來,牲畜亂肯樹木、無序零星濫伐樹木、燒毀樹木的現象時有發生,從源頭上沒有很好地監管,形成亂砍亂采的現象。對采伐的樹木在申報、審查、實施中把關不嚴,在申報需要采伐的林木中,是否符合整體規劃,是否能形成新的標準林帶,是否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把關不嚴,管理滯后,在具體操作中隨意性大,沒有硬的措施和辦法。另外,對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堅持不夠,缺乏透明度。監督機制乏力,林木采伐管理主要受采伐指標所限制,審批程序復雜,手續繁索,從林木采伐申請到林木采伐證的獲得,有一個過程,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指標審批情況不公開,監管措施不到位,在采伐中存在少批多放的情況。
3確保森林采伐工作順利開展的措施
3.1做好森林采伐的各項基礎性工作
加強森林采伐工作的宣傳教育,利用各種會議、網絡、書寫永久性的標語等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宣講依法治林、依法保護森林資源、依法實施林木采伐的政策規定,為林木采伐有序進行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公開監督內容和監督電話,及時接收群眾的監督舉報,把林木采伐工作列為一項工作內容,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就,嚴格考核。落實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嚴格規范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按照申請后公示、審批后公示、伐植后公示的要求,面向社會,接受群眾的監督,增加透明度,及時解決群眾來信來訪和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強化監督檢查,各級林業管理人員要加強日常的林木管護監督檢查工作,堅持定期不定期對轄區內的森林資源進行安全檢查,堅決制止農戶在林帶中放牲畜、放火燒雜物的現象,嚴厲查處各類毀林案件,保護林木生態環境。要切實擔負起從源頭上加強管理的責任,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村民小組和監管人員組成的林木管護小組,負責本轄區內的林木采伐及管護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做好指導服務,及時發現和制止亂砍濫伐、毀燒樹木、牲畜肯樹等違規行為。
3.2做好森林采伐工作的改革
森林采伐工作改革的重點內容是:堅持以放活經營、富裕林農、服務林農為出發點,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分步推進,改革和完善森林采伐工作。非林業用地林木采伐不納入限額管理,非林業用地上的林木,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由經營者自主經營、自主采伐。解決了農民因為調整種植結構在農田等非林業用地上造林采伐難的問題。有利于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利用“四旁”、荒灘等空閑地植樹造林“身邊植綠”,提高農民收入,改善和美化人居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突出森林經營方案的地位,森林經營方案是森林經營者為了科學經營森林,發揮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根據森林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自然條件,編制的關于森林培育、保護和利用的中長期規劃,以及對生產秩序和經營利用措施的規劃設計。鼓勵森林經營者按照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對森林采伐做到“五年、十年早知道”,對森林經營有收益預期,調動其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性。簡化森林采伐的類型,根據分類經營的要求,商品林采伐類型簡化為主伐、撫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公益林采伐類型簡化為撫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將低產(低效)林改造、災害性采伐及征占林地等非常規性采伐分別納入其他采伐。改革后,可減少采伐指標分項,避免因單項指標需求不平衡造成的采伐指標結構性矛盾。既放活了商品林的經營,又拓展了公益林的保護利用。簡化森林采伐管理環節。基層林業工作站協助經營者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要求林業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對伐區設計、林權審核、采伐申請、審核發證等環節進行內部協調,逐步建立便捷高效的審批機制,方便林農、服務林農,徹底改變“申請指標難、采伐批復難”的狀況。改變森林采伐管理方式,針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經營主體多元化的現實,實行伐區簡易設計,將林業主管部門以往對森林采伐實行“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后驗收”的全過程管理,調整為“森林經營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業主管部門提供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落實了農民經營自,化解了林業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風險。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對森林采伐指標分配,以此制約采伐審批和采伐指標分配中的自由裁量權,避免“權力尋租”,保障資源管理隊伍依法行政、公正廉明。實行采伐限額“蓄積量”單項控制,將采伐限額由“蓄積量、材積量”雙項控制調整為蓄積量單向控制,解決了長期以來森林采伐管理中的“兩難”問題,便于森林經營者實際操作、管理者科學管理,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林木出材率。允許經營期內采伐指標結轉,商品林各項指標可以在“五年”采伐限額執行期內,向后各年度結轉使用。既尊重了森林經營者的自,又防止了森林資源的提前消耗,目的是避免出現森林資源斷檔,造成生態破壞和經營者收益的損失。實行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備案制,考慮到全國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原則上按照年商品材采伐限額等額確定,以及《森林法》對木材生產計劃有明確的規定,將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由原來的審核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滿足森林經營者在采伐限額內自主安排木材生產的需要。
我局2014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1356"行動計劃和"雙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積極推進林業系統的依法行政工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嚴格行政監督,不斷提高行政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促進林業建設工作進一步走上法制化軌道,使林業事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林業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實處
為有效推進林業依法行政工作,我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年初,局黨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林業系統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明確規定:把依法行政專項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為加強對依法行政的辦公場所、設施建設和普法宣傳教育、依法行政的各項活動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加強對林業系統的依法行政工作定期督促檢查,特別是要對二級機構依法行政工作的監督指導和檢查考核做到經常化、制度化;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本部門重要工作日程,納入考核內容,表彰先進,追究貫徹落實不力單位及人員的責任。辦公室根據局黨組會議精神結合林業局全年度工作安排,及時制定了林業系統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計劃,并按照計劃認真抓好落實。一年來在局黨組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辦公自動化條件明顯改善,辦公經費和培訓費保障充足,林業依法行政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向前推進。
二、嚴格規范管理制度,扎實開展依法行政工作
(一)嚴格文件制定程序,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
切實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我們采取了一些列有效措施:一是組織全局各股室主要負責人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并對2000年以來的發文情況進行自查自糾。二是對全局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三是結合實際制定了《林業局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嚴格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加強對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保證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二)加強行政執法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度。
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作出行政決定前,都能告知其陳述、申辯等權力。嚴格執行國務院"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全年無一單位截留、挪用、私分或變相私分罰沒收入情況,無向執法人員下達或變相下達罰款指標和收費現象。對靈西木竹檢查站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強制等行政案卷進行了評查,執法文書真實規范,對執行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重大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備案。
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依法清理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項目,增減的項目按規定報送縣政府法制機構審核的要求,進一步推進《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積極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展了對全縣林業系統報送的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審查、清理工作,編制林業行政處罰目錄及流程圖。通過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我們行政許可事項和收費項目得到大幅度削減,辦理行政許可效率大大提高。
實施案卷評查。通過評查發現,我局執法單位能夠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職責,執行有關程序規定,在縣林業局委托范圍和權限內嚴格執法。我們委托范圍和權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39條、第40條、第44條的行政處罰;《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第19條的行政處罰;《安徽省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33條的行政處罰。全年立案辦理林業行政處罰案件86起,結案率為100%.通過逐件復查,所有林業行政案件基本做到了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程序合法,處罰恰當,基本保證了林業行政處罰案卷的質量。做到了按法定職責權限辦案,無行政訴訟敗訴案,無復議案件撤銷案;所有林業行政處罰案卷比較整潔規范。
進一步完善了林木采伐、林地審批、林權證發放等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程序,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和報送制度,不斷規范了各類行政行為。全年審核上報使用林地2起,發放林權證18本,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88份。
(三)加強行政決策的透明度,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提高行政決策水平,近年來,在加快林權制度改革中,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行政決策我們都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經集體討論決定。有的還召開行政決策聽證會,聽取多方意見。凡是林業部門制定的文件、信息需要公開的,全部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式,及時、準確地在網上向社會公開。對行政決策事項定期跟蹤反饋,并適時調整;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經確認屬嚴重失誤的決策,按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三、加強普法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林業法治環境
學習宣傳法律法規是正確有效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的前提,是行政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需要,也是廣大群眾學法、知法、用法、自覺守法和參與監督的需要。我們在堅持基本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的同時,突出林業工作特點,扎實抓好《森林法》和各類林業法律法規學習。
1、加強林業干部職工的普法教育,提高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局領導帶頭學,全體人員系統學,執法人員深入學,把法規和規章作為管理工作的指南,采取多種形式組織本系統管理人員集中學習林業法律法規。主要做法是:一是黨組成員帶頭學習。建立健全學法制度,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領導班子成員每季度有計劃、有內容,定期組織一次基本法律法規學習研究,帶頭學習,自覺遵守。二是抓中層以上干部重點學習。機關科室主要負責人是貫徹局黨組決策,帶領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法律素質好壞,直接關系到林業建設發展和林業系統在廣大人民眾中良好形象的關鍵。對中層以上干部的法律法規學習做到從難從嚴,內容有要求,學習有筆記,學后有結合本部門工作的體會。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年終把學習法律法規落實情況作為重要的考評內容。三是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我局通過脫產培訓、在崗培訓、舉辦講座等形式,開展系統的法制教育學習。組織全局職工參加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和林業專門法律知識測試;邀請縣檢察院進行"懲防體系建設"專題講座,邀請縣法律援助中心馬敏主任進行法制講座。完成干部在線學習課程,大力開展林業業務和職業道德教育,普遍增強林業系統干部職工的法律素質,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治理水平。
2、加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普法宣傳,營造良好依法行政的社會環境。一是開展活動大宣傳。認真組織"12?4"全國憲法日活動,開展了以森林法為重點的林業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突出宣傳。二是創新形式廣泛宣傳。我們在采用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發揮現代媒體作用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通過電視臺、電臺做公益廣告,宣傳保護綠色家園。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區位優勢:沅陵處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東臨常德、西連湘西州吉首、南接懷化、北倚張家界,就區位而言,沅陵地處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縣城是長沙去吉首、鳳凰的必經之路,距離長沙300公里,距離吉首70公里;通過常吉、常張高速連接,沅陵距離張家界300公里,隨著沅張高等級公路的通車,沅陵距離張家界僅120公里;通過酉水,沅陵對接王村(芙蓉鎮)僅45公里。沅陵縣城距離貴州銅仁的鳳凰機場、懷化的芷江機場、張家界的荷花機場與常德的桃花源機場,行程都在150公里之內,游客進出非常方便。特別是伴隨張桂旅游高速的建設,沅陵旅游交通將更加便利。因此,有其區位優勢導致的市場優勢、交通優勢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2、資源優勢:“沅陵是國內罕見的旅游資源大縣”被專家學者們認可沅陵歷史悠久。古名為“元陵”、“辰州”,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為今天的沅陵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故事傳說;沅陵山川秀美。沅陵地處武陵、雪峰兩大山脈之間,湖南四條母親河之一的沅水貫穿全境,縣內共有大小溪流911條,特別是五強溪電站建設形成的170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南最大。沅陵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3.5%,素有“天然林國”、“辰杉之鄉”、“茶葉之鄉”、“板栗之鄉”等美譽;沅陵民俗薈萃。5852平方公里的縣域面積在湖南最大,全縣65萬人口,生活著漢、苗、土家等25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碰撞和沉淀,形成了沅陵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情,傳統龍舟、辰州儺戲、跳香、斗鳥和山歌等民俗文化絢麗多姿,其中辰州儺戲、傳統龍舟和沅陵山歌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環境優勢:沅陵具備康體度假旅游發展的多種資源載體沅陵境內山清水秀,清代名臣林則徐曾留下“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的詩句,當代文學大師沈從文則稱沅陵“美得令人心痛”。長期以來,沅陵縣委縣政府以犧牲短期經濟增長為代價,著眼長遠,環保工作扎實推進。通過加強礦山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深入開展村莊和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和水域綜合治理,夯實環境保護基礎,強化環境管理力度等手段,切實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不斷優化和改善全縣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沅陵開展以康體度假為核心的旅游產品開發提供了多種資源載體。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縣域可進入性差:交通條件不佳,景區景點通達性有待提高由于地處山區、且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因此,目前沅陵縣域內部的交通條件仍然無法滿足未來旅游發展的需求。盡管從區位上,沅陵處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從空間上距離懷化等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上百公里。但是現有交通體系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沅陵旅游的可進入性,主要表現為縣城通往主要交通樞紐不便捷,如通往芷江機場、銅仁機場和懷化站的時間較長,均超過一個小時,甚至達到兩個小時,外部交通時間較長;同時,縣域內通往各個景點的交通不便,各資源點之間也難以順暢的串線。主要旅游道路級別較低,交通線路彎道較多,不利于旅游大客車的通行。尤其是在當前自駕游、自助游高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游客對于目的地道路交通條件的敏感程度也日益提升。內外部旅游交通的不順暢導致旅游線路不易組織,進入成本較高,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
2、資源競爭力弱:缺少符號性的旅游產品沅陵旅游資源豐度較高,但是旅游資源知名度不高,品牌影響力弱。主要表現在沒有任何壟斷性或相對突出景觀,缺少如鳳凰、張家界、高椅古村落等不同類型的符號性旅游資源和產品對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其獨特性在于一種整體氛圍的感知,因此塑造整體的旅游文化氛圍成為彌補其自然景觀價值不足的關鍵所在。
3、經濟基礎薄:國家級貧困縣沅陵經濟落后。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沅陵長期服從國家重大建設,失去了許多發展機遇,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旅游產業發展需要大規模的以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環境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系列支撐,因此必要的經濟實力是實現旅游產業順暢發展的保障。
4、缺乏健全的旅游解說系統和旅游基礎設施沅陵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統的和規范的旅游解說系統,也沒有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牌指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點牌示、忠告牌示、服務牌示)尚不健全。此外,沅陵的公共設施配置程度偏低,接待設施簡陋,接待能力很小,檔次較低。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政策傾向: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助發展為了加快沅陵的經濟發展,省委省政府、懷化市委市政府、沅陵縣委縣政府已形成共識,決定充分開發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資源,將沅陵打造成湖南繼張家界之后的第二張國際旅游品牌,使張家界、沅陵、鳳凰、永順、桃花源資源互補,連成一體,形成新的旅游經濟環線。為此,沅陵縣上下形成發展合力,選擇有政府主導的發展路子,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主任的縣旅游產業協調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解決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工作重點和重點項目。沅陵不僅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了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而且制定了沅陵旅游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同時確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工作機制。并根據沅陵產業發展實際,出臺了《實施“旅游興縣”發展戰略的意見》、《沅陵旅游產業2010——2012年發展計劃》、《沅陵縣發展旅游產業的暫行規定》、《沅陵縣旅游產業發展獎勵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旅游產業發展政策。
2、交通格局優化:未來五年內,沅陵的交通格局將得到極大改善千里沅水、319國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車的G56杭瑞(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內100多公里,并在縣內開設官莊、馬底驛、沅陵、筲箕灣(辰溪)4個出口。擬建中的張桂高速(張家界至桂林)亦將穿縣境西南而過,并將經過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邊,利于游人旅行。長張、邵懷高速的開通,打通了中南部進入湘西以及湘西北的通道,“長沙—益陽—常德—張家界—吉首—懷化—邵陽—婁底—湘潭—長沙”的環形旅游線路基本形成;邵懷高速的開通,湖南全省的四小時經濟圈形成,強化和突出了湖南省旅游發展的網狀布局,推動了全省旅游形態從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的轉變進程。未來建設婁懷高速公路、張桂高速公路以及滬昆、貴廣高速鐵路,將極大改善懷化當前區內旅游交通不完善的現狀,同時進一步優化懷化的外部可進入性,沅陵與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場的一日旅游圈即將形成,為全縣旅游產業實現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
3、大投資商進入:以海南興寶集團為代表的大型旅游投資商開始進入為了促進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沅陵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建設的重點來抓,以營造良好的環境為重心。在這樣的背景下,沅陵成功引進了戰略投資商——海南興寶集團落戶,計劃投資100億元,整體開發沅陵旅游。目前,沅陵興寶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已經組建,投資計劃已經確定,其中第一期重點開發項目是河漲洲、五星級飯店、水上蓮花大劇院、龍興講寺和博物館建設項目。縣里對這五大項目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討論,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幫助興寶公司做好項目立項、手續報批、征地撤遷等工作。海南興寶集團為代表的大型旅游投資商開始進入沅陵投資,為沅陵旅游產業發展的項目建設提供了投融資保障和產品支撐。
四、挑戰(Threa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