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勞動教育調研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讓師生擔當主角,教學成果精彩紛呈,一鼓作氣譜新篇。
2020年,面對疫情,學院第一時間制定疫情期間教學工作方案及線上教學攻略,對外學習先進經驗,對內培訓青年教師。第一時間調整教學計劃和授課課程表,保障了242門網課、236名教師、186個班級、5961名學生的正常授課。據統計,網絡授課期間,學院學生網絡到課率保持在95%以上。面對復學及逆勢增長的招生人數,第一時間擬定復學方案,制定復學授課計劃,本學期完成329名教師、每周1,134余門課程的統籌安排。
全院立項市級以上課題65項,198篇,出版及參編教材、著作40本,發明技術專利19項。師生獲獎上,本年度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00余人次,國家級39人次,再次創造歷史最好成績。
雙賽引領促發展,本年度在學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目前技工教育領域代表師生發展水平最高層次的兩個大賽,學院成績斐然,在山東省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謀新篇,打開教師大賽新局面,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學院斬獲文化藝術與綜合類、工業綜合與農業類兩個一等獎,服務類三等獎,刷新參加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的最好成績。久久為功破難題,開啟世賽發展新格局,在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學院選派參加烹飪(西餐)、光電技術、木工、美容、餐廳服務及餐廳服務(國賽精選)6個項目的6名選手全部獲獎,3名選手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這也是我院歷史上首次一次性榮獲3個全國技術能手;同時,我院選派的5名世賽選手,有4名進入國家集訓隊,占選手總數的80%,戰績輝煌,實現了新的突破。
二、以項目促發展,高職進程更進一步,一張藍圖繪到底。
本年底,學院以“高職攻堅”行動作為年度發展任務,組建高職項目小組,完成《xx學院高職申報材料》、《xx學院創新發展“一校一案”方案》等材料,主動對接教育廳,上交《申報轉設高職的基本情況》表格。2020年12月,《x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明確指出:“支持XX學院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我院高職申報工作邁出堅實一步。
在高職項目引領下,學院教學工作對標高端,蓄力啟航。
其一,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本年度引導專業群以“職業(能力)分析與課程對接”為核心,完成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全面提升學院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規范性和系統性,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及產業鏈的崗位需求,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統籌各專業完成2020級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組織了專業研討會,各院系迅速走出去,到重點行業、企業及兄弟院校展開專業調研30余次,并形成專業調研報告及專業發展報告,在我院專業建設上,屬首次。
其二,筑牢品牌專業,做強特色專業。對于4個品牌專業,6個特色專業及1個特色課程體系進行了驗收及中期匯報工作。以驗收全面推進專業發展。
其三,加強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按照確保學生職業能力、人文素質、職業素養整體提升的要求,推動教育教學資源建設,上半年,以疫情為主線,重點推進共享性專業教學資源庫和精品資源共享課。本學期,增設勞動課程,有效開展以勞動教育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多種形式呈現勞動實踐效果,重視勞動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做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
關鍵詞:數據庫應用;軟件開發;計算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1-0106-02
現今社會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一般情況下可分為培養以學術性為主的研究型人才、培養以開發性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和培養以技能性為主的實用型人才。[1]而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以下簡稱“本院”)作為地方性本科院校正是致力于培養以開發性為主的應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計算機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對數據庫應用開發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數據庫應用開發系列課程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系列課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普遍抱怨,目前所學的計算機開發類課程與社會實際開發技術脫節嚴重,學無所用,不懂軟件開發方法與技術,不會進行完整系統開發。究其原因,并非每門課程的內在問題,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每門課程只關心本課程的核心知識,缺少課程間的銜接,課程間知識的綜合應用教學,缺少對學生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及軟件開發技術的教學和培養。
本院在數據庫系列課程中設置了“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基礎”、“軟件工程”、“數據庫應用開發”等相關課程。但每門課程之間的連貫性不強,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氣呵成,相互關聯,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如何使學生在學習該系列課程時融會貫通,需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強化或去舍,將各課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綜合加以建設,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強化數據庫應用開發技能,十分必要和緊迫。
一、教學的現狀
本院的數據庫系列課程主要包括“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軟件工程”、“基礎”、“數據庫應用開發”等四門課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包括數據庫基本原理和數據庫的設計與應用兩部分。“軟件工程”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主要介紹軟件的基本概念和軟件工程的目標。“基礎”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講授利用Visual 集成開發環境進行基于的 Web應用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數據庫應用開發”課程安排在第六學期,主要講授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構建過程和構建方法。但目前這四門課程之間存在下面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四門課程授課內容缺乏內在聯系,相互獨立,部分授課內容有重復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第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實踐上機環節缺乏綜合性實驗,相互之間協調性差,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第四,某些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覆蓋面窄,實用性差。
二、教學改革的措施
1.改革目標
綜上所述,在上述幾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并沒有達到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轉換,使得學生在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中束手無策,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如何科學設立上述課程的教學內容,實驗環節,教學目標,增強課程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將幾門課程放到一個大的課程體系結構中去綜合考量。通過加強數據庫基礎知識教學、程序訪問數據庫方法訓練、綜合數據庫應用開發技能培養,建立“知識+方法+技能”的“三位一體的數據庫應用開發能力培養模式”,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據庫應用開發能力,成為目前本專業的改革的目標。
2.改革措施
(1)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強課程之間的內部聯系,摒棄原有的廣、大、全的教學理念,形成一個針對數據庫應用開發的一體多翼的完備的體系結構。
針對“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增強對數據庫系統的設計方法和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內容的關注度,壓縮數據庫的安全性、并發控制、關系數據庫理論等原理性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數據庫的設計理論和實現方法并使用T-SQL語言完成數據操作。在第七學期中開設該課程的后續課程Oracle數據庫,詳細介紹Oracle數據庫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彌補課程教學中的空白。
而針對“軟件工程”課程,通過引入基于項目的面向對象設計方法的理論,從面向對象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注重軟件測試的方法,強化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設計以及后期測試的方法,主要講授面向對象的方法,項目的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等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了本門課程的基礎上從軟件系統構架的角度上依托項目小組互助合作完成數據庫系統的前期設計,側重于設計方法的學習。
在“基礎”課程中,依據既定的授課目標,拋棄原有的什么內容都講一點注重覆蓋范圍大而全的教材,轉而選擇簡而精的以Web數據庫應用開發為核心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整合現有教學內容,去掉了文件操作、類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XML語言等相關內容,轉而著重講授web窗體、服務器控件、編程技術,并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web數據庫編程的技能,為數據庫應用開發服務。上述三門課程成為體系結構的多翼,為了數據庫應用開發這個主體而服務。
(2)豐富教學方法,引入項目導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項目導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它的思想主旨是不以教師掌握的現有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2]而是在教師的協助和指導下,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興趣引領學生自動自覺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得到最終結果。
教學改革將項目導學和模塊化教學相結合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在數據庫應用開發課程中實施該方法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下面幾個步驟:先將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小組,選擇各自感興趣的項目作為出發點;其次是協助學生重新搭建總體解決方案,這是教學設計的中心任務;再次是細化全局性解決方案,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和總結,突破原有的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將幾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的過程。同時,在實現的階段,可以繼續深化前期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這將成為引領學生繼續探索的動力源泉。
針對數據庫系列課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與體驗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例如在數據庫應用開發課程教學中可以先通過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數據庫應用系統來引入,這樣可以從直觀上增強學生學習數據庫原理的興趣。然后,使學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體驗使用該系統,并分析該系統功能模塊和系統構架以及系統的設計方法。以此使學生掌握系統需求分析、數據庫概念結構的設計、數據庫邏輯結構的設計、數據庫物理結構的設計,達到以點帶面,從而學會自主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3)強化實踐環節,構建多層次、一體化、開放型的梯度遞進實驗體系。實踐環節是計算機類應用開發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該環節可以豐富和深化現有的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本教改就是要構建以基本課程實驗、設計型綜合實驗、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為主體的多層次、一體化、自主設計實驗的開放化梯度遞進實踐體系。該實踐體系如圖1所示,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首先在上述各門課程中,建立基本課程實驗,盡量使用當前最為流行的軟件開發平臺SQL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10,Power Designer。這類的課程實驗主要是以驗證型實驗和章節型設計實驗為主,此類實驗是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數據庫基本原理,幾種軟件建模工具,動態網頁編程來設計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本實驗來驗證教學過程中學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
在第二層實驗體系中主要是綜合型設計實驗,需要學生利用所學過的原理和方法獨立解決綜合性實際問題。在本層實驗體系中,引入開放性實驗,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目的和實驗要求,獨立完成實驗。以此檢驗學生能否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將相互之間存在聯系的知識點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第三層體系設計為學年論文環節。在學年論文環節要求將學生分成幾組依據項目化的方法來完成各自的任務,并在每組中選出一位項目組長,由他領導分工合作。論文的選題主要來自于學生自主命題和某些實踐合作單位的命題,論文完成后還要進行設計理念陳述,依據提交的論文和陳述給出學生成績。每個設計小組必須獨立完成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并依據數據庫的邏輯情況完成數據庫的實施。本層體系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綜合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
第四層體系為畢業論文。依托上述幾個層次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畢業論文中能夠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工程素質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結論
通過召開師生座談會和針對學生的調查意見反饋,筆者發現在針對三位一體的數據庫應用開發模式的培養教學過程中,采用上述改革措施后,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據庫開發能力,并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其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的學習形成了一個體系結構。在本課題的系列課程中,每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上面開展課程教學,教學過程中逐漸對于后續課程起到一個滲透的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一個知識體系中學習,使得教學效果成倍增長。
第二,理論與實踐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通過理論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使得實驗成為理論學習的載體。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其中,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需要理論知識的輔助解決。理論與實踐之間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索精神。
第三,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實驗教學體系中通過獨立思考和分析研究,完成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開發工作,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