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月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轉眼,來到安寧當村官已一月有余,這個月,收獲頗多。一開始走上村官這條路,于我而言,實屬無奈之舉。作為一名師范生,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以后的道路就是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哪知省考失之交臂,事業單位也沒考上。在家樂福上了兩個月的班,當我得知自己被安寧村官錄用的時候,有欣喜,也有無奈。欣喜在于擁有一個機會,一個踏踏實實到基層鍛煉的機會,無奈在于,村官到底該怎么當?
組織部要求我們在街道先鍛煉一個月,我被分到了綜合辦。在街道第一天,我印象深刻,尷尬又無奈。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啥,辦公室的同事進進出出,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而我,這個新村官,并不能幫什么忙!漸漸地和大家熟絡了起來,我能做的也只有給大家打掃下衛生,復印下文件,整理下資料這些,我依然不知道,村官到底要做啥?直到我們街道周三的村官活動,街道的老村官給我們講他們的一些經歷,一些經驗,我漸漸明白,不管你做什么樣的工作,你都要一步一步來,進入基層,懷著一顆真心,真的去做實事,真的去為老百姓服務,那么你不會覺得村官這份工作會難。一個下午的談心,我也明白了自己的方向,既然這條路是自己選的,就好好的走下去。
盡管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但是真正去和農民溝通,真正去為民服務我卻知之甚少。11月23日至26日,我們在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下到昆明市委黨校參加了大學生村官崗前培訓,通過短短四天的培訓,我不僅學到了做好村官工作的一些理論知識,更在一些村官前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們當初也和我一樣,伴著迷茫走上了村官這條路,但是他們卻在有限的村官生活里,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也為自己累積了很多的人生經驗。這樣,我對“大學生村官”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想,或許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迷茫而不知所措,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抓住當下的每一天,做好當下的每件事,記得,不忘初心,不負光陰。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這條村官之路,我不敢說,自己會把它做得多好,也不敢說我會為老百姓做多少多少事,但是,我會竭盡全力,盡我所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踏踏實實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做一名合格的村官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是由我們自行組織,自行聯系,自行播報的活動。其中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從一開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來的老練、嫻熟圓潤。那些辛酸的過程,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出吧。
頭兩天的準備工作,把所有人都累垮了。跑社區、批證件等等,馬不停蹄的奔波了一個白天。到了晚上,開個小會,交流進展,討論方案。可是我們都知道,暑期社會實踐是出來鍛煉自己,而不是出來旅游的。咬咬牙、皺皺眉,堅持下來。
7月19日,我們迎來了正式開課的第一天。剛到學校的那一刻,看到了那些陳舊的硬件設施,回想起自己的小學,衍生出許多感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的出那種難言的滄桑感。在漸漸成長過程中,那些曾經純真的回憶誰還記得多少?
步入教室,是40多雙渴求知識的眼神。那些帶著童真的眼神,經過殘酷社會的磨礪,最終能保留下多少呢?尋找到丟失的童真,或許是我這次實踐最大的收獲之一吧。
自我介紹,彼此間拉近了距離,顯得不那么的陌生。第一堂課,望著那些學生們,差點緊張的語無倫次。一些準備好的課案,都沒按時完成。經過時間的磨合,原本的生疏不再存在。盈盈笑語中,結束了一堂又一堂的課。在五天的教程中,令同學們藝術涵養得到了熏陶,英語水平得到了強化。看著他們認真的做著暑假作業,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場景,然后暗暗對自己承諾要好好的學習。
7月23日,也是最后一次的課程。班會聯歡,將氣氛推到了最high,所有人都沉浸在歡快中。如白駒過逝的總是時間,終將要散場,沒有什么比得上別離。在依依不舍中,離開了學校,離開了一起生活五天的同學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份不同的懷念。那些可愛的孩子們,那些純真的孩子們,那些熱情的孩子們……結束時,看到學生們戀戀不舍、飽含淚水而充滿期待的目光,我幾乎醉了……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是由我們自行組織,自行聯系,自行播報的活動。其中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從一開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來的老練、嫻熟圓潤。那些辛酸的過程,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出吧。
頭兩天的準備工作,把所有人都累垮了。跑社區、批證件等等,馬不停蹄的奔波了一個白天。到了晚上,開個小會,交流進展,討論方案。可是我們都知道,暑期社會實踐是出來鍛煉自己,而不是出來旅游的。咬咬牙、皺皺眉,堅持下來。
7月19日,我們迎來了正式開課的第一天。剛到學校的那一刻,看到了那些陳舊的硬件設施,回想起自己的小學,衍生出許多感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的出那種難言的滄桑感。在漸漸成長過程中,那些曾經純真的回憶誰還記得多少?
步入教室,是40多雙渴求知識的眼神。那些帶著童真的眼神,經過殘酷社會的磨礪,最終能保留下多少呢?尋找到丟失的童真,或許是我這次實踐最大的收獲之一吧。
自我介紹,彼此間拉近了距離,顯得不那么的陌生。第一堂課,望著那些學生們,差點緊張的語無倫次。一些準備好的課案,都沒按時完成。經過時間的磨合,原本的生疏不再存在。盈盈笑語中,結束了一堂又一堂的課。在五天的教程中,令同學們藝術涵養得到了熏陶,英語水平得到了強化。看著他們認真的做著暑假作業,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場景,然后暗暗對自己承諾要好好的學習。
7月23日,也是最后一次的課程。班會聯歡,將氣氛推到了最high,所有人都沉浸在歡快中。如白駒過逝的總是時間,終將要散場,沒有什么比得上別離。在依依不舍中,離開了學校,離開了一起生活五天的同學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份不同的懷念。那些可愛的孩子們,那些純真的孩子們,那些熱情的孩子們……結束時,看到學生們戀戀不舍、飽含淚水而充滿期待的目光,我幾乎醉了……
這是我們工作的第二個月,生活部的工作內容遠遠地超過了我的想象,本以為把本部門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一切順利了,沒想到那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配合其他部門的工作更必不可少。
我覺得學生會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太散,一些干事之間或部長和其他部門干事之間都叫不出名字,最不能讓人理解的是有些干事連部長和主席的名字都不知道,不知是主席團和部長們的個人魅力不夠大,還是因為干事自身原因,我都希望大家能團結起來。既然大家是一個集體,就因該像一家人那樣,讓組織變得強大。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刺進成員之間的感情和了解。只有相互了解熟悉團結了,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現在是干事學習、鍛煉的時期,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思想和想法,每次開例會時我們幾乎安排好了一切事情,就算出現了問題也是部長和主席團的解決,者儼然成了一個部長會議,只是多了些聽眾罷了。我建議應該或多或少的聽一下干事們的心聲,這一方面有助于我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干事的工作情緒,不讓新材料作文他們覺得自己總是在做機械的毫無能力含量的工作。
最近舉辦了不少的活動,總體來說還都不錯,但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人員安排的不均,一些人忙不過來,一些人卻沒事做只能聊天,這形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希望以后在工作安排上能好好計劃一下。<蓮山課 件 >還有一些不好的事物慢慢開始滋生,例如“官僚主義”。大家都是團隊的一員,本著為大家服務的原則走在一起,就應該實實在在的做事,不能只懂嘴皮子,因為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主席團和部長更應做好表率。這并不是說領導者要親力親為,而是在活動安排結束后能稍稍加把手,而不是只在看看干事們來完成你交代的任務,這樣讓干事們也沒有理由不做。
熱身――“閱讀與夢想”北京夏令營開營
2016年7月30日晚,“閱讀與夢想”夏令營在北京大學順利開營,正式拉開了總決賽的帷幕。
開營第一天,12個小分隊的成員群策群力,為本隊隊名、隊旗的設計大開腦洞,自詡見識廣博的小編也不得不驚嘆現在“00后”的鬼馬思維:有“不為”“哲瀚”“鋒芒”這樣寓意深刻的隊名,也有“燕園圓夢”“初荷”“青谷@(mài mù)”這樣清新的隊名……隊名如此,口號就更是五花八門了――
“不為”隊口號:不為不為,有所作為,事在人為,大有可為!
“燕園圓夢”隊口號:燕園圓夢,夢圓燕園!
“初荷”隊口號:未名湖十里好煙波,巧笑倩兮,往事如煙,湖水湖船渡十年!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營員們體驗了一次與眾不同的夏令營活動:在北京大學的教室里聆聽《如何戰勝拖延癥》《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等名師名家帶來的課程;與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女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沿著不同的路線來了一次北大校園的“深度游”;去國家博物館參觀了“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兩個大展……
當夏令營圓滿閉營后,營員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感言――
張老師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堂課中,我懂得了時間管理的本質就是管住自己,更懂得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中“張”與“弛”的重要聯系。我學會了掌控時間的方法,我不會讓自己變成焦躁的“當代時間狂人”。(藍隊:郭 瀟)
博物館的每一件古物都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它們不會說話,因為所守候的人已經離去,而守護人的精神全都留在了它身上。(綠隊:李杰琳)
北京大學校園之大,歷史之悠久,讓人觸目即入心。(黃隊:田行健)
開賽――讓人捉摸不透的命題
8月4日,初中組和小學組的總決賽率先開賽。經過全國初賽、復賽,2 000余名選手從200多萬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其中小初組共有184人參加了總決賽。
本次大賽的閱讀部分計10分,作文計90分。選手們要在兩個半小時之內讀完2 000字左右的閱讀材料,完成兩道閱讀題目,還要進行作文的構思和寫作。對小學生來說,這可真是不小的考驗呢。
關于閱讀能力測試,命題組專家說:語文素養集中體現在作文能力方面。要寫一手好文章,從字、詞、句等最基礎的能力至聽、說、讀、寫,再到思維、邏輯、識辨、分析與創新等能力,缺一不可,而閱讀習慣的養成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今后,大賽還會加大閱讀分數的比重,以彰顯閱讀的重要性。
今年小學組的閱讀材料是關于前些年濟南市大明湖路小學為三至六年級學生開設“國學啟蒙”課程的采訪報道,要求學生回答兩個問題:1.大明湖路小學是如何開展閱讀古代經典活動的?試總結他們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以及訪談所述閱讀經典的得失。2.你讀過哪些古代經典?試舉例說明。如果沒有讀過,試說明原因。
第一道題并不難,就看參賽者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閱讀采訪稿,并從中擇出相應的關鍵點。大部分參賽者都能做到基本準確,但回答全面準確的極少。第二個問題就是試圖讓孩子們說點兒實話,從大家的回答來看,也基本能做到讀或不讀都能說出一些理由。但也暴露出兩個令人尷尬的問題:一是即便沒讀過,也要做出讀過且讀得不少的樣子,回答虛浮而不誠實;二是關于“經典”,固定地認為就是“四書五經”。其實,只要讀過古代詩詞散文等,都可以算是經典,不必如此拘泥。
小學組的作文題目是“我的朋友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反應都是“太常見、太普通了吧”。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是這樣解讀的――
從近些年創新作文大賽的作文考題來看,我們在思維能力與分析能力方面曾挑戰過高難度的題目。但是“創新”并不意味著奇險與怪異,也并不是說一味加大難度與挑戰性。所以今年我們的考慮是“回歸基礎”,就是想“逼著孩子們寫自己的故事”,希望參賽者們寫自己、寫生活、寫所思所想、寫生活所見。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中,“我的朋友”卻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是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可以是英雄好漢、武俠仙客,可以是阿貓阿狗、草木蟲魚,還可以是童話精靈、卡通人物等。雖然我們強調寫現實生活,寫自己的故事,但如果小朋友們想象力豐富,寫成童話故事甚至科幻故事也未嘗不可。
意外――從未有過的一幕:初中組兩個特等獎
8月5日上午,小學組和初中組的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李兆基人文學苑舉行。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著名作家楊紅櫻等專家學者對獲獎作品進行了現場點評。在頒獎時,出現了一個大賽史上“史無前例”的意外――初中組竟然評出了兩個特等獎!這可不是隨便決定的,而是經過評審專家和大賽組委會反復討論,最終拍板的。對此,漆永祥教授慎重地給出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