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藝術審美的特點

      藝術審美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審美的特點

      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吳貽弓;電影藝術;民族審美特色;藝術手段

      中國電影藝術屬于舶來品,于20世紀初在中西文化交匯中發展起來。像其他藝術種類一樣,中國電影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充分繼承了民族傳統藝術的內涵和精華,逐漸形成了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電影藝術的民族特色,又稱電影藝術的民族性,指的是體現在電影作品中的民族生活特點、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和藝術表現形式所形成的特色,它是一個民族電影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中國新時期電影,深深根植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富有深刻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在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特征方面,注重從我國傳統藝術美學中汲取養分,體現了比較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傳統審美經驗和藝術精神十分豐富,其發展歷程又是那么漫長,很難用簡短的語言對之作出精確地概括。不過其基本特點已經對中國電影創作尤其是以鄭正秋、張石川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奠基者和以吳貽弓、張暖忻、謝飛為代表的第四代電影人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

      1980年《巴山夜雨》和1982年《城南舊事》接踵而出,是新時期電影敘事革命的兩聲春雷,不僅將吳貽弓推向了中國電影的前沿,更是開啟了一個嶄新的電影時代,中國電影逐漸擺脫傳統電影的束縛,開始走向現代電影。吳貽弓是一位繼往開來的藝術家,深受民族傳統藝術熏陶,其電影作品滲透出濃厚的民族藝術傳統和風格特征。自1960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到1997年,吳貽弓一共執導了15部影片。他的影片數量并不龐大,雖然題材內容堪稱多樣,但是藝術取向和審美風格比較一致。從題材內容方面來看,1979年的短片《我們的小花貓》是“”后重返上影廠的初試之作,通過描述老教授、孩子康康與小花貓的細膩故事,將人與物的遭遇相結合來表現知識分子的命運;1980年《巴山夜雨》以溫情和詩意控訴“”,是新時期反思電影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城南舊事》以散文化敘事塑造老北京形象,抒發“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是中國散文電影的杰作;1984年《姐姐》在主題構思和空間造型上都極具實驗意味,但是由于創作條件的限制以致藝術上并不很成功;1985年《流亡大學》表現顛沛流離的知識分子的戰地流亡經歷,顯得中規中矩;1987年《少爺的磨難》嘗試喜劇風格,僅具有類型突破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吳貽弓完成了三部后期作品――1990年《月隨人歸》、1991年《闕里人家》和1997年《海之魂》,大體上都屬于“主旋律電影”,雖然加重了情節和故事,但依然像前期作品一樣注重意境和民族傳統韻味。作為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吳貽弓的電影作品重視個人情感表現和道德話語呈現,成功地實現了傳統美學和現代視聽語言的完美結合,形成了富有個性的審美特色。

      第一,借鑒傳統美學強調“美善相樂”的審美理念,注重電影藝術的審美韻味與人道精神的統一。《巴山夜雨》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時空里展現數位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和受傷的心扉。影片如同許多“傷痕反思”文藝作品一樣,主要以知識分子的苦難象征民族的苦難。但是,片中沒有一個壞人,雖然抨擊罪惡卻十分溫暖,它通過大量中近景、情緒鏡頭的反復出現以及象征物象的數次特寫,釀造了深邃和雋永的藝術格調,從中可以看出“美”與“善”統一的審美思想?!冻悄吓f事》以小英子探看的眼睛串起了三個零散的情節段落,她的目光充滿了善意與悲憫――在常人眼中的瘋子和小偷身上,她感到了人間的至情至愛。而這種濃厚的人間溫情和人道精神與由人、景、光、聲、色所組成的優美畫面和詩意韻味高妙融合,成就了一部情感濃郁、形式恬淡、風格簡約的散文電影。

      第二,借鑒傳統美學的概念、范疇,豐富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中國傳統文藝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概念、范疇,反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經驗,如情景交融、意境、意象、虛實相生、含蓄美等。吳貽弓接受過良好的傳統文藝教育,在尊重電影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傳統審美思想,豐富電影藝術手段。吳貽弓電影多借鑒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段,營造出具有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的意境。王國維指出:“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雹佟肮誓軐懻婢拔铩⒄娓星檎?,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雹谟纱丝梢钥闯觯芭c情是意境的主要內容,意境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栋蜕揭褂辍方栌昧颂拼娙死钌屉[《夜雨寄北》的意境,以“夜雨”和“卻話”作為影像敘事的基調和色彩,沒有緊張曲折的情節糾葛與濃墨重彩的復雜性格,只有一條客輪、一間艙房和一群失意落寞的船客。通過大量運用中近景鏡頭和情緒段落的銜接,優美的三峽風景與人物形象和諧對應,平實恬淡而意境深遠。《城南舊事》借用古典詩詞分闕方法,將情節系統劃分成三段,非常吻合兒童記憶的心理特點,即不連貫與片段式的,一個個人物的遭際,像流星和過客一般,在小英子的生活中出現了又消失,流淌出淡淡的凄涼意蘊。影片用非常物質的東西編織出詩意的世界,兒童眼中所見所感與“驪歌”的旋律相交融,在樸素中執著地表達懷舊與鄉愁,帶有濃郁的東方韻味。

      第三,向傳統文藝探勝求寶,充分吸收和消化各類傳統藝術的創作經驗,豐富現代電影的藝術手段。

      首先,吳貽弓電影藝術受到古典戲曲的浸潤,追求寫意與神似的原則。古典戲曲重寫意、求神似,吳貽弓對此是仰慕而傾心的,因此,他大膽地用情緒來綴合電影元素,以人物的主觀情緒和情感作為電影生成的基本出發點,這如同戲曲藝術“景隨人移”的表現手法。吳貽弓電影以情緒來襯托影片的哲理與意蘊,雖有一個個情節在游動,但只是情緒的“審美物象”,形成了“形散神不散”的藝術風貌,因此可稱之為“散文電影”?!冻悄吓f事》就是以兒童的情緒,來串聯和演繹一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并以此統帥了三段互不關聯的“舊事”,秀貞、妞兒、小偷、宋媽也在這樣一種情緒和感受中被照亮了,而且一些情節也寫意化了,妞兒母女相會到底是真是假,只有留待觀眾的審美想象。

      其次,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借鑒運用。吳貽弓拍攝影片好用“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③的白描手法,捕捉人物心靈深處的真實沖突,因而在色彩和影調的處理上,對淡雅靈逸的中國寫意山水畫情有獨鐘。《城南舊事》以灰色、褐色為主調,灰暗中帶有點點亮色,比如風沙彌漫中偶露著紅楓、嫩綠等有著生氣的色彩,偶爾穿插著些許跳躍流動的輔助色彩,比如孩子身上的衣裳亮色、廟會上民間玩具與裝飾品的斑斕色彩,以此寓意著當時的社會黑暗中,仍有不滅的美好心靈,視覺構圖宛如一幅冷色調的水彩畫。又如《姐姐》里長城上空冉冉升起的太陽,《流亡大學》里最后歡呼跳躍的全景,《闕里人家》中望父臺父子的遠望,等等,都達到了一種借景抒情、虛實相生的審美效果。

      其三,重復手法的頻繁運用,這是對古典詩詞表現手法的繼承和借鑒。“重復”又稱復沓、重言、重辭、重章,是古典詩詞經常運用的抒情手法。重復手法的運用,可以加強語勢,增強語言節奏感,抒發強烈的感情。吳貽弓在《城南舊事》中對重復手法進行了“極致”的運用,使影片在整體藝術效果上產生了重疊復沓的形式美,具有“復調”的審美韻味?!冻悄吓f事》中藝術的重復包括景的重復、音樂音響的重復、節奏重復、敘述上的重復等,各種細節和場景以及音樂的重復累積逐漸蘊蓄了豐富的情感力量,對于人物塑造和情感抒發產生了重要意義。尤其是音樂的重復,影片中八段音樂有七段都是“驪歌”的旋律,不僅是一種聽覺的重復,更是情感和節奏的重復,只不過演奏的樂器稍微變化了一下。由李叔同填詞的“驪歌”傾訴著哀哀的離別之情,曾經風行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其表達的迷惘惆悵之情很能代表當時青少年的感傷心緒,具有濃重的歷史感和時代感?!绑P歌”的一次次奏響,將原本零散的故事和細節段落進行了“情緒”上的連綴和貫穿,使得影片的結構變得更為圓滿了。

      與此前的“第三代”和之后的“第五代”不一樣,“第四代”導演以抒情作為其藝術突破口,既繼承和借鑒了中國古典審美經驗,又從民族傳統藝術包括戲曲、繪畫和詩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藝術精華,借以拓展電影藝術發展道路,導演的內心體驗和個人情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和彰顯。第四代電影人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熏陶,傳統抒情手段和藝術表現原則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有學者指出:“把西方現代電影語言和中國古典詩詞抒情手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第四代’電影人獨特的‘抒情電影’語言?!雹軈琴O弓在《城南舊事》導演總結中,自稱這種“抒情電影”為“散文式電影”⑤。散文式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種重要影片形態,主要是指第四代導演的一部分具有紀實美學和散文詩情的影片。從某種意義上說,20世紀80年代前期的電影是散文化形態占主導地位的電影,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突破了傳統戲劇式電影而進入現代電影的范疇,從而與世界電影趨向一致。比如吳貽弓導演的《城南舊事》,胡炳榴導演的《鄉情》《鄉音》與《鄉民》三部曲,凌子風導演的《邊城》,郭寶昌導演的《霧界》以及張暖忻導演的《青春祭》等。這種散文式電影突出情感傳遞、淡化情節故事、削弱因果聯系、追求散點式敘述,盡量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和真實的時間關系來結構影片,一方面可以通過“形散神不散”的結構,從容細致地抒感,另一方面又充分地表達了人道主義精神。民族傳統藝術精神在這一批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彰顯。

      當然,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精神對后代藝術家的深刻影響,決不僅僅表現在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段的層面上,還有許多屬于精神內涵層面的范疇。對于藝術而言,內容和形式本來就是互為一體、相輔相成的,吳貽弓對民族傳統藝術的借鑒和繼承,不只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寫意傳神的美學傳統,不只是追求空靈與虛靜的意境和韻味,而是在整體上表現了民族文化精神和審美特色。

      注釋:

      ①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頁。

      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

      ③ 魯迅:《作文秘訣》,《魯迅雜文全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頁。

      ④ 馮果:《當代中國電影的藝術困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頁。

      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電影主題音樂;審美特征;藝術功能

      電影的圖片、文字、聲音并存,融為一體。電影音樂,顧名思義,是指在電影中的音樂,為了使電影中的故事情節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感染觀眾,電影導演一般都會借助音樂向觀眾展示電影的故事情節,這就決定了電影音樂和一般的純音樂不同,它必須既體現電影的藝術構思,又體現音樂的美學欣賞。且作曲家、作詞家在創作電影音樂時,也會深入了解電影的劇情,根據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創作音樂,所以,電影主題音樂具有豐富的內涵及豐富的聽覺審美體驗。

      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

      (一)電影主題音樂具有情節描述性

      電影主題音樂通過其表意的手法,通過音響來表達電影的主題思想,聽眾則憑借主題音樂的聲音來對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進行感知,具有情節描述性。且因為主題音樂的特性是不具體性、不確定性,從而需要電影的畫面來對電影的主題進行“解讀”。如在《大笑江湖》中,它的主題曲《大笑江湖》,由小沈陽演唱,從一開始便能夠撥動觀眾心弦,主題曲所表達的意境與電影中所要描述的情節緊密結合,在歡快的旋律中,我們在解讀江湖人的故事,其歌詞“我一生戎馬刀上飄,見過英雄彎下小蠻腰”正是故事劇情的體現。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音樂是抑揚頓挫的,主題音樂《太陽依舊升起》是一首鋼琴曲,它的音樂風格既激昂又深沉,與電影的劇情相匹配,唯美的琴聲,將片中幾大主角都刻畫得非常深刻,這種充滿原創性的電影音樂與劇情,為電影《讓子彈飛》綻放光芒。所以,觀眾能通過影片中主題音樂激昂、振奮的感受,來體會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

      音畫同步是指音樂與畫面的情緒一致, 節奏相同,是電影藝術中最常見的音樂描繪手法。①電影主題音樂與文學、藝術等不同,它主要是通過音樂的節奏、音調、音色、旋律、單音的、雙音的、帶笑聲的、帶哭聲的演唱,慢唱、慢奏、快唱、快奏、重唱、重奏等方法,通過聽眾感觀的感知,獲得觀眾心理上的美學體驗。一般來說,人的聽覺能夠引起視覺上的想象力,聽眾能夠通過音樂來對抽象事物進行想象,從而體會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觀眾被影片所吸引。電影《美麗人生》中主題音樂《霍夫曼的船歌》表達著丈夫對妻子的思念,通過主題音樂來體現電影中的黑色幽默,讓觀眾笑中帶著淚,與故事情節中的主人公共同經歷著恐懼、死亡與悲痛。其主題音樂不是悲慘的音樂,而是如詩般美好的歌劇,讓觀眾在享受這美好音樂的同時體會著主人公對家人的關愛,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偉大的丈夫,他留給了家人巨大的精神財富。

      (二)電影主題音樂具有劇情從屬性

      電影主題音樂具有審美價值,又具有藝術價值,它與電影劇情緊密結合,具有劇情從屬性。電影主題音樂的創作依賴于作曲、作詞家對電影劇情的確定和導演對音樂風格的追求,所有的內容都必須在音樂與劇情相融合的畫面中體現,只有音樂與電影畫面結合,才能夠更充分體現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才能更加吸引、感染觀眾。因此,電影主題音樂不同于單純創作音樂,它必須要受制于電影劇本,以電影劇本作為母體進行創作。影片要淋漓盡致地展現劇本內容,就必須圖、文、聲有機地結合,電影主題音樂只有依附于電影劇情,才能展現音樂的藝術性,兩者相輔相成。 在電影《山楂樹之戀》中,其開場音樂是運用箏獨奏的方式來表達,箏的彈撥方式可以避免太過悲傷的感情,且通過夾雜鋼琴的演奏,體現出導演張藝謀對音樂的那種陽光與青澀的追求,具有情節從屬性。且《山楂樹之戀》是陳其剛專門為電影創作的,其歌詞平實樸素,又帶著濃濃的憂傷,撥動觀眾心靈的感傷。

      在電影《阿凡達》中,其主題曲《我看到你》的制作也非常細膩,充分體現了影片的真實性。在影片中,講述潘多拉星球上的物種和諧相處,為了配合畫面中的那種天然樸實的生活,需要運用唯美的音樂,讓觀眾感受到畫面的真實性。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只能通過景色來剪輯制作聲音,為了使畫面中潘多拉星球的物種能在大自然中和諧,把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細微地運用到影片中,這樣處理后的聲音錯落有致,使影片更具有真實性,這也說明了主題音樂相對于電影來說,具有劇情從屬性。

      (三)電影主題音樂具有感染性

      《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彪娪爸黝}音樂作為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與電影緊密結合,且具有劇情從屬性,隨電影劇情的發展而變化,遵循著電影的劇情。電影之所以能打動、感染觀眾,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影的表達除了具有聲音和畫面外,還有音樂。電影主題音樂的加入使觀眾更能體會電影劇情的內容,更具有情緒感染性。

      在刻畫電影主題思想上, 通常采用的手法是主題音樂貫穿。最典型的例子應該屬于美國電影大作《泰坦尼克號》的主題音樂《我心永恒》。這首主題音樂作為該影片的主導

      音樂, 是全場音樂創作的核心。②且能夠深深地感染觀眾,讓觀眾完全沉浸電影中,有一種一直想看下去的沖動。如果這部電影沒有音樂做背景,只會讓人感受到拓海只是在不停地開車,失去了那種扣人心弦的震撼力,不能夠體現出影片的緊迫感和刺激感,由此可以看出,電影主題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具有感染觀眾的效果。

      在影片《紅高粱》中,其主題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具有強烈的感染性,能很好地渲染影片。影片一開始,就響起了歡快的旋律,將人們的情緒引入其中,既配合主題,又能引出電影劇情的內容。通過音樂描述了劇情中的人物能追求自由的愛情,愛就真愛,恨就真恨,且劇情跌宕起伏。音樂中的節奏既緊湊又有規律,通過音樂與電影畫面的緊密結合,電影的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更能夠感染觀眾。

      電影主題音樂的藝術功能

      與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一樣,電影主題音樂的藝術功能也有多方面的表現方式。電影主題音樂可以通過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化以及對電影氛圍進行對比,從而感染觀眾;也可以直接運用擬人的手法、與畫面結合的表現方式來與影片相結合,從而達到展現影片內容、根據影片內容的發展來實現對人物情感的表達和對影片劇情的闡述。

      (一)電影主題音樂具有深刻表達劇情的藝術效果

      主題音樂表達著創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使電影中的人物有感而發,反映了人們內心的心理活動。在電影《雛菊》中,整部影片的音樂是由鋼琴和小提琴來演奏的,鋼琴和小提琴的結合,使影片的主題音樂具有神話般的色彩。其主題音樂一開始就是小提琴演奏,緊接著鋼琴演奏,這種基調讓人感覺到一種充滿著幸福和諧的生活。“當音樂聲為和聲與大提琴混合時,此時最能夠感染觀眾,讓觀眾的心隨之揪一下,跟著音樂聲而震顫,仿佛自身在夢境中。”③且音樂聲伴隨著畫面中出現一朵朵美麗的雛,它們在風中擺動著,有節奏地隨著風的吹拂而顫動,而此時音樂聲也伴隨著雛菊的擺動而有節奏地演奏著,詩境般的畫面,讓觀眾既能感受到雛菊的力量,又能感受到大提琴琴弦的每一次撥動。這些都暗喻著女主人公堅強的心和內心擁有著強大的力量,她外表看起來雖然是柔弱的,但是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擁有著一顆堅強的心。

      (二)電影主題音樂能夠通過畫面激發聯想,具有劇情延伸的藝術效果

      主題音樂不僅具有審美特征,還具有藝術功能。觀眾在欣賞主題音樂的同時,也能激發觀眾聯想,很多人聽音樂喜歡緊閉雙眼,具有劇情延伸性的藝術效果。電影主題音樂通常運用一些特殊的符號來吸引觀眾,引發觀眾對劇情的聯想,有時還通過音樂來交代劇情的時間。如《唐山大地震》中,以20世紀70年代的歌作為片段,說明了地震發生的時間,讓觀眾能聯想到70年代的生活狀況。再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其歌曲《國際歌》也能讓觀眾聯想到那個時代。通過聽音樂和觀看影片畫面,觀眾內心很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心理聯想,這種聯想會隨著音樂的播放和電影劇情的發展,在觀眾心中產生一種不由自主的感情釋放。

      (三)電影主題音樂反映著人們內心的心理活動,具有烘托的藝術效果

      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其實都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反映,因此電影也具有弘揚優良、善良等責任,抒發著人們內心的情感。而人們內心世界的情感一般都是通過喜怒哀樂來表達,還有一些情感是無法用這些來展現的,它就必須通過音樂來展現。觀眾通過音樂,可以更加了解人物的情緒,更能夠進入人物的心理,感受到那種心境。

      (四)電影主題音樂具有渲染觀眾情緒的藝術效果

      從以前的無聲電影到今天的有聲電影,電影的發展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知道電影需要運用音樂來表達劇情內容,渲染觀眾情緒,如果沒有音樂,電影會顯得沒有生機,不能更好地感染觀眾。電影從一開始就是通過音樂來展現電影的劇情,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又通過音樂調節劇情,這種時而起伏時而跌宕讓觀眾有足夠聯想的空間,這就是好電影給觀眾的感受。如在《泰坦尼克號》中,其主題音樂就是隨著劇情的深入而不斷在觀眾耳邊響起,從而達到渲染觀眾情緒的藝術效果。

      (五)電影主題音樂的表現方式多樣,具有提升作品品味的藝術效果

      電影主題音樂可以通過和、緩、慢、快等節奏來表達人們內心世界的想法,能以強烈的感染力感染觀眾,有效提升作品的品味。如在電影《戀愛通告》中,其主題音樂《你不知道的事》節奏緩慢悠揚,雖然是一部文藝片,但主題音樂穿插在電影中,引發人們內心的聯想,讓每個少女都有一種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提升了作品的品味,每次一想起這首歌,都有許多蝴蝶在眼前飛過,很美好。再如電影《人到中年》中,其主題音樂能夠使觀眾被影片所吸引,其音樂既輕快又悠揚,且帶有一點憂愁,反映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既對事業充滿信心,又對人生充滿著信念,表現了這一時代知識分子的人格特征。這一主題音樂的響起,常常讓人感受到心中的一種震撼,許多觀眾被劇情感染,從而很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品味。

      總之,電影主題音樂不僅具有審美特征,還具有許多藝術功能,電影主題音樂是電影藝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載體。隨著電影業的不斷成熟,電影主題音樂作為電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電影關系越來越緊密,形成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其地位是不可以代替的。

      注釋:

      ① 王燕:《論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及價值功能》,《電影文學》,2010年第22期。

      ② 沈佩偉:《論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電影文學》,2010年第8期。

      ③ 陳海鷹:《音樂在電影中的審美與藝術功能》,《電影文學》,2010年第8期。

      [參考文獻]

      [1] 沈佩偉.論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J].電影文學,2010(08).

      [2] 陳海鷹.音樂在電影中的審美與藝術功能[J].電影文學,2010(08).

      [3] 劉向陽.論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征及藝術性表現[J].電影文學,2008(07).

      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第3篇

      形態是藝術表現與存在的重要因素,藝術造型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造型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民間藝術作為民間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物化形態,代表著大眾的審美習性,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是按照民間藝術特有的形式美法則的邏輯去造型。所以民間藝術在審美形式上也表現出其特殊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其造型和色彩上,如年畫、剪紙、泥塑、民間木雕等,它們在造型上都具有很形象的模擬性和傳統性,在色彩上多運用紅、黃、青、黑、白五行色,由于民間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的傳承性和穩定性,所以不同品類的民間藝術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審美的一般規律,這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我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在其淵源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系,通常采用表現我國傳統審美習性,民間藝術在色彩上與造型一樣受民間文化觀念的影響,陰陽五行是中國特有的宇宙時空觀念,因此主要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觀念色彩體系,紅、黃、青、黑、白五行色成為民間藝術的基本色彩;在造型上多采用梅花、蓮花、壽桃、仙鶴、公雞、鯉魚、飛龍等吉祥物做造型原本,這些都成為民間文化的觀念性造型符號,它蘊含著人們的內心理想與審美愿望。如作品《福壽圖》是一幅典型的祝福性年畫,圖中老壽星手持掛著裝有長壽仙丹葫蘆的手杖,跟著兩個捧著大壽桃的仙童,面帶祥和的笑容,其藝術造型體現了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在民間藝術中多子的石榴、葫蘆、南瓜、葡萄等??醋鞫嘧佣鄬O的象征。這就是中國本原哲學觀及其觀物取向所決定的藝術形態,是中國民間藝術造型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

      2服務于大眾———實用性

      民間藝術的形式雖然相對簡單,但簡單中又不失其實用性,實用性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性,它也是民間藝術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人們創作民間藝術的初衷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所以還是比較強調其自身的實用性的。民間藝術的實用性是大眾的,它雖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有些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同的藝術品產生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它的產生受到人們的生活習性和信仰的影響,不同的生活群體形成了形態各異的民間藝術,它自然也服務于不同的生活群體,在一定的空間內具有普遍性。民間藝術的實用性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它也是人們精神的需求。當時的勞動人民在進行相關物質基礎上的藝術創造的時候,也是為了處于一個實用性的考慮,人民為了在勞動時能夠更好地省時、省力而去對那些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勞動工具進行一個相關的技術上的或者是外形上的一個改良,這不僅使它在外觀上更具有美觀的特征,也使這些工具在使用上更加順手了。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脫胎于民間現實物品的純藝術品,這是人們審美創造的創新與發展,它具有著滿足人們審美心理需求的實用性。不管是什么形態下的民間藝術,它們都可以算得上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瑰寶,既有助于勞動人民更加省時省力地去完成各種農業活動,又能滿足人們對其審美外觀上的需要。

      3精湛的技藝———工藝美

      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舞蹈審美;地域文化;融合;東方;西方

      世界上地域的文化是各種各樣的,不同民族的心理、審美情趣和風俗文化是不同的,可以說每一個民族都會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創設反映他們民族生活和情感的文化,這對藝術審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舞蹈是民族創造時間最早、歷史最悠長、影響范圍最大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門能夠直接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具有強烈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而每一種舞蹈對于美有著不同的審美要求和情趣,這與地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下面就從具有代表性的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進行探究。

      一、東方地域文化與舞蹈審美的融合――以中國為例

      要知道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形成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淀和發展的,在形成的過程中文化帶有地域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從而對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產生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民族藝術的表現方式,成為了民族風格的重要標志。“東方舞”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是指整個東方國家的舞蹈,甚至包括了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舞蹈;而狹義則是中東地區的舞蹈。由于中國位于地域的中心位置,而且舞蹈具有典范性,下面就以中國為例來分析舞蹈審美與地域文化的融合。

      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邊面臨太平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地緣遼闊,海岸線屈曲盤旋。中國處于半開放性的地理環境中,氣候相對溫和,各種資源和生物種類繁多,具備良好的自然生存環境,可以說中國地域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其他東方國家不能比擬的。然而在這種半開放性的地域環境中,使得中國民族意識趨于安逸閑適、自尊,同時又有偏執保守的方向發展,從而構造了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各種社會制度和價值觀都在影響著中國舞蹈審美取向,形成了“擰、傾、圓、曲”的舞蹈審美特點。實際上中國各種舞蹈藝術都是線的藝術,而線最大的特點就是“曲”,曲線是所有線中的至美,也是舞蹈審美的核心?!皵Q”則是舞蹈形態上的特性?!皥A”則將就了“形圓”、“線圓”,舞蹈姿勢通過腰為軸形成平圓、立圓或者是八字圓等,一發而牽全動,動作姿勢瞬息萬變。

      具體來講。中國地域風貌多樣復雜,各種各樣的地形地勢,使舞蹈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更加多樣;屈曲盤旋的海岸線,造就了中國舞蹈姿勢從“平圓”、“立圓”、“八字圓”方向發展,這些都體現了東方舞蹈以“曲”、“圓”為美的審美觀念。另外中國地域文化中崇尚“中和為美”的觀念,促使了舞蹈以“平衡”為美的審美傾向。例如中國文化中非常崇尚“龍”,“龍”相關的圖騰所顯示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對象,如今的中國人仍然自稱是“龍的傳人”,而“龍”的形態是蜿蜒曲折的,從而在無形中早就了“擰、傾、圓、曲”的舞蹈審美特點,體現了內傾含蓄的地域文化。

      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組成,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民族舞蹈更是豐富多樣,使其早就了不同的審美情趣。可以說地域文化決定了舞蹈審美的情趣和特點,而舞蹈審美情趣又充分反映了地域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西方地域文化與舞蹈審美的融合――以古希臘為例

      古希臘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其位于地中海,南臨愛情海,古希臘的文明實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歷史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伴隨著各種文明的碰撞和混合,使得西方文化具有開放性和松散性的特點,有利于思想的發展。加上古希臘地域是面向大海的,居住的種族繁多,主要是由海外的移民組成的,因此人們的思想是開放和積極額,自覺地產生對自然的思考和探索,不斷激勵西方人民奮發向上,追求著民主和自由,這些為西方藝術審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古希臘這塊土地上,古代頻繁的戰爭使得人們對強健的人體產生了強烈的尊重,肌肉發達在西方是讓人羨慕不已的。正是因為這種對人體美的崇拜,使得他們在審美舞蹈時,更加趨于“開”、“繃”、“直”、“立”等美學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開”是西方舞蹈最重要的特點,同時也是舞蹈的精髓,需要舞者在肩膀、胸部、跨、膝蓋、腳踝五個關節部位向外張開,首先是將身體的線條進行延伸,最大程度地擴大肢體動作的范圍,強化舞蹈藝術的表現力,這種張力使得整個舞蹈變得飽滿,體現了西方文化“開放”的特點,這是一切西方舞蹈動作的傾向性特點。“繃”則是需要舞者將身體的各個部位“繃緊”,豐潤挺直,使得整個舞蹈動作是美麗飽滿的,形成了形體美與肌肉美的審美情趣,更加體現了西方文化中對生命和活力的向往。“直”則是要求舞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展現挺拔直立的審美感覺,這種保持挺直的審美原則,充分體現了西方文化中的“優勢心理”,充滿高貴與正直、無畏與驕傲?!傲ⅰ迸c“直”相比區別在于要求舞者在靜態時展現的傲然挺立的感覺,給人一種穩重的氣勢,結合“開”、“繃”、“直”的審美特點,使得舞者在舞動的過程中體現了風度和舉止,洋溢著清雅和高潔,是西方藝術中的高貴典范。

      西方舞蹈中的“開”、“繃”、“直”、“立”審美原則的形成是必然的,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西方文化發展中,人們征服困難的競爭意識和勇敢精神在不斷強化和發展,形成了奮發向上的地域文化,從而造就了“向上”、“外傾”的審美情趣。

      三、結束語

      舞蹈審美的特點和原則是來源于地域文化根源,各種各樣的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甚至是,造就了各地區的舞蹈文化,從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審美特點和風格。世界上各種舞蹈藝術的發展,都是由于它們能夠扎根于自身的地域文化,并且不斷傳承自己的舞蹈。對于我們所表演的舞蹈,其蘊含的民族文化需要我們不斷發掘,在這個過程中增強我們的理論,提高藝術素養,在舞蹈表演中抓住舞蹈的精髓,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從而使舞蹈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冷英嘉.族群文化與舞蹈審美的探索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何飛雁.彩調的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

      藝術審美的特點范文第5篇

      一、幼兒教育審美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幼兒審美教育可有可無

      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審美,只要會畫畫就可以了。教師在幼兒園也只教一些簡單的繪畫技能。

      問題二:幼兒審美素質教育只停留在課堂上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的正規活動。對教師來說,比較容易在計劃工作中滲透審美活動的有關內容,但對于沒有事先計劃的幼兒教育,教師往往不能帶領幼兒進行。

      問題三:將幼兒審美教育與藝術教育等同起來

      這是一種把幼兒美育局限于藝術教育的狹隘做法。藝術教育是幼兒美育的一種途徑,幼兒美育作為與體、智、德并列的一個教育方面,它滲透于健康、科學、藝術、數學各個領域。

      三、幼兒審美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加強早期的審美教育。孩子在2~3歲甚至咿呀學語時,家長就應把粗淺的審美教育輸送到孩子的感官,讓他們在娛樂中由淺入深地接受審美教育。 (二)、通過認識“丑”,提高審美能力。藝術的美妙只能培養孩子對美的贊嘆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對丑的增惡,往往會顯得對美的理解膚淺、淡薄。因而讓孩子認識自然和社會生活中丑陋之處也是審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三)、審美教育應注意時代性,隨時代的發展而提高。孩子審美教育的重心應傾向現在,應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突出現時代所需要的審美觀念、情趣、規范等;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應根據孩子特點,循序漸進。

      四、 幼兒審美教育的特點

      (一) 大多注意審美對象的外形美,對那些鮮艷、活動、富有兒童情趣的審美對象易產生美感幼兒喜歡美麗的色彩,喜歡有趣的,特別是以小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和節奏感強烈的兒歌。在文學欣賞中,他們喜歡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藝術形象。幼兒故事中的小羊不能是呆板地站著,而是咩咩地叫著:小熊是吧嗒、吧嗒地走過來的,小花貓是喵喵地叫著跑過來的……??梢娪變簩ψ鳛閷徝烂浇榈奈乃囎髌返纳鷦有?、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

      (二) 情感強烈、外露、不穩定是幼兒審美的又一特點。審美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活動,情感是構成審美心理的要素。幼兒在審美過程中,情感活動十分強烈。孩子來到野外,看見花呀、草呀、小動物呀,會高興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滾,表現出極大的審美愉悅。孩子在聽故事時聽到傷心處會掉眼淚。

      (三) 審美想象日漸豐富,且帶有幻想色彩。在審美活動中,幼兒的想象是大膽而又奇特的。孩子編的故事怪誕離奇,會令人目瞪口呆。游戲中的想象更為豐富,樹葉、瓦片、小草,在他們眼中簡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兒童的畫往往是造型夸張、構圖出格、想象奇特,魚可以游到天上,太陽、小鳥、云朵卻畫在地上。同時,幼兒的審美想象又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他們把自己強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審美對象,審美想象則隨著自己的感情而變化。如媽媽讓孩子畫一只小鴨子,可孩子畫了四只。媽媽問他為何不按要求畫,孩子卻說,“一只小鴨子多孤單呀!許多小鴨子在一起玩才有意思?!焙⒆拥幕卮鹫f明他在畫畫時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四)審美評價愿望強烈,標準簡單,且有兩極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在審美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急于對各種事物做出審美評價的強烈愿望。如孩子在看電視、聽故事時,總是急于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蛋。這故事是好聽還是不好聽,充分顯示情感的兩極性(愛與憎、樂與悲、好與壞)特點。

      五、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素質

      (一)引導孩子去發現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藝術作品中蘊涵著各種美的事物和現象,要經常借助它們引導幼兒去發現美,讓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是培養幼兒具有良好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前提。

      (二)為發展孩子美感和審美能力提供條件

      孩子天天生活在家庭環境之中,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趣和習慣。家庭環境美,最基本的標志就是干凈、衛生、整潔、明亮。父母把家里布置得井然有序,家具擺設合理,疏密適度,門窗明亮,干凈的家庭環境給人以愉悅的感受,會使孩子感到舒適愉快,形成一種明快的美,無形中培養了他們愛整潔、愛干凈的情感和美的習慣。若是把屋里的東西擺得雜亂無章,裝飾庸俗土氣,沒有一塊兒孩子玩耍的空間,這些都不利于對孩子進行美的熏陶。

      (三)、培養孩子廣泛的藝術興趣

      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挑選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與孩子一起賞析。比如欣賞風景畫時,可問孩子:你在畫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聯想?你認為畫中什么最重要?為什么?這幅畫給你什么感覺?你認為畫家在作畫時有什么感覺?他們為什么要畫這個景色、這個物體?假如讓你畫,你會怎樣畫?會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長要細心傾聽孩子回答,肯定他們說得對的地方,必要時給予指正,從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審美能力。父母應借助于藝術的手段,培養孩子廣泛的藝術興趣,豐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這對發展孩子通過藝術的美來提高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對孩子來說,文學作品、音樂、舞蹈和工藝美術等都有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觀可感性等特點。如音樂可以陶冶孩子的情趣,優美的旋律能培養孩子的音樂聽覺,歌聲進入幼小的心靈,起著潛移默化、發展智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四)、重視孩子觀察力的培養

      審美的過程離不開生動豐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視觀察力的培養,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圖畫的懸掛、一個裝飾品的陳設,都應具有美感??梢詮男螤?、色彩、結構,以及平衡、對稱、變化、統一等方面引導孩子仔細觀賞。另外,還可通過欣賞圖畫、電視節目、工藝品、生活用品等活動,獲得造型美的粗淺知識。

      (五)、引導孩子領略自然美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