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第1篇

      >> 連云港市發展創新型經濟實證研究 連云港市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中小企業崗位需求協調發展研究 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現狀、問題與對策 連云港市水資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文化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 基于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十三五”時期連云港市小微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選擇 連云港市銀行機構支持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連云港市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植物檢疫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對策 連云港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厲莊謝湖大櫻桃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贛榆區楊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連云港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大學生體質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化工危險廢物處置對策優化研究 連云港市初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及轉化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連云港考核小微企業安全生產—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3

      [3] 連云港小微企業招高校畢業生可享社保補貼—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4

      [4] 連云港小微企業感受國家免稅政策幫助帶來的變化—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8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三網融合;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

      【引言】:數字技術、光通信技術、TCP/IP 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網絡融合【1】 。自2010 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印發了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國發【2010】5 號)、試點方案(【2010】35 號)、推廣方案(【2015】65 號)等一系列文件,確定了三網融合分為試點階段和廣階段兩個階段予以推進。《推廣方案》的出臺標志著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結束,進入全國范圍全面推廣階段。

      1.三網融合的發展現狀

      由于多年來受政策、監管和行業隔閡等原因影響,中國的三網融合發展緩慢。廣電在數年前就已經在一些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但是由于網速、價格和監管的原因,其規模一直很小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發達城市的三網融合業務開展并不M如人意,但是在某些農村地區,三網融合業務開展的十分順利。以南寧市賓陽縣民范村為例,在推動農村信息化的政策支持下,當地村民就通過一條電信寬帶享受到了打電話、上網和看電視三種服務。

      2.中國三網融合監管體制存在三大問題王啟超:淺談三網

      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對三網融合行業進行監管應經成為毋庸置疑的命題。在三網融合進程中仍然存在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缺乏三網融合相關立法。

      目前,作為電信行業最具法律效力的《電信條例》和作為廣播電視行業最具法律效力的《廣播電視條例》都只是各行業主管部門頒布的條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在沒有明確的法律保障之下,我們很難希望企業能夠積極投身三網融合之中,這使得“三網融合”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煩。

      2.2多頭管理,政出多門。

      整個三網融合產業由于行業劃分的不同,分別處在不同的部門監管之下。工信部是電信行業的管理機構,負責電信運營商的牌照發放和電信企業互聯互通等經營性事務的管理,同時還負責頻率資源的管理分發,以及電信服務質量的管理。但卻不擁有獨立的市場準入、價格監管權。廣電部門則同時受廣電總局、等部門的管理。互聯網的管理部門就更加復雜:工信部負責管理ISP和ICP業務,同時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文化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等都對網絡內容進行管理。多頭管理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政出多門,缺少統一的指揮,各部門各自為政【2】。

      2.3管理體制不到位,監管效率較低。

      在傳統的產業分立的情況下,管理方式是為了適應各個產業的特點設立的,并且由不同的管理機構負責監督實施。但三網融合涉及到不同部門、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競爭,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三網融合推進的關鍵一年。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別指出“建設高性能寬帶信息網,加快實現‘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示范應用”。

      3.三網融合發展策略

      3.1技術發展策略

      三網融合的技術發展策略的核心是經濟、快速的推進技術層面的三網融合。一、融合網絡建設要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尊重市場選擇。推進技術標準化工作,停止無謂的標準爭端,在保證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尊重市場的選擇。二、促進技術創新、鼓勵合作。以新三網融合為技術創新指導,提供友好的融合創新環境,形成內生的創新激勵機制。廣電部門和電信部門在各自發展的同時,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技術層面的網絡融合進程。鼓勵跨產業技術合作和國際技術合作。三、加快網絡建設,提升網絡質量,尤其是寬帶接入質量。

      3.2 市場發展與業務融合創新策略

      三網融合發展策略的制定要以促進融合市場發展和鼓勵融合業務創新為核心。一、規范競爭環境。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尤其是規范廣電系統與電信系統的競爭,培養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杜絕對市場壟斷和破壞性市場開拓行為的變相補貼和行政權力支持,將企業引導到以產品為核心的競爭上來,進而形成鼓勵業務融合創新的良好環境。三、開拓適合中國國情的競爭與合作模式。

      3.3 產業政策與監管政策制定策略

      產業政策與監管政策制定策略的重中之重是加強融合立法和成立融合監管機構 :一、盡快出臺反映三網融合需求的《電信法》。從法律層面徹底消除雙向進入壁壘,明確產業政策與監管政策的制定原則,明確監管機構的組成及其職能,以上位法的形式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制定進行約束,清理過時的法規文件,從法律層面上解決重疊監管、多頭監管和法規模糊矛盾的問題。二、依法建立融合監管機構,提高監管效率。將制作監管、內容監管,硬件標準和視聽技術監管,接入網絡監管和運營監管統一納入融合監管機構,對技術、產品、企業行為和市場進行統一監管。可以在此機構下單獨設立一個內容監管部門。三、市場監管要以法律為依據,主要依靠市場自身進行調節,盡可能的減少干預,提倡產業自律,重點保護未成年人和個人隱私【3】。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三網融合是當前互聯網、通信網和電視網發展的必經之路。接下來必定會有進一步推動三網融合的法律出臺,為融合創建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都必須懂得適應時代的需求,肯干肯拼,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CHICHESTER, SUSSEX W, HOBOKEN J.Convergence:User Expectation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M]. John Wiley, 2008.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第3篇

      大荔尊天現代農業園區簡介

      大荔尊天現代農業園區位于朝邑鎮平羅村,由陜西省尊天農業有限公司2011年投資建設,園區規劃面積5000畝,計劃投資1.9億元,利用5年時間,建設三個產業板塊(大棚冬棗、溫室冬棗、溫室瓜菜),四大功能區域(標準化生產區、標準化養殖區、休閑生態區、物流中心區),是一個種養結合、生態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

      園區按照政府扶持、企業主導、市場運作、農民參與的原則進行經營,目前已投資6000萬元,以整村推進的方式,流轉土地1800畝,建成了600畝日光溫室示范園、800畝大棚冬棗示范園,完成了園區道路綠化、硬化、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園區按照“企業+基地+市場”的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生產綠色、有機設施瓜果為目標,大力推廣土壤脫毒技術、植物全營養技術、富有機硒技術,以及集約化穴盤育苗、一網一板防蟲、秸稈生物反應堆、水肥一體化、病蟲綠色防控等生態栽培技術,注冊了“尊天”牌商標,園區年總產值達2500萬余元,園區全面建成后,收入達2.5億元以上。

      園區借助地域資源優勢,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濕地公園相結合,加快三產融合發展,建成了無土栽培觀光區、精品花卉展示區、瓜果采摘體驗區等多個觀光農業景點,帶動了休閑旅游觀光發展,已形成了一產帶動三產的立體發展格局,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按照“互聯網+農業+旅游”主題,在園區內建成全省首個集科技示范推廣、產業融合發展、產品信息交流、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場館類農業基地——大荔農展館,展館以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為主題,通過全縣農業發展規劃現狀,現代農業看大荔、三產融合、智慧農業、行政創新、農業新技術及特色農產品等展區,以多媒體、沙盤、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大荔農業的發展歷史、發展現狀和美好遠景,截至目前,園區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隨著園區不斷建設與完善,形成一個集現代種植、休閑體驗、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大觀園,實現農村的城市化、農民的職業化、農業的現代化。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茶業;旅游業;有機結合;形式;對策;安徽黟縣;宏村鎮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5-0323-02

      茶業是中國傳統農業產業,前景廣闊。旅游業是朝陽產業,黃山市黟縣宏村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茶葉一直以來是當地的主導農業經濟作物,把茶葉和旅游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將旅游產品由觀光型向多元化發展,還能提升黟縣宏村鎮茶文化內涵,增加當地村民收入。

      1 宏村鎮茶葉發展的現實基礎

      1.1 地理位置優越,宜茶區域廣

      黟縣宏村鎮地處黃山山脈及南北坡,境內峰巒綿延,山高谷深,境內最高的興嶺海拔為1 432 m;宏村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于奇特的地形特點形成一定的氣候差異,全鎮年平均氣溫為15.5 ℃,最高溫度年平均為16 ℃;全鎮平均日照時數為1 815.7 h,日照率為41%;年降雨量1 600 mm,無霜期268 d。由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最適宜發展茶葉的地區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茶區。全鎮茶區10~40 km范圍無任何工礦企業,生態環境良好,冬無極端低溫,夏無酷暑,無霜期及降雨等方面具有適合茶樹生長的優勢,茶園分布在全鎮13個行政村,面積約986.67 hm2。茶葉自然品質好,名優茶產量占比較大[1-2]。

      1.2 產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黟縣宏村鎮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唐代陸羽在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隱居撰寫的《茶經?八之出》記載茶葉生產,清順治《黟縣志》載:“茶,即茗也。舊有勝金、嫩桑、仙枝、來泉、先春、運合、華英之品,又有不及號者,是為片茶,有8種,其散茶號茗茶。近年,在鉆研精制紅茶技術基礎上,又首創研制“抽芯珍眉”綠茶,遠銷國內外,得到茶界的好評,成為“屯綠”中的珍品。并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為當地極其深厚的茶文化積淀了基礎。歷史證明,該地是最早對茶葉進行加工利用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茶葉加工技術發源地之一[3-4]。

      1.3 茶業基礎扎實,旅游前景看好

      茶葉是宏村鎮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產業與文化相互促進,茶業基礎扎實。一是茶樹良種繁育與推廣效果顯著;二是有機茶園基地與老茶園改造逐步完善,規模化、無公害化茶葉發展迅速;三是通過弘揚茶文化提升茶產業,茶園觀光體驗游等項目發展被提上日程。

      2 旅游資源及經濟發展現狀

      宏村鎮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存明清古建筑625幢,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1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處,中國傳統古村落8處,先后榮獲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等11項國家、省級桂冠。人文資源有宏村、屏山、盧村、木坑、塔川、龍池灣景區、賽金花故居、奇墅湖度假村8個景點;自然資源有塔川秋色、協里風光、木坑竹海、奇墅湖風光等眾多知名景點,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宏村鎮依托黃山大旅游的背景,全面推進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融合,不斷推進旅游產業提質增效。2010―2014年宏村鎮旅游及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見表1。

      3 茶葉旅游開發的主要形式

      3.1 開展茶資源綠色生態觀光旅游

      針對宏村鎮的生態梯級茶園和復合茶園建立起茶葉公園,將茶葉公園建設與旅游景區結合起來,有機融合生態觀光旅游和茶葉生產,建立旅游景區沿線茶葉觀光帶,有機結合茶鄉與民俗風情,打造特色茶葉旅游經濟帶。

      3.2 開展茶葉生態保健游

      茶葉內含成分豐富,有500余種化學成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和藥用價值,我國有6個茶類,宏村鎮就有紅茶、綠茶、黑茶三大茶類生產。近年來名優茶獨具特色,能滿足來自國內外游客的不同要求。旅游過程中飲茶可以消除疲乏勞頓,促進生理機能的迅速恢復,長期飲茶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3.3 開展茶文化活動

      茶藝即通過藝術加工展示茶的沖、泡、飲等技藝,是茶道精神的物質載體和具體化,茶藝表演展示擇、沖、泡、品茶的高超技藝,同時展現其中蘊含的茶道精神和文化內涵。為適應新形勢,需要一些有品位的茶樓開展茶藝活動,不僅可增添新的旅游項目,還可極大地促進宏村鎮旅游經濟的發展。

      3.4 開展茶文化研討會及旅游節

      利用西遞與宏村這2張“精品名片”,組織黟山茶文化論壇,將茶資源、茶產業和茶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揮優勢。打造旅游精品,定期舉辦茶文化旅游節,擴大茶文化影響力,營造古徽州茶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圍。

      4 宏村鎮茶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對策

      宏村鎮茶業和旅游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仍存在很多發展瓶頸,對于宏村旅游、農業重鎮,茶葉生產歷史悠久,但茶文化的旅游形象未塑造完善;對相關茶文化旅游產品未充分開發,對此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4.1 重視旅游區茶文化的開發

      近年來,宏村鎮文化旅游發展較快,產生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應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規模效益。依靠豐富生態資源和高品位的名優茶,聯系開發茶文化旅游景點,增添底蘊深厚的文化沉淀。需要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籌建新上茶葉博物館項目建設,整合和發展茶文化旅游。

      4.2 營造茶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利用茶旅游的經濟效應深化對茶產業的提升作用。旅游部門應加大投資,加快對茶旅游產品的投入建設;旅游管理部門與茶業企業要加強合作,用科學理論指導茶旅游新產品開發,將茶文化旅游納入宏村鎮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5-6]。

      4.3 打造黟縣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根據黟縣茶文化旅游資源分布情況,設計特色旅游線路,使游客一路觀光茶園、品嘗名菜、飲賞名茶,提高旅游豐富度。科學設計、合理安排,增加茶文化旅游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旅游者的需求。

      4.4 壯大茶園基地建設,做大做強茶產業

      抓住農村綜合改革時機,吸引有實力的農民創建家庭產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建設茶場,幫助他們建設生態有機茶園基地,企業設計打造自己的名優茶品牌,引導企業參與建設經營茶葉旅游項目,依靠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帶動旅游產品升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企業與農村的共贏。

      4.5 突出黟縣茶旅游的文化性

      茶文化旅游必須突出其文化內涵,突出茶的屬性,豐富與茶相關的傳說故事,吟誦茶詩、茶詞、茶聯,制造意境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要深度挖掘和開發古黟茶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條件,加大茶旅游開發的創新力度,形成特色茶文化產業,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創新性地開發茶文化旅游資源,推動古黟宏村茶旅游的有機發展,促進黟縣旅游產業再上新臺階。

      5 參考文獻

      [1] 秦桂芳,廖東海,林佳,等.對山區茶葉產業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6):302-303.

      [2] 葉麗琴.浙江溫州茶文化與茶產業相互推動發展的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4(3):223-224.

      [3] 何學菊.基于茶葉深加工的信陽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4(8):152-154.

      [4] 趙曉罡,李錄堂.陜西茶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93-98.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旅游 產業融合 鄉村旅游

      0 引言

      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2010.6)和《河北省旅游業十二五發展綱要》(2010.12)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規模宏大、產品結構合理、設施配套完善、管理服務優良、市場競爭力強、游客滿意度高的旅游大省,將旅游業建設成為全省實現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統籌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到2020年,將河北省建設成為中國著名的休閑、度假和觀光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達到旅游強省發展水平,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實現這些目標,地方政府和專家學者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其中各地逐步興起的產業融合現象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它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1 產業融合與鄉村旅游概述

      1.1 產業融合分析 產業融合是伴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變革與擴散而產生的,并已成為新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的主題(Tapscott,1996)。產業融合是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的不同行業通過相互滲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產業屬性或新型產品形態。產業融合的結果,使參與融合的產業產生了新的增長點和專業附加,進一步促進市場發育,促進融合產業的共同發展(王朝輝,2011)。

      1.2 鄉村旅游分析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鄉村旅游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國外學者相當重視對鄉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認這涉及鄉村旅游理論體系的構建,但目前對概念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國內有關鄉村旅游的定義較多,何景明和李立華認為狹義的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1.3 旅游產業融合 旅游產業是一個高度復合型的產業,它涉及到食、宿、行、游、購、娛等多個行業,同時與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郵電通訊業等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游業的發展需要這些產業的支撐和彼此間的協調,同時它又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能帶動這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旅游產業融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旅游業和社會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旅游產業融合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一種創新形式,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旅游業與農業進行產業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鄉村旅游的本質是農業與旅游業之間相互延伸融合的產物,農業提供資源,旅游提供服務。鄉村旅游成為了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都市型產業。

      鄉村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密切結合,如何更好的利用農村資源開發旅游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在產業融合的視角下,鄉村旅游資源如何開發、政府在開發擔當什么樣的角色與責任、農村建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

      2 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根據河北省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超過2.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接近160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超過20%和30%。

      河北是綜合性農業大省,農村面積大,農作物種類豐富,農業生產類型多種多樣,鄉村民俗風情濃厚多彩。河北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主要既有自然生態型資源也有文化資源;既有農事體驗旅游,又高科技農業觀光旅游。適合開發的旅游類型有生態農業觀光、鄉村體驗旅游、民俗風情旅游、歷史觀光和鄉村度假等類型。目前河北省共有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家、示范點31家,省級示范點61家,四星級鄉村酒店17家。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接待人數4000萬人次,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由此可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對河北產業結構升級,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城鄉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

      3 制約河北省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的因素

      3.1 管理體制落后 由于鄉村旅游資源分布與類型等多種原因,導致部分重點鄉村旅游景區分屬多個不同的部門管理,存在“一山多主”、“一水多主”、“一景多主”等多頭管理現象。這種條塊分割、部門所有的弊端嚴重影響了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制約了旅游景區的發展活力,阻礙了旅游產業的做大做強。尤其是鄉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旅游農場或是莊園的規模經營。

      3.2 經營理念落后 部分鄉村旅游景區管理者與經營者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不足,整體規劃意識不強導致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缺乏規劃不合理,開發模式單一,許多鄉村旅游項目盲目上馬,開發中刻意模仿城市,內容與服務項目雷同。不能有效展示鄉村差異、挖掘鄉村內涵、突出鄉村特色。鄉村旅游企業或經營者各自為戰,缺少聯合促銷,存在惡意競爭現象。

      3.3 專業人才缺乏 由于河北省特色比較突出的鄉村旅游資源集中在山區和相對比較偏遠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經濟收入水平不高,不但留不住自己的人而且很難吸引外地人才,高素質旅游人才缺乏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普遍問題。由于管理、導游以及服務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旅游產品開發設計、管理和市場營銷的落后。

      3.4 產業融合度不夠 目前很多鄉村旅游資源富集的縣仍是國家或省級貧困縣,資金缺乏是目前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瓶頸。生存與發展問題是當地的首要任務,基礎設施薄弱與資金的不足,不僅導致了旅游產品的低層次、粗放式開發,而且阻礙產業融合。由于鄉村對農業的依賴和資金問題,導致農業與旅游,農業與工業,新農村建設與新能源推廣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約。

      4 促進河北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策略

      4.1 加強領導,積極探索管理體制 在充分調研鄉村旅游資源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和經營權的管理現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管理體制,切實解決多頭管理體制,理順利益分配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動,促進產業融合。鄉村旅游的規模化發展需要土的規模化經營,鄉村旅游的轉型與升級有賴于鄉村集約化的進程。根據相關土地流政策,可以改變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一戶的耕作式,土地經營由零散變為集中,土地資源可形成連片專業化規模經營。鄉村根據資源類型與市場需求等因素,實現區域性的大規模生產和差異化發展,使農業產業區域化、農業景觀集約化、村莊主題化,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升級。

      4.2 加強規劃,引導樹立市場觀念 組織相關專家與學者加強對鄉村旅游經營管理者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經營管理觀念,增強市場競爭意識。為了避免盲目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打破以單體景點吸引游客的傳統促銷方式,以復合型資源和整體形象產生魅力,形成強勢吸引,塑造鄉村旅游地品牌。

      4.3 加強培訓,培養引進高素質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是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保障。為了提高鄉村旅游業服務質量必須對從業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加大對當地居民與員工的培訓,幫助其樹立正確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巧;組織他們外出考察擴大他們的視野,提高審美水平,幫其認識不足。積極探索與省內高校合作,一方面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定向培養,進行旅游人才儲備;一方面建立大學生實習或是見習制度,或是利用當前大學生村官或是選調生,吸引人才投入鄉村旅游建設。

      4.4 加強產業協作,積極引導產業融合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需求多樣化的新形勢下,旅游產業部門要打破部門分割的思維,以開放的觀念求產業發展更廣闊的空間,要跳出本產業看待產發展形勢,樹立大旅游觀念,以產業部門的聯動政策的出臺,促進旅游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政府應在旅游業融合發展中發揮積極的宏觀管理作用,同時要發揮市場在實現旅游業融合發展中的導性作用,關鍵是要加快放松行業管制。旅游業現融合發展必然要求各種要素能夠在不同行業之間較為自由的流動,旅游業才能與其他產業實現市、技術和功能等的融合。政府主抓戰略規劃、產品標準制定、提供公共物品和加強市場監管。

      參考文獻:

      [1]吳三忙.旅游業融合發展中政府的作用[J].旅游學刊,2011.6.

      [2]李贊.河北環京津鄉村旅游現狀及其對策探討[J].旅游縱橫,2012.8.

      [3]楊穎.產業融合:旅游業發展趨勢的新視角[J].旅游科學,2008.8.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