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統計學的前景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是所有科學和技術知識的核心。該專業屬于基礎型專業,就業面較寬。由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聯系緊密,以它為依托的相近專業比較多,因而接受數學專業的嚴格訓練的優點是:報考該專業較之其他專業回旋余地大,使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能夠想到的技術方面的職業,重新擇業改行相比其他專業出身的畢業生容易得多,有利于將來更好地發展。
選擇數學專業,最好能有同步自學的計劃。先打好數學專業的基礎,再從其他方向尋求發展,會更容易突破就業局限。毫無疑問,自學課程最好是經濟、金融、管理、計算機軟件等專業的主干課程。
面對就業問題,數學能力仍然停留在各類畢業生的軟實力上。若想本科畢業或研究生畢業后從事工作,就有必要培養一定的非數學的專業技能。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前景
一般來說,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方向為:數學或相關科研院所;在科技、管理、經濟、金融、證券、軟件、通信、IT等行業以及國防科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投資決策、風險管理、軟件開發、信息安全等研究及應用工作。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屬于基礎專業,無論是進行科研數據分析、軟件開發、三維動畫制作,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藥、通信工程、建筑設計等行業工作,都離不開數學專業知識。可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從事技術專業工作的基礎。
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和普及,數學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數學專業知識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據有關專家分析論證,我國未來人才就業的特點如下:
一方面由于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而形成的就業專業化和職業化(一輩子從事一種固定職業);另一方面由于競爭激烈和社會需求變化帶來的改行跳槽與職業再選擇。而職業的變換只有以某種基礎專業知識作為依托,才能有效地進行轉換。有關專家對IT行業230名成功人士抽樣調查表明,以數學專業或其相關專業為依托實現職業再選擇的人數占87%。
隨著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教師聘任制的全面推行,普通中學師資的來源正在打破行業地域界線。拓寬師資渠道,面向社會招聘教師,已成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這無疑為報考綜合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教育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日趨多樣化和現代化,對數學教師的要求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增加,同時也表現在質量上的提升。
綜合院校在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資源優勢。報考綜合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不僅有利于未來就業,也有利于個人將來的發展。
統計學專業前景分析
統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大致為:相關專業的相關科研院所;從事經濟、金融、保險、生物技術、醫藥衛生、環境與工程、高校等單位的科研、管理、教學等工作。
考取相關的統計會計類證書也可以為統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助一臂之力。各類證書包括以下幾種:
1. 國際注冊統計師
國際注冊統計師分為一般統計專業和經濟統計專業兩類方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和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出現國際注冊統計師的初衷。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受到理論研究、應用技能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
2. 國內的會計證書
目前國內的會計證書考試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是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第二級是會計職稱證書考試;第三級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
(1)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根據國家規定,在我國所有欲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考試科目包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基礎知識、會計實務、初級會計電算化。報考人員要符合《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自主報名參加考試的方式。依據財政部的規定,凡在2年內參加4門考試成績合格者,考試結束3個月后可領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單科合格成績可保留1年。必須提醒的是,考試人員必須到財政部指定的報名地點報名。
(2)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職稱考試):考試分為初級資格考試(獲取助理會計師證)和中級資格考試(獲取中級會計師證)。
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并從事會計職業2年的人,可申請初級資格考試。初級資格考試科目包括經濟法基礎、初級會計實務。考生必須一次性通過2個科目,才可以取得助理會計師證書。
(3)注冊會計師考試(CPA):但凡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的學歷、已取得會計或者相關專業(指審計、統計、經濟)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中國公民都有資格報考。考試科目包括審計、稅法、會計、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共5科。依據相關規定,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包括學校及科研單位中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者),可以申請免試1門專長科目。考試實行滾動式,從第1門單科合格成績取得之年限算起,5年內必須通過所有科目,才可獲得申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生一次可報考5科,也可報考部分科目。同時,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港澳臺地區居民及外籍公民專門安排。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前景
建立DP數字化平臺系統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企業掌控產品出廠后營銷渠道的各個環節,包括經銷商、終端,乃至消費者。DP數字化平臺系統通過對產品的編碼將廠商、經銷商、終端和銷售對象聯結在一起,相關環節通過通訊方式與DPM平臺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終端市場的信息,包括實際銷售量、終端店員資料、經銷商的銷貨情況、中間庫存量等信息,都會通過DP系統自動反饋給企業。企業可以由此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控制渠道資源和終端資源,進而制定良性的市場策略和生產計劃。
其實DP系統并非是一個全新的系統,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新奇士協會就利用它來監測水果在市場上的流向。但是,之所以稱之為新工具,主要是因為現在對這一系統的運用領域有所不同。2003年,國內一家藥品企業集團為了整頓市場秩序,整治企業內部業務人員的貪污行為,下定決心梳理終端,對終端進行控制,對費用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同時對業務人員的工作落實情況、績效等進行嚴格考核。由此,DP在企業的終端管理中浮出水面。
“做終端找死,不做終端等死。”這是時下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什么企業對終端愛恨交加?難道終端真的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嗎?DP告訴我們的答案是NO。
DP系統在終端管理中的案例分析
下面我們以國內某保健品集團(以下稱之為A企業)運用DP技術解決終端管理問題的實際情況來說明DP的使用。
A企業是國內一家生產保健品的大企業,其產品采取大流通方式,價格比同類產品低,主要投放在二級、三級城市和農村的醫院、超市及藥店,終端人員主要是超市和藥店店員。在保健品市場上,A企業生產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差異不大,同質化程度高,導致競爭慘烈;A企業產品的流通渠道非常復雜,渠道管理僅限于一級經銷商;企業雖說對二級城市市場終端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但二級城市以下的終端管理幾乎為空白,竄貨現象非常嚴重。
基于這種嚴酷的現實,A企業迫切需要以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將市場管理半徑延伸到二級城市以下市場,以有效控制竄貨,提高經銷商的進貨積極性,并提升終端店員的首薦率。DP技術的運用輕松地解決了A企業的這些難題,以下是A企業運用DP技術的流程。
第一步:在產品的中包裝(10小盒一個塑封)內放置標簽。
A企業的產品附加值比較低,所以要以一個中包裝為帶金單位。中包裝里放置一個獎勵標簽,當產品流向終端時,終端店員打開中包裝,取得標簽進行注冊積分便可獲得獎勵金。
第二步:發展會員,設定終端獎勵。
首次注冊,必須提供完整的個人資料(姓名、工作單位名稱、地址等)才能成為會員,具有會員身份的人才能拿到獎勵金。所以在利益的驅動下,終端店員很樂意把信息提供給DP平臺。
第三步:產品數碼注冊數據的統計分析。
終端店員按照標簽上的提示,發短信至DP平臺,平臺自動記錄短信的內容,并對其進行歸類整理。
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額時,A企業就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如終端類型分析、區域銷售分析等。當然并不是終端的所有數據都是有用的,在數據的挖掘和使用過程中,應該建立起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要知道,銷量、庫存、應收賬款之間都有一定的邏輯關系。
第四步:會員服務。
DP系統運行兩個月,發展會員近千人。進入第三個月,新會員以平均每天50人的速度增加。DP通過自動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對會員進行管理,例如,對會員進行分類;通過電話回訪部分會員,聽取會員對相關促銷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過節時,通過手機短信以企業名義為會員送上真誠的祝福,等等。
DP系統所帶來的好處
通過對以上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通過運用DP技術,A企業充分實現了終端管理職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市場業績。
首先,節省了企業在終端的獎勵費用,使得獎勵費用真正落實到業績好的終端促銷人員手中。
其次,掌握了詳細的終端信息資料,如產品在市場上的實際銷量、各個終端點的實際銷量、中轉庫存的數量等很有價值的信息。
再次,通過一段時間的數據積累,DP平臺為A企業建立了一個完備的終端和渠道數據庫,并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其進行了科學的量化分析,如銷售量的預估、產品市場前景分析、產品質量跟蹤、售后服務的提升,等等。
最后,有效控制了竄貨。為避免竄貨,企業傳統的做法有兩種:一是在大包裝箱上附條形碼,在出貨登記時要求經銷商匯報產品的流向。這種做法的假設前提是“所有的經銷商都是好人”,大家會積極配合企業做好這件事。但假如經銷商不是“好人”,這一做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二是在單件產品上貼上標簽,注明“批準銷貨地”。但這種做法成本太高,而且對于經銷商來說,隱去“批準銷貨地”標簽只是小事一樁。這樣一來,企業根本沒有辦法搞清楚究竟是哪個地區的哪個經銷商在竄貨,竄貨的數量是多少,企業也就沒有辦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預防。
DP系統采用產品出庫管理與終端會員注冊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對竄貨問題的有效控制。根據出貨管理系統和DP平臺對產品流向進行實時監控,企業管理者每天都可以一清二楚地了解竄貨的實際發生地、竄貨數量以及經銷商的姓名,為企業采取相應的制裁措施提供可靠的數據。
DP系統適合哪些行業?
那么,DP系統是否適合所有的行業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于產品流通量較大、終端點數量繁多以及迫切需要掌握消費者動態的行業,DP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
DP適用的行業如下:
醫藥、保健品行業。DP可以幫助企業對藥店終端、渠道促銷、售后服務跟進等進行管理。
啤酒、白酒行業。利用DP可實現對中小經銷商、酒樓、夜店的管理和促銷。
美容、美發、美體行業。利用DP可實現對美容院終端、美容師進行管理,以及促進店傳店的發展。
此外,DP系統也適用于日化、煙草、電工、裝飾材料、裝修、電池、電子等行業的終端管理。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淡水養殖;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S965.9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6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地帶,北依燕山,東臨渤海,與北京市和河北省相接壤,區位優勢明顯。天津市平原遼闊,河流縱橫,坑、塘、洼淀星羅棋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流經本市的一級河道就有19條,二級河道79條,還有6條人工河道,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12座、小型水庫60座、水系干流閘壩13座。
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天津市水產養殖業發展由來已久。尤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和近年來的調整整頓,水產養殖業已成為天津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業經濟增長點。然而,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市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水產養殖業如何發展,還有多少發展空間,急需進行科學的規劃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1-4]這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突破傳統的水產養殖用地評估依靠經驗和人為主觀方式進行,缺少科學定量分析的模式,著重對天津市淡水養殖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進行適宜性評價,并將其結果劃分出等級,幫助水產管理部門制定科學的水產養殖發展規劃,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天津市水產養殖資源的生產潛力,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全市資源,以保持我市水產養殖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1 GIS技術在漁業領域的應用
GIS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擬和顯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5-6]。GIS技術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集成管理大量多專題的空間與屬性數據的能力,其強大的空間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不僅可以成功地支持整個評價過程、實現指標的空間分布可視化,還可以獲得評價目標的深層次的信息。
目前,GIS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尤其在農業土地、林牧業土地、城市土地等土地資源規劃、評價上的應用研究已日趨成熟。在漁業領域中的應用則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用于內陸水域漁業管理和養殖場的選擇,20世紀80年代末期,GIS逐步運用到海洋漁業中。發展到今天,GIS在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及國際組織的重視。1999 年,第一屆漁業 GIS 國際專題討論會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之后每3年舉辦1次,目前已舉辦了4屆。綜合目前國內外 GIS 技術在漁業中的應用,更多的還是在海洋漁業領域,通常涉及以下幾個主要方面:漁海況數據采集與分析,漁業資源與海洋環境關系,水產養殖選址,漁業資源評估與分析,標志放流,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漁情預報等[7]。
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將GIS技術引入漁業領域,與國外相比發展較緩慢,但近幾年我國在漁業信息收集和數據庫建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目前已建立實用性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如漁業科技文獻、科研成果管理、全國漁業區劃、淡水魚類種質資源、使用養殖技術、漁業統計、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基建項目與財務管理、海洋捕撈許可證與船籍證管理、遠洋信息、管理系統等,為漁業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海洋管理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主要是將數據資料整理后進行統計,建立相關數據庫,如南海海洋漁業GIS管理系統、渤海生物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環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及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生物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等項目[8]。在大量的研究中也有開展漁業養殖區域規劃方面的,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綜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漁業中心(FishCenter)合作開展了河南省漁業養殖區規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天津市淡水養殖影響因子評價指標體系
2.1 指標篩選
適宜性評價過程需要自然科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全面、綜合地分析研究區域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才能客觀地對土地做出評估,增強區域評價成果的科學性和運用價值。影響水產養殖生產的因子很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有因素都一一進行評估。通常,只選那些與當地水產養殖生產密切相關的因素作為評估因子[9]。各地條件不同,不可能采用統一的影響因子指標。為了獲得科學、系統和符合實際的評價結果,本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則。
(1)主觀性與客觀性相結合原則。水產養殖評價體系構建中,既要注意客觀構成要素的科學測定,也要充分考慮主觀評價的感受,既要利用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如召開專家會,對各指標的重要性做出判斷,又需要定量數據作為評價支撐,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料,盡量選擇可以量化、直接的指標,如年鑒和問卷調查,即我們通過相對客觀的手段獲取指標值。
(2)主導性與差異性相結合原則。在全面分析每一個質量因子的基礎上,既需要選取對研究區水產養殖生產力長期起主導作用的質量因子作為適宜性評估影響大的因素,又需要體現空間分布差異性的因子,對于那些對水產養殖適宜性有重要影響,但在評估區內基本一致的因素應視為背景因素。
(3)可操作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原則。指標體系不宜求全、求細,否則將會因指標群過于龐大而減弱可操作性,甚至導致無法應用。這就需要盡可能簡化,只保留核心指標,將指標內部之間有因果關系或關聯程度大的指標刪減。盡可能采用現行的國家和天津市統計口徑,便于收集和計算分析,避免或減少調查項目與工作量。
2.2 確定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通常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但兩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觀賦權法客觀性較差,容易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賦權法可以減輕主觀因素的影響,但確定的權重缺少穩定性,不能充分體現指標本身的相對重要程度,有時與指標的實際重要程度相悖,解釋性較差[10-12]。同時,學者認為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方法時必須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特征來進行,且在農業相關指標評價中,除了定量分析外,還存在有一些定性的判斷[9,13-14]。
因此,本研究考慮到水產養殖評價的特殊性,選用了能夠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相結合、對非定量因素進行量化分析的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天津市淡水養殖發展影響因子指標的權重。
結果表明,在影響天津市淡水養殖發展的因素中,自然資源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權重高達63.39%,其次是市場前景,權重為23.19%,最后是發展基礎條件13.42%。在自然資源方面,水資源對淡水養殖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權重超過了97%,其中地表水資源量和淺層地下水可開采量發揮較大的作用,而地表水接近程度的作用較小;在土壤資源方面,由于天津市土壤pH值和坡度較為相近,因此觀測指標只選取了土壤質地類型。在市場前景方面,產品競爭力起主導性作用,權重為67.45%,其次是產品銷售模式,而產品消費能力的作用較小;在產品競爭力方面,注冊商標數量、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和有無出口水產品都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在產品銷售模式中,銷售方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發展基礎條件方面,從業人員水平和養殖技術水平共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權重為49.23%和42.73%;其中養殖總體投入產出比、漁業專業從業人員管理水面情況、鄉鎮漁民人均純收入的作用較為突出。
3 天津市淡水養殖適宜性分析評價
3.1 建立淡水養殖適宜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利用IDRISI作為適宜性分析軟件,這一軟件集地理信息系統和圖像處理功能于一身,為眾多相關應用研究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與開發工具[15]。水產養殖適宜性分析就是將影響水產養殖的各種因素數據柵格化,在IDRISI中利用各分析工具,依據專家賦予的權重,建立層次分析模型,最終得到客觀計算結果的過程。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指標數據準備過程,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將表格、矢量等多種格式的指標數據轉換為統一標準的柵格數據;二是在IDRISI軟件中,利用各種分析功能對柵格數據進行疊加運算和分類。
3.2 淡水養殖區域適宜性評價結果
天津市淡水養殖適宜性評價結果表明,全市淡水養殖可以規劃區域為7.258 2萬hm2。非常適宜養殖的區域僅為391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0.55%,分布在寶坻區;比較適宜區域為29 945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41.25%,分布在寧河縣、武清區、濱海新區、寶坻區和薊縣;一般適宜區域最大,為41 969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57.82%,所有區縣均有分布,以濱海新區、武清區、西青區的面積較大;不適宜區域最少,為277 hm2,僅占0.38%,分布在東麗區、北辰區和西青區3個近郊區。經綜合分析,更加適合淡水養殖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寧河縣、武清區和寶坻區。比較而言,本研究得出的可規劃養殖區域高出2010年天津市實際養殖面積的近1倍,這一結果有利于未來的天津市淡水養殖規劃布局。研究結果中條件較好的規劃區域與天津市淡水養殖現狀較為吻合,說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GIS技術的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功能將更加強大。在水產養殖適宜性分析、實時監測、管理和預警等方面,GIS的研究與應用將顯示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呂雄杰,賈寶紅,宋治文,等.中國農業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現狀以及對天津的啟示[J].天津農業科學,2010(5):76-79.
[2] 欒青,馬雅麗,李偉偉,等.GIS支持下的臨汾市冬小麥動態估產模型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2(5):563-539.
[3] 臘貴曉,劉國順,曹杰,等.基于地統計學和GIS的喀斯特煙田土壤肥力綜合評價——以貴州省畢節地區為例[J].河南農業科學,2012(4):63-68.
[4] 李翔,楊寶祝,郭天財,等.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術的農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3(2):106-109.
[5] 呂雄杰,陸文龍,宋治文,等.GPS和GIS支持下的田間土壤含水量空間變異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6(1):8-11.
[6] 趙俊英,劉晨璇.GIS軟件在農村土地調查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1(9):1012-1213,1016.
[7] 龔彩霞,陳新軍,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統在海洋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6):902-909.
[8] 鄭晶予. 地理信息系統在漁業中的應用[J]. 河北漁業,2011(11):44-45,50,61.
[9] 楊寧生,歐陽海鷹,杜寧. 利用GIS評估地區水產養殖發展潛力的研究[C]∥中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大會論文匯編.北京,2007:92-101.
[10] 周鑫,劉志斌.模糊模式識別理論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2(3):252-256.
[11] 鄭海霞,秦煙辰.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評價——以河南省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02(2):5-6.
[12] 賈鳳伶,李瑾,李樹德,等.農業科研機構自立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9,15(1):77-82.
[13] 鐘甫寧,孫江明. 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J]. 現代農業,2007(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