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狀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第1篇

      一、全州農村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州轄1市2縣、3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20個村委會、 2203個村民小組。至XX年底,農業戶131850戶,農業人口609395人,勞動力375981個,外出勞動力12264個。全州集體所有農用地總面積777.49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29.2845萬畝;園地 39.7257萬畝;林地297.5659萬畝;草地2.66萬畝;水面6.8294萬畝;其他301.4265萬畝。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以來,農村落實了,進行了各項改革。近年來,中央把“三農”問題提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新農村建設政策逐步落實到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良好。XX年我州全面兌現了糧食直補和農機具購置、橡膠良種苗木、能繁母豬等各種補貼補助,減輕農民負擔,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市場糧價大幅上漲,特別是茶葉和橡膠價格飆升,使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4072.75萬元,農民經營所得總額 159013.56萬元,占總收入55.98%;總費用125186.49萬元,占總收入的 44.07%,增8.84%;凈收入總額 158886.26萬元,占總收入55.93%,增15.48%;農民人均純收入 2727元,比XX年增加311元,增13.53%。糧食總產量3.2萬噸、干膠產量21.8萬噸、茶葉2.5萬噸、食糖97萬噸。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富裕起來的農民都蓋起了豪華的樓房,購買了各式各樣的車子。農民戶均擁有1輛摩托車和拖拉機的現象比比皆是,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話,用上了手機,小轎車已經進入農戶,村民喜氣和知足溢于言表,以前狹窄的路面,也經過挖動慢慢擴寬,到處閃爍著繁榮與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文化素質低,缺乏科學理財觀念,一些農民產生了“小富即安”亂消費、奢侈浪費講排場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的村民利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等時機大擺宴席、大吃大喝,花費大量錢財鋪張比闊氣,有的村民不求實用圖虛榮,花不該花的錢購置小轎車等高檔消費品。如有的山區的農民,由于村寨的道路基礎設施還沒有配套,就買了轎車,結果車子上不了山,只好寄存在山下,花費了大量資金后,卻沒有多大用處;有的村民對子女過分溺愛嬌慣,讓他們任意亂花錢、逃學曠課、游手好閑、酗酒斗毆、惹事生非。不合理的消費和投資行為開始出現一些。群眾面對突然增加的巨額財富,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和相應的科學、合理消費意識及理財知識,有的甚至出現了一些消費上“低收入、高消費”、“請客送禮”、“寅吃卯糧” 的現象,進入消費的誤區。但從總體來看,我州農村經濟處在一個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的階段(全州恩格爾系數為0.45),大多數農民都是剛剛走出節衣縮食的困境,絕大多數的農民手里有了錢以后,都是用于添置各類生活用品,改善生活條件,消費是理性的,是符合農村及農民現狀的。

      二、全州農村、農民收入及收入構成情況

      **是一個農業州,農村(含農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5%。全州農村人口(不含農場)人均經濟作物面積約5畝,其中,橡膠和茶葉面積超過2/3,傳統支柱產業膠、糧、糖、茶仍是主要經濟來源。農民的收入也來自第一產業。

      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第2篇

      一、大學城狀況

      大學城建設已經成為世界性城市發展趨勢。在美國擁有兩大高校密集區,一是加州的硅谷地區,擁有斯坦福大學和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州的州立大學和社區大學體系;二是128公路地區,云集了波士頓地區的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一大批名校。在我國的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天津、南京、廈門等大中城市大學城早已經悄然建起來了。本文提到的南京仙林大學城隸屬于南京棲霞區,是由江蘇和南京共同組織建成的一個現代化的大學城。仙林大學城的創建宗旨是建立一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城。它從2002年初宣布建立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理委員會至今,總投資已經超過100億元。已經由四個片區和兩個組團組成,四個片區為:大學集中區(仙鶴片區)、國際會展交流區(麒麟片區)、科技產業園(白象片區)、高尚住宅區(青龍片區);兩個組團為:玄武軟件園、馬群科技園。在大學城中已經建立并運作的高校有: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十余所高校。在大學城周圍,新建住宅林立,如仙鶴山莊、詠梅山莊,以及快要竣工的香樟園。仙林大學城的配套設施也慢慢開始完善,已經建立了兩家大型零售商店:蘇果便利店、蘇果社區店;而且已經有了一家百貨商店――仙林大成名店,而另一家南京商業百貨巨頭――“金鷹百貨”已于2006年開始建設,預計2009年將投入使用。屆時,該家百貨店將是集KTV、書店、飯店、網吧等于一身的大型百貨商鋪。公共交通也比較發達,97路、50路、70路、165路等十余條公交線路途經仙林地區。而正在建設的南京地鐵2號線也將經過此地。

      二、大學城帶來的經濟效益

      (一)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大學城建設必然會帶來對其固定資產投資的追加。通過回顧南京棲霞區各年固定資產投資占南京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我們就可以看出大學城經濟建設對其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圖1)

      可以看出,從2002年棲霞區建設大學城以來,其固定資產的比重不斷上升。經過我們調查發現,這其中主要是大學校園與周圍住宅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們發現大學城周圍的房價正不斷地飆升。從2002年開始,銷售售價為1,980元/m2,到現在已經是8,000元/m2(香樟園),其房價升值超過4倍。而隨著南京大學國際學校進駐仙林地區,其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將會進一步上升,從而有效地推動南京的城市建設與發展。

      (二)對社會消費品的影響。六年大學城的發展,帶來了近十萬大學生的到來。這批大學生也帶來了對這片地區巨大的社會消費品需求,其商機將是非常巨大的。據經驗可知,在校大學生人數與社會消費品需求是有聯系的。在此,我們利用各年的在校生人數與棲霞區社會消費品總額進行回歸分析并得出相關系數(表1)和預測方程(表2):

      y=a+bX

      Y=-8.4737+0.4472X公式2

      經公式1計算,我們發現在校生人數與社會消費品的相關性系數竟然高達0.9548,這說明了這兩者之間是高度相關的。同時,我們也得出了社會消費品需求與在校生人數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而根據最新仙林大學城各高校的招生計劃,我們預測今年在校生人數將超過12萬(不包括研究生),根據公式2,屆時本地區社會消費品總額預計將超過45.1903億元。所以,其消費需求將是非常巨大的。

      (三)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棲霞區位于南京郊區,而仙林地區在未建設大學城之前,這里是一片廣闊的稻田,農業經濟占經濟的主導。筆者從《南京統計年鑒》中整理發現,棲霞地區未建立大學城的2000年和2001年,棲霞地區農村收入占其總收入的6.68%和5.78%,而到了2005年這個比重只占到了3.90%。因而,在此建設大學城有利于南京城區合理規劃。把數十萬的大學生轉移到人口較少的郊區,緩解了主城區的人口壓力,同時也帶動了城市郊區的發展,而且集中建設大學城,將成為高新技術及產業發展的重要孵化地,也伴隨了明顯的城市功能創新。美國的“三角”創業園周圍有世界一流的杜克大學、北卡大學、北卡州立大學以及一大批社區大學。這個地區憑借這些大學為其堅強的后盾,憑借因此而積聚起來的市場制定研發體系、人才素質,成為了科學家、工程師、創業者、各類公司、機構,以及全球高新技術及產業發展中,政府―企業―學術界合作的典范。這對于中國大學城的建設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作用。

      三、大學城發展的未來

      縱觀中國大學城,雖然其發展迅速,但其發展還面臨一系列困難。

      (一)配套設施還存在不足。雖然仙林地區已經有了兩家大型超市以及一些百貨商店的出現,但其還是遠遠不能滿足校區內學生和附近住戶的需求,而且中國的大學城普遍都是如此。比如,浙江杭州的下沙高教園區。雖然,歐尚、家樂福已經進駐此地,但學生們還是會經常去市區購買日常用品。根據筆者對數十位學生的調查詢問得知他們更愿意去市區購物不是市區的物品品種多,而是大學城的商店不夠多,缺乏比較優勢,所以他們會“舍近求遠”。再者,每逢節假日,公共交通都是普遍非常擁擠,而平日則只有寥寥數人。雖然南京市政府已經決定在此建設地鐵,但放眼中國大中城市,又有幾個城市能夠真正解決這個難題呢?政府資金投入永遠無法滿足投資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對大學城的招商引資力度,實行商業優惠政策,鼓勵對大學城的投資。

      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第3篇

      關鍵詞:青島市 藍色經濟 評價研究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意義

      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下發文件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正式成為了國家海洋發展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規劃》的批復與實施,是我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 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有重大的意義,具體表現為:

      首先,山東是沿海經濟大省,打造與建設山東藍色經濟發展規劃區,將有利于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建設,進一步的發揮海洋大省的資源與戰略優勢,能更好地參與國際間合作和競爭,更有利于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水平。

      其次,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建設,是加快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完善我國沿海整體經濟的布局及培植長遠發展優勢的重要現實舉措。打造和建設藍色經濟是科學開發、構筑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以及高效利用海洋資源的先進之舉,也是保護與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優化東部沿海地區的總體開發格局的重要過程,對促進我國大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具有重大的意義。

      再次,山東半島作為我國最大的半島,發展和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以青島這一國際城市為建設龍頭,半島城市群率先一體化的發展,是中國藍色經濟發展的先導,并會帶動山東整個城市群的經濟崛起。其不僅會帶領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將促進東北亞中日韓經濟的合作,并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典范。

      最后,青島作為山東的中心城市,也是競爭力最強的城市,其在藍海經濟建設中應更好的發揮其中心城市作用。加快進行藍色經濟區建設,把青島建設成特大國際性港口城市及國際海濱旅游城市,必將加強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為山東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及合理布局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青島藍色經濟發展狀況

      青島市富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其海洋經濟已經初具規模。作為山東省的龍頭城市,青島市發展藍色經濟具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青島市提出了“優化提升第一產業,發展壯大第二產業,突破發展第三產業”的具體要求,青島市還專門成立了藍色經濟辦公室,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一)目前,青島市的藍色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規劃引導與組織的保障,以及金融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園區與項目的推進,青島藍色經濟的發展已初見成效,已構建起了較完善的藍色經濟產業體系,并已形成臨港石化產業、海洋工程、造船等臨港的產業集群。

      (二)第一產業基本穩定,第二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第三產業正異軍突起。青島憑借其豐富的海洋資源條件,近年來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并依靠海洋科技壯大與發展藍色經濟實體,水產養殖及捕撈業經濟的總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青島市還不斷發展壯大第二產業,不斷推進傳統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加快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步伐,加快臨港工業的迅猛發展。同時,第三產業在青島也正異軍突起,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及海洋科研、教育與服務等主導產業在青島藍海經濟建設中正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青島市落實產業高端引領及板塊明晰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全市產業板塊發展的布局研究,細化了全市24個功能區的主體功能及產業發展的方向,并開展了中德生態園等園區的規劃編制。在生態保護及城市生態化建設等方面,細化了環灣區域的功能布局,并在統籌建設城市重大交通和基礎設施的配套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與完善。

      三、青島市發展藍海經濟的不足及發展建議

      青島市作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在藍色經濟發展上具備強大優勢的同時,也有其不足之處。

      (一)不足之處

      首先,是海洋科技成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海洋產業。在第二產業中海洋產業值中占相當比例的是傳統海洋產業,真正科技含量高的新興海洋科技產業占比重不高,一些市場前景較好的項目產業化速度較慢。

      其次,是青島作為旅游城市,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卻很少。青島市山海相連,旅游資源豐富,有很多特色的旅游項目,但卻缺少響當當的旅游文化品牌。這主要是由于沒能形成文化旅游的產業,旅游資源又是部門化及利益的單位化,再加上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建設不系統,阻礙了高端文化旅游產品及品牌的開發。

      再次,是膠州灣水域仍存在較重污染現象。膠州灣是青島市“十二五”環境保護重點治理的區域雖然青島市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但膠州灣水質仍不能達標。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絕大部分排入了海洋,給海洋水質的提高增加了相當的難度。

      (二)對策建議

      1、繼續深化認識藍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快調整及優化產業結構。

      應繼續深化認識藍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上下一心大力發展與推進藍色經濟區的建設,這將有利于青島更好地發揮海洋環境、科研及產業優勢,有利于青島積極應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凸顯其龍頭城市的帶動作用。同時,還應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加速形成具有相當產業競爭力及顯著特色的藍色經濟發展格局,合理的配置臨海產業,重點來推動藍色經濟核心帶動區的建設。極力建設一批各具商業與文化特色的聚集區,推動產業的集中布局與集約發展。

      2、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積極實施“科技興海”的戰略。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制定明確有效的政策調控措施,運用市場調控手段,精心設計各種海洋開發項目,積極推動海洋科技水平走上新的臺階,把海洋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科技與創新的團隊,大力開發一批海洋科技攻關項目,推進海洋科技的產業化,并積極促進各類型海洋企業和各科研單位的聯合與寫作,共同開發海洋項目,使海洋科技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同時也發揮了企業作為科學技術開發主體的作用,并加強國際協作與合作,促進資源的整合,加強國內外海洋科技及產業的交流與合作。

      3、加強海洋管理與環境保護,形成多元化投資新環境。

      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第4篇

      [關鍵詞]祿勸縣:縣域經濟: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根本出路。積極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努力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能力,是實現現代新昆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現實問題。為此,筆者就近年來對祿勸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一些調查分析。

      一、祿勸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影響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滇中北部,距昆明市72公里,總面積424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總積的98.4%,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東北向西南呈階梯狀緩降,最高海拔轎子雪山主峰馬鬃嶺4247米,最低海拔普渡河與金沙江匯合處為746米??h轄16個鄉鎮,194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5萬人,有彝、苗、漢、傣、壯、哈尼、回等24種民族,少數民族為13.65萬人,占總人口的31%。

      祿勸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是國家和省市重點扶持縣之一。十多年來,通過國家、省、市的扶貧攻堅,祿勸的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2010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億元大關,地方財政支出超過6億。但是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和力度不大,后續財源缺乏,農民增收小而難,財政增長困難,后勁不足的突出問題;工業上存在著企業設備落后,規模小、成本高、市場小、資金周轉難、虧損多、效益低、對財政貢獻少的現狀;還有第三產業和非公經濟的發展嚴重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使縣域經濟發展緩慢,支柱財源單一,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支出增長大于收入增長,打基礎、搞建設的發展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從而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十一五”期間,祿勸經濟社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不但沒有縮小,而且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人均GDP僅7112元,在全省128個縣區中排名97名,在全市排名第12位,遠遠低于全市28773元的水平,也低于全省6733元的水平,和全省73個重點扶持縣8271元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地方財政收入在全省排名48位。在全市排名第13位。而人均地方財政收入排名省第78位,在全市排名第13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排名66位,在全市排名第13位。特別是工業總產值,在全省僅排名74位,在昆明排名倒數第一。按人均水平落后11年,比全省發展水平落后7年,在北部五縣區中處于中下水平,按照世界銀行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標準,我縣處于工業化的初始階段。財政困難,群眾貧困,發展不快,發展不足仍是祿勸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制約祿勸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客觀的和主觀的,在歷史的和現實的,客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基礎設施滯后。一是道路交通滯后地,縣內普通二級路僅20.3公里,四級柏油路僅為208公里,沙石路197公里,其余1721.47公里均為等級外鄉村公路。北部鄉鎮公路干線大多數為斷頭路,未形成網絡交通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二是水利設施滯后,近幾年修建的水庫,其輸水溝渠還不配套,原來的溝渠多為發動群眾修建的毛溝渠,等級低、質量差,而且年久失修,時通時阻,效益退化,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全縣水利化程度較低,旱澇保收的土地面積少,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絕對貧困的干熱河谷地區,縣內三大旱區(湯郎、大松樹、則黑)的水利設施,小水窯建設遠還沒有完成,干旱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致使干熱河谷地區群眾返貧容易致富難。三是農村電網設施老化。全縣的農村通電率達97%,農網改造率僅為20%左右,電力設施老化,農村電價居高不下,邊遠山區農村用電難,用不起電的狀況依然存在。四是通訊落后,信息不靈。全縣16個鄉鎮的集鎮所在地已開通程控電話,但還有40%的村委會未開通,全縣的電話普及率還僅有10%左右。

      (二)工業基礎薄弱。2010年,全縣有工業企業803個,完成工業總產值135260萬元。但從總體上看全縣工業發展落后,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中工業僅占23.2%,處于最低水平。而且民營經濟總量小,非公經濟發展緩慢,缺乏對財政有支撐作用的大型企業。

      (三)綜合經濟實力弱。由于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低,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的程度深,全縣的綜合實力弱,財政收入低,剛性支出大,收支矛盾突出,自我發展能力弱。

      (四)科技水平不高。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投入不足,推廣手段落后,科技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低。

      二、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及對策

      (一)解決思路,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思路決定出路,在工作中首先要解決思路,樹立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觀念。長期以來,祿勸由于地處在山區,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接觸外界的信息、技術等相對薄弱,造成打不開工作局面,尋求發展的思路單一,致使縣域經濟得不到較快發展;加上資金緊缺,市場觀念差,滿足于自給自足,小打小鬧,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工作中必然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經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發展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按照“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旅游富縣、科技興縣、生態美縣”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把全縣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統一到行動上來,上下一致,同心協力,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善于把握機遇;善于從劣勢中發展優勢,才能實現快速發展。一是要吃透中央、省、市的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出主意,想辦法;二是把發展作為當前工作的第一要務來抓,只要有利于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爭取人力、物力、財力去做,并做出成效;三是要吃透縣情,掌握地方區域的實際情況。能發展什么項目,如何發展,都必須充分了解市場,大環境、大區域與縣域實際可不可行,不能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同時也不能裹足不前,一葉障目,什么也不敢想,不敢做;四是要有敢想敢干的務實精神,解放思想的力度如何,關鍵要看發展的程度,發展的程度如何,關鍵要看實干的強度。解放思想不能局限于字面上,口頭上和頭腦里,必須要落實在實際工作上,落實到行動中,使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真正得到解放思想帶來的實惠。

      (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培植后續財源

      祿勸是山區農業縣,幾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產業結構上作了較大的調整,但調整力度不大,收效甚微,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穩定的財源產業。其主要原因:一是產業發展量小,試種試養的多,推廣面不足;二是項目引進、發展、銷售一條龍的指導不夠,重項目引進,輕生產發展,忽視銷售引導;三是科技政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形成產品市場占有率低,農民得到實惠少。因此,在抓好我縣支柱產業烤煙生產的基礎上,一是要調 整區域產業結構。要根據各鄉鎮的地理、氣候、環境、資源為主,不能“一刀切”要以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區位優勢為重點,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效益為目的;推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地一特色,大力推進“綠色產業”把環境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二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模式。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供銷發展路子,走農產品加工增加附加值的路子,形成農戶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形成科技型,流動型加工的產業鏈,帶動農業,養殖業的全面發展;三是調整產品結構,增強產品的科技含量,市場占有率,促進產品成本的升級換代,推廣優良品種,使農民增加收入,擴大消費。同時對山區要做好扶貧開發與資源利用,基礎建設的相互關系,靠市場、靠政策、靠特色,加強財源建設。

      (三)培育發展烤煙、電礦、旅游、畜牧、林果五個支柱產業,培植和壯大財源支柱產業

      1、繼續鞏固支柱產業地位。祿勸烤煙種植歷史悠久,資源條件好,群眾種煙積極性高,多年來烤煙生產是祿勸的支柱產業,而且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也將是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幾年來祿勸的烤煙生產實現了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2010年實現上等煙比例80%以上,均價15.08元/千克,產量1545萬千克,煙農售煙收入達到24365萬元以上,稅收4160萬元。

      2、大力開發水能資源,礦產資源,走電礦結合的發展路子。水資源是祿勸的一大優勢資源,全縣有大小河流431條,其中徑流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1條,人均擁有量4300m3,高于全縣平均水位。水能的理論蘊藏量89.9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為67萬千瓦。目前已開發利用了2.6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4%。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進步,對電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祿勸提出走電礦結合的產業發展的路子,就要把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此來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以大產業帶動大發展。

      3、以旅游及民族文化資源為重點,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祿勸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圍繞把轎子雪山建成“滇中第一名山,世界級旅游精品”的發展目標和“南有石林,北有轎子雪山”的旅游發展格局要求,加大以轎子雪山風景區為龍頭,皎平渡紅色文化旅游區,羅婺民族風情旅游區為重點的各項配套設施建設,盡快把旅游業發展成祿勸的一個后續支柱產業,努力實現“旅游富縣”的目標。要充分挖掘縣內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把民族文化培育成一個重要的產業。一是要開發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成立民族文化藝術服務中心,對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進行產業化動作。結合旅游業開發和濃郁的民風民俗活動,加大宣傳、促進銷售。二是挖掘整理民間文化藝術要以《羅婺神韻》為主,形成祿勸的文化藝術品牌。

      4、抓好撒壩火腿產業的開發和發展。畜牧業是祿勸的傳統優勢產業,其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要緊緊依靠祿勸撒壩豬資源優勢,加大對祿勸撒壩火腿產業化開發步伐,建設穩定的撒壩火腿原料基地,走“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路子;加強市場營銷,擴大品牌宣傳力度,使畜牧業產業真正變成祿勸的支柱產業。

      5、抓好生態資源管理及開發,積極開發生物資源。祿勸境內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高,不但有野生中藥材20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200余種)還有如紅豆杉、蘇鐵等珍稀植物。積極開發生物資源,將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開發格局

      鼓勵各個(鄉)鎮依托資源比較優勢,按照組團、區塊集約布局,按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原則,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鄉鎮之間的惡性競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一個經濟圈,兩條經濟帶,一條經濟走廊”的區域開發格局。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的互動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跨區域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促進生產素質在區域間自由流動,鼓勵和支持各個(鄉)鎮開展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建立健全區域合作共贏機制,促進產業在地區間合理分布和分工合作。

      (五)加強城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

      城鎮是處于城市與農村之間,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橋梁,對農業、農村的發展具有輻射帶動和示范的作用。所以,小城鎮發展要以大城市和農業產業發展為依托,樹立“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策略,做好小城鎮的規劃、投入和發展工作。一是立足優勢,建設特色城鎮,城鎮結構要結合城鄉的區域狀態,以產業為依托,以城鄉為一體,結合新農村的建設進行科學的規劃,合理適度地發展三是擴大城鎮人口規模,推進城鎮建設進程,對小城鎮人口實行城市化管理,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堅持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的發動機,是小城鎮建設的基礎,盡力把農產品加工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的發展納入城鎮規劃中,引導農民的自身特點經商辦廠,突出產業優勢,擴大小城鎮消費和流通,使小城鎮支撐和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來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公經濟

      加快祿勸經濟發展,不僅要靠自身努力,還必須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要在加強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搞好軟環境方面的建設,要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凡是有促進地方發展的項目,只要不違法違紀,一切優惠條件都可以談;要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維護公平競爭,要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增強社會的信用意識,以大招商促進祿勸的大發展,用祿勸的資源、人力、土地等優勢促進招商引資工作。

      要認真落實非公經濟有關政策,鼓勵非公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要消除體制,搞好服務,切實解決非公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發動群眾興辦經濟總量上規模,管理上水平、實力上臺階。

      (七)加快教育改革,實施科教興縣戰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加快祿勸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人才是關鍵,所以必須加快教育改革,振興教育事業,培養和引進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題,大力加強科技培訓,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運用,提高勞動者科技素質,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使科教興縣的口號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發展縣域經濟不會是輕而易舉之事,是需要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和奮斗,腳踏實地、團結一致、奮發進取才會有我們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才會有我們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的前進。

      [參考文獻]

      經濟發展狀況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發展成不可逆轉的事實。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影響,民族地區應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加快制度創新,對外開放,加大投資力度等,逐漸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思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經濟全球化對于民族地區的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民族地區應盡快順應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機遇,轉變發展戰略,使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一、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民族地區的影響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國經濟不斷的相互交織,相互融合,逐漸形成相對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資本,貨物,技術,勞務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的過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民族地區的影響涉及到方方面面,諸如科學技術,人才教育,文化都會受到很深的影響。 

      從科學技術上來看,與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區,在科學技術方面與其存在的差距很大。全球化帶來了科學技術,我們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會。但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不可全部照搬西部的發展模式。因此,民族地區應立足于當地,創建自己的科技創新體系。西部民族地區可以在不需大量資金的事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生態農業,特色旅游產業。只要從此方面解決這一問題,再加上好好利用全球化所帶來的科學技術,民族地區的發展會在短時間內趕上并超過東部地區的發展。 

      從人才教育方面來說,全球化給民族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在當今知識經濟形態下,知識人才成為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因素。經濟全球化給我國民族地區帶來了機遇,新的觀念也隨著全球化進入了民族地區,重視人才培養,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變傳統觀念,認識到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區只有隨著全球化的浪潮,接受新觀念,重視人才教育,那么,才會在一些領域有所突破。 

      從文化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對于民族地區在改變觀念,制度完善等方面都起著有力的促進作用。文化因素對于民族地區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全新觀念應結合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心理等因素,而且也應當重視民族地區文化所特有的價值觀,道德觀。在民族經濟的發展中,民族文化功不可沒,但民族文化的發展既要有全球化的帶動,又要保持其民族特性。 

       

      二、經濟全球化下我國民族地區發展面臨的問題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態環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質不高,投資力度不足等。這些都制約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西方一位經濟學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駕馬車,共同拉動國家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然而,西部民族地區同樣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人才嚴重匱乏,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勞動力素質不高。事實上,西部民族地區要發展,人才、科技、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民族地區也面臨著挑戰。人才、科技、教育這三個問題都未曾完全解決,并且,經濟全球化并非是經濟上的世界一體化,相伴發生的還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體化。對于我國民族地區來說,經濟全球化并非都是福音。 

      三、應對經濟全球化,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要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于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都有一定的影響,我國面對的是全球化下各國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競爭。尤其對于我國民族地區來說,必須站在新的發展戰略上,解放思想,立足于本地區的實際,使之融入全球化的體系之中,抓住全球化的機遇來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民族地區的人口素質。當今經濟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經濟全球化導致了競爭的日益激烈,民族地區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穩腳跟,發展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民族地區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水平總體不高,這進一步影響了民族地區的發展。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就要立足于本地,引進更多的人才,或者將本地人才輸送出去接受培養,最后回到本地區做貢獻。并且,民族地區要重視基礎教育,多為勞動者提供學習的機會,逐步培養出一批高素質人才為西部民族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族地區應立足于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民族地區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雙重壓力。民族地區在激烈的競爭中,只有抓住機遇,立足于本地的優勢來發展特色經濟產業。西部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稀有金屬儲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可以利用其資源優勢來發展特色經濟,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冶金業。民族地區仍有許多優越的發展畜牧業的條件,如西藏,內蒙古的畜牧業。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也十分豐富,如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這些可發展為特色旅游產業,會吸引更多的游客觀光旅游,這可帶動該地的經濟發展。民族地區應盡可能立足于本地區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并使這些產業成為帶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柱產業。 

      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投資不足是阻礙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又一障礙。一方面,民族地區要加大投資力度,并且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另一方面,民族地區要改善投資環境,利用政策爭取國家資金,防止重復建設,加強重點產業建設。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利用外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我國民族地區所吸引的外資比重遠低于東部地區,這也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加速制度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美國新制度經濟學家諾思認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制度的因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民族地區應著力于制度創新,要進一步加快市場機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強政府的宏觀調空,改善生活服務環境。我國西部地區之所以落后于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發展,其原因之一是東部地區受到了制度創新所帶來的利益。民族地區要受到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發展相對滯后。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民族地區應致力于制度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 

      經濟全球化對于各個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對于我國民族地區來說亦然。民族地區只有立足于現實,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加快制度創新,改善投資環境,使民族地區的人才,科技,教育的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最終實現國家的全面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黃健英,薩如拉.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戰略.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2]盧鐵城,張忠元.中國西部民族經濟.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 亚洲色欲色欲www|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