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發展新引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日前,景德鎮市建國陶瓷文化創意園建成開館,這是景德鎮市堅持文化發展道路,以陶瓷文化優先發展為主戰略,強力打造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又一成功力作。景德鎮市堅持在傳承中保護,在發展中創新的思路,在保護優秀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同時,大力推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據統計,去年1至10月,該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值達60億元,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該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傳承中保護,在發展中創新,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該市現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家,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實體近3000家,解決就業2萬余人。在深化國有陶瓷企業改革過程中,該市大力保護工業遺產,使之成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載體。雕塑瓷廠入駐陶瓷創意工作室190余家,已形成創意產業作坊群、創意作品展示廳及創意藝術交流廳、創意作品游客自助服務坊、高校學生實習基地等,實現年產值7000余萬元,被授為全省“服務業基地”和“文化產業創意基地”。此外,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國際獎品瓷研制基地、景德鎮御窯歷史文化博覽園等,已被列入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正在陸續開工建設。
該市還依托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將文化產業與會展業緊密結合,把該市打造成為世界陶瓷會展中心和展示陶瓷文化的窗口。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已成功舉辦8屆,成為我國陶瓷行業國際化、專業化的品牌展會。自舉辦以來,瓷博會共吸引了來自世界49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參會的專業采購商達到4萬多名,前來旅游、觀光人員達到100多萬人次。會展業在推動該市陶瓷產業發展、提高貿易成交水平、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和增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和影響。
以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推動旅游業發展。該市把保護開發陶瓷文化資源作為壯大旅游業的突破口,突出文化觀光、休閑度假、陶瓷創意等特色,打造“世界瓷都、藝術之城、千年名鎮、生態家園”的旅游城市新形象。并通過抓好旅游項目招商,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壯大;加強旅游線路對接,推出面向國際國內精品線路,促進旅游區域合作,著力打造以景德鎮為內核的精品旅游圈。去年1至10月,該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504.14萬人次,同比增長24.12%;旅游總收入75.58億元,同比增長38.54%。其中國內游客1482.32萬人次,創收70.51億元,境外游客21.82萬人次,創匯7478.59萬美元。陶瓷特色旅游已成為景德鎮經濟發展的主要特色。
(江西日報)
近年來,隨著“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通江達海的漢江黃金水道來支撐。襄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將打造內河“黃金水道”作為重塑現代化“七省通衢”樞紐地位的重要工程。
根據2007年頒布的《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漢江是長江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方案“一橫一網十線”中的重要“一線”,是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襄陽正按照“中上游梯級開發、下游航道整治”的方略,沿漢江自下而上打造漢江650公里高等級航道網。目前已根據《漢江高等級航道建設方案》,完成了漢江興隆以下千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在梯級開發方面,完成了王甫洲、崔家營樞紐建設任務,特別是崔家營樞紐建成之后,在襄陽市區形成了72平方公里,回水長30多公里的庫區航道,航道水深由原來的不足2米,抬高到平均5米以上,庫區內船舶噸位由原來的不足300噸級,發展到現在的平均500噸級以上,梯級渠化效果明顯。
襄陽正在積極推進新集和雅口樞紐建設,計劃在2020年前后完成。隨著1000噸級引江濟漢運河的建成,“長江―運河―漢江”800公里航運圈,進一步增進了漢江黃金水道與長江黃金水道的聯系。與此同時,會同河南省有關部門,就提升漢江支流唐白河、唐河航道航運能力進行了研究,并準備聯合推動唐白河航運開發工程進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規劃。在遠期規劃中,襄陽將通過完善庫區間尾水航道整治,增建部分樞紐二線船閘等,將襄陽至漢口航道通航能力提升到2000噸級。
要構建漢江航運中心,大力發展臨江產業,讓“黃金水道”舞起來、活起來。
襄陽港是全省五大樞紐港之一,也是漢江上唯一的樞紐港。《襄陽港總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吞吐能力5000萬噸,具有大宗散貨、件雜貨、汽車滾裝、集裝箱運輸功能的襄陽港,并通過不斷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力爭把襄陽港建設成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襄陽市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提出,以沿江港口為樞紐,充分發揮北煤南運大通道、漢江貫通長江“黃金水道”的大能力貨運優勢,把襄陽打造成為服務北煤南運、漢江流域大宗物資運輸的重要集散地,通江達海的現代化航運中心。
自本世紀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以來,“中部塌陷”的局面逐漸得到扭轉,反映在經濟數據上,就是各項經濟指標占比全面回升,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持續加速
在未來十年里,中部地區能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希望很大,難度也很大。
首先,中部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由于美國、歐盟和日本分別面臨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停滯的困境,使得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這給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部分發達國家對我國的進出口貨物進行打壓;周邊地緣政治環境變得相當敏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挑戰給中部地區也帶來了擴大內需、提升產品質量的發展機遇。
其次,中部崛起勢頭良好。以外貿為例,10年來中部地區進出口總額從2002年的182.2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1628.2億美元,年均增長27.7%;從經濟增速來看,2010年和2011年,中部六省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固定資產投資看,2012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區增長25.8%,高于西部地區的24.1%,更高于東部地區的18.4%。這些數據表明,打造“新引擎”,中部地區不僅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人口等條件,而且發展的勢頭良好。
第三,城鄉統籌取得了重大進展?!叭r”問題長期困擾中部地區,但隨著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直補、取消義務教育學雜費、建立新農合制度等優惠政策的實施,以及農田水利投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近十年來中部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速開始超過了城市居民,“二元”結構正在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
創新合作機制
如何成為“中國新引擎”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創新合作機制。
造成“中部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是缺乏凝聚力、經濟上不合作。而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區域內部、城市之間經濟合作和聯系不斷深化,由此不僅帶來了分工效益,而且形成了區域品牌效應,做大了整體經濟規模。從目前的中國經濟版圖上看,中部六省的GDP除河南省位列全國第五外,其余多居中游,而河南的GDP總量也只有廣東省的一半。
要實現從“中部塌陷”到“中國新引擎”的轉變,中部地區必須轉變思維模式,形成共同的區域理念,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區域合作。在未來十年里,貫徹執行有關中部崛起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全方位擴大開放,加快形成互利共贏開放新格局”的要求,不斷創新區域合作模式,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
增強整體實力
其次是增強整體實力。未來十年,中部地區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工業化為龍頭,穩步提升“三基地、一樞紐”地位,不斷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提高在全國的經濟比重。
通過毫不松懈抓好糧食生產,鞏固中部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通過建設煤炭生產基地和儲備中心、大型發電站,加強水電和新能源開發,提高能源原材料基地發展水平;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培養大型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通過建設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長江航運等為核心的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降低區域內部的運行成本,提升在全國交通運輸網絡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新年伊始,從達沃斯開始了自己繁忙而緊張的外交日程。這也是中國外交今年的開場大戲之一。繼去年成功推銷中國裝備和富余產能后,這位“超級推銷員”又擔當起中國的“超級公關”,站在達沃斯的講臺上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和深化改革進展―達沃斯見證了“李”式公關魅力,以及他所展現的“中國自信”。
新年首訪意味深長
對達沃斯并不陌生。2010年,時任副總理的他就出席過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鑲嵌在阿爾卑斯山間的達沃斯雖聞名遐邇,但地理位置偏僻,去一趟不易。從20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一路奔波,歷時近15個小時才抵達達沃斯,其間先坐飛機到蘇黎世,再換汽車,又轉火車,等到下榻達沃斯酒店時已是當地時間當天晚上。
不顧舟車勞頓,新年首訪選擇達沃斯,看中的是其平臺效應。作為全球經濟界最頂級的非官方“盛會”,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是思想和觀點的“集散地”,也是引導外界正確認知中國,開展高層公關的絕佳場所。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展開多方位魅力攻勢,出席達沃斯論壇完美契合這一戰略。
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外界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表現寄予厚望,同時也對中國經濟減速換擋調結構的“新常態”存在偏頗認識。
就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5年和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0.3個百分點至3.5%和3.7%,下調幅度為3年來最大。這讓與會者們感到絲絲寒意。巧合的是,在啟程當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雖創下20多年來的最低增速,但仍處于合理區間。
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提出,2015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時,另一些人則在擔心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快車”可能脫軌。
“在年會上闡釋中國經濟政策,展示中國改革決心,會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經濟形勢,提振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所所長陳鳳英說。
詼諧幽默彰顯自信
當地時間1月21日下午6時許,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全會廳里人頭攢動,不少人早早地占了座位,等待聆聽在開幕式上的特別致辭。
開幕式上的特別致辭歷來是達沃斯年會期間最重要的一場活動,世界經濟論壇把它留給了。
“我在這里要向大家傳遞的信息是,中國不會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睌蒯斀罔F的話給在場所有人吃了“定心丸”。
這份自信源自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準確把握。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用“雙中高”三個字來形容,即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必須由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為此要堅定不移推動結構性改革。
這份自信源自中國決策者們的政策定力。沒有強刺激,只有強改革。說,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好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這份自信更源自對發展動力的精準定位。為實現“雙中高”,在論壇致辭中首次提出“雙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第一個引擎意在調動更大范圍的市場力量,關鍵詞為“創新”。第二個引擎強調政府作用,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關鍵詞是“服務”。
專家指出,“雙引擎”是頗有新意的比喻,它不僅蘊含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還將成為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之源”。
在達沃斯這個滑雪勝地,更是用“滑雪三要素”妙喻中國經濟與改革。他說,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氣。這對中國經濟而言,就是要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長,平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
“雙中高” “雙引擎” “大水漫灌” “滑雪三要素”……詼諧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讓現場的聽眾輕松捕捉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路,感受到濃濃的“中國自信”。
聽完致辭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我已親自向總理表示敬意,演講太精彩了。”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則說:“我特別喜歡他談到中國改革的一些故事,講得非常有內容,也有味道……滑雪方面的比喻,講得非常好,其他的老外都聽得懂,也認識到他的重點是什么?!?/p>
世界期待中國方案
當中國步入“新常態”時,世界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正因如此,世界經濟論壇把今年的年會主題確定為“全球新局勢:我們如何應對”。
從的致辭中,外界不僅希望讀懂中國經濟,還期待在如何應對全球新局勢上看到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從達沃斯自身的轉型經歷說起,為應對全球新局勢開出了“中國藥方”―世界需要新“盤尼西林”。
“達沃斯曾經是治療肺病的療養地,因為盤尼西林的發明而轉型,”說?!皶r至今日,達沃斯已經成為‘頭腦風暴’的智力中心,世界也需要新的‘盤尼西林’來應對新挑戰?!?/p>
如此獨特的觀察得益于致辭前登高望遠的感悟。“偷得浮生半日閑”,一直忙于政務的當天上午難得抽空登上了達沃斯附近海拔1800米的沙茨阿爾卑山頂。站在那里極目遠眺,達沃斯小鎮盡收眼底,如此開闊的視野是打開思路的絕佳環境。
“每臨大事有靜氣”,面對即將來臨的“頭腦風暴”,表現出的是淡定和從容。
具體而言,提出的中國版“盤尼西林”新藥包括三方面內容: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要堅定維護和平穩定;面對多元的世界文明,要共同促進和諧相處;面對多變的經濟形勢,要大力推動開放創新。
“在達沃斯發表致辭,反映了中國力圖塑造全球議題的積極外交政策,”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斯科特?肯尼迪如此評價。
這種參與全球議題設置的積極姿態不只是停留在官方層面。與一同抵達沃斯的是一支陣容強大的中國代表團,既包括了外交部長、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商務部長高虎城、央行行長周小川等政府官員,也包括了以馬云、任正非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以及李揚、林毅夫等高校、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家。
本屆論壇圍繞中國的話題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包括“中國前景展望” “中國對外投資展望” “中國經濟發展評析”等專題討論。
在浸入人們生活的同時,應運而生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十三五”開局季增添暖色。
新現象:“點亮”經濟之“春”
阿爾法狗與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剛落下帷幕,人們還在為人機“腦力比拼”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的另一應用――無人車,已緩緩“駛來”。
不久前,在北京五環路上,由百度主導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各項性能穩定。車內有集高精度地圖定位、語音圖像識別、智能決策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專業“司機”,車頂有個實際路況和氣候探測分析雷達,按個鍵,輸入個地址,就能把你送到目的地。
“我們將在國內10個城市進行實際道路試點。預計5年實現量產,提高出行效率,減少交通事故。”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說。
盡管2016年首季經濟“成績單”尚未揭曉,這些不斷涌現的新亮點已讓人們切身感受到經濟發展的活力,并從中感知開局季的暖意。
經濟之“新”不僅體現在新的行業,一些傳統產業也在新技術的帶動下“老樹發新芽”,找到新的發力點。
軍工技術向民用領域拓展研發,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35所帶來新出路。35所所長周明告訴記者,利用地磁實驗和磁場檢測等技術,35所自主研發的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可對管道進行超高清檢測,確保石油運輸的安全性,目前進入推廣階段。
“過去管道檢測都是國外壟斷,費用高,時間長。如今擁有自己的儀器,成本低,效率高,確保了資源信息安全,也為軍工企業打開新市場?!敝苊髡f,這個檢測器可根據用戶需求定制,拓展到陸地管道、市政管道等領域。
一些理念、模式的創新也為當前經濟帶來新意。減少線下店鋪鋪設,用網絡場景銷售,讓電商與服裝企業告別競爭走向共贏;拼車、拼飯等分享經濟的興起,讓人們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率來配置海量閑置資源……
在這些新亮點的引領下,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加速融合,逐步探索出更寬更廣的發展之路。同樣,這些創新或將應用到千萬產業,激活當前經濟“一池春水”,帶來脫胎換骨的巨變。
新思路:打造動能轉換新引擎
處于深度調整階段的中國經濟,越來越倚重創新來撬動新需求、形成新動力。無論是新科技,還是新模式和新業態,都傳遞了當前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即從供給側發力,從結構調整入手,打造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變革,表面上看是增速的高低變化,實質是結構的深度調整。急需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逢其時?!痹谥袊I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看來,正在“萌芽開花”的新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服裝產業就嘗到了甜頭。“我們簽約的一個網紅,服裝開業上新15分鐘,銷量達到160萬元。”網紅帶來的經濟效益,讓服裝品牌茵曼創始人方建華驚嘆。他說,除了鋪設線下店鋪,茵曼將考慮用簽約網紅的模式做線上銷售。
新理念、新思路,正在孕育新變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07.1億元,同比增長4.8%,改變了2015年全年利潤下降的局面。
傳統行業借助新技術釋放活力,新興服務業和新業態也方興未艾。2016年1至2月份,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7.2%,網絡購物帶動快遞業務迅猛增長。信息消費成倍增長,1月份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120.9%。
“新經濟從供給側發力,恰恰說明它并非另起爐灶,而是既包括傳統產業的調整升級,又包括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敝袊髽I聯合會副會長陳經緯說,二者并行才能形成“雙引擎”,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
“新經濟不僅代表新技術、新模式,還是一種新理念,并帶來新紅利。它有望演變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功模式,對世界很多國家有重要借鑒意義?!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軍說。
新動能:釋放經濟發展巨大潛力
盡管從目前看,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嶄露頭角的新經濟,尚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成功邁過“轉方式、調結構”這道坎兒,其發展潛力和影響力仍不可估量。
“發展新經濟不僅在短期內幫助去產能、去庫存,更重要的是,長遠看將推動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以及實現結構優化?!蓖踯娬f。
“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一批2030年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大量涉及新經濟發展,包括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壯大,智能交通、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等,足可見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
作為新經濟代表之一的分享經濟呈蓬勃發展之勢??崭馛EO唐永波看好服務業在中國的發展,在去年推出了“空格”APP,個人服務者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提供時間、技能、服務和資源,充分利用閑置資源?!霸谝苿踊ヂ摼W平臺,我們致力于讓個人服務者有渠道創業,發揮自己的手藝?!?/p>
有預計說,到2025年,全球分享經濟產值可達2300億英鎊,中國被預言有巨大空間。
包括分享經濟在內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既形成中國經濟的新藍海,又是邁向“雙中高”的新引擎。
新經濟的發展需要新的體制機制予以保障。專家指出,新舊動能交替之際,需警惕遇到困難就回到“老路子”的苗頭,要堅定信心,破除機制體制障礙,降低社會資本對新經濟的準入門檻,激發民營企業參與的活力。通過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發揮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