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剖宮產術后護理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齡產婦;剖宮產術;護理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晚婚晚育的高齡婦女也逐漸增多。剖宮產率隨之逐年增高,大中城市高齡初產婦的剖宮產率達到70%一80%,高齡產婦的妊娠、分娩過程需重點監護[1]。現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8例高齡產婦剖宮產術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先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8例高齡產婦,其中初產婦為20例,經產婦為28例;年齡為35-46歲,平均年齡為(38.2±4.3)歲;孕期35-42周,平均孕期為(37.5±3.2)周,其中巨大兒為2例,子癇為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為4例,妊娠合并高血壓的為5例,胎兒宮內窘迫為6例,試管嬰兒的為1例,早產為5例,過期產的為12例,足月產的為31例。
1.2方法
對我院48例高齡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性的回顧分析,將臨床資料搜集整理,進行探討性的剖宮產術后護理措施。采用Microsoft Excel表格形式進行數據記錄,運用SPSS 13.0統計軟件方式,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本組48例高齡產婦采取剖宮產手術,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均平安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無任何并發癥發生。
3 護理措施
3.1手術前心理護理
大多數產婦對醫院的環境常感陌生,精神因素表現為焦慮不安、緊張、擔心,甚至感到恐懼。因此,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接待的接待患者,認真詳細的講解病區的環境、院內的設施及相關因素的規章制度,在臨床治療工作中,應加強對產婦的交流信息,并講解分娩的一些相關基礎知識,隨時觀察產婦的情緒波動范圍。指導產婦進行自我暗示、調整情緒并及進行自我安慰,讓患者家屬多與產婦及逆行進行交流,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及時解決產婦的思想波動問題和生活需要,讓產婦感到溫暖與親切,從而最大程度的消除恐懼、緊張、使產婦保持情緒穩定[2]。告知產婦及家屬如有特殊情況發生,應立即報告醫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同時做好術前的備皮工作,操作時保持動作輕柔,以細心、敏捷。熟練的技術讓患者及家屬滿意。
3.2手術中的護理
根據產婦臨床治療的需要,合理調節室內溫度,保持手術室室內的溫度在24~28℃;使手術室內的溫度,達到合理溫度,器械護士應熟煉掌握手術步驟,配合手術。行手術時,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在胎兒娩出前,對宮內窘迫的產婦,常規行面罩給氧,注意保暖。新生兒如需進行搶救,護士協助醫生進行人工呼吸,給氧體外心臟按壓,嚴格執行醫生下達口頭醫囑,準確抽吸搶救藥物[3]。 手術完畢后隨即擦干血跡,協助醫生縫合切口、腹帶扎緊,采用沙包加壓傷口。
3.3術后的護理
3.3.1術后的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損傷、恐懼、心理緊張、個人差異等因素,大多數產婦產后都有異常感覺的情況發生,如酸脹、麻木等不適的情況發生,醫護人員應耐心、細致的協助并指導患者擺正下肢功能,并給予按摩,同時轉移患者的注意,從而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同時對于高齡初產婦的角色改變心里進行指導和講解,高齡初產婦從事自由生活已經習慣,突然間成為母親,對孩子的概念可能還存在些許的模糊,當孩子出生時,可能不知從何事做起,這就需要醫護人員應該給予產婦耐心、細致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及哺乳技術的指導。本文中初產婦患者為20例,經臨床調查分析大多數產婦對初次的哺乳喂養,缺乏一定的信心,40%以上的患者有不喜歡母乳喂養的方法。醫護人員應針對她們做一些特殊的宣傳教育方式,如發宣傳單、告知母乳喂養的好處、及推薦一些關于替代哺乳品的在嬰幼兒成長中的負面影響的資料。通過這些方面增強產婦的母乳喂養新生兒的信心。正確的指導產婦的哺乳姿勢及方法。同時告知產婦識別嬰兒哭聲的方式,哭聲對于嬰幼兒來說是表達要求和情感的方式,因此,我們應要教會產婦識別哭聲的方式,比如嬰兒什么樣的哭聲表現是不舒服、怎樣的哭聲又表現為餓了。
3.3.2的護理
囑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h后可改為半坐臥位,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為24h[4]。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3.3.3飲食的護理
常規術后給予患者6h禁食禁水,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后,給予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高營養流質飲食。禁食產氣、高糖食物。
3.3.4疼痛的護理
由于手術損傷、心理緊張、恐懼、個人差異、宮縮痛等因素,大多數產婦自述切口疼痛[5],應指導并教會患者轉移注意力,并告知產婦在咳嗽或翻身時用手按壓住腹部兩側,以減輕疼痛。如疼痛無減輕,24h內根據醫囑適當給予鎮痛劑。
4 體會
綜合上述,我們體會到醫護人員不僅應熟練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外,還應加強高齡產婦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心理護理,本組48例高齡產婦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不僅避免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促進產婦的康復,全部患者均平安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愛興.78例高齡產婦妊娠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0,8(3):679—680.
[2]張慧麗.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3):36-37.
[3]陳秀瑜,冼華妹,徐愛勤,等.438例剖宮取兒術術中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4):2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814-8824(2007)-2-0092-02
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剖宮產術后護理常規及措施。方法 對 200例剖宮產婦女進行術后觀察,配合醫生加強術后常見問題的護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發癥。結果 200 例孕婦剖宮產術后未出現大出血、低血壓、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均安全出院。結論 剖宮產術后,加強術后常見問題的護理,可明顯降低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母嬰康復。
關鍵詞 剖宮產 術后 護理
近年來,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加上一些社會因素,如產婦怕疼痛、怕產后影響夫妻生活,擇時生子等,均造成剖宮產率急劇上升。為避免發生各種手術后并發癥,我們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防治并發癥的發生。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回顧性分析了2006 年 1 月至 2006 年6 月, 我院施行剖宮產術 200 例,產婦年齡 18 歲~42 歲, 平均 28 歲; 其中初產婦 89例, 經產婦 111 例; 足月孕169例, 過期孕 10 例, 早產 21 例; 雙胞胎 17例。
1.2 方法200例剖宮產術后產婦,通過觀察產婦生命體征、腹部切口、陰道流血量、子宮收縮、大小便,飲食、等,采用基礎護理、心理護理,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合理飲食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2 結果
200例剖宮產產婦住院3-7天,平均住院4.5天出院,無1例發生大出血,低血壓、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3 護理情況總結如下
3.1 硬膜外麻醉者,術后去枕平臥6- 8小時,硬+腰麻醉者,平臥的時間要稍長一些,第二天可采取半坐臥位,有助于腹部肌肉松馳,降低切口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減少肺不張。以后可根據情況翻身及下床活動。
3.2 觀察生命體征 術后0. 5- 1小時觀察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并記錄1次。直到平穩后,改為每4小時1次。術后至少每日4次,直至正常后3天。術后1-2天體溫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0C,此為手術后的正常反應。術后持續高熱,或體溫正常后再次升高,則提示可能有感染存在[1]。
3.3 觀察切口 剖宮術切口多數是清潔封閉傷口,能迅速愈合,如果敷料干燥,無明顯疼痛,直至拆線都不必更換敷料。如果切口出血多,或壓痛明顯、腫脹,檢查有波動感,應考慮為切口血腫,血腫極易感染,是傷口感染的重要原因[2]。指導病人有效咳嗽,防止傷口裂開及肺不張。
3. 4 胎兒早吸吮及護理 術后2小時,產婦采取適當的,將新生嬰兒抱至產婦身邊,身體貼近產婦胸腹部,使新生兒的頭貼緊產婦的,嘴唇張大含住大部份乳暈吸吮,并指導母乳喂養,告訴其按需哺乳。母乳喂養不僅能增加母子感情,增強胎兒抵抗力,還能促使子宮收縮,有一定的避孕作用。指導護理,保持清潔,遷拉,如果發現脹痛,盡量排空,指導按摩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發生乳腺炎和皸裂等。
3.5 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出血量 每天用0.1%新潔而滅消毒紗布擦洗外陰二次, 觀察陰道流血量多少,同時觸摸子宮底高度。剖宮產術后第一天,子宮底高度平臍,子宮圓而硬,以后每一天下降1-2cm,至第10天子宮底高度降入盆腔內,在恥骨聯合上方捫不到宮底。同時因隨著子宮蛻膜的脫落,陰道有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流出,產后3-4天,出血量較多,血鮮紅,為血性惡露,4天以后色淡紅,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粘液等,持續10天左右,為漿液性惡露。如果子宮底捫不清高度,則陰道出血量多,表示子宮收縮不好,如果此時陰道出血量反而不多,注意觀察產婦是否表性淡漠、如臉色蒼白,脈搏細數,甚至摸不清等情況,表明內出血已發生體克,立即報告醫生,通過使用宮縮劑、按摩子宮、宮腔內填塞紗布條或結扎血管等方法達到止血的目的[3]。
3. 6 心理護理 術后病人可出現刀口疼痛,并因各種引流管的安置可使病人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障礙,護士應多給予關心,視產婦為親人,態度和藹,耐心細致地進行各種治療護理操作,減輕緊張心理。多與產婦交談,了解她們的所需,要多進行宣教和談心,消除她們的思想顧慮。如有一剖宮產產婦因產下一唇腭裂胎兒,心里特別痛苦,甚至于想將新生兒丟棄,我們主動找她及家屬談話,告訴她們現在唇腭裂已不算什么畸形,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恢復,手術后效果很好,并告訴她們哪些醫院可以做此手術,咨詢電話等,最后這位產婦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出了院。
3. 7 觀察尿量 留置導尿管期間, 觀察術后尿量與補液量是否平衡, 顏色是否正常,留置尿管24小時,拔管后囑自行排尿,每小時尿量至少50ml以上,并觀察其性質,如尿量每小時少于30ml,伴血壓下降,脈搏細數,病人煩燥不安,或訴說處下墜感等,應考慮有腹腔內出血,急時報告醫生配合處理[4]。
3. 8 合理飲食 術后禁食 24h,然后根據腸功能恢復情況,酌情給予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流質飲食,避免進產氣多、含糖高的食物。指導產婦吃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增加乳汁分泌可適當增加營養豐富的湯類攝入。
3. 9 指導衛生 產后3-4天陰道有血性惡露排出,又由于皮膚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的汗液,一定要保持清潔衛生,沖流外陰,勤換衣服,避免感冒。告訴產婦,42天后隨訪,產褥期禁止性生活,并避孕2年。
4 總結
通過200例剖宮產術后護理體會,概括為簡單的四個字:望、捫、問、聽。望:望神志、臉色紅潤或蒼白、呼吸平穩與否、出血的多少;捫:捫脈搏、捫子宮底高度,皮膚的溫度;問:問疼痛、二便、飲食、活動、奶水是否充足;聽:聽產婦對此次住院情況的滿意度,包括醫生的手術及用藥情況,護理的滿意度,住院環境的滿意度及此次費用的滿意度等。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只要認真做到以上四個字,工作就會有成效, 通過我們護理的病人,就會擺脫“病人”這個角色,進入健康人這個角色。
參考文獻:
[1] 鄭修霞,主編. 婦產科護理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226.
剖宮產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PCEA)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鎮痛效果滿意,使用方法簡便。2006年1~12月我們為60例剖宮產產婦術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續微量麻醉泵,均收到了滿意的鎮痛效果,同時也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出現,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60例足月妊娠行剖宮產孕婦,年齡23~25歲,取L2~3椎間隙穿刺置管,行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滿意,術中不用輔助藥。
1.2 方法:術畢,保留硬膜外導管,常規接一次性PCEA泵,每150 ml藥液中含芬太尼0.3 mg,0.75%布比卡因50 ml,負荷量為2~3 ml,持續速度為2 ml/h,PCA劑量為每次1 ml,鎖定時間為15 min,在手術結束時給予負荷量后開始啟動PCEA泵,鎮痛72 h后拔除硬膜外導管及PCEA泵,整個操作過程包括藥物調配、PCEA泵安硬膜外管及泵拔除等工作,均由麻醉師執行。
1.3 結果:剖宮產術后鎮痛效果評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方法[1](VAS)經評定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宣教:術前孕婦神志清楚,可以正確理解醫護人員對她們所做的宣教。首先,應先向產婦講明術后止痛的重要性,疼痛可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使機體代謝明顯增加,并影響到產婦休息,產婦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緒等可增加其泌乳,而疼痛、焦慮、交感神經興奮可抑制泌乳。使產婦接受并配合麻醉師進行PCA治療。
2.1.2 護士應向產婦簡單介紹一下PCEA泵的原理及其安全性,并向產婦講明術后只要感覺疼痛就可以按動手柄,有些產婦擔心總按手柄會造成過多劑量的止痛藥進入體內導致不良的后果,護士要耐心向產婦講解,為了防止過多劑量的止痛藥進入產婦體內,PCEA泵設有雙保險,一是鎖定時間,即在鎖定時間之內產婦按動手柄不管多少次,只有第一次才是有效的,另一個是單位時間內最大劑量(1 h或4 h內的最大劑量),當單位時間內進入產婦體內止痛藥劑量達此值時,再按動手柄也都是無效的,所以,產婦完全可以放心。再者,還應向產婦講明術后使用PCEA泵一點不痛是不現實的,PCEA止痛的目的就是當產婦安靜時感覺不痛,活動時會感覺有輕微的疼痛。如果出現管邊打折、堵塞藥液用完等情況,PCEA泵會自動報警,這時產婦不要擔心,醫生和護士會及時解決上述問題。
2.1.3 重視心理護理:產婦的情緒對疼痛影響很大,要通過心理護理及時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況,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保持環境安靜舒適,爭取家屬配合,以提高產婦痛閾,只有配合心理護理的PCEA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2.1.4 重視各種疼痛治療方法的應用:應教會產婦其他疼痛輔助治療方法的應用,如(1)使產婦保持正確的臥位、半臥位能夠減輕腹部肌肉的張力,減輕腹部傷口的疼痛。(2)教會產婦正確的咳嗽方法,咳嗽時雙手應輕輕地按壓傷口,以減輕傷口震動引起的疼痛。
2.1.5 針對性指導:由于每個人的文化程度、年齡、情緒、民族、家庭、過去的經歷等不同,術后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異,對情感脆弱、神經類型敏感者,要多做解釋安撫工作,并用術后鎮痛效果好的例子來啟發她們,使其建立起鎮痛的信念。同時要向產婦講明剖宮產術后的產婦應用PCEA不但能提高血漿催乳素的濃度,而且初乳時間和腸排氣時間明顯提前,能與布比卡因可直接阻滯A8纖維的疼痛刺激傳導,又阻斷交感神經,從而提高迷走神經的張力,加速了腸蠕動的恢復[2],因此,術后良好的鎮痛尤為重要。
2.2 術后護理
2.2.1 穿刺部位的護理:穿刺部位用創可貼固定,其余的導管用膠布固定后從頸下引出,防止脫出。護士應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出,一旦發現局部感染,要及時拔管,并常規換藥,告訴產婦活動時不要牽拉PCEA泵的管邊,防止將導管從體內拔出,保持導管的自然順暢,勿折成角或擠壓變形。
2.2.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由于麻醉鎮痛藥可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使血漿中的濃度下降,機體的痛閾提高,同時,也使脈率減慢、血壓下降。所以,鎮痛期間每30分鐘觀察1次生命體征,24小時后病情穩定,可適當延長觀察時間。
2.2.3 導管的護理:一般拔除導管時間要與鎮痛藥同步或較遲,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訓練,拔除尿管后囑產婦多飲水,應盡早自行排尿。
2.2.4 做好皮膚護理:有的產婦可發生皮膚瘙癢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由于嗎啡誘發組織胺釋放引起[3],輕度瘙癢1~2天可自動消失,對于較嚴重者,囑產婦避免抓傷皮膚,可以按醫囑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如苯海拉明或非那根,并向產婦解釋發生的原因,避免增加心理負擔,另外睡眠情況好、翻身次數少,護理上要注意觀察并做好預防褥瘡的護理措施。
2.2.5 惡心、嘔吐的觀察與護理:惡心、嘔吐是PCEA方法的不良反應,其發生率居首位,產婦主觀上不易接受,特別是在不明嘔吐發生原因之前,往往出現煩躁、焦慮、恐懼等心理改變。所以,我們必須向產婦及家屬做好必要的衛生宣教和熱情服務及細心的照顧,同時,按醫囑給予止吐藥,讓產婦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
3 護理體會
剖宮產術后引起的刀口疼痛,不但影響機體局部或整體功能,給產婦帶來痛苦,而且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及產婦的精神狀況從而影響了血漿催乳素的分泌,延遲了初乳及母乳喂養的時間,因而選擇一種有效鎮痛方法非常有必要。
從本組產婦來看,剖宮產術后使用一次性持續微量麻醉鎮痛泵,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對產婦的呼吸、循環功能無明顯影響,能降低術后產婦的應激反應,消除緊張的情緒反應,有利于產后泌乳始動,早開奶,增加產后哺乳次數,促進乳汁分泌。同時,可使產婦腸排氣時間提前,促進產婦早進營養。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單位時間內的給藥劑量,使其達到理想的鎮痛目的,又不出現不良反應,要求術前做好宣教工作,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魏緒庚,母素杰.麻醉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200.
[2] 張曉麗,杜冬萍,徐惠芳.靜脈和硬膜外PCA用于術后鎮痛的效果評估[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8,18:251.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139-01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巨大胎兒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增高,手術分娩機會多,加之,本著“兒童優先,母親安全”的宗旨,剖宮產術正在取代難度較大的胎吸,中、低位產鉗,為了減輕患者術后痛苦,普通式剖宮產術是取下腹正中縱行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膜,取子宮下段橫切口,切開肌層,破膜后吸盡羊水,娩出胎兒、胎盤后,雙層縫合子宮肌層,逐層縫合漿膜層,腹膜機腹壁各層,改良式剖宮產術的不同是:取下腹橫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撕開肌層及腹膜,子宮下段橫切一小口,鈍性向兩側撕開,取胎兒同前,關腹時子宮肌層和漿膜層以前單層縫合,連續縫合腹膜,肌層,肌鞘,0.9%生理鹽水紗布洗傷口后,皮下組織和皮膚一起外縫三大針。
1 對象與方法
2009年6-12月在我科行普通式剖宮產術患者52例,改良式剖宮產術43例,分為普通式剖宮產組和改良式剖宮產組,兩組產婦年齡均在24-34歲之間,就術后通氣時間和是否使用鎮痛劑加以比較。
2 結果分析(見表1)
3 討論
【關鍵詞】剖宮產;子宮切口;再妊娠;護理干預;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175-02
近幾年剖宮產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剖宮產術后切口再妊娠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所謂的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再妊娠就是指孕囊在前次剖宮產子宮切口處著床的一種異位妊娠。因其所具有的的特殊的解剖以及病理機制,臨床上經常會被誤診成宮內妊娠而盲目展開清宮術,從而易發生大出血,危及到孕婦的生命安全。目前對于剖宮產術后切口再妊娠并無統計的診療和護理方案[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剖宮產術后1到2年發生子宮切口再妊的護理體會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38例剖宮產術后切口再妊娠孕婦展開了分組護理,并對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切口再妊娠孕婦,抽取其中的38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后,每組19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2-41歲,平均(28.1±12.4)歲,孕次2-6次,平均(3.6±0.7)次;觀察組中孕婦年齡21-40歲,平均(27.9±13.1)歲,孕次2-7次,平均(3.8±0.6)次。以上統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存在1次或1次以上剖宮產史,上次剖宮產距離本次妊娠間隔時間在1-2年。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研究對象以1:1的比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孕婦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孕婦則是接受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而后對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2.2 護理措施
本組資料以藥物加手術治療(清宮術) 為主要方法; 甲氨蝶呤為常用有效的殺胚藥物。觀察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表現為:①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大多數剖宮產術后切口再妊娠孕婦對該疾病的認識不足,因此,應針對不同婚史、生育史、文化程度和年齡等因素對其給予必要的鼓勵,使其充滿戰勝疾病的信心。針對需要行子宮切除術者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允許患者對自己的悲傷情緒進行表達,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并給予適當的安慰。將治療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向其講明,以爭取得到患者和家屬的配合[2]。② 注重常規護理。應高度注意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存在心慌、乏力、頭昏、全身出冷汗等一些失血性休克表現,并應對腹痛、陰道流血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對患者多臥床休息進行指導,并保證每天采取1:5000的高錳酸鉀對會進行擦洗,囑咐患者勤換內褲和衛生巾。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對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含鐵量高的食物進行補充,并保證大便的通暢[3]。③ MTX用藥護理。在采取該藥物進行治療前,應對禁忌癥進行徹底的排除,并將用藥方法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向患者講明,并對一些緊急情況的處理措施進行指導,在患者用藥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掌握操作技能,對患者的體重進行檢測,并以此為依據對患者的給藥劑量進行精確的計算,用藥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自覺癥狀,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展開處理。④ 清宮術護理。因瘢痕子宮彈力缺乏,因此易發生胎盤植入甚至是粘連,從而引起諸多的并發癥,因此在術前,應使患者的情緒盡量放松,積極配合手術,并對患者的心率、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進行密切的監測,做好吸氧、補液以及輸血的準備[4]。⑤ 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應對其給予詳細的出院指導,囑咐其學會自我監測,并保持外陰的清潔,術后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并依據自身狀況,合理實施避孕計劃,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5]。
1.3 數據處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針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在P
2 結果
經上述精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觀察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發生顯著降低(P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剖宮產率的不斷增加,使得子宮切口再妊娠的作為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也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患者均為育齡婦女,有子宮下段剖宮產史;多發生在剖宮產術后6 年以內,已經有文獻報道,有些切口妊娠發生在前次剖宮產術后幾個月,說明切口處傷口愈合不全,可能有助于胎盤植入,再次妊娠的間隔時間是影響切口妊娠的一個因素; 患者本次妊娠多有停經史及多次清宮術; 以無痛性的不規則陰道流血為主要癥狀,患者無痛性的不規則陰道流血可發生在人工流產術、清宮術或在藥物流產后,少數可以是停經后的不規則陰道流血; 也可在清宮術或人工流術中大出血,或者是在上述手術后或藥物流產后的不規則陰道流血過程中大出血。通過本次研究我們體會到,針對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再妊娠患者而言,在接受治療期間應做好術前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并應加強常規護理,對化療用藥護理和清宮術護理給予重視,以期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除以上護理措施外,在孕婦分娩時應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實施陰道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從而使子宮切口再妊娠的發生幾率得以減少,改善孕產婦的健康,減少痛苦。
參考文獻:
[1] 王世閬.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04):195-196.
[2] 徐雨婷,章蓉,袁盈.瘢痕子宮人工流產289 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志,2008,24(20):3623.
[3] 蘇新林,陳玉蘭.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2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