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工程的含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教學實踐;工程機械焊接技術
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發展的大力推進,我校也對教學結構進行不斷地探索及相應的改革,逐步將教學模式從“先理論課,后實踐課”到“一體化”教學。這樣可以建立全新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真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融為一體的學習方式。該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目標”的教學觀念,營造出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形式,即形成“教”“學”和“做”密切關聯的關系。工程機械焊接技術教學采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之前焊接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以學以致用為目的,遵循夠用原則。不是之前單純的“先學后做、先理論后實習”的教學方法。
一、“一體化教學”的內涵
1.“一體化教學”的定義
一體化教學就是指一體化教師,通過一體化教室運用一體化教材,把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
2.“一體化教學”的緊迫性
(1)“一體化教學”是現代化教學內在規律的需要。在現代化教學環節中,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離開了任何一個教學都變得毫無意義。上課時教師的提問、啟發對學生是一種促進作用,可以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問題、深化理解所學內容和靈活運用知識點;學生在回答問題、相互討論、補充甚至為不同的意見引發面紅耳赤的爭論時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補充也能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應變水平,有時教師通過學生的答案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2)“一體化教學”是改變學生厭學的重要手段?,F在技校學生的學習狀態普遍是厭學,學生為什么厭學?這是因為學生沒有了學習動機,失去了學習的需要?!耙惑w化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要學生學的做法,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和引導學生如何學和學習什么,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給予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二、“一體化教學”的教學方法與實踐
1.實踐背景
工程機械焊接技術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行業,它是一種可靠、精確、低成本實現金屬連接的一種工藝方法。焊接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專業課程,涉及金屬熔化焊、焊接結構、材料力學、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等內容,是一門既重理論知識又重實際操作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現在技校的生源整體水平普遍偏低,在招生時又不分文理科,特別是高中學文科的同學到技校學習技術時在專業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認為把內容講得越詳細越透徹越好。為了鞏固所學內容,每次課講完以后都布置一些作業。認為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和課后動手練習,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事實上卻達不到想象中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認為:“這門課太難,基礎知識點背很多遍,當時能記住,可是過一段時間又記不住了,學了也沒用?!睆亩鴮е略诩夹Un堂上或沉悶,或無序、低效。在采用“一體化教學”方法后,根據學生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將行動領域序化組合,充分考慮教學的可實施性,以行動為導向,抓住每篇、每章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理論聯系實際,并和企業實例相結合,將行動領域轉換成為學習領域,然后把提取出來的任務布置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后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相結合、單項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專業等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與實踐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教師的傳授過程,而且是學習者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通過完成相應任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到企業實習和引進來自企業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等途徑,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師的被動教學轉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
如在講到手工電弧焊仰焊時,先讓學生觀看企業用到的起重機固定腿的圖片,說明焊縫是由兩塊12毫米厚材質為16Mn的鋼板對接焊縫,讓企業的工作人員講解固定腿的重要性,然后講解固定支腿的要求為焊縫需全焊透且焊縫外觀不能有氣孔、夾渣、裂紋、咬邊缺陷;焊縫寬度控制在20毫米以內,焊縫余高2毫米以內;焊縫射線探傷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保質保量地完成修補工作學生進行小組討論:①結合現場條件對于開裂的焊縫應采用什么方法處理?開什么形狀的坡口修補?②工藝規定每層焊縫的熔深不超過4毫米,那么,這道焊縫應采用幾層完成焊接?③完成開裂焊縫的修補我們應采用什么焊接材料?
學生拿到任務后就會以小組的形式積極討論然后給出答案,根據各組不一樣的答案最后給出最優答案,教師進行補充完善,最后學生實習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就會領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應該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節約成本。例如在各種焊接方式中,我們先讓學生到焊接模擬室進行模擬練習,在模擬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觀察自己調整出來的焊接參數及操作姿勢焊出來的焊縫,自己發現模擬焊接時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并總結問題。模擬熟練以后直接在實際設備上操作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大大節約了成本。
師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廣泛參與,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促進教學改革。通過網站傳遞信息,不但可以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而且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便于因材施教,展現個性化的教學。
(3)學生參與式教學。在完成教師給的任務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課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座次安排也是以六邊桌(如圖2所示),而不像以前那樣傳統的座次安排(如圖1所示)。小組形式的教學便于學生討論問題,教師在中間也可以隨時指導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且還能觀察學生討論的狀況。
給學生的任務應盡可能真實并與生產實際特別是企業實例相結合,每一個任務都是從第一手原始資料的整理開始,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手段查找相關的資料,不斷進行整合,整個完成過程中學生完全按照科學的思路進行,中間出現偏差時教師給予及時糾正,只不過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老師是場外指導,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一體化教學”的現代化方法。學生也得到了一個展現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也增加了他們的自信。為他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施“一體化教學”的看法和建議
“一體化教學”教學模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是主張教師適時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平等互動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環節是學生參與的主要教學環節,所以只有真正實施“一體化教學”的方法,才能真正使學生實現知識學習和積累過程。
筆者認為“一體化教學”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在已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學習能力接受新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循序漸進接受新知識的過程。第二,要相信學生并給予足夠的空間,通過“一體化教學”獲得的新東西能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從而體會到一體化學習帶來的快樂。第三,教師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及時把控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基本功。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設計;目標;過程;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201-03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化學本質的科學,是利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本質、揭示生命奧秘的科學。該課程是生命科學院開設的重要基礎主干課程,同時也是其他專業開設的一門拓展課程[1-4]。早在1993年全國化學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福州會議上就決定化學工程專業必須開設生物化學基礎課,教育部“面向21世紀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研究課題組也將生物化學內容列入化工類專業必修課內容之一[5]。如何使“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既能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又能突出化工類特色,是目前工科院?!吧锘瘜W”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而科學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和關鍵作用。教師必須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對教學系統中的諸多要素進行設計,才能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促進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本文結合化工類學生特點,在對生物化學進行教學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以及構建教學平臺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是做好教學設計的基礎,因此必須對教材和學情進行深入分析。
1.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的多重價值。教材是構成教學內容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因此分析教材內容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教科書有兩種功能,一是教學資源的功能,二是教學工具的功能。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材料式”的教材觀,教材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而存在,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教材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和探索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的素養;與此同時教材還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作為教學工具,教材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以及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再造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其多重價值,以適應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已成為關鍵。所謂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多重價值,就是指認真的鉆研,深刻理解教材所承載的內容、重點難點及文化內涵和知識體系,認真分析理解其設計意圖和活動策略及其對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新的學科特點和社會需求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宗旨的工科院校課程改革,不僅重視教材作為信息資源的功能,更強調教材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知識”向“素質”轉變。比如,在講到“核酸變性、復性、雜交和核酸研究技術”這一章節時,不僅僅局限于概念、原理上的信息價值,還要挖掘它更深層的探究價值、應用價值及情感價值等。比如與之相關的社會研究熱點問題,轉基因大豆油、小球藻的開發應用、DNA指紋技術以及高科技成果帶給人類利益的同時所產生的情感價值等,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素養。
2.深入了解學生,找到師生情感交流的切入點。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思想狀況,才能采取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本課程授課的對象是化工類本科三年級學生,這階段的學生自主意識和思維發散性較強,已系統學過有機化學,但生物學知識薄弱。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上好這門課,我們在課前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研,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其中80%的學生認為需要增加科研內容和科研動態,85%的學生要求增加與職業發展相關聯的內容。這說明他們關注職業發展,注重知識的學以致用。結合這些學情特點,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強調用科研帶動教學,用實例來延伸課本知識,并以此為契機,準確抓住師生情感交流的切入點,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凝練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是教師選擇教學策略、安排和組織學生活動、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6]。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及相互統一的。比如,DNA復制這一章節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復制的特點、過程以及DNA損傷和修復,它是達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基礎,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過程與方法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與創新的能力。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平臺,既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又讓它成為學生探究科學、聯系社會實際、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它是掌握知識與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中介,是實現三維目標的關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突顯工科特色,教學中關注學生職業發展,重在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的素養,它是掌握知識與技能,形成科學過程與方法的動力,發揮著調控的作用。
“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微觀抽象,概念多而繁雜且學時有限,加上工科學生的生物學基礎薄弱,增加了理解難度。如何化繁為簡,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突破難點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地創設情境,環環相扣,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將啟發式、科研反哺、案例式及互動式等教學方法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去分析、討論、歸納并總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科研反哺,導入新課。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思路巧妙地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步驟。近幾十年來,生物技術發展突飛猛進,而生物技術最核心的技術就是基因工程,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跟基因工程緊密相關,通過介紹克隆羊、轉基因大豆、親子鑒定等這些同學們熟悉的技術以及結合教師團隊研究的課題,比如轉基因富油海藻的培養,這也是目前有關生物質能源比較熱的一個研究課題,通過結合研究熱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引出課堂內容。
2.營造氛圍,授業解惑。生物化學課程涉及的概念都比較抽象,比如DNA變性,教師通過現場展示的DNA雙螺旋模型進行闡述,把原本較抽象復雜的概念形象化,同時拋出思考題,變性后DNA會引起哪些理化性質變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思考過程中,再拋出第二個問題變性后OD260為什么會增高?通過巧設懸疑,層層遞進,引發學生去思考和討論。與此同時,教師在一旁點撥,讓學生從有關DNA雙螺旋的結構和組成上考慮,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答案。通過師生互動,授業解惑。復性是變性的逆過程,這跟蛋白質的變性和復性概念相類似,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出復性和減色效應的概念,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提高歸納總結的能力。
3.導想,拓展應用。工科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特點是加強基礎、面向應用。教學中多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是課堂上師生情感交流的紐帶。比如核酸研究技術,通過列舉DNA指紋技術將書本知識得以拓展,DNA指紋技術這個在刑事案件中用得非常多的技術手段,常用于罪犯的指認,而Southern印跡的雜交技術就是其主要的技術手段之一。另外,還可以跟學生所學專業聯系起來,使學生了解生物化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結合身邊的實例,發散思維;通過知識延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師生的雙向互動,拉近了師生的情感距離,提高了教學效果。
4.總結反饋,深入探究。生物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學生難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用精練的語句把教學內容總結出來,再給這些語句賦予特別的含義,這樣的教學將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一些暫時難以理解或易混淆、易遺忘的知識的印象,方便其記憶。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教育只注重于知識的傳播,輕視能力的培養,學生以接受學習為主,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轉變學習方式,但是這種轉變,更多強調從被動到主動,從一元到多元[6]。通過“DNA分子雜交能否用來基因診斷”、“食用玉米油氫化制造的黃油還是乳化制造的黃油有益于身體健康”等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科研素養。
5.多元化訓練,提升綜合能力。課堂學習始于課外,結于課外,課后的溫習與拓展,遷移與鞏固,是課堂學習的自然延伸。由于生物化學對于化工類學生來說屬于考察課,平時成績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因此以自主研究題為載體,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可以拓展課堂知識;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開展小組課外討論,并進行課堂PPT展示,通過合作學習,促進成果的形成與共享。同時教師加以點評,通過課后的多元化訓練,不僅可以實現課前課后的教學互動,同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構建教學平臺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完整過程,因此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這就需要借助教學平臺,讓學生去親歷、去體驗、去感悟,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為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們構建了四個教學平臺。
1.學生活動平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合理地構建學生活動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堂課通過教師巧設懸疑,引發學生去討論;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去尋找身邊實例,讓學生發散思維;通過課后多元化作業,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2.師生互動平臺。師生互動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如何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如何將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變成主動式的學習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關鍵。課堂上通過教師點撥,學生歸納;通過案例呈現,學生分析,通過教師啟發,學生回答,師生互動,授業解惑。同時教師在構建師生互動平臺時,必須關注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差異,將學生的需求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引導不同層面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從而有利于調動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活動平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雖然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在有效的時間內,把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內容通過教學活動平臺去實施,這需要教師精心地組織教學,教學內容要科學、充實、突出其實用性,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練,教學方法要適宜,教學過程設計要合理,能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本節課難點之一是分子雜交技術,通過Flas演示分子雜交的過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觀的畫面,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難點之二是重組DNA技術,通過科研成果分析、展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4.情感交流平臺。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活動是一種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構建情感交流平臺。結合大三學生關注職業發展的特點,課堂上注重科研帶動教學,通過知識拓展環節,讓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通過課后多元化訓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提高;同時,教師定期進行教學調研,經常反思教學,及時整改,師生情感得以交流,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教學設計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工作,教師應依據現代教育理論,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學生,凝練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平臺的構建,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地整合為一體,真正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率,確保教學目標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劉其友,張云波,王永強.化工專業本科“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2,(6):49-51.
[2]趙越.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108-109.
[3]高健.工科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7,(7):113-114.
[4]劉寶亮.非生物化學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體會[J].廣州化工,2009,37(7):218-219.
[5]李再資,黃肖容,謝逢春.生物化學工程基礎[M].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6]楊九俊.新課程三維目標:理解與落實[J].教育研究,2008,(9):40-46.
基金項目:浙江工業2012年校級教學改革項目(JG1204)。
關鍵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 化工原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57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ANG Guxia
(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C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many majors, such as chem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other relevant majo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amely "spoon-feeding education",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introduction, explanation, conclusion and assignment. However,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need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fter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TDTM) was employed to the class of ECE, the project idea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bilities to solving problems all ha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DTM is a promis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化工原理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它是多門學科,如化學、物理、數學等的綜合交叉,其目的是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分析、解決化學化工、材料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工程問題的能力?;ぴ硎且患苈摻永碚摵凸こ?、基礎和應用的橋梁。因此,該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工程能力的培養。伴隨著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全面實施,創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強調理論實踐相結合成為應用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之核心。筆者將“任務引領”教學法應用于化工原理的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創造力,提升實踐動手能力方面,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
1 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現狀
(1)教育理念陳舊,改革動力不足。以知識系統化和內在邏輯性為主線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理論推導和原理講解,與生產實踐聯系不足。此模式下的教師,課前備足功課,課中講清要點,課后做好總結即可。當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滿足一線需要時,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悉生產實際,清楚理論應用。這種高要求需要教師深入生產一線、積極參與生產創新與改造,這與傳統的、只注重理論講解相比較,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而且教學難度也加大不少。教師固步自封、情緒抵觸等在所難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為了有效地推行教學改革,轉變思想、樹立理念是個基本前提。
(2)教學方法單一,以“填鴨式”為主。“復習引入―講解新課―課后小結―布置作業”,這種傳統的教學流程,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方式,不但使學生養成了只聽、死記、不動腦的惰性學習習慣,而且還扼殺了學生探究及創造性的思維火花。鑒于此,為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3)評價方式落后。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一張期末試卷加上平時成績即成為化工原理課程學期學習的最終成果,缺乏全面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更談不上個性化。如何動態化、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多方面、多角度、過程性等應成為教學評價考量的維度。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含義
【關鍵詞】網絡資源 化學化工信息 檢索
【基金項目】梧州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網絡信息與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Wyjg2011C01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37-01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海量時代的到來,信息教育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獲取文獻信息的方式和途徑更加豐富,這對化學信息文獻檢索的沖擊很大。網絡上有著十分豐富的化學化工信息資源,對我們的教育、科研、學術交流、國際合作、資源共享等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F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計算機檢索文獻和查閱資料,速度快,效率高,但是面對浩海如煙的網絡信息知識,一些不熟悉的初學者還是不能高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1.網絡化學化工文獻資源特點
網絡文獻是一種新型的文獻形式,它在載體形態、信息結構、表現形式、傳播范圍、信息處理和傳遞等方面與傳統文獻有顯著的差異。網絡文獻主要有以下特點:
(1)網絡文獻信息量大、變化快、而且分布廣、形式復雜。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文獻信息量劇增,但信息來源復雜,質量參差不齊,有個人博客,也有專業化學網站、論壇,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信息,有序信息和無序信息交織的一起;有科研報告,也有通俗讀物。網絡文獻始終處于動態的變化中,因此缺少穩定性。
(2)網絡文獻形式多樣。網絡文獻把多種傳播媒體集為一體,有文字的、有聲音的、有圖像的、有動畫的,豐富了網絡文獻的視聽感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
(3)網絡文獻檢索途徑多,快捷、高效。網絡文獻以各種形式存在,如電子報刊、圖書、數據庫、出版公告等,同一種網絡文獻可通過不同的檢索途徑進行訪問;對要查找的文獻,輸入關鍵詞就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較手工檢索大大提高了效率。
(4)網絡文獻的交互性和時效性。網絡信息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關系;網絡信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更新,很快就能在網上檢索到,大大提高了時效性。
2.網絡化學化工文獻的幾種檢索方法
(1)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一般是對精確度要求不高的文獻快速查找方法,它是面向大眾的。要想得到全面而精確的文獻信息,就要掌握一些專業性的搜索引擎。如:美國化工網(/),化學之門(/ChenEngine/)和中國化工檢索(/)等。
(2)網絡數據庫
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期刊雜志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推出電子版雜志,出現了很多數據庫。化學化工類的網絡數據庫國內的有化學信息門戶 ( ),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有化工詞典網(http: // hgcd. cn /defaul.taspx),中國化工信息網()等?;瘜W信息門戶,主要介紹國內外internet化學化工資源及進展,并對化學資源進行系統的索引和組織,提供信息簡介和資源原址和相關鏈接;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中國專利的檢索。國外數據庫有 ( /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在線社區,用戶通過注冊可免費檢索到多種期刊和數據庫,并能下載部分全文;Chemfinder (http: ///)是化合物性質數據庫,它除了通過分子式、化學物質名稱、分子式來檢索,還能通過化合物結構片段來進行檢索,能檢索到化合物的結構圖形、熔點、沸點、閃點、比重、水溶性質等;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gov)用于供用戶檢索美國專利文獻,可免費獲得專利說明書全文。
(3)三大文獻檢索索引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dex, EI)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收錄工程和技術方面的文摘刊物,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其中,化學工程、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相關的文獻約占10%。《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專門收錄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被收錄的文章都代表著權威與高質量。ISTP 收錄學科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學科、農業、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學科等學科的會議文獻,《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辦,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SCI 索引對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立項以及在具體的課題研究時及時了解國際動態都有很大幫助。以上三種檢索系統中,SCI檢索系統收錄的科技期刊較全面,幾乎集中了各個學科高質量優秀論文的精粹,而 EI 和ISTP 這兩個檢索系統收錄的科技文獻的質量評定標準較SCI略為寬松。
結語
根據不同的搜索引擎、數據庫以及索引的檢索方式及途徑不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檢索途徑。對于同一文獻信息,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檢索工具和途徑得到。有時候,為了得到更為全面的文獻資料,也需要集中檢索工具同時使用。
參考文獻:
[1]姜仁珍,王家勝. 網絡文獻的含義、特點與分類. 現代情報,2003(10): 20-21
[2]高孟霞,劉建華. 網絡環境下化學化工文獻資源與檢索策略. 中州大學學報,2004, (21): 114-116
[3]網上化學化工文獻資源. 石油煉制與化工,2001,(32):66-67
[4]吳長江.化學化工文獻資源與檢索技巧.化學研究,2009,(20): 109-112
[5]彭勇,胡典明. Internet上三大檢索工具檢索化學化工信息的方法. 安徽化工,2003,(124): 53-55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49-02
大學作為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各類優秀的專業人才,因此,大學生的課堂學習至關重要。對于工科大學生來講,他們在本科階段的學概分為三個階段:基礎的公共課程學習、半基礎半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學習以及比較深入的專業課學習。其中,專業基礎課是公共課向專業課過渡的必要途徑,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專業基礎課這一中間環節,直接從公共課跨入專業課的學習,那學生肯定會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何學起。專業基礎課就像是兩層樓之間的臺階,一步步地把學生從基礎領域帶到專業領域。所以,專業基礎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因此,對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的探討,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基礎。
由于專業基礎課是半基礎半專業性質的,因此在內容上,它既不像公共課那樣涉及范圍廣泛、講解層次淺顯,又不像專業課對小范圍的問題做出深入的講解,而是兩者取其中,對特定專業的基本內容做適當的說明。學習公共課之后,專業基礎課其實并不是很難,但對于基礎不同的學生來講,理解程度上會有所偏差,這就導致了他們以后對專業課掌握程度的不同。專業基礎課掌握得越扎實、理解得越到位,專業課的學習就會越輕松,進而對學生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很大幫助。但專業基礎課往往比較枯燥難懂,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情況下,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因此,只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加強對專業基礎課內容的理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本文就以工程熱力學這門專業基礎課為例,談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 工程熱力學簡介
當今社會,能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等很多領域都直接或間接地需要熱工研究作為理論基礎,這無疑證明了熱工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所以,在大學開設熱工類課程是培養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的必要途徑。其中,工程熱力學課程是重中之重。工程熱力學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動力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學工程、電力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安全工程、車輛工程類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主要研究的是熱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換規律及其在工程上的應用。
作為一門重要的熱工類課程,工程熱力學在這些專業所涉及的多門專業基礎課之中,相對來說比較難。它是所有與熱工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它的邏輯性很強,內容又比較抽象,是一門既難教又難學的交叉學科。工程熱力學的課程特點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概念多
工程熱力學中會出現大量的概念,學生會很容易將它們混淆。如循環的概念,按熱力過程分類,可分為卡諾循環、朗肯循環、再熱循環、回熱循環、壓縮空氣循環、壓縮蒸汽循環、熱泵循環、吸收式制冷循環八個循環;功的概念,包括膨脹功、推動功、流動功、軸功、內部功和技術功等。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這些概念,就必須要從根本上理解它們的含義,而不能靠死記硬背。
2.公式多
工程熱力學涉及內容廣泛,用到的公式自然也非常多。并且,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都與實際工程相關,公式也隨著實際問題的變化而變化,這就導致會出現更多、更復雜的公式。比如,穩態問題和非穩態問題、開口系統和閉口系統、定熵過程和定壓過程等,在不同情況下要使用符合各自條件的不同公式。如果一類問題都使用同一個公式,那得到的結果肯定會與實際相差很大。因此,同一類問題會因為條件的不同而衍生出更多的公式,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掌握難度,對教師的傳授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3.內容抽象
工程熱力學中的很多概念和結論都很抽象,僅僅通過文字來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其涵義,因此課本上一般都會有公式來輔助。這些公式本來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但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這些公式只會讓他們更加茫然。因為有很多公式不僅會用到這一章節或者這本書中其他章節所學的知識,還會涉及之前其他課程的內容,比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很多課程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盡管這門課比較難,但還是要盡可能認真聽,否則會對以后專業課學習產生更多的阻礙。
以上三個課程特點不僅能夠反映工程熱力學這一門學科,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工科專業基礎課共同的特點。
二 實施教學改革,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
1.強化概念理解
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有很多的抽象概念,學生在真正理解它們之前,往往容易將這些概念混淆。在概念都沒弄清楚的情況下是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的真正含義,進而才能引導他們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要想學生穩固地掌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結合實際、化抽象為具體。利用生動形象的實例來描述抽象概念,不僅能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它的含義,為以后解決專業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強化公式理解
專業基礎課中出現的大量公式,必然是令學生頭疼的一大部分。如果想通過自己強大的記憶力來記住這些公式的話,剛開始還會覺得有所成效,但慢慢就會發現這是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暫且不說公式的數量之龐大,即使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這些公式,但真正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所以說,公式需要理解記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公式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在分析同一類問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公式,其中基礎的就只有幾個,其余的都是由這幾個基礎公式推導而來。所以只需要記住幾個基礎公式,其余的掌握推導方法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背公式上,這樣既不會出現公式記不住的情況,又可以根據具體問題的條件靈活地選擇公式推導的形式,舉一反三。所以,老師要教給學生的不是這些公式的形式,而是一種歸納總結的方法。如何從基礎公式推導出不同的復雜公式,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公式,才是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
3.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僅要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還要適當轉換教學形式。在多媒體技術還沒有引入大學課堂的時候,老師只能通過黑板板書和口頭表達來給學生傳授知識,這對于文科生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于理科來講遠遠不夠。以工程熱力學為例,課本中有太多需要理解的內容了,只靠文字和口述根本不能表達出他們的涵義。這時,多媒體的必要性就凸顯出來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漸在課堂中得到應用,這時老師就可以將書中的抽象概念以及原理通過圖片、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能更加清楚、直觀地接收信息,大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僅僅利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是課堂形式的最佳選擇,因為這樣會使課堂節奏變快,以至于學生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進入下一環節了,并且不能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分不清主次、重難點。盡管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給教學帶來了方便,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丟棄傳統的教學形式。黑板板書對于理科課堂來講確實效果不佳,但它能很好地把握課堂節奏,并且能突出重點內容,這些優點是不能忽視的。所以說,將黑板板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在黑板板書的基礎上充分顯現多媒體的有效性,才是最佳的課堂教學模式。
4.開展課堂互動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傳授過程,學生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如果教師只把學生當作是授課的對象,而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么就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如果學生沒有了聽課的興趣,那么就算是再厲害的教師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說,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和學生互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
課堂互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答疑等多種形式,不同的互動形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不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他們的學習。采用哪種互動形式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就需要根據課堂具體情況而定了。比如,班級人數較多時,課堂提問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既浪費時間又不能體現多數同學的意見,這種情況下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就比較合理,每組提出一個意見,基本能顧及到班里的每個學生。
三 結束語
作為專業課學習的基礎,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的改善極其重要。在強化概念理解、強化公式理解、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互動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工作是一項既科學又系統的復雜工作,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與探索。
參考文獻
[1]翟國棟.大學工科專業基礎課教學研究與實踐[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7(2):61~63
[2]陶穎、祝寶軍.基于興趣培養的工科專業基礎課教學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3):17~18
[3]劉鴻、肖立川.工程熱力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