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藥行業估值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牛市,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的名詞,一個曾在2007年10月成為歷史記憶的名詞,有跡象表明在3年后的今天,似乎又要重新開啟新的征途。
而“賺了指數不賺錢”是一件最讓人格外沮喪和懊惱的事,卻又是“小散”們在牛市中常常會犯的傻事。因此,在牛市進行時中,如何踏準節奏,把握住牛市脈搏,才是投資者當下最為關鍵的首要工作。
估值“洼地”仍存在
此輪行情的始作俑者是大藍籌的集體發飆。在國慶前一天,大藍籌板塊突然一改今年來的頹態,拔地而起,此后一路高歌猛進,連續10多個交易日不回頭。大藍籌的此番表現讓各路資金對其刮目相看。雖然在飆漲之后,大藍籌多數(除鋼鐵板塊等)陷入調整,而小盤股再度活躍。但是,大藍籌的再起仍是指日可待。這一點,可以從11月3日盤中有色、煤炭重挫,大盤奮起而護盤的表現可窺見一斑。
事實上,在今年的前9個月里,大盤藍籌股長期以來處于低迷狀態,估值也長時間處于歷史地位。因此,大藍籌很明顯地成為股市的估值“洼地”。就在9月底,A股銀行板塊基本市盈率在10倍左右,主要鋼鐵股的市盈率均低于10倍,煤炭股的平均市盈率也僅有15倍左右……到了10月,這些大藍籌猛然間被價值發現,集體狂舞。即便如此,煤炭股平均市盈率仍只有25倍左右,市盈率在20倍以下有7只;主要鋼鐵股的市盈率低于20倍;16只已上市銀行股中有7只市盈率仍低于10倍,市盈率最高的是寧波銀行16.8倍。與“三高”眾多的小盤股相比,大藍籌估值優勢明顯。
而且這些大盤藍籌是中國經濟的脊梁。以銀行股為例,它們屬于穩定增長型,這些股票企業規模較大,但每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卻在2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更高。“在中國經濟8%~9%的增長下,相當大盤藍籌股的盈利水平增長有15%到20%,這些股票市盈率不到10倍,這是一個在正常情況下令投資者垂涎欲滴的情況。”中金公司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梁紅曾旗幟鮮明地表示。
同時,今年以來,大藍籌板塊與市場相比較也處于估值的低谷。拿銀行股來看,A股較H股折價率卻居高不下。大盤金融股A/H折價普遍在20%以上,折價最大的招商銀行A股相對于H股折讓已經接近35%。大盤藍籌股在經過長時間的低估值后存在估值修復性的基礎。
此外,充裕的流動性為推動大藍籌的估值修復上漲提供了動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人民幣升值以及全球流動性寬松預期將繼續促使資金流入,大藍籌板塊的避險和保值增值功能對超大資金來說魅力無限。因此,大藍籌行情仍會卷土重來。建議關注銀行、保險和煤炭板塊。
通脹受益板塊有機會
“通脹將是長期持續的狀態。各國政府為應對經濟危機推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導致的長期低利率將推高全球通脹。”一位基金經理的解釋充分概括了當前的經濟形勢。
當前,國際上,各國都開足了“印鈔機”,美聯儲進一步推進貨幣寬松政策,美元的不斷貶值,金價屢創新高,油價有望重回100美元上方,全球大宗商品繼續上漲,貨幣的泛濫導致通脹全球化。而國內,蔬菜、食用油、大米、豆類,甚至蘋果、蕃茄等農產品的價格輪番上漲,全面通脹時代正在到來。在國內外形勢的夾擊下,如何保值成為當前老百姓的最大焦慮。
事實上,有理財專家之稱的基金也早已作了準備,紛紛對癥下藥改打“通脹牌”。
通過基金三季報可發現,對通脹的擔憂早已存在于一些基金公司。如海富通中小盤在三季報中表示,其在第三季度大幅增加了股票倉位,主要增持了新能源、軍工以及資源類股票。在其十大重倉股中,山東黃金名列榜首,除此之外,山煤國際、興發集團、廈門鎢業等資源類股票也赫然在日。
而且日前發行的新基金中,也有兩只直接和通脹有關,分別是銀華抗通脹主題基金(LOF)以及同聯安大宗商品ETF基金。
至于哪些行業最具抗通脹能力,通常有黃金、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石化、農產品等行業,這些行業將在通脹中首先受益。在10月開始的短短10多個交易日中,有色、煤炭股連續暴漲,大部分股價上漲已經超過50%,所謂的價值“洼地”被迅速填平。雖然近來煤炭、有色等出現了調整,但行情已經從估值修復走向通脹預期推動,在下一階段,以有色、煤炭為核心的資源品,仍會有表現的機會。而在農產品不斷漲價的前提下,農業股行情也值得期待。
五大板塊受益人民幣升值
自今年6月19日二次匯改以來,人民幣重啟升值之旅。而人民幣升值對股市而言,絕對是個利好。至于人民幣升值受益的板塊則是個大家族,主要有航空、房地產,銀行、造紙、石油石化和資源類等六大板塊。但是,理應受升值利好的房地產業.南于受政策調控,決定股價走勢的還是政府對地產的態度。而中短期政策顯然難出現轉折性變化,所以,對房地產暫時選擇回避,重點關注其他五大受益板塊。
航空業是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受益者。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部稱,受益匯改最多的是那些收入基本為人民幣而支出基本用美元的公司。航空行業屬于典型的外匯負債類行業,人民幣升值使航空公司能夠一次性獲得相關的匯兌收益,同時還因航油進口價格下降及租賃成本降低而間接受益。據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提高0.5%。中金公司認為,由于南航的美元負債最高,或將是國內航空業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在其一份行業報告中指出,南航航空具備商業績敏感性。南航在國內三大航中業務規模最大,因此從每股盈利的絕對提升幅度來看。其盈利對于客座率和運價的彈性也最高。此外,中國航空也受益匪淺。據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國航每股盈利可提升0.02元。
與航空運輸業一樣,國內的造紙行業對匯率的波動也較為敏感。宏源證券的報告表示,從成本角度考慮,匯改將會降低造紙行業的相對進口成本,從而提升其收益。數據顯示,我國造紙行業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進口木漿、廢紙占耗用原材料接近40%。其次,國內大部分大型紙機依靠進口,造紙行業中同定資產投資中約有60%以上是設備投資,而且多數都是進口紙機設備,匯改將造成進口設備價格相應下降,降低了造紙類公司進口設備的采購成本,折合成企業效益相對可觀。德邦證券分析指出,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綜合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
此外,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石油石化業,以及資源類,尤其稀有金屬行業也形成利多。人民幣升值對人民幣計價資產比較高的行業以及外幣負債比較大的行業可能會構成利好,而人民幣業務和人民幣資產是銀行等金融業主體,因此會受益于人民幣升值。對于石油石化業,人民幣持續升值將使國內成品油的生產成本下降。據有關部門測算。理論上,人民幣兌美元每升值0.1元,將使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下降77元。假設原油的平均價格是75美元/桶且中間稅費保持不變,以人民幣兌美元價由6.83:1為基準,那么當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至6.8:1、6.7:1、6.6:1和6.5:1的比率,我國的柴油出廠價每噸將分別下降23元、100元、177元和254元。而國內成品油的售價是根據國際油價進行調整,因此,排除油價浮動的因素,人民幣升值將給中石化等帶來福音。而人民幣升值目前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于美國,美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開足“印鈔機”,迫使人民幣和其他國家的幣種升值。從經驗看,這將導致資源價格的上漲,尤其是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這將直接導致相關股票的上漲。
大消費板塊有潛力
今年以來,在國家政策戰略性地由主要依靠出口轉向依靠刺激內需,這使得大消費概念浮出水面,成為股市的一大熱點。相關行業板塊輪番登場,你方唱罷我登場,表現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被炒作得如火如荼的大消費概念到底涉及哪些具體行業?確實,大消費概念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含著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汽車、百貨零售、商業連鎖、酒飲料、餐飲、醫藥和旅游等等,可以說,大消費概念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值得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主題概念。
華商領先企業基金經理郭建興表示,“從板塊來看,下半年我看好大消費概念行業,更細化點就是區域性的零售龍頭公司、中低端的食品飲料公司、乳業公司、快速消費品公司等;在戰略新興行業中我看好產業發展前景清晰、盈利持續增長的行業。另外,在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新醫改等因素的影響之下,醫藥行業正在慢慢形成一個大的產業,醫藥板塊存在長期的超額收益投資機會。”
他對醫藥板塊的提法得到了眾多基金公司的共鳴,仍然扎堆“買藥”。醫藥行業被稱作“永遠的朝陽行業”,是發展前景較為確定、增長空間較大的行業之一。新醫改的啟動、國內人均用藥水平的提高、政府對醫保的投人,都將給醫藥行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我國醫藥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值得長期看好。過去10年,我國的醫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7%以上,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今后10年,我國的醫藥行業投資更將步入“黃金期”。據全球知名機構預測,我國在2013年將成為全球第二三大藥品消費大國,整個醫藥行業很快將進入到最新一輪的增長期。
從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表現來看,投資醫藥行業,進可攻,退可守。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醫藥保健行業誕生了很多超級大牛股,醫藥行業中長期整體表現大幅跑贏大盤。據統計,2005年6月6日股市跌破千點至2010年10月31日5年多的時間內,醫藥指數的累計收益率近800%,而同期滬指的累計收益率為200%。目前。滬深兩市醫藥上市公司共有150多家,尤其是中小板中許多中小盤醫藥股成長潛力非常大,值得重點關注。
衍生工具是好幫手
牛市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別錯過了。然而,現實的問題卻有一大堆:手中沒有了“子彈”(現金),只有一把原有的套牢盤,怎么辦?選不準股票,或者一買就跌,一拋就漲,在牛市卻還“賺了指數虧了錢”,怎么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前者運用融資融券中的融資,后者則買人股指期貨合約。
今年3月31日融資融券業務正式啟動,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易方式。融資交易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交納一定的保證金,融(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買入股票的交易行為。
近期,股市的走強帶動了融資融券市場的火爆。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滬深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72.14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71.87億元,占總規模的99.6%。11月2日滬市融資買入額再次擴大至7.71億元,環比增幅高達55%。金融股和有色股均獲得較大融資買入額。目前,招商銀行、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的融資余額分別為3.23億元、2 03億元和2億元,是當前融資余額最大的股票。
老齡化帶來的機遇
如果說人口紅利是造就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那么好景似乎難以長久。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出現第一次增長高峰。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繼進入老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800萬以上,總量將突破2億。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接近30%。這也意味著,未來20年老年化加速驅動“銀發”產業,老年化加速將提升醫療需求,而這對于中國的基礎醫療器械市場、生物保健行業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發展機會。
據晨星統計,截至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在醫藥行業的資產配比為8%,遠遠高于該行業在滬深300指數中4%的占比。而一些醫藥行業主題基金更是孕育而生,如匯添富醫藥保健股票、易方達醫療行業股票基金。下面就成立時間稍長的匯添富基金的概況及投資機會與風險加以簡單介紹和分析。
匯添富醫藥保健股票基金成立于2010年9月,截至今年4月10日,基金的凈資產規模為30億元。基金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資方法,以醫藥保健行業上市公司為股票主要投資對象,投資于醫藥保健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的資產占股票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
該基金成立僅1年有余,去年基金的投資收益為-23.86%,略高于平均同類0.5%。不過與醫療指數去年-31.91%的跌幅相比,基金也算是抗跌。這主要來源于基金去年維持低于同類平均的倉位水平。在基金成立以來的6個季度中,有3個季度戰勝同類平均,季度業績戰勝率為50%。由于基金絕大部分資產投資于醫藥行業,行業集中度比普通基金高很多,故而也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基金成立至今持股平均市盈率為42.63倍,高于目前醫藥生物行業平均25倍左右的水平。基金在去年全年持股換手率為47.65%,總費率為1.91%。晨星股票投資風格箱屬于中盤成長型。總體而言,基金的投資風險偏高。
雖然醫藥行業在未來市場蘊藏著豐富的機會,但是基金的整體風險偏高,適合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同時由于行業集中度較高,基金更適合做衛星組合。
消費崛起的背后
在過去的30年中,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帶來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然而,隨著形勢的轉變,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經濟的蕭條、投資產能過剩等,投資和出口難以維持過去的高速增長,已被達成共識,國內經濟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地步。從實際情況來看,歐美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居民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在70%以上,國內居民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僅為46.9%,這說明從投資推動轉向消費拉動還有很大的空間。
從過去十年股市的表現情況來看,以食品飲料、醫藥、零售為代表的消費板塊也都基本跑贏市場,而一些眾所周知的白馬型牛股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云南白藥等也多出于消費板塊。在去年的弱勢市場中,消費股的弱周期性再次得到了市場的肯定,一些機構投資者紛紛以“吃藥喝酒”的策略應對系統性下跌。而一些基金公司也推出了不少偏消費類的基金,如嘉實服務增值、博時第三產業、大成中證內地消費主題、國投瑞銀中證下游消費與服務產業指數等。下面我們就其中的嘉實服務增值加以介紹和簡單的分析。
嘉實服務增值基金成立于2004年4月,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資產凈值61.29億元。基金采取相對價值投資策略,綜合考慮階段性估值及預期,關注風控和安全邊際,個股投資分散。根據招募說明書,基金的投資范圍為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25%~95%;債券資產占0~70%;現金或到期日在1年以內的政府債券不低于5%。
基金經理陳勤先生2008年擔任該基金的管理工作。其從業經驗豐富,曾就職于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投資銀行任證券分析師,回國后在國內大型基金公司華夏和銀華有基金投資管理的經驗。期間管理業績較好,其目前同時擔任嘉實價值優勢的基金經理,采取與嘉實服務增值類似的投資策略。陳勤奉行相對價值的投資理念,認為傳統的深度價值投資機會在國內市場不常出現,以估值為基礎,但認為不僅公司基本面,包括市場情緒、預期變化等任何能影響估值體系的因素都應該納入相對價值投資的范疇,并且價值投資不代表簡單的長期持有,需要考慮階段性的變化。陳勤先生注重安全邊際和風險控制,會對個股風險進行明確界定,并對集中度進行嚴格控制。
基金過往業績良好,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的晨星3年業績評級為五星、5年業績評級為四星。成立以來,基金每年業績皆跑贏同類平均。投資風格方面,基金持股市盈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在2010年二季度末持股市盈率甚至低于10倍,從晨星股票投資風格箱來看,屬于大盤成長型。在行業配置上,截至去年年末,與同類基金相比,基金超配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等消費行業比較明顯,一些白馬類酒業、醫藥、百貨等消費類各股近年來常常出沒于重倉個股中,如貴州茅臺、東阿阿膠、格力電器、上海家化等,同時基金持股較為分散。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晨星3年風險系數處于偏低、3年夏普比率處于高水平,說明基金具備較強的超額收益創造能力。
科技時代的浪潮
先是索尼、微軟,再到今天的谷歌、推特以及處于巔峰的蘋果,科技時代似乎永遠不缺乏奇跡,缺乏的更多是想象,蘋果今天超過600美元的股價很好的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雖然人們曾經擔心科技泡沫的來臨,但是事實讓我們看到,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總能給那些獨具眼光的投資者帶來驚人的回報。尤其是處在經濟轉型的當下,不少機構投資者紛紛將目標投向了這一具有高成長性的領域,故而也就不乏相關行業主題基金和超配電子科技行業的基金,典型的如深證TMT50、泰達宏利成長、鵬華新興產業股票、博時第三產業等。下面我們對堅持重倉投資在該領域的基金泰達宏利加以介紹和簡單分析。
泰達宏利成長股票基金成立于2003年4月,截至今年一季度基金資產凈值為16.70億元。基金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資方式,根據市凈率和市盈率與每股預期收益增長率之比,確定具有增長潛力的價值型股票。基金定義的成長型股票主要為電子、信息技術、傳播與文化產業、醫藥與生物制品四大行業。根據招募說明書,基金股票資產的80%以上必須投資于成長類行業。從近幾年基金的實際投資情況來看,基金投資主要集中于電子、信息技術、醫藥行業,且以電子信息為主打行業。
該基金在歷史上換過多次基金經理,目前由梁輝、鄧以穎共同管理。其中梁輝先生現任基金投資部總經理,9年基金從業經驗,曾管理過多只基金,如泰達效率基金、泰達周期基金、泰達首選基金、泰達品質基金。目前其管理的基金數目也達到3只,分別為泰達宏利成長、泰達宏利先鋒股票、泰達宏利品質生活。
基金過往長期業績中等偏上,晨星3年業績評級為三星、5年業績評級為五星。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基金過往的8年業績中,有4個年度跑贏平均同類水平。基金主要投資于電子、信息等高成長性行業。從去年年底公布的數據來看,電子、信息兩大行業在基金整體資產中的配比達到35%,而該兩行業屬高市盈率行業,故而基金整體的持股市盈率較高,基金最近5年換手率分別為:去年325%、2010年468%、2009年525.12%、2008年258.93%、2007年360.76%。高換手率也意味著總費率偏高,最近5年總費率為2011年2.76%、2010年3.23%、2009年3.45%、2008年3.48%、2007年4.10%。從披露的季度數據來看,重倉股變化較大。基金的晨星股票投資風格箱屬于中盤成長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基金最近3年的同類風險排名處于組別中較低水平。同期最近3年夏普比率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基金具有一定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
關鍵詞:醫藥企業;IPO上市;財務管理;內控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上市已經成為社會的發展潮流,盡管醫藥企業的上市具有很大的難度,但是醫藥企業的IPO上市依然有很大的前景。目前對醫藥行業的IPO要求程序多,需要符合凈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收入,具有一定的資產規模,這就對醫藥企業的財務管理與內控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一、IPO的概念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IPO新股定價過程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通過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計上市公司的理論價值,其次是通過選擇合適的發行方式來體現市場的供求,并最終確定價格。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首次公開募股指一家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后,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醫藥企業IPO上市可以盡快的募集資金,促進醫藥企業自身的流通,樹立企業的良好名聲,給股市注入了新鮮血液,給股民好的投資回報。
二、醫藥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現狀
(一)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需要有健全有效的財務會計制度做保障,這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醫藥企業在進行財務的管理和控制時,要根據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但是,在現實社會中,許多的醫藥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科學的框架管理體系,這為醫藥企業的IPO上市造成了許多的麻煩。
(二)風險意識有待加強。醫藥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這促使我國的醫藥企業越來越多,許多的醫藥企業是民營企業、私人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更是不規范,對于自身的風險也毫無防范意識。例如醫藥企業可能面臨的收賬風險、市場風險、訴訟風險和資金風險等等。
(三)資金管理有待加強。醫藥企業的資金管理力度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比較薄弱,缺乏系統的資金管理規劃,資金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要么出現資金的閑置利用率低;要么利用過度造成資金周轉困難。醫藥企業的資金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利用就會對日常的加工、采購造成威脅,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的信譽和經濟效益。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落后。醫藥行業的成本控制能力低,企業往往采用以往的總成本核算法、存貨方法來計算,而不是采用先進的作業成本核算、服務成本核算等方法,這已經不能滿足醫藥企業上市的需求。
三、醫藥企業IPO上市財務管理與內控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觀念落后。我國的許多醫藥企業有一部分是從原來的國有企業轉變的過來的,有一部分是新成立的私人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都是沿用了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運營管理模式,把財務管理的只能與會計等同,沒有自己企業的完整的財務制度控制管理體系,只注重財務的資產記錄和反應企業業務情況的能力,忽視了財務自身的資產數據分析、財務的預警能力。
(二)企業經營活動的財務不規范。(1)企業原始的出資不規范。現在的許多醫藥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提升企業的實力都會進行一些虛假的出資或者請人代出資,從而出現原始出資不規范的問題,此外,政府對于這些醫藥企業的驗收資本手續不完善,缺乏系統的管理。(2)企業的經營業務不規范。一些醫藥企業選擇走第三終端的銷售模式,直接把產品面向診所、藥店進行銷售,這些診所、藥店許多不要求開發票,尤其是一些診所,對于發票的要求不高,這為醫藥企業的逃稅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國大部分的醫藥企業都具有逃稅現象,經營不規范,員工的社會保障也沒有得到落實。(3)企業的投資活動不規范。醫藥企業的利潤空間大,經濟效益高,對于那些獲利的企業會擴大生產規模,新建廠房,這是企業的投資活動之一。但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的醫藥企業不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購買相關的設施設備都沒有合法票據。(4)企業的產權不規范。許多私營的醫藥企業通過租賃廠區、辦公單位來開展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并且生產的醫藥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專利,適用范圍過于擴大。企業自身的設備、廠區、知識產權都沒有保障,實行違規經營。
(三)企業的內部控制不規范。現今的醫藥企業,很多屬于私營企業、家族企業,沒有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來制定企業內部的管理控制體系和流程,機構設置不完善,往往會出現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明確,一個部門兼任多個部門的智能,一個人身兼多重職務,管理混亂,加之私人企業、家族企業中的裙帶關系,許多部門的領導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企業內部的關系復雜,加大了企業的管理、控制難度,導致內部的控制松散,許多的職位、部門形同虛設。
正當A股交投清淡之際,關于消費主題投資、中小企業受金融扶持的利好卻再度傳來。政策推動的強化,對基金經理而言,會意味什么?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分別是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張婭、中海消費駱澤斌、海富通國策導向牟永寧和中銀中小盤王濤。他們將探討消費、中小企業的投資思路及ETF要訣。
同時,我們也提醒投資者關注近期分級基金的變化。10月以來,股市持續震蕩,但目前市場上銀華穩進、申萬收益等6只股票型分級基金低風險份額,均走出上行態勢。其中,銀華穩進、銀華金利走勢最強勁。10月19日,銀華穩進收0.828元,自9月30日最低點連拉9條陽線,累計漲幅超13%;銀華金利自最低點反彈也超過10%。
穩健類份額的折價交易狀態,是驅動資金持續買入的一個因素。目前銀華穩進、銀華金利折價率達到23.35%和17.65%。折價交易相當于投資者可以按照優惠價格購買,考慮目前杠桿類份額的溢價狀態,后市如果反彈得到確認,則穩定類份額折價率收窄可能性很大,為投資者提供了交易性機會。
大消費板塊仍是穩健選擇
《投資者報》:三季度全部可統計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2.27%,然而仍有15只基金取得正收益,重倉“大消費”板塊為它們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上半年消費板塊跟隨大盤一起調整后,至今估值都不低,怎么看待這樣的投資現狀?
駱澤斌:目前從消費品對周期品的估值溢價角度來看,確實算不上便宜,但更要考慮這后面變化的原因。未來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仍不明朗,周期性行業并沒有出現確定的投資機會,而一些消費類公司仍面臨風格切換帶來的估值壓力。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將會逐步好轉,此類公司的估值溢價仍將存在。
另外,從消費品估值本身來說,仍處于合理水平,隨著業績增長和估值切換,明年仍可能取得一定收益。在內憂外患的市場環境中,中國經濟有望邁入基于轉型和內需的新經濟周期,受通脹高企不下的壓力,市場仍表現為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投資者報》:消費行業是個涵蓋面很廣的大行業,如何從眾多的子行業中精選出具備投資價值的行業及股票?
駱澤斌:相對而言,醫藥、品牌服裝、食品飲料等子行業潛力更加顯著。
從中長期來看,老齡化問題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發展趨勢,能夠直接受益于老齡化趨勢的行業就是醫藥行業。雖然醫改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波折,但中長期來看,市場的容量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品牌服裝在國內的發展潛力不容忽視,紡織制造業過去二十年快速發展,無論在規模還是品質上都達到了較先進和成熟的水平,品牌服裝將在一定程度上受益這一結果,同時品牌服飾公司對上下游議價能力突出,面臨的市場空間也比較大。
食品飲料目前主要的權重在白酒,這也是未來國內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奢侈品的種類,具有無可比擬的提價能力,而國人對白酒的消費習慣短期看還沒有改變,這也為該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短期內消費行業部分公司將面臨風格切換的挑戰,但從中長期看那些業績穩定增長的公司依然會成為中流砥柱,因此并不用太看重此類公司短期內的價格波動,而著重在其更長遠的穩健發展。
從已有統計數據看,大部分消費類公司取得了超越周期類的盈利水平,且業績更穩定,這為下一步的投資布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在撲朔迷離的市場環境下,大消費板塊可能仍是一個比較穩健的選擇。
基金經理情緒開始提振
《投資者報》:除消費板塊,近期國務院出臺的九大政策將從稅收和融資角度改善小企業的生存狀況,怎么看待近期的新變化?
王濤:10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盡管政策的實際效果有待觀察,但大多數機構認為,該政策有助于引導和幫助小型和微型企業穩健經營、增強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
國內中小盤股票在2009年―2010年大幅上漲,這既有業績快速增長的內因,也有投資者看好中國轉型等外因,但也存在較大估值泡沫的成分。2011年初以來,中小盤股票調整幅度較大,除了估值偏高的因素外,還有投資者對中小企業在宏觀緊縮環境下的發展和生存能力較為擔憂的原因。12日出臺的九大金融財稅支持政策將改善投資者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預期。
我們對未來幾年結構性投資機遇偏樂觀。部分周期品的供給改善將使得行業基本面有望持續景氣。一些受益于中央財政投資、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的大消費行業,以及代表未來產業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們選股重點關注的對象。
《投資者報》:根據融智評級數據,中國基金經理10月A股信心指數為115.74,超過100的中性觀點臨界值。心情相對趨暖是否來自大家目前都在等待政策放松?
牟永寧:確實。A股經過這段時間以來的持續下跌,底部已經隱約浮現,短期內出現反彈是大概率事件。投資成功的關鍵是看能不能在低位準確捕捉到投資機會,能不能抓住受益于國家政策的行業和相關個股,特別是那些符合國家長遠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行業和個股,未來會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三步教你投資ETF
《投資者報》:在具體操作中,我們發現投資者往往會被ETF眼花繚亂的投資策略弄花了眼,怎樣從復雜多樣的ETF投資策略中“走出來”?
張婭:ETF的投資策略很多,簡單來說有以下幾種:一是長期投資策略,主要是基于產業周期邏輯。長期主要指三到五年以上。以產業景氣周期為例,通常來說,在前期選擇中小盤指數,因為在產業周期早期的3到5年,中小盤相對大盤可能有超額收益,隨著進入后期,則應選大盤指數。
二是階段配置策略,即輪動操作,時間窗口定義在3個月到1年半間。如周期產業線索非常明顯,更多要關注行業ETF,如不清晰,應關注具有風格特征的ETF。
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更看重公司盈利的增長,卻對其派息和凈資產收益率不上心。其實,股息也是公司估值中的重要因素。
股息遭冷遇
仍以華蘭生物(002007.SZ)展開討論,從這家公司身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市場對上市公司分紅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5月29日,華蘭生物股票激勵計劃草案,該計劃的解鎖條件如下:
(1) 以2012年凈利潤作為固定計算基數,2013年、2014年、2015年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或超過35%、58%、80%;
(2) 2013年、2014年、2015年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不低于10.5%、11%、11.5%;
(3) 解鎖日上一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不得低于授予日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
注:以上凈利潤及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作為依據,不低于該數為包括該數。
上述解鎖條件最令人奇怪的是第一條,它沒有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作為考核指標,而是考核“凈利潤”。眾所周知,凈利潤包括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兩個部分,對華蘭生物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公司少數股東損益大幅增長,未必意味著每股收益的大幅增長。換言之,凈利潤的增長不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含金量高。我希望這只是筆誤。
再來看第二條,我認為這一條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要求明顯過低。2012年,華蘭生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只有10.39%,遠低于競爭對手天壇生物(600161.SH)和上海萊士(002252.SZ),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公司管理層顯然沒有見賢思齊的想法。
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如果做到了第一條,第二條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以下分析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指標進行。如果201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達到35%,為3.49億元,則只需加權平均凈資產不超過33.22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就可以達到10.50%。而加權平均凈資產為33.22億元意味著與2012年相比,增加不超過8.35億元。考慮到201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只有3.49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增加不超過8.35億元幾乎是必然的。2014年、2015年的分析類似,詳見表2。
因此,解鎖條件二對華蘭生物幾乎沒有增加什么要求。在我看來,如果為了達到該條件,則公司在派發股息方面必須要有所作為,這才是好的條件設置。
盡管如此,在華蘭生物上述股權激勵公告當天,股價上漲了1.59%,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則微跌0.07%,中小板指數也只漲了0.75%,這表明市場還是看好華蘭生物的公告內容。
重溫股票估值知識
此前我們曾以華蘭生物為例討論過彼得?林奇的估值方法,那個方法還是屬于市盈率的范疇,本文則以折現現金流法(DCF)為主進行討論。
直接對股票進行估值的折現現金流法有兩種:紅利貼現法和股權資本自由現金流(FCFE)貼現法。通常情況下,人們更喜歡用后者,其實前者更合理。
紐約大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 在《投資估價》一書中對紅利貼現法和FCFE貼現法作了如下比較,“許多原因都會導致兩個模型計算得出的結果不一致。首先,如果FCFE大于紅利,而且多余的現金只得到了低于市場利率的利息,或者投資于凈現值為負的項目,那么用FCFE模型計算得到的價值就會比使用紅利貼現模型得到的價值高……另外,許多公司通過支付數額小于股權自由現金流的紅利來降低公司的負債/權益比率,而這往往導致公司的財務杠桿比率過低而降低其價值。”
由此可見,有些公司時常會做一些損害股東價值的行為,但FCFE貼現法無視這些行為,因此不如紅利貼現法。
我認為,當我們使用折現現金流法時,其默認的基本前提是今年的1元錢,明年要值1+r元(r為我們使用的貼現率)。在使用紅利貼現法時,我們有極大的把握能保證這一點,這是因為從公司分得紅利后,作為投資者,我們可以自行決定這些資金的去向;反之,使用FCFE貼現法我們無法保證這一點,相當一部分資金的使用權不在投資者手中。前提不成立,結果當然也就不成立。
仍以華蘭生物為例,2012年公司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為3.48億元,比2011年的1.92億元增長了81.25%;而其當年派發的(2011年度)股息只有0.69億元。2012年度股息更是只有0.58億元,僅為當年自由現金流的16.67%。由于華蘭生物年初年末都沒有有息負債,此處我們以公司自由現金流作為FCFE。
顯然,對華蘭生物使用紅利貼現法估值會得到比FCFE貼現法低得多的結果,但若非如此,又怎能體現出公司吝于分紅之惡?
股息繞不過
很多人不愿意使用紅利貼現法,他們認為,預測一家公司未來的股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FCFE貼現法更受歡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不用預測股息。有趣的是,可以完全由紅利貼現法推導出的剩余收益估價模型(奧爾森模型)卻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有人認為,在奧爾森模型下,對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預測其未來的盈利,不用考慮未來現金流和股息政策。
事實并非如此,至少對有著大量超額現金,尤其是那些因為盈利能力超強而導致存在大量超額現金的公司來說,我們必須考慮其股息發放問題。以華蘭生物為例,假設公司201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9億元,以2012年末凈資產25.98億元計,其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3.43%。如果投資者要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0%,則這一年公司僅創造了0.89億元的剩余收益。而如果該公司此前一直積極回報股東,派發股息后不存在大量超額現金,假設2012年末股東權益只有實際的一半,即12.99億元,則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為26.87%,可創造剩余收益2.19億元。為簡便起見,此處我們沒有考慮超額現金取得的收益,但大量超額現金的存在對創造剩余收益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