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標準農田效益

      高標準農田效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標準農田效益

      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第1篇

      5月20日,兵團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馬金玉、三師國土局副局長秦愛民一行蒞臨五十三團復核2013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該團黨委副書記、團長曾寧江陪同檢查。

      復核驗收組首先來到該團的項目建設工地現場進行了實地查看,聽取該團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情況的匯報,之后對項目相關資料進行了詳細檢查。該團2013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自2013年9月10日開始施工,于2014年8月15日竣工,項目總投資2008.79萬元。累計完成現澆渠道防滲工程23.44公里,配套建筑物235座;建設高效節水膜下滴灌面積2723畝;田間道路砂礫石硬化11公里,配套建筑物12座;建設農田防護網203.3畝。該團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工程的實施,一是使渠道輸水安全有了保障;二是通過田間道路硬化,方便了職工出行和田間作業;三是提高了條田標準化建設程度。該團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分布在三連、六連、十七連等連隊,在方案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耕地情況來確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布局,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為目標,選擇一些整治潛力大且相對集中成片的田塊。綜合運用調查、勘測、評估等各種手段,準確摸清項目區耕地質量和權屬狀況,明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效益的分配方案,確保收益權調整與分配方案的制定公開、公平、合理、合法。

      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高農田的防洪抗旱能力,為實現農田增產、農業增效、職工增收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檢查,復核驗收組對五十三團高標準基本農田施工、建設情況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希望該團繼續加強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機制,科學調度用水,保證渠道的安全運行,充分發揮項目工程效益。

      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第2篇

      根據文件要求,現將XXX2020年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子項績效管理自評如下:

      一、前期工作(8分,自評8分)。

      1、任務分解(2分,自評2分)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XXX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皖農建設〔2019〕154號),按照農田建設管理辦法,在專家評審基礎上,我區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并將年度建設任務具體落實到項目,并按時上報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共6個項目,任務4萬畝,計劃投資611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6070,自籌40萬元。

      2、項目審批及備份(4分,自評4分)

      市局在完成了項目評審和現場審批后,下達了各個項目的設計批復;按照批復內容,我區編報了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省農業農村廳下達了實施計劃批復(皖農建設〔2020〕104號);我區同步在國家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系統填報備份。

      3、項目儲備(2分,自評2分)

      根據項目規劃,我區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選項入庫工作的通知》(裕農〔2019〕143號)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區級項目庫,項目庫總規模7.05萬畝,計劃總投資10675萬元,滿足我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儲備需求。

      二、建設進度與質量(35分,自評35分)。

      1、建設面積及工程(20分,自評20分)

      我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萬畝按計劃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通過第三方檢測,各項工程建設質量達到設計標準,質量合格,效益發揮明顯。2020年6個項目10月初全部進場開工,開工率100%,項目進展順利,施工進度較快,區組織了項目督促和第三方質量跟蹤檢測,工程質量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組織了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分別觀摩了我區江家店鎮龍門、分路口鎮楊集和分路口鎮新河項目區,其中省廳孔少林局長親臨分路口新河項目區指導工作。

      2、年度任務完成比例(10分,自評10分)

      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包括江家店鎮龍門、永興,分路口鎮楊集、新溝以及徐集棠樹等8個項目,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2020年,我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個,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任務0.35萬畝)。在省廳下達計劃批復后,我區開展項目招投標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個項目,總計10個標段的招標,并在9月底全部進場施工,當年立項且當年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年度任務的100%,目前,各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3、耕地質量提升(5分,自評5分)

      為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提高耕地質量,我區制定了《XXX2020年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提升與等級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在高標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中針對性地采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措施來加以改善和提升項目區耕地質量。通過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層厚度、和質地;通過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項目區排水,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了項目區耕地灌溉保證率。項目實施后,耕地質量穩步提升,根據第三方調查評價報告,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耕地質量等級由建設前的3.22提升至3.17,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升了0.05。

      三、資金投入(25分,自評25分)。

      1、財政資金(23分,自評23分)

      我區2020年農田建設區級配套資金為2439.1萬元(其中高標準農田575萬元,最后一公里1864.1萬元),實際到位4311.175萬元,占應配套資金176.8%萬元。在資金管理上,我區實行區級財政報賬,國庫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項目審計后報賬進度在92%。

      2、社會資本(2分,自評2分)

      2020年XXX順河鎮華順牧草合作社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10萬元,其中華順牧草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通過項目扶持,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1000畝,支持華好奶牛養殖飼料基地建設。目前,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已足額匯繳到區財政賬戶。

      四、竣工驗收和上圖入庫(12分,自評12分)。

      1、竣工驗收(6分,自評6分)

      根據省廳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規程,我區按時對2019年度8個高標項目進行了區級自驗,綜合驗收評價合格。

      2、上圖入庫(4分,自評4分)

      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要求,我區在申報項目時主動與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系,做好項目申報前置把關,2019、2020年項目均符合上圖入庫條件。其次,2019和2020年項目在建設中和竣工驗收后也在全國農田建設監管平臺上圖入庫,建設面積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評2分)

      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我區做好四個結合工作創新試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組印發了《XXX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在建設2019年高標項目完工后,根據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項目鎮村上報,其中江家店鎮龍門、永興,羅集鄉云水和分路口鎮楊集村通過填埋廢棄塘壩、溝堰及老莊基還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積342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占項目區的比例0.86%,上述項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辦理。此外,我區在江家店龍門、永興和羅集云水3個項目中,整合實施了自然資源部門土地復墾項目,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備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復新增耕地面積約8.7公頃。

      五、建設管護和制度建設(10分,自評10分)。

      1、落實管護資金(7分,自評7分)

      2019年高標準項目,我區在初步設計中落實工程管護經費60.43萬元。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190萬元,專項用于全區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

      2、制定管護制度(3分,自評3分)

      為加強建成工程的管護,長遠發揮工程效益,我區制定了農田建設管護辦法,工程管護制度和長效管護機制。在項目建成后,區主管部門將完工項目工程移交項目鄉鎮,由項目鄉鎮、項目村負責管理并訂立管護責任書。

      六、日常工作(10分,自評10分)。

      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對策;四川南江

      中圖分類號 S28;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5-0228-02

      南江縣位于四川東北邊緣,毗鄰陜西省漢中市和廣元市旺蒼縣,距成都463 km、西安432 km、重慶520 km。全縣轄48個鄉鎮、522個村、86個社區,幅員面積3 383 km2,總人口70.36萬人,現有耕地2.82萬hm2,其中水田1.7萬hm2,旱地1.12萬hm2。全縣耕地分為水稻土、紫色土、沖積土、黃壤、黃棕壤和石灰(巖)土等6個土類,大部分土壤富鉀、缺磷、氮不足。面積最大的土類是水稻土,占46.38%,其次是紫色土類,占27.9%。近幾年來,南江縣以“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新增農資綜合補貼用于糧食基礎生產能力建設”、“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等項目為契機,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的總體目標,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性、示范性和引導性,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豐富和諧新農村內涵,為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了新路子[1-2]。

      1 南江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

      1.1 新增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于糧食基礎生產能力建設

      中央財政新增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集中用于糧食基礎生產能力項目建設有特色。2010年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930.67 hm2,在長赤鎮和紅光鄉9個村具體實施。新建、整治田間灌排渠系62.542 km、排濕渠1.65 km,新建配套建筑物2 235處,小型抗旱水源工程:整治山坪塘20座、新建蓄水池40口,小型灌排泵站2處;田(土)型調整:田型調整415.4 hm2,修筑田(地)埂3 750 m,培肥地力303.07 hm2。

      1.2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

      南江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成效明顯。2008―2012年在南江縣下兩、八廟、正直、大河等18個鄉鎮實施,建設基本口糧田3 240 hm2,其中坡改梯733.33 hm2,改土培肥753.33 hm2,改造中低產田1 753.33 hm2。新建和維修蓄水池162座,新建沉沙池或山糞池867口,新建小型提灌站2座,新建和整治排灌溝渠87.85 km,整治山坪塘111口,新建田間作業道26.93 km,整治機耕道18.86 km。通過項目建設,實現了能排、能灌,擴大防澇面積,增加保灌面積,提高有效灌溉面積,實現旱、澇保收;同時,通過實施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推廣項目、稻田保護性耕作等技術,促進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培肥地力,不斷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由“藏糧于倉”向“藏糧于地”的戰略性轉變。

      1.3 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

      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質量高。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2010―2013年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在長赤鎮的建華村、清泉村和元潭鄉的字庫、九泉、石寨村等19個村實施,建設高標準糧田1 333.33 hm2,新建及整治田間灌渠系24 km,新建蓄水池20口,新建提灌站2座,田間耕作道3.75 km,整治機耕道5 km,土地平整166.67 hm2,地力建設1 000 hm2。按時、按質、按量高標準的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據統計,南江縣2007―2013年在長赤鎮、南江鎮、沙河鎮、正直鎮、東榆鎮、紅光鄉、紅四鄉等逾20個鄉鎮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共建設高標準農田5 573.33 hm2,其中坡改梯1 506.67 hm2,改土培肥10 240 hm2,改造中低產田5 186.67 hm2。新建蓄水池530口,開挖、疏浚渠道852.4 km,新建、整治排灌渠系2 028.15 km,整治山坪塘133口,新建田間耕作路110.2 km,整治機耕道113.86 km。建設內容為小型蓄水工程、灌排渠系建設、田(土)型調整、梯田埂建設、農田耕作道、機耕道的整治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及農耕農藝等配套設施建設。通過項目實施,使項目區灌溉保證率達到95%,將原來的旱田、“望天田”變為能排能灌的高產穩產農田,大大提高糧食基礎能力,促進了農業發展。該項目可使項目區農戶中低產田土比例由80.95%降為18.6%。項目區年糧食基礎能力由現在的10.5 t/hm2提高至12.225 t/hm2,年平均增產1 725 kg/hm2,年新增糧食基礎生產能力6 605.4 t。

      2 抓好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具體措施

      2.1 強化“三大保障”,高規格推進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措施落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工作,將其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會議精神、為農民辦實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惠農措施來抓。政府要成立以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縣農業局局長、財政局局長為副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狠抓任務、資金、人員、技術“四落實”??h農業局成立了技術專家組、外業下鄉督查組等工作機構,土肥站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及日常工作,從而做到領導、技術、人員、后勤保障“四到位”;各項目鄉鎮也要建立相應機構,做到項目實施黨政重視、部門齊抓共管,確保項目實施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二是資金保障。堅持“政府補助、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和“性質不變、渠道不亂、配套使用、各交各的賬,各記各的功”的原則,按照各資金來源部門對項目實施的具體要求,加強項目資金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三是科技保障。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局要抽調專業人員分片蹲點作業,加強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開展與農科院校合作,集成應用耕地保育技術、耕地污染防治技術和配方施肥技術,挖掘增產潛力[3]。

      2.2 堅持“三大原則”,高起點編制規劃

      一是因地制宜、整體規劃的原則。實施項目中,要嚴格實行項目業主制、工程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強對工程質量、進度的監管。把建設示范片,建好精品工程,突出規模效益,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作為規劃設計工程著眼點,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高質量施工、高規格利用、高效益運行”的原則,堅持集中成片、規模開發、整體推進的改造開發策略,切實搞好項目規劃設計。二是集中連片、綜合治理的原則。要深入到項目鄉鎮實地踏勘,對項目規劃設計進行現場初驗,做到規劃設計標準一致、項目實施程序一致。采用同一個標準進行工程建設,無論是丘陵盆周山區還是平地,無論是改田還是改土,工程標準設計要高、質量要好;田型調整要規范,農田排灌渠系布局科學合理,經濟實用,排灌渠平直、牢固、美觀,按溝渠的功能深度達標[4];修建的橋、涵、閘、池、農田制口和道路等配套設施,做到數量足、質量高、設置合理;改土工程做到地埂牢固,臺位清晰,坡面水系健全,溝、池、凼、路布局合理,配套齊全,達到改土“平、厚、壤、固、肥”技術標準。三是重點突出、產業優先的原則。按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方案要求實施,結合項目重點抓好建設村的銀花、茶葉等南江特色產業發展。

      2.3 突出“三大重點”,高標準組織實施

      一是明確工程任務,加快項目實施??h農業局、財政局領導要隨時督查工程質量和進度。實施嚴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到任務明確,分解到人,實行外業下鄉人員包片負責,隨時進行項目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做好每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等工作。各項目鄉鎮、村社積極配合,按照下達的項目計劃,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分工序檢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工程。二是加強項目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堅持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各施工企業、監理單位和項目業主要明確職責,加強項目監管,嚴格按照省農業廳制定的《建設1 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工程規劃綱要(2011―2015年)》和《四川省糧田建設標準》等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建設。在施工過程中始終要求把質量放在首位,嚴格基本建設程序。項目業主對施工企業的質量和進度要進行定期督查;監理單位要隨時監督施工企業的施工質量;對各項目鄉鎮的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對進度慢、建設質量不合格有關責任單位和個人實行公開曝光;實行“倒計時”制度,對項目實施單位實行一月一匯報,確保按期按質完成項目實施計劃。三是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后勤保障。在資金管理使用上,要嚴格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項目試點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實行專戶儲存、專人管理、??顚S?,并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強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確保項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3 存在的問題

      一是南江縣中低產田土面積大,人均占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項目投入力度不大,導致中低產田土比重大,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一遇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產生較大威脅。二是部分鄉鎮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組織領導措施不夠得力;爭取項目時積極主動,建設項目時消極應付。三是按照產業化的思路來規劃和組織實施項目的力度不夠,產業結構調整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綜合效益的發揮。四是項目建設與質量標準還有一定差距,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重工程建設、輕工程管護的現象較為普遍。五是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砂石、水泥、肥料等物資價格上漲,項目實施單位造價增高,資金嚴重不足,導致項目實施達不到預期的質量和效果[5-6]。

      4 實施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對策

      一是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任務重,尤其是在盆周山區縣,交通極為不便,環境較差,地方財力相當緊張,工作經費支出相對較大,在項目概算中,參照當地、當時材料價格適當調高單價,同時增加工作經費比例,以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二是繼續加大國家、省市農業主管部門對盆周山區縣農業立項,特別是在基本口糧田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更多、更大的支持。按照統籌規劃,捆綁資金、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有序實施,確保建設質量,發揮資金的規模效益,推動土地改造、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加強工程建后管護。要創新機制,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護辦法和措施,把建后管護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定期對建后工程追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此外,建立獎懲機制,將工程管護工作納入考核目標,確保建后管護工作落實[7]。

      5 結語

      總之,南江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作在省、市農業主管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高,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效果明顯。在盆周山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當按照省、市主管部門的要求,加大力度,拓展思路,創新機制,探索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新路子,從而加快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以適應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生產安全,為實現盆周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6 參考文獻

      [1] 董艷瑋.東港市椅圈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綜合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247,249.

      [2] 吳行一,陳軍,曹承富,等.建設高標準農田任重道遠――旱災之后的思考與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09(22):452-455.

      [3] 齊西文,許芳艷,季志云,等.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 促進團場經濟和生態建設快速發展[J].新疆農墾科技,2013(1):63-64.

      [4] 田棟.甘谷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3(10):83,138-139.

      [5] 趙琦,陳曙光,葉新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做法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9(5):18-21.

      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用地分等;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2

      所謂的農用地分等指的就是在對農田進行利用耕作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農田進行一系列的劃分,目的就是能夠在相關的農業工作中實現按照不同的地基地質來進行不同的耕作工作。我國的農用地分等的舉措在提供相關的土地使用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做到對我國土地的相關質量、可利用程度以及所能達到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合理以及準確的判別。

      1 關于我國農用地分等

      1.1 具體應用

      為保證19.73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指標的落實,寧夏編制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依托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14萬hm2,依托“十二五”生態移民土地整治項目建設0.67萬hm2,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在黃河和清水河流域新建5.07萬hm2,并編制了2012―2015年分年度《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年度方案》。工程涉及5個地級市18個縣(市、區)和6個國有農場,其中2012―2013年度共實施11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建成1.33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

      1.2 具體實施過程

      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堅持節約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則,通過采取適當的水利措施、農業措施、田間道路建設措施和林業措施,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要求,提高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解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合理布設農田防護林網,增強農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總目標。按照一定的方法先對寧夏地區的相關土地質量進行測量,然后根據測量的結果再對土地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之后就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簡單地說,就是根據土地的不同特性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的時候選取不同的品種,以此來達到農作物高產高質量的目的。

      2 應用成效

      2.1 耕地質量建設成效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完成后,通過土地平整、水利設施配套、鹽堿地治理等措施,糧食產量所有提高,項目區內的耕地質量均有所提升,但耕地質量提升程度并不顯著。耕地質量提升程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對耕地表層的耕作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擾動,耕作層土壤養分、生產能力仍需2~3a的恢復,所以目前耕地質量提升程度并不高。

      2.2 社會效益

      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吸收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當地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通過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保證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通過水利工程建設,提高了渠系質量,有效地防止了渠水滲漏,改善了農田排灌條件,改良土壤,減輕土壤鹽漬化;通過農田防護林工程,增強了項目區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耕地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同時,耕地的集中連片和機械化率的提高,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減少農作物生產成本及損失。

      2.3 經濟效益

      通過2012―2013年度寧夏11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共增加了238.39hm2的農田灌溉面積,改良鹽堿地8980.79hm2,栽種各種樹木501961萬株,項目區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通暢、渠配套、旱能灌、澇能排”的格局;原有土地生產能力大幅提高,項目區糧食單產平均增加1000kg/667m2,為實現寧夏糧食“十二連增”和現代化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項目區農民因糧食、蔬菜和經濟作物增收及參與工程建設人均年純收入增加近千元。

      2.4 生態效益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土地平整、田間道路建設及農田防護林網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改變灌溉方式、渠道砌護、溝道清淤等水利措施,避免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結和水土流失,減少滲漏損失,節約了水資源;農業用地結構的合理搭配,渠、溝、路、林統一配套規劃和合理布局綠化,提高了項目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提高了項目區內耕地的保水、保濕、保肥、防風防沙、防治土壤鹽漬化、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改善了項目區小氣候,起到了防旱固土、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改善了項目區內的生態景觀。

      我國對于農業用地的重視度是十分強大的,尤其是關于我國的相關的農業用地的方面。因為,我國的面積雖然是國際的前幾名,但是,我國的人口卻也是最多的,因此,人均耕地水平就相對偏低了。所以,如何提高我國基本農田的產量以及質量就是迫在眉睫的事了。而農用地分等這一舉措就恰好可以解決我國目前的困難。

      高標準農田效益范文第5篇

      關鍵詞:松原市;高標準基本農田;保護耕地

      中圖分類號: F30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08-10-1

      1 建設背景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是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要確保我國的糧食供給能力,不僅要保證耕地的數量,同時更要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產出率。對此,吉林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投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也是優化利用土地資源,建立高產穩產有效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有效途徑。

      2 松原市概況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處中溫帶,幅員面積22034平方公里,占吉林省面積的12%,總人口290余萬。松原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長期以來,松原市農民有著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為吉林省的糧食生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不過由于松原市特有的自然條件原因,松原市年降雨量偏少,春旱情況多有發生,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在農業生產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需要迫切改變現狀,以促進農業生產長遠發展。

      松原市地處松嫩平原南部,地勢平坦遼闊,土壤肥沃。主要由松嫩沖積平原、松遼分水嶺臺地平原組成,耕地資源較為豐富,平均海拔高度為130~266m之間。松原市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的土壤類型有草甸土、黑土、黑鈣土和河淤土等,優越的土地資源,為松原市的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有利的發展條件。

      3 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標準

      3.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為滿足農田耕作、灌排需要而進行的田塊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應實現田塊集中,耕作田塊平整,耕作層土壤理化指標滿足作物高產穩產的要求。其目的在于經過土地平整、深耕深松后的土地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通過田塊內的局部平整使田塊平整度、規整度有所提高,有利于田間管理及田間機械化耕作。根據松原市基礎條件,經實地踏勘和計算得知,松原市在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過程中,田塊規整程度要達到90%以上,旱地坡度在2級以下,土層厚度達到50cm以上,pH值在6.5~8.5,滿足本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標準,適合高產作物生長發育。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灌溉與排水工程是為防治農田旱、澇、漬和鹽堿等災害而采取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核心內容。目標是要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即通過灌溉與排水工程設施的配備來達到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的,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帶來的收益。松原市水資源相對豐富,灌溉排水條件均可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3.3 田間道路工程

      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業物質運輸、農業耕作和其他農業生產活動需要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包括田間道和生產路。其服務于一個或幾個耕作田區。為了提高田間作業及管理的效率,要求道路具有較高的通達度和合理的道路占地率。

      松原市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工作的相關要求,平原地區田間道路通達率達到100%。道路占地率不高于3%,能夠滿足農業機械化和生產生活便利的需要。

      3.4 農田防護與生態工程

      農田防護與生態工程指為保障土地利用活動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態條件,防止或減少污染,自然災害等所采取的各種措施。結合松原市的實際情況,該工程主要指農田防護林工程。

      農田防護面積比例指各類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持工作建設,受防護的農田面積占項目區認定高標準基本農田面積的比例。根據《標準》要求,依據松原市的具體情況,農田防護面積比例不低于90%,農田防護效果良好。

      4 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城鎮化不斷加快的今天,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過程中,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對田、水、路、林、村等重新規劃,等工程措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更提高了農田的抗旱能力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既提高了耕地質量和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5 結論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a级视频|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XX00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