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的優點與缺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教育人化;教育;教育難為
一、教育的難為與可為
“教育不是萬金油,不是破解人類心靈與智慧密碼的萬能鑰匙,真正的好教育一定是有瑕疵、有缺憾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教育有“難為”與“可為”之分。教育的功能的確很大,以至于有人敢斷言“給我一打健康兒童,我可以任意改變,使之成為醫生、律師等”(華生語),把教育功能擴大化,萬能化。的確,教育可以促使人成長,可以改造人,可以美化人。教育的“可為”:一方面是教育給人們帶來了歷史的碎片,釋放了人類存儲了的記憶:另一方面,教育為人們提供學歷學位,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使得人成為“特殊的人”,而不是“動物的人”。教育的“難為”是教育者不能將所有的“教育”之物,全部交給受教育者,而是有選擇的、精心挑選的、改造的教育授之于學生。此外,教育只是一個中介,把人類的文明通過教育者傳遞給受教育者,但它不能控制或者主宰人類文明的前進。教育雖然給人們學歷學位憑證,可這些并不能代表人們的工作經驗,不能決定人們的成功。因此,教育交給人們的知識一旦離開了人的職場,便沒有了功效,學位和學歷便失去了價值。
既然教育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無能的。那么教育到底怎樣才具有最大效益?教育的“難為”真的難為?筆者認為教育的“難為”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可為”。教育之所以“難為”是因為教育被人們綁架,固定,人們形成了一種教育思維定勢,其實教育可以人化,把教育看成像人一樣是活的,有生機的。另外,教育也可以化人,把人變得更加有素養,更加有智慧。
二、教育人化與教育化人
教育人化是把教育看成一個完整的人,他是富有生命和活力。教育不是一個工具,而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其本身具有價值,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教育本身的思想,本身的力量。教育不僅可以教給我們歷史知識和智慧,而且還可以讓我們與古人交流,與古人暢談;教育不僅可以和我們對話,而且還可以讓我們和我們的未來對話。我們與教育對話,可以知古今,預測未來,我們與教育對話,教育給我們想要的東西。教育化人就是把教育人性化,使教育能理解人,尊重人,懂得人。在情感上,教育能給人溫暖,給人快樂,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在知識上,教育能幫助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人自覺的獲得知識和智慧,而不是填鴨式的,命令式的給人灌輸知識;在生活上,教育能給人關照,給人幸福,給人鼓勵。教育人化就是把教育也看成是一N人生,教育也有著自己的人生態度,教育人化與人的區別就在于教育是正義的人,而人不一定是正義的人;教育是理性的人,而人可能是非理性的人;教育是價值的人,而人是實在的人。
3、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優點,讓每個學生的優點在班上亮起來4、利用學生的自尊心誘導學生是教育學生的一個好辦法。
5、班主任應是班干部的謀士,
6、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核心是培養好班干部。
7、班風的形成來自班干部,班干部的作風來自班主任。
8、每一個班會都應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9、班主任是綜合老師,他要學會關心學生全面。
10、一個優秀的教師不一定是優秀的班主任,但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11、沒有班級活動的班級,班主任不是一個有創造力的班主任。
12、班上出了問題,班主任的要做的首先是冷靜地分析自己。
13、班主任應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成長檔案,為班級建一個班史。
14、誰能讓學生成功地管理自己,誰就是成功的班主任。
15、優秀的班主任善于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16、不要在學生面前表白自己的辛苦,那是你應盡的責任。
17、沒有能力的班主任訓斥學生,有能力的班主任表揚學生。
18、班主任讓學生改正缺點的最好辦法是不給他的缺點產生創造條件。
19、班主任家訪的目的不是告狀,而是讓家長幫助自己找到讓學生改正缺點的方法。
20、班主任應學會教育家長。
21、在班主任面前沒有一樣的問題、一樣的學生、必須采用不一樣的方法。
22、班主任的行為能感化學生,學生的行為就能感動班主任。
23、管理學生的辦法不僅要在自己頭腦中找,還要在在學生頭腦中找。
24、班主任應堅信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因為學生的背后是家長,家長的背后是社會。
25、誰善于運用學生的智慧,誰就善于做班主任。
26、班主任應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項事業。
27、只要班主任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學生就會在班主任面前勇于承認錯誤。
28、班主任不應在學生面前提別的學生的缺點。
29、學生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的方法。
30、班主任的魅力來自他的語言和工作方法。
女兒曾經憤怒地問我:“爸爸,我是媽媽親生的嗎?”
我驚詫地回答:“是啊!這一點毫無疑問。”
女兒質問:“那她為什么這樣對我,總是看著我不順眼,批評我。”
我回答女兒:“爸爸理解你的感受,每次看到媽媽批評你的時候,我很心疼,但是你媽媽也很可憐,她從小是在批評、挑剔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就成了一個愛發脾氣的人。你沒看到,她批評你的時候,并沒有一絲快樂,全是痛苦嗎?”
女兒說:“沒有。等我長大了,我要加倍地還給她。”
我說:“看樣子你特別恨媽媽呀!”
女兒說:“是的,我恨死她了。我真想快快長大,逃離她的魔爪。”
我說:“你這種感受我也有過。在爸爸小時候,你爺爺一喝酒就和你奶奶吵架。我當時很害怕,特別討厭你爺爺,在心中對你爺爺也產生過怨恨。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你爺爺也有很多優點,孝敬父母,有責任心,忠厚老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對于父母,我當時做出的選擇就是揚長避短,堅決不學習他們身上讓我感到不舒服的缺點。你媽媽對你吼確實很煩人,既然你不喜歡別人對你吼,你以后不吼的人就行了。你感覺媽媽身上有哪些優點呢?”
雖然女兒的情緒有些緩和,但是還在氣頭上,所以說:“她沒有優點。”
面對女兒對媽媽的否定,我說:“我談一下我發現的媽媽身上的優點,她很敬業,工作特別認真;她很關心你的生活,為你做飯不怕麻煩,盡可能地讓你吃好,當你缺衣服時,總是及時給你購買;她為我們打掃房間,洗衣服,很辛苦;她很孝順,對你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很好,有良知,感恩老人。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這些都是在她身上存在的優點。我們不能因為她的缺點,一葉障目,否定了她整個人,這樣對她是不公平的。就像你,不能因為你不開心的時候,向爸爸吼上兩句,爸爸就說你是個壞孩子。”說到這里,女兒笑了,從女兒的笑容我就能判斷她接受了我的觀點。
女兒很天真地說:“爸爸,你有時太窩囊了,一點骨氣都沒有,明明是媽媽找事,批評你,你沒錯,你還在那里討好她,要是我早和她急了。”
我笑著說:“這是爸爸的策略,以妥協換快樂。如果我和媽媽爭吵,你爺爺奶奶知道了肯定會為我擔心,我都這么大了,不能再給你爺爺奶奶添心事了,我吃點虧是孝敬父母。爸爸年輕的時候,除了有份穩定的工作,幾乎一無所有,你媽媽頂著很大的壓力,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嫁給我的,我一輩子都要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媽媽當年的決定沒有錯。如果我和你媽媽爭吵,憑我的水平你媽媽是爭不過我的,她爭不過我,她的情緒會更糟,這種壞情緒有可能轉移到你身上,為了保護我的女兒,我也不能和你媽媽爭吵。你媽媽給我最大的財富就是讓我學會了寬容,而不是恨。”女兒聽完后什么也沒說,向我豎了一個大拇指,這個動作告訴我,女兒的惡念被我鏟除掉了,善念開始萌生。
我接著引導女兒:“我們探討一下,怎樣和你媽媽這樣的人交往?”
女兒說:“我以后盡量什么事都做得好一些,讓她挑不出毛病。”
我向女兒豎了個大拇指說:“還有嗎?”
女兒說:“像你一樣,學會妥協,不和她爭吵。”
我及時鼓勵女兒:“對,人要學會轉彎,不能一根筋,往墻上撞。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女兒說:“當快要爭吵的時候,就沉默或躲開。”
我贊賞地對女兒說:“你完全找到了與媽媽和平相處的方法。你知道嗎?爸爸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我女兒臉上的笑容。”這次談話之后,女兒和妻子之間就少了很多不和諧的爭吵。
妻子是愛女兒的,但是自以為是的愛對女兒來說變成了傷害,但是她自己卻不知道,可怕的不是她不知道,是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的是她對自己的不知道無所畏懼。
錯誤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幸福的家庭失去很多和諧的氣氛;讓孩子失去很多快樂;會給孩子的人格帶來沒有辦法修復的創傷;會讓孩子在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屢屢受挫,得非所愿;甚至給一個家庭的運數蒙上陰影,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1]。
當愛變成了傷害,孩子心中就會產生怨恨。父母如果沒有化惡為善的智慧,天使就會變成魔鬼。很多索要父母性命的孩子,都是父母的錯愛釀成的悲劇。所以父母要有反省能力,發現孩子苗頭不對,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要具備化惡為善的智慧,才能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如果沒有化惡為善的本領,就要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別種惡果,方得善終。
關鍵詞:教育;小學數學;智慧共生資源;教育模式
一、共生的含義以及智慧共生在數學教學模式上的應用
共生原本是指自然界中的兩種不同生物相互依賴,從而更好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種生存模式。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菌類,任意一種之中或者任意兩種之間都可能會產生共生關系。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也會常用到共生關系來獲取互利,比如在稻田中養螃蟹,一方面可以減少病蟲害對稻田的威脅,另一方面還可銷售螃蟹獲取額外利潤。共生關系是比寄生關系更加高級的一種生物生存模式。
基于共生的概念,教師與學生智慧由共生而來。如今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新課改要求現在的學校與教師,不僅要培育出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在同時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人為本增加學生的智慧,使教師和學生的智慧共生。而數學這門學科由于具有嚴謹的思維性、邏輯性,是增加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智慧的重要學科。因此以數學為切入點,江蘇省小學數學教材引入智慧共生理念,進行了數學教學模式新探索。
二、智慧共生教學模式下對教師的要求
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與教育發展相適應,目前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紛紛進行創新和改革。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增加學生的智慧,營造一個智慧型課堂,首先要求課堂上要有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因此江蘇版小學數學教材下提倡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有如下要求:
1.深刻研究教材
新版的江蘇省小學數學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度改革,各方面都充分配合了師生智慧共生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給學生授課之前,應該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度的研究,使書中的知識以及透出的智慧思想融會貫通。再把從書中理解的內容轉換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語言,充分備課。將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分類總結,以不同的方式啟迪學生的智慧。
2.靈活教學滲透智慧思想
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以滲透智慧思想為中心進行知識教育。因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動作、語言不宜過于死板,需要靈活運用一切教學資源,以生動的語言和動作進行板書、畫圖、習題講解、新知識的接受。與此同時,應該將多媒體引入課堂,通過課件和視頻進行教學。對于一些教學重點難點適當地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談論,在交流和討論中創造出一種智慧交流的氛圍,做到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的搬到課堂上去,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培養出充滿智慧的學生。
三、智慧共生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要求
為了創造出一個充滿智慧的數學課堂,教師在改變原有教學模式之后,學生在自身方面也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和思考方式等進行相應改進,使之更好地適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師生智慧共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各方面能力。
1.培養對數學的熱愛
數學是一門具有嚴謹思維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因此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對學習數學沒有熱情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學生應該逐步建立起學習數學的熱情,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在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中提高學習熱情,增加智慧。
2.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數學所必要的一種學習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因此在課堂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認真學習研究,同時,在自主學習中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在思考過程中增加自己的智慧。
3.善于分析、歸納和總結
數學不同于其他小學學科,課堂內容數學知識環環相扣,涉及的公式和定理眾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還應該養成善于歸納、分析和總結的好習慣。歸納課堂所學知識屬于哪個數學知識范疇;分析課堂所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在對自己沒懂、沒透的知識進行重點突破;總結自己在每一階段學習數學中遇到的困難和使用的解決辦法,總結自己在學習數學上的優點和不足。在分析、歸納和總結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智慧。
隨著我國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和創新,相信智慧共生教學模式會更好地完善和發展,逐漸創造出新的教育模式走進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逐漸創造出適合于每個孩子的數學教育。江蘇省數學教材可以說在這一方面開了先河,相信在此之后,各省市的教材中都應該適當地引入智慧共生的理念進行教學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培養好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慶甲.淺談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反面行為的智慧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09).
一、鼓勵學生靈活地、大膽地處理教材,展示的形式更是可以不拘一格
教學中,我們不能受教材束縛,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可視學生實際,適當地將教材進行拓展和延伸,給學生一片嶄新的天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見識,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如教學《我的母親》一文,先讓學生從一件件小事中體會母親的愛,了解這位堅強、無私的母親,體驗到作者對母親的熱愛和懷念之情后,我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懷念母親的文章、表現母愛的詩詞或名言,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母愛的偉大,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遷移運用的訓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體現個性內容,煥發生命的激情與活力。
讀課文、說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畫、唱等等,課堂中的文本展示與情感展示都是學生自己在想辦法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老師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只要不脫離文本即可。說、演、唱、制作等各種形式都閃爍著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智慧。
二、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教材或教師的啟發和同學答題的觸動之下,常常有智慧的閃耀。我們把這種智慧的閃耀稱之為“閃光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閃光點是十分可貴的,它是學生自我努力、積極思考、獲得成功的標志。學生會在一次次的體驗中美滋滋地感到自信心的增長。
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學生畢竟還不習慣。有些膽小者不敢說不愿說,有些不善說不會說,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閃光處,以表揚鼓勵為主,恰當提出改進意見。作文課上,我經常展示學生習作,即使一些不太優秀的文章只要有可取之處,就積極展示。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于是,許多孩子就盼望著作文課。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講臺,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這里教師真正成為“導師”,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我們不難看到,賞識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了,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三、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四、賞識要有科學性,教育要注重藝術性
賞識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賞識者的聰明才智、科學方法以及充滿藝術的感召力。 首先,賞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體現在賞識要有依據,要具體,并有針對性。賞識內容不能盲目和隨意,要對事不對人,要針對學生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學生的性格和本人。常常聽到教師說“你很好”、“我很喜歡你”、“你是個好學生”。如果這樣的“賞識”語句沒有明確的指向事物,沒有讓學生明白“你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同學和老師都很喜歡,大家都認為你是好樣的”,而只是教師賞識意識下出現的“規范”話語,那么在學生心中不僅起不到預料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認為是教師對自己的遷就,學生從中感受到的不僅不是尊重,反而是一種忽視與輕視。這種感受越積越多、越積越深時,爆發出來的只有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