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元宵節文化習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xx年元宵各地習俗集錦1、元宵節習俗之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2、元宵節習俗之河北省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镲等。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
3、元宵節習俗之安徽省
古城鳳陽縣,蕩秋千、挑燈籠、撂火把等民間習俗,成了元宵佳節的三大習俗。鳳陽民間有“元宵節蕩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說法。每逢元宵佳節,最讓孩子們動心的還是“挑燈籠”。各種花燈早在幾天前就紛紛“搶早”上市,造型各異的花燈將府城鎮夜晚裝點一新。撂火把是一種青少年集體活動。在鳳陽農村,留心的孩子都會早早有意識地收集、準備著一些廢舊掃帚、刷把,以備元宵節撂火把。
4、元宵節習俗之山西省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游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里來。
5、元宵節習俗之山東省
開展游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應有盡有,內容以戲曲為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赘}垷舻牡胤皆诙T里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的孔府,這時也準許外人入內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一旁燃放焰火。
6、元宵節習俗之河南省
長興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扎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一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見在祖宗墳前點燈的習俗。
7、元宵節習俗之陜西省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伴燈饃”流行于陜西銅川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期間,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里,設香案點燭焚香,鳴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饃,稱為“伴燈饃”。
8、元宵節習俗之江蘇省
元宵節泰州有5大習俗,吃元宵、鬧元宵、猜燈謎、放煙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鄉鎮特有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天,親戚朋友要給新婚的新娘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以祝福早生貴子。還有些地方是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同樣是求子。
9、元宵節習俗之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致的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于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臺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于元宵節設酒祭床。
10、元宵節習俗之江西省
萬安百姓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后,全村老少就會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廟宇,手持元宵歌本,對著元宵畫唱歌,當地人稱之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贊船、劃船等活動外,還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這是當晚的壓軸戲。整個祠堂擺滿桌椅,有村民用年數已久的海壺盛滿自己釀造的米酒,給每位來賓倒上滿滿一碗,每張桌子上還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11、元宵節習俗之湖北省
荊州元宵節當天,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里玩龍燈,劃采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鬧騰得紅紅火火。而耍龍的小伙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另外,元宵節也是荊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十堰人特重視元宵節,要舉行玩燈會,比如舞龍、玩獅子、劃彩蓮船、舞蚌殼、踩高蹺等。其中以十堰房縣的“火龍”燈會最出名。
12、元宵節習俗之湖南省
常德元宵節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后,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13、元宵節習俗之四川省
四川元宵節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馀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14、元宵節習俗之福建省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添丁。”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十尺,有頭有尾。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
15、元宵節習俗之廣東省
廣東的元宵節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1、湯圓:南方人有元宵節吃湯圓的傳統,元宵節吃湯圓有祈求全家團團圓圓的意思在里面。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性平,味甘,有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的功效,餡料以果料和干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很高。
2、油茶:某些地區有元宵節吃油茶的習俗,有歌謠為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說的就是正月十五、十六的傳統習俗,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著茶面下鍋做油茶也曰面茶。
3、粘糕:某些地區有元宵節吃粘糕的習俗,粘糕又名年糕,是元宵節期間的傳統食物之一。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梁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碧拼?,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4、餃子:北方人以小麥為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用小麥做成的餃子也是北方人的家常食物,逢年過節餐桌上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元宵節也不能例外,河南地區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
1、元夕是元宵節。
2、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3、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4、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文章屋網 )
節日名目和節日美食合二為一的情形,只有在元宵節才會出現。春節剛過,年味兒猶存,元宵節又到了,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元宵是元宵節里獻給賜福天官、宗親五代的供品,也是親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當然也是應節食品。舊時,京城各大糕點店從正月初六便開始搖元宵、賣元宵。
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有趣的傳說呢?老北京的元宵節又是怎么過的呢?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動?清朝人吃的元宵與當今的元宵有什么區別?這一個個的疑問,讓我細細的來為您解答。
元宵節及元宵節燃燈的起源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關于元宵節的傳說
相傳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救下一個要投井的宮女,宮女名叫元宵,她因久居宮中無法見到親人,整日郁郁寡歡。東方朔聽聞原委,承諾要幫她實現這個愿望。東方朔先在長安城里散布“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傳聞,引起了長安城極大的恐慌,大家都來求助東方朔。東方朔扔下一張紅帖讓百姓把它送到皇宮之后便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稟報皇上。
漢武帝拿起紅帖,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宮女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焚香上供,并令元宵多制湯圓分發百姓。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均可進城觀燈,普天同樂便可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人們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親人團聚。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食湯圓,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又叫做元宵節。
老北京元宵節風俗
說起老北京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甚是熱鬧,其主要囊括了以下五種風俗:
風俗之一 吃元宵
元宵節當然離不開“吃”,吃元宵是元宵節特定的習俗。舊時北京東四南大街的合芳樓,東四北大街的瑞芳齋,地安門外大街的桂英齋、桂蘭齋,正陽門外大街的正明齋等店鋪,每逢元宵節都提前高搭席棚,懸燈結彩,擺案子,架笸籮,大作元宵生意。老百姓購買后,全家煮而食之,取團圓和睦之意。
老北京制作元宵的方法是這樣的:首先用果料拌糖做餡,一般為方型,適量放入盛有糯米粉的大笸籮中,然后反復搖晃笸籮,讓餡料裹上一層糯米粉;然后撈出蘸水,繼續再滾,如此反復,餡料便層層裹上糯米粉,最終可以滾出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大元宵。
北京的元宵從清朝至今變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棗泥松仁、豆沙四種餡,現在的元宵口味當然是豐富多了。清朝的時候,有一種奶油餡的元宵,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當然價格也比較高,是一般元宵的兩倍。
風俗之二 賞燈會 猜燈謎
要說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區燈市口;到了清代,燈市已遍布整個北京城。據史書記載,其中最繁華、規模最大的燈會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地安門、鼓樓、正陽門和廠甸。
按老北京的習俗,正月十三日為“上燈”,正月十四日為“試燈”,正月十五日為“正燈”,正月十七日為“罷燈”。富貴人家和買賣商戶,都要張燈結彩,掛出顏色、形式不等的花燈,上面繪有古代傳說故事、花卉或飛禽走獸等各式圖案。有的買賣鋪戶還要制作冰燈,如早年地安門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鋪,還經常搞冰燈展覽,惹來大批群眾圍觀。有的人家還要燃放焰火,花燈與煙火交相輝映,好不熱鬧,把春節活動推向最后的。除掛燈外,各個店鋪還要在燈下掛貼燈謎,以供游人們來猜,猜燈謎北京話也叫“打燈虎”,買賣鋪戶還為猜中者準備了鮮果、小吃等獎品。
風俗之三 花會
燈會都在夜間舉行,而花會則在白天舉行。地點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種娛樂活動為主,包括舞獅、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猜謎語及售賣各種小吃和民間工藝品等。
風俗之四走百病 摸門釘
舊時北京的婦女在元宵節還盛行“走百病、摸門釘”的風俗。婦女們結伴而行,由一人舉香開道,其她人緊隨其后,或走墻邊,或過橋,或走郊外,謂之“走百病”,以祈求長壽去??;此外,婦女還會來到正陽門,摸一摸正陽門上的門釘,“釘”與“丁”同音,以祈求人丁興旺之意。
風俗之五燒火判兒
“燒火判兒”是舊時元宵節里的一個重要觀賞項目,遺憾的是,現在已經絕跡京城?!芭袃骸敝競髡f中陰曹地府判官,其實就是用泥塑成空心判官坐像,高約四五尺,外形像一個袒腹而坐的人,泥像內部是一個爐膛,可填煤二百余斤,生著火后判官被燒得渾身通紅,火焰從判官的七竅中噴出,煞是好看?!盁鹋小币煌砩弦獰龜蛋俳锩?,這些煤都是個人、商號、京西煤礦捐獻的。北京最后一次“燒火判兒”是1950年在北海公園。
2017年煙臺元宵節燈會各區展覽時間地點安排
煙臺山燈會
活動時間:2017年1月28日-2017年2月13日
活動地點:煙臺山景區
活動票價:暫未確定
報名方式:暫未確定活動簡介
燈會的舉辦,既是對傳統習俗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對新一年的美好期待。煙臺山景區彩燈迎春會已連續舉辦十幾年,在煙臺市民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是煙臺市民在春節期間必到的傳統賞燈目的地。煙臺山景區作為煙臺市標志性游覽景區,是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所熱衷的旅游景區,夜間賞燈客流量超過萬人次。
活動詳情
活動亮點:
1、四川自貢設計團隊設計
2、雞年主題十大燈組、異國風情燈組及動漫卡通情景燈組薩大類
3、今晚個自貢花燈裝飾
4、猜燈謎、民俗大戲、民宿火爆局諸多活動點燃激情
活動安排:
2017年煙臺山景區燈會將邀請四川自貢設計團隊,打造以”喜迎中國年,盛世煙臺山”為主題的彩燈迎春會,初步設計方案為雞年主題的十大燈組以及異國風情燈組、動漫卡通情景燈組,同時有近萬個自貢花燈進行裝飾。舉辦時間為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七,為期17天。
除了燈展外,活動期間還將推出元宵節猜燈謎、民俗大戲、民俗火爆劇等活動,既豐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展示了我市文化的節慶氛圍,為市民呈現一場燈火盛宴,全方位打造年味十足的燈展活動。
<更多詳細的活動列表本文將在官方信息后第一時間進行更新,歡迎轉發收藏>
活動攻略
2017煙臺山燈會時間:1月28日-2月13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七),為期17天。
2017煙臺山燈會門票:2017年的門票信息暫未公布,后續會第一時間更新;
2017煙臺山燈會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歷新路7號
2017煙臺山燈會看點
1、2017年煙臺山景區燈會將邀請四川自貢設計團隊,打造以”喜迎中國年,盛世煙臺山”為主題的彩燈迎春會;
初步設計方案為雞年主題的十大燈組以及異國風情燈組、動漫卡通情景燈組,同時有近萬個自貢花燈進行裝飾。舉辦時間為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七,為期17天。
2、除了燈展外,活動期間還將推出元宵節猜燈謎、民俗大戲、民俗火爆劇等活動,既豐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展示了我市文化的節慶氛圍,為市民呈現一場燈火盛宴,全方位打造年味十足的燈展活動。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看了2017年煙臺元宵節燈會時間地點安排的人還看
1.2017年北京元宵節燈會時間和地點
2.2016年杭州元宵節燈會燈展活動地點及時間
3.2016年濟南元宵節燈會燈展活動舉辦時間及地點
4.2017元宵燈會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