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百合的栽培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屬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食用和藥用價值,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1,2]。我國的百合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收集、新品種的培育、產業化生產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著較大差距。越來越多的百合種處于瀕危的邊緣,應當加強百合種質資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瀕危百合種保護區。百合種質創新已成為我國切花市場核心競爭力的瓶頸。而珍貴的野生百合種質資源搜集、評價和利用是種質創新的基礎[3-6],野生百合種質資源調查亟待加強。貴州百合屬植物資源豐富,應加強對百合的了解和認識;建立百合屬植物種質基因庫,為選種、育種及深度開發做準備;加強對外宣傳,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分區域地開展調查、收集、鑒定和評價,重視栽培繁育技術,建立科學系統的繁殖體系,為瀕危種的繁衍發展創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長遠的百合育種計劃,開展有效的保護,將傳統育種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并對其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利用?,F將貴州野生百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繁殖方法
1.1鱗片繁殖
對既不易獲得種子,又不易產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種類,可用母球的鱗片扦插繁殖。用小鱗莖繁殖雖然速度較快,但容易退化,球莖產量也會逐漸下降,因此進行鱗片扦插最為適宜。鱗片繁殖是常見的繁殖方式[7-9],方法簡便,易掌握,繁殖系數最高。在秋季選擇健壯無病植株,采挖鱗莖作繁殖材料,剝除鱗莖表面病枯鱗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生產期間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鱗莖長成。
1.2子球繁殖
對不易獲得種子的百合種類,可用其莖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莖基部及埋于土中莖節處長出的鱗莖進行繁殖。先適當深埋母球,待地上莖端出現花蕾時,及早除蕾,促進子球增多、變大。也可在植株開花后,將地上莖切成小段,平埋于濕沙中,露出葉片,約經30d,在葉腋處也能長出子球。在10 月收百合時,把小鱗莖摘下,種在苗床上。苗床宜選在濕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細,做到畦高、溝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葉腋間產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時采收,然后直接播種或濕潤沙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于9~10月在苗床上開溝3~4cm,點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細土蓋草簾保溫。待翌春揭除草簾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將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蔭。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達到種莖標準,較小者可再培養1年。
1.4種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種子播種,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鱗莖生產和鮮切花培育用。百合種子發芽有子葉出土和子葉留土2種類型,前者播種后15~30d子葉頂端露出土表;后者種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鱗莖,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鱗莖內長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葉[10,11]。播種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時加入少量磷肥。床內溫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選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種的百合種植在貴州省植物園內。百合喜涼爽,較耐寒,喜干燥,怕水澇,適應范圍廣。百合栽培地選擇在貴州省植物園內。貴州省植物園地處中亞熱帶,地理位置為北緯26°34′,東經106°42′,海拔高度1 210~1 411m,常年平均氣溫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勢高、排水良好、土質疏松。選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優質腐熟廄肥,耕翻25~30cm,耕細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寬120cm,長240cm,畦間距30cm。
3田間管理
百合在種植前進行田間除草,徹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壟前進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淺不宜深。在百合生長期進行適當除草,以不傷百合的根部為宜。百合比較喜肥,應適當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層腐熟廄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約在6月中旬收獲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澇。春末夏初,溫度高,濕度大,應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7~8月,百合進入休眠應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濕潤。
4病蟲害防治
百合主要發生病毒病、莖腐病、疫病、立枯病、葉斑病等病害,在引種栽培過程中,發現嚴重病株,應及時拔出、燒毀。葉斑病用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噴3~4次。蟲害主要是地蛆、蠐螬等,可用呋喃丹或樂果噴殺。
5采收及貯藏
試驗引種的野生百合于2
[1] [2]
關鍵詞 百合;形態特征;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146-01
百合屬多年生球根類草本植物。我國各地荒山遍野都有百合的蹤跡,古書《爾雅》中說:“百合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故名百合,言百片合成也?!?/p>
1 形態特征
百合的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根。肉質根叢狀著生于莖盤之下,較肥胖,無主側根之別,根毛少,數目多。纖維狀根又叫不定根,或莖出根,生于地上莖入土部分。
百合的莖可分為鱗莖和地上莖。鱗莖埋在地下,由鱗狀葉(鱗片)和短縮莖組成。地上莖由莖盤的頂芽伸長而成,不分枝,直立,堅硬,綠色或紫褐色。
百合的葉是全緣葉,無葉柄和托葉,為不完全葉。葉為綠色,葉型有披針形葉和條形葉,一般葉片角質較發達[1-2]。
百合花多總狀排列,花為喇叭形、鐘形或開放后向外反卷。花形大而鮮艷,具有香味,可供觀賞。顏色為桔紅色、黃色和綠色。蒴果,近圓形,或長橢圓形。
2 栽培技術
2.1 整地施肥
百合是耐肥作物,施足基肥是高產的重要因素。一般施廄肥24~40 t/hm2、發酵餅肥1 000 kg/hm2、標準氮素化肥200 kg/hm2,配施鈣鎂磷肥400 kg/hm2、硫酸鉀800 kg/hm2,將其翻入土中?;什荒芎头N球接觸,以防止灼傷仔鱗莖。種植地一般做成平畦或高壟。
2.2 培育種球
百合的培育需要時間較長,一般選擇生長良好的幼鱗莖,培育數年,待較大后才能夠采摘、食用。在生產過程中,將采收當年供播種用的鱗莖稱為種球。種球應重50~100 g/個。用珠芽、小鱗莖、鱗片和種子繁殖,都可培育成種球。
2.2.1 珠芽培育。夏季珠芽成熟時采收,9—10月條播于苗床。行距12~15 cm,株距4~6 cm。覆土厚約3 cm,再蓋草。第2年出苗時揭除蓋草,并追肥,促使秧苗旺盛生長。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掘起鱗莖,按照行距30 cm、株距9~12 cm的規格種植,播種覆土厚約6 cm。第3年秋季收獲時,部分鱗莖已達到可作種球的標準,較小的鱗莖,需要再繼續培育1年。此法適用于產生珠芽的品種。寒地宜春播,將秋季采得的珠芽混砂貯藏,室內過冬。
2.2.2 種子培育。秋季采得成熟的種子,立即播于冷床。種子在冬季先發根,翌春出苗早,生長快。若第2年春播,則出苗較遲,出苗率降低。出苗后進行疏苗,追肥,勤除草。秋季形成很小的鱗莖,需繼續培育4~5年才可作為種球。
2.2.3 其他方法。用百合的葉、根、莖段、花柱、珠芽和鱗莖盤等器官,經組織培養后可培育成種球。
2.3 種球選擇
種球大小影響產量的高低。一般來說,種球越大,產量越高。但在實際生產中種球的選擇并不是越大越好,為了降低成本,大多選用中等大小、具有原品種特性的單莖鱗莖作種[5]。蘭州百合要選擇鱗片潔白、抱合緊密、大小均勻、表面無污點的百合作種球。宜興百合宜選用含4瓣的鱗莖作種。此外,種球還應無病蟲害,鱗片無污點,莖盤不霉爛。種球收獲后不宜立即栽植,在室內鋪開種球,厚度不超過65 cm,上面蓋草,晾種7 d左右,讓百合表層部分水分蒸發,促進后熟,有利于發根和出苗。播種前要剪去底出根。
2.4 栽植
百合須輪作2年以上,連作時鱗莖小而色變黃,病蟲害重,產量低,品質差。百合除單種外,還可在百合行間套種蘿卜、青菜、西瓜和花生等,也可在果園行間種百合。百合栽植期南方在處暑至秋分,北方在凍土前和早春解凍時。按20~30 cm行距開深10~12 cm的溝栽種球,株距20 cm左右,蓋土3~6 cm。高畦栽植時,沿畦肩栽2行,株距15~20 cm。密度對百合的產量有較大影響,在肥水條件好、種源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密植,能夠增加產量,一般用種球量為200~300 kg/hm2。
2.5 田間管理
百合的種植時間為9—10月,仔鱗莖在土中越冬,出苗時間為翌年清明前后。為了給來年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入冬后要及時施肥,生產中一般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將其撒施于畦面。為了增加產量,提高百合品質,可以適當增施鉀肥,能夠增產10%以上[6-7]。在春季出苗前,對基肥施用不足的地塊,要施用適量的有機肥或復合肥。施肥后松土,結合清溝挖出底土蓋畦面。為提早出苗和促進幼苗生長,早春地面可蓋地膜或稻草,以利保墑、滅草,防止地面板結。出苗時破膜或去稻草。苗高20 cm左右時追肥,促秧苗生長,收珠芽和打頂后,如百合葉色變淡,應各追稀肥或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0.1%鉬酸銨溶液1次,以防植株早衰。百合比較耐旱,澆水不多,干旱時鱗莖肥大期澆水2~3次。
植株葉腋間出現珠芽,地下部也開始形成新鱗莖,可適當控制營養生長,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株高40~50 cm時選晴天打頂,以利傷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弱株打頂可遲些,或僅摘去頂心,多留葉片,利于光合產物的制造和積累。易生珠芽的百合,出現珠芽后,若不準備留作繁殖用時,應及早摘除,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鱗莖肥大,留種者,待珠芽成熟后收獲?,F蕾后及時摘去花蕾。夏季高溫時,地面覆蓋麥草等,以降低地溫并保墑,間作物也可為百合遮蔭降溫。
2.6 采收,留種
為保證品質,要在合適時間進行采收。當秋季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時,可進行采收。采收過早,不但產量較低,而且百合品質下降,不利于貯藏和銷售。采收最好在晴天進行,采收后即切除地下部,運入室內,避免過多光照導致變色[8-9]。
用小鱗莖作種時,應于生長期在田間選生育好、無病蟲害的植株。莖葉枯后收鱗莖時,再選產量高并具有品種優良特征的小鱗莖供繁殖用。用珠芽繁殖的,選生長良好的植株,待珠芽成熟將要脫落時采集作物。若不立即播種,應把芽或小鱗莖埋在清潔河砂中貯藏,防止干癟。砂不可過濕,以免引起腐爛。
3 參考文獻
[1] 楊淑艷,李桂娟,柴鑫健,等.百合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9(1):54.
[2] 楊紅,朱先宜.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101,103.
[3] 劉新萍.無公害百合栽培技術要點——以甘肅省臨洮縣為例[J].農民科技培訓,2010(10):31,34.
[4] 梁明文,董玉霞,尹淑蓮.百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6):28-29.
[5] 李愛霞.百合栽培技術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17):53-54.
[6] 邵小斌.日光溫室百合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05(1):10-11.
[7] 陳蘭.百合栽培技術[J].科技信息,2011(29):834,500.
關鍵詞:切花百合;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Q949.718文獻標識碼:A
1種植場地的選擇
我國的種植技術比較落后,又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一般都種在簡易的蔬菜大棚里,直接作畦栽植。
2種植過程
百合種球在被運到種植戶手里后應該立刻把種球種到濕潤的土壤里,如果球根仍呈冰凍狀態,應緩慢解凍種球,把塑料袋打開放在10~15℃下進行解凍,避免在太陽下曬,在高溫里解凍會引起品質下降。如果球根一次種不完,可以把種球儲存在-2~0℃2周,在2~5℃1周,高溫儲存或者儲存太長時間會引起種球發芽。
種植百合需要在上午或傍晚把種球種在濕潤的土壤里,要有足夠的深度,夏季的種植深度為8~10cm,冬季的種植深度為6~8cm;過厚可能鱗莖發育不良,花朵減少,過薄則開花時易倒伏;且不能把土壤壓的太實,如果壓得太實會破壞種球的根系。所有的土壤都適合百合的生長,但是給百合生長提供一個好的土壤結構和灌溉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可用稻草、稻糠、草炭等對土壤進行改良,滿足百合生長的需要。
3種植密度與支撐網
種植密度隨栽培的品種有關,種植的種球大小不同,每平方米所需栽培的種球的數量不同;因季節的因素而有所不同,春季和夏季溫度高可密植,冬季陽光較弱應稀植。百合植株高大,用支撐網支撐是很重要的,當植株的高度已過80~100cm后,要定制同栽培株行距一致的尼龍網,在床面四周打木樁或鐵樁張網,如果沒有支撐網的支撐植株會倒伏,在百合的成長期間,支撐網也因隨該百合同步升高。
4施肥與澆水
百合在種植的前3周對營養的要求不是很高,在3~4周后,百合對K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有葉枯黃,表示缺鈣,可直接施用硝酸鈣;若氮不足,會使植株生長不夠粗壯,則可在采收前3周一直追施氮肥。在種植前幾天就要使底水充足,可以使球根與土壤很好的結合,生根快。在種植后必須進行幾次大量的澆水,使球根與土壤結合的更緊密。澆水時間最好是在早上。澆到和下層濕土相接為準,太干燥的天氣可向葉面噴水,以后床間見干就澆水。
5溫室內的溫度與濕度
控制好溫室內的溫度才能種出高品質的百合切花。在定植后的3~4周內,土溫最好保持在12~13℃溫度內,有利于根系的發達,溫度低會延長生長時間,溫度過高會導致根發育不良,引起產品質量下降。百合生長時,溫室內所需的合適相對濕度是80%~85%,相對濕度應保持穩定。否則會使敏感的品種有葉燒現象。通風最好在溫度較高的上午進行。如果白天溫室內溫度過高應該利用通風,遮蔭網等來降低溫度,晝夜溫差最好控制在10℃左右為好。夜溫過低易引起落蕾,黃葉和裂苞;若夜溫過高,百合花莖短,花苞會少,品質也會降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溫室冬季的溫度比較低,會延長百合的生長期,影響切花的品質,應該注意調節溫度,以免推遲上市時間。
東方雜交百合系:在生根期后,日常溫度應保持在15~17℃,白天由于太陽光的照射可使溫室內的溫度提高到20~25℃,但如果溫度低于15℃,則可能導致落雷和黃葉現象。亞洲雜交百合系:在生根期后,日常溫度應保持在14~15℃。白天由于太陽光的照射可使溫室內的溫度提高到20~25℃,而晚上有可能降到8~10℃。鐵炮雜交百合系:溫度應控制在14~22℃,為防止花瓣失色和裂開,白天和晚上的溫度不能低于14℃。
6光和日照長度
百合較喜光,不太耐蔭,如果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的生長不良,還會引起百合落芽,植株變弱,葉色變淺和瓶插壽命減短。補光應從芽長出1~2cm時開始,可以在每10m2裝1盞400W的專用燈來補充光照。冬季補光生長更佳。夏季采用遮陽網遮去部分強光,有利于百合高生長和花朵加大。日照長度在16h即可,在短日照時期,人工延長日照長度可使一些百合品種提前開花,而對于東方百合系,可能會使其花莖變短增加落芽現象。
【關鍵詞】 東方百合 種球 肥料組合
東方百合[oriental hybrid]俗稱香水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球根類花卉。地下具鱗莖,呈闊卵狀球形或扁球形,由多數肥厚肉質的鱗片抱合而成,外無皮膜,大小因種而異。大多性喜陰涼、濕潤氣候,耐寒;要求腐殖質豐富、多孔、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忌土壤高鹽分[1]。東方百合雜種系為百合中的名貴品種,由于其花色艷麗、花形奇特、芳香宜人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百合種類豐富,適應性強,分布廣泛,應用方式多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食用和藥用。在園林中可作花壇、花境,也可作為盆栽和切花觀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用于商品切花和盆花的百合品種和栽培技術發展最快,如東方系百合盆花占全美盆栽植物年產量的第五位[2]。在我國,無論是切花生產還是盆花生產都發展較迅速,尤其是近幾年每年的需求量以25%的速率遞增,已經成為我國花卉市場的主導產品之一[3]。
到目前為止,東方百合種球的來源一直依賴于國外進口,嚴重制約了東方百合的產品競爭力和市場的發展。對于經營者來說,生產成本是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設施栽培,能否在短期內收回成本,是決定投資的關鍵[4]。為此,如何加快我國東方百合種球繁育國產化的進程,并建立相適應的栽培技術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5]。實驗證明,種球繁育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施肥將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種球繁育的質量[6]。為了探索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百合種球繁育的影響,從而選擇最佳的肥料組合配比,本試驗采用了4種肥料組合進行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時間:2004年5月----2005年6月。
試驗地點:西寧卉源農業有限公司。
1.2 試驗材料
1.2.1 品種
選用東方系百合西伯利亞(Siberia),種球系荷蘭進口種球、種球規格(周徑cm)為6-9。
1.2.2 肥料組合(見表1)
1.3 試驗方法
將西伯利亞種球以密度10×10cm,6cm深,種植于泥炭:原土:稻草:豬糞=5:2:2:1均勻混合的1.1m寬的栽培槽中,按栽培規程進行管理,出苗后,每隔一周測量一次種球周徑、種球重量、株高、整株重量;在植株生長的后期,測量20片以上葉數、15片葉數、10片以下葉數植株的種球周徑、種球重量。每次每處理測量10株,實驗設三次重復,每處理種植面積為200平方米。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百合種球株高的影響
百合種球在種植后的兩個月內其植株吸收營養供莖葉生長,此時為植物營養最大速率期,株高為快速生殖生長階段[7],生長高度占總高度的75%,以后進入緩慢伸長階段,直到最高高度。
從圖1可知,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百合株高的影響,從種植后到7月21日N、K肥料組合是促進百合株高的關鍵因素。從7月21日到9月22日N、P肥料組合有助于株高的生長,大于N、K肥料組合大于P、K肥料組合大于N、P、K肥料組合大于不施肥。從9月22日之后都保持平緩階段,最后停止生長。說明N、P肥料組合和N、K肥料組合有利于東方百合種球株高的生長,同時發現,N、P肥料組合在生長的中期有利于植株高的生長、N、K肥料組合在生長的前期有利于植株高的生長。
2.2 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種球徑膨大的影響
從圖2曲線可看出,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種球膨大的影響,在種植的前兩個月沒有明顯的差異,由于植株處于快速生長階段消耗養分,種球周徑縮小從8月25日開始P、K肥料組合大于N、K肥料組合,大于N、P、K肥料組合,大于N、P肥料組合,大于對照,N、K肥料組合與P、K肥料組合與對照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在東方百合種球生長過程中,P、K肥料組合和N、K肥料組合較有利于東方系百合種球膨大;同時從種球周徑膨大曲線圖可以看出,種球前期植株快速伸長階段消耗養分,種球周徑縮小,然后隨著地上部分的平緩生長新生種球周徑不斷的膨大最后達到最大值。
2.3 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種球地上部分重量的影響
從圖3看出,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地上部重量的影響,N、K肥料組合大于P、K肥料組合,大于N、P、K肥料組合,大于N、P肥料組合,大于對照。說明N、K肥料組合對地上部分重量影響最大,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地上部分重量的變化,先由輕變重達到一個最大值,然后由重變輕。
2.4 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種球重量的影響
從上圖4可知,不同肥料組合對東方系百合種球重量的影響,N、P肥料組合大于N、K肥料組合大于P、K肥料組合大于N、P、K肥料組合大于對照,說明N、P肥料組合,N、K肥料組合有利于東方系百合種球重量的增加,同時發現N、P肥料組合新生種球所占重量比重較大,而N、K肥料組合新生種球較少,種球所占比重較大,綜合考慮我們認為N、K肥料組合更有利于東方系百合種球重量的增加,根據新生種球重量變化曲線圖我們可以看出種球重量的變化規律為前期種球要消耗養分,重量下降降到一個最低值,然后隨著地上部分的生長種球重量不斷的增重,到后期種球重量迅速增加達到最大值。
3 結語
從東方系百合西伯利亞種球生長過程中各種生長量曲線表明:地下部分新生種球重量、周徑的大小是隨著地上部分植株重量從小到大再到小的變化而由小到大的。
綜合以上結果表明,在東方系百合西伯利亞種球繁育過程中,施用N、K肥料組合,有利于種球周徑的膨大,重量的增加。同時發現,地上部分生長量與地下部分量生長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關。因此,在生產前中期應盡可能增加其營養生長,有利于后期種球周徑的膨大和重量的增加。
參考文獻:
[1]龍稚宜,張金政,張蘭年.百合----球根花卉之王.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2]王家福,陳振光.百合快速繁殖條件的優化[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1999.28(2):152-156.
[3]陳華.東方百合花器離體培養和快速繁殖研究[J].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8(1):14-17.
[4]包滿珠,義鳴放.花卉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7:265-267.
[5]任祖金,邱孝煊等.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J],1997.3(1).
[6]祿文光,嚴國志,泰士平.土壤與肥料[M].農業出版社出版.
百合鮮切花
百合可以利用扦插、分球和組織培養等方法來繁殖。這里主要介紹利用百合的球根也就是鱗莖進行的分球繁殖。鱗莖的形狀類似蒜頭,它是百合的地下部分,由許多鱗片抱合而成,據說百合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鱗莖俗稱球根,但不是真正的根,而是莖的基部膨大變化的部分。鱗莖下的須狀物才是百合的根,鱗莖對百合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它的大小與百合花蕾的數目密切相關,一般鱗莖越大,花的數目也越多。在百合生長過程中,鱗莖的基部,會生長出一些小鱗莖。分球繁殖就是將這些小鱗莖,培育成直徑在12厘米以上的大鱗莖,用于百合鮮切花生產。種鱗莖時先要做畦,畦寬一般為0.8~1.0米,用竹竿和線丈量,然后踩出20厘米左右的畦長來,墊好畦面后要整地深翻土壤,這是因為疏松的土壤有利于百合球根的生長。接著平整土地,用耙子在畦面上劃出6道窄溝,小鱗莖就種在6道溝里。將鱗莖排放好,注意根部朝下,種植距離根據鱗莖大小而定,一般為8~10厘米,恰好是一個拳頭的距離,然后灑一些復合肥,噴上農藥,以消毒和防止地下害蟲侵害。為了便于雨季排水,可以采取高畦栽培的方法。將畦面拉高、土層加厚,也就是將畦面兩邊的土層挖起,并覆蓋在畦面上,形成8~10厘米厚度的土層。
隨著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到了4月中下旬,小苗就出土了,此時也是雜草生長的季節,因此要及時除草,除草的同時也起到了松土的作用。因為百合喜歡冷涼濕潤的環境,所以濕度問題是百合種植的關鍵,土壤要注意長期保持水分,勤施水,將水噴全噴透。2個月左右,百合的地上莖出現花蕾,這時要及早將花蕾摘除,以免開花時消耗營養,不利于鱗莖的生長和膨大。
打蕾工作要細致,注意不要傷害植株的其它部分,打完蕾后要噴一次殺菌藥,防止傷口感染。9月份以后,百合的葉片軟黃,停止生長,這時就可以采挖鱗莖了。去除地面上的莖葉,將鱗莖連根挖起,采挖時要注意盡量少傷鱗莖。根據品種不同,百合生長期也各不相同,早熟的要早收,采收后要進行裝箱處理。
首先在筐里鋪上塑料布,將消過毒的鋸末鋪在鱗莖的周圍,鋸末保持一定的濕度,以保持鱗莖的水分,然后蓋好塑料布。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4~5月,是百合鮮切花需求量大,價格較高的時期,可這時恰是百合自然生長過程中的休眠期,開不了花,因此需要通過人為控制,打破休眠期,使百合能在預定的時間開花。
具體作法是將裝箱后的鱗莖放入冷庫進行低溫處理,一個月內,將溫度慢慢降低到適宜的貯藏溫度2~4攝氏度,這是打破百合休眠期的有效辦法。貯藏要注意密閉,每隔一段時間,要檢查一次冷藏狀況,以手握鋸末能感覺有冰碴時最適宜。然后根據開花時間的需要,提前3~4個月從冷庫中取出球根栽種,使百合在預定日期開花。
以春節上市的鮮切花百合為例,9月份將球根從冷庫中取出,化凍后在溫室里栽培,種植管理措施與種小球的方法基本一致。土壤要保持濕潤,溫室內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攝氏度,日夜溫差不能超過12度,相對濕度為80%~85%。2個月后,百合植株上就會長出花蕾,百合鮮切花采收時間一定要及時,當花蕾上第一朵花瓣露出顏色,就可以剪取花枝了。剪切部位應在離地數厘米長的地方,以便地上的莖稈能繼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使地下的鱗莖能繼續分長出小鱗莖,以備下次分球繁殖時使用,這樣就形成了百合鮮切花的循環栽培。
采收后的鮮切花要進行整理包裝,先將莖稈下部10厘米以下的葉子打去,用線捆扎好,包上塑料紙,一個個含苞待放的百合花束就做好了。為了保持花的新鮮程度,可以將花束放到水桶里,讓水浸沒莖的底部,這樣百合鮮切花就可以供應市場了。
卷丹百合
這兩年,蘇州、上海等城市的餐桌上,多了一樣食品,它看起來像花瓣,吃起來像果肉,實際上是蔬菜的鱗莖,也就是卷丹百合。人們把它做成百合卷、墨魚百合、絲瓜百合、芝麻百合、百合綠豆杏仁粥,吃出了花樣也吃出了健康和美麗,這百合的市場越來越大。按說這日子越過越好,人們的口味也越來越刁,這略帶苦味的卷丹百合,怎么就成了城里人的飲食新時尚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看重營養搭配。卷丹百合是我國進入藥典的藥用百合之一,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凝神益氣的功效,因此它不僅成為餐桌上的佳肴,也成了城里人日常的滋補品。
卷丹百合不屬于觀賞花卉,主要被用作蔬菜栽培,它的鱗莖顏色發黃,有點像虎皮的顏色,因此又稱為虎皮百合。卷丹百合在每年的8~9月份種植,到第二年6月份采收。每年8月是百合的銷售旺季,田間地頭、屋里院里的交易也就紅火起來。在40多天的銷售旺季,汊澗鎮每天都有250噸的百合運往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的批發市場和超市。江南人對百合的喜愛可見一斑。試想想,如果北方人也有了吃百合的習慣,那百合的市場該有多大。知道百合有這么大的市場,您一定想了解,什么樣的土壤氣候才適合種植卷丹百合呢?
百合耐寒、耐肥、耐旱。耐肥就是對土壤中的氮、磷、鉀的含量需求相對高一些;耐寒就是在零下10度左右,也可以安全度過越冬休眠期;百合還比較耐旱,濕度過大對它生長極為有害。在北方種植百合,為了能提高產量,最好是選擇沙質土壤。因為沙質土壤土層深厚,透氣性好,含氧量高。
百合種好了,還得想辦法把它種得長遠,變得金貴。怎樣提升百合的身價,讓它的價值成倍地往上翻呢?將百合進行加工,生產出百合系列產品,比如百合罐頭、百合粉、百合精、百合飲料等,再賣到超市。這樣推算,百合的發展前景相當可觀。
如果說,全國的老百姓每個人都吃百合的話,百合的銷量將隨著人們接受程度,會有更大地提高。”
食用大百合
食用百合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有安心定膽的功效,鱗莖富含蛋白質,淀粉、脂肪、生物堿等多種成分,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補充益氣、消腫抗癌、美容等功效。所以一直被人們當作良好的滋補食品。它不僅有蒸食煮湯等做法,還有炒、炸、燜、燒等吃法。單是列入菜譜的就有100多個品種,由于百合渾身是寶,美國、東南亞等市場也逐步認識到它的價值,紛紛到中國來進口百合。
百合屬于百合科百合屬植物,全世界大約有100多種,我們國家有39種,主要分布在4個產區,它們分別是江蘇的宜興、河南洛陽、湖南龍牙、甘肅蘭州,其中前三個產區的百合味道有一點苦澀,蘭州百合的味道比較甜潤。一般食用的是蘭州百合,由于蘭州百合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比如它對土壤、水分、海拔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一般環境下是很難成活的。在1997年以前,百合的種植面積只有3萬畝,百合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是3~6年,至少要對它投入5000~9000元錢,這樣總的算下來,它的價格自然就比較貴,也就限制了百合大批量在超市里銷售。”
那么能不能培育出一個優質高產的食用百合品種,讓它在蘭州以外的地方也能夠良好的生長,從而讓更多的人種上百合、吃上百合呢?
經過有關專家潛心研究,終于栽培出一個集高產、食用性集于一身的新品種??稍霎a30%~60%,一年的產量是3000公斤/畝,與從前相比足足翻了9倍,不僅是高產而且品質優良,各種營養成分不亞于傳統的食用品種,尤其是這些品種的食用性特別強,既耐旱又耐澇,而且抗凍抗風,以至成功推廣種植到廣東、甘肅、新疆、黑龍江等地。對于百合種植業來講,幾乎是一場革命,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同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p>
由于百合生物特性決定,種得密個頭就小,種得稀個頭就大。百合喜陰,因此在花蔭狀態下能生長得更好。它的枝葉給自己形成很好的遮蔭環境,改善了田間的小氣候,降低了地溫,有利于根系的發展和鱗莖的膨大,可相應提高產量。
根據百合的生長習性,有關專家又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種植百合的模式,就是把百合和其他作物間作。百合是耐陰植物,即使在遮光98%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生長。因此,百合可以與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間作,也可以與槐樹、板栗、花椒、蘋果、柿子、棗等這些經濟植物間作,尤其是與楊樹間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在野生狀態下,植物的生長都是好多種組合在一起形成群落,而百合正好需要蔭蔽的環境。百合一般一畝田施化肥100斤,還要施很多有機肥,這些肥料不能被百合全部吸收和利用,通過澆水降雨要下沉一部分,楊樹具有深根性,能解除土壤的板結,同時把浪費的肥料利用起來。有了充足的水肥,所以楊樹長得特別快特別大。百合與楊樹的間作模式,收效大、產量高、回報時間短,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百合與果樹的間作模式,可以說給種植業解決了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