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第1篇

      1.教學改革的設計思想

      課程改革重點主要包括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符合電子信息、自動化類專業特點的完整理論及實踐教學體系。重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針對教學中的問題,積極發表教學研究文章,以期與同行進行探討,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采用多媒體電子教案授課和傳統方式授課相結合,電化教學和網絡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1.1 理論教學改革的設計思想

      理論教學內容為電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電路的等效變換法;線性網絡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網絡定理;一階動態電路分析;正弦穩態分析;耦合電感和變壓器電路分析;電路的頻率特性;二端口網絡;非線性電路分析及磁路和鐵芯線圈。課程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涉及的定理、分析方法紛繁復雜,高等數學基礎要求嚴格,如求解代數方程、微分方程以及復數運算(相量分析)等。

      (2)研究領域廣,不但要求對純電阻電路、正弦穩態電路進行分析,而且要求對含變壓器的電路、電路頻率特性等內容進行分析等。

      (3)分析方法較抽象,主要是對實際電路轉化的電路模型為分析對象,如受控源等四端元件不好理解。因而,對含受控源的電路分析、含變壓器的電路分析成了學習的難點。

      針對以上重難點內容,理論教學改革的思想體現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1)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制作完成“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從2008年開始用于全校本科生教學,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完善。為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多渠道的學習途徑,將多媒體錄像課件、電子教案、授課計劃和作業批改等相關教學內容及時在網上。

      (2)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式教學、與學生互動式課堂討論和網上教育等方法,加強教與學的信息交流,啟發學生聯系所學知識點,培養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3)多種方法確保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電路分析基礎”的各系列課程均具有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教學大綱,同一課程的所有班級實行“三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試卷統一)。通過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規范教學過程以確保教學大綱的全面實施。實行考-教分離的方法,使用AB卷。考試后及時研究試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于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在引進“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題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基礎上,建立試題庫,作為題庫的補充,使之更加完善。利用網絡等現代化工具,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測評,設立網絡信箱收集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與建議。

      1.2 實踐教學改革的設計思想

      隨著各種EDA軟件的引入,EDA教育收到了空前的重視,EWB軟件在優化教學過程,改善實驗條件、改革實驗教學模式、課件制作以及遠程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充分發揮電路仿真平臺軟件的教學功能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環境。為此,提出操作性試驗與軟件仿真試驗相結合的設計思想,實踐教學活動按照從基礎性操作試驗、綜合性仿真試驗到設計性仿真試驗、創新性實訓,設置實踐教學模塊,既重視基礎實驗,更強調綜合設計性實驗,體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

      圖1中,基礎性操作試驗在我校實驗中心“高性能電工電子試驗裝置”上完成,主要培養學生必需的電工電子硬件實驗的基礎知識及靈活運用電工電子的基本能力;綜合性仿真試驗及設計性仿真試驗由學生在仿真軟件上操作,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積極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態度;電路實訓環節主要考察學生對電路的綜合掌握情況及設計能力的培養。

      每個試驗項目的必做項目由老師指導在試驗課堂完成,選做實驗項目在開放試驗時間由學生自行完成,利用電路實驗室的全面開放,學生也可以完成實驗項目的預習、課內已完成的實驗項目的重做或者未完成實驗項目的補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拔尖創新人才得以充分發揮其潛力和才能,為高素質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成長條件。

      2.教學改革的實施特點

      電路教學改革的重點體現在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以Mutisim軟件作為仿真平臺,通過優化、更新實驗課程內容,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強化學生工程訓練和設計能力培養。

      2.1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學方式,具有許多優勢。第一,課件形式多樣化。課件中可加入聲音、動畫、彩圖等傳媒手段,使授課內容的展現形式豐富多樣化,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授課內容清晰。在電路教學中有許多復雜的電路圖和元件實物圖,黑板上難以呈現,費時費力,且不清晰,通過多媒體可以輕松實現。第三,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減少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抄寫時間,便于在有限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2.2 Mutisim的特點及仿真方法

      (1)直觀的圖形界面

      整個界面就像是一個電子實驗工作臺,繪制電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的儀器儀表均可直接放到工作區,輕點鼠標即可完成導線的連接,軟件儀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與實物相似,測量數據、波形和特性曲線如同在真實儀器上看到的一樣。

      (2)豐富的元器件庫

      NI Mutisim10大大擴充了EWB的元件庫,包括基本元件、半導體元件、TTL以及CMOS數字IC、DAC、ADC、MCU和其他各種部件,切用戶可通過元件編輯器自行創建和修改所需元件模型,還可通過公司官方網站和商獲得元件模型的擴充和更新服務。

      (3)豐富的測試儀器儀表

      除了EWB具備的數字萬用表、函數發生器、示波器、掃頻儀、字信號發生器、邏輯分析儀外,還新增了瓦特表、失真分析儀、頻譜分析儀和網絡分析儀,且所有儀器均可多臺同時調用。

      (4)完備的分析手段

      支持直流工作點分析、交流分析、瞬態分析、傅里葉分析、噪聲分析、失真分析、參數掃描分析、溫度掃描分析、批處理分析、靈敏度分析等,能基本滿足電子電路設計和分析的要求。

      (5)強大的仿真功能

      NI Mutisim10既可對模擬電路或數字電路分別進行仿真,也可進行數?;旌戏抡妫抡媸r會顯示錯誤信息,提示可能出錯的原因,仿真結果可隨時存儲和打印。

      (6)完美的兼容功能

      NI Mutisim10可方便地將模擬結果以原有文檔格式導入LABVIEW或者Signal Express中。工程人員可更有效的分享及比較仿真數據和模擬數據,而無須轉換文件格式,在分享數據時減少了失誤,提高了效率。

      3.基于NI Mutisim10的仿真方法,步驟及應用實例

      3.1 仿真方法

      基于電路分析基礎的仿真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測量法,就是用軟件元件庫中的儀表直接去測量電路兩端的信號,比如點位、電壓、電流信號等。第二種是分析法,就是用軟件中提供的電路分析法直接去分析電路,比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

      3.2 仿真步驟

      (1)建立電路文件。啟動Mutisim10,系統自動創建一個默認標題為“Circuit1”的新電路文件,該文件可以另存。

      (2)軟件界面的定制、MUtisim10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習慣設置軟件的界面,包括工具欄、電路顏色、頁面尺寸、聚焦倍數的設置等,可以通過點擊“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選項,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行設置。

      (3)放置元器件,可以在標準工具欄中選擇,也可點擊菜單欄中點擊“PlaceCompo-nent”,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需要的元器件。

      (4)放置導線和節點進行電路的連接。

      (5)放置儀器儀表進行測量,或者點擊Simulate進行仿真分析。

      3.3 仿真實例

      以RLC串聯諧振電路為例,創建電路圖如圖2所示。

      圖2 RLC串聯諧振電路

      (1)點擊Simulate下拉菜單的Run或者直接點擊仿真開關,可以在模擬示波器XSC1觀察到電源和電阻兩端的電壓波形如圖3所示。

      圖3電壓波形

      (2)點擊“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es”(交流分析)即可得到幅頻特性曲線和相頻特性曲線,移動游標至縱坐標最大值下降3dB位置,即可得到上下限截止頻率fL和fH分別為1.53KHz,1.68KHz,由此可知通頻帶寬度為f=fH-fL≈150KHz,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相頻特性曲線和通頻帶如圖4所示。

      圖4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

      相頻特性曲線和通頻帶

      通過對RLC串聯諧振電路的運行仿真,交流分析,不難得出,利用Mutisim仿真平臺,能夠很方便的組成電路,更換元件,調節電路元件參數,觀察波形,驗證電路的對錯,這在實際試驗操作中是難以完成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實驗教學中選用NI Mutisim軟件作為電路仿真平臺,對應用型本科學生電子電路設計能力和故障診斷能力的提高是可行性,仿真技術賦予了電路教學以新的方式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實驗風險,開拓了新思路。總之,正是由于仿真軟件的應用,既保證了每個學生達到共同電子技術基礎的前提下,又可以針對不同學科分門別類,分層次的設計出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電路實驗。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第2篇

      Hu Yinghong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綿陽 621000)

      (Mian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Mianyang 621000,China)

      摘要: 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是使課程建設與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有效結合,并以就業為導向,圍繞市場需求,培養適應社會、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實用型人才,為適應高職教育特色,提出了對“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的項目化教學設計意義、理念和設計思想、并對項目化教學情境的設計、項目分析和教學方法探討作了詳細說明,通過近2年得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to effectively combin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ost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tak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around the market demand, train talents that adapt to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To adap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meaning, idea and thought of project teach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and Practice course, and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context, project analysi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detail. For nearly 2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has obtained good effect.

      關鍵詞: 項目化建設 電子技術工程 教學情景 實踐教學

      Key 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electronic technology project;teaching situation;practic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7-0195-02

      0引言

      “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是我院創建國家示范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及專業群(通信技術、電氣工程技術、建筑智能化等)的優質核心課程之一,是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項目化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模式,其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崗位工作要求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工作過程選擇教學內容、根據職業發展和人才發展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是一種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其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掌握所學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具備各單元電路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課程組成員的不斷努力探究,該課程已成為我院院級精品課程,準備申報省級精品課程。

      1“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建設的意義

      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辦于1996年,2002年確定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008年成為國家示范高職建設院校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課程內容的設計與組織未完全跳出學科體系的藩籬,還不能更好適應職業崗位需要。比如先期的《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采取相對獨立、“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不理想。

      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是使課程建設與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更有效地結合。本著“課程教育目標服從于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符合課程教育目標”和“加強基礎、注重實踐、強調能力”的原則,2008年10月開始,我們就組織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行業調研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并多次召開專業綜合能力與專項技能分析研討會,經過反復、深入分析研究,我們認為構建一門以項目為主線的、全新的電子技術課程能更好的符合高職教育教學特色要求, 課題組通過企業調研和實踐專家現場討論會等多種方式,剖析企業中對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電力技術、機電技術等行業相關職業崗位人員的技能需求和素質要求,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進行整合,構建了《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綜合性課程體系,該課程從實用角度出發,集“模擬”與“數字”于一體,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實踐與理論并重”;將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2課程“項目化建設”教學設計

      2.1 設計理念“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是針對生產一線的電子產品裝接工、電子產品維修工崗位的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從實際工作任務出發,以典型電子產品為載體,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設計;強調以工作過程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手段,采用項目教學法,融“教、學、做”為一體,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實際分析、設計、制作和調試實用電子電路,使學生真正掌握現代電子技術專業技能,以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在課程開發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解析――獲得能力目標解析表;

      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

      以典型產品為載體――設計學習活動;

      以業界現行技術規范為參照――制定考核方案。

      2.2 設計思想“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設計的核心是課程標準設計、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設計、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體系設計。 課程開發組依據行業、企業發展,結合本地區產業布局和職業崗位需求,針對課程目標與特點,從專業規劃、課程設置等環節開始,全程與相關企業密切合作,進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施方案和評價體系的設計。

      2.3 項目化分析項目教學法的前提是“項目”,是一個人人參與的集學習、創作于一體的過程。項目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項目設計、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項目教學法更多采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

      “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關聯性較強的學科,是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優質核心課程之一。學習本課程,在實際中有何用途,如何應用所學的電子技術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高職教育的特色要求,在課程建設中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改進并設計教學方法,以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半娮与娐贩治雠c實踐”項目化課程中每一個子項目的實施過程分四個階段:

      資訊:先由教師進行必要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演示,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然后按3~5人一個小組,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布置項目任務。學生分別對項目進行討論、查找資料。

      計劃、決策:由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并寫出各自的設計思想與方法,畫出方框圖,設計原理圖、選擇元器件、必要時利用電路仿真軟件進行仿真試驗,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相互交流,最后確定項目實施方案。

      實施: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的合作形式,學校提供器材由學生正式實施項目。

      檢查、評估:項目評價采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學生互評為輔,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起引導調控作用。要求學生首先以ppt等形式充分展示設計成果和項目的學習心得,然后以五級評分制從學習準備和計劃實施的學習效果、作業步驟、項目完成結果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分,小組根據其講述情況和項目完成結果,小組成員討論后從表達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項目完成結果等方面給出評價和評分,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點評。

      2.4 項目化情景教學設計分析傳統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技術教學內容,融合現代電子電路分析最新發展,以工學結合的理念為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將課程的全部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盡量體現工作任務、工作流程,教學氛圍盡量模擬企業環境。對“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進行重構,體現了完整性、趣味性、擴展性和適應性的原則。“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選取OCL音頻功率放大器、直流穩壓電源和限時搶答器三個項目為主要載體,構建了3個教學情境,10個子學習情境,如圖1所示,以實現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類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社會能力養成的教育功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就每一個學習子情景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能訓練、知識傳授和實際應用,讓他們對工作的整個程序有所了解,為他們獨立完成項目創造條件。通過每個學習情境和子情境(子學習情境)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對應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同時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束語

      高職教育承擔著培養和造就專門人才的重任,它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實用人才,以突出能力為本位,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達到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職教培養目標。高職教育著眼點是以就業為導向,圍繞市場需求,培養適應社會、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實用型人才?;诟呗毥逃奶厣腿瞬排囵B要求,通過近2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不斷的優化課程項目、優化項目實施水平,為培養實用型人才崗位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娮与娐贩治雠c實踐”課程已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已由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參考文獻:

      [1]童乃誠.高職課程教學內容建設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4).

      [2]鐘新躍.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實踐――以高職《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0,(01).

      [3]李仲秋.《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序化[J].機械職業教育,2010,(05).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類招生;電路分析;寬口徑;教考分離

      作者簡介:汪莉麗(1977-),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建筑工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吳東升(1966-),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建筑工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安徽合肥230601)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2010年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建筑類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競技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編號:20100770)、安徽省2010年質量工程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編號:20100756)、安徽建筑工業學院2011年質量工程重點課程建設項目“信號與系統”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6-0092-02

      大類招生和培養是近年來國內的一些高校采取的人才選拔和培養的一種新模式。即高校在本科招生時,按照學科的大類來進行,不分具體的專業??忌顖笾驹笗r,直接填報該大類名稱即可。進校后,進行通識教育,用前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統一學類的基礎課,之后按照自身的意愿和能力基礎,再具體選擇專業,在雙向選擇的原則下實行分流培養。這種選拔和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考生填報專業志愿的盲目性,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專業的選擇能夠更加適合學生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同時培養出的學生基礎扎實,有利于“寬口徑”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電路分析”是高校電氣信息類的大類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研究電路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電路的分析方法。開展好“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辯證思維能力,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觀;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和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素養。

      一、“電路分析”課程教學現狀

      “電路分析”課程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點多,學時緊張,與其它專業課程聯系緊密。目前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配合學生少學時的實驗等,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由于該課程是電氣信息類學生所涉及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一部分新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的學習特點和節奏,特別是學生要同步學習該課程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程,學生還不能自如地將這些課程的知識運用到電路分析中,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為此,在大類招生和培養背景下需要對“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

      本文在對多年“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大類招生和培養的背景下該課程的教學特點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促進“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二、“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優化教學內容,擴充課堂信息量

      學生在完成通識教育課程之后,要進行專業選擇和專業學習。教師要根據“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教學改革的目標,注重大類中各個專業面的涉及和滲透,力爭淡化專業界限,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要將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計算方法[1],作為主要講授內容,做到“厚基礎”。同時多引用一些工程實例,做到“重應用”,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使學生對即將選擇的專業更加了解,避免專業選擇的盲目性。

      此外,電子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不僅要按照教學大綱講授教材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適當拓寬知識面,要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融入該學科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結合日常生活中和工程實踐中的實例,補充目前電子學科前沿技術和應用,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2.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由于該課程知識點多,教師多采用“滿堂灌”的填鴨方式,這種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對知識的理解,應當加以改進。

      (1)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并且圖片、文字和聲音同時出現,使學生有直觀感性認識,同時節約時間,提高了上課的效率[3]。

      傳統的板書教學可以方便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思考、記錄,對公式和定理的理解更加細致和精確。這種教學方式能保證教學的質量。

      因此,多媒體和傳統板書相結合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式。

      (2)互動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結合。上課時,不要一味地以教師理論教授為主,要采用“精講”和“泛講”結合,要留出“空白”,促進學生思考。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將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這樣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設網絡課堂,這是課堂教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延伸。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上傳至網絡課堂,使學生可以在課堂外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實現網上答疑和交流的互動,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和練習,深化課堂教學,鞏固知識體系。同時這也是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有效途徑。

      3.加強課程體系的聯系

      針對電子電氣信息類各專業教學內容的交叉和滲透,優化“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課程體系的聯系,與“模擬電子技術”和“信號與系統”等后續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如將教學內容“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移至“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講授,將“電路復頻域分析”移至“信號與系統”課程中講授,將“MATLAB程序設計”部分內容融入電路分析中,通過演示進行計算機輔助分析。

      4.改革實驗內容,注重能力培養

      實驗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電路課程的實驗內容劃分為基礎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和虛擬實驗三個部分[1]。

      (1)基礎實驗。通過這類實驗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定律,掌握簡單的測量方法和分析方法,一些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故障檢測?;A實驗以電路基本理論應用和基本實驗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綜合設計實驗。這類實驗一般由教師給出實驗課題和需要完成的要求或指標,學生充分查閱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思路并實現,綜合運用知識完成實驗設計[2]。通過這類實驗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等資源查找文獻的能力,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的技能,同時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初步的訓練,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和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虛擬實驗。這類實驗主要是要求學生利用MATLAB、EWB等仿真軟件[3],對一些實驗條件不允許或受限制的實驗進行虛擬研究[3]。通過這類實驗,既可以克服實驗室儀器儀表場地有限等不足,又可以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擴大了視野。

      實驗室要定期向學生開放,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為主軸開辟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進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實踐環節

      在對“電路分析”課程進行考核時,傳統的做法都是由平時上課考勤、課堂表現和作業等構成平時成績,再和卷面考試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算給出最終的課程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對實踐環節沒有體現。我們在利用卷面考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同時,也可以由教師進行項目命題,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給出方法和結論,采用答辯的形式,給出實踐環節的成績,結合平時成績和理論卷面考試成績得到最終的該課程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避免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同時,卷面理論知識考試的內容也要進行改革,要建立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4],集體閱卷。試題庫的試題要以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內容的掌握和基本運算能力為主,避免出一些純記憶性的和計算工作量非常大的機械化試題,以增強考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意識到僅僅靠考試前的短暫記憶或臨時“抱佛腳”的應試方式是不可行的[5]。其有效督促和檢查了教與學的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也能客觀地反映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電路分析”課程是電氣信息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整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6]。該課程理論嚴密,方法多樣,邏輯性強,有廣闊的工程應用背景。在大類招生和培養的背景下,“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分流意愿和專業的學習,我們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體系的銜接、實踐環節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對“電路分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這樣有利于電子學科的專業建設,有利于“厚基礎,寬口徑”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高校質量工程的推進[7]。

      參考文獻:

      [1]楊子鳴.電工基礎課程教學與實驗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4):79-82.

      [2]楊鴻波,高晶敏,侯霞,等.“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9-100.

      [3]章心因,李先允.應用型本科“電路”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4):93-99.

      [4]潘懋元.我看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7,(15):34-36.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職學校 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 課程改革

      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課程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在中職學校開展精品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建設的導向,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和資源庫的建設,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是中職學校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以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模擬電路分析與制作精品課程建設為例來探索中職學校精品課程的建設。

      一、課程設計的思路

      模擬電路分析與制作課程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的設計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根據行業企業調研、職業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和專業職業能力的需求,圍繞專業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接的需要,以能力為本位,對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以及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從課程結構體系與課程內容兩個方面進行課程建設,制定課程教學方案和課程標準,為課程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內容改革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堅持以理論夠用和為后續課程服務的原則。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打破原有教材中章節上的平鋪順序,以電子小產品的制作為主線,以單元電路為基礎,以實施理論一體化教學為中心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技能實訓滲透于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

      在模擬電路分析與制作課程中,以直流穩壓電源、音頻功率放大器、無線遙控插座和溫度指示器四個小產品制作為主線,組織單元電路的教學,設計18個教學活動。通過元器件識別與檢測、電路識圖、原理分析、組裝元器件、功能調試等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改革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教育教學活動更直觀、形象、靈活,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際操作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態度,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四、校本教材編寫

      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課程目標,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按照工作過程來進行序化,打破理實脫節、學科本位的教材體系,體現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開發理念。在模擬電子電路分析與制作校本教材的編寫中,以安裝實用的電子小產品為載體,以產品驅動、項目引領、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融合的方式進行編寫。

      五、建設共享教學資源

      在抓好教材建設的同時,要做好與教材配套的實驗、實訓室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企業合作,制件與教材配套的PPT、圖片、視頻、動畫和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模擬電路分析與制作》課程教學資源庫。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真實開發環境下的教學應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清晰、直觀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模擬仿真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將教學大綱、學習指南、習題與解答、綜合測試、教學課件等資源上網共享,便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

      六、教學團隊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加強中職學校教師團隊建設的有效途徑。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體,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通過精品課程建設的導向,可促進教師團隊教學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通過精品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教材編寫及參與教學資源庫等方面的建設,推廣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教學團隊。

      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 EDA技術;電工電子教學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許多優秀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也應運而生,如PSPICE、EWB等。EDA是英文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即電子設計自動化。在EDA軟件應用方面,以EWB軟件的應用為之最廣。該軟件由加拿大IIT(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而后又推出了該軟件的升級版Multisim2001,它可以逼真的模擬各類元器件及儀表,并可借助計算機平臺進行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等課程的仿真實驗[1]。

              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注重公式的推導和定理的應用,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一般。若在日常的教學中恰當的運用仿真軟件,能更為直觀的將結果展現出來,且教學形式比較靈活,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仿真軟件的正確使用,可以培養學生運用軟件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建立正確的設計及分析理念。

              1  Multisim2001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應用

              1.1 Multisim2001在電路分析教學模塊中的應用  當電路中僅含有獨立源時,構建仿真電路比較容易,仿真結果大多數正確且不易出現錯誤。若在電路中含有受控源時,構建電路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分析的結果。含有一個電壓控制的電壓源,要求求出電路中的電壓U。 

      首先用Multisim2001構建仿真電路,然后設置各元件的參數,即先分別從電源庫及元件庫中選取所需電源(含受控源)及負載電阻。需要注意的是受控源共有四個端與外部元件相連,其控制端應并聯在電阻R2兩端,受控端的負極與電阻R2連接,正極端接地,所以最好先構建電路的獨立源與電阻的連接部分,再接入受控源。其次,雙擊元件符號,在屬性對話框中對其參數進行設置。最后,打開仿真開關進行仿真,觀察結果。通過觀察發現電阻R2兩端的電壓為16V。

        1.2 Multisim2001在模擬電路教學模塊中的應用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既有電壓增益,又有電流增益,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放大電路,常用作各種放大電路中的主放大極。典型的分壓式放大電路,其中電阻R3、R4和R2組成分壓電路,發射極上接有電阻R5、R6,由此來穩定靜態工作點。當放大電路輸入端加一個小的交流信號Ui后,輸出端便可以輸入一個與之相位相反且幅度增大的輸出信號Uo,實現放大功能。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設置的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著放大電路的動態性能指標。因而對于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只有設置合適的靜態工作點,使交流信號馱載在直流分量之上,才能保證晶體管在輸入信號的整個周期內始終工作在放大狀態,輸出電壓波形才不會產生失真。

              1.3 Multisim2001在數字電路教學模塊中的應用  施密特觸發器的主要用途是可以把變換緩慢的信號波形變換為邊沿陡峭的矩形波。施密特觸發器有兩個特點:第一,電路有兩種穩定狀態。兩種穩定狀態的轉換需要外加觸發信號,維持兩種穩定狀態也依賴于外加觸發信號。施密特觸發器屬于電平觸發電路。第二,電路有兩個轉換電平。輸入信號從低電平上升到電路輸出電平發生轉換時的電平,與輸入信號從高電平下降到電路輸出電平發生轉換時的電平不同[2]。用555定時器構成施密特觸發器的仿真電路[3]。其中CON端所接電容10nF起到濾波的作用,可以用來提高比較器參考電壓的可靠性。THR和TR端連接在一起,作為施密特觸發器的輸入端。

              2  啟示

              電工電子課程涵蓋的范圍比較廣,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引入仿真技術,能較為直觀的將分析結果展現出來,其效果優于傳統意義的教學手段。隨著仿真技術在教學中的逐漸引入,必將在電工、電子及其相關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羽.Multisim2001在“電工與電路分析”教學中的應用.甘肅科技,2005.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