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節奏音樂和教育

      節奏音樂和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節奏音樂和教育

      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幼兒 音樂 節奏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一種,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感可以說是與生俱來,伴隨著人類的聽力的產生而產生,所以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就對一些敲打物品產生的聲音非常感興趣。但是,如果不對這種興趣愛好進行培養的話,它就會慢慢的消失,所以在幼兒時期進行音樂培養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那么,如何培幼兒的音樂細胞呢?這也是廣大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者思考、研究的一個問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處在一個非常的特殊的時期,他們能夠感受到聲音產生的美,但是又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和表達,也就是說幼兒對音樂只是一種本能的接受和瞬間的觸摸。如何才能夠讓幼兒撲捉到音樂基石,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才是幼兒園和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做的。

      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節奏是音樂的基礎,要想讓幼兒很好的掌握和體會音樂就要讓幼兒能夠很好的把握音樂的節奏感。只有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才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節奏感的美,真正的體會到音樂中情緒,從而真正的感受到音樂的美。然而一個在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中有一個非常大的阻礙就是幼兒的年齡太小,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因此幼兒節奏感的培養與中小學生相比就困難很多。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我認為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結合兒童的心里認知和學習特點進行培養和教育。我國古代的教育工作者很早就總結出了這樣一句教育的真理:“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之者。”即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對于幼兒而言更是如此。興趣和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對于幼兒而言由于認知的局限不可能根據自己和社會的需要來選擇要學習的內容,因此其學習主要是依靠的自己的喜好來做出選擇。年齡和心里的局限使得幼兒的這種興趣往往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也就是說的幼兒的興趣不太穩定,對于音樂也是如此,這就要從事幼兒園教育的工作者要善于撲捉幼兒的興趣并對之加以引導使其興趣越加濃厚從而更深入的進行學習。

      對于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也要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之上,所以要激發幼兒對節奏感的興趣。音樂和美術體育不同,美術體育可以通過身體的多個器官去感受但是音樂只能通過聽覺去感受,這就使得音樂更具有抽象性,從而也就增加了學習時的困難。對于節奏,幼兒可以聽到,但是,要想真正的把握這種節奏感就比較困難了。節奏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之中,風聲、雨聲以及各種昆蟲鳥獸的鳴叫都是節奏,這些節奏不僅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因此,在節奏感的教育中就可以利用這些對學生進行培養,告訴他們這些節奏是什么,還可以把幼兒帶入產生這些節奏的真實的環境之中使之慢慢的接觸和體會。比如說下雨的時候讓學生感受雨的節奏,還可以把一些小動物和小鳥帶到課堂上,讓學生體會這些昆蟲和小鳥鳴叫的節奏。通過和大自然進行接觸,讓幼兒體會其中的樂趣,這是激發幼兒節奏興趣的一種方法。另外,還可以通過不同敲打來制造不同的音樂節奏,使幼兒感受到不僅可以在大自然中聆聽不同的節奏,還可以自己制造出不同的節奏,這樣既可以體會到制造節奏的樂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節奏的感受。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與節奏的接觸,幼兒體會到了節奏了并開始對節奏產生興趣,這是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基礎。但是,我們知道音樂主要是用聽覺來體會,比較單一,如果長時間的單單依靠聽覺來體會和學習節奏的話,那么培養出來的幼兒對節奏感的興趣也會隨著這種單一的學習會很快的淡化,從而不利于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和以后對音樂的學習。所以,在培養節奏感的時候,還以加入一些身體動作,這種動作要由幼兒根據自己對節奏感的感受自行表演,即讓學生在感受音樂和節奏的同時,自由的舒展自己的身體,從而更好的抒發自己的感受。這種根據節奏自由舒展身體的做法,不僅可以提高學幼兒對節奏感的認識,還可以訓練幼兒打擊節奏的能力,同時還訓練他們聽辯節奏。

      節奏感也好,身體動作也好,都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興趣,但是音樂最終還是一門聽覺藝術,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和節奏最終都不能離開聽覺,所以對于幼兒聽覺的培養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和基礎。在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可以讓學生仔細的體會這些聲音,并慢慢地體味其中的變化,去體會其中的規律,從而更深刻地對節奏和音樂進行把握和理解。

      節奏的體會和學習,最終還是為學習音樂服務的,因此節奏最終還是要融入到音樂中融入到歌曲之中,所以在節奏感的培養中還要結合歌曲的學習進行。但是,在歌曲的選擇上要選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歌曲,如《火車開了》,在聯系時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幼兒們在教室里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學生理解后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歌曲的練習不僅是節奏的最終歸宿,也是培養培養幼兒節奏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音樂和節奏是每一個幼兒都具備的潛能,但是出于認知和學習的局限,這種潛能需要老師引導才能夠持久。通過身體的舒展和歌曲的練習,相信在幼兒教育中,只要我們堅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合理地引導,相信我們在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上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楊碩.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J].新課程(教研),2010,(01).

      [2]吳江虹.節奏――音樂活動的生命線――淺談幼兒節奏感地培養[J].才智, 2008,(02).

      [3]金艷.淺談幼兒音樂節奏感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

      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第2篇

      1、音樂與美術學科間的聯系

      1.1、音樂和美術間存在本質的同構性

      音樂和美術兩者在本質上都受到生理以及感情的影響,因此兩者間存在著明顯的內在聯系,而且其本身最大的不同也表現在藝術的表現形式方面,音樂主要表現在其節奏、音色、旋律以及音調等多個方面,而美術不同,美術主要是以構圖、線條以及色彩的形勢來直接塑造出其所具有的藝術形象,并以此來渲染出藝術感染力。兩者雖然在表現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都是以人的情感、價值觀念來作為其主要的內在驅動力,從而以此來實現其審美意境的有效傳達,促使其精神世界真正獲得升華。而且在西方的家庭式教育過程當中,就主要包含了最為基礎的音樂和美術學科的教育。特別是在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形勢之下,美術教育開始尋求更多的發展,所以將音樂融入道美術教育當中直接和藝術的形勢追求產生了共鳴,而這本身也是拓展學科教育綜合發展的必然性要求。

      1.2、音樂和美術情感屬性

      情感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音樂和美術兩者都是通過情感來傳達人類內在的精神感受,像貝多芬的《命運》、《第五交響曲》等都直接向人們展示出了悲壯的情景。在音樂當中主人公和命運間的掙扎和搏斗都是以一種激烈的節奏和強勁的旋律來直接展現。而在素描繪畫作品《血衣》當中所傳達出得情感就和音樂這種情感的表現不謀而合,所以正是因為兩者在情感上所存在的同構性特點,促使美術教育才能真正建立起對于音樂運用的可行性及主動性,所以音樂對于欣賞著情緒的改良也會直接對欣賞著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音樂本身所產生的情緒模式可直接通過音樂來建立起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從而幫助學生們從情感的角度來建立和影響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從而以此來幫助學生們從情感的層面來深入理解美術作品當中的深刻涵義,最終促使音樂能夠有效的運用在美術的啟蒙及創作教學當中。

      1.3、學科教育理念的同源性

      對現代藝術教育理念來說,音樂和美術兩者本身是開展綜合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因為其在教育的理念上存在著相應的方法和觀念,都可以結合自由、綜合性探索、以及合作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林來進行。在美國的藝術教育標準當中就曾明確的指出建立門類藝術必須要和其他類型的學科產生一定的聯系。澳大利亞教育委員會直接指出藝術教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學習領域之一,主要強調學生們應當在音樂、藝術、舞蹈以及戲劇、媒體等幾個方面的藝術形態進行綜合,以此來獲得其中的學習經驗。而且英國教育部也直接公布了美術課程的重要標準,主要要求其必須采用分科的形式直接加入道跨學科內容的課程類型當中,以此來開展綜合性的教學。如今綜合式教學的形勢在我國紛紛涌現,必然會成為往后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潮流。

      2、音樂融入美術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

      2.1、通過節奏和構圖的形式實現

      節奏在音樂理論當中主要是通過各種長短相同或者迥異的時間單位來進行有組織的序列,主要包含了一種強弱的因素在其中。同時音樂當中的節奏也主要體現在旋律方面,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過聲部織體的疏密、和聲以及配音色的迅速變化,及其調性布局和曲體結構等進行有節奏的表現,因此其對于音樂的形勢美以及情感表現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可以直接通過音樂節奏的概念來直接獲取到旋律及情感的運動變化。而美術的構圖概念則同樣反映出了一種運動化發展的趨勢,同時相應的藝術作品也可以直接通過形象的組織以及空間的布局,還有其具體的位置關系來展現。因此在美術教育當中,教育者可以直接通過音樂的節奏和美術的詳細構圖來促使兩者的運動特性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以此來幫助學生們真正理解美術的概念和意境。

      2.2、旋律和形式語言來實現

      旋律主要指其單音方面的連續進行,主要和節奏、和聲兩者統稱為音樂方面的三大主要要素,其中音高就是構成旋律的主要因素。不過,實際中的旋律通常都是伴隨著節奏而產生的,因此其本身根本離不開速度、音色及音量等多種因素的有效配合。而在美術教育當中,不論是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還是結合主題來直接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創作,其對于作品的畫面旋律感以及節奏旋律間的層次關系等都提出了非常高得要求。所以以往傳統的美術教育方式雖然能夠促使學生通過畫面來直觀的觀察道作品的節奏及旋律,但卻直接失去了從其他角度理解和感受藝術的機會,所以,如果學生能夠從聽覺上來享受到感官愉悅,那么學生將更加深入及全面的接受藝術綜合的審美體驗,促使學生真正通過美的角度來看待并理解藝術。這種旋律和形式的表現方式主要包括了旋律的圖式表達、線條感及其形式美等多種方式,而這種形式美,則通常采取多樣與統一、對比與均衡以及重復與旋轉的方式來加以體現。

      2.3、音響和張力來實現

      以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為例,書中對于視覺藝術張力產生的真正原因作出了相應的詮釋,而在藝術作品當中的張力主要也是通過形體本身的方向、形狀以及所具備的亮度值來直接改變其所產生的效力來直接體現。不過在美術的教育教學當中,通常美術課程的設計工作主要是考慮如何促使學生們能夠更加容易方便的解決并理解這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并促使其直接成為幫助學生們理解這一視覺藝術作品張力的關鍵所在。而且阿恩海姆直接認為這本身是一種張力傾向,促使其通過某種知覺來直接感受藝術作品在運動之后而直接產生的張力,其本身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產生相應的運動幻覺;二是運動傾向直接引發人們的運動經驗。不過,在引導學生們產生視覺聯想,從而直接感受造型藝術張力的教學過程當中,美術教育通常都可不借助音響的效果來引發學生們對于視聽的感受,而直接啟發學生們對于視覺藝術張力的注意。而音響卻可直接通過所創造的音域空間來幫助美術教學中學生們對于空間和張力的充分理解。

      3、結語

      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節奏;音樂教育;訓練

      節奏是音樂音響的根本,在構成音樂的三個基本要素中(節奏、旋律、和聲)旋律與和聲都必須依附或借助于節奏,絕不能離開節奏而單獨存在。節奏是體現生命的運動、風格、韻律的不斷變化的運動說。有運動就有節奏,節奏在人類之前并不依賴人類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說節奏是音樂中最早顯現出來的藝術,滲透在音樂形式的縱橫結構之中。由此見之,節奏在音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節奏的產生與發展

      丹第(V.d’lndy.1851-1931)在《音樂創作教程》中說:“節奏是普遍存在的,它表現在天體的運行,季節的轉換,晝夜的更迭,生命的興衰,特別是人類生活和語言之中。”節奏起源于萬物,它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在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最先產生的要素也是節奏。早在遠古時期,當音律樂器還沒有出現時,人類的祖先已經會用打擊樂器來演奏音樂。他們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敲打出有節律的變化多樣的節奏。原始部落的音樂中,除了節奏幾乎沒有其它音樂要素,他們運用敲擊的節奏及呼喚來表達他們不同的情緒內涵,運用于祭祀、慶典、狂歡的活動中。

      隨著音律樂器的產生,人們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旋律上來,有意無意淡化了節奏的作用。從十六世紀西方的教會音樂到浪漫派音樂之間二三百年的音樂作品中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十六世紀的西方教會音樂,為了使人們內心世界得以寧靜和超脫,他們單純追求旋律的美感,節奏較自由。到了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逐漸轉到主調音樂,其節奏也是比較簡單的。它是以有規律的重復出現的重音為基礎構成節奏支柱。而旋律上則運用連續擴展的方法來突出和增強音樂的內涵,從而構成了巴洛克的音樂風格。①古典主義時期,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古典樂派,以主調音樂為主追求和聲色彩,講究旋律表現,直到后來的浪漫派音樂,無不受維也納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只不過在和聲上做了一些改進,大膽使用不協和和弦,僅此而已,節奏上并沒有什么大的突破。由此可見,從西方教會音樂到巴洛克的音樂作品,再到維也納古典主義樂派,作為音樂骨架和靈魂的節奏,其地位和作用就這樣被淡忘和削弱了,這正是傳統音樂教學法只注重旋律與和聲而忽視節奏的歷史原因。

      在某些歐洲以外的地區和民族,沒有受到以維也納樂派為代表的傳統音樂的影響,而是按照本民族特有的方式發展繼承了“節奏”的觀念。如拉丁美洲的拉丁音樂、中國戲曲、中國民間打擊樂曲以及亞、非、拉美等地許多少數民族的打擊樂其節奏技巧都相當高明。音樂大師們通過吸收拉丁音樂特有的節奏因素,發展形成了爵士樂和搖滾樂。在爵士音樂中,節奏起著主導作用,打破常規的律動,重音切分的出現使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搖滾樂是從爵士樂中發展而來的,而搖滾樂在節奏上有了新的突破,節奏內容更為復雜多樣,側重于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搖滾節奏已廣泛運用于各種音樂題材,已成為音樂生活中一大主流。鮮明的區別于傳統音樂形式,并為廣大聽眾所接受,從現代音樂到爵士樂、搖滾樂,節奏的表現功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兒童音樂教育應從節奏開始

      節奏在音樂中具有重要的表現意義,也是兒童最容易引起興趣和感受的音樂要素。當嬰兒還在母體時,就感受到母親心臟有規律的跳動,這種有規律的跳動可以刺激嬰兒體驗穩定,感受節拍。母親的心臟跳動,便賦予了人們最原始的節奏本能,正如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所說:“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②通過節奏的運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音樂與身體運動的結合特別適合于兒童的天性與本能,能喚醒兒童的音樂意識,他要求老師盡可能的發現和研究兒童身體活動和他們周圍世界的自然節奏。所以兒童的音樂教育也應該從節奏啟蒙,這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和生理需求。當幼兒聽到有規律的節奏時,就會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而對音高的辨別就比較模糊,對旋律性較強的樂曲比較難接受。所以在幼兒還不能唱好音準的階段不要過早的進行旋律訓練,而應當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從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事物入手,借助于手腳拍打或打擊樂玩具進行節奏練習,從游戲中引導和培養他們的節奏感。這樣可以使兒童感到身心愉快,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循序漸進,使兒童可以從自己的活動中理解長短、強弱的區別,逐步把握“節奏”這種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

      三、高師音樂教育中設立節奏課

      高師音樂教育的針對性是中小學音樂普及與音樂教育。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的擴招以及音樂專業高考較低的文化分數線吸引了一大批學生突擊報考音樂專業,從而造成目前各高師院校學生的音樂基礎差異極大。根據調查,有很多學生對節奏的準確性,感知敏銳度不高,對節奏型以及較復雜節奏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比如鋼琴專業的學生,有的鋼琴學習已經很多年了,但對一些基本的節奏型掌握還不夠準確,在單手彈奏時節奏更是一團糟。所以說在高師音樂專業教學中,加入一些相對獨立的節奏課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系統的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節拍、節奏以及較為復雜的特殊節奏,加上雙聲部及多聲部節奏的訓練,培養他們精確、敏捷而生動的節奏感。

      1.基本節拍節奏的訓練

      節拍與節奏在音樂中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節拍是指有相同的時間片段,有強弱的循環重復。而節奏則是有長短不同的音符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通過節拍的練習使學生正確掌握節拍重音,體會節拍感與律動感,并能準確把握好各種拍子所表達的基本音樂形象及不同的律動特征。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二拍子和三拍子是節拍的基礎,通過學習,學生容易掌握。二拍子由于強弱拍的均衡出現,體現了節拍的剛健性和平穩性;而三拍子由于一強兩弱的不均衡節拍出現,給人一種活躍、跳動、旋轉的音樂風格,更具有動感及流暢性。

      節奏則是音樂音響的根本,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的基礎是單純音符,最小的節奏單位是由單純音符組成的節奏型,不同的節奏型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表情。通過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不同節奏型的不同音樂情感的表現。例如:

      這條節奏可以一個學生獨立完成,用嘴念節奏,手打拍子。也可以用右手打節奏左手打拍子。這樣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還可以兩個學生一人打節奏一人打節拍進行練習,或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打節拍一組打節奏進行練習。這樣他們可以互相牽制,克服趕拍與拖拍現象。例如:

      右手

      左手

      2.二聲部節奏練習

      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用雙手打出兩種不同的節奏聲部。例如:

      右手

      左手

      也可以唱一個旋律聲部敲擊一個節奏聲部。例如:

      唱旋律

      打節奏

      3.多聲部節奏練習

      對于多聲部節奏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也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通過捻指、拍手、拍腿、跺腳等動作打出各種不同聲部的節奏。例如:4/4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腳

      以上練習可以一個人單獨進行,也可以兩人、三人一組進行練習。在訓練中要求學生通過力度、音色的變化打出節奏中的音樂來。為了提高學生對傳統樂曲的演奏或演唱水平,增強他們的表現能力,還可以進行一些變重音的特殊節奏練習。例如:4/4

      這是個很簡單的節奏型,按照常規出現的律動是強、弱、次強、弱。如此循環重復,就顯得單調缺乏推動感。通過節奏重音的變化,其律動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例如:4/4

      這種奏法是四連音三過法,是一種復合型節奏。另外還可以變化出一些切分重音節奏。例如:4/4

      通過重音的變化這些節奏的推動力及音樂表現力大大增強。將這些節奏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運用到旋律與和聲中去,便會產生其特的音樂效果。

      總之,節奏教學與訓練是音樂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術性、理論性都很強的一門課程。是學習音樂打好音樂基礎以及音樂教育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音樂專業學生整體音樂素質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節奏表現力豐富而復雜,重視節奏訓練,探索節奏奧妙,開創音樂更為廣闊的新領域。

      注釋:

      ①約瑟夫•馬克利斯著.《西方音樂欣賞》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2年4月 378頁。

      ②達爾克羅茲.《節奏 音樂和教育》(rhythm,Music and

      Education) 118頁

      參考文獻:

      [1]劉沛編著.《美國音樂教育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2]蔡覺民,楊立梅編著.《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

      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3]謝嘉幸,楊瑩萱,孫海編著.《德國音樂教育概論》.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4]楊立梅編著.《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5]繆裴言 力 林能杰編著.《日本音樂教育》.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9年5月

      [6]李旦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

      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7]約瑟夫•馬克利斯著.《西方音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2

      年4月

      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音樂教育 陶冶情操 豐富情感 促進發展

      德國卡爾·奧爾夫吸取《體態律動學說》的精髓,提出節奏第一,音樂和動作結合的觀點,創建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他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培養和訓練幼兒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因此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每個音樂活動的首要基礎。

      小班的幼兒對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他們能跟著教師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據音樂的節拍做相應的動作。但是,他們的這些動作還需要教師的提醒,對節奏的感知還沒有完全把握住,所以節奏感差。“奧爾夫音樂”是我園的研究課題,如何將奧爾夫音樂原理滲透到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呢?我們從節奏培養的角度出發,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親自參與活動,在玩、說、唱、動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一、耳聽——感知節奏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能力與它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聯系。而在教學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發展聽覺的條件,開展了許多訓練聽覺的游戲,讓幼兒掌握聽的技巧,熟練音樂的基本要素。

      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聽音樂走、跑、跳、停,幼兒聽音樂做動作,讓音樂來指揮孩子。在平時,我們經常做一些由簡到難的節奏游戲,如在《跳起來》的活動中,通過鼓點讓孩子有節奏地跳,鼓點快就是小袋鼠出去玩,鼓點慢就是袋鼠媽媽來了。還有《魚兒魚兒水中游》,聽見三角鐵慢慢地敲,小魚自由地游來游去,聽見快速的聲音,就是大鯊魚來了,小魚要趕緊游進呼啦圈。剛開始有的幼兒不會聽節奏,而是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動作。經過多次的游戲,幼兒知道了鼓聲就是教師的口令,要聽著鼓的節奏做動作。

      二、眼看——學習節奏

      圖譜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幼兒來說,簡單的節奏圖譜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因而空洞乏味,不易理解也沒有興趣學習。而用生動形象的圖譜來表示節奏,不但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幼兒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學習節奏。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蝴蝶》中,我們進行樂句練習,引導幼兒穩定拍子,教材中用了蝴蝶的圖譜,一只蝴蝶表示一拍,一共4個樂句,讓幼兒指圖片唱歌。這一形象的圖譜能幫助幼兒很快掌握節奏,并通過身體動作或樂器表示出來。還有,在《小烏龜》一課的活動中,教材運用了特別的圖譜:根據歌詞內容,圖譜中有4個地點:山坡、樹林、糖果店和游樂場,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在圖譜上演示小烏龜,唱到每句歌詞最后一字,小烏龜就到達相應的地點。在這樣形象的演示下,幼兒不知不覺感受了樂句進行的準確性。

      三、動作——表現節奏

      要想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體驗節奏,必須運用動作,不僅讓幼兒動手,還要動腿、動腳。“聲勢”訓練是奧爾夫教學的一種簡單又非常有效的方法。身體動作是感受音樂節奏的生理基礎,它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腳、走、跑、跳等動作都是幼兒喜歡的并容易掌握的動作。因而,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節奏。比如小貓走、烏龜爬、小馬跑等都可以讓幼兒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來表現。例如《小老鼠和小花貓》中,在讓幼兒用拍手動作學習節奏的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腳等動作。

      四、唱游——加強節奏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可運用一些形象、生動、帶有游戲性質的活動來讓幼兒學習節奏。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中經常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戲。比如在《魚兒魚兒水中游》的活動中,幼兒學小魚游時,教師選擇三角鐵敲奏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幼兒必須全神貫注地聽和看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看似是一種游戲,其實是一種節奏練習。幼兒對于這種方式比較喜歡,也容易接受。同樣在童謠《小肥豬》中,我們除了用圖譜的形式來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節奏,還用游戲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節奏。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念“打蚊子”,一組拍手做打蚊子動作。“×××”表示念“打蚊子”,“0”處拍一下手表示拍蚊子。通過這樣的游戲,幼兒學得有趣,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節奏。借助這些游戲活動,使幼兒興趣濃厚地、注意力集中地投入到活動中,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還會主動開動腦筋,從而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捕捉到節奏,掌握好節奏。

      音樂有著神奇的力量,但要運用這力量需要一種方法,一把鑰匙。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就是這樣一把鑰匙,它能打開心靈之窗,把人們帶進自然的音樂里,去感受這個世界。在教學中,我們用把音樂的各個要素通過親身的實踐,調動孩子們的感官來表現音樂,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愿意敞開心靈去感受這美妙的音樂。

      節奏音樂和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啟蒙 身心發展 規則意識

      音樂游戲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所開展的,以提高兒童音樂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活動。作為充分結合了音樂和游戲雙重價值的綜合性項目,音樂游戲在培養兒童音樂感知能力以及情緒德育、身體發育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啟蒙中的作用

      音樂游戲的自然屬性就在于它的音沸裕音樂游戲對于幼兒音樂的啟蒙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樂音聽辨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音樂素養的前提條件就是聽覺能力。音樂游戲中含有大量針對樂音聽力的辨識練習,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自己的聽覺系統對各種聲音的組合,音樂的旋律以及音色的強弱等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辨識和反應,在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音樂聽辨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二)音樂節奏

      節奏感是音樂要素中最為基礎的,音樂游戲中可以通過由易到難的安排,將節奏感的訓練灌入到音樂游戲的內容中。例如在最為經典的奧爾夫幼兒音樂游戲課《杯子》中,教師可以用杯子和杯套作為教具,每個杯子都可以代表一個四分音符,每一個杯套可以代表一個四分休止符,通過拍手、拍腿或者打擊樂器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和學習規定的節奏模式。

      (三)即興演唱

      歌唱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嗓音游戲。在音樂游戲《我們要請一個人》中,幼兒需要通過輪流演唱的方式進行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一方面需要吐字清楚,節奏感較好,并能夠將自己心中想說的話表達出來,這個游戲對于提高幼兒的歌唱水平,尤其是帶歌詞的即興演唱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二、音樂游戲在幼兒情感發展中的作用

      (一)音樂游戲是情感的表達方式

      在幼兒世界中,音樂游戲是幼兒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美妙的音樂、熟悉的節奏與幼兒身體的和諧互動,兒童會將美好的情感付諸于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并表達和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隨著情感形式的越來越多樣,情感層次的越來越高,兒童對于情感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也會越來越好。不僅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包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會有些表現,因此可以說音樂游戲對兒童情感表達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游戲是情感的體驗場景

      音樂游戲中有很多親子型或者邀請型的項目,在這些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可以很好的體驗不同身份的情感世界。例如在《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中,幼兒可以以本來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感受照顧老人的光榮和快樂,同時也可以通過扮演爺爺奶奶,體會老人的情感。在這些音樂游戲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主線,通過音樂游戲,幼兒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各種情感的體驗,對于發展自己的情感和認知他人的情感都非常有幫助,同時對于德育的培養也是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三)音樂游戲是情感的認知過程

      音樂游戲中的角色扮演,為幼兒提供了模仿各種事物的機會和舞臺,為了能勝任這些角色,兒童必須能夠從思想認識上將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并從他人的角度去體驗這個世界。通過擬人化的各種模擬,幼兒可以獲得各種不同事物的情感體驗,音樂游戲形式的多樣性豐富了兒童對各種事物情感的認知范圍和認知程度。

      三、音樂游戲在幼兒規則意識中的作用

      規則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意識,規則意識的形成分為三個層次,認識規則、遵守規則、需要規則。其中,對規則的遵守并不是外部的強制力,更多的是將外在的規則變成了內在的素質。在音樂游戲中這種規則意識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參與者。

      首先,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規則,各種音符、節奏、音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內在規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給人帶來美妙的享受。在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迅速的體會到音樂規則的作用,并掌握一定的音樂規則知識,這都會激發兒童對遵守音樂規則的愿望。在熟練掌握規則以后,他還可以通過即興表演、創造發揮等形式將規則進行更好的運用。

      其次,音樂游戲中的游戲本身也是依靠規則運行的。游戲的規則是孩子都必須遵守并愉快玩耍的保障,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孩子會破壞游戲,并被大家排斥,這就形成了一種外在的遵守規則的強制力。音樂游戲通過音樂和游戲的規則安排,共同的促進了兒童規則意識的形成。

      四、音樂游戲在幼兒身體發育中的作用

      音樂游戲作為一種結合了音樂以及游戲的教育手段,對于學齡前兒童的形體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游戲可以增長幼兒的體力,促進幼兒骨骼、肌肉、呼吸和神經系統的生理機能發育,加快幼兒新陳代謝,使他們的肌體不斷生長發育。還可以促進幼兒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指關節和腕關節、肘關節的靈活性。

      此外,音樂游戲可以鍛煉兒童與節奏感以及游戲性相關的動作技能,身體運動游戲(跑、爬、滑、搖擺或別的肌肉運動游戲)和追逐打鬧游戲(嬉戲性打斗、摔跤或追趕)不僅能提供符合兒童發展所需的種種動作訓練機會,還可為兒童新動作的產生提供契機,更能提高兒童全身的動作協調。

      參考文獻:

      [1]李霞.幼兒音樂游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趙燕.嬉戲中的智慧――淺談在小班音樂游戲中發展幼兒的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

      相關期刊更多

      鋼琴藝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文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市作家協會

      藝術工作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遼寧省教育廳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男同gay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