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康復護理要點

      康復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冠心病介入治療能夠恢復血流,緩解患者的癥狀,但它只能解除冠狀動脈機械性狹窄,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無明顯影響。現在雖然有了藥物支架,支架內再狹窄率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藥物支架不是萬能的。介入治療后如不加控制,冠狀動脈的支架部位甚至其余血管仍有狹窄的可能,還會引起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因此,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病人的護理尤為重要。

      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病人的護理要點主要是:(1)術后24h內嚴密觀察心電及血壓波動情況,每小時測量血壓并記錄。(2)穿刺肢體護理 拔管后需按壓止血15~20min,無出血后進行加壓包扎,再壓2kg左右的沙袋,并囑其肢體制動6h,觀察患者足背動脈的搏動,下肢皮膚的顏色,溫度,以便及時發現股動脈血栓形成 [1] 。在此期間患者的所有行動應由護理人員協助完成,防止因患者的改變,肢體的移動而導致穿刺部位的出血。(3)24h后患者下床活動,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要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的滲血,血腫,大面積的瘀斑,異常搏動,震顫和皮膚的溫濕度等,并注意有無下肢腫脹,疼痛及體溫升高情況。

      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的康復教育:吸煙的患者必須要戒煙,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血脂控制更應嚴格,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分別降至180mg/d1和100mg/d1水平以下,甚至更低。要達到以上的要求,患者必須要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飲食宜清淡,低脂、低膽固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瘦肉、雞、鴨、兔、魚肉和豆制品、奶制品等。不宜常吃或大量吃動物內臟、魷魚、蟹黃、蛋黃,以及煎、炸、燒烤等食品。要適當運動,鍛煉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復,促進血液循環。一般來說,術后活動水平應根據術前的身體狀況、活動習慣、手術后的心臟情況和所處的環境不同而定,提倡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生活要規律,特別注意不能熬夜,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術后的患者必須定期到心內科門診檢查血壓、血糖、血脂,必要時服藥控制。介入治療后一定要根據醫囑口服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服用中藥調理身體最好請專科醫生指導,根據身體情況適當服用,切莫濫用。病人若有胸悶、胸痛等癥狀或心電圖出現缺血性改變時,應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盡早發現血管有無狹窄,必要時應做進一步治療。

      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是當今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國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例為200萬左右[2]。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40%為重度殘疾,復發率達40%[3]。其較高的致殘率導致很多患者無法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很大影響,給社會家庭帶來了諸多問題。康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逐步改善日常生活行動能力,是減輕家庭社會壓力的必要途徑。由于腦卒中患者恢復期身心各方面障礙的特殊性,在常規護理工作之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床單位護理、皮膚護理等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認識腦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礙情況,樹立正確的康復目標,提高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并在常規訓練同時主動進行自我訓練。在康復訓練的同時,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我院康復醫學科在多年的康復護理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并于近期開展了臨床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樂都醫院康復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4]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的初發腦卒中患者。病程≤3個月,生命體征平穩,認知情況可,配合治療和查體,年齡20歲~80歲。

      排除標準:原先有腦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并發癥或原發性疾病的患者;文盲及嚴重聽力視力障礙者;合并血管性癡呆患者及其他無法配合治療患者。

      1.2方法

      1.2.1分組及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4~77歲。其中腦梗塞21例,腦出血9例。右側偏癱12例,左側偏癱18例。語言功能障礙10例。吞咽功能障礙2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0~76歲。其中腦梗塞17例,腦出血13例。右側偏癱10例,左側偏癱20例。語言功能障礙9例,吞咽功能障礙2例。

      1.2.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系統的康復治療、醫院常規護理。觀察組由責任護士進行康復護理,在參與康復小組評定后制定相關方案,增加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床單位護理、皮膚護理、娛樂康復護理及肢體康復指導,并以入院首日、治療4w為時限進行康復評定,了解患者功能變化情況。對照組相關心理疏導及床邊活動指導由治療師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宣教。入院首日、治療4w進行康復評定,了解患者功能情況。

      2結果

      2.1 評定標準 運動功能評定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數(MBI)評定表[5]。

      2.2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Fugl-Meyer評分及MB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0.37,P>0.05;MBI評分:t=0.28,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及MBI均有提高,觀察組提高分值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提高分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3.04,P

      3結論

      康復護理的干預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

      4討論

      康復護理延伸了康復醫學科日常護理工作的內涵。心理護理、床邊的坐、臥、站位指導和病區內的轉移和患者住院期間日常生活動作的現場指導均是對系統康復訓練的強化和補充。在目前的康復機構中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心理護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缺少專門的心理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與患者在康復治療期間緊密接觸,在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疏導和正面的肯定鼓勵,對促使患者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康復治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復治療完成后,對于不同障礙程度患者的患者,在病房中的休息和生活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及健康宣教,如處于軟癱期且坐位平衡尚未有所改善的臥床患者,進行良肢位的擺放指導、定期的翻身和適當的抬高床頭起坐訓練,可以減少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有對抗痙攣出現、保護肩關節等功能[6]。除了每天適當的康復訓練,患者大部分時間是在病房中度過,因而針對患者臥床、坐位、轉移及床邊活動的護理指導是康復治療之外的重要補充部分,因患者在腦卒中后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受損及情緒心理障礙,在缺少他人指導和鼓勵的情況下,往往無法正確地完成日常生活動作及康復練習,加之日常陪護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且未進行過相關康復治療及護理的培訓,無法很好地幫助患者進行日常康復,因而在缺少康復護理的患者群體中,其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不及康復護理組的患者。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認識腦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礙情況,樹立正確的康復目標,提高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并在常規訓練同時主動進行自我訓練。床邊活動的指導對于預防并發癥,糾正不良姿勢,提高坐位站位平衡等都有良好的幫助。在康復訓練的同時,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雜志,2003,24(3):236-239.

      [2] Langhorne P, Stott DJ, Robertson L, et aI.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a multi central study[J].stroke,2000,31(6):1223-1229.

      [3] 黃曉琳,燕鐵斌,康復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1.

      [4] 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腦卒中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已明顯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康復治療護理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變形,足下垂等繼發障礙,使偏癱肢體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復,是減輕和預防致殘的關鍵[1]。我們對腦卒中105例實施了早期康復護理護理,最大程度地促進功能恢復。

      1 臨床資料

      本組105例為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腦卒中住院患者,經頭顱CT或MRT檢查確診,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系首次發病,均有偏癱側肢體功能障礙,篩除精神意識障礙者。其中腦出血45例,腦梗死60例。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齡35~85歲。

      2 康復護理

      2.1 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 腦卒中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存在代償和功能重組自然恢復能力,早期康復護理可創造損傷神經修復或代償的條件,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弧在良好的條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早期康復護理可大大減少肌肉萎縮、關節脫位,關節攣縮、畸形、足下垂或內翻等。因此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腦功能恢復在腦卒中發生后3個月內最快,只要生命體征穩定,神經系統癥狀不再進展,應盡早進行康復訓練(發病48~72 h)。

      2.2 康復護理的內容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接受神經內科治療及早期良好肢位置擺放,生命體征平穩,缺血性腦卒中第1~2天、出血性腦卒中第7~14天,對照組進行未經指導的自我鍛煉。康復組實施康復護理訓練,要求動作平穩輕柔,次數因人而異,以患者稍感疲勞為度。康復護理訓練4周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ADL及患肢運動功能綜合評定。

      2.3 護理要點

      2.3.1 仰臥位 頭部放在枕上,面部朝向患側,枕頭高度要適合,胸椎不能出現屈曲。患者臀部下方墊一個枕頭,使患側骨盆向前突出,防止髖關節屈曲,外旋。患側肩關節下方墊一個枕頭,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關節伸展,置于枕頭上,腕關節背伸,手指外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砂袋,防止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

      2.3.2 患側臥位 軀干稍向后旋轉,后背用枕頭穩固支持。患側上肢前伸,與軀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動背伸。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傾,健側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邊的枕頭上。下肢呈邁步位,健腿髖、膝屈曲并由枕頭在下面支持,同時也用枕頭使患腿保持在伸髖稍屈膝的。

      2.3.3 健側臥位 軀干與床面成直角,偏癱上肢前屈90~100°度肘關節伸展,放在枕上。偏癱下肢向前屈髖屈膝,用枕頭支持,這種可使患者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得到很大防治效果。

      2.4 癱瘓肢體的康復護理

      2.4.1 按摩 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 min/次,對患者的上肢從手背至前臂,肩關節周圍,用紅花酒精進行輕柔的按摩。

      2.4.2 翻身動作 患者平臥屈肘,健手托住患肘,健腿插入患腿下方,軀干旋轉,由健腿抬動患腿轉向健側。一般每2~3 h翻身一次,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及仰臥位交替。翻身可改變血管內壓,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關節攣縮及靜脈血栓形成,也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4.3 生活能力訓練 訓練患者穿脫衣服、進餐、沐浴、擰毛巾等,積極訓練患側上肢及手的功能。教會患者如何利用殘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學會翻身、起床以及從床移向輪椅,再從輪椅移動到廁所的技巧動作。

      2.5 心理護理 患者情緒直接影響肌體的免疫系統,當患者處于興奮狀態及良好的情緒時,神經抑制解除出現異化,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可充分挖掘康復潛力,讓患者樹立堅強意志和信心,堅持不懈地進行功能鍛煉。因此心理康復貫穿于早期康復護理程序的始終。早期康復護理訓練需要關心和耐力,使患者易于接受和學習,患者由被動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運動,由替代護理逐漸過渡到自我護理,最大限度發揮患者自身的生存功能。

      3 結果

      痊愈:兩項評價達到正常;顯效:兩項評價提高2個等級以上;有效:兩項評價提高1個等級;無效:兩項評價變化不明顯。康復組在康復護理訓練過程中,未出現肌肉損傷、關節脫位、病情加重等不良情況。本組全愈50例;顯效45例;有效10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

      4 小結

      早期康復護理對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非常重要,可防止患肢的攣縮和關節畸形,縮短患側臥位時間,避免影響靜脈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動運動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刺激肢體感受器調節新陳代謝及神經營養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減少傷殘程度[2,3]。通過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可縮短康復時間,減少后遺癥,避免了繼發性損傷,改善了患者的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胡榮東.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時間的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2,(4)6.

      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治療;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健康需求也越來越多,這都體現出護理服務的價值。腦卒中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很多,例如行動不便和情緒受到負面影響等等,這些都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從而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很大的影響[1]。本文就是對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以下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的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此次研究的患者都符合有關規定的診斷標準。通過將100例腦卒中患者根據是否進行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5~80歲。通過將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發現他們之間不具有很明顯的差異(P>0.05)。

      1.2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兩組患者均給予普通的康復治療,在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普通的護理服務,也就是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時,還應該給予良好的康復護理治療,首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護理計劃,讓患者感覺到被呵護、被關心的感覺;其次,各個病房要派專門的護士對其復雜,以便出現任何突況時,能做到及時治療和護理;再次,深化醫院的護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制定相應的基礎規范;最后,確認患者可以出院后,還應該經常進行家訪或者是電話訪問,以讓患者感覺到醫院對他們的關心[2]。

      1.3觀察指標 在對患者治療之后,通過對患者恢復能力的調查和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然后將兩組患者的情況進行對比,對患者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通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康復治療后,就可以對其進行評價,醫務人員可以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3]。

      1.4統計學分析 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需要采用到SPSS16.0統計學軟件,在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時,需要采用到χ2檢驗,如果P

      2 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3個月康復護理工作,發現在觀察組的50例患者當中,日常活動能力恢復較好的有38例,較差的有12例,通過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發現滿意的有47例,不滿意的有3例。在對照組的50例患者當中,日常活動能力恢復較好的有31例,恢復較差的有19例,滿意的有41例,不滿意的有9例。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就可以發現,對患者實施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患者根據醫生的要求從而提高了自身的執行能力,而且不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醫生的吩咐,而是通過和專業護士的溝通,從而取得兩方都比較滿意的結果,這不僅能促進護士工作的效率,還能使得患者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4]。

      在本次研究中,因為對觀察組的患者給予的是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對對照組的患者則采取普通的護理服務,從而使得觀察組患者治療療效和滿意度要明顯好于對照組,通過將他們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僅僅進行單純的囑咐治療是沒用的,還應該結合患者的情況,給予特定的治療。腦卒中患者大多都為老年人,這種疾病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的影響,不僅因為這種疾病的致殘率高,而且由它所引起的不良癥狀也很多,所以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5]。在進行口頭和文字說明治療的基礎上,護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復知識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變得更加完善。醫務人員在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同時,還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還能使得護理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效,讓患者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治療。

      參考文獻:

      [1]任玉花.持續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 (8):121-122.

      [2]張培琴,熊江艷.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進修雜志,2010,25 (8):1472-1473.

      [3]王美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7 (7):55-56.

      康復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經皮穿刺內窺鏡下胃造瘺術 康復護理 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3.6; R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05-0018-05

      據文獻報道,40%~73%的腦血管病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1]。腦血管病和顱腦外傷導致的吞咽功能障礙表現為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常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如何解決和改善社區康復護理中的患者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意義重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觀察社區中中樞性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在經皮穿刺內窺鏡下胃造瘺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后胃腸營養方式下[2-3]接受12周系統、規范的康復護理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效果,以探討規范的康復護理聯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對改善中樞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功能狀態的影響及意義。

      1 對象

      本文觀察對象為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間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住院并接受康復治療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系在社區中臨床診出的新發腦血管意外或顱腦外傷患者并已經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的確診。

      1)入選標準:首次發病的腦血管病或顱腦外傷患者;病程為發病后4周~24個月;意識清醒;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在18~80歲間;有中、重度的吞咽功能障礙(《洼田飲水試驗》評分4~5分)。

      2)排除標準:活動性肝病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惡性進行性高血壓患者;癡呆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昏迷者;首次發病4周以內或大于24個月患者;既往有腦血管病或顱腦外傷史且遺留吞咽困難癥狀者;原有其他疾患導致吞咽困難者;居住外地無法隨訪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聾、啞人;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本研究得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

      2 方法

      2.1 康復護理

      2.1.1 PEG術前的康復護理

      PEG置管前應進行術前心理疏導,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同時注意患者的情緒,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消除患者對病情及手術的疑慮和悲觀情緒。術前8 h起需禁食、禁水[3-4]。

      2.1.2 PEG術后的康復護理要點

      PEG術后應在患者的護理記錄中記下置入體內的造瘺管的品牌、型號、管徑和長度以及置管醫師的緊急聯系方式。置管后6~8 h內應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意識、脈搏率、呼吸和血壓)。這些參數可以提示有無出血、特別是內出血。術后6~8 h內造瘺管可連接引流袋,注意觀察引流袋內容物的顏色和量,如顏色見紅、量多要及時告知醫師。術后24 h~1周內應每天消毒造瘺創口處、更換敷料,觀察造瘺口周圍皮膚有無發紅、出血、腫脹、硬結和過敏反應等,同時輕輕旋動造瘺管外固定裝置180°,確保PEG管至少有5 mm的移動空間,避免其與創面擠壓過緊而導致創面缺血或發生“包埋”綜合征。術后48 h內造瘺管固定應較緊以防出血,以后可稍放松以防止皮下組織缺血壞死,但需固定好以防止胃內容物滲漏入腹腔;術后2周后因竇道形成,可適當放松。不應在置管后10 d內去除造瘺管,而須在胃腹壁竇道形成后才能將管去除。8~10個月后可用內窺鏡檢查造瘺管內側管口的狀況及位置[2-9]。

      術后要根據醫囑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3~5 d,同時積極祛痰、經靜脈補足液體量。

      2.1.3 術后營養供給與給藥護理

      術后6~8 h內禁水、禁食,防止誤吸和嗆咳。術后喂養宜在置管后6~8 h后開始,最好在24 h后滴入營養液;管飼喂養前后至少要用25~30 ml的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且應至少每8小時沖洗1次以防止管道堵塞。營養液的配制應選用易被腸道吸收的營養物,原則上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及微量元素為主,如“能全力”營養液等。營養液的滴入應遵循先慢后快、先薄后濃、先少后多的原則。瓶裝腸內營養液懸掛滴注的時間不應超過8 h;袋裝營養液懸掛滴注的時間不應超過24 h。竇道形成后每天的營養液可使用50 ml注射器推注,每2~3小時供給1次(從早晨6:30~晚上21:30),每次可推注入200~300 ml(不要超過400 ml),推注時間應大于10 min,推注前后要用25~30 ml的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而營養液的溫度以保持37~40 ℃為宜。管飼時患者應采用30°~45°半坐臥位,這有利于食物進入小腸;管飼結束后應保持半坐位30 min,以避免返流。每當連接新的一袋(瓶)腸內營養液(勻漿)或對管道是否位于正常位置有懷疑時都應使用pH試紙來確定管道的位置,pH應

      術后6~8 h后可以給藥,但要確認給予的所有藥物必須是液體或可研磨成細的粉末并與凈水混勻,可用注射器抽取藥液并推入管道;每次給藥前后都要用25~30 ml的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對不宜(易)碾碎使用的緩、控釋片劑和膠囊藥物以及較易引起管道堵塞的藥物,建議少用或以針劑替代[4-5]。

      2.1.4 術后沐浴護理

      患者可在置管24~48 h后或7~10 d后經醫師復查確認無異常后再淋浴。造瘺口完全愈合后,造瘺口周圍皮膚用肥皂水清洗就可,但沖洗前需去掉敷料,徹底沖洗以祛除殘留的肥皂水并保持局部皮膚干燥[5-6]。

      2.1.5 防止導管堵塞的護理

      當營養液輸注速度很慢或沖洗管腔有阻力時,可能系營養液或藥物在管壁沉積、使導管堵塞所致。此時可以用30 ml溫熱凈水沖洗管腔并用50 ml注射器及時反復抽吸,以促使管腔內沉積物或凝結塊松脫[4-6]。

      2.1.6 防止導管脫落(斷裂)和拔管時的護理

      PEG置管后,如護理不當,偶可出現導管脫落或斷裂。此外,因臨床治療安全性需要或患者吞咽功能恢復良好,也需要拔管。為預防導管脫落或斷裂,應妥善固定導管,在導管上做好標記以便及時發現導管脫出;另外,可在患者衣服上縫個小孔,導管從孔中穿出,用膠布或夾子將導管相對固定在衣服上,避免牽拉、折疊和彎曲導管以及由于導管晃動或牽拉等而引起患者不適或疼痛。一旦出現導管脫落或斷裂,要及時施行PEG置管更換術。患者吞咽功能恢復良好需拔管時,應使用內窺鏡于胃腔取出造瘺管蘑菇頭。拔管后用凡士林紗布加壓覆蓋瘺口,2~3 d后即可愈合,但拔管后需禁食24 h[4-8]。

      2.1.7 護理中應觀察的其他異常問題

      在對患者的康復護理過程中,要勤于觀察和記錄,同時還可能發現以下異常情況:①造瘺管管口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疼痛、滲液或有膿液等現象;②管口有血液滲出或大便發黑或有紅色血液,考慮內出血可能;③導管滑出、插入深度變淺或皮膚出處刻度改變2 cm以上;④管口局部出現肉芽組織;⑤患者出現8 h以上的反復嘔吐或持續24 h以上的惡心或腹瀉、或胃腸積氣或積液24 h以上,影響營養液或勻漿的攝入;⑥便秘3 d以上或大便干結5 d以上;⑦體重1周內下降1 kg以上或增加1 kg以上、或出現眼瞼和(或)足踝水腫;⑧出現原因不明的發熱或虛弱。如在護理過程中發現上述異常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與主管醫師聯系和溝通,從而及時查明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避免發生嚴重的并發癥[2-9]。

      2.1.8 出院回社區后的護理指導

      患者病情改善后可以帶著PEG置管回家,但需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切實掌握造瘺管的護理及其技能:①應選用新鮮、高營養、溫度適宜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并制成勻漿以利消化,避免過于油膩、過冷、過熱或過硬的食物;②推注用品應保持清潔;③指導推注的速度、量和溫度,推注前后應用溫開水沖洗管腔,每次推注入食物后應讓患者坐起30 min以防返流致管腔堵塞;④指導患者休息、活動或沐浴時應將造瘺管固定在胸腹壁上,尤其是在沐浴后應該保持造瘺口皮膚干燥;⑤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與相關醫務人員取得聯系。長期置管后PEG管會出現老化或滲漏,一般半年到2年需在原位更換造瘺管[5-6]。

      2.2 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社區中的中、重度中樞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在同意接受PEG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通過聯系消化內窺鏡診治中心、由急救車轉診至消化內窺鏡診治中心施行PEG,術后病情平穩后再轉診返回社區康復病房,開始接受規范的康復護理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患者接受康復醫院自制的營養均衡勻漿以保證營養和熱量,同時接受為期12周的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其中,前8周每周指導訓練5次、每次30 min,后4周每周指導訓練1次、每次30 min;其余時間指導患者家屬或護工進行康復護理和輔助吞咽功能訓練。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吞咽功能基礎訓練、進食訓練、部分聯合間接訓練方法和代償策略[9-12]。隨訪過程中如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且體溫大于38.5 ℃并持續2~3 d,則暫停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2.3 主要觀察指標及評定方法

      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標準[13],對每例患者在入選時(w0)以及入選2周后(w2)、4周后(w4)、8周后(w8)和12周后(w12)的臨床吞咽功能分別進行測評,同時記錄患者的身高、體重、吸入性肺炎和PEG置管相關并發癥情況等相關指標。

      3 結果

      10例患者于發病(9.2±5.5)個月后入選,其中腦血管病7例、腦外傷3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齡為(43.2±16.8)歲,入選前共計發生過23人次的吸入性肺炎。無病例失訪。10例患者在w0、w2、w4、w8和w12時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均分分別為5.0、4.7、3.9、3.1和2.4分,在w2、w4、w8和w12時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平均改善值分別是0.3、1.1、1.9和2.6分;在w0、w2、w4、w8和w12時的平均體重指數分別為20.32、20.29、20.45、20.74和21.04,在w12時的平均體重和體重指數分別改善2.1 kg和0.72(表1)。

      在整個隨訪期,僅有1例患者因吞咽功能改善而成功拔除了PEG置管,但共發生5人次肺部感染、1例PEG造瘺管管口輕度感染、1例PEG術后胃出血、2人次因PEG造瘺管內置蘑菇頭脫落至十二指腸球部而堵塞腸管、1次造瘺管外部橡皮管斷裂。

      4 討論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常見于腦血管病和顱腦外傷患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如何對社區中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提高其生存質量是社區康復護理工作應予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14]。

      對經臨床治療后病情穩定且意識清醒、但若采用補償性吞咽手法或通過改進食物性狀等方法仍然不能經口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水的腦血管病和顱腦外傷患者,PEG是一種較好的經導管輸入胃腸內營養方式[2-4,15-16]。本研究觀察了在PEG這種胃腸營養方式下的康復護理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效果。

      本研究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分、體重和體重指數等相關指標來衡量患者在康復護理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前后的相關功能和指標變化。從患者各階段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以及12周后的體重和體重指數的改善值可以看出,規范的康復護理聯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然而,因PEG置管這種胃腸營養方式在國內應用不多且多用于危重患者或在重癥監護室內應用,故相關醫務人員、患者家屬和護工對PEG造瘺管的管理和護理都缺乏相應的經驗。在本研究過程中,由于研究團隊的醫護人員也有一個從最初不了解PEG置管相關康復護理知識到逐步熟悉的過程,所以在研究初期出現了1例PEG造瘺管管口輕度感染、2人次因PEG造瘺管內置蘑菇頭脫落至十二指腸球部所致腸管堵塞以及在研究中期出現了1次造瘺管外部橡皮管斷裂。通過提高康復護理人員的造瘺管管理和護理水平,這些現象可相應減少、甚至完全避免。

      PEG置管后的康復護理相當重要。對康復護理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和護工)甚至患者家屬和患者本人普及基本的PEG置管后的護理要點、營養和藥物供給方法、沐浴護理等康復護理知識非常重要,能夠幫助避免術后并發癥的出現[16-18]。例如,本研究中的2人次PEG造瘺管內置蘑菇頭脫落至十二指腸球部所致腸管堵塞就是由于護理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導管皮膚處刻度改變2 cm以上引起的,而造瘺管外部橡皮管斷裂也是由于護理人員沒有按照營養供給前后應常規以25~30 ml凈水沖洗、導致管腔堵塞和護工在每次給予藥液或營養液后都會折疊橡皮管并用橡皮筋固定而最終導致管子折斷引起的。這些異常情況在加強康復護理后均未再發生。

      此外,在本研究初期有1例患者在造瘺術后出現了胃出血并發癥,但因康復護理人員發現較早并及時采取了處理措施,未導致嚴重后果。另外,在PEG置管營養方式下,由于免除了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刺激以及胃賁門口處于自然開合狀態,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發生次數減少、僅發生了5人次的吸入性肺炎,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訓練,也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19-23]。

      參考文獻

      [1] Deborah JC, David G, Kalra L. Early assessment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J]. Stroke, 2003, 34(10): 1252-1257.

      [2] 徐雪, 朱京慈. 顱腦損傷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 2008, 22(9A): 2268-2271.

      [3] 舒建昌, 龐春梅, 聶麗芬. 經皮內窺鏡下胃造口術腸內營養的ESPEN指南[J].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09, 16(5): 177-180.

      [4] 閉獻梅, 崔革蘭. 癱瘓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行經皮胃造瘺術后的護理[J]. 內科, 2012, 7(2): 205-206.

      [5] 巫織娥, 梁艷娉, 鄭豐平. 內窺鏡下經皮胃造瘺術的整體護理[J]. 當代護士, 2010, 18(11): 107-108.

      [6] 周紅, 李詠梅, 王際容, 等. 腦卒中患者經皮胃鏡胃造瘺術的護理[J]. 當代護士, 2010, 18(11): 13-15.

      [7] 張嶇, 吳雪飛, 皺群招, 等. 護理干預在經皮內窺鏡下胃造瘺術中的應用[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7): 870-871.

      [8] 陳冬梅, 梅彤林, 李隨新, 等. 28例經皮內窺鏡下胃造口術后病人的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7): 63-65.

      [9] 周燕琴, 謝寶榕. 經皮內窺鏡下胃造瘺術的護理[J]. 福建醫藥雜志, 2010, 32(1): 152-153.

      [10] 姜從玉, 胡永善, 吳毅, 等. 經皮內窺鏡下胃造瘺術聯合吞咽訓練改善中樞性吞咽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1, 33(12): 940-944.

      [11] 方麗波, 王擁軍.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康復及治療[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5, 11(5): 404-405.

      [12] 韓瑞.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進展[J]. 安徽醫學, 2009, 30(12): 1381-1386.

      [13] 胡瑞萍, 蔡德亨, 胡永善, 等. 吞咽困難的康復評定與治療[J]. 中國臨床康復, 2003, 7(22): 3115-3117.

      [14] Ma RH, Wang YJ, Qu H,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arly effectiveness of a stroke unit in comparison to the general ward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 117(6): 852-885.

      [15] 陳思曾, 朱景法, 劉森峰, 等. 經皮內窺鏡下胃造口術與外科胃造口術的對比研究[J].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10, 17(3): 147-149, 152.

      [16] 朱季軍, 朱美玲, 林愛華. 經皮內窺鏡下胃造瘺在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0, 15(3): 167-168.

      [17] Friginal-Ruiz AB, González-Castillo S, Lucendo AJ.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an update on the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nursing care [J]. Enferm Clin, 2011, 21(3): 173-178.

      [18] Richter-Schrag HJ, Richter S, Ruthmann O, et al.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a case series of 1041 patients [J]. Can J Gastroenterol, 2011, 25(4): 201-206.

      [19] 姜從玉,胡永善.康復訓練促進腦梗死后功能恢復機制的基礎研究進展[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2, 24(7): 443-445.

      [20] 曾進勝, 李華, 范玉華, 等. 實驗性大腦皮層梗死后中樞神經系統相關部位的神經可塑性[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3, 17(2): 69-71.

      [21] Liepert J, Hamzei F, Weiller C. 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 [J]. Restor Neurol Neurosci, 2004, 22(3-5): 269-277.

      [22] Ward NS. Neural plasticity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J]. Prog Brain Res, 2005, 150: 527-535.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