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康復護理與護理

      康復護理與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康復護理與護理

      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腦梗死;中醫康復護理;常規內科護理;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給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性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伴隨這一現象的還有腦血管疾患者群數量的急速增長。腦梗死是局部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軟化壞死,因其發病突然,致殘率和致死率相當高 [1]。而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等等,本文對中醫康復護理和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復效果進行實踐探究,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腦梗死患者共計4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1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齡40~67歲,平均年齡為(54.1±7.1)歲。兩組患者按照相關腦梗死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詳細頭顱CT或MRI診斷,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發病時間均小于48h;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出現語言不清、偏癱、口歪眼斜等,排除其他器官組織的病變、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可能。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內科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幫助患者保持病房的清潔衛生,給予患者一個舒適、衛生的就醫和康復環境;幫助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給予患者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餐食,幫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證日常的營養供給;定時幫助患者進行個人衛生清理,做好口腔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進行適當的護理調整等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進行用藥、針灸等中醫康復療法護理干預。

      根據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穴位按摩和相關肢體功能的鍛煉。選取患者癱瘓側上肢少海、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護理人員用食指按壓內關穴、拇指按壓合谷穴,另一手拇指對患者曲池穴、食指少海穴,同時對患者進行輕壓按摩;與此同時,對患者的肩關節、腕關節、指關節等進行適當的伸展、內收、內外旋動作,對腿部進行適當的屈伸鍛煉,每項動作做50次左右[2];可根據患者的程度進行鍛煉的強度,切忌急功近利,避免因過度運動導致患者肌肉拉傷等發生。

      1.3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的恢復評分情況進行比較。

      1.4評價標準 根據NIHSS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缺失情況進行評分。評分在91%~100%為基本痊愈;評分在46%~90%為效果顯著;評分在18%~45%為進步;評分在18%以下為無效[3],計算總有效率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P

      1.5統計學意義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根據上述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1.4%),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注:P

      注:P

      3 討論

      腦梗死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然而對著醫學的發展和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殘率卻只增不減[4]。在中醫范疇內,腦梗死歸屬于中風病,多事由于精血虧耗、憂思惱怒等原因而導致患者陽亢于上、氣血紊亂造成患者癱瘓或半身不遂等臨床表現[5]。在中醫康復護理學中認為,患者如意識較為清醒,同時保證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即可開始進行相關康復護理訓練。康復護理訓練主要包括:采用適當的姿勢擺位對患者進行按摩,對其相關關節進行輔助鍛煉,增加患者神經功能的感知能力,減少患者出現肌肉萎縮的風險,預防其他治療后期并發癥出現或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本文簡單談久了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相關神經功能恢復護理,為患者按中醫療法進行按摩,可以減緩患者肌肉萎縮,重新建立患者的神經功能系統正常運作。

      本文中所提到的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狀況和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1.4%、90.4%,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分別為(7.7±2.3)、(5.9±1.6)明顯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效果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幫助腦梗死患者進行相關神經功能康復時,在采用常規內科護理的方法上加入中醫康復護理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系統能共的恢復,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聶紹平,馬長生.心血管介入醫師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處理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6):88-91.

      [2]甘素琴.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2(02):145-156.

      [3]俞勤兒.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新中醫,2014,46(2):216-217.

      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腦出血;急救;護理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稱腦溢血,病因多樣。腦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占所有腦血管病的40%~50%,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是我國腦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臨床類型[2]。由于其病情較為復雜有多變、突變的特點,因此搶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工作的好壞。

      1 臨床資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67例,男性45例,女性22例,全部經CT確診,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0歲,經治療,治愈及好轉56例。

      2.急性期一般護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患者可取頭側位,不宜仰臥位,以防舌后墜而堵塞氣道。及時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時勤吸痰液,也可霧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濕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時及時氣管切開,以免缺氧而加重腦水腫。 2.2 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內禁食為好,每天輸液量以1500~2000ml為宜,并記錄出入量,應用大劑量的脫水劑,一定注意鉀的補充。要注意防止和糾正酸中毒、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昏迷或不能進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飼流汁以保障營養供應。適當限制液體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過2500ml。

      2.3 基礎護理:腦出血患者發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護理至關重要。

      2.3.1 嚴密觀察病情:包括意識狀況、瞳孔變化、體溫、血壓及呼吸情況等。1.意識狀況是判斷病情輕重的重點之一。臨床上根據意識障礙的程度,可分為(1)嗜睡;(2)昏睡;(3)昏迷。在護理工作中,可通過定時呼喚患者并作簡短對話,用針刺或手捏患者上臂或皮膚,壓迫眶上神經和做睫毛反射試驗等方法觀察其反應。

      2.瞳孔的變化是顱內疾病病變的重要指征,在自然光線下,瞳孔直徑6mm以上為瞳孔散大,正常時兩側瞳孔大小相等,呈圓形,對光反應靈敏。如—側散大,對光反應減弱或消失,常診為腦疝。瞳孔變化很陜,稍不注意,就不易及時發現。腦疝早期瞳孔可先變小,然后很陜變大,所以當發現兩側瞳孔不等大或兩側瞳孔大而固定為危象,需采取搶救措施。

      3.呼吸。患者呼吸頻率、深淺,是否呼吸困難,有無呼吸道阻塞等,痰液粘稠者無法吸出者可行氣管切開。

      4.體溫。對發燒患者,可用冰袋、乙醇物理降溫,必要時用冰帽,測四肢體溫每2小時測1次體溫。

      5.血壓。根據病情需要嚴密觀察血壓,血壓高升可以造成再次腦出血,應遵醫囑給予降顱壓、降壓藥物的應用。其中甘露醇注射液在應用過程當中要監測尿量,有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2.3.2 預防并發癥:影響急性腦出血治療和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并發癥。腦出血并發癥主要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和褥瘡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后還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和多臟器功能衰竭(MOF)等[4]。其中預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瘡是護理重點。對急性腦出血的患者要加強皮膚的護理,以防壓瘡的發生,除了保持床鋪整潔、干燥平坦外,按時翻身十分重要,而且翻身方法要得當,動作要輕、穩,避免拖拉推拽動作。

      3 腦出血的恢復期護理

      恢復期治療的目的是促進癱瘓肢體和語言障礙的功能恢復,改善腦功能,減少后遺癥以及預防復發。偏癱、失語癥等神經功能缺損較重的患者,應盡早開始康復護理,有步驟地進行,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顯著減少致殘。

      3.3 情感護理

      腦出血病后抑郁是腦血管病較為常見的情感障礙,臨床應予以高度重視。其抑郁情緒晨輕夜重者較多,晨重夜輕者較少,易激惹癥狀及焦慮、軀體化癥狀較重。大腦皮質受損者抑郁程度明顯較皮質下受損者嚴重,大腦前部受損者抑郁程度明顯重于后部受損者。腦出血病人易產生悲觀失望心理,自認為“廢人”,拖累家人,又要承擔大量醫療費用,有的患者拒絕輸液及服藥,不配合治療,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避免患者暴怒抑郁。護理人員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我們要時刻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況,以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熟練的操作技術,細致周到的護理使病人有安全感、溫暖感和價值感,耐心地解釋病情,幫病人消除恐懼的心理。鼓勵病人及家屬積極配合以保持情緒穩定,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4小結

      腦出血病人在急性期病情兇險,死亡率、致殘率高。熟練掌握其急救措施是降低死亡率、致殘率的關鍵。在護理實踐中。掌握精細的護理技巧與患者實際相結合。及時、準確地解決護理中的難題,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避免并發癥的發生,積極做好康復指導,是提高病人治愈率和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的保障,以利病人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 趙巖.51例腦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與護理體會 [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6):130-130.

      [2]蘇燕,鐘琴,曾碧茹.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腦出血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0):59-60.

      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腦卒中; 康復護理路徑; 制訂; 效果

      最新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有70萬人患有新發或復發的腦卒中,世界年平均發病率約為200/10萬人,病死率接近100/10萬人[1]。隨著重癥監護及綜合搶救技術的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顯降低,但是致殘率高達86.5%[2],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肢體功能障礙是最嚴重之一。肢體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自理(如二便、進食、穿衣等),發生墜床/跌倒及壓瘡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因此,改善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使其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尤顯重要。隨著臨床實踐的開展,認識到肢體康復訓練是促進中風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最有效的方法,肢體康復訓練越早介入,康復效果越好。此次研究就在本院康復科接受康復治療的160例腦卒中患者分別采取常規康復科護理手段及制定并實施延伸康復護理路徑的臨床療效差異進行更進一步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5年

      7月-2016年7月就治于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康復科的腦卒中患者。其男90例,女7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嚴格依據病理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卒中,且均為初次發病及初次進入康復科進行治療。160例患者均意識正常、智力正常,且能夠正常進行康復訓練人員,其發病時間均超過14 d且小于6個月。同時,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且無法配合治療;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癌癥[5-7]。所有卒中人員均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納入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及對每位卒中患者所制定實施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均分為A、B兩組。A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43~85歲,平均(52.6±4.4)歲,平均病程(2.6±1.2)年;B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

      45~84歲,平均(53.2±4.2)歲,平均病程(2.5±1.3)年。兩組腦卒中患者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對80例腦卒中患者行康復科常規護理措施。即在患者治療病情穩定后,到康復治療中心接受治療,由本院康復科人員對其行常規的床上康復訓練、四肢康復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等,在病房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健康指導及康復訓練,直至患者出院。

      1.2.2 B組 依據80例腦卒中患者治療后具體情況的不同,制定并實施腦卒中延伸康復護理路徑。具體如下:(1)組建延伸康復護理路徑小組:由本院高年資專科醫生、資深治療師、高年資護士共計10人組建腦卒中延伸護理康復路徑小組。其中,組長2人,由高年資專科醫生或資深治療室擔任,責任護士8人則有高年資護士擔任。并各由1位組長協同4位高年資護士組成兩個責任小組,每個責任小組負責指導并協助4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延伸護理康復路徑的訓練[8-11]。具體腦卒中肢體延伸康復護理路徑的內容,見表1。

      制定延伸康復護理路徑:延伸康復護理路徑的制定由路徑小組所有成員依據來本康復科接受康復訓練治療的腦卒中患者具體治療狀況、臨床癥狀的不同進行擬定,同時,延伸康復護理路徑的制定還需在與患者家屬、主治醫生及康復治療師充分溝通后,針對不同恢復階段制定符合患者的肢體延伸康復護理路徑方案。路徑表單為表格式,表格的橫標題應為住院時間、訓練計劃及訓練內容。時段劃分表格的縱標題是路徑內容執行時間簽名和備注比如入院第幾天,路徑內容:臥床功能鍛煉、坐姿及平衡訓練、站立及站立平衡訓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要遵循循序漸進、規范、系統的護理原則如站立、修飾、洗漱、穿衣、進食、轉移、入廁、沐浴、平地走、上下樓梯等制定路徑。一般按入科后第2~14天,患者除了到康復治療中心接受治療外,在病房按照腦卒中肢體延伸康復護理路徑進行延伸康復護理,由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執行,并督促指導患者及家屬配合康復訓練,直至患者出院。依據功能評價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MBI)進行康復評定,觀察患者的康復狀況。此外,在患者出院后,應對其進行細致的出院康復宣教,矚患者家中繼續康復訓練,并做好隨訪工作[12-15]。

      1.3 觀察指標 對A、B兩組行不同護理方案的腦卒中患者護理后FMA、MBI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較A組,B組FMA評分和MBI評分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加劇,加之人們日益增大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均使得我國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其中,因腦卒中而無法生活自理的患者所占比例已接近一半[16-19]。目前,對于腦卒中的治療仍以保守藥物治療為主,盡管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患者預后及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較差。大量研究發現,對于腦卒中患者不同護理措施對腦卒中肢體恢復情況大有不同[20]。因此,進一步探究改善患者卒中后肢體恢復的有效護理手段十分必要。

      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按照臨床康復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于盡快恢復肢體功能有重要作用。臨床康復路徑的實施使康復護理目標更加明確,康復護理措施更能有計劃性、預見性和針對性的落實,加強康復治療師與護士的合作,為患者提供一個完整的康復護理模式,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分別對腦卒中患者行康復科常規護理與延伸康復護理路徑護理方案, B組護理后FMA評分、MBI評分均明顯優于A組(P

      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患者,制定并實施延伸康復護理路徑不僅能夠顯著提升臨床有效率,而且患者FMA及MBI評分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鳳娣,陳煥紅,歐陽秀珊.康復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3):62-65.

      [2]楊永枝,彭秀麗.心理護理干預與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4):119-121.

      [3]楊佼佼,張喜銳.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2,19(2B):15-17.

      [4]宋沛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9):77-78.

      [5]萬勝慧,岳明,陸莉,等.康復路徑護理在腦卒中癱瘓肢體早期康復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6,8(2):131-132.

      [6]袁修銀,任俊翠,劉暢,等.醫院-社區-家庭整體護理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3):491-493,514.

      [7]曹俊杰,馮軍,王靜,等.腦卒中抑郁連續性護理效果觀察[J].F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9):2166.

      [8]彭艷紅,李強,閆秀蘭,等.臨床康復路徑在拇指再造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7):1953-1954.

      [9]田素萍.腦卒中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2):89.

      [10]汪玉棉,陳海蓮,簡愛華,等.腦卒中患者居家功能鍛煉依從性與健康信念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護理,2015,7(2):93.

      [11]張春慧,朱慶華,張振香.心理護理在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649.

      [12]翟志永,馮娟.腦缺血后運動療法的神經再生與血管再生機制[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1):88-91.

      [13]何桂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105-106.

      [14]熊慧琴.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5):507-508.

      [15]饒靜云,趙月飛,溫鴻源,等.優質延續護理在出院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2014,21(36):147.

      [16] 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5,29(3):387-390.

      [17]鐘梅,梁本蓉.專人實施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60-61.

      [18] Foley R N,Parfrey P S,Sarnak M 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4,9(12 Suppl):S16-23.

      [19]吳S,彭凌,李向陽.應用臨床路徑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4):571-573.

      [20] 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2015,411(19/20):1412-1420.

      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第4篇

      運動鍛煉的作用

      間歇.眭跛行是下肢動脈硬化癥終末期的臨床表現,行走后下肢疼痛是其典型癥狀。對于間歇性跛行患者實施指導性鍛煉計劃是緩解跛行癥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指導性跛行鍛煉計劃中規律行走可以提高患者的行走速度、行走距離和行走時間,并且能減輕每次行走或每段行走距離的跛行癥狀。這些功能改善逐漸產生并在鍛煉4~8周后明顯見效,堅持鍛煉12周以上功能改善進一步提高。

      有計劃的指導性鍛煉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癥間歇性跛行的基礎。具體方法是每次至少應該進行30~60 min的行走,至接近最疼痛的程度后休息,每周至少堅持3次,至少持續12周。運動的特征是行走或踏平板運動,參加運動訓練的跛行患者無痛行走時間平均增加180%,最長行走時間平均增加120%。目前,還不知道非指導性鍛煉計劃對間歇.眭跛行患者是否有益。

      由于跛行患者經常伴有或存在潛在的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鍛煉中可能出現心血管和生理上的反應,在最初治療計劃實施前必須評價這些風險。但鍛煉計劃很安全,極少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在治療性鍛煉計劃實施前必須進行12導聯心電圖監測的標準平板運動試驗,這樣可以確認患者是否存在心臟缺血癥狀、ST-T改變或心律失常。運動試驗還可以為跛行患者建立鍛煉處方,提供跛行閡值、心率和血壓反應的信息。鼓勵接受治療性指導下鍛煉計劃的患者進行心電圖、心率、血壓和血糖監測。

      指導性鍛煉計劃可以比藥物更有效地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增加最大行走能力,如果能持續增加體力活動,同時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就可能減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改善跛行患者的預后。

      足部保健

      1 下肢動脈硬化癥患者往往下肢血運較差,應保持患足干燥,注意保暖和預防外傷。如發現足部皮膚破損要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洗,并用消毒紗布包扎。若兩天后無好轉,需及時求醫。洗腳前先用手試水溫,防止燙傷;如有嵌甲、胼胝應及時求醫,以免局部受壓、損傷、繼發感染。

      2 選擇適合寬松的鞋,足部畸形的患者需要穿加肥加深或特制的鞋。

      3 襪子要軟,每日更換,保持干燥清潔。每天用溫水和無刺激性的肥皂洗腳,之后徹底擦干,并涂護膚油。

      下肢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健康指導

      食疔的作用

      合理調配膳食可預防或明顯延緩血管“老化”,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限鹽每日食鹽量少于6 g者不易發生高血壓。應當減少烹調用鹽,提倡多吃新鮮蔬菜、鮮魚和瘦肉,少吃含鹽量高的腌制食品。

      2 多食堿性食物多食堿性食物可保持人體血液呈弱堿性,使血液中的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質減少,防止其在血管壁的沉積,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管的清潔劑”。這里所說的酸堿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質,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后留存在體內的元素所顯示的性質。常見的酸性元素有氮、硫和磷等,常見的堿性元素有鉀、鈉、鈣、鎂。有些食物如番茄、桔子口味雖然很酸,卻都是地地道道的強堿性食物,因為它們在體內代謝后的最終元素是鉀。一般來說,大米、水果、牛奶、栗子、杏仁、山芋、土豆等幾乎都是堿性食物。常使血液呈弱堿性,利于預防動脈硬化。

      3 多食優質蛋白

      優質蛋白質一般指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長期食入優質蛋白質可降低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病率。膳食中要防止攝入過多的脂肪類食物,因其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食用油也應以植物油為主,有利于血管保護。合理的飲食方案應包括:控制總熱量,主食每天4兩,以全麥面包、燕麥、糙米、土豆、南瓜為佳,少吃點心,不吃油炸食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吃肥肉,每天每人烹調用油

      4 血脂異常防治飲食指南

      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不僅是預防血脂異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單純飲食控制和運動可使膽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也應堅持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血脂異常的患者宜攝入低脂飲食,血脂控制的目標值:TC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1 戒煙吸煙和糖尿病是導致下肢動脈硬化病最嚴重的危險因素。吸煙對我國人群的外周血管病致病危險僅次于糖尿病或高血壓。應積極鼓勵患者及其家屬戒煙或限煙。

      2 控制體重肥胖在心血管病發生中具有獨立的作用,BMI/>24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防超重一要少吃,二要增加運動,對于靜坐工作者和兒童尤其重要。患者的體重與出現跛行疼痛的距離直接相關,超重的間歇性跛行患者減肥后可延長行走的距離。理想體重指數:18.5-23.9 kg/m2。

      3 糾正其他危險因素改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低脂低鹽飲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激動。

      藥物預防

      為了減少下肢動脈疾病導致的心血管事件,需要終生治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和高血壓,同時要增加每日運動量和低脂飲食。在藥物治療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應用ACEI類藥物可減少下肢血管病患病的風險。

      2 美國科研人員發現,動脈硬化經常從一個人的少年時代就開始產生了。醫學分析證實:兒童血管中膽固醇的脂肪條層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高低有一定的關系,而這種脂肪條層在許多3歲兒童的主動脈里就可找到。為了預防成年后患動脈硬化癥,應從兒童時期就注意檢查血液中的膽固醇,避免其過高。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ATPⅢ,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等危癥,即使患者沒有出現過心肌梗死,在血脂干預上也等同于得過心肌梗死的患者,應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強化降脂治療,至少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至100 mg/dl以下,對于發生缺血事件極高危的可疑下肢動脈疾病的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應使LDL-C降低到≤80 mg/dl。并應加強抗血小板治療,以預防血栓。

      鑒于大多數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癥患者無臨床癥狀,臨床醫生不能僅僅關注少數有間歇性跛行的患者,也不能等待出現癥狀時再進行干預,而要及早發現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這對于下肢血管疾病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3 為了減少心肌梗死、腦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險,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高血壓患者SBP應降至

      4 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使FBS

      康復護理與護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觀察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與生存質量的影響,探討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方法。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78例COPD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內科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呼吸操和運動訓練),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指導康復訓練;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出院1年后的肺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FEV1/FVC%、PEF和ADL評分均有明顯提升,較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康復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內科的常見慢性病,其病程長且反復發作,目前尚無根治性手段,而所有患COPD的人群中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COPD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多,亦越來越引起社會和醫療界的重視[1-2]。如何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是值得醫護人員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我院呼吸內科對收治的部分COPD患者進行系統的康復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呼吸內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78例,入選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相關標準,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意識清楚、無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未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病變。排除不能配合檢查及不能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按納入觀察先后排序,采用SPSS15.0產生的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60-82歲,平均(72.5±9.7)歲,病程3-13年,平均(7.2±3.1)年。對照組中男25例,女14例,年齡60-83歲,平均(72.7±9.3)歲,病程2-13年,平均(7.5±3.2)年。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OPD常規內科治療及護理,護理包括①健康宣教:對所有患者由責任護士給予書面或口頭的一對一宣教,務必讓所有患者都了解COPD發生的原因、誘因,特點、治療和護理措施,并不斷鞏固加深理解。②心理護理:老年COPD患者存在病程長,心理狀態差等弊端,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多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與患者交談,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助其樹立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并動員家屬積極配合。③飲食護理:老年COPD患者因膈肌疲勞、組織缺氧、精神壓抑等原因導致消化能力減弱,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COPD,造成惡性循環。因此指導患者科學膳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魚、豆制品以及蔬果等。另外囑患者及其家屬戒煙,同時避免油煙、油漆等異味的刺激[3]。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專門予以康復護理,主要包含呼吸操和運動訓練,具體方法如下。①呼吸操:根據患者的體能來決定,每日3次,每次5-10min,訓練時呼吸自然,不強呼強吸先采用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動,加深呼吸幅度,利于肺內二氧化碳排出,改善通氣功能。讓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肌收回,兩上臂舉起吸氣,兩手叉腰呼氣,吸氣短,呼氣長,吸氣次數:呼氣次數為1:2,呼吸時口唇攏起,呈吹口哨狀。②運動訓練:根據患者病情程度而異,主要以上、下肢活動的有氧訓練為主,每天1-2次,每次0.5-1h。在進行康復護理前一周的同時給予適當吸氧并監測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強度以心率不超過110次/min,血氧飽和度達90%以上為宜[4]。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后還由專人每月定期進行電話監督、指導康復訓練。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FEV1/FVC、PEF)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的變化,出院后均隨訪1年觀察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熟妇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