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節能減排 法律保障機制 法律法規

      能源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我國的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自然也就成為能源資源消耗大國。如果不采取節能減排的措施,就可能面臨資源與環境的嚴峻危機。我國能源資源利用率低下,與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了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進度,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相關法律法規滯后,從而影響了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推進。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省為例,分析構建節能減排的法律保障機制。

      節能減排法律法規中存在的問題

      在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過程中,我國雖然出臺了若干法律法規,但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其一,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各個地區法律法規的有效力度不一樣,有的地區仍無法可依,對于浪費資源及隨意排放廢料廢水的個體或者企業,相關部門沒有適合的法律進行懲罰,從而導致個人或者組織對于節能減排法律法規的無視和淡漠。

      其二,立法質量有待提高。一些地區盡管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個人或者組織的行為,但只是停留在口號的宣傳上、文字上,沒有實施的可行性,無法對違反者實施懲罰。

      其三,所制定的法律法規跟不上節能減排工作的需要。節能減排是一個復雜而又持久的過程,其中包括的影響因素很復雜,如果對于當地節能減排工作中涉及的因素沒有充分的了解,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現狀沒有具體的研究,那么即使制定出完美的法律法規方案,也沒有實際價值。

      可以看出,在推行節能減排工作的過程中,法律機制尚未完善,未能充分發揮其保障功能,不能很好地適應節能減排工作的需求。因此,解決好節能減排問題,法律機制的建設還有待提高。

      法律保障機制對推進節能減排的有效性

      針對國內及河北省內節能減排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以及環境污染和排放的現狀,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節能減排工作離不開法律法規機制的保障。目前全國很多省市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不完善,而且實施的法律效力也不夠,同時,存在較多的違法行為,這些都阻礙了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因此,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工作中,法律措施的作用日益凸顯。

      法律是解決矛盾沖突最強有力的手段,用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而和諧的一項關鍵性內容就是各個領域的平衡發展。目前,由于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主流能源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能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甚至全世界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各地在推進能源資源的合理利用上都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礦產資源的粗放開采、水資源的超采,以及工業、農業服務業中亂排廢水、廢氣等,這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嚴重妨礙了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因此,很有必要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來保障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推進,而節能減排相關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就是其中的關鍵環節。

      構建節能減排法律保障機制的基本思路

      節能減排是我國政府關于環境規劃和資源計劃中的一項重點工程,為了完成好這個項目,需要在深入了解我國節能減排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完善節能減排法律體系。這可從加快立法的步伐和提高立法質量兩方面著手。立法的步伐要緊跟時代和人們的需求,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節能減排法律法規時,要重視先前資料的調查與分析整理,在充分了解當地資源實際情況后,再針對當前需求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提高立法質量,做到詳細具體,語句沒有歧義和漏洞,確保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政府關于節能減排工作的責任追究機制。制定關于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要同時考慮政府部門、個人和組織的行為,從而引導政府工作人員能給民眾、社會樹立好的榜樣,提高節能減排法律法規的社會信譽。要以政府為中心進行節能減排法律的制定,明確落實各項工作,使法律法規在執行時具有可操作性。

      最后,建立防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制度措施。應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于受污染的區域或者浪費的資源,要讓污染者付費;對于那些違法的個人或者行為主體,要按照造成的環境損害的價值來進行賠償。這樣既可引導污染者減少污染行為,減少對污染環境產品的生產和技術支持,也可為國家治理環境污染提供物質上的支持。

      河北省節能減排法律保障機制的構建策略

      河北省是資源稟賦較差的省份,資源緊缺,但又浪費嚴重,從而形成經濟發展與能源資源緊缺之間的嚴重矛盾,使節能減排工作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對于河北省節能減排工作,既需要按照上文所述的三點基本思路迅速加以貫徹落實,又需要針對河北省的具體情況采取補充性措施。

      河北省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具有明顯的“重政策輕法律”的傾向,對于國家已經出臺的關于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法規,沒有針對河北省的情況制定貫徹落實的細則和補充,從而影響了河北省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工作的有序開展,與其他省相比,在構建節能減排的法律保障機制方面更顯急迫。綜合國內學者提出的一系列關于構建河北省節能減排法律機制的措施,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成立一個省級的排污權儲備的交易中心,并根據河北省的實際排污情況,制定相關的法律措施,按照“減排量收儲”的原則來構建河北省的排污交易的模式。為此,應充分了解河北省的實際情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出合理的補償條例,并經過詳細的調查與研究,設定出具體的方案,如關于補償的對象、補償的辦法和經費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使河北省的節能排污機制做到規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細化和完善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河北省在節能減排的法律方面的建設較為欠缺,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于國家已經出臺的關于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法規,要針對河北省的情況制定貫徹落實的細則;對于河北省需要,國家的法律法規又沒有涉及的,要制定河北省的地方法規,從而使河北省關于節能減排的法律體系得到完善。除此之外,在制定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時,要時刻關注環境與資源能源工作的實際需要,做到法律內部之間的和諧一致性,只有通過這樣的合力作用,才能使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落實,進而切實實現各項節能減排的目標。

      第三,設置一定的監督部門和監督人員,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督。除了對企業、個人的監督外,還要加強對政府內部人員的監督。對于監督工作實施不夠的部門或者個人要實施一定的懲罰;對于欺上瞞下,不盡責的部門,要追究個人或集體的責任;要利用網絡、新聞媒體、手機現代通訊手段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做好監督工作的透明化。

      第四,法律控制與經濟激勵相結合。河北省應在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上滲入更多的經濟手段,如獎勵、減稅等,激勵個人或者企業投身節能減排工作。不過,在實施中要注意其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要防止的不正之風,而且也不能要求一蹴而就,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也可以在某些企業先嘗試這種激勵機制,如果成效顯著,則大規模的實施,這樣可以保障激勵制度的可行性,并節省成本。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第2篇

      會上,溫總理就推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五點要求:(1)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2)堅持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3)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4)加強節能減排能力建設;(5)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

      我們認為,溫總理的講話實際上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的內容:(1)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加快完善推動我國節能減排的政策及市場化激勵和懲罰措施;(3)以重點行業為突破口,推動節能減排。

      從三個環節同時推進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是實現我國節能減排預定目標的根本途徑。根據國務院之前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8.0萬噸、2046.2萬噸,比2010年的264.4萬噸、2273.6萬噸分別下降10%。從主要指標下降幅度來看,“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較“十一五”略低。但是,由于“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是在“十一五”成果基礎上的進一步下降,因此其實現難度可能更高。

      要實現預定目標,我國應從能源供給、能源輸送以及能源使用三個環節同時推進節能減排,能源供給領域應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以及核電等新能源,能源輸送領域應提高電能輸送效率,減少能源損耗,能源使用領域應不斷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這三個方面,也剛好吻合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關于節能減排的主要內容。

      關鍵在于政策的完善

      推動節能減排,關鍵在于政策的完善以及各項措施的落實。對于企業而言,推進節能減排無疑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因此,如果沒有外部政策的強制性約束或者激勵,以盈利為最終目標的企業并沒有強大的動力去推動節能減排。因此,政府應不斷完善節能減排方面的政策性、市場化懲罰和激勵措施,并對企業節能減排過程和結果進行嚴格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政策、市場和企業三者的良性互動,實現節能減排的預期目標。

      在我國經濟各行業之中,工業、建筑以及交通領域能耗和排放占據了絕大部分,其中,在能耗方面,僅建筑領域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因此,推動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對于實現整體目標,意義重大。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第3篇

      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有了重大進展。去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4.66%和3.1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現“拐點”。今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節能減排的成效開始顯現,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部分區域、流域環境質量得到改善。關于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問題與建議

      二、健全法制,強化節能減排監督管理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基本方略和社會發展目標。國家應盡快組織修訂環保法,開展節約能源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組織制定及修訂工作。加快民用建筑節能、廢舊家用電器回收處理管理、環保設施運行監督管理、排污許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廢舊輪胎回收利用、包裝物回收利用等方面行政法規的制定及修訂工作。加強節能及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頒布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修訂高耗水產品限額標準,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完善清潔生產審核標準和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加強電廠煙氣脫硫設施運行監管,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和監督;嚴格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加強對重點耗能單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依法查處。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

      加強節能減排的管理。在“十二五”期間,總量減排指標除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外,可在水污染中增加氨氮、磷,氣污染中增加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并根據東中西部的發展狀況、環境承載能力及各地區的主體功能定位,對節能減排實行分類指導。在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中,應遵循大部門制的思路,對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和減排的管理職能要相對集中,并提高監管能力。

      三、完善政策,形成強有力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發展經濟,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環境。建立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價格政策。對于形成有效競爭的能源產品采取市場定價形成機制,并建立合理的能源價格結構,促進替代能源的發展。應理順發電價格和煤炭價格成本構成機制,取消電煤計劃內價格,加快成品油、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利用余熱余壓、煤矸石和垃圾發電的政策;合理調整各類用水價格,加快推行階梯式水價。按照補償治理成本原則,提高排污單位排污費征收標準,促使業主主動治污減排;建立實施排污權交易制度,提高排污權的使用效能。

      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及早出臺燃油稅,研究出臺環境稅,積極研究低碳經濟發展特別是新能源發展的稅收政策。要從投資引導向稅收調節轉移,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危害健康的消費品,征收消費附加稅,或者提高稅率。盡快制定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產品目錄及相應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對廢舊物資、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

      完善相關投資政策。在投資項目選擇上,國家應向節能環保的方向傾斜。各級政府應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基本建設投資向節能環保項目的傾斜力度;中央財政應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強化節能減排的政策導向。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跨流域、跨區域的生態補償機制,增強流域及相關區域污染減排的能力和主動性,促進流域、區域間的和諧發展。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完善綠色信貸機制,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

      完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增長控制和落后產能的退出政策,形成落后產能適時退出、先進技術及時推廣、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良性循環。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第4篇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資能減少廢棄物和環境和有害物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一、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和嚴峻性

      《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力爭降低20%,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創新創業江西、綠色生態江西、和諧平安江西的必然選擇;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內在要求。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貧乏,引發更加極端事件增多災害,溫室氣體排放一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住,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應對全球變化迫切需要。實現我省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式十分嚴峻,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了加強節能的決定,制定了促進工作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我省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二、節能減排的發展情況

      1.節能減排現況

      近幾年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和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節能減排取得了顯著成效,萬元GDP綜合能系效,主要污染物與上半年相比連年實現了“雙下降”。2007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為0.982t標準媒,同比較降低4.01%;2007年在活化經濟增長和人口增加帶來的增量基礎上,完成了江西省政府年初確定的些削減化學需氧量(COD)4×103t,SO2 1.027×107t目標,2項指標排放量比2006年分別下降了1.10%和2.06%據最新數據,2008年江西省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COD和SO2排放量分別下降4.5%以上和3.4%以上。

      2.節能減排的未來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省能源消費總量由1995年的2391.7萬噸標準煤增長5053.8萬噸標準煤,但同期萬元GDP能耗由2.04噸標準煤下降到0.92噸標準煤。著力改善能源結構,加大水電開發力度,積極推廣農村戶用沼氣,2007年,全省水電裝機達到362萬千瓦,農村沼氣戶用達到134萬戶。到2015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由2007年的0.92噸標準煤下降到0.72噸標準煤,降低20%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到2015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省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0%以上。著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實施《江西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控制“兩高一資”產業發展,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筑三大領域和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工程;組織開展 “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提高公共節能意識。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效減少了能源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

      3.存在的問題

      有的城市節能減排意識不強。一部分企業還沒有真正落實減少能源消耗,削減污染物的清潔生產措施;一些企業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認為節能減排是一種負擔;專業人才匱乏監督手段落后。目前,江西省僅有南昌,新余,萍鄉等地設置了專門機構從事節能監測工作。大部分設區沒有從事這項工作的專業隊伍人員嚴重不足,節能排放服務體系丞待建立。政策扶持不夠,管網建設不配套。雖然,江西2009年已決定設立節能專項基金,但在怎樣綜合利用率由省內還缺乏相應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省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全面開發。工業園區建設不規范節能減排產業鏈難以行成。江西省豐富的太陽能,風能未得到開發利用,生產的企業還不多,具有巨大潛力的節能產品市場發展不足,難以行成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鏈。

      三、節能減排的氣象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機構

      應對氣候變化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我省省政府成立應對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研究解決全省應對節能減排的重大問題,搞好節能減排工作,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領導小組組織實施我省節能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

      2.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貫徹實施國家有關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我省已出臺的森林和水資源管理、鄱陽湖濕地保護等地方性法規。加快研究制定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可再生能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等地方性法規;完善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政策措施;把應對的相關要求納入節能減排發展規劃,為實現節能減排各項目標提供保障。

      3.提升科研水平,推廣新型技術開發應用

      加強我省氣候變化科技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學術交流;加強節能減排科技項目建設,重點研究提高能效和清潔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主要行業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與處置利用技術、生物固碳技術,必須開展高效節能與污染控制計術資源循環利用計術開發利用等適應性技術研發。建立健全技術推廣體系,大力促進節能減排、節水和適應性技術的廣泛應用,逐步實現應對氣候變化技術產業化。加快天氣氣候預測、云水資源開發利用、現代氣象技術研究和應用,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4.加強項目合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在水電、風電、垃圾填埋氣、煤層氣、低溫余熱發電等領域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建設,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改善生產工藝,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在高效生態農業、環保型工業、生態旅游、生物多樣性和濕地保護、綠色貿易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利用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技術加強項目合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打造世界低碳經濟與技術交流合作平臺,提高節能減排能源發展。

      5.拓寬節能減排籌資渠道,加快工程建設

      加大我省氣象科研經費投入,促進氣候變化領域基礎學科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爭取清潔發展基金,在一部分城市、工業園區、企業集團和行業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促進垃圾填埋氣發電、廢棄物綜合利用、新型能源開發等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產業發展;在不違背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積極爭取發達國家和國際機構資金,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人力資源開發,提高公共管理和決策能力。

      6.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參與行動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書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廣泛開展應對節能減排宣傳活動。舉辦各種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者的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意識;開展世界氣象日、世界水日、世界環保日、植樹節、“地球一小時”等活動,提高節能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和排行動;建立健全氣候變化信息制度,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和導向作用,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的認識。

      四、結 語

      進一步強化我省氣候變化業務,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緊緊圍繞江西防災減災的工作,應對氣候極端事件的發生,開展節能減排,清潔能源開發評估的工作,做好節能減排的氣象服務。

      參考文獻

      關于節能減排政策范文第5篇

      這次全市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分析上半年全市節能減排工作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一步明確下半年節能減排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堅定的決心,更有力地措施,確保完成全市今年和“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實現。剛才,各縣(區)政府和平涼發電公司、xx煤業集團公司匯報了上半年節能減排工作進展情況,國安同志分析通報了上半年全市節能減排工作情況,提出了下半年節能減排工作的主要任務,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兩個方面的意見。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節能減排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節能降耗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加強了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采取措施,對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了停產治污,全市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從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上半年,全市萬元gdp能耗3.19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67%;萬元gdp電耗1527千瓦時,同比上升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6.29噸標準煤,同比上升1.93%。全市萬元gdp能耗僅下降1.67%,距年降耗4.4%的目標差2.73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電耗兩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總的來看,全年節能減排工作成效一般,名次落后,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分析綜合能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電力、冶金等高能耗企業生產增長較快,特別是xx發電公司、xx樂華冶煉公司等6戶企業的先后投產,以及主要煤電骨干企業產銷形勢較好,綜合能耗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同時,由于農業受災嚴重,第一產業增加值下降了8.8%,成為萬元gdp不降反升的又一重要因素。但是,從主觀上分析,主要是認識不清楚,措施不落實、投入不到位、協調不得力。特別是有些地方對抓住節能減排的有利時機,加快結構調整缺乏緊迫感,迎合一些客商的投資需求,熱衷于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完成今年節能減排任務和“十一五”規劃目標將成為一句空話,后果非常嚴重。

      當前,節能減排工作受到了上上下下的普遍關注。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上,xx總理強調指出:“節能和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的去實現”。徐守盛省長在人民大會堂回答記者關于甘肅環境治理問題時說,國務院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和指標是必須要完成的,完不成就引咎辭職。市委、市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節能減排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工作來抓,與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簽定了目標責任書,明確了責任單位、責任人和落實責任的工作措施。各縣(區)、各部門、各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既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又要認清目前節能減排形勢的嚴峻性,增強緊迫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和省市關于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上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推進新跨越,建設新平涼”的總體要求,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節能減排的關系,花大氣力,下真功夫,實現今年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確保經濟增長建立在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基礎上。

      二、明確重點,全力突破,確保完成XX年節能減排工作的目標任務

      一要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擴大經濟總量。我市屬典型的“兩高一資”型經濟,工業結構性矛盾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有大的突破。從長遠觀點看,要把萬元gdp能耗降下來,關鍵是要做大做強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非煤產業,緊緊圍繞煤電、草畜、果菜、旅游等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要加大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步伐,積極扶持現有非煤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擴張經濟總量。要充分利用大企業、大集團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的優勢,引進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從根本上降低能耗。要積極調整工業內部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等低耗能產業,大力發展旅游商貿等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低能耗產業的快速發展,緩解高能耗產業帶來的壓力。

      二要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我市煤炭、電力、水泥、冶煉等行業,是全社會能源消耗的主要行業。省列7戶、市列50戶重點用能企業的能耗總量占全市工業能耗總量的89.4%以上。華能平涼發電公司、xx煤業集團、平涼祁連山水泥公司、崆峒水泥公司等省列7戶重點用能企業更是我市節能降耗的重點。各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資金、技術優勢,在各個環節上實施節能工作,降低能耗,在全市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各縣(區)要切實加大對市列50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強化重點能耗企業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管理。要切實發揮行政職能作用,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把屬地管理節能降耗的企業真正納入到管理監測中,加大監管調度力度,確保國家、省市政策政令貫徹到位。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