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憂郁癥的心理疏導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膽總管結石;憂郁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5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274-02
腹腔鏡膽囊合并膽總管探查術簡稱“LCBDE”,是一項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愈合良好、住院時間短、術后美觀等特點,己被膽結石患者廣泛應用,現將膽囊、膽總管結石伴憂郁癥5例患者的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1月共行腹腔鏡膽囊合并膽總管探查術3600例患者,術前各項檢查已完善(B超,心電圖、血象、放射、磁共振等),膽囊切除術2100例,膽管探查術1500例,女性為1900例,男性為1700例,伴憂郁癥男性患者5例的術前術后護理報告如下:
2 術前護理
將病人安置于安靜的病房,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對躁動病人適當使用鎮(zhèn)靜劑,減少探視,避免圍觀。了解患者的心態(tài),建立彼此相互信任,重點采用心理疏導,并注意言談、舉止,避免不良刺激,如果因病情不穩(wěn)定,或對護士不信任時,不宜正式交談。
3 術后護理
3.1 術后一般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生命體征,有無皮膚、鞏膜的黃染,對意識障礙及躁動患者應適當給予鎮(zhèn)靜藥物或約束帶加以保護,對憂郁癥自殺傾向嚴重者,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加強巡視,觀察患者細微變化,尤其夜間,重點監(jiān)護,嚴格保管危險物品,對特殊和重點患者要床邊交接班,嚴防意外的發(fā)生。
3.2 呼吸系統(tǒng)手術需在CO2氣腹下進行,術后因CO2氣腹的擴散,可能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血CO2升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保暖;(2)低流量1-2/L持續(xù)吸氧,觀察血氧飽合度。(3)術后會出現肩背部疼痛,因CO2氣腹擴散至膈下產生碳酸引起肩背部不適感,適當活動后可自行緩解。(4)采取45度半臥位,減輕腹部張力,避免疼痛,或使用腹帶包裹避免用力過度,疼痛加重時,遵醫(yī)囑給予給藥。(5)術后惡心、嘔吐是術中麻藥與CO2氣腹刺激胃腸道所致,應觀察嘔吐次數,量、色,嘔吐>3次,遵醫(yī)囑給藥。(6)一般術后24h可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利于傷口愈合。(7)晨間給予患者叩背、咳痰,并教會家屬叩背方法,鼓勵患者多咳嗽、咳痰,以防止肺部感染。
3.3 飲食指導:術后第1天可食半流質,保持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飲食,適當補充氨基酸對患者振奮精神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4 褥瘡及躁動的護理:年老瘦弱者應建立翻身卡,每2h協助翻身一次,每日給予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fā)生。心情躁動的患者應設置床檔,防止患者墜床。
3.5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放置腹腔引流管是為了將炎性物質和壞死組織引出,觀察術后出血和膽漏等,保持引流管固定、通暢,防止滑脫、受壓、扭曲、逆流的發(fā)生,每2h擠壓一次引流管,防止堵塞,每日更換引流袋,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3.6 黃疸:黃疸患者保持皮膚清潔,皮膚瘙癢時,應勤換衣服。
3.7 腹部體征:觀察全身情況,腹部體征的變化,有無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癥狀,保持切口皮膚清潔干燥,觀察皮膚有無紅、腫、熱、痛,防止切口感染。
3.8 術后出血的護理:術后出血多為膽囊動脈脈鈦夾脫落或肝床剝離面出血所致。術后應嚴密觀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腹腔引流量,若呈鮮紅色,應考慮有腹腔內活動性出血的可能,發(fā)現傷口敷料有大量滲血滲液,伴血壓下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4 健康教育
4.1 出院后,應休息1-2周,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勞逸結合,減少不良刺激。,
4.2 飲食指導:清淡飲食,3個月后恢復正常飲食,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可以利用水果來克服精神抑郁,適當補充維生素B2、B12,.忌食刺激性食物,囑患者盡量避免高脂飲食。
4.3 出院指導:囑患者若出現腹痛、腹脹、發(fā)熱、黃疸或發(fā)生傷口紅、腫、熱、痛等癥狀應及時復診。對帶管出院的患者應告知引流管的自護方法,每日消毒皮膚和更換引流袋,避免滑脫感染的方法。
4.4 結果:我院于2008-1-2010-11月接受治療的其他患者及5例憂郁癥患者,均以康復出院,治愈率達到了100%。
5 討論
腹腔鏡膽囊、膽總管結石術在廣泛普及的同時伴有憂郁癥的患者,這就要求護士必須加強科學理論的指導與護理知識、技能的學習,術后加強術前、術后的護理完善,對防止患者精神抑郁及不良刺激的發(fā)生,指導患者正確飲食,以及各種管道的自我維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精神病患者老年期護理〖2011-02-18〗.〖EB/OL〗.
關鍵詞:軍人 失戀心理 疏導
當軍人戀愛行為受到家庭、社會、道德以及個體自身因素的制約而適應不良時,就會產生戀愛心理問題。在這里筆者就失戀的戀愛心理問題作個探討。
一.失戀心理問題的表現
我們的戰(zhàn)士包括年輕軍官都正處青年時期,由于心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可能在入伍之前,或入伍之后萌動春心,涉入愛河。然而,有戀愛就有失戀,這是一個辯證的自然法則。失戀對我們每一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有些人可能因為失戀而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自殺或殺人犯罪,正如軍隊政治工作《決定》所指出的:“解決現實思想問題,要分清是非、提高認識的同時,加強心理疏導和行為引導,培養(yǎng)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強自立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失戀者的心理疏導。
(一)失戀的概念
所謂失戀就是指一個癡情人被其戀愛對象拋棄。失戀可分為假性失戀與真性失戀兩種。單相思就是一種假性失戀,因為患者并未與對象真正建立戀愛關系。真性失戀是經過一段時間熱戀以后的分手。失戀大多有主動者與被動者之分,雖然主動者在分手之后也會感到內疚,但絕大部分的痛苦常常落在被動者身上。失戀還可分為快速失戀與慢速失戀。所謂慢速失戀是指戀愛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最終導致分手。而快速失戀是指一方忽然提出分手要求,令對方猝不及防。快速失戀容易導致情緒上的強烈反應,有時當事者會短暫地出現憂郁癥狀,甚至出現精神上分裂癥的癥狀。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失戀后的幾種消極心態(tài)。
(二)失戀的主要表現
失戀引起主要情緒反應是痛苦和煩惱。大多數失戀者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很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戀者不能及時排除這種強烈情緒,導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體到不同的個體,常常出現以下幾種消極心態(tài)。
1.較嚴重的自殺傾向。由于愛情需要一個人全身心的奉獻,所以失戀會給人造成這樣一種錯覺――自己的一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尤如一堆廢物被對方隨手拋進了垃圾桶。由于失戀者羞愧難當,陷入自卑和迷茫,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閉,甚至輕生成為愛情的殉葬品。這種自我價值的喪失感往往會導致自殺行為。
2.較嚴重的攻擊性傾向。失戀者或因失戀而絕望暴怒,失去理智,產生報復心理,造成毀壞性的結局;或從此嫉妒厭世,懷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順眼,愛發(fā)牢騷;或從此玩世不恭,得過且過,尋求刺激,發(fā)泄心中不滿。對于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來說,失戀有可能激起他的攻擊行為,這種行為傾向在軍人身上也會出現。因此在工作中對有失戀型人格,偏執(zhí)性人格等傾向的人容易以攻擊發(fā)泄他失戀后的痛苦,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
3.較嚴重的憂郁癥傾向。失戀的人大抵都有逃不過憂郁這一關。表現出心情沮喪、蒼白、黑暗,茶飯不思,神情恍惚,沉默不語,酗酒,猛吸煙,外出茫無目的地游逛等。失戀者對被拋棄的人一往情深,對愛情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回憶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認失戀的存在,從而陷入單相思的泥潭,也有人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感情矛盾――既愛又恨,不能自拔。如不及時地做好失戀工作,可能對部隊的管理、軍人的成長都帶來不好的影響。
二.失戀心理的處理方法
(一)宣泄壓抑的情感
失戀者造成的情感壓抑是十分嚴重的,如果不及時排泄這些壓抑的情感,就會出問題。有益的做法是盡快想辦法讓失戀者傾訴心中的痛苦。
1. 傾吐。就是讓失戀者以傾訴的機會。失戀者被悔恨、遺憾、急怒、惆悵、失望、孤獨等不良情緒困擾,應該找一個可以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煩惱和苦悶向知心朋友毫無保留地傾訴出來,并聽聽他們的勸慰和評說,這樣心緒會平靜一些,也可以用書面文字,如寫日記或書信把自己的苦悶記錄下來,或給自己看,或寄給朋友看這樣便能釋放自己的苦惱并尋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2. 移情。就是使失戀者適當地把情感轉移到失戀對象以外的人、事或物上,比如失戀后,與同性朋友發(fā)展密切的關系,交流思想,傾吐苦悶,求得開導和安慰;積極參加各種娛樂活動,釋解苦悶,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的博懷中去,從而得到撫慰。當然,密切自己與其他異性的交往,也不失為一個合適的途徑。
3.立志。就是讓失戀者內在能量得到升華。失戀者積極的態(tài)度會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許多失戀者因此而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成就,象歌德、貝多芬、諾貝爾、居里夫人等歷史名人都曾飽受過失戀的痛苦。他們可謂是用奮斗的辦法更新“自我”,積極轉移失戀痛苦的楷模。以上我們談了失戀后解決的第一種方法,下面我們再來講講以下幾種方法。
(二)調整失戀者的認知
失戀后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痛恨對方,然后感到自尊的嚴重失落。戀愛中的雙方都努力表現優(yōu)點、掩蓋缺點,也只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失戀后則產生了否定自己或戀愛對象全部優(yōu)點的傾向。作為失戀者,如果你能幫助他(她)按上述方式把混亂的思路理一理,就會發(fā)現,理清后的失戀者,心情會平靜許多。
(三)“阿Q精神勝利法”
關鍵詞 抑郁 產后 相關因素 對策 護理
產后抑郁癥也叫產后憂郁癥,是婦女在生產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癥,呈現緊張、疑慮、內疚和恐懼等一系列變化,不僅影響產婦的健康,危害產婦及嬰兒,而且影響到婚姻、家庭和社會。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和社會的發(fā)展,產后抑郁癥呈現上升趨勢[1]。本研究通過對65例孕產婦實施心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產后抑郁癥患者65例,均符合抑郁診斷標準,年齡21~39歲;產后發(fā)病時間3~28天。排除智力障礙、腦損傷、神經精神病、無內分泌系統(tǒng)及其他軀體疾病,其中輕中度產后抑郁癥患者57例,表現為產后情緒低落、憂郁、哭泣、失落、飲食不佳、易怒;5例表現為自卑、內疚或厭惡嬰兒;3例為重度產后抑郁癥,表現為嚴重的精神方面癥狀。通過對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增強產婦的自信心,母嬰均痊愈出院。
相關原因分析
生理因素:妊娠、分娩后內分泌系統(tǒng)改變。懷孕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漸增高到峰值,增長于10倍,分娩后的3~5天內其水平逐漸降至正常水平,研究顯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產婦的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心理因素:產婦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微弱,擔心太多的母親責任,以及由新生兒誕生而產生愛的被剝奪感,加上對孩子性別期盼過度。另外,產婦在產前過度焦慮和恐懼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疼痛敏感、產程延長、出血較多,進一步加重產婦的焦慮、不安情緒,成為產后抑郁癥的促發(fā)因素[2]。
家庭因素:產婦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如失業(yè)、夫妻分離、親人病喪、家庭不和睦等是促發(fā)產后抑郁癥的重要誘因。另外,參與護理新生兒使產婦疲勞可加重壓抑[3]。
護理干預
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營養(yǎng)舒適愉快的修養(yǎng)環(huán)境我們醫(yī)護人員應和其家屬一起為患者創(chuàng)造溫暖、舒適愉快的環(huán)境,有利于產婦的修養(yǎng),使患者感覺到身邊時刻有人在關心她幫助她,使其減少孤獨感,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進行心理護理、心理溝通:視患者為親人,可和藹交談,使用一些鼓勵勸導的言語,不厭其煩地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開導,使其重新樹立照顧嬰兒和哺育嬰的信心,促進母子感情,與產婦進行感情交流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辦法,在護理上主動與患者交流思想和家庭深入的談心并告訴家人積極配合我們對產婦要關心體貼,使其心情樂觀、忘卻煩惱,清除悲觀抑郁情緒合理進行心理輔導,對于抑郁患者,應從各個方面尋找原因,不要使其過分內疚自責、豐富生活內容,如聽廣播、聽音樂,轉移其注意力,使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漸平靜、開朗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淡忘煩惱,心境變好。使整個人樂觀起來。
加強產婦生活護理:保持清潔干靜、不能讓產婦整日蓬頭垢面。提醒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清潔干凈、舒適,注意會陰側切,腹部刀口護理,避免感染,注意護理。對產婦宣傳母乳喂養(yǎng)知識、告知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促進母乳喂養(yǎng),宣傳如何避免乳腺炎,如何進行乳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知識。
嚴密觀察病情、耐心細致護理:仔細觀察產婦的語言和行為,多與產婦交談、了解產婦內心的想法,啟發(fā)產婦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從產婦的言語、表情、動作、行為中分析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到防范于未然,防止意外發(fā)生。由于患者接觸最多的是護士,護士的一個動作、一個談話、一個眼神對患者都有直接影響。語言大為重要,所以我們對產婦進行護理時應避免和產婦發(fā)生沖突,以至于影響護患關系,對于情緒不穩(wěn)定的產婦我們要耐心、要沉著、冷靜,根據患者的不同狀態(tài)進行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用行動感動她們,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與患者家庭進行溝通、合作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產婦的情況,以便對產婦進行更好護理。總之,要多交流勤溝通,使患者感的溫暖,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感到護士對她的關懷和尊重,既有利護患關系,又有利病情的更好地恢復。從而提高護理和治療質量[4 ]。
討 論
本研究證實對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可以幫助產婦針對發(fā)生抑郁的原因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化解,改變錯誤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心理防御機制的作用,增強產婦的自信心,有效治療和預防產后抑郁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李雪琴.心理護理在產后抑郁預防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0):144.
2 佟建華.產后抑郁癥的早期心理護理干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169-170.
結果:2009年對照組50例拒食患者中,12例在1-3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24%;21例在4-7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42%;1例持續(xù)半個月恢復正常飲食,占2%。2010年實驗組50例拒食患者中,32例在1-3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22%。
結論:在充分了解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拒食原因后,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有針對性性進行治療,其拒食療效顯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71-01
拒食是指人在意識清醒的狀態(tài)下拒絕進食的一種行為,嚴重時甚至拒絕進水。拒食是精神科常見的一類本能行為障礙,是患者由于病態(tài)所致。拒食不利于患者的藥效發(fā)揮,會延長治療時間,且長期拒食導致體內營養(yǎng)失調、內分泌功能紊亂等,給臨床治療增加負擔,故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精神科拒食患者極其重要 [1,2]。根據多年臨床護理經驗,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拒食患者共100例為調查對象,進行回顧性觀察,針對精神病患者不同拒食因素而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觀察其療效,為日后對精神科患者拒食的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和2010年收治的共10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患病類型包括憂郁癥、緊張型精神分裂癥、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精神分裂癥等,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在19~69之間,平均43歲;病程平均7年,最短者不足一年,最長者長達32年。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經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飲食護理,必要時采取鼻飼;實驗組根據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1-3日和4-7日及以上恢復飲食的情況和兩組拒食患者鼻飼被動進食的比例。其中實驗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 信任治療。精神科患者為特殊患病人群,均存在心理障礙,醫(yī)患之間常存在溝通障礙、不相信、不理解、不配合等問題,所以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治療的第一步。在初識患者時,進行友善的言語交流和行為交流,最好在其家屬的陪同下進行,逐步詢問病情,讓患者感覺我們是發(fā)自內心的在意他們、關心他們;向患者介紹院區(qū)環(huán)境和設施,將患者介紹給其他病友,幫助其盡快熟悉并融入新的治療環(huán)境,通過這種漸進的方式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并使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親切關懷。
1.2.2 護理干預。飲食護理是面向所有拒食患者的干預措施,是解決患者治療的關鍵性因素。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的拒食狀況,并分析其拒食的主要原因。在熟知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礎上,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
2 結果
治療結果如表1所示。經過常規(guī)飲食護理和鼻飼被動給食后,2009年50例對照組精神科拒食患者均恢復正常飲食,其中12例在1-3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24%;有21例在4-7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42%(其中17例采取鼻飼);有1例持續(xù)半個月才恢復正常飲食,占2%。經過個體化護理干預后,我院2010年精神科50例實驗組拒食患者均恢復正常飲食,其中32例在1-3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內恢復正常飲食(其中2例木僵患者采取鼻飼),占22%。綜合以上治療效果可知,實驗組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其中木僵患者有時不得不采取鼻飼,但個體化護理可減少鼻飼被動進食比例,減少鼻飼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療效比較P
3 討論
精神科患者拒食大天數多數是由精神癥狀所支配,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護理也不可缺少。飲食護理關系到抗精神病藥物的藥效發(fā)揮,若飲食不足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抗精神病藥就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從而延誤治療,不利于病情發(fā)展。在治療精神科拒食患者時,護理人員應悉心觀察、耐心疏導,在充分了解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礎上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這樣有利于縮短治療時間和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 婦產科 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8-0145-02
1產科全程心理護理的意義
對任何一位婦女來講,懷孕期間都會是一段特殊的生理與心理非常時期,由于社會角色的轉變,幾乎沒有一位女性能在懷孕期間輕松地始終保持往常的平靜,而不發(fā)生任何心理改變。特別是初孕婦女,從確知懷孕到臨產,隨時都在面臨自己從未經歷過的感覺,從而出現很多由不適應到適應的心理改變。護理人員在與孕產婦交往過程中,通過心理護理改變其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解除孕產婦的不良情緒,增強孕育健康胎兒及成功分娩的信心,協助孕產婦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生活環(huán)境。通過心理護理,護理9人員要盡可能為孕產婦創(chuàng)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身狀態(tài)。
2產前心理護理
孕婦入院時,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和周圍的人都很陌生,心理會感到害怕和恐懼。因此,產婦入院后,護士應及時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陪伴及作息制度、床位醫(yī)生及責任護士,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給產婦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這樣可以使孕婦和醫(yī)護人員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孕婦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對她們的康復是非常有益的。
與非妊娠婦女比較,盡管妊娠期婦女有明顯的心理、生理變化,但基本屬于健康狀態(tài),可視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階段,此時,產科心理護理重點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詢服務。首先,做好每位來院建立圍產卡孕婦的宣傳工作,利用電視錄象、宣傳欄、宣傳畫、護理人員講座等途徑,宣傳無痛分娩及母嬰同室的意義、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授乳的技巧等,使她們建立信心,在心理上和生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入院后護士要及時的對孕婦講解臨床分娩知識、胎兒自我監(jiān)護方法、營養(yǎng)衛(wèi)生、母乳喂養(yǎng)等知識,并針對病情進行個體化教育,如對妊高征孕婦講解左側臥位、間歇吸氧、降低血壓、自數胎動及保持穩(wěn)定愉快的情緒的意義和方法等等;第三,讓孕婦了解宮縮陣痛的性質及規(guī)律,增加自然分娩的積極主動性。通過一系列的講解和教育,使產婦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識,為迎接寶寶的出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3產時心理護理
隨著產程的進展,產婦心中會產生恐懼和不安的心理,此時護士應及時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情況并進行評估,了解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護理。
第一產程是三個產程中最長的,所以助產人員在全程護理過程中,應與產婦親切交談,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以及對妊娠、分娩生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對吵鬧不安者,要熱情,細心、耐心地照護與安慰,并激發(fā)其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指導作深呼吸,指導或幫助按摩下腹部及腰底部,以減輕癥狀,鼓勵產婦利用宮縮的間歇時間,少量多次進食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供給足夠的飲水,以保證分娩時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嚴密細心觀察分娩的進展。在進行檢查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態(tài)度認真,手法準確、輕柔、熟練,觀察細致,記錄及時,必要時將檢查結果主動告訴產婦,以增加她們的信心,把顧慮、恐懼的心情轉移到積極的行為中,以最佳的心理迎接分娩的到來。
產婦分娩過程中,通常都會非常緊張,為消除產婦緊張情緒,護士可以通過撫摸產婦額頭或者握住產婦的手等,用肢體語言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還可以和產婦談論即將出生的嬰兒,使產婦得到心理支持,分散其對陣痛的注意力。開展無痛分娩后,使產婦待產的時間大大縮短,減少了產婦的體力消耗,使產婦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來迎接即將來臨的分娩,順利度過這人生最難忘的時刻。
4產后心理護理
產婦分娩后,有時會因母親角色不明確,未能及時進入母親角色,擔心帶不好嬰兒;同時因妊娠和產后內分泌代謝紊亂,易出現精神方面癥狀。特別是某種特殊原因,如分娩死胎或畸形兒,產婦傷心失望、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此時應加強心理護理,疏導和安慰產婦,避免產后憂郁癥的發(fā)生。嬰兒與母親同返病房后,實行母嬰同室,嬰兒與母親24 h在一起,當嬰兒哭鬧時,產婦由于過度疲勞,切口疼痛,會感到苦惱和不安,護士需積極主動給予心理疏導,并加強護理,幫助其做好嬰兒的護理,指導掌握母乳喂養(yǎng)技巧,按需哺乳。切口疼痛較重者,給予鎮(zhèn)靜劑,讓產婦充分休息,加強營養(yǎng),促進乳汁的分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