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精準醫學概念

      精準醫學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準醫學概念

      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第1篇

      本文結合精準醫學概念,探討中西醫結合臨床教育如何在理念上、實踐中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同時分析中醫臨床教育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闡述如何在中西醫結合教育過程中樹立“衷中參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學習模式。

      關鍵詞:

      個體化診療;精準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教育

      中西醫雖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歷史發展沿革,但二者從誕生之日起,都是以治愈疾病為目的,對于疾病認知模式雖有偏向“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差異,但其臨床療效的實現,必然都是通過對人體的病理狀態進行了調整而實現的。中醫現代化科研所作的努力就在于使中醫的診療方式能夠用現代醫學的方式進行闡釋,在保持中醫診療思維方式的基礎上,有利于深入理解中醫藥特點和優勢發揮的原理,這在中醫發展過程中,是有益且必要的一個環節。本文結合精準醫學概念談如何在中西醫結合教育過程中樹立“衷中參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學習模式。

      1在理念上中西醫結合臨床教育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

      由于時代背景和文化不同,中西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形成明顯差異。西醫的理論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中醫理論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交織在一起,如中醫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氣、陰陽、五行,更多地是從哲學的層面進行人體現象的解釋,如果只從實證的角度評價,中醫理論就會被認為是粗糙和模糊的,然而中醫理論這種系統的、整體的、動態的對生命體的認識進而衍生的理法方藥體系,恰恰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所在,其明確的臨床療效使中醫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對此持一味否定和固步自封的態度都不符合中醫認識事物兼收并蓄的特點,而在與現代醫學結合時,完全可以“和平共處”“”,不必強求理論上的融合,而從尋求理念上的對接入手。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教育過程中,對于最新的現代醫學概念,在充分認知的基礎上,應該學會與中醫學進行比較聯系,發現異同之處,從而加深理解。如當“精準醫療”等概念出現時,我們應該在臨床過程中將其與中醫的診療進行比較并進一步加深中西醫結合的理解。“精準醫療”(PrecisionMedicine,PM)是近幾年提出的新的醫學概念,它是通過深入了解每個患者的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信息,力爭做出達到分子水平的準確診斷,為臨床治療決策和正確用藥提供詳細的參考依據,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1]。精準醫療是一種基于病人“定制”的醫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醫療的決策、實施等都是針對每一個病人個體特征而制定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在合理選擇病人自己的遺傳、分子或細胞學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2]。中醫診療過程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基于病人“定制”的醫療模式,根據每個具體病人在疾病過程中某一個病理階段的“證”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中醫的“病”“體質”,同時考慮到患者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甚至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依從性要加以考慮,才能算是完成了一次“量體裁衣”式的診療。中醫將每一個可能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因素加以考慮,并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加以處理或在醫囑中加以體現,雖不同于現代醫學精準醫療借助了先進的現代科技將遺傳信息與診療相對應,并做到精細、量化,但二者在診療過程中“量體裁衣”的個體化診療理念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沖突,隨著科技的發展,中醫也越來可能將其診治方式以更加客觀量化的方式加以呈現。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具備中西醫結合的思想基礎。通過深入比較精準醫療與中醫診療思維理念的異同之處,在中西醫結合教育過程中使學生更深入了解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在理論上“”,在理念上尋找共同的思想基礎,進一步進行臨床科研實踐,才能更好地進行中西醫結合。

      2中西醫結合教育如何在實踐中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

      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教育過程中,借助精準醫療等新的技術的出現,將其與中醫理念與臨床科研實踐結合起來,有助于使“衷中參西”的中西醫結合原則落實到臨床和科研實踐中。

      2.1中西醫結合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的臨床實踐

      中醫與精準醫學結合,不是與精準醫學比較誰更能做到精準,而是應該思考在臨床上如何使之發揮更好的療效,精準醫學目前在腫瘤的治療中應用較多[3],采用的方法是根據患者腫瘤的特定基因選擇一種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中醫與西醫結合的原則應該是“減毒增效”,盡管中藥在治療過程中對腫瘤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視,但相對于靶向藥物治療的效果評價的證據尚未能完全按照循證醫學的規則進行,在抗腫瘤治療時,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主要不是針對腫瘤瘤體本身,而是著眼于人體的整體狀態,依據靶向藥物進行“精準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出現的臨床不適癥候進行診治,通過發揮中醫藥“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優勢,改善臨床癥候和病理狀態,以減少毒副作用,使“精準治療”能夠順利進行,從而達到“增效”的治療目標,如中醫聯合吉非替尼治療肺癌的研究,已總結出配合吉非替尼肺癌靶向治療20種常用中藥以及核心處方藥物:黨參、黃芪、金蕎麥、沙參、麥冬、龍葵、白英、甘草、黃精、紅景天。體現了扶正解毒的基本法則,在治療過程別重視從整體出發,調補肺、脾、腎三臟,靈活運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法[4]。從臨床療效的角度,更好地進行中西醫結合的實踐。

      2.2醫學科研中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的中西醫結合實踐

      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使醫學科研越來越精確,也成為精準醫療得以實現的基礎,這些組學的理念與中醫的系統觀念有相似之處。如“代謝組學”的概念,是由Nicholson等在1999年提出[5]。因其“組”“群”“譜”集成的功能特點,可以更好地反映中醫“證”的本質。使其成為證候標準化研究的一種有效的途徑,代謝組學的系統研究方法在本質上與中醫理論相一致。中醫采用多成分多靶點作用方法用于疾病的治療,與代謝組學的整體觀完全吻合[6]。目前已有較多中醫聯合代謝組學技術的研究,如王喜軍等[7]應用高通量、高分辨、高靈敏度的UPLC-MS分析儀器,結合模式識別、專家系統等生物信息學技術,建立黃疸證和陰黃、陽黃證的特征性代謝模式,并從微觀角度解讀黃疸、陰黃和陽黃證候的科學內涵。王廣基院士課題組[8-9]采用GC-TOF/MS分析冠心病不同中醫證型(痰阻心脈、氣陰兩虛、氣虛血瘀及氣滯血瘀型)患者血漿代謝譜,其結果顯示能將疾病組與健康組明顯區分,并與臨床中醫癥狀分級量化指標顯著相關,提示中醫分型的物質基礎可能正是代謝組學所研究的體內小分子化合物。代謝組學技術有利于助力精準醫學的發展,也有助于進行中醫“整體觀”臨床診療機制的闡釋,從現代科學角度進行中醫藥的繼承與發展,這種理念上的共通之處更易于進行中西醫結合。

      3中醫臨床教育與現代醫學前沿接軌中存在的問題

      3.1信中還是信西的問題

      在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衷中參西”的觀念,西醫臨床診療的過程中,以指南為參考依據,而中醫臨床的特點和優勢決定了其臨床統一模式形成的難度,因而在進行診療活動中,尤其是對于剛畢業的學生,西醫的診療相對易于操作,中醫的辨證相對較難把握,因而在心理上容易認為西醫更加客觀,中醫更加主觀,而且中醫的陰陽五行及中藥的四氣五味等與西醫學的認知在理論層面較難對應,所以在這個階段,臨床教育對樹立中醫臨床信心至關重要,一方面,要肯定西醫的認知模式的實用性,同時,要充分認識中醫臨床自身的特點、規律和優勢,不能一味地在理論層面尋找對應,而要更多地從理念上尋找共同點,如目前西醫學對中醫扶正、驅邪的理念,未病先防的理念,并不存在認識上的沖突,從中西醫的療效優勢上樹立自信,進而比較中西醫各自的優缺點,然后從相互彌補彼此的不足入手。隨著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的深入,加深對彼此的理解,更好地為臨床診治疾病服務。

      3.2會不會影響中醫思維的問題

      中醫和西醫的思維方式有差異,西醫以客觀數據作為診療的依據,中醫通過望、聞、問、切收集的臨床資料進行辨證論治,收集到臨床信息都必須由臨床醫生進行主觀思維的綜合判斷,在中西醫結合教育過程中,要牢固樹立采用中醫思維方式進行臨床的思想意識,中醫辨證論治的整個過程必須完全按照理、法、方、藥的思維過程進行,在此過程中西醫學的認識作為參考,不能影響到辨證論治的思維過程,否則可能會影響中醫療效優勢的發揮。在中西醫結合臨床過程中,將理念的相同之處作為結合的切入點,將臨床療效的提高作為結合的目的,將機理的闡釋作為結合的手段,將理論的差異作為深入思考的方向,在保持自身特點和優勢的同時,借助現代科技,借鑒現代醫學研究方法,更好地將中醫臨床有效性的機制和原理加以闡釋,使中西醫能夠進行更通暢的交流,更好地為提高臨床療效作出貢獻。

      作者:王睿林 單位:第三二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

      參考文獻

      [1]彭亦良,周雄.精準醫療對未來醫學發展的啟示與質疑[J].中國醫藥生物技術,2016,11(1):88-90.

      [2]夏鋒,韋邦福.精準醫療的理念及其技術體系[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31(22):1-3.

      [4]劉浩,林洪生.基于無尺度網絡分析中醫藥配合肺癌靶向治療用藥與處方規律[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7):1671-1673.

      [6]賈偉,蔣健,劉平,等.代謝組學在中醫藥復雜理論體系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8):621-624.

      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第2篇

      作為健康管理期刊的辦刊人,身處于智慧健康的大潮中,已感受到近一年多,健康管理受到了冷遇,至少在政府文件和健康宣傳中提得少了。究其原因,絕不是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向出了問題。在2016年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其重要內容依然是推動 “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轉變,就是要改變目前以治病為主要目標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相結合的健康管理模式。這是對健康管理最明確的肯定。但檢討前兩年健康管理機構的工作,不得不承認,蓬勃發展的健康管理機構,多以雷同的營利性健康體檢為主,在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預防疾病、維護健康方面,服務價值難以體現,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未形成健康管理的主流理論框架;未構建起具有我國特色的健康管理體系;技術水平、服務模式都相應落后;部分地區健康管理機構設置過多,水準參差不齊,已出現市場供應不足、信用度下降,面臨重新洗牌。

      健康管理遇到智慧健康,是被取而代之還是遇到了改革創新的良機,答案肯定是后者。觀望,將于事無補,只有堅毅地改變才是良方。我們要有持守、有引領、有警醒、有擔當。當今,健康管理在中國已根深葉茂,已形成一支龐大的幾乎遍布全國的健康工作隊伍。毫無疑問,取向和目標相同的健康管理機構,必然是智慧健康落地的最好載體。

      首先,健康管理模式要根據智慧健康的發展做相應的改變,要建立起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智能化理健康信息的獲取、傳輸、交互和集成;要能夠通過區域智慧健康網絡平臺,及時對個人進行健康指導和健康管理服務,努力做到預識、預警、預防的科學防治;要重視技術革新的推動作用,支持并協肋人群使用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網絡問診等手段進行健康監測,實現自我健康管理;要學會運用各類醫療大數據,提升預防和疾病管理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安全性。

      在智慧健康中有個最新概念一一精準健康。精準健康已被預測為健康管理的方向和終極目標,國內巳有成立精準建康管理分會。精準健康是在緊密依靠大數據的支撐下表達的,一場研究應用大數據的浪潮正在興起,2016年6月國務院就下發了《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智慧城市的醫療數據開始交互整合,健康機構也積極行動,智慧健康產業聯盟在工信部指導下,已于2016年成立“亞健康大數據管理專業委員會”;今年四月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又成立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評估和保障專業委員會”;另一方面精準健康源于精準醫學。精確醫學有人說它是分子水平的個性化醫療,內容涵蓋了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及康復;精準醫學正在推動醫療行業從一體化模式向靶向治療轉變;隨著巨量的基因數椐整合進臨床工作,精準醫學得以更深入地研究遺傳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第3篇

      回顧外科學200年的發展歷史,以侵擾機體為手段的粗糙外科操作占據了學科發展的漫長時期。從古代傳說的刮骨療毒到現代器官移植,無不凸現了外科治療的重要地位。隨著現代麻醉術和感染控制措施的完善,以及影像技術的支持,外科技術逐步趨于精致和細膩。外科學也由從頭到腳的大外科模式演進為某一系統或臟器的多個專科的細分外科學模式。其中,創傷外科和整形外科學就是外科學系統中的兩個重要分支專科。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巨大型自然災難和局部戰爭的不斷出現,創傷案例發生越來越多而且傷情越來越復雜,這自然對創傷修復的要求越來越高。增加創傷救治成功率、減少傷殘、減少毀容是當代創傷修復的三個極終目標。根據外科學的各??铺攸c,挽救生命的創傷救治主要是顱腦外科和胸腹外科的任務,而整形外科更主要側重于減少傷殘和毀容。

      中國將整形外科技術用于創傷修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結束后)。經過60多年的發展,整形外科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創傷修復???。整形外科的精細操作技術、體表軟組織細致修復技術和深部解剖結構的重建技術的應用,使創傷修復質量顯著提高。功能重建和體表美觀并重的創傷修復新觀念已成為創傷整形外科技術的基本原則。

      近20年,整形美容技術用于創傷修復已得到逐步普及,部分有整形科或美容科或燒傷整形科的縣級醫院和絕大部分大中型醫院已開展了創傷精細修復工作。在近20年的醫學論文中,整形外科參與創傷救治有500多篇,采用到的醫學術語有多種,如:外傷整形治療、外傷美容縫合、創傷精細修復、創傷美容修復、創傷顯微修復等。2013年10月,全軍外科學領域發展戰略論壇在重慶召開,正式提出“精準外科技術”概念,以概括目前存在的多個同意或近意創傷修復術語。用精準外科技術進行創傷精準修復必將是未來創傷救治的熱點研究方向。

      根椐筆者的工作經驗,現總結并介紹近20年來我科應用精準外科修復技術完成各種創傷的整復治療情況如下,與同道交流。

      1精準外科技術應用

      1.1 傷口美容縫合術[1]:是創傷修復中縫合皮膚傷口的基本技術,特點是皮膚裂口達到解剖復位,皮緣對合精準。通常采用5-0~6-0帶針可吸收線縫合皮下層,采用6-0~8-0帶針單絲尼龍線縫合皮膚。該術是提高傷口愈合質量、減輕瘢痕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適應證:新鮮皮膚銳器切割傷修復,頭頸部復雜創傷修復手術的切口封閉。見圖1。

      1.2創面精細清創術[2]:是針對可以Ⅰ期修復的創面進行的清創。該術采用精細器械精細操作,準確清除異物和壞死組織,微量切除受損皮緣。這種精細清創術有利于創口Ⅰ期愈合,并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和瘢痕增生機會。見圖2。

      1.3嚴重組織破損整合術:軟組織挫裂傷可導致組織破損嚴重,但是,有很多組織塊保持有一定活力并與機體相連。將這些受損破碎組織保留在原位,用精細美容縫合法進行整合[3],多數組織塊能順利成活,這是一種合理的修復方式,有時可以避免后期復雜的組織移植修復。該術在面部損傷修復中更為重要。有時,離體的小組織塊,如果結構比較健康,原位回植也可以成活,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手術效果。見圖3。

      1.4 穿通損傷和深部損傷分層解剖復位修復術:頭頸部毀損傷特別容易引起組織器官畸形。所以,頭頸部復雜毀損傷的修復特別要重視解剖復位并精細縫合。精細解剖復位是指深部組織各相同層次的準確對合,包括:粘膜層、皮膚層、邊線(如:瞼緣、鼻孔緣、唇紅緣、下頜緣、耳輪緣)、解剖分區線(如:發際線、眉邊線、鼻唇溝線、唇弓線)等的準確對合。組織精確解剖復位縫合[3]是減少愈后瘢痕和避免組織器官扭曲畸形最重要的手段。這種關鍵操作可以使一大部分創傷避免后期整形。見圖4。

      1.5 毀損傷即時再造技術:對于體表器官和四肢重要功能結構的嚴重毀損傷,有一些離體組織塊無法保留。這種創面修復時,有時要進行部分體表結構即時再造[4]。再造材料可以選用離體組織塊上的健康皮片、健康骨關節段,或健康的帶血管復合組織塊。即使有失敗可能,這種離體組織再利用也是有價值的。見圖5。

      1.6 創面延期處理技術:有的外傷創面組織挫裂毀損嚴重,有活力組織和失活組織分辨不清,又不能大量清除,也無法Ⅰ期修復,則進行創面延期處理。方法是進行簡單清創,清除異物和完全失活的組織,將錯亂間生態組織進行簡單復位。后續治療中對創面進行養護,壞死組織自然脫盡后形成健康創面,等待精細修復。這種技術可以挽救一部分間生態組織,避免軟組織大量缺損和較多的深部重要結構暴露,起到提高創傷修復效果的作用。見圖6。

      1.7 創傷不良修復后精準返修技術:有一些輕度體表創傷是在基層醫院或診所完成的,大針粗線簡易縫合后,外觀丑陋。在未出現縫合部位炎癥之前,及時打開傷口,重新清創并精準修復,仍能取得優良效果。見圖7。

      1.8創面延期植皮術:常規植皮術的另一個重要缺點是皮片下血腫造成的皮片斑點狀壞死灶瘢痕。這個并發癥同樣嚴重影響創面修復質量和術區美學效果。如果創面出現血腫的可能性大,采用創面延期處理技術,能有效消除創面血腫形成而且創面營養狀態優良。在延期處理的創面上植皮容易完全成活,有效消除斑點狀皮片壞死。延期植皮術[5]提高了創面修復效果。

      1.9整張定形皮片移植術:常規植皮術的缺點之一是皮片拼接產生的條狀瘢痕,嚴重影響創面修復的美學效果。采用整張定形皮片移植術[6]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采用手工取皮法切除整張定形全厚皮片真正地解決了皮片拼接問題。與常規植皮法相比,整張定形皮片移植術后美學質量顯著提高。對于“整張定形皮片移植術”的提法部分學者提出質疑,筆者通過臨床實踐證實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發表的論文[6-9]里作了詳盡的闡述,并在多次學術會上報告,該方法只是皮片移植術的改進而已,此處不再贅述。

      1.10 整張定形皮片延期移植術:皮片拼接瘢痕和皮片成活不全產生的斑點狀瘢痕是常規植皮術的兩個常見缺點,通常同時存在,嚴重影響創面修復質量和術區美學效果。采用整張定形皮片延期移植術[7-9]基本上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其最佳適應證為:①容易出現血腫的創面;②有壞死組織存留的創面。大量實踐證明,完全成活的整張定形皮片移植手術最終會產生最佳功能恢復和外觀美學效果。見圖8。

      1.11快速皮膚擴張術用于創面修復:美國醫生Marks于1980年就設想將皮膚擴張術用于治療創面修復,實現這一目標的必須條件是皮膚擴張的時間一定要短。所以,他提出了快速皮膚擴張術概念。后來,有一些作者開展了快速皮膚擴張的動物實驗研究,但一直沒有真正用于臨床創面治療。李江醫生于1987年開展持續快速皮膚擴張的動物實驗研究,于2000年開始將快速皮膚擴張術[10]用于創面修復。其基本方法是,對創面進行簡易清創,不作修復。待創面的皮緣與深部組織形成瘢痕性連接后,在創面的正常皮膚區埋置擴張器,進行4~8周的擴張后,用擴張后皮瓣修復創面。這種技術減小了創面修復代價,提高了創面修復質量。是一部分創面的侯選修復方法。見圖9。

      1.12持續負壓療法:持續負壓療法是促進復雜創面愈合新方法,它能有效控制創面感染、促進壞死組織脫離、改善創面營養狀態。將多孔管置入組織深部間隙作持續負壓引流,可以控制深部組織感染并使深部囊腔順利愈合。將持續負壓治療系統用于多種難治性創面治療,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將體表創面轉為健康創面利于后期修復。

      目前,持續負壓療法[11]廣泛用于慢性潰瘍、缺血性營養不良創面、組織嚴重挫裂傷組織壞死創面、嚴重感染創面,藥物性和放射性難愈創面、囊腔型褥瘡。這些難愈性創面的修復時間縮短,修復方法簡化,治療質量提高。見圖10。

      1.13皮膚牽張術封閉創面:皮膚牽張器是一種結構簡單的機械合攏器。皮膚牽張器安裝于創面兩側,通過加力直接封閉創面,這種技術叫皮膚牽張術[12-13]。皮膚牽張器的適應證:①當創面可以直接封閉,但有很大張力時,加用皮膚牽張器,創面即可輕松閉合;②有一些需要植皮的小創面,用皮膚牽張器后可以直接封閉創面。圖11。

      2討論

      當代中國的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大發展,事故頻發,散發和成批的創傷大量產生。醫院救治工作量和創面修復難度巨增。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迅速發展,同時,新軍革條件下軍事理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戰傷呈現新的特點,救治難度增加,對其救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創面精準修復技術的出現無疑是當代外科學的重大進步,是今后軍民兩用的急需外科技術。

      創面精準修復技術是得益于過去30多年外科學研究成果的積累。首先,外科醫師更新了創傷修復觀念,把過去先功能后外形的修復理念改為當代功能外形修復并重的理念,也就是說,對于一個傷員來講,挽救肢體功能和避免毀容同等重要。外科醫師已經發現,有些時候,一個沒有功能障礙的毀容患者所遭受的肉體痛苦和心理打擊比一個肢體殘缺的傷員更為嚴重。所以,功能外形并重的精準外科理念成為當代創傷外科修復的基本原則。

      外科學的進步也表現在儀器、設備和器械上。新設備、新器械和新外科技術的出現使精準外科技術具備普及條件。

      當前,我國精準外科技術在創傷修復中的應用處于初級階段,長期深入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一部分肢體功能和體表外觀的雙重優良恢復的案例已能證明精準外科技術優于常規外科技術的修復質量。

      [參考文獻]

      [1]Zhao D,Li J,Wang K,et al.Repairing facial injury with refining plastic surgery technique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2,64(2):73-76.

      [2]趙東紅,李江,劉本利,等.精細整形外科技術修復顏面部損傷[J].實用醫藥雜志,2009,26(9):4-5.

      [3]李江,陳文萍,王克華,等.顏面部復雜性外傷的顯微外科微技術修復術[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3,19(5):387-388.

      [4]李江,郭小平,王克華,等.髂腰真皮下血管網軸型皮瓣在手部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4):536-537.

      [5]李江,王標,陳明福,等.延期皮膚移植術在燒傷后重度關節畸形整復中的應用[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2,13(4):1184-186.

      [6]李江,陳存富,王克華,等.依創面定形厚斷層皮片在全手背瘢痕整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12):1348-1349.

      [7]李江,陳存富,陳明福,等.無瘢痕皮膚移植術在手背皮膚重建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1):51-53.

      [8]李江,陳存富,彭黎軍,等.定形次全厚皮片修復創傷創面的美學觀察[J].西經國防醫學雜志,2008, 29(3):167-169.

      [9]李江,郭小平,王克華,等.用定形全厚皮片Ⅰ期整復功能部位Ⅲ度硫酸燒傷[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2,23(4):219-221.

      [10]李江,郭小平,王克華,等.快速組織擴張術在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2,18(4):245-247.

      [11]李江,郭小平,王克華,等.皮下淺行分離縫合法聯合持續負壓引流治療囊腔型壓瘡[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2,28(2):113-115.

      [12]李江,王標,陳明福,等.皮膚牽張術在整形外科的綜合應用[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2,13(6):296-298.

      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第4篇

      王家耀院士做了題為《時空大數據及其應用》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現代城市的管理對空間和時間具有越來越高的依賴性,本質上是對城市時空大數據具有越來越高的依賴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有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就是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它應是開放的、動態的、可計算的,應具有傳感網接入、共享、聚合、交換、分析與挖掘、知識服務與輔助決策功能,其核心技術是深度學習和深度增強學習,人類自然智能與計算機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這個“大腦”建設好了,越來越聰明或智慧了,城市才能智慧。

      潤生院士做了題為《基因組、大數據與精準醫學》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科技競爭和引領國際發展潮流的戰略制高點。精準醫學就是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使醫學發生本質變化,實現從診斷治療到健康保障的轉變。精準醫學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孕育巨大市場空間。

      龔健雅院士做了題為《社會感知時空大數據分析》的主題報告。他認為,大數據是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也是一個交叉學科。社會感知時空數據包含了多源、異構、海量的數據,同時包含了復雜的社會網絡關系。社會感知是借助于各類地理空間大數據研究人類時空間行為特征,并進而揭示社會經濟現象的時空分布格局、聯系以及演化過程的理論和方法。相比于傳統遙感技術主要用于捕獲地理空間中的自然現象,社會感知方法則長于發現社會經濟現象,從而有效彌補遙感方法的不足。

      武向平院士做了題為《引領大數據時代的平方公里射電陳列:SKA》的主題報告。他指出,SKA望遠鏡是ICT時代的產物,將會主導未來五十年射電天文領域的發展方向。SKA產生的巨大數據量,已遠遠超出現有大數據的概念范疇,將對傳統研究模式產生巨大挑戰。

      方向東研究員做了題為《大數據時代的精準醫學與健康管理》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大數據在醫學應用領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數據開放共享、數據隱私安全、保障體系和人才匱乏等。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在現有基因組樣本庫建設過程中,數據受到嚴重威脅,呼吁相關研究機構要保護自己產生的生物數據資源,把這些寶貴資源留在國內。

      精準醫學概念范文第5篇

      市場需求是重要驅動

      去解決實際臨床問題更多依賴于醫生的經驗,不論是生理層面還是分子層面許多都還沒有被完全的量化,而是記錄在醫生的經驗當中。醫院也已經采集到很多數據,存放在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中,但是基本以數據孤島的形式存在,并沒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而這些其實就是做基礎研究最重要的數據。

      醫學大數據發展有三大價值驅動力,首先是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生命質量或者是健康質量的不斷追求和高標準的要求;其次是在高品質生命健康需求下促使成的生命科學技術的進步;最后是基于生命科學技術進步的臨床手段不斷豐富,臨床治療質量不斷提高,這就是整個醫學大數據價值驅動的核心。此外,巨大的患者人體組織器官替換的市場需求也是重要的驅動因素。

      整個再生醫學行業的大背景是全球每年大概有8000多萬的各種組織器官的需求,包括臟器器官、軟骨、胰、顱頜面、眼膜等,目前只能通過捐獻滿足,而捐獻所能滿足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眾多科學家希望可以獲得除了捐獻以外的方式來替代和滿足大量的需求。脫細胞異體移植是正在研究的一種方法,即從供體上取出的組織脫細胞后,種植受體的細胞進行培養,然后再移植到新物體上。比如豬或牛跟腱組織取出來進行脫細胞處理,然后異體組織移植。自體移植的方法可能會造成二次創傷,而異體移植也可能因為分子層面未被認知的部分影響生物的生存。所以,眼下的科學家研究采用人工合成、天然高分子或者生物仿生等材料,構建人體組織器官的結構,如骨骼的結構,把細胞種植在上面,然后再做培養骨骼的移植,目前大量的實驗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每個人的人體骨骼從頭到腳的結構都不一樣,不同骨骼的功能也不一樣,有的是起支撐作用,有的是為神經和血管等提供營養供給載體,有的起保護臟器的作用。因此需要針對每個患者的骨骼等受損組織器官的微結構進行精準構建,而組織器官微結構的精準構建需要通過艾科賽龍進行精準的解析并構建,然后才能提供給臨床去做治療。在中國通過捐獻方式獲得器官移植的每150萬人當中,只有1萬例獲得捐獻,其余的因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而死亡。癌癥、新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數量,再加些意外創傷、事故等患者人數,再生醫學技術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并且日趨緊迫。

      國內對精準醫療的理解主要是停留在基因層面上,而精準醫療的概念在外科領域最早被提出,精準醫療其實是針對個體化治療的、針對個性化各器官的醫療服務。例如,骨組織的修復,完整的骨組織功能重建,需要匹配生理環境,這也是精準治療的范疇。重塑精準醫療的整個流程首先是基礎數據的采集,這是醫學大數據的挖掘的基礎,數據的采集方式很多,包括臨床經驗數據、自動化設備的影像數據(CT、MRI)、基因測序數據等。其次是數據的解讀與分析,通過建立相應數學模型、采用機器學習等技術對醫學數據進行挖掘。接下來是臨床治療和技術支持,把數據解讀和分析的結果變成實用、落地的產品或方案,用于臨床治療或技術支持,如個性化解決方案、手術導航板及個性化植入物等。再者結合個性化治療的量化指標,跟蹤隨訪、復診,形成精準醫療的閉環。最后,將匯聚眾多的臨床經驗、數據進行完整的解析與融合,形成精準醫療完整的路徑和思路,從而建立巨大的精準醫療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包含外科,也會涵蓋內科。借助這樣一套巨大的系統,將骨骼等外科以及臟器等內科學所涵蓋的組織器官量化解析,從數據開始重塑整個精準醫療體系。

      數據融合讓結論更精準

      人體生理環境下各種數據是有相互關聯性的,單個數據拿出來,如影像數據與血液的檢測數據,與單個細胞或者干細胞是什么關系?在人體外的彼此間的關系不大,所以必須構建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的系統,模仿人體真實環境。搭建這樣的系統涉及的數據非常龐大,通常需要通過多層的運算,應用較為普遍的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的架構與人體神經系統有些類似,通過計算機模擬神經網絡的運行方式來構建,據說谷歌已經可以建立50到100多層的神經網絡運算,而通常應用只有幾層。在實際應用中,艾科賽龍沒有建立那么復雜的關系,但會經過多個環節的處理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人工神經網絡的單神經元通常由計算單元、連接單元和計算結果組成,再由多層神經元建立神經網絡。計算單元對外面獲取的信息進行計算,獲得信息分配的權重,也是經驗值,對計算結果再進行加權、綜合等處理,經過多層的運算,就形成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架構。

      擁有海量數據和建立分析的系統架構后,利用相關專業的算法和分析的數學模型進行挖掘,從而獲取最終結果。海量數據和龐大的工作量,需要有效利用計算機的計算與運算能力,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賦予計算機一定的智能,并結合人工神經網絡實現自動化架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