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乳制品行業調研報告

      乳制品行業調研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乳制品行業調研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乳制品行業調研報告

      乳制品行業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奶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62-03

      近幾年,隨著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國際奶價不斷走低,奶業整體發展速度放緩[1]。受國際奶業發展環境和我國進口乳制品高增速等多因素疊加的影響,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奶價持續低位運行,奶牛養殖效益不斷下滑,奶業生產產銷逐漸失衡。

      1 奶牛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奶價持續低位運行,奶牛養殖效益不斷下滑,奶業生產產銷逐漸失衡,部分地區出現“賣奶難”,乳品消費表現出“旺季不旺”的新情況。盡管從2015年元旦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奶業政策措施來穩生產、保效益、調結構、促發展,但當前我國奶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1.1 單產低成本高,奶牛養殖虧損面擴大

      國內牛奶的生產成本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這嚴重影響了我國乳制品的競爭力。根據《中國奶業年鑒》的統計數字,2014年我國奶牛存欄數1 460萬頭,牛奶產量達到3 531萬t,而美國的奶牛存欄數才925.5萬頭,牛奶產量卻達到了9 346.1萬t。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飼料轉化率為1.2,約低0.2左右;規模牧場人均飼養奶牛40頭,只有歐美國家的一半。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進口奶粉的到岸價格約為1.8萬元/t,而國內的生產價格接近3萬元,每噸差價在1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從2014年地到現在,我國生鮮乳的收購價格持續下跌。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大中型養殖場的平均奶價約3.8元/kg,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10%;小規模養殖戶和養殖小區的奶價為3.0~3.2元/kg,同比下降15%。由于受到養殖成本升高、奶價持續下跌、奶企拒收等多種負面因素的影響,2014年下半年起,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等一些地方,部分散戶或小區出現 “倒奶殺?!?的現象;隨著形式進一步惡化,很多中小規模的牧場經營也逐漸出現問題;到2016年上半年,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集團現代牧業出現巨額虧損,虧損額不少于4億元人。截至2016年3月,農業部定點監測的數據顯示我國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2015年高了5.8%,但更嚴重的是這種狀況還在持續,在擴大蔓延。

      1.2 自主育種與遺傳評估體系亟待完善,優秀種質資源依賴進口

      優良品種是奶牛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而改良奶牛的遺傳品質必須依靠完善的科學技術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奶牛品種遺傳素質和選種選配技術上還存在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在:①奶牛品種改良工作指導思想不明確,缺乏穩定的育種目標,特別是基層牧場和牧民存在“不選種,不選配,重表面,輕數據”等問題。②未建立規范的奶牛遺傳評估體系,生產性能測定、品種登記、后裔測定等工作覆蓋范圍不足應測牛只的15%,遠低于國外。③遺傳評估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滯后,數據質量堪憂,目前河南省內符合遺傳評估的數據還不到總數據量的30%,同時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利用水平同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自主育種與遺傳評估工作的滯后,導致優秀種質資源(種公牛、凍精、胚胎等)主要依賴進口。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改良種用牛21.54萬頭,進口額超過6億美元,分別比2013的10.22萬頭和2.67億美元增長110.7%和131.46%,其中奶牛進口量約19.5萬頭。同時,國內奶牛養殖者對于凍精的選擇方面有些盲目,往往不按照牧場的實際狀況制定選配計劃進而選擇凍精,而是過度注重奶牛凍精的產地或是品牌營銷。

      1.3 進口乳制品低價沖擊,國內市場消費低迷

      近年來,隨著我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要畜產品出口國自貿協定的簽訂和落實,國外低成本的乳制品進口量逐年加大。2015年,我國進口乳制品161.1萬t(不含嬰幼兒配方奶粉),折算原料奶1 003萬t,約占全國奶類產量的27%;其中,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7.6萬t,同比增長45%;液態奶46萬t,同比增長43.7%。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進口國,大量乳制品進口給中國奶業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嚴重威脅我國奶牛業的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乳制品消費低迷,增長速度放緩。目前,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水平只有33.8 kg,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亞洲平均水平的1/2[2],占全國人口一半的農村居民還很少或沒有喝上牛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 738.9萬t,比2014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放緩。國外乳制品的沖擊與國內乳品消費市場的低迷,為扭轉當前我國奶業的不利局面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1.4 粗飼料進口逐年增加,粗飼料開發與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據估計,一頭單產為9 t的奶牛全年需供應7.4 t的干物質,其中的55%來自優質粗飼料,而飼料投入在奶牛養殖的總成本中占55%~65%,可見優質粗飼料對于奶牛養殖的重要性[3]。近年來,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粗飼料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國內非常規飼料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種植與收割等相關技術落后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粗飼料的進口數量不斷增加。海關的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共進口干草100.5萬t,同比增加25.9%,主要包括苜蓿草和燕麥草,其中進口苜蓿草88.45萬t,進口額3.42億美元,比2013年分別增加16.8%和44.13%,進口燕麥草總計12.1萬t,同比增加182.7%。同時,與國外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粗飼料品種選育、青貯飼料制作、相關設備開發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1.5 疫病防控形式嚴峻,制約奶業的可持續發展

      疫病是制約奶牛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疾病造成患病奶牛產量下降,牛奶質量、等級和營養價值也不同程度地下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治療藥物的殘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患病導致奶牛過早淘汰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我國奶牛業每年因疾病造成的奶牛死亡率達3%~5%,直接經濟損失達90~150億元[4]。

      而目前我國各級畜牧獸醫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有限,通常以常規的抗體監測為主,針對臨床和預防性的檢測較少,同時現有的重大疾病預警系統尚不能從實驗室角度為養殖戶提供及時、準確的疾病預警信息。加之我國整體飼養水平不高,重養殖、輕預防的思想沒有得到有效根除,使原本已控制的一些動物疫病又重新蔓延[5]。雖然肺結核、鏈球菌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他多發病、常發病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1.6 生態與環境壓力不斷增加

      據測定,1頭體重500 kg左右的泌乳奶牛,每天的糞便排出量可達50 kg,尿量也在15kg以上[7]。在奶牛養殖過程中,大量的糞尿、廢棄物和有機廢水如不及時處理,則會造成水源、空氣、土壤的污染以及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被污染區域內生物量越大、生物密度越高,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威脅性和危害性越大。對于我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又都集中于大中城市的近郊及城鄉結合部,養殖業造成的污染事故一旦發生,其危害將相當嚴重[8]。

      同國外奶業發達國家相比,由于我國奶牛養殖方式相對落后,區域布局不合理,種養結合不緊密,糞便綜合利用率不足等問題,導致局部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環境保護壓力較大[9]。2014年我國奶牛糞污排放總量為3.15億t,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為 7 056萬t(CO2當量),占我國CO2總排放的1.17%,資源與環境已套上了“緊箍咒”。如果還按過去粗放的數量擴漲型方式發展,我們將面臨土地、水源、及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

      1.7 信息化技術在奶牛養殖上的應用相對滯后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密不可分,企業紛紛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隨著畜禽養殖技術、配合飼料技術、疾病防治技術、場地環境控制以及信息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的奶牛養殖已向集約化、工廠化和信息化管理的方向發展[10]。以牧場管理軟件為例,荷蘭的奶牛管理信息軟件(IRIS)、德國的Dairy Plan、美國的PCDart、加拿大的 DairyChamp、還有Dration、FiveStar、GMate等眾多國外優秀管理軟件都為各國奶牛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1]。

      相比國外,我國信息技術和畜牧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奶牛業上的應用十分滯后,養殖中仍普遍存在著飼養管理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粗放經營方式。我國奶牛場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傳遞、利用等環節,目前還處于分散的、粗放的和手工的自發階段,信息資源的分散性、信息服務的內向性、信息聯系的縱向性、信息更換的滯后性都直接影響了信息的利用率[12]。

      1.8 乳品質量仲裁檢測機構與價格協調機制缺失,生鮮乳質量監測體系有待完善

      當前,部分乳品企業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掌握了牛奶的定價權,進而不斷擠壓了奶牛場的盈利空間,導致國內部分牧場的利潤逐漸下降,處境艱難。在當前奶源“過剩”的情況下,很多乳企以原料奶有“異味”拒收、限收的現象卻屢屢發生。乳企一個檢驗員的主觀判斷就可能給奶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這個問題也是目前奶農反映比較多,比較集中的問題之一[13]。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和價格協調機制缺失,奶農和乳企產生糾紛時,沒有公正評價的渠道。因此,積極推動建立生鮮乳第三方檢測機構,構建多方協調定價機制,對于維護奶業的穩定發展勢在必行。

      乳品質量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從2004年安徽阜陽的“劣質奶粉”,2005年雀巢的“碘超標”,2006年光明山盟的“過期奶”到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以及隨后的“水解奶粉”、“解抗劑”、“無抗奶”、“結核奶”、“變質牛奶加工再銷售事件”、“保鮮奶含防腐劑”等一系列事件[14],連年暴發的乳制品質量事故已經引發了消費者全面的信任危機,嚴重阻礙了乳制品行業的正常和健康發展。雖然,為加強奶業健康發展,中央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等法規文件,明確了農業部門對原料奶生產、收集和運輸的監管職責[15]。但是,在當前我國的原料奶生產中,非規模養殖仍占較大比重,導致各級政府對原料奶生產者的監測頻次很難向發達國家看齊。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完善我國生鮮乳質量監測體系,以保證乳制品質量,進而保護奶農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健康,為奶業的健康發展發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2 奶牛產業發展的對策

      鑒于上述種種原因,我國奶業要想獲得持續有效快速的發展,使乳制品的數量和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須把握以質量提高為前提的產業發展方向,打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把有限的資源、技術和資金有效整合,圍繞奶業生產過程如品種選育、飼料營養、健康養殖、疫病防治、產品加工各個環節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開展創新研究、集成與示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體措施如下:

      (1)以信息化技術為主線構建系統科學的奶牛精細精準養殖管理技術體系,通過集成奶牛信息化管理、檢測、TMR監控、自動飼喂、牛只信息識別、自動信息采集和綜合數據分析等技術,將牧場各類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對牛群的精準飼喂和精細管理。

      (2)依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與品種登記數據庫,開展奶牛遺傳評估工作,實現對區域范圍內奶牛總體遺傳進展情況與重點牧場遺傳變化趨勢的監測與評估,進而提出符合我國特定區域奶業發展狀況的遺傳改良目標與遺傳改良方案,并可為牧場定制化地提供選種選配建議與育種方案。

      (3)開發出針對奶牛炎、子宮內膜炎與犢牛腹瀉等奶牛重要疾病的快速診斷產品與相關技術,在開展奶牛重要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與致病機理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全國范圍的奶牛疾病監測預警信息數據庫,結合大數據分析系統,突破傳統疫病診斷體系中孤立個案問題,建立數據支撐的現代奶牛精準疫病防控模式。

      (4)建設生鮮乳第三方檢測平臺,形成生鮮乳按質論價公平交易體系的技術基礎,并以此為基礎構建生鮮乳質量監測體系,定期收集分析生鮮乳的相關信息,以掌握區域范圍內生鮮乳整體質量安全狀況,為政府決策提供據,防范重品安全風險。

      (5)集成創新粗飼料資源與非常規飼料資源的營養價值評定技術,以提高對我國當地粗飼料資源的利用水平,降低奶牛養殖成本,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特定區域實際情況的“種養一體化”道路。

      (6)集成創新奶牛糞污處理技術及減排技術,實現對糞污的資源化回收與利用,研究并建立投資及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切實可行的牛場減排方案,滿足我國奶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郭利亞,王玉庭,張養東,等.中國奶業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對策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5(20):35-40.

      [2] 周振峰,楊秀文,張朔望,等.當前奶業發展狀況分析及未來展望[J].中國奶牛,2013(17):22-26.

      [3] 常 江.淺析提高奶牛單產水平的細節管理[J].北方牧業,2015(7):25.

      [4] 陳煥春,郭愛珍,譚亞娣.我國亟待加強奶牛重大疫病預警體系建設[J].中國奶牛,2006(2):7-12.

      [5] 徐孝宙,楊國林,劉慶新,等.奶牛主要疾病治療用藥調查[J].北方牧業,2010,41(3):27.

      [6] 孫國強,胡士林,孔凡虎,等.山東省牛場糞污處理現狀的調研報告[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4):80-82.

      [7] 靳延平.中國原料乳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09.

      [8] 楊 雪.畜牧業污染概述[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1):35.

      [9] 牟海日,甄云蘭.中國奶牛育種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J].中國乳業,2014(6):40-41.

      [10] 范福祥.奶牛場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的構建[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1.

      [11] 李鴻強.奶牛場管理信息系統研發[D].石家莊:河北農業大學,2007.

      [12] 浣 成.淺議我國畜牧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湖南畜牧獸醫,2011(4):6-7.

      [13] 張志民,朱和田.當前山東省奶業形勢的調研與分析[J].中國乳業,2014(9):23-28.

      相關期刊更多

      食品與發酵科技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農業現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河南預防醫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久久影视国产亚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