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第1篇

      關鍵詞:肩周炎 中藥治療 推拿按摩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57-02

      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本病多發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且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故又稱“五十肩”,因患病以后,肩關節不能運動,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故稱“凍結肩”、“肩凝癥”。近年來肩周炎的發生率一直在不斷升高,為了尋找更好的治療效果,現選取我科2008年—2011年間入院進行治療的肩周炎患者62例,采取中醫綜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現將臨床療效觀察整理形成如下報告。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現選取我科2008年—2011年間入院進行治療的肩周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為單側肩周炎符合研究納入標準。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45.33±7.46)歲,病程72—926天,平均(190.25±122.21)天;對照組31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42.57±4.87)歲,病程85—897天,平均(179.34±3.83)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治療效果按照JOA標準進行判定,進行肩關節功能評分。

      1.2 方法。治療方案分為兩種,治療組采取中醫綜合治療方案(中藥內服外用、推拿按摩、針灸治療),對照組采取推拿按摩、藥酒擦揉、理療(TDP照射)方案。

      1.2.1 中藥內服外用。內服:防風10克,桂枝10克,雞血藤12克,黃芪30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元胡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中成藥使用筋骨痛消丸、小活絡丸、邁之靈片或者虎力散膠囊等,根據患者不同體質、不同病情酌情選用。外用:伸筋草60克,透骨草60克,五加皮30克,雞血藤克,花椒30克,艾葉30克,紅花15克,桑枝30克,丹參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取上藥用中藥打粉機打粉,加入1個雞蛋清作為輔料,使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溫度約40℃,貼于患者肩關節壓痛點明顯處,外用紗布包裹固定,2h后取下,外用溫開水拭干凈藥液。上藥每天外敷一次。在外敷后,讓患者及時進行關節活動,把握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

      1.2.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主要以舒筋活絡法、滾揉法和點按穴位法為主。舒筋活絡法:患者取端坐位,醫者以右手全掌著力,從手腕部開始,由肘、肩推撫至頸部,由上肢、肩內側至外側、后側,依次推撫,反復施術20余次。滾揉法:患者仰臥或坐位,醫者用滾法或指揉法施術于患側肩前部及上肢內側,反復數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動。再取臥位,醫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側或腋后部施用滾揉法,并囑患者做患肢上舉、內收等活動;再讓患者仰臥,醫者用滾揉法或指揉法在患側胸外上部、肩前部滾揉,然后讓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動。點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醫者點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髑、肩貞,肩髂、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產生酸脹感。

      1.2.3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肩周炎所選擇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條口穴(距足三里5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指寬處),并結合循經取穴和同名經取穴的原則。如肩峰處有壓痛點或后伸肩痛,活動困難時,以太陰經為主,取手,足太陰經穴,先刺陰陵泉,再刺尺澤、太淵、肩髃、曲池、合谷、天宗等穴。有壓痛點或內收困難時,以陽經為主,取手,足太陽經為主,取手、足太陽經穴,先刺陽陵泉,再刺肩髎,外關。凡刺下肢穴位時,患肩應同時作上舉,外展和內收等動作。早期患者每日進行1次,后期患者隔日1次,12次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休息7日。

      1.2.4 藥酒擦揉與TDP照射。藥酒選用舒活酒,擦揉患者傷處每次持續5-10分鐘左右。TDP治療采用TDP-6對準患者痛處,功能調節以病人身體感覺溫熱舒適為度,照射距離30㎝,時間半個小時以內。

      1.3 療效標準。治療效果按照JOA標準進行判定,進行肩關節功能評分。

      2 結果

      治療組治愈率80.12%,治療總有效率為98.73%;對照組治愈率53.27%,總有效率63.43%,兩組療效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次研究來看,中醫綜合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3 討論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炎癥導致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為主要病征,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種程度后逐漸緩解,直至最后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癥,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肩周炎的治療臨床認為最好的方式使動靜結合,在采取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外,配合針灸、按摩和功能鍛煉的綜合療法,會有非常好的效果。本次臨床研究中,中醫綜合治療的方案設計理念就是動靜結合,患者中藥內服外用,針灸治療與推拿按摩并重,在溫經散寒、祛風勝濕之外,對于很多患者具有的肝腎虧損、氣血不足、脈絡瘀阻也起到了很好的療效,降低了患者身體的受累程度,也減少了其他不良癥狀的產生。

      此次臨床效果觀察中,中藥綜合治療的效果要明顯優于推拿按摩+理療,除了治療效果持續時間長,效果好之外,幾乎沒有副作用,對患者身體的負擔也不大,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探索。加強對肩周炎治療方案的探索,對于提升肩周炎治愈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孟大勇.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03(3)

      [2]陳紅.關節松動術結合電針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6)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第2篇

      1984年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從事針灸、推拿臨床醫療及中醫文獻研究工作10余年,現任《中醫文獻雜志》副主編。參與編寫《中醫治療現代難病集成》、《165種病癥最新針灸治療》等多部學術專著。

      擅長治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面癱、偏頭痛、鼻炎、膽囊疾病、兒童近視等疑難病癥。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五上午(瑞金二路156號)

      專家咨詢臺:

      Q:為什么肩周炎的發病人群多在50歲以上,是不是冬天最易發病?

      A:肩周炎又稱“五十肩”,發病內因為自身體質虛弱,外因為遇寒冷,外感風寒。人過50,由于年齡增長、體質虛弱、肝腎不足,對外來風寒的抵御能力更會減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加上肌腱長期勞損,人體雖然有自我修復能力,但修復過度,肌腱與周圍關節就會粘連腫大,易發肩周炎。肩周炎其實在四季都會發病,但由于冬天肌肉血管收縮、血供不足,人體恢復能力差,因此寒冷季節的發病人群較多。

      Q:得了肩周炎該如何治療?有什么見效快的治療方法嗎?

      A:肩周炎治療主要分內治與外治,內治服藥以止痛為主,但有掩蓋癥狀的缺點,更易加重病情。外治方法多為推拿、針灸。推拿目的是使粘連部分松解,放松局部肌肉。手法以推為主,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針灸作用是止痛,常用的穴位有:肩俞穴、肩髎穴、肩前穴,或是頸部周圍的天宗穴等。推拿結合針灸治療效果很好。

      Q:肩周炎是我的老毛病了,每次發作都是自己在家拔罐,可是效果不佳。自我治療肩周炎有什么好方法嗎?

      A:自我治療肩周炎主要是熱敷加鍛煉。前伸疼痛可做爬墻運動,做法為:面朝墻壁,抬起雙臂,雙手手指慢慢向上爬,每次爬到手臂能承受的最高點,做下記號,以后每天鍛煉都爭取超過前一天的高度。后伸疼痛可做后伸運動,做法為:雙手將毛巾抓在手上,向后做擦背動作,健手可幫助提拉。或者雙手撐在桌邊,做下蹲動作,肘關節盡量向后靠,雙手一起用力。熱敷的作用為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做法是哪里痛敷哪里,應隔著衣物進行熱敷,溫度不宜太高。

      想讓專家為你解答難題嗎?趕快來信吧。來信請寄:

      上海紹興路74號(200020),并注明:《金色年代》中醫專欄收。

      提醒:肩周炎治療一般一個療程10次,一周2~3次。不可每天推拿,但每天都要堅持自我鍛煉,鞏固治療效果。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2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c)-054-02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指由肩關節囊軟組織損傷,退行性改變等原因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為特點的慢性無菌性炎癥。臨床根據肩周炎特點,用中醫辨證的方法可分為三型:氣滯血瘀型、風寒濕痹型、肝腎虧虛型,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骨關節病。該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慢性損傷、退行性改變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并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容易復發等特點。筆者在臨床實踐中,探索出中西醫結合手法治療肩周炎并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384例(均為門診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38例,其中男216例,女122例; 年齡29~74歲,平均52歲; 氣滯血瘀型143例,風寒濕痹型104例,肝腎虧虛型91例。對照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 年齡28~68歲,平均48歲; 氣滯血瘀型19例,風寒濕痹型14例,肝腎虧虛型13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癥狀和體征

      1.2.1 氣滯血瘀型143例,發病急,有外傷史,肩關節腫脹,針刺樣疼,夜間加重,局部壓疼明顯,皮膚溫度升高,外展、上舉、前后伸展功能受限,舌質淡,苔薄黃,脈細弦。

      1.2.2 風寒濕痹型104例,肩關節腫脹,酸重沉著,疼痛纏綿,陰雨寒濕天氣癥狀加重,局部有壓疼,皮膚溫度正常,外展、上舉、前后伸展功能受限,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濡緩。

      1.2.3 肝腎虧虛型91例,肩關節酸疼反復發作,肩軟無力,肩酸耳鳴,局部有觸痛,皮溫正常,外展、上舉、前肩伸展功能受限,肩部上下活動時可聽到喀嚓聲或卟卟聲,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1.3 治療組的治療方法

      1.3.1 手法治療患者取靠坐位,雙上肩自然下垂,暴露肩部(患部),術者用手拇指或小魚際按揉法,用力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為宜,部位主要是肩關節周圍喙突、肩下三角肌附著點、岡上窩、岡下窩、肱二頭肌附著點或肩貞、肩開、天宗等穴位),每個部位揉按15~20次左右即可。第二步提撥筋法,術者右手拇指與食指將肌肉、肌腱上提(肩上肌群、小圓肌腱、肱二頭肌腱等部位),放時拇指捻動,每個部位3~6次即可,對有硬結部位,拇指用力向下按壓左右撥動,每個部位3~6次即可。第三步滾動理筋法,術者用右手小魚際在肩部滾動,沿小圓肌和肱二頭肌走行方向滾動,另一手按住患者腕部,使肩關節作屈伸內收內旋等復合動作,操作時雙手要協調,每次3~6次即可,以上手法每天1次,10 d為1個療程。

      1.3.2 內服中藥治療

      1.3.2.1 氣滯血瘀型:逐瘀活血,通經止痛,治療瘀血內阻,血行不暢,用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9 g,生地黃9 g,桃仁12 g,紅花9 g,赤芍9 g,柴胡9 g,甘草3 g,川芎6 g,懷牛膝9 g,靈仙9 g,羌活9 g,姜黃6 g。

      1.3.2.2 風寒濕痹型:行血活血,風除濕,治損傷后,風寒濕邪乘虛入經絡,用蠲痹湯加味,羌活12 g,姜黃9 g,當歸12 g,赤芍9 g,黃芪12 g,防風10 g,秦艽9 g,靈仙12 g,桑枝15 g,伸筋草10 g,羊霍10 g。

      1.3.2.3 肝腎虧虛型:補肝腎,祛風濕,治氣血凝滯,手足拘攣,筋骨萎軟,風濕痹痛,用三痹湯加味,獨活6 g,秦艽12 g,防風9 g,細辛3 g,川芎9 g,當歸12 g,生地黃15 g,赤芍9 g,茯苓12 g,肉桂1.5 g,杜仲12 g,懷牛膝6 g,黨參12 g,黃芪12 g,續斷12 g,甘草3 g。

      1.3.3 外用藥治療肩周炎三種類型均配合應用金不換噴霧劑噴灑肩部,3~4次/d,10~15 min/次,金不換噴霧劑處方:金不換100 g,三七草50 g,木鱉子50 g,雞血藤100 g,威靈仙50 g,川草烏30 g,姜50 g,冰片50 g等,以上藥物打成粗粉,用95%酒精2 000 ml浸泡7~10 d即可使用。上述藥物能活血通經,祛瘀消腫,舒筋活絡,祛風定痛。注意事項:將藥水噴霧肩部,不能用手搓,凡對酒精過敏者不使用。

      1.3.4 西藥治療肩周炎病人如有發熱,肩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白細胞增高,均可用抗生素治療。局部也可用激光治療。

      1.4 對照組的治療方法

      均常規給予扶他林及理療治療,10 d為一個療程。

      2 結果

      2.1 評定標準

      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定:其中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完全或基本完全恢復為治愈; 肩部疼痛減輕,活動功能改善為好轉;癥狀無改善為無效。

      2.2 治療效果

      患者治療1~3個療程后,按照上述評定標準判斷臨床療效。治療組:治愈病人175例,占51.8%;好轉142例,占42%; 無效21例,占6.2%,總有效率93.8%。對照組:治愈病人14例,占30.4%;好轉19例,占41.3%;無效13例,占28.3%,總有效率71.7%。治療組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肩關節為人體活動力度最大的關節,結構復雜,肩關節的活動和穩定主要靠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骨質等結構康健。現代醫學認為,肩周炎的病因與慢性損傷、外傷、受涼、老年退變、肌肉神經營養不良有關,病理變化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引起肌肉、肌腱、滑囊關節等充血、水腫、滲出、粘連和攣縮,手法治療主要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消除肩關節周圍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反應,松解粘連和攣縮,減輕組織損傷,從而消除炎癥及鎮痛的作用。傳統醫學認為,肩周炎屬中醫學的痹證范疇,由于勞傷是肩部脈絡受損,血運不暢,阻塞經絡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故出現肩關節疼痛,治用中藥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瘀血內阻,血行不暢,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療效佳。《三因方》曰“三氣侵入經絡”“在骨則重而不舉,在脈則血凝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逢寒則急”,由于氣血不足使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所致病,故臨床上以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輔以補氣血、益肝腎治療,用蠲痹湯加味,均能取得較好療效。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虧虛后筋骨失養,肝虛則不能養筋,腎虛則不能主骨,造成骨痿筋弱,而導致肩關節退行性改變而誘發本病,用三痹湯加味,以滋補肝腎方能治本。金不換噴霧劑局部外用主要是活血通經,祛瘀消腫,舒筋活絡,祛風定痛,消除無菌性炎癥刺激,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西藥治療,尤其是對那些發病急、癥狀重者,能起到緩急的功效。適當引導功能鍛練,既能有效地緩解肩周炎的癥狀,又能良好地促進康復和預防復發。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肩周炎,采用內外兼治,筋骨并重,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治療原則,療效好,見效快,病人易接受,是目前臨床治療肩周炎的一種很好方法。

      [參考文獻]

      [1]韓順平.點撥探運推拿法治療肩周炎397例療效分析[J].天津中醫藥,2005,22(2):134-135.

      [2]張煜新.松解推拿與主動功能鍛煉治療粘連期肩周炎[J].按摩與導引,2005,21(1):25-41.

      [3]黃忠平. 推拿治療肩關節炎200例[J].福建體育科技,2005,24(1):49-50.

      [4]楊致民.推拿針炙治療86例肩周炎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報,2005,26(4):403.

      [5]魯莉莉. 肩周炎的康復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2,6(8):117.

      [6]陳熙帆.手法分期治療肩周炎效果對比[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0):1492-1493.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醫浮針針灸;肩周炎;中草藥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39-02

      近年來筆者應用中醫浮針針灸MTrP點治療肩周炎患者155例、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155例患者均為常州中醫養生康復中心門診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病癥療效標準。男:94例,女:61例;年齡31-63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30-55歲年齡段發病率較高(90/180);病程(30天至1年以上)。發病原因為急性期為79例,慢性期為70例,遷延期6例。

      檢查:

      1、MTrP1點+,MTrP2+,MTrP3+,MTrP4+,MTrP5+,MTrP6+

      浮針治療:

      1、患者取仰臥位上肢外側(MTrP4點+)。

      2、上臂外側(MTrP3點+)。

      3、胸大肌左右側(MTrP5點+)。

      4、天宗穴左側(MTrP6點+)。

      5、外關穴左右(MTrP+)。

      操作:

      1、選擇以上各穴位后用棉簽+75%酒精在患處作常規消毒,選用南京派福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浮針,呈15°斜刺進針、退出安全卡口,配合手法行掃散術及再灌注(運動醫學)方法/每個穴位掃散100次后休息半小時進行下半場繼續治療;2、并且與患者心理疏導治療3、中草藥“雙活湯”加減配伍、使患者舒適無恐懼感。

      結果:

      (1)、有效: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83例 54 %。(2)、好轉: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或者明顯好轉,65例 42%。(3)、無效:主要癥狀和體征未改善,7例 4%。(4)、總有效率 96%。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59歲 于2013年10月1日初診。病史:頭痛伴左上肢肩周疼痛,不能上舉后彎;檢查:左上肢(MTrP點+),左上臂(MTrP點+),左胸大肌(MTrP點+),左外關穴(MTrP點+)浮針針灸治療10分鐘后疼痛消失,活動范圍改善。經方:“雙活湯”加減配合治療。 羌活9 獨活9 桑寄生 12 葛根12 白芍10杜仲 12 牛膝10 細辛 5 秦艽 10 茯苓 10 桂枝 6 防風 10 川芎 8 丹參 10 甘草 6 當歸 15 芍藥 10熟地10 木瓜10 伸筋草10

      用法: 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50ml

      功效: 祛風濕 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痹癥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肩周疼痛,肢節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因:風、寒、濕邪客于肢體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故見頭痛及肩周疼痛,肢節屈伸不利,肝腎不足,則見腰膝痿軟;氣血耗傷,心悸氣短。

      方解:羌活、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濕,養血和營,活絡通痹為君藥;牛膝、杜仲、熟地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臣藥;川芎、當歸、芍藥補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風濕;又佐以細辛以搜風治風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風祛周身風寒濕邪。各藥合用,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對風寒濕三氣著于筋骨的痹證,葛根湯治療頸椎病之頭痛兼顧肩周炎乃良方配伍,一周后康復。

      醫囑:1、注意休息;2、勞動強度不能太過;3、不能貪涼;4、常做米字操,5、用吊帶把左手掛在脖子上三天,6、梳頭鍛煉。

      體會:

      1、浮針針灸:主要治療疼痛、取效快捷、治療疼痛時,在進針+掃散后疼痛消失。安全無副作用。

      2、推拿按摩:可使肌肉痙攣能松弛下來、進一步減輕椎間盤壓力。但是暴力推拿或者用力不均往往弊多益少,長期推拿按摩使皮下組織堆積產生耐受性。

      3、手術治療:已確診患者的椎間盤突出癥、可行髓核摘除術。但是有諸多風險:1、感染;2、血管或神經根損傷;3、術后粘連癥狀復發。

      4、微創:使手術損傷小、但是效果不佳、易復發。

      預防:

      不能長期屈曲位工作中、需注意休息、或者臨時活動、游泳是頸椎病伴肩周炎疾病恢復的最佳鍛煉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符仲華【M】人民衛生出版社 、《浮針療法治療疼痛手冊》2012、174-179.

      2、符仲華【M】人民軍醫出版社、《浮針療法速治軟組織傷痛》2003、

      3、【M】人民衛生出版社《常見病中醫臨床手冊》1972、400-401.

      4、郭長青等【M】學苑出版社、《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1998、1631-1640.

      6、姚希賢【M】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疾病診治大典》1996、714.

      7、郭子光【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現代中醫治療學》1995、519-520.

      8、鄧晉豐【M】廣東人民出版社、《中醫骨傷證治》2000、25-47.

      9、張鋼綱【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頸肩腰腿痛獨特秘方絕招》1996、77-132.

      10、雷一鳴【M】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華名醫玩癥絕癥秘方大全》1999、498-504.

      11、張亞平【M】人民衛生出版社、《浮針療法中醫獨特療法》2003、198-201.

      12、張懷西【M】人民軍醫出版社、《中醫赤醫針特色療法》2013、170-171。

      ①、MTrP:是(myofascial trigger point的常用縮寫),由于肌電生理變化,造成受累肌上的局限區或者局限點較其它區域敏感,受外界壓力下可激發出壓痛或者疼痛。

      粘連疤痕說:MTrP觸摸時硬的肌肉纖維化(疤痕),由于肌肉受傷產生(疤痕)而愈合。

      MTrP 是(阿是穴、結節、條索、壓痛點)。MTrP 是纖維肌痛癥(fibromyalgia)、纖維組織炎(fibrositis)、肌肉硬結、非關節性風濕病、軟組織風濕病、肌腱肌病變等。

      ②、符仲華:中醫浮針,(浮針發明人-符仲華教授)我師符仲華教授在廣州第一軍醫大學教學與臨床期間、歷經多年臨床及教學實踐。從《黃帝內經》理論中挖掘整理;繼現代醫學外科學的實踐經驗,領悟了”MTrP點”。 發明了這樣偉大的浮針及再灌注臨床實踐(運動醫學),他是色療法(不用藥物)、物理療法(人體自我機能)、 自然療法(回歸自然) ;具有安全性(無毒)、可靠性(無副作用)、科學性(排他性療法)、“簡單(一根浮針巧治百病)、便利(在任何狀態下,就可以施治)、經驗(用中醫學基礎理論體系和中醫人的雙手去治療)、廉價(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問題及疑難雜癥求醫問藥無門現象),特別值得深思“外科手術”的風險性和老百姓的健康價值。

      ③、王建平: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導師。

      ④、Janet Travell(1901-1979) 女白宮醫務主管-美國.非器質性神經元性的疼痛都是由于MTrP所創造的,被人們譽為(MTrP知識之母)理論。

      ⑤、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逐漸恢復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癥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作者簡介: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范文第5篇

      萬全縣中醫院骨科河北省張家口市076250

      【摘 要】目的:分析中醫針灸推拿用于肩關節周圍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間收治入院肩關節周圍炎患者62例,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針灸組和綜合組,每組患者各31例,針灸組患者采用單一針灸治療,綜合組患者采用針灸推拿綜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情況等數據,探討中醫針灸推拿應用于肩關節周圍炎的治療效果。結果:綜合組患者臨床有效率高于針灸組,差異明顯。結論:針灸推拿綜合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疼痛減輕,且恢復程度好于單純針灸組,改善患者愈后,適合臨床推廣。

      關鍵詞 針灸推拿;肩關節周圍炎;臨床效果

      肩關節周圍炎中醫上稱“漏風肩”、“五十肩”和“凍結肩”等[1],多由關節囊軟組織損傷、退變、寒濕侵襲所致,是一種慢性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外感風寒、氣血不足有關,因此治療上可采用活血通絡的針灸推拿綜合方法。本文應用針灸推拿綜合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隨機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間來院治療的肩關節周圍炎患者62例,其中男16例,女46例,年齡41~65歲,平均(44.6±3.9)歲,病程3周至2年。針灸組患者31例,男9例,女22例,年齡42~65歲,平均(47.2±5.1)歲,病程6周至兩年;綜合組患者31例,男7例,女24例,年齡41~62歲,平均(42.1±7.3)歲,病程3周至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有對比性。

      1.2治療方法

      針灸組:給予肩關節周圍炎患者單一針灸治療方法,主要穴位為阿是穴、肩髃、肩貞、肩前、肩髎、曲池、巨骨、臑俞、天宗[2]。針灸時讓患者取坐位,進行針灸[3]。

      綜合組:在常規針灸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推拿治療[4]。其主要方法有放松術、滾揉法、指撥法和搖肩提抖法相結合法。待患者放松后進行搓、滾、揉、搖,加熱局部組織,至患者感到酸脹。囑咐患者取坐位,再推拿患者肩部、下臂內側,讓患者配合做外旋、內展活動,推拿時力度要適度,觀察患者情況,按照患者身體忍受力推拿,推拿療程約半小時。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愈效果,根據數據分析中醫針灸推拿用于肩關節周圍炎治療的臨床效果。

      1.4臨床治愈標準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患者可正常活動。

      (2)好轉:肩部疼痛緩解,肩部活動改善。

      (3)無效:肩部疼痛存在甚至加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1.5統計方法

      本實驗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差異明顯(P<0.05)。

      2結果

      綜合組治療有效率(96.8%)高于針灸組(90.3%),差異明顯有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肩關節周圍炎病因與患者年齡、居住地環境氣候及自身勞損等情況有關[5]。肩部勞損多造成關節周圍韌帶、肌腱等組織充血、滲出、粘連等。針灸可提高肌肉組織興奮性,減輕炎癥反應,消除水腫,刺激損傷神經,促進神經組織再生修復,還可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組織恢復。推拿技術可以舒筋活絡、通絡止痛、滑利關節、撥離粘連,醫師采用正確適當的手法,是關節有規律活動,有規律地牽拉骨關節和軟組織,可緩解患者肩部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吸收炎性物質,排除身體毒素,有利于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本文實驗,綜合組治愈18例(58.1%),好轉12例(38.7%),無效1例(3.2%),總有效率為96.8%;針灸組患者治愈15例(48.4%),好轉13例(41.9%),無效3例(9.7%),總有效率為90.3%。綜合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針灸組患者,差異明顯有意義,因此,采取針灸推拿綜合治療肩關節周圍炎,臨床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采取針灸推拿綜合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可放松肩關節周圍肌肉組織,解除肩關節痙攣,加強肩關節運動,促進患者康復,其臨床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秦龍,胡可慧,李信明,等.關節松動術聯合電針與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1):453-454.

      [2]李輝,丁海濤,吳建敏,等.毫針、火針結合對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疼痛影響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12(12):1-4.

      [3]呂峰.中醫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1):120.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頸腰痛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安徽省教育廳

      按摩與導引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中醫藥局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