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第1篇

      關鍵詞: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招生;知識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9-2057-03

      Study on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WANG Xiao-long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Build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ncise knowledge system is given. Analysis of the enrollment,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demand,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unit, industry the status quo. We presented a solution, and prospected the prospect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enrollment; knowledge system

      “智能建筑”[1]是以建筑為載體,同時需要自動控制、通訊、辦公系統、計算機網絡,以及為建筑服務的與能源、環境有關的各種建筑設備;不僅需要各種IT硬件,而且需要對整個建筑設備系統進行優化管理的軟件。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目前我國智能建筑技術總體水平已接近21世紀的世界水平,即國際上最先進的智能建筑技術設施在中國建筑物中都有應用。然而,對我國“智能建筑”現狀的調查表明,其智能化系統的無故障運行率、節能增效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的要求有較大差距。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各個層次的智能建筑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管理的專業化人才。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而我國高等學校各相關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具備掌握以上跨學科知識的能力,專業人才的嚴重缺乏是阻礙我國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重要原因[2]。

      該文分析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現狀。剖析了招生、培養與就業需求、行業發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決方案并展望了專業發展前景。由于該文作者長期在高等學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學科專業指導小組中承擔服務和管理工作,參與指導小組的全部工作過程,表述內容曾與很多專家共同討論,在此對各位專家表示感謝。由于結合教學管理實踐和個人理解進行了凝練和調整,相關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教學參考。

      1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現狀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許多高等學校在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開設了與智能建筑相關的專業方向,以適應蓬勃發展的智能建筑工程對人才的需求。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置“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專業代碼080712S),并于2006年開始招生;另外一個類似專業“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代碼080710S)也于2003年招生。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征求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修改意見的通知》(教高廳函〔2011〕28號)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與“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代碼080710S)合并為目錄內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代碼081004),在該文后面的內容中,如無特殊說明都將稱作“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

      到2012年3月,我國大陸地區共有39所院校獲批進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招生,另外4所暫時按照“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名稱繼續招生。在現有43所招生院校中,江蘇10所,上海、湖南、吉林、河南各3所,北京、廣東、山東、安徽、陜西、河北、重慶各2所,浙江、天津、四川、江西、遼寧、廣西、黑龍江各1所。除了我國的臺灣、香港、澳門地區有單獨的教育體系外,全國仍有湖北、福建、內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貴州、甘肅、海南、寧夏、青海、等12個省(市、自治區)未實現該本科專業招生。從地緣分布看,招生院校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

      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存在問題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畢業生就業的單位主要有設計院、科研機構、智能化工程公司、信息監理公司、智能化工程預決算公司、政府節能機關和事業單位、節能量審計單位、合同能源管理單位、節能教育機構等[3]。由于涉及智能大廈、智能園區、智能路燈和市政 管理、智能交通與停車場管理等各類型智能化工程的設計、施工、預算、管理以及節能量的監測、評估和改造[4,5],具有非常廣闊的就業前景。目前全國高校每年畢業的“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本科生將近4000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來高校招收該專業的就業需求數不低于2萬人。由于人才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搶奪畢業生的現象非常明顯。與很多高新技術專業類似,人才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的“孔雀東南飛”趨勢明顯,這不符合國家的城鎮化大趨勢和產業轉移政策。而非省會的地市及縣級單位獲得“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畢業生的機會極少,整體技術人才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不平衡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特別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a)總體數據

      (b)獨立學院數據

      圖1招生院校數及增長率

      在教育部開始批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招生的07-09三年,建筑類高校投入極大的熱情,招生院校數增長率在30%以上。而隨著傳統建筑類高校的陸續獲批,這種增長率急劇下降。從長遠來看,由于鮮明的行業特色和較廣的知識體系,“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不太可能實現計算機、電子、通信、網絡、自動化等信息類專業的普及性,市場的缺口不太可能在若干年內得到彌補。

      3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人才培養知識體系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較好的管理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外語綜合能力;具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及其應用能力[1]。培養的人才應在知識、能力和素質諸方面協調發展,尤其要體現人才培養的寬口徑、復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5]。該專業知識體系凝練如圖2所示。

      圖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知識領域和知識單元

      4總結與展望

      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專業方向發展成獨立專業,到最近整合“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而成為目錄內專業,完成了華麗蛻變。初步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部委、指導小組、兄弟院校的共通不懈努力。大家的努力抓住了行業發展的機遇,促進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的誕生和發展。

      目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培養人才的數目不能夠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而該問題受限于地域經濟不平衡和專業特殊性對招生院校數的限制。隨著經濟發展和觀念更新,通過指導小組的積極溝通和兄弟院校的有效交流,中西部地區院校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認識將逐步深化,招生的地域不平衡問題會得以逐步解決。

      而專業的特殊性問題,不但是一個限制招生的問題,更加是培養體系逐漸完善過程中的主要抓手。專業特色培養體系的完善過程,是整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教育領域共通努力、不斷凝練、充實、修正、發展的過程。有效的專業特色培養體系,將極大地推廣“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的招生,更會培養出適應、促進行業發展的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學科專業指導小組《專業規范》編制組.高等學校本科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規范(征求意見稿), 2010,03

      [2]壽大云.中國高等學校智能建筑學科教育的發展狀況[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9):117-119.

      [3]郭福雁,黃民德.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5):23-26.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第2篇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難以跟上或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和需要:政策過于宏觀,培養目標不明確;政策脫離現實,實際操作困難;政策偏重規模,內涵難以發展;政策趨于封閉,缺乏相關支持。“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社會地位低、收入低”“只有成績差的人才去讀職業學校”的觀點,使得許多學生不愿意報考職業學校,也阻礙了優秀師資到職業學校任教。經費不足使職業學校學費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民辦學校學費高于公辦學校。調研發現,國內許多職業學校處于以學費維持日常運營,借債搞建設的困境。職業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教學體系,自身培養方式和培養標準不明確,專業設置重復,對學生培養的定位出現游離狀態。從職業學校自身來看,受普通高等教育影響,大多沒有突破單一的學歷教育和封閉式辦學模式,難以滿足技能型人才需求,導致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脫節。

      2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創建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

      2.1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應用技術類專業人才的聚集與提高區域人才質量、推動地方文明進程直接相關。職業教育層次上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將會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辦學宗旨上,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和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強調技術創造與發明同樣是對物質世界的發現和認識,以追求技術的理性價值、探求技術本質為己任,堅守通過技術更新、技術改造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來改變世界的理念,為人類的選擇與行動創造新的可能性。在辦學特征上,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對社會資源的利用,將原來面向企業辦學轉向廣泛吸引產業、行業和企業積極參與辦學,使產業、行業和企業由辦學客體成為現實意義上的辦學主體,從而實現學校與產業、行業和企業之間和諧共生、互融共通的協同效應。

      在培養目標上,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堅持以培養基本技術知識和較強技術素養的高級技術人才為主,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領域等一線崗位,以適應現代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不完全拋棄原有的學科化、系統化的理性知識形態,只是在課程結構上,以應用性課程(項目)為主體,將技術道德和技術革新的認知、形成技術訣竅和掌握解決技術難題的基本技能學習納入其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崗位技術和行業技術。在教學方式上,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將課堂、實訓中心和車間等場所有機結合,鼓勵受教育者進行現場觀摩和頂崗實習,強調情境體驗,側重對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知識的領悟,充分挖掘學習者的生理和智力潛能,提高意會和直覺能力。

      2.2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引領區域經濟向先進領域拓展,提升地方行業水平

      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能提高學生社會服務能力、推動城鄉區域經濟發展。通過提高職業教育技術水平,起到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和促進行業格局調整的積極作用。

      2.3建立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應用技術產業化人才培養公共平臺

      建設職業技術產業化人才培養公共平臺,使“教、學、做”一體化,培養大量專業人才,為區域應用技術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應用技術類專業雖然面臨辦學成本高、難度大等困難,但具有技術含量高、可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巨大優勢。應用技術類專業走向產業化,對引領區域經濟發展、拓展地方行業布局和提升地方行業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用技術類專業產業化人才培養公共平臺的建成,將為地方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同時也能提供高水平的就業崗位,有助于拉動地方經濟,整體提高地方生產力。以醫學技術專業為例,完成醫學應用技術專業群結構布局和教學實訓基地及生產基地建設。醫學技術專業群可分為:輔助臨床型專業(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麻醉技術、呼吸治療技術和康復治療技術等);生產型專業(口腔義齒加工技術、眼視光技術、助聽驗配技術、義肢制造技術和醫用材料技術等);智力型專業(醫療器械維修技術專業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專業等);智能型專業(醫學技術數字化專業和醫學人工智能專業等)。第一,設計并建設技術生產型專業實訓基地。拓展技術生產型專業,創建技術生產型專業實訓基地。對接職業準入標準,制定并嚴格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辦學水平。第二,推進技術專業群結構建設,進一步拓展智力型新專業,建設智力型專業實訓基地。第三,完善技術專業群結構建設,拓展技術智能型新專業,建設技術智能型專業實訓基地。應用技術產業化人才培養公共平臺建設要先解決專業基本格局設置問題,積極拓展新專業,最終完善專業布局。建設“教、學、做”一體化生產實訓基地,重在提升辦學水平和職業教育內涵。

      2.4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內涵建設

      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將學習結果分為知識、技能和能力3個維度。其中“知識”被定義為各種理論和事實;“技能”是指各種認識能力(包括運用邏輯、知覺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與實踐能力(包括手工技藝以及運用各種方法、材料、工具和器具的能力);而“能力”主要是從職責和自主性方面來定義。職業生涯指導對職業發展、技能開發和就業前景極為重要。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狀況要求人們持續地發展自身職業管理技能,明確現有技能和學習目標,從而改進自己的工作前景。這就需要便利的職業生涯指導服務,為不同背景不同群體的職業發展提供指導服務,滿足他們多樣化的需求,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職業教育的高參與率是提升就業率、競爭力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中應包含關鍵能力培養,即所提供的內容不只限于狹窄的職業技能培訓,還著眼于學習者長遠的職業適應和職業發展。

      3高端技能型職業教育的展望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第3篇

      大學四年中,畢業設計環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最能體現本科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綜合實踐環節。但如今本科生的畢業設計環節存在不少問題,如選題陳舊、綜合訓練課題偏少、忽視實踐等普遍存在。要提高理工科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必須把畢業設計融合到工程設計當中,充分重視產學研在畢業設計各環節中的作用,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其工程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畢業設計中重視實踐的作用,堅持結合工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相結合,才能夠培養出應用性人才。與實踐相結合的畢業設計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讓學生對社會有一定了解,提前深入感受本行業的特點、現狀和發展前景,清楚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更加清楚認識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會定位,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個人的創新主觀能動性[2]。新的畢業設計模式是指產業系統、教育系統和科研系統相互融合地、有機地結合于畢業設計過程中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以提高學生崗位素質、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資源優勢,把以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實踐、技術開發、科研成果轉化有機地融于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種開放式教育模式,強調的是畢業設計工作必須要與社會實踐、生產、科研實際結合起來。

      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在畢業設計中的探索

      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課程相對于理論性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它更加貼近工程實際。所以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軟件算法編程,充分學習硬件結構,還得做好充足的知識儲備,實現智能儀器系統的設計。

      1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與工程實現的關系

      基于本校是一所工科為主的院校,以“深度融合地方經濟,著力打造安徽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積極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定位,有很多公司的技術需求依托于學校的各個特色專業,而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技術性的特點,教師結合科研進行理論教學,將科研成果及工程實際引入課堂,使理論緊密聯系生產實際,教學效果良好[3]。很多公司企業技術方面的難題又需要依托于該課程才能得以解決,因此,如何運用該課程的實踐實現工程實現成為目前研究和探討的熱點,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應用領域。

      2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在畢業設計中的應用

      首先,不同于其他本科課程,該課程具有難度大、實踐性強的特點,所以實驗教學和聯系實際工程項目在本課程的學習中占據了很大的課時,旨在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其次,本科畢業設計恰巧提供了一個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緊密結合的機會和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結合實踐創新,根據公司企業的指標要求進行智能儀器系統軟硬件的開發和設計,并進行調試實現。除此之外,在本科生畢業設計中,結合產學研項目,學生可以以“小科研項目”為小組,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共同完成項目,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通過這樣的學習,智能儀器與接口技術課程中所學知識也得以充分實現,如一些智能電源的設計、智能電壓表的設計等畢業設計選題都得以實現。通過相應的實踐鍛煉,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潛能,開展相應的創業教育。

      結語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第4篇

      關鍵詞: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物聯網應用型人才緊缺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一、調研的目的與意義

      通過本次調研,對不同區域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現狀有所了解,掌握社會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合理定位高職類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劃,為專業建設及提升提供決策依據。

      二、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1.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

      (1)國際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物聯網這一概念提出于1999年,此后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先后提出了基于本國經濟特點的物聯網行業發展規劃,均認為物聯網是推動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確立國際競爭優勢的發動機,比如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歐盟提出的“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日本則提出了“U-Japan”。物聯網產業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美國Forrester機構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將會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是又一個萬億元級別的信息產業。

      (2)國內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2012年,工信部制定并了國家《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我國的物聯網產業將重點建設10個聚集區、100個骨干企業,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匯集和產業資源整合。

      近年來,由于國家重視、政策扶持,我國的物聯網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總產值約1900億元,而2015年達到近7500億元,短短5年總產值增長了295%!隨著行業標準完善、技術不斷進步、移動互聯向萬物互聯的擴展,我國物聯網產業將面臨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產業機遇。

      2.物聯網行業人才培養及社會需求情況

      (1)我國物聯網專業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物聯網專業是個交叉學科,其內容涉及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多項知識。目前我國在研究生、本科、高職、中職等多個教育層次均開設了物聯網專業,但在教學過程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體制落后,師資隊伍薄弱,教學設備陳舊等。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針對物聯網專業所具有的很強的工程實踐特點,當前很多院校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始了探索。

      (2)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急速發展,其各領域上下游企業專業人才大量短缺,據工信部統計,未來5年,僅《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圈定的9大領域重點示范工程人才需求量就達上千萬,如智慧農業預計需求1000萬人,智能家居預計需求100萬人,智慧交通預計需求50萬人,智能醫療預計需求100萬人,現代物流預計需求20萬人,智能電網預計需求100 萬人。

      同時,不少專家指出,由于其專業的跨學科性,未來物聯網產業需求更多的將是復合型人才。

      3.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開設的可行性分析

      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以培養一線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培養的學生應適合領域內各企業的技術性崗位,如感知層終端設備維護、物聯網項目實施、系統終端設備維護、網絡線路設備維護、系統信道測試維護等。

      (1)物聯網應用型人才緊缺。自從2009年我國提出物聯網發展戰略以來,物聯網在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9大試點領域逐漸發展起來,工作崗位激增,而教育部審批設置的“物聯網工程”等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本科2011年才開始招生,培養出的學生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我區搶抓機遇,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以構筑“智慧內蒙古”為目標,依托我區產業特色、科技基礎、區位條件和資源環境等要素,整合區內外產學研各界的力量,面向經濟、公共管理和公眾服務等領域,分期分批建設示范工程,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物聯網領域技術產業發展快速、應用先行的省區。

      (2)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就業前景廣闊。在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更貼近“政策驅動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政策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大。據統計,物聯網的產業價值將比互聯網大30倍,每年近百萬的人才需求量與當前各層次人才培養的速度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物聯網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三、調研結論

      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及高職院校的辦學層次,依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經過充分的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確定適當的定位。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的辦學定位應該確定在應用層面上,培養物聯網企業所急需的一線技術人才。

      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本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多次調整與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經過近幾年的實施和改進,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調研后將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方面作出以下調整,我們將著實做好如下幾點:

      1.根據崗位需求,不斷更新和改革,制定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目標。

      2.根據崗位對應的工作任務,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技能性課程的比例,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3.進行課程改革,進一步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從課程內容、知識體系、教學組織、訓練模式、考評手段等方面同步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智能教育行業前景范文第5篇

      2016年1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的教授AshokGoel,借助IBM的Watson人工智能系統創建了一個在線機器人JillWatson,并將其作為課程教學助理。其目的是幫助教師回答學生通過在線論壇提出的大量課程問題。通過幾個月的反復調試,JillWatson的回答已經能夠達到97%的正確率。現在,機器人助教已經可以直接與學生溝通,不需要真人助教的幫助。這項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使用,解決了AshokGoel教授的助教人數不夠,難以及時回答學生提問的困境,增加了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在線學習的留存率。

      這只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小試牛刀。雖然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十年內不會看到人形機器人替代教師進入課堂,不過地平線報告2016年基礎教育版和2107年高等教育版都預測未來五年內人工智能將會在教育行業普及。

      教育行業已有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

      Woolf等人在2013年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努力解決“五大挑戰”:①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虛擬導師:無處不在地支持用戶建模、社會仿真和知識表達的整合。②解決21世紀技能:協助學習者自我定位、自我評估、團隊合作等。③交互數據分析:對個人學習、社會環境、學習環境、個人興趣等大量數據的匯集。④為全球課堂提供機會:增加全球教室的互聯性與可訪問性。⑤終身學習技術:讓學習走出課堂,進入社會。

      過去十年,一些研究者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做了大量的探索。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①跟蹤學習者的思維步驟和解決問題的潛在目標結構(Anderson等,1995);②診斷誤解和評估學習者的理解域(VanLehn,1988);③提供及時的指導、反饋和解釋(Shute,2008);④促進高效學習的行為,如自我調節、自我監控和自我解釋(Azevedo&Hadwin,2005);⑤以合適的難度水平和最適當的內容來規劃學習活動(VanLehn,2006)。

      這些研究,基本上使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每一項技術——自然語言處理、不確定性推理、規劃、認知模型、案例推理、機器學習等。“智能導師系統”就是基于這些研究和技術而開發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類似的成熟產品包括Tabtor(hellothinkster.com)、CarnegieLearning(carnegielearning.com)和FrontRow(frontrowed.com)。2014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一項試驗發現用智能導師系統的學習者比使用其他教學方法的學習者獲得的成績更高。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的新發展

      教育行業的三種類型(內容、平臺和評估)的服務商都在經歷著一場變革。內容出版商面臨紙質印刷到數字出版和開放教育內容的挑戰。學習平臺正試圖區分自適應、個性化和數據分析的功能。評估供應商則繼續探尋從多項選擇題測試轉向更具創新性的問題類型。人工智能將為這三種類型教育服務商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和契機,同時也惠及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學生通過即時反饋和指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將獲得豐富的學習分析和個性化指導經驗,父母能夠低成本地為孩子改進職業前景,學校能夠規模化提高教育質量,政府能夠提供負擔得起的教育。2017年,人工智能將在以下領域發揮其效益。

      1.人工智能批改作業

      批改作業和試卷是一件乏味的工作,這通常會占據教師大量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本可以更多地用于與學生互動、教學設計和專業發展。

      目前,人工智能批改作業已經相當接近真人教師了,除了選擇題、填空題外,作文的批改能力已經大幅提高。美國斯坦福大學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程序,能夠批改8~10年級的作文。隨著圖像識別能力的大幅提高,手寫答案的識別也接近可能。就連占有美國標準化考試60%市場份額的全球最大教育企業——培生公司也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出現在教室并提供足夠可信的評估。據培生公司近期的報告IntelligenceUnleashed推測,人工智能軟件所具有的廣泛的、定制的反饋能夠最終淘汰傳統測試。

      2.人工智能實現一對一輔導

      自適應學習軟件已經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撐。據2011年VanLehn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主題和方法上比未經訓練的導師更具有效性。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工智能導師能在學生出錯的具體步驟上給予實時干預,而不是就整個問題的答案給予反饋(Corbett&Anderson,2001;Shute,2008)。

      自適應學習在拉美地區正在興起。AndréUrani市政學校的學生使用人工智能軟件Geekie觀看在線課程(視頻和練習)。Geekie為學生提供每一步的實時反饋,并隨著學習的進展來傳授更為精細的課程內容。

      早在1984年,本杰明·布盧姆的研究就提出一對一輔導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模擬一對一輔導,以更好地跟蹤、適應和支持個體學習者。這將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更高層次的個性化學習應用。例如,比爾·蓋茨看好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或個人虛擬導師,能在學生面臨挑戰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隨時隨地回答學生的提問;還可以為學生訂制學習方案和規劃職業發展路徑,并引導學生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可以匹配聊天機器人或虛擬導師的面孔和聲音來滿足學生個人喜好。對比網頁界面的自適應學習系統,這才是真正做到了一人一導師。

      3.人工智能關注學生情感

      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把情感計算列為教育技術發展普及的重要方向。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不僅限于模擬人類傳遞知識,還能通過生物監測技術(皮膚電導、面部表情、姿勢、聲音等)來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適時調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例如,機器人導師捕捉到學生厭煩的面部表情時,就可以立即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這種關注情感的人機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真實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更好地維持了學習者的動機。美國匹茲堡大學開發的AttentiveLearner智能移動學習系統就能通過手勢監測學生的思想是否集中。突尼斯蘇斯國家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開發基于網絡的人工智能教學系統。該系統能夠識別學生在任何地方開展科學實驗的面部表情,以優化遠程虛擬實驗室的教學過程。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工智能還可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前已經有使用人工智能來為自閉癥兒童提供有效支持的案例。例如,倫敦知識實驗室在Topcliffe小學開展試驗,讓自閉癥學生與半自動虛擬男孩安迪開展互動交流,研究人員發現患有自閉癥的學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進步。

      4.人工智能改進數字出版

      教科書等課程材料并非總是完美,傳統印刷出版讓課程的修訂變得過于緩慢。這不僅是生產工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紙質課程材料無法快速獲取使用者的反饋來識別缺陷所在。而數字化出版在人工智能的支撐下能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人工智能可幫助使用者快速識別課程缺陷。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Coursera的提供者已經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當發現大量學生的作業提交了錯誤的答案時,系統會提示課程材料的缺陷,進而有助于彌補課程的不足。

      另一項人工智能在數字化出版的應用是自動化組織和編寫教材。這是基于深度學習系統能模仿人類的行為進行讀和寫。ScottR.Parfitt博士的內容技術公司CTI就依據這項技術幫助教師定制教科書——教師導入教學大綱,CTI的人工智能引擎能自動填充教科書的核心內容。

      隨著自然用戶界面和自然語言處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熟應用,課程材料的數字化出版也會有更新的形態——不再局限于書本或網頁的形式,聊天機器人和虛擬導師將成為內容表達的更好的方式。

      5.人工智能作為學生

      多年的研究表明,教會別人才是更好的學習,即learning-by-teaching。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DanielSchwartz正基于這一理念來開發新的人工智能產品。他聯合了多個領域的專家一起開發了人工智能應用——貝蒂的大腦(Betty’sBrain),讓學生來教貝蒂學習生物知識。試點研究發現,使用這一方法來學習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成績更好,且在科學推理上也更勝一籌。

      類似的研究和開發還有瑞典隆德大學的TimeElf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imStudent,這兩個人工智能產品也是基于learning-by-teaching而開發,讓學生在教會機器人知識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另外,人工智能還推動其他教育方法和技術更好實現。如讓虛擬現實學習環境更具沉浸感;給學生帶來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提供基于豐富學習分析的仿真和游戲化學習場景等。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国产色在线|亚洲|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