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經濟周期,經濟政策

      一、經濟周期理論

      經濟周期是指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西方學者一般將經濟周期分為擴張和收縮兩個階段,波峰和波谷是經濟周期的轉折點;或者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個階段。

      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經濟周期曲線是圍繞斜線FE上線波動的,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于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如圖1所示的A點和E點)。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后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收縮。收縮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收縮的最低點稱為谷底(如圖1中C點)。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后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在擴張階段,即CE的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階段。此階段,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經濟發展處于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而收縮階段,即AC的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經濟發展處于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

      二、經濟周期理論與宏觀經濟政策

      在經濟學界,很多學者試圖解釋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20世紀50—60年代,菲利浦斯曲線理論流行,其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是:當高失業率的時候可以減少通貨膨脹,當高通貨膨脹時可能降低失業率。20世紀60—70年代,更多的學者開始質疑菲利浦斯曲線是否能正確放映兩者的關系,特別是弗里德曼,受“時間一致性”觀點的影響,他認為預期的宏觀經濟政策通常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時間一致性的基本觀點是: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所指定的政策要有一個前提量的選擇,這些政策能夠影響居民的消費、廠商的投資預期。目標常常不能夠真正實現,陷入決策制定者的悖論。“時間一致性”揭示了20世紀70—80年代西方經濟高失業率、高通貨膨脹率的問題,從那時這種概念就逐漸變成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一種重要理論和依據。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時間一致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圖2所示,原本的經濟周期的波動曲線為ABCDE,其中BC段為衰退期,CD段為蕭條期,DE段為復蘇期,EF段為繁榮期。如果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保持一致,那么在經濟周期本身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雙重作用下,經濟周期每個階段將會加速發展,使得經濟周期由ABCDE變為A1B1C1D1E1,使得原本的經濟周期變短,而且新經濟周期的波動較原有的波動更大,不利于穩健的宏觀環境的形成。

      另一方面,我們假設原有經濟周期的波動曲線為A1B1C1D1E1。由于宏觀政策的實施到產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我們假設宏觀經濟政策從實施到產生效果的時間為一整個經濟周期的四分之一時間,也就是說,當我們在A1B1段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在B1C1段發生作用,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時滯效應,由于宏觀經濟政策的滯后性會對經濟周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沖抵作用使得經濟周期的整幅變小,使得經濟總體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影響,但是會減少某些時期的社會總財富的增加。

      參考文獻: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第2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投資行為;投資效率

      企業的投資活動既是公司權益價值創造的驅動力(Modigliani & Miller,1958),也是我國經濟整體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其投資效率的高低既關乎企業的成敗,也關乎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企業的投資效率受到內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目前的大多數研究集中在內部環境。例如公司治理水平、公司特征等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發展,對于微觀企業的投資效率,國家層面的宏觀經濟政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宏觀經濟政策是國民經濟的“調節器”,尤其是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更是發揮著巨大的導向作用。然而目前對于宏觀經濟政策是如何影響微觀企業投資效率的研究不是很多,出現了一定的割裂現象。本文基于國內外的文獻,對于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微觀企業投資效率的文獻進行了綜述。

      一、宏觀經濟政策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定義

      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國家采取的對經濟進行干預的手段,是政府為了協調和發展整個國民經濟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有經濟周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稅收政策、匯率政策、產業政策、監管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等。

      (二)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

      國家實行宏觀經濟政策就是為了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穩定物價水平、平衡國際收支以及實現充分就業。為應對2008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巨大沖擊,緩和慘淡的經濟局面,我國當局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出了4萬億救市計劃并取得了預期效果,我國經濟逐漸實現復蘇。自2010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逐漸回落,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戰略時期,宏觀經濟政策正逐漸引領中國經濟向集約型、質量型轉變,不斷刺激需求,調整經濟結構。

      二、企業投資效率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的投資取決于投資項目的邊際價值,只有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企業的投資活動才是有效率的。在Modigliani等的完美市場假設中,投資機會是企業投資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抓住好的投資機會可以使企業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但是我國并不存在完美的市場機制,現實中的投資并不完全取決于投資機會,企業中的非效率投資即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現象也廣泛存在,影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從長遠利益上不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根據資本成本的錨定效應,企業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應以資本成本為取舍率,只有企業的投資項目的預期報酬率大于企業的資本成本,投資才是有效率的,才應被管理層采納。改善投資效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所以投資效率問題至關重要,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一)企業投資效率的衡量

      投資效率的衡量是投資決策的核心問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運用數學、計量經濟學等原理對企業投資效率的的衡量方法和測度模型進行了不斷地探索,主要有:(1)Fazzari等(1988)從融資約束角度提出的投資-現金流敏感度測量模型,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外源融資成本大于內源融資成本。模型中的敏感性程度可以反映企業所受的外部融資約束情況。(2)Vogt(1994)在Fazzari等的測量模型基礎上提出了現金流與投資機會交互項測量模型,通過該模型中交互項的符號可以判斷企業是受融資約束出現了投資不足還是由于問題出現了過度投資情況。(3)Richardson(2006)基于自由現金流與過度投資的關系提出的殘差項度量模型,通過模型中殘差項的符號可以判斷企業非效率投資的類型。(4)Biddle等(2009)提出的無條件測試模型,首先通過模型測度企業的預期投資水平,然后分行業逐年進行回歸,再把殘差項按照小到大的順序分成四組,第一組是投資不足,中間兩組為正常的基準組,最后一組為投資多度,再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來測度企業投資出現在投資不足或過度投資組的概率,以此來衡量企業的投資效率。

      (二)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

      對于企業投資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可以分為公司內部因素和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因素兩部分。

      對于內部環境因素,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公司信息披露狀況、會計穩健性、董事會以及管理者特征、公司治理水平、公司異質性等方面。國內外學者比較注重企業內部對于其投資效率的研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宏觀經濟環境與微觀企業投資行為的割裂現象,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頒布,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越來越得到理論界以及實務界的重視。外部宏觀環境對于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主要有環境不確定性、外部治理水平、經濟周期、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等因素。

      三、宏觀經濟政策與企業投資效率

      (一)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投資效率影響的傳導路徑

      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對微觀企業投資效率影響的傳導路徑主要有兩條:(1)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導向作用改變企業對國家經濟、行業經濟的整體判斷和預期進而影響投資機會來影響企業投資行為(2)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對利率等的影響進而改變企業的資本成本來以及融資約束影響企業投資行為

      (二)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

      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采取了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實施調控,但是這對企業的投資效率的影響效果到底如何,引起了學者的關注和研究。該部分依據劃分的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微觀企業投資效率的兩條傳導路徑分別進行了梳理。

      1.路徑一:宏觀經濟政策通過改變企業對國家經濟、行業經濟的整體判斷和預期進而影響投資機會來影響企業投資行為

      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化會加大企業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投資機會的發現,加大企業對未來經濟活動狀況以及信息的判斷的難度,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支出。經濟周期反映了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發展的波動狀況,一般我們可把它劃分為擴張和緊縮兩個階段。在經濟危機階段,一般來說企業對經濟前景預期會比較差,國家就會相應實施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和需求,緩解投資不足。在經濟繁榮階段,一般來說企業對國家的經濟前景預期會比較樂觀,國家也會相應實施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抑制盲目以及過度投資來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此外宏觀經濟政策也會通過影響企業的資本成本和融資能力等因素來間接影響企業的投資機會。

      Bloom 等(2007)研究認為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會影響企業管理層對企業信息的判斷能力,會更加保守和謹慎,從而影響投資。應惟偉(2008)通過研究證實了經濟周期與企業投資的相關關系,不同階段不同的財政貨幣政策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融資環境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現金流敏感性。陳艷(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支出與經濟危機負相關,而寬松的宏觀貨幣政策會增加企業投資機會以及投資支出從而起到正的調節作用。邱靜(2014)實證研究證實了當貨幣政策比較寬松時,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進而企業投資效率也會比較高。張超等(2015)研究了經濟增長平穩時期,貨幣供給和信貸供給與非效率投資的相關關系,貨幣政策會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劉放等(2015)實證檢驗了投資效率的順周期效應,并且國有企業和處于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企業的投資效率的順周期效應更強。

      2.路徑二:宏觀經濟政策通過對利率等的影響進而改變企業的資本成本來以及融資約束來影響企業投資行為

      資本成本是企業在投資時所考慮的必須要達到的最低報酬率,也是企業通過有效的管理必須應該達到的價值創造能力。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可以通過影響企業的資本成本來影響投資。而且企業投資與其外部融資能力密切相關,宏觀經濟政策也會通過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來影響投資效率,其中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通過企業的貨幣渠道(又稱利率渠道或資本成本渠道)和信用渠道來發揮作用,這兩種渠道都是通過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以及融資規模來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影響。

      Mojon 等(2002)通過對歐盟中的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研究發現利率政策會通過影響資本成本影響企業的投資行為。我國的彭方平等(2007)研究發現宏觀經濟政策通過改變政策利率和國債到期收益率等來影響企業的資本使用成本來影響投資,進而說明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微觀傳導機制的有效性。但是對于我國的資本成本與投資行為敏感性的問題卻一直存在著爭議,其投資行為與資本成本的敏感性關系并不十分明顯,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中。徐明東等(2012)研究發現貨幣政策通過資本成本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的作用比較微弱,而國有企業對資本成本不敏感。喻坤等(2014)揭示了我國的投資效率之謎,認為我國貨幣政策加大了國有與非國有企業融資約束的不同,從而非國有企業的信貸資源被國有企業擠出,我國非國有企業的投資效率因此而降低。賀京同等(2015)通過對寬松的貨幣政策與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的研究得出,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否對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有抑制作用要取決于企業的產權性質和投資機會。

      四、評述與展望

      對于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目前國內外研究大多還是基于微觀層面,從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企業投資行為的割裂現象,但是對于宏觀經濟政策的微觀效應也逐漸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與深入研究。鑒于此本文對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微觀企業投資效率的傳導路徑內分為兩條分別進行了梳理。未來對企業行為的研究應該更加注重宏觀政策的調控作用,并且應該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具體傳導路徑方面應該更加明確與深化。

      對于企業投資效率的衡量模型方面,目前大多采用投資-現金流敏感度測量模型,投資-投資機會敏感度模型以及Richardson的殘差項模型,但是這些模型都各有利弊,能否真正測度企業的投資效率,其合理性和準確性都有待于探討,期待能夠建立更加科學的測量模型。

      對于企業來說,資本成本是其投資決策時必定要考慮的與其將擔負的風險相對應的必要報酬率率,其投資支出對資本成本的敏感性可以檢驗貨幣政策的資本成本傳導路徑是否順暢。資本成本在公司財務決策中具有錨定作用,但是在我國尤其是國有企業中,資本成本敏感性并不高。因此要深化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并且加強我國宏觀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落實的有效性。

      宏觀經濟政策要指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的同時要提高投資效率而不是投資率。在宏觀經濟政策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同時,企業的投資效率也會影響宏觀經濟的波動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所以在研究時也應注意投資效率的反作用機制。

      宏觀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或刺激企業的投資支出,從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針對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不同類型的行業、不同的市場化程度的地區以及不同的現實宏觀環境,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不應出現“一刀切”的現象,而是應更加細化。同時中央和地方更應該有效的協調和配合,更好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的宏觀調控作用,以促進我國企業投資效率的提高,實現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投資行為的更好融合以及協調運轉。

      參考文獻:

      [1]Steven M.Fazzari,R.G.Hubbard and B.C.Petersen.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8,19(1):141-206.

      [2]Stephen C. Vogt.The Cash Flow /Investment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U.S.Manufacturing Firms[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23(2):3-20.

      [3]Scott Richardson.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159-189.

      [4]Gary C. Biddle,Gilles Hilary and Rodrigo S. Verdi.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2009,48(2):112-131.

      [5]姜國華,饒品貴.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拓展會計與財務研究新領域[J].會計研究,2011(3):9-18.

      [6]應惟偉.經濟周期對企業投資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視角[J].財政研究,2008(5):30-34.

      [7]陳艷.宏觀經濟環境、投資機會與公司投資效率[J].宏觀經濟研究,2013(8):66-72.

      [8]邱靜.貨幣政策與我國上市企業投資效率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 (5):34-39.

      [9]張超,劉星,田夢可.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宏觀經濟增長與企業投資效率[J].當代財經,2015(8):108-119.

      [10]劉放,楊崢,楊曦.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與公司投資效率-基于金融危機的自然實驗[J].財會通訊,2014(7):85-88.

      [11]彭方平,王少平.我國利率政策的微觀效應-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4-29.

      [12]徐明東,陳學彬.中國工業企業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分析[J].經濟研究,2012(3):40-52.

      [13]喻坤,李治國,張曉蓉,徐劍剛.企業投資效率之謎:融資約束假說與貨幣政策沖擊[J]. 經濟研究,2014(5):106-120.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第3篇

      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目的:戰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

      (來源:文章屋網 )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第4篇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宏觀經濟政策;政策分析;價值取向

      自2007年至今,在美國次貸危機、歐盟貨幣的影響的,全球經濟的基本層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世界經濟陷入到了明顯的衰退之中。在近兩年,一些國家(包括我國)逐漸走出了危機的陰影,經濟增長的需求呈現出上升的趨勢[1]。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充分使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使之作為我國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在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見,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面前,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出臺了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加以應對。對我國來說,身處后危機時代,因為資本項目管制和金融體系的結構等因素,并未受到太多的影響。但是,在宏觀經濟學層面,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文章以此為視角,對后危機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理論依據,給出了后危機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價值取向。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可供借鑒的管理信息。

      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

      (一)財政政策的理論依據。(1)對政府購買性支出來說,指的是政府借助國家資金購買商品或者勞務的支出。在財政政策中,只要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國民收入會出現成倍的增長。在本次經濟危機中,我國政府通過增加投資,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拉動內需的同時,使相關行業與產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2)轉移性支出也叫做轉移支付,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到市場上完成購買行為,而是將財政資金轉移至社會保障與財政補貼方面,而對那些接受轉移資金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要經過市場購買商品或者勞務;(3)通過稅收對總供求進行調節。從財政學的角度將,國家適當的減少稅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民收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政府為了減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減稅,能夠使一些企業獲得更多的收入,使那些企業已經虧損的企業實現再次盈利,能夠維持現有的生產,在購買原材料、銷售產品等環境能夠保持一定的競爭力[2]。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活躍市場,還能都增加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促使經濟的增長。

      (二)貨幣政策的理論依據。(1)為了對經濟危機做出有效的回應,通常要通過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中完成,比如利率優惠。這是中央銀行以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為基礎,以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為依據,對其采取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能夠促進相關產業或部門的發展和壯大,促進就業;(2)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常用的貨幣工具,其具體操作為,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的規模約束,通過擴大信貸規模,在某種程度上,保證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充足,更好的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撐,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更具新問題、新情況對政策作出及時、充分的調整;(3)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存款準備金政策是最為常用的工具之一,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借助降低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并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社會貨幣供應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流動資金。尤其當經濟進入到了低迷期,需要借助降低再貼現率的方法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以此刺激消費,增加財政收入。

      二、后危機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兼對產業和區域經濟的討論

      (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國“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這幾個板塊在重要性方面沒有顯著區分,但是,在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地區(板塊)的發展已經落后了,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顯著的差距[3]。比如,中部的內蒙古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劃給了西部地區,在經濟上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吉林省、黑龍江省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國家再一次的重點關注。除此之外,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大多屬于糧食主產省區,在農業、交通區位和自然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國家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的使這些區域得到均衡的發展,已經全面整合了不同省份的有利條件,在加強相互協調與配合的過程中,相關的規劃引導與政策扶持相繼出臺,對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的“后時代”,但是,因為政策不合理,和進口設備的減免稅等,一些本國產業處在了競爭劣勢地位。此外,內資和外資企業在稅收政策方面存在不公平的情況,知識一些產業內的企業市值被嚴重拉低,最終成為其他企業的并購對象,演變成為組裝廠和裝配線,產業的“空心化”情況較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調整與完善相關產業政策,借助多種手段支持國內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同時,要不斷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開發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產業和企業,使其能夠從加工裝配向自主研發轉變和延伸,在強化傳統產業與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升產業的水平。此外,還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產業的自主創新,使產業內的企業能夠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三、后危機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價值取向

      (一)對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當前,由于后危機時代各種利益集團組成的利益結構十分敏感,因此,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價值取向應該指向市場,并使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能夠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因為,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全球性的蔓延已經使我國遭受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暴露了我國目前國貨幣金融體系的缺陷。從這個角度講,應該有效解決國內貨幣政策目標和各國對美元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和你沖突。即使在后危機時代,也能夠通過改革與完善貨幣體系,構建一個可以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

      (二)依靠自身力量,彰顯市場經濟道德。為有效應對經濟危機的影響,在后危機時代能夠在宏觀經濟方面獲得更大的進步,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彰顯市場經濟道德。具體操作為,通過擴大內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經濟增長對供給貿易的依賴;借助危機中的機遇,不斷對現有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和轉型,以此加速產品與設備的更新速度;同時,要調整出口結構和方面,在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方面多下功夫[4,5],此外,還應該積極尋求更多的經濟合作伙伴,通過合作和聯盟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三)以實體經濟為基礎,進行金融創新。金融衍生產品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的規避金融風險,可在后危機時代,一些企業將金融衍生品看做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投機工具,認為的把衍生產品復雜化,這樣一來,金融衍生品的風險被空前的提高,市場規模也已經超越了實體經濟的規模和限制,一旦危機再次爆發,將會使實體經濟再湊受到沖擊。為此,需要以實體經濟為基礎,進行金融創新,通過有效的方法,積極應對市場上的潛在風險,否則,金融監管的金融創新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四、結束語

      在經濟危機之后,往往會進入到一定區間的后危機時代,依照馬克思的經濟危機周期性理論,這一時期指的是蕭條階段已經結束,復蘇階段尚未開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企業要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層面,都要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一定程度的調整,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文件的貨幣政策的同時,通過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與內容,不斷擴大內需,實現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文章以此為視角,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結論,希望這些結論能夠指導實踐。

      參考文獻: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范文第5篇

      關鍵詞:貨幣政策作用 非對稱性 主導性成因

      關于貨幣政策的作用,國內外學者開展過大量的研究。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是指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方面有效性較高,而在治理通貨緊縮方面有效性較低。本文對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予以分析,并探討了貨幣政策非對稱情形下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

      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

      從國外學者的研究看,他們通常認為貨幣政策的作用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情形下存在一定的非對稱性。至于為什么會形成這種非對稱性,國外學者的研究并不多。就我國的經濟實踐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方面,其作用也存在明顯的非對稱性。在1985-1989年、1993-1995年期間,我國出現過通貨膨脹,中央通過出臺趨緊的貨幣政策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通貨膨脹現象被有效控制。1998-2002年期間,我國出現過通貨緊縮,在此期間,中央銀行盡管將利率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一再下調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貨幣政策對促進總需求增長的作用并不明顯。

      國內很多學者認為貨幣政策的傳導存在梗阻,應采取多種措施消除貨幣政策傳導的梗阻現象,才會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分析貨幣政策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情況下出現的有效性的非對稱性,關鍵是先搞清產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看主導性成因是否皆出在貨幣方面。如果產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皆產生在貨幣方面,那么,通過完善貨幣政策的制定方式和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作用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下應呈現出對稱性;如果產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不一致,產生通貨膨脹的主導性成因在貨幣方面,而產生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不在貨幣方面,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的作用自然會呈現出不對稱性,此時即使中央銀行采取了多種措施,其不對稱性仍會存在,因為導致二者產生的主導性成因不一致。

      從國外和我國產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成因看,筆者認為,產生通貨膨脹的最終成因通常在貨幣方面,即受多種原因影響,在社會上流通的貨幣量超過了社會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導致物價上升、貨幣貶值。產生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通常多發生在經濟結構失衡方面,如消費結構、分配結構、產業結構出現較嚴重的失衡,導致社會的總需求嚴重低于社會的總供給。就貨幣政策的作用看,它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管用,而只是在它起作用的區間才會發生作用,一旦超出它產生作用的有效區間,其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由于產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主導性成因通常存在非對稱性,因此,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通常也存在較明顯的非對稱性。面對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方面呈現的有效性的非對稱性,我們應重視分析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產生的主導性成因,針對其產生的主導性成因制定對策,而不宜對貨幣政策給予太高的希望,因為它畢竟不是一種萬能的政策,它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作用的一種經濟政策。如果對它期望過高,超出它產生作用的有效區間,它不但難以有效產生作用,甚至還會對以后的物價波動奠定基礎。從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產生的主導性成因看,筆者認為,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性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合理性。

      貨幣政策的運用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分析

      對貨幣政策的運用,應依據導致經濟波動的主導性成因而定。從當今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運用看,貨幣政策的目標呈現出簡化的傾向,即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不再呈現出多重化、復合化,而是突出幣值穩定,在此基礎上兼顧其他目標。中央銀行通過適時調節貨幣供求,促進幣值穩定,為居民和企業開展經濟活動創造良好的交易環境。如果賦予中央銀行過多的目標,容易使中央銀行顧此失彼,偏離幣值穩定的基本目標。在產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責無旁貸,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應以貨幣政策為主,以合理的貨幣政策促進幣值穩定。在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產品大量積壓的情況下,宜多運用分配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以貨幣政策配合以上政策的實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