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引言
多媒體技術就是用計算機交互地處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和影像等多種信息,并使這些信息建立邏輯鏈接。多媒體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信息載體的多樣性、交互性和集成性(張艷威,2003)。隨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和高校現代化教學硬件的逐步完善,多媒體網絡技術正被廣泛地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中。聽說課是高職英語的重要內容,其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發展。很多聽說教材都在傳統的聽說訓練中加入了多媒體元素,使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實現了真實交際情景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此外,網絡技術的應用使教師能更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可使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多元化、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2.傳統英語聽說教學的局限性
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其中聽說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又顯得更加實用、直接。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育偏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生進行實際英語交流時,常出現開不了口、不知所云或詞不達意等現象,其結果是交流受阻甚至中斷。
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一般由學生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枯燥無趣,口語訓練也少。而教師則只是用了錄音機或語音教室的錄音播放設備,視聽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國內高職英語聽說教材種類繁多,大部分教材內容卻相對陳舊,即使是近兩年出版的教材,其內容仍不能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內容仍缺乏實際的操作意義,顯得枯燥乏味。
傳統的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不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內容,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高職英語聽說課堂上引入網絡多媒體資源非常必要。
3.網絡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優勢
3.1運用網絡多媒體資源的理論基礎
良好的語言環境是英語學習的必要因素。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是能夠在真實、自然、豐富的環境下習得的語言。Brown等人也認為知識是情景性的,受到知識所使用的活動、情景和文化的影響。“情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者在真實或近乎真實的情景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J.S.Brown,1989)。
語言教育學家Krashen針對第二語言知識的獲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說,其中“語言輸入假說”認為,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材料輸入,通過聽覺和視覺綜合感知這些語言材料,使這些儲存于學習者大腦中的相關知識,在多種活動中反復消化、加工,使之進入長期記憶系統,內化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中。(S.D.Krashen,1985)
3.2網絡多媒體資源的優勢
網絡多媒體材料時代氣息濃厚,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如,CCTV-9和VOA,BBC,CNN等傳媒的網站上都會及時更新每天的英語新聞和專題節目,教師可有選擇性地運用。
網絡多媒體材料能提供更為全面真實的語言情景、文字、圖像等,把目的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社會文化到各種人物對話、表情動作等,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如美國好萊塢的一些優秀英語影片和體現歐美國家人文風情的情境喜劇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其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觀看了科幻片《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后,學生一定不會再對“吉祥物”這個詞的英語mascot感到陌生,浪漫愛情片《泰坦尼克》(Titanic)中“To make each day count(要讓每天有所值)”,動畫片《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中“Opportunities favor the prepared.(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情境喜劇《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中“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表達,都一定能讓學生記憶猶新,信口拈來。
多媒體視音頻材料語言標準、地道、聲情并用,使用方便、停放自由,語言、畫面、聲音立體化結合,可以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讓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語言聯想,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訓練語言表達、提高聽力理解的目標。
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運用網絡多媒體資源,會使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并能夠積極參與到聽說課堂活動中,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英美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交際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應用網絡多媒體資源的實際操作
4.1軟硬件支持
經過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高職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英語語言理解能力。同時,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網絡多媒體資源并不陌生。隨著各高校的發展,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等硬件設施均被廣泛應用于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
多媒體網絡技術在給高職英語教學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高職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新的教學模式上,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教學網絡,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與時間,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將是教師們思考最多的問題。在英語聽說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為學生的語言輸入輸出創造條件。教師還要具備相關的電腦操作能力,如軟件下載、播放,PPT課件制作能力,視頻剪輯、字幕處理等技術。這些不僅需要教師充滿創新精神,努力改變教學觀念,還需要教師具有奉獻精神,花費額外的精力去探索、尋求、積累相關材料。
4.2網絡多媒體資源的選擇
在將網絡多媒體資源應用于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過程中,材料的選擇很重要。首先要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所選材料難度要適中,按照語言學習規律,選擇略超出學生語言認知能力范圍的材料。其次,所選材料內容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力求內容新穎豐富,具有時效性與趣味性。再次,所選材料必須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富有內涵,與課本上的文化知識或背景具有聯系(有時還要根據需要對所選材料進行剪輯加工)。
在教學中,符合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網絡多媒體資源有:VOA慢速英語節目(VOA Special News);CCTV-9《旅行家》(Travelogue);電影《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電影《魔法奇緣》(Enchanted);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情境喜劇《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情境喜劇《老友記(又名六人行)》(Friends)等。
4.3網絡多媒體資源應用于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實踐
以筆者所教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7級兩個平行的應用化工專業的中加合作班學生為研究樣本。其中,化工0721為對照班,化工0731為實驗班,實驗時間為2008-200年第二學期。對照班《英語聽說》課程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班在每次課(90分鐘)的前45分鐘采用傳統教學法,后45分鐘應用網絡多媒體資源教學。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在新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首先就材料做背景介紹,包括年代背景、主要線索、人物與事件、常用語及生詞等。同時預留幾個情景問題,讓學生觀后討論。在播放選定材料時,按照“通篇播放―定位播放―分段播放”的步驟進行聽說練習。“通篇播放”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作整體了解,尋找所提問題的答案;當“定位播放”時,教師可在某一關鍵環節按下暫停鍵,讓學生參與情節討論,該方法會吸引不同水平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加以模仿,做到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和有話會說,從而完成聽說技能的轉換和提高(劉蘭英、溫林妹,2005);“分段播放”與傳統的“精聽”類似,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細節問題,如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點等。
在整個學習過程結束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就所看材料寫觀后感或影評,這既能鞏固所學內容,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
一學期課程結束后,筆者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聽說能力測試和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對照班與實驗班測試結果比較
表2實驗班學生就網絡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所提問題的選擇結果 (n=?%)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測試平均成績,不論是聽力、口語還是筆試部分的分數,都高于對照班級。尤其是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實驗班較對照班有較大優勢。
表2的統計數據表明,實驗班學生對于網絡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普遍較感興趣,覺得比傳統的英語聽說教學方法更生動有效,更能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結語
將網絡多媒體資源應用于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能做到寓教于樂,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受到最地道的英語熏陶,增強他們的英語語感和文化素養,鍛煉其聽說能力。另外,網絡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職英語聽說教學,增加了課堂學習的生動性,彌補了其形式的不足,對于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適應高職“項目化教學”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Brown,J.S.,Collins,A.,Duguid,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i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52-168.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gman,1985:58-62.
[3]張艷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能力[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2):97.
[4]劉蘭英,溫林妹.英語視聽說一體化教學的實踐和體會[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5,(4):6-7.
一、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初中學生對上歷史課以及歷史知識的學習持一種枯燥、乏味的心態,課堂上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前提在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以及適時適度的引導,多媒體手段就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過程中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創設一些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成為知識的接受者和思維者。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一課時,講到“林則徐”一目時,學生由于沒有深入了解世界歷史的知識,很多同學會認為的爆發是由于林則徐引起的,面對這樣的質疑,在組織本課時,播放電影《林則徐》中的幾個鏡頭:官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政府白銀外流,出現銀荒;人們吸食鴉片,造成家破人亡。利用媒體展示文字、圖片,認識到鴉片給中國人民身體上和物質上帶來的巨大危害,同時可以引入文字,英國在1840年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號稱世界工廠,發動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開辟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市場,而并非林則徐的,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而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從簡單接受、觀賞到主動參與、操作
筆者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在課堂上的能動性最大化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中國現代史《改革開放》一課時,筆者采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教學形式,通過多媒體網絡把師生、生生相互連接起來,便于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過程中老師是一個課堂的協調者,把大把的時間交給學生來探討,在多媒體課件中采用視頻的形式回放歷史片段,讓學生深入了解改革開始三十多年來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閱除了課本之外近年來的情況,讓學生動手、動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熱情,大多數同學查閱效果很好,不僅對于歷史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對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也是一個考驗和提高。在學習檢測環節,學生可以自習點擊屏幕上的題目進行作答,在完成本節課主體知識的學習之后還給學生設置了一個質疑的過程,“留言板”的交流功能就在于此,學生可以聯機提問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這對于更多學生能通過計算機網絡參與進來,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和質疑有巨大的幫助。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
事實證明,在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應從授課類型和教材內容實際出發,設計的問題和思考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真正的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松弛有度的充分享受多媒體資源帶來的益處,老師的教自然的轉化為學生的學。
三、輔助資源高效、簡潔
傳統教學手段有其需要克服的缺點,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多媒體自身突出的優點在教學操作過程中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就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表達其他教學手段難或者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本人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一)有利于推行新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利用網絡去交流,合作探究,從而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發展學生能力,拓展知識面
學生在自主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會接觸到課本中或課堂上沒能看到或者提及的知識,這種方法解決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同時對原始資料、文字分析、閱讀,能幫助學生思維提升和能力的拓展。
(三)有利于課堂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陣地
學生在媒體手段運用的過程中,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和中心地位,是課堂的主體和主宰,教師成為課堂的一個引領和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能夠駕馭組織課堂的基礎上,更要擁有先進的理念、跨學科知識,便于在課堂上來正確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多媒體的各種信息手段可以同時調動學生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體系,在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的基礎上使他們對歷史學習充滿求知欲,更好地吸收新的歷史知識。
(五)有利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教師在備課時精心選材,合理剪裁設計,科學穿插,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在課堂流程設計上進行周密的邏輯思考,這樣學生可以多渠道地和計算機交流、溝通,并通過它的運行,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的主動選擇和控制。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中職;多媒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結構、理念、形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益。多媒體教學的迅速發展是現代教學的必然,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更是勢在必行。
一、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對于傳統教學,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更加直觀生動,計算機教學中的模擬操作也能動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教學內容直觀明了,學生也容易接受,其活躍了課堂的氛圍,能較好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演示文稿PowerPoint這部分內容時,要注重實際操作應用,布置具有主題的幻燈片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作業,比如讓學生針對某一教材自行創設版面或制作一個宣傳冊之類,要求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作業完成后,可以現場讓每人展示自己的作業,互相觀摩,取長補短。
(2)能夠有效提高計算機教學效率。首先,多媒體課件能夠替代以前繁瑣的筆記課件,教師備課時間也相應減少,大量的時間可以投入到教學當中。其次,多媒體具有可重復性,教學資源在循環利用中還能夠不斷地得以更新,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益。最后,多媒體技術還擁有大空間、大容量的獨特優勢,可以加大教學信息量。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將聲音、色彩、操作步驟、演示程序等內容直觀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得更快,印象更深刻,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3)能夠實現自主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中,教師可以把教學課件放在多媒體教學網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進度,而且還可以重復觀看,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各取所需,從而改變被動說教的模式,達到因材施教、自主教學的目的。
二、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缺點
(1)缺乏現代教學理念。往往認為只要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僅僅只是把教材中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出來,對教學內容整體設計不足,某種程度上反而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沒有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2)沒有緊密聯系學生。忽略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操作簡單,而且省去了板書的時間,如果不能聯系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有時反而讓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結果是喧賓奪主、事與愿違。
(3)濫用多媒體課件。有人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越能體現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全舍棄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忽視了教學的真正目的,從而讓計算機課變成多媒體展示課。如在計算機教學中,講到數制間的轉換時,最好是在黑板上將轉換方法和步驟進行詳細講解,如果僅僅利用多媒體,學生則很有可能一時之間難以理解。
三、如何發揮好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效能
(1)要提高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要加強在多媒體技術教學方面的師資培訓力度,進一步規范和豐富多媒體教學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益。對待學生方面,教師也應引導其適應現代教學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的資源,促進學習質量提高。
(2)做到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就目前情況看,課件數量少,質量也有待提高,而且也沒有實現資源共享,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資源的作用。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大綱要求,教師集體討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案,取長補短,分工協作,互相幫助,通過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課件不能替代教師,教師也不能因為有了課件而通盤使用代替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教學 應用 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201
1 引言
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中,隨著科技信息化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技術呈現出與傳統教學模式完全不相同的特點與優點,使其廣泛應用在課堂之上。在教學過程中,圖像、聲音與文字相互結合,配合視頻動畫加以深刻描畫,使教材中平淡、枯燥、抽象的知識瞬間化成生動的真實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
2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立體化的感官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聽、說、讀、寫”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基本方法,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增加了“看”。多方位的教學模式,而且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視聽實操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理解知識,并且獲得加深鞏固知識的效果。
第二,各式各樣的教學素材,方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展示。教師在無法用語言、文字、板書等形式去解釋教材的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的功能,使用視頻動畫等影音素材向學生演示、精美、多元化的課件通過多媒體平臺的演示,不僅豐富了教師授課的內容,還增加了課堂上濃郁的學習氣氛。這樣的教學方式生動、直觀地將知識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現給學生,大大提高了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第三,節省板書時間,增加授課內容。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板書都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平臺的應用取代了黑板與粉筆板書的傳統教學模式,節省了教師在課堂用于板書與擦黑板之間的時間。
第四,多媒體技術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越的人機互動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一特點最為突出。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擺脫了 “教師講,學生聽” 的單純教學模式,還能夠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知識點,培養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3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一,教材資料原文轉換無紙化。因為在技術上的不熟悉,或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制作課件等原因,有些教師按教材資料的內容直接把原文搬到了課件上。這樣將教材資料無紙化的做法,只是把教材資料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放大展示,并沒有真正地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中。
第二,教學過程中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以播放視頻為主,學生在座位上觀看,一堂課的時間就變成了影視觀賞課,這樣不僅浪費了多媒體資源,而且抑制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思考,無法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第三,不熟悉教材配套的課件。有些教師在使用教材配套的課件的時候,由于對課件的不熟悉,沒有深化了解,導致課件在多媒體教學中僅僅處于播放功能,教學過程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無法避免出現“填鴨式”的教學,即使再精美的課件也會降低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一,熟悉掌握多媒體技術。課件作為多媒體技術與教師之間的媒介,在教學的質量上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在制作、搜集課件素材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并熟悉制作軟件的使用方法。這樣可以讓教師的個人教學理念更容易、清晰地在課件里體現出來,緊密與教材相互結合,以教材為中心展開多方面的知識貫通。
第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首先,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下依然以教師為主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僅作為輔助手段,促使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模式相互結合,令學生在學習上更加自由,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應該相互結合,用于補充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之處。這樣就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還能夠創造出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模式。
第三,優化多媒體教學環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對多媒體課件素材的篩選與制作之外,還要重視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實用性。內容再豐富再精美的課件,也必須通過教師自身對專業知識和理解,再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5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
第一,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學校開設網絡課程,建設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通過多媒體平臺,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實現資源下載、閱讀、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師生的互動性,教師之間也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教學經驗,增加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第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是教學改革的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上的展示不再僅僅局限于投影屏幕、電視機等平面媒體上,更多的可創造出三維立體圖像,甚至三維立體空間,將外面的世界帶進課堂,讓學生置身其中,創造出課堂上的虛擬空間。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機械教學;教學方式
一、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專業教學中的優勢
(一)多媒體教學使教育資源傳播效率大大提高
機械學中的理論部分是教師教學難點,傳統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掌握,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可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觀看視頻課件時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將理論內容與現實結構相對應。多媒體教學突破了信息表現方式的單一化,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它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使往日呆板的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感性認識,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二)多媒體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傳統教學方法中由教師完成拓展知識搜集任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資料搜集過程中去,由教師單方面整理的資料也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多媒體教學理念后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平臺搜集整理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拓展內容,教師將班內成員按照小組劃分,課堂上將各小組搜集的資料共享,理論內容更豐富,學生參與感增強后更能投入到學習中。由于機械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各種零件、刀具、設備等教學內容多以圖片形式出現,教師畫一幅圖有時需要很長時間,影響其他內容的講解。
(三)利用虛擬技術仿真實際加工過程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方法中會廣泛應用仿真技術,因教學環境限制問題很難在每節課中都設置實踐操作環節,仿真加工能更直觀的帶領學生感受機械操作流程,基于計算機軟件基礎上模擬出的機械加工生產可不受聽課人數與場地規模的影響。堅實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對課件內容做出調整,仿真出不同的效果視頻。
(四)多媒體演示實驗可以增強實驗效果
機械學中涉及到大量實驗內容,全部進行現場實驗很難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教學方法引入后解決了此類問題。教師可以選取其中幾項具有代表性的試驗帶領學生現場操作,其余項目均在班級內觀看視頻教程來完成,這樣節省了操作所用時間,學生對試驗流程也有了解,完成教學任務。
(五)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傳統教學方法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由教師單方面講解,學生只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記錄,往往是整理之后便被遺忘,這種傳統教學理念已經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而多媒體技術正是對傳統理念的一次突破,轉變學生位置,在課堂中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教師同學交流討論。學生可以將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整理在筆記中,能夠熟練應用的知識點無需再次書寫記錄。
二、機械專業課程多媒體教學存在和不足
教學成本高制約多媒體教學順利開展。多媒體教學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和高額的運行成本,多媒體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平臺開發、軟件制作等都需要有大批量的資金投入。如果這些經費得不到保障,那么擴大多媒體教學勢必受限。多媒體課件瀏覽速度快,學生跟不上。在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教師講課過程中翻頁快,學生反應速度跟不上,或者投影屏幕字跡不清晰,課件上的知識點記錄不完整,影響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有的學生逐漸失去了興趣。
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講解膚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可以取代板書,在計算機屏幕上同步講解,有的教師利用這一點,把所講的內容完全寫在課件上,不認真備課,面對計算機或大屏幕逐字逐句地讀起來,講解過于簡單膚淺,教學效果較差。盲目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并不適合所有機械專業課程。如果生搬硬套使用多媒體教學,結果達不到應有效果。無論哪一種教學形式,只有在教學中起到了其它方法無法取代的作用,取得了比其它方法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教師和學生親身感受到其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實用性、先進性、科學性,它在教學中才有存在價值。
三、對機械專業課程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一)正確定位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專業教學中的角色
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作為機械專業教師,一定要正確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多媒體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效結合,既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大容量、資源可共享的優勢,同時又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充分、深入、全面。
(二)重視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整合研究
多媒體強大的技術功能沖淡了人們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以往媒體教學改革之所以難以普及,主要是人們過分強調設備,忽略對媒體有效使用方法的研究。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必須對多媒體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保證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隨著時展,傳統的教學模式越顯陳舊,使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大勢所趨,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應堅持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取長補短,共同發揮綜合效益。
四、小結
在機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認知工具求知,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探究知識,學會建構知識,也就是要學會繼續學習的本領,培養學生繼續學習能力。在信息化的社會里,信息科技教育已成為當代教育的制高點,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這種新型教學手段,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機械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