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培訓總結發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研究對象
選用在我科見習的2004及2005年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共180人,隨機分為PBL組和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組,每組90人。2組學生教育背景,授課教師均相同,男女比例相似,且理論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研究方法
LBL組采用以教師為主體、以主題為導向的傳統的教學方法。PBL組實施PBL教學法,具體步驟。
1.2.1資料準備對腫瘤內科見習生教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制定PBL的詳細計劃和內容,編寫出用于PBL的教案,準備典型病例(肺癌2個,胃癌2個)。
1.2.2教師培訓對即將進行見習帶教的老師進行培訓,并要求其試講,確保帶教老師掌握PBL教學方式并能對見習生教學中貫徹實施。
1.2.3在帶教中實施PBLPBL組中90名學生隨機分為9個小組,每組10名,選一名為組長。在授課前2周將相應病例資料發給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各組學生針對每份病例資料分析、整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收集的資料做出答案和總結,形成討論提綱或制作幻燈片。授課當日9組集中討論。每組選1名同學作總結發言,其他同學和指導教師共同參加討論,討論主持人由同學輪流擔任。討論最后由學生針對本次內容的重點、難點作課程總結。指導教師針對具體情況可作必要點評,并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1.2.4統計學處理應用χ2檢驗對2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課堂效果采用PBL教學,將原來由老師授課的單向教學轉變為學生討論結合老師指導的雙向互動。課堂氣氛較之以往更為活躍。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更為強烈,并能提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2考試成績進行統一命題考試,統一閱卷。試題采取百分制,分為基礎知識考核(50分)、分析問題能力考核(30分)、解決問題能力考核(20分)三部分結果顯示:接受PBL的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于接受LBL的學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
2.3教學效果調查共下發調查表160份,有效回收160份。87%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82%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較高;85%的學生認為能夠全面準確地獲取患者的臨床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提高了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90%的學生認為能夠開拓學習思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4%的學生認為PBL不好,使得自己對所學的內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另有2%的學生認為PBL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參加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作者:金融學院 韓璐璐
2015年11月27日—29日,我校招生就業處組織全體學工人員進行了三天的就業指導培訓課,此次培訓由北森生涯培訓機構的李樞老師為我們講解。三天時間雖短,受益卻多,現將培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心得,也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一、現如今的就業形勢和經濟形勢
12015年全國畢業生總數達到749萬,較2014年的727萬相比,人數再創新高。就在11月28日,由東北師范大學承辦的2016屆畢業生教育人才招聘會在會展中心舉行,全國3萬多名畢業生在零下15度的嚴寒中等待入場的畫面,更是讓騰訊新聞等媒體爭相播報。這樣的求職場面讓我們不禁擔心,連續幾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是否會繼續加劇?人們盼望的轉機能否出現?新的動向又在哪里?
2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6.9%,經濟下行壓力仍在。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何時能發力?政策調控措施在穩增長、降杠桿和去產能之間如何協調平衡?
3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孩子們,我們這些學生工作者能做的到底是什么?難道只是告訴他們招聘會門口如龍的長隊?或者是告訴他們社會競爭的殘酷?還是僅憑年復一年的工作經歷傳授著所謂的"經驗之談" 我們究竟怎樣才能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
二、培訓的心得體會
這次的培訓正是在這種大形勢下,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就業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應運而生的,并且得到了廣大學生工作者的積極響應。通過三天的培訓,真心覺得受益匪淺。
1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早做比晚做好,越早做越好,不同年級可以有不同做法。我們的就業指導課程是在大四才開課的,其實這個時候再培訓學生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從容的應對面試,已經為時已晚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很多學生已經憑借并不敏銳的就業直覺開始找工作了,可能有的已經參加過一些面試了。不僅如此,就業指導不僅是具體方法的指導,更是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生大一一入學的時候就喚醒他們的求職意識,讓他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目標。
2增強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讓我明確了就業指導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一門學科,有科學的方法可以依據,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比如說職業定位這一概念,很多學生對于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根本不清楚,這就是職業定位失焦,這樣我們在指導學生做職業定位的時候,就可以先幫助他聚焦,即確定一個內在的標準,然后幫助他梳理個人能力,這個時候就可以借助"職業錨"這個工具來幫助他梳理內在的求職標準;又比如學生在做職業生涯決策的時候,可以使用CIP決策理論模型來幫助學生做決策,做好決策以后再去執行;而具體的決策工具可以使用決策平衡單、SWOT分析等工具幫助學生初步的有傾向性的做出一個選擇;再比如我們可以運用USP建構四法則指導學生制作個人簡歷,即可以通過描述個人技能關鍵詞、多使用實意動詞、用數字說話、用具體業績證明能力等四法則制作簡歷,這樣制作出的個人簡歷很容易引起用人單位的注意。
3掌握了一些就業指導方面的很實用的技巧,這些技巧很快就可以運用在現實工作中,并且能很快讓學生受益。比如說,如何指導學生解決考研、考公務員、就業三者之間選擇的困擾;如何根據不用的用人單位以及不同的崗位,有針對性的制作一份標準的求職簡歷,而不是一份簡歷"打天下",制作簡歷的時候有什么技巧和注意事項,面試官在看簡歷的時候會注意哪些細節;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面試,在面試提問中面試官會愿意采取哪種方式來考察學生,在面試過程中應該運用那些技巧更能打動面試官等等。
4解決了很多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比如,學生投了那么多的簡歷為何總是石沉大海;我們的就業分析應側重分析哪些因素;我們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如何才能更有效等等。
5讓我再次深刻地體會到了育人工作無處不在的道理。這次雖然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培訓,但李樞老師的講解卻處處滲透著育人的理念。育人工作是個潤物細無聲的工作,人格魅力的感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育人工作又是個轟轟烈烈的事業,沒有全員參與形成合力就會發生事倍功半的事情。育人工作應該貫穿于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的每一環每一扣,貫穿于學生的起居行走,貫穿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那個種樹的故事,那個船票的故事,還有那個求職達人李彥君,難道不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嗎?
此次培訓中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在指導面試這個環節,培訓老師找來了一些在校學生,讓我們一起進行模擬面試。在后來的信息反饋中得知,我們組面試的一個男同學,原本沒有任何職業規劃,他的任務就是讀完大學回家繼承祖業。但是在最后的發表感想的環節中,這個男孩無限感慨的說,這次模擬面試讓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只能回家繼承家業,我也可以走向社會去求職,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份很好的職業,而不僅僅是依賴家里。這番話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層浪,我們面試中的一些指導和一些鼓勵,竟然可以改變一個孩子根深蒂固的想法,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擇業觀和人生觀,讓我的內心無比震撼。身上的責任更是重了幾分,才明白"立德樹人"不是說說而已,人生導師真的可以發揮作用。
關鍵詞:商務英語;案例教學法;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53-03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國內對于掌握一定商務知識和英語技能的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商務英語專業也一直是各學校的熱門專業。根據調查,到2008年,國內已經有超過700所院校開設了商務英語課程。與此同時,國內外對商務英語教學的研究也呈迅速上升趨勢。國際上,商務英語教學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商務英語教學側重于相關詞匯的教授;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教學的重心轉到了英語的各種商務功能上面,如介紹、發表意見、建議等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各種方法開始混合使用,并且側重培養能夠將語言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在國內,全國國際商務英語研討會自1998年創立以來,每兩年召開一次,來自全國的商務英語理論和教學方面的專業從士齊聚一堂,推動國內商務英語的發展。
案例教學法首先是在法學、醫學和管理學等中成功運用的。因為能夠讓老師在“真實”的情境下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種方法也被運用到商務英語教學上。目前案例教學法的使用頻率在商務英語各種教學法中占21.3%[1],說明案例教學法得到了比較廣泛的使用,但其使用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文章將從商務英語教學和案例教學法現狀出發,剖析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將建構主義教育思想運用于案例教學法中,以提高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性,促進商務英語教學的發展。
一、文獻綜述
(一)案例和案例教學法
對于案例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管理案例教學專家Charles I. Gregg認為,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對公司決策者面對的商業問題的記錄,它包括商業環境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想法等信息,把這些真實的問題提供給學生分析、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經過研究,Barnes將案例定義為對管理者面臨問題進行部分的、歷史性和診斷性的研究;案例以敘述的形式出現,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它為案例的分析、可行方案的提出和方案的操作提供了豐富的數據[2]。
在國內,著名學者鄭金洲認為,案例是對一個真實情景的描述,而不是“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3]。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如果“虛構的材料取材于真實情節的假設性事件,或為虛擬真實情境的敘述,是以發生的事件為基礎改寫而成,仍可視為案例。”[4]
對于各種關于案例的定義,總結發現,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就是:案例是對商業決策者所面臨的困境的真實描述,可用于學習和討論,最終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案例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國內外對于案例的分類標準不同,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分類。在國內,案例大致可分為四種。按照使用媒介,案例可以分為文字案例和視頻案。文字案例即用語言文字介紹案例,其特點是可反復查閱,便于學習研究。視頻案例即用錄像材料播放案例,其特點是能直觀向學生展示,從而更具有吸引力;其缺點是播放的臨時性,不利于回查。
按照教學中使用的方式,可以分為引用型案例和討論型案例。引用型案例主要是對現實狀況再現的基礎上,對案例進行總結或者評述性分析,讓學生從中學到一些分析方法或者經驗。主要為教師在課堂上引用、簡短加以評論,不需要太復雜。討論型案例與引用型案例不同,雖然也是對現實情況的再現,但是它不作評述和經驗總結,而是由案例學習者進行討論學習,答案一般為開放性的。相比引用型案例,課堂上更多會選擇使用討論型案例,因為它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從而加深對商務背景的理解和商務知識的融會貫通[5]。
Ronstadt將案例分為四類:技術性解決問題型、簡短小品型、長篇無結構型和開拓型[6]。技術性解決問題型是指按照既定的程序或模式來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學生沒有多少自由發揮的余地。簡短小品型指沒有既定的程序或模式,但對于解決方案有個大概清晰的方向,因此更具有開放性。長篇無結構型是指案例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需要學生去探討,而最終方案的實施結果也是未可知的。商務英語教學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這種。開拓型是指對未知新領域的嘗試性探索。
案例教學法首先被運用在醫學和法學上,之后被用于管理領域,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用于教育領域。哈佛大學商學院曾經將案例教學法定義為一種學生直接參加對商業管理問題的討論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的目的不是為了“提供正確的答案”,而是讓學生真正參與“探索解決方案”的過程[7]。
案例教學被引入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1980年,美國教師團與中國教師對特許開放的4個城市的20多家企業進行了采訪,編成了80余篇案例,并在大連中美培訓中心首期廠長、經理研修班的教學中試用,這是我國管理教學中第一次運用案例教學法[8]。鄭金洲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案例教學法進行了定義。廣義上,案例教學法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對于描述某一問題的案例展開討論。狹義上,案例教學是指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用案例進行教學。從國內外的定義看來,案例教學法的主要過程是對案例的討論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除此之外,老師的角色不容忽視,老師要對學生的討論給出指導,避免課堂討論失控,從而影響了討論的效果。
(二)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思想可追溯到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康德。建構主義有眾多思想流派,主要分為以格拉瑟菲爾德為代表的激進建構主義和以維果茨基為代表的社會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本身是個復雜的理論,因此各學者給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有學者認為,建構主義重視學習者的理解信息中的“主動性”和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對“知識的建構”;其他學者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當學習者主動去共同去解釋現象,處理和解決問題[9]。
建構主義的典型代表是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皮亞杰主要關注的是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他認為兒童和環境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指個體將新知識整合到原有的認知結構內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被動的全盤接受新的知識。它需要一個“與新知識相適應的認知結構”[10]。當新知識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沖突或者不一致時,個體需要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這就是同化。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在同化和順應過程中逐步建構起來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這種循環中得到不斷的發展。
維果茨基提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中提到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維果茨基區分了個體發展的兩種水平:現實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現實的發展水平即個體獨立完成活動所能達到的水平,而潛在的發展水平是指個體在成人的幫助下所能達到的活動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就是最近發展區。
雖然建構主義理論復雜,但是有學者總結得出了大部分學者都認同的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學習應該情境化;學習活動應該有趣且有挑戰性;學習者應該在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識之間構建橋梁;學習過程包含兩方面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構建,另一方面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是: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強硬實施知識“填鴨”;要提供情境化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二、商務英語案例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師方面,主要是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和對案例教學法的深刻研究。案例教學法主要是用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商科課程當中,如國際貿易、管理學、國際金融等等。這些商科課程的案例分析不只是對文本的分析,更是對案例背景、相關信息和操作性問題的分析。因此,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需要老師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實踐操作經驗,這樣才能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如此以來,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才能通過老師的幫助和案例的研究,更好地將實踐和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縮小社會需求的人才和學校培養的商務英語人才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還沒有得到商務英語老師足夠的重視。經常有學生抱怨,案例的討論過程幾乎流于形式,案例的分析難度過大。在實行案例教學法的過程,部分老師沒有做好前期工作和后期總結評價,只是形式上組織大家討論,討論的整個過程也無組織性,因此,學生覺得沒有學到實際性的知識,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
在學生方面,因為對案例教學的了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學習效率低下。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更加耗時且復雜,如果學生課前沒有做好功課,沒有搜集相關的資料,并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那么案例教學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案例難度過大或者缺乏相應的輔助,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師生關系方面,傳統的課堂的“以老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思想阻礙了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需要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民主的課堂。案例教學的精華部分就是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嘗試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取得發展。同時學生也需要老師的輔助,因為畢竟知識和經驗有限。
三、以建構主義指導案例教學法
(一)建構主義指導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建構主義主張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構建一定的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這一思想與案例教學法的條件契合。實行案例教學法,應先以建構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師生之間構建民主的關系,通過案例構建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實際情境。民主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實際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沒有實際接觸,就會認為現實中不一定會遇到這種情況,自然實踐起來就不會有足夠的熱情與干勁[11]。有學者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12]。因此,按照建構主義的思想,老師可以按照知識積累的構建的原則,實行案例教學之前先打好相應的知識基礎。
(二)建構主義指導案例教學的建議
首先,實施案例教學法的老師要對建構主義教育思想有一定的理解。應用建構主義指導案例教學的前提是對建構主義有一定的理解。老師最大的困難不是去學習一門新的技能,而是對建構主義思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運用于課堂[13]。 因此,老師應該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建構主義的思想,并通過與專家和同事交流,獲得更加透徹的理解。
其次,案例教學應該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案例分析的過程一般應該包括三個主要步驟:第一步是找出問題,第二步是分析問題,第三步是解決問題[14]。為了找出問題,教師需預先教授相關的知識結構,“在課前引導學生查找、閱讀相關資料,充分考慮該案例涉及的知識點以及學生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15]學生的自覺性也很重要,應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相關信息。有了背景知識和相關理論知識,學生才有能力分析案例,嘗試找出解決方案。同時,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知識結構,學習者才能在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結構之間建立關系。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最終建構新的知識結構。第二步,在分析的過程中,老師可事先將學生分小組討論。在分組的時候要考慮各組成員的情況,讓各組包含來自不同學習和社會背景的成員。這樣的分組有利于各組成員互相學習對方的知識和經驗,幫助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討論過程中,老師應到各組進行考察,并針對各種問題,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第三步,在尋求解決方案的時候,各組可推薦代表闡釋各組得出的解決方案和觀點。為了讓每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每次的案例應推薦不同的同學發言,從而激發每個人的學習熱情。除了這三個基本步驟,最后的評價過程也很重要。老師應該對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每個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并計入期末的評分。評價標準應多樣化。學生方面,主要看他們是否積極參與了課堂上的討淪;是否獨立地探索、研究過案例;對案例的分析是否充分;原來的課前準備與課堂討論的結果對照,收獲是什么;能否獨立地完成課后的案例思考題[16]。綜合的評價標準更能夠考察和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結語
案例教學的情境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使其能夠用于商務英語的教學中,培養學習者的商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它能夠彌補其他教學法的不足之處。但是由于案例教學法還是一門比較新的教學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影響其有效性。建構主義教育思想能夠幫助師生走出困境。將建構主義的思想貫穿于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能夠極大地增強其有效性和學生的積極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案例教學法應該取代其他的教學法[17]。老師應該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法,因為不同的教學法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如講授式教學法有利于系統理論的教授;實地考察增加學生的親身體驗;交際教學法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等等。只有搭配使用才能夠達到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嚴明,馮莉.商務英語專業教育調查與發展策略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Barnes,L.,Christensen,C.,& Hansen,A.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Text, cases, and readings (3rd ed.).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3] 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 張民杰.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5] 張伶俐. 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2): 26-28.
[6] R. Ronstadt. The Art of Case Analysis, 3rd ed[M].Lord Publishing, Dana Point. CA,1994.
[7] Manas Ranjan Tripathy. Case Methodology for Adult Learn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J].Asian Journal of Man-
agement Cases, 2008, (1):5-19.
[8] 張英華,凌培全.案例教學法創新研究與應用――“三維動態實踐案例教學法”暨案例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
[9] Donail R. Cruickshank, Deborah Bainer Jenkins, Kim K. Metcalf. The Act of Teaching [M].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6.
[10] Margaret E. Gredl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11] 楊國穎.用支架式教學理論指導商務英語教學改革[J].龍巖學院學報, 2011,(3): 87-90.
[12]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13] Mark Windschitl. Framing 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 as the Negotiation of Dilemmas: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ual, Pedagogic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Facing Teachers[M].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ummer 2002,(2): 131-175.
[14] 朱友涵,李拉,陳琳,韓梅. 案例教學實施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 2008,(12):68-71.
[15] 馮.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6):57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