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害蟲防治的常見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甜菜;病蟲害;防治方法
一、甜菜的主要病蟲害
甜菜的病蟲害主要以根腐病、褐斑病、立枯病、蠐螬、甘藍夜蛾、地老虎、跳甲為主,其中較嚴重的是立枯病、褐斑病、甘藍夜蛾。
1.甜菜根腐病
(1)根腐病是甜菜生育期間受細菌和多種真菌為害而引起塊根腐爛的病害,此病普遍出現時,為害很重,通常能導致成根產量減少10%~15%,嚴重能導致絕產。
(2)甜菜根腐病防治
應結合防治地下害蟲和根結線蟲。采用藥劑:菌線威(1.5%二硫氰基甲烷)3500倍液或天諾的確靈+田除(0.5%氨基寡糖素)600倍液灌根。
2.甜菜褐斑病
(1)褐斑病又名葉斑病,是一種世界性危害極大的甜菜主要葉部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類從梗孢目尾孢屬的一個種。屬于很難防治的病害之一。甜菜褐斑病病原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5~28%,在37℃以上或5℃以下時停止發育。最佳其生長的相對濕度為98%~100%。通常6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間是發病期。因為這個期間是夏季多雨季節,易于病原菌的萌發為害。按照調查情況發現褐斑病能造成甜菜根產量減少10%~20%,含糖大幅度的降低。嚴重時葉片全部枯死,導致絕產。
(2)甜菜褐斑病防治
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天諾菌成+果保佳1000倍液噴施。
3.甜菜立枯病
(1)甜菜立枯病又名黑腳病,是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由多種病原菌引發,含有猝倒病菌、鐮刀菌、絲核菌。
(2)甜菜立枯病防治
甜菜立枯病主要是種子和土壤帶菌所致。并以土壤帶菌為主,故使用土壤消毒效果最佳.藥劑應選用的確靈3500倍液或菌線威噴撤苗床,并覆膜2天,之后通風一周后播種。
4.甜菜叢根病
(1)叢根病病原為甜菜壞死性葉脈黃化病毒,甜菜多粘菌為此病毒的傳播媒介。因多粘菌的活動、生存量的多少直接影響發病程度。另長針線蟲也是傳播此病的媒介。此外,人的農事活動、作物、農機具、風、水等都能引發病土移動,導致傳播與感染。
(2)甜菜叢根病防治
該病通過育種途徑選育抗病品種是最佳措施,生產上嚴格注意防止病原傳播。結合土壤消毒和早期防治線蟲可有效減輕此病的發生。選用的藥劑以天諾的確靈或菌線威(1.5%二硫氰基甲烷)+天諾果保佳為好。菌線威主要防治真菌、細菌和線蟲。
二、甜菜蟲害的防治
1.蠐螬
(1)防治方法:春秋耕翻土壤,實行精耕細作,合理施肥。
(2)種子處理
①35%甲基硫環磷乳油藥:種:水=1:50:50比例拌種,混拌均勻后.悶種24h即可播種。
②40%甲基異柳磷乳油按藥:種:水=0.25:15:50比例拌種,悶種24h即可播種。
(3)藥劑噴霧防治成蟲。
5月中旬當成蟲大量危害幼苗時,用50%辛氰乳油2000倍液,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60~70ml/畝。
2.甘藍夜蛾防治方法:
(1)25%敵殺死(溴氰菊脂)2000~4000倍液;
(2)除去菊酯或20%殺滅菌酯2000~4000倍液;
(3)5%來福乳油2500~3500倍液;
(4)速滅殺丁2000~3000倍液;
(5)50%辛硫磷乳油800~1200倍液;
(6)40%甲胺磷600~800倍液。
3.地老虎
消滅田問雜草,及時進行秋翻或春翻地,消滅蟲源。
(1)毒草誘殺地老虎,將50%辛磷乳油500ml加水2.5~5.0%,攔幼蟲喜食的碎鮮草(灰菜、刺根等)30~50kg。將毒草于晚撒到甜菜幼苗根部,用量15kg畝。
(2)噴霧防治對3齡前地老虎幼蟲可噴施2.5%敵殺死乳油200倍液,功夫菊酯乳油2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800倍液。
4.甜菜跳甲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跳甲成蟲,應大面積同時進行,先由地塊四周噴起,以免成蟲逃到相鄰地塊。
(2)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滅殺斃(21%增效氰,乳油)2000~3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灑。
(3)甜菜地邊行,適當增加播種量,適當晚問苗,以避免缺苗斷壟。
關鍵詞:糖膠樹;害蟲;形態特征;防治
糖膠樹,夾竹桃科雞骨常山屬,其適應性強,易移植且樹形美觀,果莢奇特,在南寧市被廣泛運用于行道樹、景觀樹。近年來,綠翅絹野螟、鴨腳木星室木虱對南寧市的糖膠樹為害較大,影響了植株的生長和景觀效果。
1 綠翅絹野螟
1.1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20mm,翅展37~40mm,體及翅均為綠色,觸角細長絲狀,前翅狹長,中室端脈有一小黑點,中室內另有一較小的黑點,后翅中室有一黑斑。老熟幼蟲體長約40mm,體淡綠色。蛹紅褐色,長約20mm,尖梭形,腹末有8根毛鉤。
1.2 生物學特性
1.2.1 生活史。綠翅絹野螟在南寧1年發生5-6代,第1代幼蟲每年4月上旬開始出現,第2代出現在5月中旬,每代歷期約30-38天,從7~11月,每個月約發生1代。11月下旬,老熟幼蟲常綴2-3片葉形成蟲苞,或在其化蛹,以此2種蟲態越冬。
1.2.2 生活習性。成蟲有趨光性,晝伏夜出。雌蟲選擇萌發嫩枝、嫩葉較多的糖膠樹產卵。卵產于葉片上,散產或聚產成卵塊,幼蟲1-2齡吐絲縱卷葉片或綴2-3片葉形成蟲苞,隱蔽其中取食葉肉,常使葉枝枯黃落葉。葉肉吃盡后,轉移為害新葉片。1-3齡幼蟲食量小,4-6齡幼蟲食量劇增,幾天內可把全株嫩葉吃光,受害葉片大多數脫落,形成禿枝光桿。
1.3 防治措施
1.3.1 人工防治。修剪、清理帶蟲或蟲苞的枝條、葉片,定期疏枝修剪,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性,減少蟲源。
1.3.2 燈光誘殺。利用綠翅絹野螟成蟲的趨光性進行誘殺,在成蟲羽化期,可在糖膠樹集中區域設置黑光燈進行誘殺。
1.3.3 藥劑防治。可用藥劑:50%殺螟松乳油800倍液,48%毒死蜱1500倍液噴殺,每隔3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或在蟲卵孵化盛期用國光樂克稀釋3000~5000倍液噴施,施用應均勻全面,重點噴蟲為害部位,每隔7~10天再噴1次。
2 鴨腳木星室木虱
鴨腳木星室木虱屬同翅目,花木虱科,星室木虱屬,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2.1 形態特征
①成蟲。體長1.5~2mm,前翅長1.2mm。形如小蟬,初羽化的成蟲體淺黃色,雙翅透明,3對胸足淺黃色,每節兩側均有剛毛。老熟成蟲體為黑褐色及紅褐色,前胸小,中胸背板大,胸部及腹部前端的背面有白色斑紋。②卵。乳白色、長卵形,基部鈍圓,端尖,長O.lmm。③若蟲:體型小,長橢圓形。體表覆被蠟質分泌物,末齡若蟲體長1.3~1.8mm,深黃色,初孵若蟲乳白色,若蟲長大,翅芽顯露,覆蓋在身體前半部。
2.2 生物學特性
該蟲繁殖能力強,成蟲有趨光性,羽化不久即能,雌蟲產卵大多產在寄主新葉的背面,沿著主脈及主脈兩側分布至葉柄的兩側外緣,也有的產在葉緣處。若蟲孵化后,進入葉片組織內取食,在葉片上留下一長橢圓形稍下陷的密封小孔。隨著蟲體長大,蟲癭逐漸形成并變大,蟲癭早期淺綠色,扁平狀,柔軟有彈性,此時蟲癭內的若蟲個體微小,乳白色,未長翅芽。成蟲的羽化孔紅褐色,成蟲即將羽化時,蟲癭變硬。成蟲從羽化孔內爬出,腹部先出。成蟲爬出后,在羽化孔留下一層白色的蛹衣。該蟲的生活史周期短,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完成1個世代大約25~30天,1年可發生多個世代,世代重疊嚴重。
2.3 危害特征及發生規律
糖膠樹在生長季節,樹木每抽1次新葉約為20~25天。調查顯示,鴨腳木星室木虱的產卵明顯與糖膠樹新葉生長期相吻合,成蟲在嫩葉的葉背產卵,受害的嫩葉上布滿了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蟲癭。有的葉片扭縮畸形,樹木每抽出一托新葉,均被該蟲為害,使樹木的生長發育受阻,同時影響了其觀賞效果。該蟲的生長適溫為20~30℃,相對濕度為70%~90%,在南寧地區每年3-7月是該蟲為害高峰期。8月高溫干旱,蟲情逐漸減輕。南寧市的糖膠樹幾乎都受到鴨腳木星室木虱的為害,小樹受害嚴重,樹冠下部的葉片比頂部的葉片嚴重,行道樹靠近路燈一側的樹冠比另一半的樹冠嚴重。
2.4 防治措施
①人工修剪。結合修枝整形,剪除長有蟲癭的葉片、枝條,并集中銷毀。②藥劑防治。在糖膠樹抽新芽及新葉生長期,加強檢查并用藥劑預防。藥劑可選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3.2%阿維菌素乳油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連噴2-3次,間隔7~10天,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關鍵詞花卉;害蟲;危害;癥狀;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176-02
花卉栽培過程中,常有害蟲對其進行危害。其危害的方式不一,主要有刺吸花卉汁液害蟲(螨)、食葉害蟲、蛀干害蟲和地下害蟲,現對危害癥狀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刺吸花卉汁液害蟲(螨)
1.1桃蚜
1.1.1危害癥狀。桃蚜是同翅目蚜科昆蟲,其個體柔軟、細小,往往幾十頭至上百頭群聚在花卉的葉片、嫩莖、花蕾和頂芽上危害,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花卉體內的養分,引起花卉畸形生長,造成葉片皺縮、卷曲、蟲癭以致脫落,甚至花卉植株枯萎、死亡。
1.1.2防治方法。①盆栽花卉上零星發生時,可用毛筆蘸肥皂或洗衣粉水將其刷掉,要求小心輕刷,避免刷傷嫩梢、嫩葉。刷下的桃蚜要及時處理干凈。②盆栽花卉上發生量大時或在木本花卉上發生時應及時噴藥防治。發生嚴重的情況下,可用50%辛敵乳油2 000倍液,或50%敵馬乳油2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1]。
1.2白粉虱
1.2.1危害癥狀。白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昆蟲,其體小(體長1.0-1.2 mm),淺黃色,群聚為害花卉葉片,以成蟲和若蟲在葉背用刺吸式口器刺入吸取汁液,使葉片枯黃脫落,使花卉生長不良,造成葉片枯黃,甚至整株枯死。倒掛金鐘、茉莉、一串紅、月季、萬壽菊、杜鵑、扶桑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1.2.2防治方法。①利用白粉虱成蟲對黃色有強烈趨性,可在花卉植株旁邊放置黃板,搖動花卉枝條,使白粉虱成蟲飛動,粘到黃板上,起到誘殺作用。②冬季要移入室內養植的盆栽花卉,需嚴格檢查葉背,務必將白粉虱除凈才可帶入。③藥劑防治: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對成蟲、若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或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噴霧對各蟲態噴霧防治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3吹綿介殼蟲
1.3.1危害癥狀。同翅目綿介科昆蟲,雌成蟲、若蟲群集于花卉植株葉背、嫩梢上危害,使葉、梢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吹綿介殼蟲的排泄物易繁殖霉菌,使花卉的花、葉、嫩梢變黑,影響觀賞價值。
1.3.2防治方法。①加強花卉養護,適當剪枝,使之通風透光;合理施肥,增強花卉生長勢,創造不利于吹綿介殼蟲發生的條件。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發現個別枝條或葉片有吹綿介殼蟲,可用毛刷刷除,并結合修剪,剪去蟲枝、蟲葉,剪除的蟲枝、蟲葉要集中燒毀,不要亂丟。③藥劑防治。發生嚴重的情況下,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
1.4柑橘紅蜘蛛
1.4.1危害癥狀。又名柑橘全爪螨,蛛形綱真螨目葉螨科的小型蜘蛛,不是昆蟲。柑橘紅蜘蛛以成、若螨的口器刺入葉內吮吸汁液,被害葉片葉綠素受到破壞,危害嚴重時,葉面呈現密集細小的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漸漸枯黃脫落,甚至整株葉片落光,對花卉生長危害甚大。
1.4.2防治方法。①加強管理。結合栽培管理,進行合理修剪,使之通風透光,及時清除枯枝落葉,以減少螨源。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平時注意觀察,發現葉片有灰黃斑點時,應仔細檢查葉面和葉背,最好借助放大鏡,易于觀察,發現個別葉片有紅蜘蛛時要摘除蟲葉,集中燒毀。③藥劑防治。發生嚴重的情況下,可用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或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30%螨蚜威1 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隔10 d再噴1次,效果良好。
2食葉害蟲
2.1小青花金龜子
2.1.1危害癥狀。小青花金龜子是鞘翅目花金龜科昆蟲,以成蟲群集危害,常常幾頭或幾十頭在一株花卉上取食危害,為害花卉的花蕾、花冠和花蕊,造成被害花卉花朵稀落,殘缺不全,影響花卉的觀賞價值。大麗花、月季、玫瑰、美人蕉、木芙蓉、丁香、珍珠梅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1.2防治方法。①在花卉種植地不堆放糞肥和垃圾,以減少蟲源。②捕殺成蟲:在成蟲發生期,清晨和傍晚在花上和土表層人工捕捉成蟲,并將捉到的成蟲及時處死。③藥劑防治:發生嚴重的情況下,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2]。
2.2中國綠刺蛾
2.2.1危害癥狀。初孵幼蟲群棲危害,3齡后分散取食葉片,常把葉片吃光,主要為害紫荊、紫薇、山茶、梅花、櫻花、紫葉李等花卉。
2.2.2防治方法。①人工消滅越冬蟲繭:根據中國綠刺蛾越冬場所(樹干上或樹基部土層)冬、春2季摘除樹干上的蟲繭和挖掘花木周圍土中的蟲繭,并將蟲繭燒毀。②發現初孵幼蟲時,摘除蟲葉,并將初孵幼蟲處死。③藥劑防治:幼蟲發生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800倍液噴殺,防治效果良好。
2.3銀紋夜蛾
2.3.1危害癥狀。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初孵幼蟲群居取食花卉葉肉,留下表皮,3齡后分散危害,白天靜伏在花卉枝條或葉背上,早晚取食,將葉和花咬成缺刻狀,使花卉失去觀賞和經濟價值。一串紅、月季、萬壽菊、大麗花、美人蕉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3.2防治方法。①用黑光燈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②人工滅蛹:結合花卉養護管理,如除草、翻土或換盆時,消滅蛹體。③藥劑防治:發生嚴重時,可用6%百樹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噴殺。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減少抗性產生[3]。
3蛀干害蟲
3.1大麗花螟蛾
3.1.1危害癥狀。鱗翅目螟蛾科昆蟲,幼蟲蛀食花卉的莖桿,將莖桿蛀空,致使花卉植株上部枯黃而死,不能開花,嚴重影響花卉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大麗花螟蛾為害大麗花、、山茶等花卉。
3.1.2防治方法。①及時剪除并集中燒毀花卉上被害的枝條。②幼蟲孵化期,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800倍液噴殺,可殺滅初孵幼蟲。
3.2薔薇莖蜂
3.2.1危害癥狀。薔薇莖蜂膜翅目莖蜂科昆蟲,其為害薔薇、月季、野薔薇等花卉。幼蟲蛀食花卉莖梢,并沿莖髓向下蛀食,將排泄物充塞在空莖內不外排,造成嫩梢枯萎,影響花卉生長與開花,降低花卉觀賞價值和生產效益。
3.2.2防治方法。①秋、冬季剪除被害蟲枝,并集中燒毀,消滅越冬幼蟲。②幼蟲孵化期,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噴殺。
4地下害蟲
花卉上的地下害蟲是指在土壤中為害花卉幼苗的根、莖和種子的各種害蟲,這類害蟲往往使花卉育苗和花圃造成很大損失,地下害蟲的種類很多,主要有蠐螬(金龜子幼蟲的總稱,屬鞘翅目金龜總科昆蟲)、小地老虎(鱗翅目夜蛾科昆蟲)、種蠅(雙翅目蠅科昆蟲)。
4.1危害癥狀
蠐螬食性雜,危害重,常常為害花卉幼苗的根莖部,使其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小地老虎的幼蟲3齡以前晝夜活動,群集在花卉葉或莖上危害,3齡以后分散活動,白天潛伏在土表層,夜間出土危害,咬斷幼苗的根莖部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將咬斷幼苗拖入土穴中,造成苗床缺苗斷壟,損失嚴重;種蠅的幼蟲將種仁食凈,還為害幼根、嫩莖,輕者造成缺苗,重者植株全部死之,嚴重影響花卉生長與生產。
4.2防治方法
一是花卉苗床要適當深耕,精耕細作,清除雜草。二是合理施肥:在播種育苗時,施用有機肥,必須是充分腐熟的,未腐熟的有機肥料,會誘發多種地下害蟲的發生,加重危害。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是防治種蠅的重要措施。三是誘殺成蟲:用黑光燈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部分蠐螬、小地老虎、種蠅的成蟲。四是人工捕捉幼蟲或成蟲:清晨,在斷苗的周圍見殘留的被害莖葉在土中時,將土挖開,捕殺小地老虎的幼蟲;利用金龜子的假死性,黃昏時敲、振花卉枝條上捕殺,可減少土中蠐螬的數量。五是藥劑防治:發生嚴重時,可噴施20%高衛士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用5%銳勁特懸浮劑2 000倍液灌苗床和盆栽花卉[4-5]。
5參考文獻
[1] 梁勇.室內盆栽花卉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河南農業,2012(1):28.
[2] 解靈軍,賈曉梅,陳萍,等.河北省部分地區花卉蟲害與防治調查[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13):2673-2675.
[3] 趙彥紅.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1(4):27.
論文摘要 分別介紹4種茶樹主要害蟲,即茶小綠葉蟬、茶橙癭螨、茶麗紋象甲、茶毛蟲的危害特征、發生規律及其防治方法,從而達到經濟、無公害化蟲害防治效果,為廣大茶農提供參考。
福安市上白石鎮茶樹病蟲害以蟲害居多,如食葉類害蟲(茶毛蟲、茶麗紋象甲等)、吸汁性害蟲(假眼小綠葉蟬、茶橙癭螨等);病害發生相對較少,較常見的以茶炭疽病為主。春茶后,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病蟲害也漸入相應的高峰期而為害茶樹。為避免茶農盲目用藥、減少茶園噴藥次數,生產中應積極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蟲生活習性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而達到經濟、無公害化的病蟲害防治效果。現將常見的幾種病蟲害習性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茶小綠葉蟬
1.1危害特征及發生規律
該蟲主要以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雌成蟲產卵于嫩梢莖內,致使茶樹生長受阻,被害芽葉卷曲、硬化,葉尖、葉緣紅褐焦枯。
該蟲在低山茶區年發生12~13代,危害盛期為5~6月及9~10月;高山茶區年發生8~9代,危害盛期為7~9月。以成蟲在茶樹、豆科植物及雜草上越冬。成蟲多產卵于新梢第二、第三葉間嫩莖內。
1.2防治方法
(1)加強茶園管理,清除園間雜草,及時分批多次采摘,可減少蟲卵并惡化其營養和繁殖條件,減輕為害。
(2)發生嚴重的茶園,越冬蟲口基數大,抓緊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噴灑50%辛硫磷或馬拉硫磷1 000倍液,以消滅越冬蟲源。
(3)采摘季節根據蟲情預報于若蟲高峰前,選用生物農藥蟲螨克 1 000倍液,或2.5%撲虱蚜1 000倍液,或98%比丹1 000~1 500倍液防治。
2茶橙癭螨
2.1危害特征及發生規律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葉及嫩葉汁液,致使被害葉片呈黃綠色,主脈變紅褐色,失去光澤,葉背出現褐色細斑紋,芽葉萎縮。成螨體黃色或橙紅色,似胡蘿卜形,體前端有足2對,幼、若螨淡黃色至淺橙黃色。
該蟲年發生20多代,蟲口主要分布在上層成葉及嫩芽葉上。高溫、干旱、雨期長的環境,茶園蟲數少,危害輕。全年有2次明顯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溫干旱期后發生。
2.2防治方法
(1)秋茶結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緊噴施0.3°Bé石硫合劑,減少越冬蟲口基數。
(2)實行分批多次采摘,可減少蟲口數。
(3)在發生高峰前噴施20%噠螨酮或15%滅螨靈2 000~3 000倍液,或2.5%撲虱蚜800~1 000倍液。
3茶麗紋象甲
3.1危害特征及發生規律
幼蟲在土中食須根,主要以成蟲咬食葉片,致使葉片邊緣呈弧形缺刻。嚴重時全園殘葉禿脈,對茶葉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茶叢樹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陸續化蛹,4月上旬開始陸續羽化、出土,5~6月為成蟲危害盛期。成蟲有假死性,遇驚動即縮足落地。
3.2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殺除幼蟲和蛹。
(2)利用成蟲假死性,地面鋪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滅。
(3)于成蟲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用菌粉15~30 kg/hm2拌細土施于土面。
(4)成蟲出土高峰前噴施10%多來寶800倍液,或98%巴丹800倍液,或與871菌粉27.5~15.0kg/hm2混用。
4茶毛蟲
4.1危害特征及發生規律
蟲體毛絲有毒,皮膚觸及痛癢紅腫。幼蟲咬食葉片,數量大時可把整片茶園吃光,僅剩禿枝,損傷樹勢,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幼蟲黃褐色,腹背有8對較大的絨球狀毛瘤,上簇生黃色毒毛。成蟲產卵在中下部老葉背面,卵塊上覆有黃色絨毛。
平地茶園年發生4代,危害盛期在4月、6月、8月和10月,高山茶園年發生3代,危害盛期在5月、7月和9月,以卵塊在老葉背面越冬。幼蟲群集為害,一般有6齡。老熟幼蟲遷至根際落葉下結繭化蛹,成蟲有趨光性。 轉貼于
4.2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茶毛蟲卵塊(特別是越冬卵),并保護利用卵寄生蜂。
(2)化蛹盛期結合中耕培土,耕殺蟲蛹。
1 危害特點及生活習性
1.1 地老虎
地老虎是河西走廊棉區一種比較常見的棉花苗期害蟲之一,一般為害期發生在4~5月之間,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初孵幼蟲的盛發期。初孵幼蟲吃掉土中的幼芽,棉籽被吃空,造成缺苗斷壟,啃食葉肉留表皮,子葉被咬成許多孔洞和缺刻;稍大的幼蟲為害生長點,把剛剛露頭的小真葉從基部咬傷,嚴重的整個生長點被毀,形成多頭棉,開花結鈴少且遲;3齡后的幼蟲可咬斷主莖,每頭幼蟲一夜可咬斷3~5株棉苗,甚至可咬斷十幾株以上的棉苗基部,白天躲藏在土下1.50 cm左右的地方潛伏不動,夜間或陰天出來活動為害棉苗。
1.2 蚜蟲
蚜蟲是生產上為害時間最長,發生范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主要害蟲,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葉背面或新葉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向背面卷縮,葉表有蚜蟲分泌的蜜露,螞蟻喜食蜜露,常常幫蚜蟲驅趕天敵,而蜜露形成霉菌,腐蝕葉片,嚴重時導致棉株下部葉片脫落,鈴重減輕,被受害的棉花植株矮小,葉片皺縮,蕾鈴數減少,發育緩慢。在棉田的為害有苗蚜和伏蚜2個階段,苗蚜發生在出苗到現蕾以前,適宜偏低溫度,溫度上升,蟲口迅速下降,因此這個時期的蚜蟲易防治,伏蚜主要發生在7月下旬和8月份,適宜偏高的溫度,溫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每頭伏蚜共產60~70頭仔蚜,防治范圍廣,難度大。
1.3 棉紅蜘蛛
為害棉花的葉螨總稱棉紅蜘蛛,種類較多,在河西走廊棉區主要是敦煌葉螨,棉紅蜘蛛在棉葉背面吸食汁液,引起葉片失綠,出現黃斑、紅斑和黃白斑,嚴重時可造成葉片干枯脫落,植株枯死,狀如火燒,造成大面積無收或減產。2009年棉紅蜘蛛在敦煌棉區較為嚴重,占總面積的80 %以上。棉紅蜘蛛的發生與氣候關系密切,氣溫在20~28 ℃之間時,隨氣溫的升高,生長發育加快,大雨是影響棉紅蜘蛛田間種群消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棉紅蜘蛛的發生與棉田環境關系密切,棉花長勢越差受害越嚴重,地勢越高,越干燥的地塊,對棉紅蜘蛛發生有利。
1.4 棉鈴蟲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的鉆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其次食害嫩葉,成蟲白天隱藏在葉背,黃昏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卵產于棉株上部,初齡幼蟲取食嫩葉,取食后嫩葉呈孔洞或缺刻,其后為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蕾鈴,在內取食,并能轉移為害,花蕾被蛀后,苞葉張開發黃,2~3 d隨即脫落,食害蛀頭和花藥,使之不能授粉結鈴,青鈴被害后蛀成孔洞,誘發病菌侵染,造成爛鈴,老熟幼蟲吐絲下垂,以土化蛹,以蛹越冬。
1.5 棉薊馬
棉薊馬已由過去的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以銼吸式口器為害棉花子葉、真葉和生長點,子葉受害后,葉背面有銀白色斑點,受害重時,斑點連片、葉片加厚,正面出現黃褐色斑點,嚴重時子葉干枯脫落,真葉受害后變厚變脆,粗糙不平,正面翻卷如瓢或破裂呈爛葉,影響光合作用,生長點受害可干枯死亡,子葉肥大形成無頭棉,又叫“公棉花”,半月后再形成枝葉叢生的杈頭苗,影響蕾鈴發育,造成產量下降和品質低劣。
2 防治方法
2.1 越冬場所的處理
注重秋耕冬灌,可以風化土壤,壓低越冬蟲口基數,破除田埂,破壞越冬場所,提高各種蟲害的死亡率。
2.2 春季藥劑封鎖
從地邊地角開始向外延伸100 m范圍內的溝、渠、林、路及其他作物地面噴灑50 %久效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2次。
2.3 加強棉田水肥管理
保證棉花長勢良好,結合農事操作,及時中耕除草整枝,將田間管理時摘除的頂心、贅芽以及打掉的無效蕾帶出田外處理,可以明顯減少棉田害蟲卵和初孵幼蟲的存量。
2.4 防治地老虎
可采用投毒餌的方法,餌料可采用棉籽或豆渣,先將餌料粉碎,在鍋內炒香,也可將鮮草砸碎做餌料,然后將90 %晶體敵百蟲750~1 500 g/hm2加少許水化開,噴在75~120 kg餌料上,于傍晚撒到幼苗附近或行間。在棉花播種前2~3 d或在棉花播種的同時,每隔3~4行棉花種1行小油菜,穴距1 m左右,小油菜出苗后,將地老虎誘到小油菜菜穴中,集中消滅,該方法省工省時,投資少,簡便易行。
2.5 防治蚜蟲
苗期點片發生時,用40 %氧化樂果配成1∶5加水配成藥液,涂抹于主莖紅綠相間處的一側,涂抹長度為2~5 ㎝,不得環涂;在棉苗生長中、后期,卷葉率達到10 %~15 %時,用80 %敵敵畏乳油1 500~2 250 mL/hm2,兌水15~30 kg稀釋后,再加細沙土450~750 kg混拌均勻,于早晚順溝撒入棉田。
2.6 防治紅蜘蛛
田間及時查找被害株,發現被害株插上標記,摘除棉株下部有螨葉片,帶出棉田銷毀,抹去棉株中、上部葉背的螨,進行藥劑防治,及時調查螨情,開展早期點片防治,控制其擴散。用20 %三氯殺螨醇乳油稀釋1 000~2 000倍或50 %久效磷乳油和40 %氧化樂果乳劑稀釋2 000倍進行噴灑。
2.7 防治棉鈴蟲
優化作物布局,避免鄰作蟲害的遷移和繁殖,在棉田邊、渠埂點種玉米誘集帶,選用早熟玉米品種,利用棉鈴蟲成蟲喜歡在玉米喇叭口棲息和產卵的習性,每天清晨抽打心葉,消滅成蟲,減少蟲源,可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保護天敵,有利于棉田生態環境的改善。取去皮大蒜1.5 kg,搗爛成泥,加清水50 kg,攪拌浸泡30 min后取濾液噴灑,防治效果可達80 %以上。根據棉鈴蟲喜楊樹枝氣味的特性,將楊樹枝放置使其萎蔫,然后捆成把,于傍晚插放在棉田,把長高出棉株20~30 ㎝,于次日清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楊樹枝把每隔5~7 d更換1次,以保證誘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