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063-1
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踐中,防治方法有很多,但往往需要考慮各種病蟲害的特征而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一般來講,病蟲害防治方案要堅持“安全、有效、經濟、簡單”的原則,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對人、畜、天敵、園林植物等無毒副作用,對環境無污染;另一方面,又要達到防治效果最大化,確保投入少、回報高,且簡單易行。
通常,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植物檢疫、園林技術措施、物理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化學防治病蟲害的技術措施。
1 農藥的種類
化學防治是指用農藥來防治害蟲、病害、雜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學防治措施具有投入少、見效快、效率高等優點,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藥劑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效防治的同時如果使用不慎或不按規定使用,則可能對人、畜、植物產生藥害。
在生產中,使用的農藥種類繁多,需要對其具有清楚的認識,以確保正確使用。一般來說,按防治對象來講,農藥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殺鼠劑、除草劑等。按照化學組成來講,通常分為無機農藥、有機農藥、植物性農藥和微生物農藥。常見的無機農藥包括砷素劑、氟素劑等,因其部分產品藥效低、易殘留且對環境影響大而受到限用或禁用;常見的有機農藥包括有機磷殺蟲劑、有機氯殺蟲劑、有機氮殺蟲劑等,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殺蟲劑。而微生物農藥往往具有專門的殺滅效果而廣泛用于某些病蟲害的防治,如白僵菌、青蟲菌、BT乳劑、殺蚜素等。
而從農藥的生產方式來講,從使用方便的角度一般會將農藥加工成不同的劑型,一般為粉劑、可濕性粉劑、浮油、顆粒劑和煙劑等。每種不同劑型的農藥都需要不同的使用方法,在防治時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粉劑一般不溶于水,所以通常用于噴粉、撒粉、拌種或用來制成毒餌。需要注意的是,粉劑不能用來噴霧,否則易產生藥害。可濕性粉劑通常在用水稀釋后作噴霧用。乳油如敵敵畏乳油、甲胺磷乳油等通常需要經過加水稀釋后進行噴霧。使用乳油防治害蟲的效果一般比其他劑型好,觸殺效果高,殘效期長。顆粒劑主要用于土壤處理,具有藥效長的優點。煙劑可以燃燒,使原藥受熱在空氣中結成飄浮狀的微粒,適用于防治高大林木的害蟲或溫室中害蟲。
2 農藥的使用方法
農藥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種,在生產實踐中需要根據病蟲害的發生和使用的藥劑進行選擇。
噴霧是化學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噴霧是將乳油、水劑、可濕性粉劑,按所需的濃度加水稀釋后,用噴霧器進行噴灑。噴霧時要盡量做到噴施均勻、周到,使植物表面充分濕潤,但基本不滴水。噴霧時要順風或垂直于風向操作,嚴禁逆風噴霧,以免引起人員中毒。拌種是種植前進行的防治措施,即將農藥、細土和種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用藥方法,常用于防治地下害蟲。毒餌是將農藥與餌料混合在一起的用藥方法,常用來誘殺蠐螬、螻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熏蒸通常用于保護地種植這樣的密閉空間,可以有效殺滅害蟲和防治病害,通常也用于倉庫殺蟲。
此外,還有防治園林樹木體內害蟲如天牛等的注射法、地下根施農藥、噴粉、毒筆、毒繩、毒簽等方法。
3 化學防治的注意事項
由于農藥使用不當會造成對園林植物的毒害作用也就是藥害,加之許多園林植物比較嬌嫩,如幼苗、花卉等極易產生藥害,所以,用藥時必須科學、合理施用,以確保生產安全。
一是要避免產生藥害。藥害的產生通常是由于使用農藥的劑量過大或藥物濃度過高引起的;施藥時的天氣也是產生藥害的因素之一,一般在高溫、潮濕等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用藥,容易產生藥害。此外,園林植物在細苗期、開花期等時期也更容易遭受藥害。
要避免藥害的產生,必須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說明書》用藥,控制用藥濃度,不得任意加大使用濃度,不得隨意混合使用農藥。同時,在施藥時間上應選擇在早上露水干后及11點前,或下午3點后用藥,避免在中午前后高溫或潮濕的惡劣天氣下用藥,以免產生藥害。由于園林生產具有場地的固定性和生產的長期性,所以還要避免長期單一地使用一種農藥進行防治,因為這樣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而降低藥效,應注意在不同的年份或季節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
二是正確選擇農藥。農藥的選擇應該經過綜合的考量,如對園林植物的生長習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農藥的性能等因素進行了解后,進一步選用正確的品種和用藥量。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已經廣泛應用,應盡量選擇此類藥劑。
三是正確混合使用農藥。混合使用農藥可以同時防治多種病蟲害,且可以減少農藥噴施的次數,提高農藥的使用率,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正確混合使用農藥對于一般人員來說是個難題,需要進行學習以掌握科學的使用方法。在生產中,要避免將易產生化學反應的農藥混合使用。如酸性農藥不能與堿性化學物質混合使用,因為兩者會產生分解從而導致農藥失效。其次,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農藥混合使用,不能將屬于同一類型農藥中的不同品種混合使用,以免導致交互抗性的產生。
總之,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是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廣大園林生產者應當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以保障園林生產的順利進行和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馬英玲,韋春義.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廣西林業,2004-01.
[2] 吳國新,姚方,張蕊,楊娟.園林植物生長的生物環境調控.經濟研究導刊,2011-05.
關鍵詞 農藥;分類;劑型;毒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S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165-03
Basic Knowledge and Announcements of Pesticides
ZHANG Dong-xue
(Jinhua Forest Farm of Longde County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Longde Ningxia 756300)
Abstract Classification,dosage form,toxicity,application method of pesticides,announcements and machinery of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introduced,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pesticides;classification;dosage form;toxicity;application method;announcements
1 農藥的分類
農藥是農用化學藥劑的簡稱,是用于防治危害農林作物及其產品的害蟲、病菌、雜草、鼠類等和調節植物生長的藥劑。農藥被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牧業等生產的產前、產中到產后的全過程。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農藥,把農藥細分為多種類型和加工成許多種劑型。
1.1 按照農藥的性質分類
(1)化學農藥。又可以將它分為有機化學農藥和無機化學農藥。有機化學農藥歸于一類通過人工合成,具有殺傷有害生物能力和調節有害生物生長發育的一類有機合成化合物,如甲基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溴滅菊酯、溴氟菊酯、丁醚脲、多殺霉素、氟樂靈、毒鼠磷、2,4-D等。無機農藥屬于由天然礦物原料加工而制成的農藥,如砷酸鉛、磷化鋁、石灰硫黃合劑、硫酸銅、波爾多液等。
(2)生物農藥。可分為微生物性農藥和植物性農藥。用生物活體(主要是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進行加工而成的農藥,此農藥與有機農藥相比,具有對人畜低毒、選擇性強、較易降解、不污染環境和植物產品的優點,如蘇云金桿菌、綠僵菌。
1.2 按農藥的用途分類
主要有7種類型:①殺菌劑。用于防治植物真菌和細菌病害。②殺蟲劑。用于防治各類害蟲。③殺螨劑。用于防治植食性螨類。④殺鼠劑。用于防治鼠類,主要是胃毒劑。⑤殺線蟲劑。用于防治植物線蟲病。⑥除草劑。用于防治雜草、有害植物。⑦植物生長調節劑。
1.3 按農藥的作用方式分類
(1)殺蟲劑的作用方式。殺蟲劑通過一定的途徑進到害蟲的體內,發揮藥效,以致害蟲死亡。①觸殺作用。是指害蟲接觸到藥劑時,藥劑通過蟲體的表皮進入蟲體內使害蟲中毒死亡。②胃毒作用。是指農藥通過害蟲的口器和消化道進入蟲體使害蟲中毒死亡。③熏蒸作用。就是利用殺蟲劑在密閉的場所殺死害蟲、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的技術措施。④內吸作用。殺蟲劑能被植物根、莖、葉或種子吸收,并輸導至各部分組織內,當害蟲取食植物汁液時中毒死亡。另外還有拒食作用、引誘作用、不育作用、昆蟲生長調節作用等的殺蟲劑。有很多殺蟲劑同時具有幾種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一種殺蟲劑可以發揮一至多種作用。
(2)殺菌劑的作用方式。①病原菌在侵染前對植物起到保護作用,如波爾多液、代森鋅、滅菌丹葉枯凈。②在植物發病后,通過內吸對植物的治療作用,如多菌靈、代森銨、撲海因、克菌丹、福美砷、甲基硫菌靈等。③殺菌劑通過接觸植物病原以后,并殺死病原菌的鏟除作用。
(3)除草劑的作用方式。①觸殺性。通過噴粉、噴霧等方式使用藥劑后,直接殺死接觸到藥劑的雜草活組織。它只對雜草的地上部分有效。②內吸性。通過給植物體或土壤使用藥劑,植物體吸收后殺死雜草全株的內吸作用。
2 農藥的劑型
現代有機合成農藥,它的生產大體上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原藥生產;第2階段是加工劑型生產。其主要劑型有以下幾種:一是粉劑。將原料和填料及穩定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經機械粉碎、研磨、混勻,制成的粉狀混合物,是一種常用劑型。二是可濕性粉劑。用原藥、填料、濕潤劑、溶劑、乳化劑、粘著劑和分散劑等,經機械磨成細粉狀混合物。可用作噴霧、拌種、配制毒土、毒餌、灌心、潑澆和土壤處理等。三是可溶性粉劑。把具有水溶性的固體農藥制成可溶性粉劑,比水劑效果好。如殺蟲脒可溶性粉劑、敵百蟲可溶性粉劑。四是乳劑。在農藥原油中加乳化劑,混合均勻制成透明油狀液體。主要用途是噴霧、拌種、浸種、制毒餌和涂莖等。五是水劑。利用某些原藥能溶解于水的特點,以水為溶劑,添加適宜的助劑直接配制成的藥劑。六是顆粒劑及微粒劑。將藥劑加入某些載體混合后,經加工制成的顆粒或微粒狀制劑。主要用作穴施、條施等。顆粒劑的優點是貯運方便,施用過程中,沉降性好,飄移性小,對環境污染小,可控制農藥有效成分的釋放速度,殘效期長,施藥方便,同時可使高毒農藥低毒化,對施藥人員安全。缺點是顆粒劑的加工成本比粉劑高。七是膠體劑。利用濕法進行超微粉碎,將農藥細粉分散在水或油及表面活性劑中,形成黏稠狀可流動的液體。八是緩釋劑。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原藥貯存于農藥的加工品中,然后有控制地、緩慢地釋放出來,這樣還可以延長緩效期,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或毒性。膠囊劑就是一種緩釋劑,如一六五膠囊劑。九是煙劑。用農藥原藥和助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成的片狀、粉狀混合物。煙劑的優點是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工效高,勞動強度低,不需任何器械及水,藥劑在空間分布均勻等。缺點是發煙時藥劑易分解,棚膜破損,藥劑逸散嚴重;成本高,藥劑品種少。十是超低容量制劑。這是專門供超低容量噴霧使用的劑型,可用高濃度的油劑,其中加入適當的助劑。
3 農藥的毒性
指農藥對人、畜等產生毒害的性能。農藥的毒性分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殘留毒性及“三致”作用,是評價農藥對人、畜安全性的重要指標。
3.1 急性毒性
指一次性口服、吸入、皮膚接觸大量農藥,或短時間內大量農藥進入體內,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中毒癥狀。
3.2 慢性毒性
指口服、吸入或皮膚接觸低劑量農藥,藥劑在人、畜體內積累,引起內臟機能受損,使生理機能、組織器官等產生病變癥狀。
3.3 殘留毒性
指農產品含有的農藥殘留量超過最大允許殘留量,人、畜食用對健康產生影響,引起慢性中毒。
3.4 “三致”作用
指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農藥的毒性大小常用農藥對試驗動物的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濃度LC50、無作用劑量(NOEL)表示。致死中量LD50為在一定條件下使一組試驗動物群體中的50%發生死亡的劑量。致死中濃度LC50為在一定條件下使一組試驗動物群體中的50%發生死亡的濃度。致死中量越小,農藥的毒性越高;反之,致死中量越大,農藥的毒性越低。
4 農藥使用方法
農藥的使用技術直接影響農藥的防治效果。要達到理想的施藥效果,首先要了解防治對象的發生規律、條件,掌握最佳時機進行防治,然后根據藥劑選用適當的藥械,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施藥。農藥的劑型和防治對象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應采用最佳的使用方法,達到以最小的投入消滅病、蟲、草、鼠等為害,取得最大效益。
4.1 噴霧法
噴霧法是指用手動、機動或電動噴霧機將藥液分散成細小的霧點,分散到作物或靶標生物上的一種施用方法,也是施藥方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直接粘附在植物或蟲體上。
4.2 噴粉法
噴粉法是粉劑農藥的主要使用方法,它利用噴粉器械產生的氣流把粉劑吹散,使粉粒覆蓋在靶標及作物表面,并要求藥粉能在靶區產生有效沉積,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4.3 撒施法
用顆粒劑、毒土(沙)、毒肥直接撒在田間的施藥方法。撒施法適合土壤處理、水田施藥及一些作物的心葉施藥。甲基異硫磷制成毒土防治小麥吸漿蟲、用辛硫磷顆粒劑丟心防治玉米螟等。
4.4 熏蒸與熏煙法
利用常溫下有效成分為氣體的藥劑或通過化學反應能生成具生物活性氣體的藥劑,以氣體發揮毒效殺死害蟲和病菌的方法。
4.5 種苗處理法
用農藥對種子及苗木施藥處理的方法,是一種比較節約的方法,集中對種子施藥,將種子與藥劑混合均勻,使種子外表覆蓋藥劑,同時防治種傳、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按處理方法可分為拌種、浸漬、悶種。
4.6 涂抹法
將農藥的水溶液、乳濁液、懸浮液,通過特定的工具,涂抹在作物上,殺死和預防病蟲草害的方法。如蘋果的腐爛病,在開春刮除病斑后,涂抹9281等藥劑。
4.7 土壤施藥法
將液體或固體或氣體狀農藥噴、撒施在地面或耕翻于土層下,或直接灌于土層防治病蟲及雜草的方法,又稱土壤消毒。常有撒施、溝施和株施。
4.8 毒餌法
用害蟲喜食的食物,如豆餅、花生餅、麥麩作餌料,加適量的水拌和,再加上具有胃毒作用的農藥,如敵百蟲、辛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等,拌勻而成。
5 農藥使用的注意事項
5.1 農藥的合理使用
要求做到用藥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環境,殘留小,對作物、人、畜安全,堅持經濟、有效、保益滅害的原則,用于生態學觀點綜合防治。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要考慮如下問題:一是選擇適當的農藥防治[1-2]。農藥性質不同,防治對象和效果也不一樣,即使防治范圍比較廣的農藥,也不是對所有病蟲害都有效,因此要正確選擇農藥種類。二是選擇適當的時間用藥。搶抓病蟲害防治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藥效,確保作物免遭危害。一般在病蟲發生初期施藥收效最大。三是掌握用藥量。準確控制用藥濃度、用量和施藥次數。用最低有效濃度和最少有效次數,既經濟、安全、有效,又省工、省藥、省成本,還可避免對作物產生藥害、減少殘毒,對天敵無害。四是講究施藥方法。不斷改進施藥方法。凡使用種子與土壤處理、性引誘劑和毒餌誘殺等方式有效的,盡量采用此種方法。五是看天氣施藥。氣候條件的變化既影響藥效的理化性,又影響防治對象的生理活動,從而影響藥效。六是合理混用農藥。將2種或2種以上的農藥或化肥與農藥混合使用,可以同時兼治幾種病蟲害,還可與化學除草、施肥結合起來,節省用工并防止產生抗藥性。但要防止降低藥效,因為不是所有農藥都可混合[3-4]。
5.2 農藥的安全使用
農藥既能殺蟲、治病、除草,又能對其他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毒害,故使用時要考慮其他生物的安全,主要是針對人、畜、蜜蜂等。主要的毒性類型有:一是急性毒性。分為6級毒性,特劇毒,
6 常用病蟲害防治機械
病蟲害防治機械按照驅動力的不同分為人力式和機動式,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分為便攜式、手扶式、牽引式、懸掛式和自行式等。下面介紹常用的3種。
6.1 液力噴霧車
液力噴霧車是以汽車作為動力和載體、以液力噴霧法進行噴霧的噴灑車。車上裝有藥液泵(給藥液加壓)、藥液箱和噴灑部件等,通常以汽車動力驅動藥液泵工作,用遠程噴槍進行噴灑。
6.2 手持單管噴霧器
手持單管噴霧器是一種便攜式液泵噴霧器,液泵為一手拉柱塞泵,握住手柄上下抽動塞桿,通過調解氣壓來完成吸液噴液過程。特點是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但只適用于小范圍的噴灑[5]。
6.3 背負式手動噴霧器
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是一種便攜式液泵噴霧器,液泵為一手拉柱塞泵,握住手柄上下抽動塞桿,通過調解氣壓來完成吸液噴液過程。特點是攜帶方便、操作簡單。
6.4 背負式動力噴霧噴粉機
背負式噴霧噴粉機通過汽油或柴油發動機驅動風機高速旋轉,使風機產生的大量氣流從風機出風口流出,經蛇形管、直噴管,從噴頭噴出;而少量氣流經上風管進入藥箱,使藥液在壓力作用下,經輸液管到噴頭,從噴頭喉管處的周圍小孔噴出。由于噴出的液滴遇到分機產生的強大氣流,噴出后呈霧狀。
6.5 可調節背負式電瓶噴霧(噴粉)機
可調節背負式電瓶噴霧(噴粉)機是近年來新型的噴霧(噴粉)機,用蓄電電瓶作為動力源,有可調節藥量裝置。原理同其他的機器一樣,只是在背負式動力噴霧噴粉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減輕了它的重量和部件,但增強了效能,減少了噪音,深受用戶歡迎。
7 參考文獻
[1] 焦玉蘭.農藥的科學 安全使用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4(10):19.
[2] 君廣斌.果園施用細菌農藥應注意的事項[J].果農之友,2014(7):43.
[3] 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學校.森林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摘要:
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在大豆害蟲綠色防控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在大豆害蟲綠色防控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介紹了常用的大豆害蟲物理機械防治方法蟲物理機械防治方法,包括人工器械捕殺、誘殺或誘集、阻隔法、溫濕度應用、放射能殺蟲和激光殺蟲激光殺蟲,為大豆生產上的害蟲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豆大豆;害蟲;物理機械防治技術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害蟲主要有葉部害蟲(包括大豆蚜、大青葉蟬、苜蓿盲蝽、三點盲蝽、牧草緣蝽、斑須蝽、點蜂緣蝽、豆芫菁、二條葉甲、斑鞘豆葉甲、雙斑螢葉甲、棉鈴蟲、大造橋蟲、白雪燈蛾、腎毒蛾、銀紋夜蛾、豆卜饃夜蛾、苜蓿夜蛾、紅棕灰夜蛾、豆灰蝶、斑緣豆粉蝶)、地下害蟲(包括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黑絨金龜、小地老虎、蒙古土象)、鉆蛀害蟲(豆稈黑潛蠅、豆根蛇潛蠅、豆卷葉野螟、大豆食心蟲、豆小卷葉蛾)等,其為害籽粒、葉部、莖部和根部等部位[1-2]。在大豆害蟲綜合治理中,物理機械防治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物理機械防治法即利用簡單工具及物理因素防治害蟲的方法,不污染環境,簡單易行,便于掌握和推廣,有利于開展群眾性的防治工作,在整個綠色防控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文中介紹了常用的大豆害蟲物理機械防治方法,包括人工器械捕殺、誘殺或誘集、阻隔法、溫濕度應用、放射能殺蟲和激光殺蟲,為開展大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1人工器械捕殺
當害蟲個體易于發現、群體較小、勞動力允許時,進行人工捕殺效果較好,既可消滅蟲害,又可減少用藥,例如人工采卵,即害蟲在大豆葉子上產下卵后,收集卵粒并集中處理;蛾類大量群集時進行人工捕殺或驅趕;對有假死習性的害蟲震落捕殺等。田間一旦出現中心有蚜蟲植株時,應及時處理該植株及其周圍,將蟲害封鎖、控制在萌芽狀態,避免大范圍擴散。當害蟲群體數量較大,可采用吸蟲機捕殺。吸蟲機是一種新型物理防治害蟲的器械,利用通風管,在大豆植株冠頂用風力將昆蟲吸入機內,同時將吸入的昆蟲粉碎,對于鱗翅目、鞘翅目等小型昆蟲效果較好。
2誘殺或誘集
誘殺是利用害蟲的某些趨性或其他生活習性(如越冬、產卵、潛藏),采取適當的方法誘集,然后集中處理,或結合殺蟲劑誘殺害蟲。常見的誘殺方法如下。
2.1燈光誘殺
對有趨光性的害蟲,可利用特殊誘蟲燈管光源,如雙波燈、頻振燈、LED燈等,吸引毒蛾、夜蛾等多種昆蟲,輔以特效粘蟲紙或水盆致其死亡。
2.2食餌誘殺
用糖醋液誘集,白糖、醋、酒精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糖醋液,加少量農藥,將配制好的糖醋液盛入瓶或盆中,占容器體積的一半,在大豆田中每間隔一段距離放置一個,可有效誘殺地老虎、豆卜饃夜蛾等害蟲。
2.3潛所誘殺
利用某些害蟲對棲息潛藏和越冬場所的要求特點,人為造成害蟲喜好的適宜場所,引誘害蟲加以消滅。例如在大豆播種前,在大豆田周圍保留一些害蟲棲息的雜草,待害蟲產卵或化蛹后,將大豆田周圍的雜草割掉,將其蟲卵或者蛹一并處理,破壞其正常繁殖。
2.4作物誘集
在田間種植害蟲喜食的植物誘集害蟲。例如,大豆田邊人工種植紫花苜蓿帶,可以為大豆田提供一定數量的天敵[4]。在大片大豆田中提早種植幾小塊大豆,加強肥水管理,誘集豆莢螟在其集中產卵,然后對其采取適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減輕大面積受害程度。
2.5色板誘殺
色板誘殺不僅能有效降低當代蟲口數量及其對大豆的為害程度,還能控制下一代的害蟲種群,還可監測田間蟲情。利用色板可誘集到大豆田258種節肢動物,淺綠色板和黃色板誘集種類數和個體數最多,對大豆蚜蟲、薊馬等昆蟲均有較強的誘集力[5]。
3阻隔法阻
隔法是根據害蟲的活動習性,設置適當的障礙物,阻止害蟲擴散或入侵為害。近年來,防蟲網被廣泛利用,即采用優質聚乙烯為原料經拉絲織造而成,將防蟲網作為屏障,將害蟲阻止在網外,改變害蟲行為。用防蟲網、遮陽網、塑料薄膜防止成蟲侵入,對毒蛾、夜蛾及大豆蚜蟲的防治效果比較理想;也可在大豆田壟里撒上草木灰,阻止蝽類、木虱等與大豆苗直接接觸,以達到大豆苗不被害蟲破壞。大豆在倉貯過程中也可能發生蟲害,利用蟲體與谷粒體積和比重不同,采用過篩或風扇等措施使大豆和害蟲分離。
4溫濕度應用
溫度、濕度是影響害蟲殺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溫度、濕度對害蟲的生長發育、蟲卵的存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持續高溫或低溫處理都可有效抑制貯藏害蟲的生長。對于大多數害蟲,最適宜生長和繁殖溫度為25~33℃。降雨較多時,土壤濕度較高,土壤飽和水分達到50%以上時,越冬幼蟲多不能結繭而死亡。例如,大豆根潛蠅1年發生1代,以蛹在被害根茬上或被害根部附近土內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氣溫高,雨水偏多,土壤濕度大,適宜發生為害,因此,在秋季收割后及時進行深翻,通過耕翻的方式將害蟲翻到土壤表面,經過日曬、風吹、雨淋、耙、壓、機械損傷和天敵取食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害蟲死亡率,將準備越冬的幼蟲或蛹埋入土壤深層,減少越冬蟲源[2]。在播種前,通過浸種、消毒土壤等措施預防害蟲發生。
5放射能殺蟲
應用放射能防治害蟲可以直接殺死害蟲,也可以損傷昆蟲生殖腺體,造成雄蟲不育,再將不育雄蟲釋放到田里,使其與雌蟲,造成大量不能孵化卵,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害蟲習性和活動規律[6]。如在大豆田里,蠐螬生活較為隱蔽,常咬食作物幼根及莖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斷根、斷莖,枯萎死亡,農田缺苗、斷壟嚴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通常情況下一般貯糧害蟲很少對大豆形成侵害,在大豆貯藏過程中,除可能出現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與粉斑螟蛾的危害外,也易滋生銹赤扁谷盜等第二食性害蟲。放射能可以殺滅這些害蟲,延長大豆貯存時間,具有殺蟲快速、高效和無污染等特點,此方法在國際上已被認為是輻射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冷消毒法和一種比較理想的殺蟲方法。
6激光殺蟲
由于不同種類昆蟲對不同激光有不同的敏感性,曾有學者用波長為450~500nm的激光殺死螨類和蚊類,用小功率CO2激光在30min內殺滅赤擬谷盜,用紅寶石和CO2激光器輸出的激光,對一些農業害蟲進行照射時,害蟲紛紛死亡;用功率2W、波長808nm的半導體激光器,對亞洲小車蝗和亞洲飛蝗也有較好的致死作用[7-8]。利用高能激光器進行核輻射處理,可以破壞害蟲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發育時期,殺傷害蟲,造成遺傳缺陷。激光器的能級如果低于害蟲的致死劑量,可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在害蟲防治工作中,低功率的激光器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采用大直徑光束的輕便激光器照射一大塊大豆田,就可以便利地殺死所有的害蟲,合理控制激光束強度才不能將有益的昆蟲殺滅,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激光殺蟲是一種新型的殺蟲方式,并且無污染,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也不會如同化學農藥,使害蟲產生抗藥性,相對于生物治蟲的范圍更加廣闊,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殺蟲效果。
7展望
由于各大豆主產區自然條件復雜,加之種植方式、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也有差異,大豆田形成了繁雜的害蟲種群,已開發的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其應用領域相當廣泛,能有效殺死隱蔽性害蟲,降低害蟲的抗藥性,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其前景廣闊。所以應盡量推廣。但物理機械防治存在一些局限性,在防治成本方面,有時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在防治裝備方面,還需研制帶電防蟲網、粘蟲色板、LED殺蟲燈等[9-10],在應用技術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和空間。
參考文獻:
[1]史樹森.大豆害蟲綜合防控理論與技術[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
[2]許艷麗,王麗芳,李春杰,等.大豆田害蟲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J].大豆科技,2009(3):12-14.
[3]王穎,王志英.春尺蠖的物理機械防治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04(5):35-36.
[4]喬格俠,秦啟聯,梁紅斌,等.蚜蟲新型預警網絡的構建及其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應用昆蟲學報,2011,48(6):1596-1601.
[5]李佳,高宇,崔娟,等.大豆田昆蟲對不同顏色趨向選擇的差異性分析[J].大豆科學,2015,34(2):289-292.
[6]徐德良,王敏鑫,邵元海.茶樹害蟲物理防治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茶葉,2013(1):7-8.
[7]姚明印,,牛虎力.激光輻照對亞洲小車蝗蝻蟲殺滅效應初步研究[J].應用激光,2008,28(1):48-52.
[8]姚明印,劉木華,趙進輝,等.低強度激光輻照對蝗蟲活性的影響[J].激光雜志,2009,30(4):66-67.
如今,農藥、化肥濫用和污水灌溉使得不少菜田的土壤受到嚴重污染,所產出的蔬菜農藥殘留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市民在食用這些蔬菜后屢屢發生中毒事件,如毒豇豆、毒韭菜、避孕藥黃瓜、爆炸西瓜事件等。為此,許多市民開始在自家的陽臺、露臺、樓頂等地方開辟私家小菜園,一方面是為了應對蔬菜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可從種菜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然而,不管在哪里種菜,都會發生病蟲害,這是自然規律,市民往往一開始種菜積極性很高,但面對各種病蟲害束手無策時,就會變得心灰意冷。一方面在自己家里種菜主要是圖個安全,所以就拒絕使用農藥和化肥,尤其是農藥,另一方面絕大多數市民不懂得蔬菜病蟲害防治的知識。事實上,居家種菜用不用農藥不能一概而論,許多對人畜無毒、無殘留的生物農藥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所謂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害蟲、病菌、雜草、線蟲、鼠類等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一類農藥制劑,或者是通過仿生合成的具有特異作用的農藥制劑。關于生物農藥的范疇,目前國內外尚無十分準確統一的界定。我國生物農藥按照其成分和來源可分為微生物活體農藥、微生物代謝產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4種。但是,在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應用中,生物農藥一般主要泛指可以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微生物源農藥,按照防治對象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螨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目前市場開發并大范圍應用的生物農藥產品,只對病蟲害有作用,一般對人畜及各種有益生物(包括動物天敵、昆蟲天敵、蜜蜂、傳粉昆蟲及魚、蝦等水生生物)較安全,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也比較小。
1 生物殺蟲劑
1.1 阿維菌素
又稱阿佛曼菌素,是一種新型高效、廣譜的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作用機理:干擾害蟲神經生理活動,阻斷運動神經信號的傳遞,使害蟲中央神經系統的信號不能被運動神經元所接受,使蟲體麻痹中毒致死[1]。作用方式主要是觸殺、胃毒,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無內吸作用。
使用方法:①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在低齡幼蟲期使用2%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②防治潛葉蠅、美洲斑潛蠅和白粉虱等害蟲,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蟲發生期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5 000倍液噴霧;③防治葉螨和各種抗性蚜蟲,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噴霧。使用注意事項:①該藥無內吸作用,噴藥時應注意噴灑均勻、細致周到;②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
1.2 蘇云金芽孢桿菌制劑
蘇云金芽孢桿菌(簡稱Bt)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好氣芽孢桿菌。殺蟲機理:昆蟲取食蘇云金芽孢桿菌后,桿菌在其胃腸道內產生蛋白質晶體內毒素(δ-內毒素)、熱穩定毒素(β-外毒素)、葉蜂毒素(α-外毒素)及Bt-γ外毒素。這些毒素能侵蝕昆蟲腸道細胞,破壞其腸道內膜,并進入血淋巴組織,使害蟲因饑餓而出現敗血癥,最后死亡。對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螨類和線蟲等許多有害的昆蟲有毒殺作用[2]。
使用方法:對敏感害蟲如菜青蟲等,可使用濃度為0.1億~0.2億個孢子/mL,即500~1 000倍液;對不太敏感的害蟲,使用濃度為0.5億~1億個孢子/mL,即100~200倍液。防治菜青蟲,用Bt乳劑800倍液在孵化盛期至1齡幼蟲盛發期噴灑。使用注意事項:①需在氣溫18℃以上使用,宜傍晚施藥,以發揮最佳殺蟲效果;②不能與殺菌劑混用,應在避光、陰涼、干燥處保存;③隨配隨用,從稀釋到使用,一般不超過2 h;④使用間隔期10~15天。
1.3 滅幼脲
屬苯甲酰脲類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為昆蟲激素類農藥。作用機理:通過抑制昆蟲表皮幾丁質合成酶和尿核苷輔酶的活性,來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導致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3]。作用方式:主要表現為胃毒作用,對變態昆蟲特別是鱗翅目幼蟲表現出很好的殺蟲活性,常用于防治菜青蟲、甘藍夜蛾等,也可防治地蛆,對益蟲和蜜蜂等膜翅目昆蟲和森林鳥類幾乎無害。常用制劑:25%滅幼脲懸浮劑,25%阿維?滅幼脲懸浮劑,25%甲維鹽?滅幼脲懸浮劑。
使用方法:防治螟蟲、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等害蟲,用25%懸浮劑2 000~2 500倍液均勻噴霧。使用注意事項:①此藥在幼蟲2齡前使用效果最好,蟲齡越大,防效越差;②施藥3~5天后藥效才明顯,7天左右出現死亡高峰;③忌與速效性殺蟲劑混配,以免使滅幼脲類藥劑失去了應有的綠色、安全、環保作用和意義;④滅幼脲懸浮劑有沉淀現象,使用時要先搖勻后加少量水稀釋,再加水至合適的濃度,攪勻后再噴用,噴藥時一定要均勻;⑤滅幼脲類藥劑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以免降低藥效,和一般酸性或中性的藥劑混用其藥效不會降低。
1.4 苦參堿
是天然植物農藥,由中草藥植物苦參的根、果實等經乙醇等有機溶劑提取后制成的生物堿,一般為苦參總堿,以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含量最高,對人畜安全,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作用機理:與害蟲接觸后,即麻痹害蟲的神經中樞,繼而使蟲體蛋白凝固,堵死害蟲的氣孔,使害蟲窒息而死[4]。主要防治對象有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蚜蟲、紅蜘蛛等。常用劑型:0.3%、0.5%、1%水劑。
使用方法:用0.5%苦參堿750~1 000倍液噴霧可有效防治各類瓜果、蔬菜上的蚜蟲、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葉螨、粉蝶、黃守瓜、蝽象、側多食附線螨等,同時能有效預防和兼治蔬菜灰霉病、葉斑病、花葉病等。使用注意事項:①不能與強堿性或強酸性農藥混用;②不能用熱水稀釋,所配藥液應一次用完;③施藥時間以16:00以后或陰天為宜;④對皮膚有輕度刺激,施藥后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皮膚。
1.5 印楝素
是一種對多種害蟲有毒殺作用的植物源活性物質,存在于印楝屬印楝植物的種核和葉片中。作用機理:通過直接或間接破壞昆蟲口器的化學感應器官,使昆蟲拒食;通過對中腸消化酶的作用,使昆蟲食物的營養轉換不足,影響昆蟲的生命力;通過抑制腦神經分泌細胞調節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與釋放,影響前胸腺對蛻皮甾類的合成和釋放,以及咽側體對保幼激素的合成和釋放,破壞昆蟲血淋巴內保幼激素的正常濃度水平,同時使昆蟲卵成熟所需要的卵黃原蛋白合成不足,從而導致昆蟲不育[5]。防治對象:美洲斑潛蠅幼蟲、薊馬、菜青蟲、小菜蛾幼蟲、甘藍夜蛾幼蟲、斜紋夜蛾幼蟲、甜菜夜蛾幼蟲等。常用劑型:0.3%、0.5%乳油。
使用方法:用0.5%印楝素乳油800~1 500倍液在小菜蛾幼蟲、菜青蟲、甘藍夜蛾幼蟲、斜紋夜蛾幼蟲、甜菜夜蛾幼蟲發生初期(1~2齡)噴霧。使用注意事項:①不宜與堿性藥劑混用;②使用時,按噴液量加0.03%的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1.6 除蟲菊素
除蟲菊素為除蟲中分離萃取的具有殺蟲效果的活性成分。天然除蟲菊素見光后會慢慢分解成水和CO2,因此用其配制的殺蟲劑使用后無殘留,且對人畜無副作用,是國際公認的最安全的無公害天然殺蟲劑[6]。作用方式:除蟲菊素屬神經毒劑,主要起快速擊倒、堵死氣門致死的觸殺作用。常用劑型有5%、6%乳油,3%微囊懸浮劑,3%水乳劑。
使用方法:防治蚜蟲、菜青蟲、白粉虱、煙粉虱、潛葉蠅等,用5%除蟲菊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于晴天傍晚或陰天對葉片正背面及莖稈均勻噴霧,連續施藥2 次或以上,每次間隔5~7 天。使用注意事項:①見光易分解,噴灑時間最好為傍晚;②不能與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堿性農藥混用;③是強力觸殺性藥劑,施藥時藥劑一定要接觸蟲體,否則殺蟲效果不好。
2 生物殺菌劑
2.1 農抗120
又叫抗霉菌素120,是一種堿性核苷類內吸性農用抗生素,對人畜安全、不傷害天敵、無殘留,且不污染瓜果、蔬菜等農產品。作用機理:直接阻礙植物病原菌蛋白質的合成,導致病菌死亡,兼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可用于防治瓜類、大白菜、番茄等作物的白粉病、黑斑病、銹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7]。
使用方法:①防治葉部病害,發病初期用600~800 倍液噴霧,每隔10~15 天重噴1次,若發病嚴重,隔7~8 天噴霧1次,并適當增加用藥量;②灌根防治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在植株發病初期,將植株根部周圍土壤挖開一穴,稍晾曬后用250~400 倍液灌根,每株500 mL,每隔5 天灌1次,對重病株連灌3~4 次。使用注意事項:①勿與堿性農藥混用;②噴時要細致周到。
2.2 多抗霉素
又叫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多氧清、保亮、寶麗安、保利霉素,是金色鏈霉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屬于廣譜性抗生素類殺菌劑。作用機理:干擾真菌細胞壁幾丁質的生物合成,抑制病菌產孢和病斑擴大。對黃瓜霜霉病、白粉病、草莓灰霉病、蔬菜苗期猝倒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效[8]。常用劑型:1.5%、2%、3%、10%可濕性粉劑,1%、3%水劑。
使用方法:①草莓灰霉病、黃瓜霜霉病、黃瓜白粉病的防治,用10%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每周噴1次,共3~4次;②蔬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用10%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對土壤消毒。使用注意事項:①不能與堿性或酸性農藥混用;②密封保存,以防潮結失效。
2.3 寧南霉素
又叫菌克毒克,是一種低毒、低殘留、無“三致”和蓄積問題、不污染環境的新型生物源殺菌劑。其作用機理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它可誘導病程相關蛋白的產生,從而增強植物抗病性。常用劑型:2%水劑、8%水劑、10%可溶性粉劑等。主要用于防治煙草花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黃瓜白粉病等[9,10]。
使用注意事項:①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如有蚜蟲發生則可與殺蟲劑混用;②存放于陰涼干燥處,密封保管,注意保質期。
2.4 武夷菌素
是一種高效、廣譜、低毒的生物農藥,產生菌系為1979年從福建省武夷山區采土中分離出來的1株鏈霉菌。作用機理: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質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體菌絲生長、孢子形成和萌發,并影響菌體細胞膜滲透性。武夷菌素能對植物進行抗性誘導,被稱為植物健康操控新思路的產品。防治對象及效果:武夷菌素對蔬菜病害如白粉病、葉霉病、流膠病、黑星病、病毒病、瘡痂病均有很高的防效,特別是對黃瓜白粉病防效可達90%以上[11],對草莓白粉病防效達95%以上。
使用方法:施用武夷菌素可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發病部位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濃度,對葉、莖部病害,常采用600~800倍液噴霧,一般噴2~3次,間隔7~10天;對種傳病害,常進行種子消毒,一般用100倍液浸種1~24 h;對苗床、營養缽,可采用800~1 0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對土傳病害,以灌根為好。使用注意事項:①噴施時間以晴天為宜,不要在大雨前后或露水未干以及陽光強烈的中午噴施;②施藥力求均勻、周到,以增強施用效果;③應選擇通風、干燥、陽光不直接照射的地方,低溫儲存,可延長存儲期。
2.5 木霉素
商品名有滅菌靈、特立克、生菌散,屬微生物殺菌劑,主要劑型為1.5 億個活性孢子/g可濕性粉劑,1 億個活性孢子/g水分散粒劑。目前,已經廣泛用于多種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特別是對立枯絲核菌、鐮刀菌、疫霉菌等引起的土傳病害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2]。
使用方法:①防治黃瓜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等病害,可在發病初期用木霉素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均勻噴霧,每隔5~7 天噴1 次,連續防治2~3次;防治瓜類白粉病、炭疽病,可用木霉素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在發病初期噴霧,每隔5~7 天噴1 次,連續防治3~4次;②拌種可防治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絹病和疫病等,用藥量為種子量的5%~10%,先將種子噴適量水或黏著劑攪拌均勻,然后倒入干藥粉,均勻攪拌,使種子表面都附著藥粉,然后播種。使用注意事項:①木霉素為真菌制劑,不可與其他殺菌劑,酸性、堿性農藥混用;②一定要于發病初期開始噴藥,噴霧時需均勻、周到,不可漏噴,如噴后8 h內遇雨,需及時補噴,露天使用時,最好于陰天或16:00后作業;③須保存于陰涼干燥處,忌陽光直射或受潮。
2.6 乙蒜素
又名抗菌劑402、康稼、斷菌和群科等,藥劑有大蒜和醋酸臭味,具有高效廣譜殺菌功效,易被吸收和降解,不易產生抗藥性。主要劑型:40.2%、70%、80%乳油,20%高滲乳油,90%乙蒜素原油,30%乙蒜素可濕性粉劑等[13]。防治對象主要有辣椒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西瓜立枯病、猝倒病、爛根病等。主要用于種子處理,也可稀釋噴霧;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殺菌劑或殺蟲劑復配,增強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①防治辣椒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可用乙蒜素辣椒專用制劑2 500~3 000倍液均勻噴于葉片正反面,發病初期則可用1 500~ 2 000倍液均勻噴霧,重病區隔5~7天再噴1次;
②防治西瓜立枯病,用80%乙蒜素乳油1 500倍液噴淋在發病部位,可以迅速緩解病害;③防治蔥類黑斑病,發病初期可用7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噴霧。使用注意事項:①乙蒜素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②藥液對皮膚和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通過食道、皮膚等引起中毒,使用時應加以防護。
市場上大部分是含有上述單一成分的農藥制劑,也有不少復配制劑。在使用單一制劑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復配制劑提高藥效。
參考文獻
[1] 張玉勛,張光明,李光.蔬菜新型殺蟲、殺螨、殺線蟲
劑――阿維菌素[J].山東蔬菜,1998(4):37.
[2] 喻子牛.蘇云金芽孢桿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3] 吳秋雁,仇序佳.滅幼脲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昆蟲知識,1991(3):180-181.
[4] 沈直.低毒天然植物殺蟲劑苦參堿[J].農藥市場信息,2007(5).
[5] 程少敏,鄧忠賢.新型生物殺蟲劑印楝素的應用[J].新農業,2011(10):46-47.
[6] 王向陽,李昌春,劉偉,等.5%除蟲菊素乳油防治桃樹紅蜘蛛田間藥效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0(3):106-107.
[7] 朱昌雄,謝德齡.農抗120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的效果評價[J].生物防治通報,1990,6(4):179-182.
[8] 劉彥良,劉峰,慕衛,等.寧南霉素和多抗霉素對黃瓜白粉病的控制作用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5(5):18-19,22.
[9] 伍小良,丁偉,丁吉林,等.四種農藥對煙草花葉病控制研究[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7(2):27-29.
[10] 成磊,趙軍,羅文凡,等.寧南霉素防治辣椒病害藥效試驗初報[J].新疆農墾科技,2007(1):50-51.
[11] 李冬萍,付斌.農抗武夷菌素防治黃瓜白粉病試驗[J].北方園藝,1999(3):62.
關鍵詞:園林害蟲;防治;存在問題;生態治理;對策
1 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1 認識上存在一定偏差
在病蟲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長遠考慮,偏重和依賴于化學藥劑防治,忽視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術、營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綜合運用,沒有將可持續發展,提高環境和生態質量的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1.2 重視程度不夠
多數住宅小區和單位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存在重植不重管,會種不會管的現象,往往在病蟲害發生嚴重時才去噴藥防治,甚至不去防治,造成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步調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不僅影響園林綠化美化效果,而且為下一次病蟲害發生提供了條件。
1.3 城市近郊綠化體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待加強
目前,城郊綠化與城市綠化由于各種原因被人為地劃分為2個部分,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管理,互相不協調,尤其城郊綠化體系因為沒有經費保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難以落到實處,造成病蟲害基數大、種類多,對城市園林綠化構成一定的威脅。
1.4 缺乏對林木病蟲害的長期監控
由于沒有對病蟲害的動態發生、發展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因此,對病蟲害的大發生沒有超前預見性,不利于在病蟲害發生的各個時期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對駐地廠礦、企事業單位,以及住宅小區內,樹木病蟲害整體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指導,致使病蟲害持續不斷發生,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1.5 在苗木調運中對病蟲害檢疫存在漏洞
在種苗調運中,會人為的將一些危險病蟲害進行傳播。由于苗木檢疫人員不足,檢疫設備配備不齊,檢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圍的對調運苗木進行嚴密檢疫。特別是目前,大大小小的綠化公司不斷涌現出來,這些綠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產地既有區內,也有區外的,對這些苗木檢疫存在明顯的不足。
2 蟲害綜合防治對策
2.1 加強植物檢疫工作,把好入口關
調入苗木和花卉時,要嚴格檢疫,從源頭上切斷外來病蟲害的傳播渠道和途徑,做到不引進,不使用帶病原、蟲源的植物。
2.2 搞好種植規劃,科學設計,合理搭配
有計劃地配置和選育各類不同科、屬的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與草坪,安排在一個群落中,以生態治理,即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新理念,去貫徹落實防治工作。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可食植物的種植,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區環境、氣候條件及具有抗蟲、抗病、抵抗力強的園林植物品種,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大量發生。
2.3 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植物本身的抵抗力
病蟲的發生與危害與植物的生長勢有關,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危害的環境條件,如適時、適量地給植物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結合冬季的整形修剪,疏除病、蟲、弱枯枝,使植物內冠通風、透氣,不僅可使植株外型更加優美、生長健壯,使植株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抵抗病蟲害及不良因素的侵擾。冬季將植株周圍土壤深翻,不僅可殺死在土壤中越冬的蟲卵,也可疏松植物根部土壤,為未來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喬木類,可對樹干進行涂白,不僅能殺死樹干基部上的越冬蟲卵,也增強了美觀性。
2.4 推廣利用無公害的防治技術
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以達到控制或消滅害蟲的目的,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其它生物物質利用等方面,如保護利用天敵昆蟲,控制作用持久,防治效果顯著,是化學農藥無法達到的。合理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能有效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2遍即可,而用化學農藥每代都必須防治2遍以上。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防治,如阻隔,就是利用物理手段來阻斷害蟲侵襲或生活周期,誘殺或忌避。利用害蟲的趨性或其它特性,配以殺蟲劑進行誘殺,比較常用的有白熾燈、黑光燈、雙色燈誘蟲,餌料加農藥、糖醋酒毒液等誘殺害蟲。國外有利用高頻電流、微波加熱、放射能、激光紅外線等高科技防治害蟲。
2.5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消滅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及天敵,不僅污染了環境,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因此,化學防治只在應急時使用,盡可能選擇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藥劑,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改進農藥施用技術,大多使用的常規噴霧,只有25%~50%的農藥能停留在植物葉片上,僅有0.03%的藥劑能起到殺蟲作用,這種方法效率低,造成浪費,因此,必須改進施用技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施藥方法采用涂莖、根施和注射等,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