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購物網站如何推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子商務是未來報業的藍海
隨著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應用趨向常態化,網絡零售業務日常化,網絡購物市場主體日益強大。當下網絡購物火爆的一個突出事件發生在2010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舉辦“全場5折免郵費”的特賣活動,這一天的銷售額高達9.36億元。
電子商務的商機如此誘人,對于許多報社來說,能否從中分得一杯羹呢?區域報紙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其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 品牌優勢。報紙品牌可信度比較高,延伸建設網上超市,可以獲得大多數網民的信賴。
2 宣傳優勢。報紙擁有版面資源,可以通過硬廣告、軟文的形式,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同城購物網站的品牌知名度;報紙還可以開設互動欄目,開展團購等活動,吸引讀者參與,漸漸培養讀者的網上購物習慣;報紙的手機報也可以附加網上超市的促銷信息。
3 發行網絡的優勢。報社的發行網絡是待開發資源。利用發行網絡送貨,一方面可以減少一般購物網站的物流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發行員的收入;發行員通過上門服務,與居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可以擴大網站的知曉率。
4 廣告捆綁優勢。報紙廣告可以捆綁網上超市的廣告,為網上超市增加收益;報紙在與客戶洽談廣告時,可以采取換物的方式,在網上超市上銷售;為報紙的戰略合作伙伴提供網銷通道,比如贈品促銷、試銷體驗等。
B2C模式更適合報紙
近年來,國內許多報社紛紛試水電子商務。他們介入的形式歸納起來大致有五類:一是B2B,如羊城晚報的金羊網、新疆經濟報的中亞信息網;二是C2C,如新疆經濟報的亞心商城;三是B2C,如華商報的96128都市購物網、福建日報的海都購物網、杭州日報的杭網商城等;四是B282C,如新京報的京探網“聚樂淘”、石家莊日報的“WO社區晚報商城”等;五是團購類網站。
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較早,且取得一定規模并初見成效的是華商報的96128都市購物網(省略)。該網站創建于2006年,是由華商報黃馬甲發行配送網絡升級而成,和“黃馬甲”配送隊伍、“黃馬甲”呼叫中心、“黃馬甲”目錄銷售相整合,形成了“黃馬甲”特有的“96128城市快捷配送電子商務平臺”。他們配送的產品已形成12大類,20000多個品種,并在陜西形成了60多萬人的穩定家庭消費群。到2009年,該平臺開展的線上與線下業務,每天可接到訂單2000多個,票務在線最多時達到4000多張,通過平臺達成的交易額超過1億元。
金羊網也較早地開始了電子商務的探索。他們開展的電子商務業務主要有五項:一是彩票,二是旅游,三是商城,四是信用公告(金羊首岸),五是交友。目前金羊網的電子商務收入占網站收入的三分之一。
海都購物網是一個以“同城配送網+便民服務”為主要概念的電子商務網站,成立于2010年8月。它們配送的產品種類涉及圖書、音像制品、生活日用品、數碼產品等,多達十萬種以上。另外,它們還有以“968111便民服務網”為補充的服務體系,服務內容涉及家電維修、家政服務、航空票務等方面。由于海都品牌的號召力,很快聚集了一批有良好信譽的服務商家加盟,并初步打造成福州較有知名度的服務平臺。目前,968111每天電話總量在1500個左右,其中400個為便民服務需求電話。劉德華在福州的演唱會門票,通過968111售出的數量達總票房的1/3。
盡管報業進入電子商務的模式紛繁復雜,但做得最多、且前景最好的當數基于B2C上的同城網購。這是因為:
一方面,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正向B2C轉型。當前我國的C2C平臺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經營商家門檻低,沒有注冊資本,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導致了假貨、水貨的橫行。具有正規的經營資格、完善的售后服務的B2C,能夠讓消費者建立起強烈的信任感。在這一形勢下,眾多著名的互聯網企業,如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B2C市場。
另一方面,國內電子商務巨頭如淘寶、當當、凡客誠品等大多集中在一線市場,二三線市場還有待開發,而各個地方報社在這一市場優勢明顯。
“紙上淘寶”的困境與尷尬
撇開表面的喧嘩,眾多報社創辦的購物網站無法回避的一個尷尬是:網站燒錢厲害,盈利困難,倒閉的不少。揚州日報的揚網商城(省略)和溫州日報的久優網(91.省略)都已經打不開。
與成熟的B2C網站相比,報社創辦的同城購物網站存在著許多劣勢。
一是人才缺乏。同城購物網站雖然是做網站,但本質是做商品銷售,相當于做一個網上的超級購物中心。同城購物網站需要的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既要有傳統商業銷售經驗,也要有網絡營銷知識。而這樣的人才在報社內部是很少的。
除專業人才缺乏之外,許多報社的購物網站連一般工作人員也配備不足。如中山日報在籌備網上商城時,只有一個是專職負責,其他人員都是兼職的――電腦室做網站框架,發行中心做配送和客服。毫無疑問,以這樣的人才隊伍參與市場競爭,是很難立住腳的。
=是產品少。同城購物網站(非垂直類)相當于網上的超市,需要大量的商品種類和數量支撐,否則很難營造消費氛圍,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通常而言,三線城市的同城網購需要的商品規模在5000種以上,二線城市在10000種以上,一線城市在20000種以上。而許多報社同城網購的商品數量僅有1000種左右。截至2010年12月15日,中山日報的惠樂購上線商品兩大類,電器類商品共227件,家居類商品共58件;蘇州日報的商報網購上線商品四大類,其中健康食品258種,日用百貨92種,數碼家電202種,家居家紡142種。
三是營銷方式單一。對于購物網站的營銷推廣,報紙具有諸多天然優勢。然而,許多網站僅僅是在報紙上做一些廣告,或者在自己網站上做一些打折促銷或團購活動,而專門針對互聯網的營銷活動極少。
四是服務欠缺。服務細節決定著網站的成交量。當前,許多報社購物網站對細節服務還沒有足夠重視。比如,在商品配送上,多數網站還做不到即買即送,免費配送。
一些報社網站的商品由加盟商提供,并負責送貨。在整個服務過程中,網站無法監控。只要任何一個商家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導致消費者對商家的不滿轉化為對網站的不滿,極
大地影響網站的信譽。
應對之策
在百貨業、超市業非常成熟,網絡滲透率還不高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市民放棄傳統的購物方式到網上購物?這對網站的外在要求是;低價格、多品類、優服務;內在要求則是:更低的運營成本、更高的運營效率、更高效的供應鏈、更快的增長速度、更高的資金使用率、更豐富的商品種類和更好的用戶體驗。報社必須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是加大投入。對于一個實體購物中心來說,投資幾千萬元是很平常的。雖然網絡可以省卻大量的場租費、人員工資、賣場設備費用,但其采購費用、運營管理成本以及倉儲費用差不多,而且還增加了網站運營成本、商品配送費用以及網絡營銷費用。所以,在三線城市,創辦一個上規模的同城購物網站,投資額至少在300萬元以上;二線城市則需要1000萬元左右,一線城市在2000萬元以上。華商報的96128購物網共投入了6000多萬元。只有加大投入,才能豐富商品種類,完善產品結構,提高網站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整合報社內外部資源,豐富網絡營銷手段。當前許多報社的購物網站雖然名義上整合了報社的各種資源,事實上報社的資源遠沒有用足。比如網站與采編部門仍有很大隔閡,新聞版面支持不足;廣告資源沒有利用好,用廣告換來的產品少得可憐。真正的整合,應該把網絡購物當做報社贏利的另一個渠道來重視,就像重視廣告一樣。采編必須全力配合,如在版面上開辟專門的版面或欄目,介紹網站,宣傳產品,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或團購活動,介紹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廣告部門可以把網站當做推銷的籌碼,對新發展的廣告客戶可以實物抵扣廣告費用或進行銷售分成;發行部門可以為網站專門制作DM或銷售目錄,隨報紙發行,發行員可以上門推銷網站購物卡。
網絡營銷的形式就更加豐富了。有人曾總結出100多種營銷推廣方式,其中比較實用的有:搜索引擎營銷、電子郵件營銷、網站資源合作營銷、免費信息推廣營銷、網址營銷方法,等等。另外微博和SNS(社交網站)亦是很好的營銷工具,美國76%以上的B2C都進行微博和SNS營銷。
三是提升服務,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同城購物網站可以利用報紙與網絡的雙重手段,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提升服務質量。方法主要有三種:
1 提供全程服務。網站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與顧客的溝通,告知訂單的執行情況,甚至在訂單完成后,要及時取得顧客對訂單服務的評價。互動服務要形式多樣,除了電話溝通外,還可以在網上開設即時聊天窗口,設置訂單流程反饋功能,在報紙上開設問答欄目等。
[論文摘要] 高校學生對網絡交易有濃厚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腦的進一步普及,校園電子商務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本文分析了高校學生的網上購物行為,對建設高校學生購物網站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并對如何建設高校學生購物網站提出了建議。
一、引言
電子商務具有Internet 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 已被各行業廣泛運用。目前在校大學生中上網比例已超過50%,他們是時尚、電子、數碼、影像、文化等產品的強大消費群體,也是中國現在及未來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群體。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目前卻沒有專注校園領域的電子商務公司,沒有一個專門針對大學生的高校網上購物網站,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的特點,并對建設高校學生購物網站提出了建議。
二、高校學生網上消費行為分析
通過網上調研看出,高校學生為目前中國網絡購物的主要消費群體,高校學生群體消費行為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1.追求個性化、表現自我的消費心理
高校學生往往富于想象力、喜歡創新、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所選擇的已不再單是商品的實用價值, 更要與眾不同, 充分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 這已成為他們消費的首要標準。而 網上購物是出自個人消費意向的積極的行動,網上的虛擬商店獨特的購物環境使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戰, 在消費中充分表現自我。
2.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心理
對于惜時如金的現代年輕人來說, 在購物中即時、便利、隨手顯得更為重要。傳統的商品選擇過程短則幾分鐘, 長則幾小時, 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時間, 消耗了消費者大量的時間、精力, 而網上購物彌補了這個缺陷。
3.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心理
網上商店比傳統商店更能使學生較為直接的了解商品, 能夠精心挑選和貨比三家。學生只要進入網站,就可以輕松獲得各個產品的信息及價格,進而通過鏈接快速進入消費者認為適合的網站,完成購物活動,這種網上購物滿足了高校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
4.追求時尚商品的消費心理
現代社會新生事物不斷涌現, 高校學生消費心理受這種趨勢帶動, 穩定性降低, 在心理轉換速度上與社會同步, 在消費行為上表現為需要及時了解和購買到最新商品,因而選擇網上購物。
三、建設高校學生購物網站的前景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高校上網計劃,實現網絡化的校園模式,隨著數字校園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逐漸成為學生信息時代便利生活的一部分,網絡購物環境今后會更加成熟、完善,校園電子商務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另外,大學校園相對比較封閉,消費群體相對集中,針對性強,市場推廣效果要比其它市場效果好,同時市場運營費用也相對低廉。隨著市場化的細分,學生對消費時尚的把握,追求實惠的心理和易誘導性,示范效應等消費特點適合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校園市場也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提早進入市場將獲得不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四、建設高校學生購物網站的策略
1.對高校學生進行市場細分
高校學生對參與網絡交易看重的因素各不相同,可以利用各種因素對學生群體進行細分,如按學歷可分為: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按專業可以分為:工科專業、理科專業、藝術類專業等。
2.建立個性化的平臺
現在的高校學生,崇尚個性,因此,對交易平臺中產品的選購、店鋪的設置和陳列,都要做到足夠的個性化,既要便捷,又能通過留出一定的空間,讓消費者和網上開店者自己進行裝扮來解決問題。
3.注重物流配送,發揮網絡優勢
網絡的優勢在于時間和價格,高校學生也不例外,應高度重視訂單處理效率和物流配送,,并不斷與學生溝通,以適合學生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
4.注意支付方式的安全、便捷
應當積極尋找適合高校學生的切實可行的支付方式,很多學生目前愿意采用網上銀行,而且大多贊成貨到付款,因此開發相應的網絡支付平臺應當認真考慮開發效率高安全好的網上支付方式。
5.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擴大影響
消費行為往往從知曉開始,因而,應針對高校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可以在他們經常閱讀的報刊雜志和收聽的電臺節目上進行宣傳,也可以在校園內張貼海報,舉行聯誼會等活動,多舉辦一些直接面對高校學生群體的活動會有好的效果。
6.加強售后服務
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和反饋流程以及一個高效的售后服務團隊,在平臺中建立專門的空間讓交易者作評價,以使學生能夠相互交流,既能達到宣傳產品的目的,又能有時解決出現的一些問題。
7.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建立良好的、易于被接受的企業文化,是促使消費者認同和重復購買的最有力的武器,高校的學生青春飛揚,崇尚個性,因此,建立一些容易激勵人奮進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就能夠充分得到學生的認同。
五、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可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只要企業能夠運用有效的網絡營銷策略發展校園電子商務,校園網絡購物這種購物方式,將會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所接受,校園市場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張衛東:網絡營銷[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2)
[2]張曉琴路永和:基于購物網站的競爭情報分析[J].北京:電子商務,2007.(10)
一批自稱“做電子商務”的網站,打著這樣誘人的廣告大肆宣傳,但誰知這些網站有可能做的是傳銷生意。反傳銷的志愿者認為,這種傳銷方式不但更有欺騙性,而且難以調查。調查中記者甚至發現,一家曾因涉嫌網絡傳銷被查處的網站竟依舊“生意興隆”。
揭秘“買一千送一千”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經濟犯罪領域律師楊樹英認為,以“拉人頭”、“分紅利”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購物網站都涉嫌傳銷。“商家在玩一種更復雜,手段更高明的經營模式,但仍然構成傳銷。”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現在這種消費返利式的購物網站非常多,返利的,返錢的,模式都是一樣的,大同小異。所謂返利就是個噱頭,錢從哪里來啊?沒有創造價值,哪里來的利潤?返利就是打著旗號忽悠人,實際上不可能馬上返還,必須拉更多人來購物來加盟,才能按照比例給一定的提成。”NGO組織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說。
“返利網站在拉人時多會提到消費資本論,這也是返利式傳銷的理論基礎。它宣稱消費者也能成為資本家,消費的過程也是投資的過程。”李旭說,“其實消費就是消費,消費成不了投資。現在他們就是把消費當作一種投資了,它是經濟學上的謬論。”
曾深陷網絡傳銷多年的小李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騙人的”。
兩年前,小李加入了一個名為網資的網絡公司,拉他入伙的人承諾,只需要交納3889元的入會費,就會有以幾何倍數增長的收入進賬。收入的來源就是新發展的“下線”,只要發展一個會員,就可以獲得1600元的收入。
“他們跟我說只需要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可以掙錢,而且拉人入會也是幫他們投資,給他們提供掙錢的機會。我當時就加入了。”小李說。
加入之初,拉人入伙確實馬上就有提成,實實在在的現金回報讓小李異常興奮。他在網絡上發帖,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推廣這種“投資”模式。
然而慢慢地他就發現錢不那么好掙了。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類似拉人入伙的帖子,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新的會員加入,自己就沒有收入。
“哪兒有那么好掙的錢?最開始當然是要許諾一些甜頭,好讓你去拉人入伙,但是最后根本沒有什么錢到你的手上,但是錢也已經交了,還有更多的人被自己騙著也交了錢。”小李現在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專門解救身陷網絡傳銷的人”。
在中國反傳銷網近幾年積累的一份黑名單中,涉嫌網絡傳銷的組織有85家,網站數由于其域名與名稱經常變化難以準確統計。每天因深陷網絡傳銷打電話到網站求助的受害者達數十名。數量上幾乎和傳統傳銷相當。
此外,官方消息稱,國家工商總局自去年7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大規模的打擊網絡傳銷行動,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查處網絡傳銷案件100余件,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罰沒金額1.6億元,逮捕和刑拘網絡傳銷頭目300余人。
網絡傳銷為何禁而不絕
此類涉嫌傳銷網站打擊起來并不容易。楊樹英說:“它們是無形的,是所謂的‘網絡平臺’。它們的經營效果是不可控的,因為它們通過網絡營銷跨越地域限制,受害的客戶信息只有它們通過網絡掌握,如果銷毀將無從查處。”
在李旭接觸到的案例中,不少網上商城將服務器設在境外,一旦有相關部門開始對其進行調查便將網站關閉注銷,“什么都查不到,隱蔽性太強了。”
反傳銷志愿者們表示,舉報傳銷網站也存在著困難。
浙江金華市公安局則表示,涉嫌傳銷的網站需要向工商部門舉報,只有涉嫌詐騙才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上海市工商局詢問是否能舉報網絡傳銷,工作人員稱:“舉報涉嫌傳銷的組織必須要有實體公司的地址,具體到哪個區哪條街,門牌號碼是多少,才能由負責該地區的工商部門實地進行調查。”然而網絡上魚龍混雜的購物網站大多找不到實體公司的地址,甚至無實體公司,“如果沒有實體公司的話,那調查不了,可以打國家工商總局的舉報電話。”
國家工商總局的舉報電話為留言電話,在留言之后,記者無從得知結果。
舉報難還僅僅只是打擊傳銷困難中的一環,舉報受理之后工商部門的取證查處也同樣存在困難。
據多家涉嫌傳銷網站的所在地金華市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返利式網站宣稱的100%返還,都是分期返還,存在時間差和諸多不確定性,金華市工商局曾以違反《廣告法》為依據責令整改,但對于其涉嫌傳銷的查處卻沒有進展。
傳統品牌企業擁抱網上銷售,有好下場的似乎不多,僅少數企業能解開虛實整合的珍瓏棋局。渠道沖突困擾了無數的傳統企業,讓所有擁抱網上銷售的傳統企業最少浪費一年以上的時間,花費超500萬元。
這些傳統品牌企業觸網多半是被淘寶的公關宣傳催眠了,總夢想類似知名品牌杰克瓊斯、優衣庫的成功案例輪到自己身上,結果多半表現平平。
探究所有傳統品牌企業投入網上銷售失敗的共同原型如下:
1 把傳統知名品牌原封不動搬到網上賣;
2 傳統品牌在網上與實體渠道價格同步,銷量奇差無比;
3 傳統品牌在網上價格比實體價格低,引起實體顧客抱怨,經銷體系抗議;
4 傳統品牌觸網進退失據,最后屈服經銷體系的壓力,價格統一,于是網站變成標示官方原價的企業目錄,長期呈現癱瘓狀態,項目宣告失敗。
借鑒是一種智慧
有些傳統品牌在摸索中不斷調整路線,逐漸摸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渠道整合策略。有些策略事實上就是原先這些品牌解決實體渠道沖突的策略,而過去虛擬渠道的角色被誤解,其實網絡無非是“多零售渠道”運營模式中的一個新通路。
1 不同渠道區分品牌。
這是目前許多傳統品牌企業采用的虛實整合策略。比如華潤家紡經過半年的調研,為了避免網店干擾實體的定位與價格形象,決定不打原先華潤家紡的實體渠道販售品牌,而是為網絡客層全新推出luxlulu網絡旗艦店品牌。該網絡商店販售的luxlulu家紡商品質量與實體華潤渠道(百貨/超市)接近,但是因為客層及渠道成本的差異,luxlulu的商品定價只有實體的4折。
既然品牌優勢在網上不見得是加分,何不舍棄原有的名牌優勢轉而借其資本優勢與制造成本優勢?
另一家擁有數千家線下門店的流行女鞋大廠哈森(Harson)集團舍棄自己的高知名度實體名牌資源不用,在網上推出自創的網絡渠道品牌梅森之邦,新網絡品牌雖然起步會較慢,必須從頭培養,但由于無龐大實體渠道的牽制與包袱,反而將來的發展很值得期待。
2 不同渠道區分型號。
近似的商品,用不同的型號規格來讓消費者不易比較。最會玩這種把戲的是筆記本大廠,他們已經長期習慣面對各種強勢3C通路的價格競爭,幾乎同樣的產品打上不同的型號是他們慣用的把戲。要針對愛破壞價格的京東商城再生產一批新型號的筆記本電腦,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難。
一般來說,渠道競爭極為激烈的商品品類(如數碼商品),或者是面對渠道成本差異過大(如百貨/電視購物/便利店/網店),傳統品牌多半會走“區隔品牌或商品”的模糊策略來因應,并且實體虛擬店各有各的優勢,并肩作戰成效也會有加乘的效果。
3 線上渠道賣線下的過季商品。
有些實體知名品牌,尤其是較高端的國際時尚品牌對網絡渠道一向興趣缺缺,因為他們習慣讓顧客“錯過就買不到”。他們認為網絡渠道的價格紊亂、假貨充斥不易管理,且網購環境無法像實體店面一樣用別具風格的裝修氛圍或專業且親切的售貨小姐來傳達高端細致的品牌精神。
這類型的時尚品牌要上網,有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那就是賣過季商品。國際時尚品牌在世界各國都會有很多滯銷的過季庫存,他們一般都會把這些尾貨集中到實體Outlet賣場去打折出清。他們對自建網絡通路未必有興趣,但你如果用Outlet的概念來跟這些品牌企業談幫他們出清滯銷的尾貨,他們就有興趣了。
4 限時特賣。
現在有一種頗熱門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就是購物網站不走Amazon的目錄成列模式,而是一檔一檔地賣,每個時段(如一天或一周)只針對它的網站會員推一檔促銷,活動結束你就買不到了,你不加入網站會員你也不能買,甚至連商品都不讓你瀏覽。
這種我們暫稱為“限時特賣模式”的購物網站在歐美不少,如最知名的Gitt Groupe。在中國此模式也逐漸流行,比如Esprit服飾或Nine West女鞋無意開官方的網絡銷售渠道,但會和幾家限時特賣模式的購物網站合作,例如ihush俏物悄語、VIP特賣會等網站。他們和這些網站合作頗放心,因為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針對該網站會員密集推廣出清,不管價格多低,對實體的零售渠道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5 獨家促銷。
臺灣的Yahoo奇摩購物中心每月能銷售近20萬件名牌文胸,約相當于12.5家實體百貨商場內衣專柜一個月銷量的總和。2010年就這單一一個網購渠道將挑戰全年文胸銷售250萬件,合每分鐘銷售5件。
這些賣出去的商品都不是低價網貨品牌,很多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去年國際內衣領導品牌黛安芬集團全品牌正式進駐Yahoo!購物中心,成立亞洲第一個品牌網絡旗艦店,并發動大規模促銷,黛安芬采取的網絡渠道促銷策略是針對Yahoo!購物中心推出獨家的促銷組合,或送獨家小贈品,而非直接商品降價。涉足網絡購物對黛安芬來說,可以成功吸引大量年輕且具有影響力的消費者、開拓男性市場、克服夜間零進賬以及彌補實體門市布點不足等現況,為品牌創造多元營收成長動能。
化解內部恩怨
大企業的各業務單位本身就存在競爭,印象中專門破壞商品價格的官方網店更常常是實體業務渠道主管批評與杯葛的對象。
如何讓網絡事業拓展避免被實體渠道主管抵制呢?
哈森鞋業的辦法不錯,他們一開始發展電子商務事業部的時候,網上銷售的鞋子成本報價及調貨都需要哈森集團各地辦事處的配合,競爭使然,任何實體單位都會本能地覺得電子商務事業部來搶業績,所以配合起來一直不太順利。
后來他們研擬了一套矩陣式的績效認定政策:凡電子商務事業部透過各辦事處調撥的鞋子訂單,該業績都會分算到各大事業單位去。政令一公布,網上銷售變成是各辦事處的業務幫手,不再是競爭者,各辦事處開始歡迎期待電子商務部的調撥訂單。這個虛實協同作業的矩陣式業績模式化解了企業內部對拓展電子商務的抗性。
鏈接:捫心三問,找到上網的方向
邵國云
所有想從事電商的企業,在開始計劃之前,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1 電子商務對于企業的價值何在?
優衣庫上電子商務,是為了提高終端的覆蓋能力;寶潔上電子商務,是為了滿足現有消費者的新需求;羅萊上電子商務,是為了滲透新的消費群體……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商業應用價值具有多面性,企業如果只是籠統地說做銷量,而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價值點,那必定影響到市場戰略的精確性。
2 選擇何種市場戰略?
在明確了價值目標后,企業需要圍繞目標人群、品牌、產品、價格制定市場戰略。是服務于現有的消費群,還是滲透新的消費群?是沿用現有的品牌,還是啟用新品牌?是沿用現有的產品線,還是開發新的產品線?如何定價?如何規避線上線下的渠道沖突?市場戰略將決定,電子商務是否能實現企業最初的價值預期?
3 準備選擇何種營運模式?
電子商務作為實體商務的虛擬化,營運模式必定脫胎于實體。經銷,代銷、直營、加盟、店、柜……但凡是在實體零售中存在的業態,都可以通過虛擬化,而存在于電子商務的世界:官網屬于直營專賣店,淘寶商城店屬于店中店,當當卓越屬于專柜式代銷,淘寶小店屬于連鎖加盟……運營模式決定著企業的投入產出:需要多大的投入、多少隊伍、多快的啟動期、多長的回報周期、多厚的毛利、多大的銷量……
在交易如此活躍的英國網絡市場,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本土化開拓呢?如今,通過社交媒體打開局面已經成為不錯的選擇。
英國的主流Social Media選擇
英國的搜索引擎主流還是google,據市場研究公司Hitwise稱,google 2011年11月繼續保持它在英國搜索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市場份額甚至還略有增長,由上年同期的90.39%增加到91.07%;同期,微軟必應搜索在英國的份額僅4%,雅虎搜索的份額更低,只有3%。英國是除了美國之外的google第二大市場。搜索引擎優化還是搜索引擎廣告投放,都要針對google為主。
來自 2011年comScore Media Metrix的統計,在針對英國做social media推廣,主要針對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ve、muspace這幾大網站,而facebook則是在訪問者數量上有絕對優勢的。
Trendstream 2011年的研究報告將用戶使用社交網絡的行為分為三種:信息者(messagers)、群居者(groupers)和內容分享者(content sharers)。亞洲大部分用戶是內容分享者,而英國和加拿大的更多用戶是信息者。
英國社交媒體細分推廣
英國的SNS?英國最主要的SNS是和。
據英國線上聲譽管理公司Reputation 24/7的調查研究發現,一般人實際見面平均需要9分半鐘才能判斷能否與對方成為朋友。而在SNS網站,通過簡單的資料或者照片,平均只需5分半鐘就能形成第一印象。與好朋友的合影,包含微笑、小孩子、海灘等要素的溫馨圖片往往能迅速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英國的微博推廣(microblog)?英國覆蓋最廣的微博是。
英國的博客推廣(blog) 英國常見博客有、及,雖然前兩個源自美國,但在英國的普及率也很高,需要中國外貿供應商注意的是,不要發無謂的鏈接,來自博客的外鏈在搜索引擎的權重已經越來越弱,注重內容建設,發對用戶有意義的內容。
另外還有輕博客,在英國也有非常多的用戶。
最后,下面這幾個網站在英國也有相當的市場占有:
;
;
。
英國的IM?中國的外貿業務員喜歡跟外商在線互動,這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業務推廣模式,英國人喜歡用什么即時通訊工具呢?
2011年 6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桌面端的IM市場中,Microsoft+Skype占據了全球68%的市場份額,其中Live Messenger 占 40.67%,Skype占27.39%。英國人的偏好除了MSN,skype外還要加上facebook,facebook的通信是主流方式之一。
另外,還需要提醒中國供應商注意的是,雖然iphone全球大行其道,但在英國2011年,還有1/3的青年使用黑莓手機。2011年英國倫敦的騷亂,即時由黑莓手機傳遞信息。因此,在內容時,特別是做e-mail營銷時,要考慮黑莓客戶端的閱讀性。
英國的視頻分享(Video sharing) 是英國人的首選。是英國本土人除了youtube、BBC、VEVO外所使用的的第四大流媒體。、也是英國人常用的視頻分享站。
英國的圖片分享站(Photo sharing) 英國主要的圖片分享站如下所示:
photobox.co.uk;
;
;
Snapfish.co.uk;
;
。
英國的社會化書簽站(Social Bookmarking) 書簽站使用的重點是增加外鏈和帶來直接的曝光和搜索。盡管書簽目前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權重并不是那么大,但是下面所列英國人常用的書簽站點對你推廣還是大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網站內容的快速收錄,非常有幫助。
;
;
;
;
;
;
;
;
;
;
。
英國的問答網站(Q&A)?問答網站不僅權重較高,更重要的是其帶來的直接轉化也比較大。正如中國的百度知道,關于電腦故障、就醫和法律方面的問題,你是不是經常百度知道里搜索呢?
theanswerbank.co.uk/;
;
answerbag.co.uk/。
英國的在線交易/貿易站(Online Trade)ebay.co.uk ebay是全球的子站,交易量大。wholesalepages.co.uk的論壇比較有名,會有很多征信的行為在論壇里發生。
Esources.co.uk是英國本土的B2B平臺,模式類似阿里巴巴。
英國最有影響力B2B網站
三個月平均alexa值為93378 ,PR=5,英國流行的供應商目錄;
三個月平均alexa值為56905 ,PR=5,英國商業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