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翻轉課堂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118-02
語文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高道德素養和增強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是各學歷階段都不可忽視的課程,高職語文也不例外。當前,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口語交流、語言理解和公文寫作等能力對畢業生的就業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一、高職語文的教學現狀
高職語文是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為適應社會進步,滿足高職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高職語文也不斷進行著深化改革,以期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能力,增強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提升生存與發展能力奠定基礎。高職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合作的團隊意識和健全的人格魅力等,特別是在未來職業環境中具備良好的較好的交流溝通能力和人文素養。然而,當前高職語文的教學現狀教師多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主,注重對課程知識的灌輸,僅在口語表達環節與學生有所互動,忽視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也忽視了學生個性差異以及發展的需要,多數高職院校的語文課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創新性和改革性,拘泥于單一的實踐教學和理論知識傳授,偏離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尤其以下兩點問題亟待解決。
1.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缺乏以學生為主教學模式。高職語文課堂多數采用傳統的教學講授方式,由教師傳授和講解理論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缺乏互動式和訓練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很少直接參與教學過程。在課堂中,學生一般沒有提問的主動權和參與機會,教師則主宰課堂及整個教學過程,事實證明傳統的教學講授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的高職教育發展需要。
2.教學與社會應用脫節,缺乏針對性和情景性。高職語文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通識課,教學目的不僅是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將知識轉化成為自身的一種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然而當前高職語文教學內容不能與社會需求相接軌,純理論的講授脫離企業崗位技能的訓練。教師往往注重完成教學任務,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僅介紹知識、方法和技巧,而缺少學生實踐訓練關鍵環節。因此,高職語文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切合現實崗位的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職業適應性,是當前高職語文課改面臨的關鍵點。
二、翻轉課堂和微視頻資源
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更新,以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混合式教學(B-Learning)、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及云課堂(Cloud classroom)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涌現。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1]。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1.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傳統教學和網絡自學優勢互補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為教與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受到了高校教師的廣泛關注。2011年,加拿大的《環球郵報》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2]。翻轉課堂的理念最早由美國科羅拉多州伍德蘭帕克高中的兩位老師提出,其基本思路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3]。這一模式對傳統教學中“課上講授、課下作業”的教學過程進行了顛覆安排,實現了教師以導為主,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實現個性化學習,推動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意識的發展,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
2.微視頻資源。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是開發微視頻學習資源,供學生在課前與和課后自主學習。微視頻是闡述課程教學內容中重要知識點的視頻片段,錄制時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為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視頻學習資源制作的方式越來越簡單和便捷,教師也更容易制作和使用微視頻資源。學生可以在課內外對課程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反復觀看,保證了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也可以有效提升了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微視頻學習資源便于網絡傳輸和下載,能在多種終端設備上播放,為學生充分利用空閑時間隨時進行學習和鞏固提供了可行性。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構建
高職語文課堂改革依據上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開展。即教師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開發微視頻學習資源,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來掌握重點知識;課堂內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討論、思考來解決疑難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以此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教學模式實施具體流程如下:
1、課前準備。通過調研社會及企業人才素質需求,分析高職語文課程特點,結合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設計了口語交際、文學賞析和實用寫作三個課程教學模塊;采用任務驅動法設計各模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事、物作為教學案例,如文學賞析中國學研讀選用了12條孔子經典語錄等;將傳授的知識點蘊含到任務中,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人文素養。
2、資源開發。微視頻是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因此,資源設計應該突出自主性、情景性和開放性,尤其注重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情景設計。學習資源包括文本文檔、授課PPT、視音頻文件、圖片和網絡鏈接等多種素材,創設職場學習情景,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尋找問題和方法;本課程分別設計了口語交際模塊10個、文學賞析模塊12個和實用寫作模塊8個微視頻,涵蓋了課程中80%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內容;同時,還為每個微視頻學習資源附上了任務要求和輔助資源,包括學習任務清單、學習資源利用手冊、微博公告欄目和擴展資源鏈接等,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視頻資源包。
3.課堂學習。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推進者和指導者,學生由傳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2]。教師一般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便于小組協作與討論、難點搶答、成果展示和評價交流等。團隊小組的組建需考慮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差異,最大可能的實現優勢互補。小組在接收到情景任務后,查閱電子資料和圖書、探討疑難問題和分析問題等,以討論交流的形式對任務進行解析和探究,分析解決方法和步驟,最終提出解決任務的方案或創作作品等,尤其對口語交際模塊強調聽說訓練的學習內容,師生角色轉變和小組式協作學習等教學方法的應用將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學習評價。在學生自主學習及課堂內容小組協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而且還要監督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過程,通過過程觀察、成果作品等對每位學生給出學習評價結果。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整體了解,進而也有利于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過程進行調整和優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檢驗翻轉課堂及微視頻學習資源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成效,本課程精心設計了一套多方位、多元化和全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由資源利用評價、課堂參與評價、平時成績考核和綜合成績驗收等環節組成,不僅教師參與評價,而且也需要由各小組或者小組成員進行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還需要留意學生課后活動中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行考察,推動學生參加與之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將成績納入評價體系。
高職語文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構建以自主和協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等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是為數不多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改有利于學生對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微視頻資源的利用激發了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觀念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逐步轉變。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雖然將學習的掌控權給了學生,目前高職學生仍然存在著不擅于提問和主動性不強等弊端,直接影響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有待于教師和學者進一步探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2-3-0630].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數列的概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極具創新意識,主要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翻轉課堂理念源自歐美國家,最近幾年內,逐漸被北美學校接受和認可。因此,我國教育界應當對翻轉教學給予足夠重視,積極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此教學理論。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特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極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對課堂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翻轉課堂具體特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
1.教學流程的重構
傳統的課堂學習模式,主要是課堂學習,課后作業;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正好相反,主要是課上作業,課后學習。學生需要在課后獨立學習,以此學習和掌握課本知識,實現知識的傳遞,這對學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學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在課堂上,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對作業情況進行講解,保證所有學生充分吸收知識。
2.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
變革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班級作為整體開展教學,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但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需求,以此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發展,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3.師生角色的轉變
轉變師生角色。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部分,學生通常情況下都是被動地學習,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性。此外,教師可以因材施教,促使學生成為翻轉課堂學習中的探索者,以此實現知識的內化。
4.教學資源及教學環境的革新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逐漸引申出各種新概念,比如說微課程,也可以稱作微課。所謂微課也就是課堂教學實踐控制在10 min內,課堂教學具有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精煉,主要是具體講解某個問題的小課程。在微課堂中,主要的表現形式采用微視頻,現如今微課堂已經成為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視頻進行教學,學生如果遇到不懂之處,或者教學重點難點知識,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器進行暫停和回訪,使學生能夠反復進行觀察,有足夠時間進行筆記的記錄,進而通過思考理解知識;微視頻可以對學習進行自主控制。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中享用校內資源,在課下學習階段,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環境中的資源,豐富學習資源。
5.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測試的評價方式,但是在翻轉課堂中,評價方式更加多樣化,例如調查、討論、檔案等內容,能夠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此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能夠充分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翻轉課堂在高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信息傳遞
與傳統課堂學習相比較,翻轉課堂具有明顯特色,在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播放提前做好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在課下觀看和學習。本文主要是針對《數列的概念》知識內容進行闡述,對于此節課程,可以制作5 min左右的微視頻,以此向學生具體傳遞數列知識。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講解數列的定義:數列也就是某一列數具有一定的規則,按照一定次序進行排列。數列中的每個數字,都可以稱作此數列的項。
其次列舉出幾列數字,然后對學生提問,以下幾組數中是否具有數列?例如:
(1)5,6,7,8,…
(2)2,6,4,7,13,…
(3)3,3,3,3,3,…
(4)2,8,2,8,2,8,…
(5)1/3,1/9,1/27,1/54,…
最后,對學生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對數列的表示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數列的概念開展討論研究,同時找尋與集合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要求學生對數列中的項與序號之間的關系作出思考,可以結合過往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要求學生對數列通項公式的意義進行總結歸納,正確寫出數列的通項公式;要求學生利用舉例的方式,明確通項公式和數列的項。而學生在觀看微視頻之后,可以結合自身的掌握程度,對視頻進行反復播放,調節播放進度,保證自身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找尋與微視頻中內容接近的知識,以此解決教師問題。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效果檢測,進而明確自身的不足。具體學習效果檢測如下:(1)判斷下句正確與否:數列的本質是函數;數列的概念與集合的概念是相同的。(2)寫出數列{3a+5}的第一項,第三項,以及第六項。(3)下列數列通項公式已知,分別是xn=n/n+1和xn=(-1)n/2n。寫出數列的前4項,同時畫出圖象。(4)列出通項公式,保證數列前四項為1/4×5,1/5×6,1/6×7,1/7×8;0,4,0,4。
2.吸收內化
吸收內化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分,首先是課堂互動探究,教師在課堂中公布學習效果檢測答案之后,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討論解決疑問之處。教師觀察各組討論情況,及時回答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
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數列和函數不一樣,主要是由于數列有定義域,而定義域指的是正整數或者部分正整數,同樣具有對應法則,也就是通項公式;有的學生認為數列就是函數,主要是認為現階段所學的函數圖像都具有連續性,而數列的圖象是許多點所組成。這也就說明數列就是函數的觀點是錯誤的。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總結,數列可以作為特殊的函數,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但是,本質上兩者是相同的,然后可以提問函數和數列的相同性質都有哪些?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說出單調性和奇偶性。其次是學習成果展示,通過課堂討論,以及課下學習,能夠保證所有學生對數列的概念做到掌握,每位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開展針對性習題練習,以此鞏固學生的知識,最終完成整堂課教學內容。
翻轉課堂是教育改革的一項偉大舉措,而且翻轉課堂對學生具有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足夠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自律水平較高,能夠利用教學視頻開展學習活動,同時能夠在學習中解決產生的疑問。總之,翻轉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幫助,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盛冬.翻轉課堂帶來高效教學:課例《數列的概念》[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191-192.
關鍵詞 翻轉課堂 財政學 案例教學 教學短視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Finance"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Design
GU Yuanyuan
(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 Flipping classroom has become a new teaching mode ris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Finance" flip classroom model design needs success stories from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improve our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flipping the classroom, to avoid erroneous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flipping classroom; finance; case teaching; teaching short video
1 翻轉課堂經典案例借鑒
翻轉課堂起源于中學,但是高等學校同樣適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美國的偉谷州立大學的數學實驗課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偉谷州立大學是一所創辦于1960年的美國公立大學,這所學校數學系Robot教授把翻轉課堂成功地運用在大一新生的數學實驗課上。在新學期伊始,每一位修這門課程的學生需申請一個博客,Robot教授要求在每節課之前,學生需要先觀看由他錄制并到博客上的與課程主題相關的視頻,視頻時長8分鐘左右,這樣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主題有了整體性的大致了解,其后,學生再根據教師提供的與該學習主題對應的知識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最后再完成相應的練習來鞏固學習內容,并將作業提交到博客上。而課堂上,Robot教授不再教授學生基礎的概念和理論,而是先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以此了解他們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再來解決學生課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剩下大部分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做與主題相關的實驗,在此過程中Robot教授會給予針對性的指導。①
Robot教授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通過數學實驗課上的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能力迅速提升。Robot教授的翻轉課堂實踐也為我們設計“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2 “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財政學”作為財經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一門研究財政在政府配置資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運行規律的應用經濟學科,具有理論性和應用性相合的特點。本文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教學案例,嘗試設計具體的“財政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將為財政學教學注入新鮮活力。首先,教師在課前先行制作適于網絡教學、學生自學的教學短視頻,并制作“財政學”教學案例庫和網絡教學課件,利用校園內部網絡平臺將教學短視頻和課件到網絡上,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學方式完成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學習;課堂時間,老師則利用案例庫提供現實熱點案例,并提出引導性問題,讓學生用自學基本理論思考并獨立解決現實問題,使課堂真正成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場所;課后再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上的“財政學”習題集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學會“是什么”和“為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怎么樣”,以達到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教學目的,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形成財政學本科教育多層次、多類型、新方式的教學新模式。
具體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和經典翻轉課堂模式一致,區別在于要針對“財政學”的內容特色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這是翻轉課堂的重中之重,具體包括:(1)教學短視頻。考慮到學生課前學習時間的分割性和不連續性,有關基本理論和概念的視頻務必短小精悍,可以根據“財政學”課程教學大綱與教案,選擇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綜合應用、前沿專題和熱點問題,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視頻,形成一個個以基本理論和概念為單位的短視頻,讓每一個視頻都有較強的針對性,供學生課前自學。(2)網絡教學課件。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案,完善教學課件,形成比較完整的、適用于網絡自學的課件,為學生在課下預習和復習提供指引。(3)教學案例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斷健全更新“財政學”案例庫,包括增加國內外新的案例和對舊案例的更新。只有選擇與理論知識契合度高、反映現實熱點問題的案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讓學生養成一種思維模式,遇到與“政府”有關的社會現象,學會問三個問題,即“政府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政府不同的做法產生的影響如何?”“如何使政府做好它應該做的事?”讓學生在課前利用自學知識嘗試自己回答,課堂再與老師和其他學生交流。案例教學使課堂教學縮短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環境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師精心選擇案例,設計問題時更要層層遞進,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學習指導和習題集。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案,不斷完善學習指導和習題集,并依托校園網絡平臺,供學生網上預習與練習,讓學生從做題中查缺補漏,同時,也可用于網上測試和課程結業考試。
3 “財政學”翻轉課堂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1)翻轉課堂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翻轉課堂作為近幾年興起的教學模式,被誤認為就是在線視頻教學,這其實是誤讀了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并非是用視頻替代教師,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先行了解課程主題內容,自行學習簡單的易掌握的基本概念,這樣可以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課堂時間則被教師用來解決復雜難點問題,并由老師結合現實案例,提出引導性問題,鍛煉學生用自學基本理論思考并獨立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②(2)學生并非孤立地學習。翻轉課堂并不是說學生沒有教師指導,只是自己通過視頻和案例庫自行學習。事實上,教師的作用貫穿了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在課前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疑問會在課堂上被老師解答,老師還會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課堂評測還便于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③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聯系案例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且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還要求學生多做練習,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可見,面對面互動學習活動才是翻轉課堂最重要的價值。
4 結語
為了培養高校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近年來關于教育的改革措施此起彼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成為當下的熱點,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增加了學習中的師生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翻轉課堂的內涵,避免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借鑒國外成功案例,并根據我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進,而不能只是具體形式上的盲目跟風,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質量與效率。
基金項目:南京審計學院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注釋
① 鄭艷敏.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2014.2.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生理學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翻轉課堂;高職;生理學
翻轉課堂是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2000年提出的概念,將傳統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在課堂上老師主要進行問題輔導,或者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為主。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逐漸流行開來,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教學法的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法與普通教學模式和以往視頻教學相比,有如下特點:教學視頻簡短,往往抓住一個知識重點,很有針對性地講解。教學內容明確,翻轉課堂教學視頻往往內容比較集中,沒有干擾學生注意力的因素。優化教學過程,將學生學習中心前移,促進學生知識消化和吸收。視頻可以反復觀看和回放,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高職生理學教學中面臨的難題
生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系統學習生理學知識是學習臨床專業課程的基礎。作為機能學的重要課程之一,高職生理學教學中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下面幾點:
1.缺乏必要的實驗條件,很多高職院校由于投入等原因,側重于專業課程實驗實訓中心建設,對生理學等基礎課程實驗室建設投入較少,無法滿足高職生理學實驗教學要求。
2.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接受力和理解力較弱,生理學各個章節涉及概念較多,還有很多對生理功能機制的闡述,讓學生難以理解,使很多學生難以完全掌握生理學概念和機制。
3.單一理論講解無法生動表達知識和概念。由于生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因此很多正常生理功能機制都是從實驗中獲得的,但是課堂上很多老師只能從單純講解中闡述相應的理論知識,造成學生對各種抽象概念無法理解透徹。
三.“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生理學應用的實例
1.傳統教學過程。以生理學中人體細胞中細胞膜跨膜物質轉運功能為例,首先由教師提出簡單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程內容,課堂上由教師講授多種物質跨膜轉運的過程和機制,并且輔助黑板繪圖,課后進行鞏固練習,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由于細胞膜等屬于細微結構,學生對其沒有直觀認識,無法對細胞的立體結構有清楚了解,很難理解物質如何進行跨膜物質轉運。對物質進出細胞的機制難以理解。
2.“翻轉課堂”教學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根據老師制作并提供的跨膜物質轉運的三維立體動畫,輔助講解視頻和文字解釋,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在視頻講解和書本中尋找答案,并且在課堂上表述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其他同學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占主導地位,易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視頻動畫可以形象展示相關細胞結構和轉運過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3.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比傳統教學方法,優勢在于:
(1)通過教學視頻和教師講解過程兩條途徑向學生傳授課程知識內容,使教學內容更為全面,重點突出,學生觀看教學視頻主動學習的時候,遇到問題還可以通過視頻回放再學習,形成學習―問題―再學習的良性循環,反復鞏固學習的知識,有利于強化學習效果。
(2)“翻轉課堂”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轉變角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學主體的作用。教師可以從繁重的理論知識講解中解脫出來,側重學生問題的輔導工作,這樣更有針對性地解釋學生的疑難問題,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
(3)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逐漸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延伸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學習。真正做到課堂上學習,課下理解領會,及時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四、翻轉課堂教學法的不足之處
“翻轉課堂”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和難題,首先是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需要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將書本重點知識內容轉化為教學視頻或者動畫,通過教學視頻和動畫表達相應的知識點,由于一線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翻轉課堂”的應用。由于現在“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沒有像MOOC和微課等建立大型資源共享平臺,相對而言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較少,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持續應用,更多人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期望這一問題可以得到緩解。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缺少多媒體播放平臺和視頻制作軟件,硬件設施條件限制了“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應用,相信隨著多媒體技術走進校園,這一問題將得到很好地解決。翻轉課堂教學法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拓寬了知識傳授渠道,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必定能夠得到更多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和認可,成為傳統教學方式的輔助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長江,胡衛平,李衛東.“翻轉的”課堂:技術促進的教學[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5-80,99.
[2]白聰敏.翻轉課堂:一場來自美國的教育革命[J].廣西教育,2013(8):37-41.
[3]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4]金陵,薩爾曼•可汗.怎么走向“翻轉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29.
[5]賴文繼.簡論“翻轉課堂”的價值[J].廣西教育,2012(10):8.
[6]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28.
[7]黃懷榮.信息技術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8]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學學刊,2013(4):65-68.
[9]舒爾曼.科技文明與人類未來[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今年讀《翻轉后的課堂如烹小鮮》,發現她正在從實驗的感走向理性創新,與翻轉課堂本土創新的理論體系――微課程教學法的建構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微課程教學法從翻轉課堂本土實驗開始,不斷破解實踐難題,形成一個個實質理論。這些實質理論原本不一定具有邏輯關聯,但是隨著實踐的沉淀,最終形成互相關聯、有著嚴密邏輯結構的不可分割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微課程教學法。這一切,正好與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勞斯(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論”不謀而合。
“扎根理論”主張“在系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社會現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過在這些概念之間建立起聯系而形成理論”。因此,“扎根理論”強調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點并不在于經驗性,而在于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和思想。這樣抽象出來的理論,才具有指導實踐的力量。
翻轉課堂實驗之初,誰都沒有料想會產生本土翻轉的理論體系,更沒有想到能夠完成理論建模。我們不得不感嘆實踐力量之偉大,沒有實踐,就沒有理論的升華。理論套裁實踐,就會把實踐引向死路。三十多年前是這樣,今天依然如此。
俞葉的實驗,度過了翻轉課堂學習期,走進了充滿活力的研究創新期。讀俞葉文章,發現她深得課堂教學創新“四步法”要領。她不是把“四步法”作為僵死的教條,而是根據不同課型分類重組“四步法”要素,形成了具有學科特色和個人風格的“課型分類與翻轉課堂配套組合模式”,建構起翻轉課堂本土創新的實質理論。
俞葉在文中對“四步法”在不同課型中的靈活應用作了詳細的分析,開始提煉出實質理論。如果持之以恒,就有希望走向理性的研究創新。
在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芝諾(Zenon)提出的芝諾悖論中,有一個阿基里斯趕不上烏龜的論證。說的是古希臘最擅長跑的英雄阿基里斯,在烏龜先跑的條件下,永遠趕不上烏龜。
微課程教學法沒有做芝諾悖論中的阿基里斯,跟在烏龜后面亦步亦趨,而是輕輕挪前一步,輕而易舉地超過烏龜――創建起翻轉課堂本土創新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