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老年人;臨終關懷;臨終關懷病房;模式;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80-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生命質量,人們不但要優生、優育、優活,而且要優逝。因此老年護理,特別是臨終關懷護理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人們希望在臨終時能減輕甚至避免痛苦,維護生命的最后尊嚴,同時能減輕病人家屬的各種壓力,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服務。臨終關懷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年臨終關懷得到日益廣泛的支持和實踐,老年臨終病人將成為臨終關懷的一大特殊群體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7%稱為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則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嘉定區早在1982年就進入老齡化行列,1982~2000年全區老齡化處于平緩期,2000年60歲以上老人93 159人,占人口的19.4%;到2007年底全區戶籍人口537 931人,60歲以上老人126 904人,占人口總數的23.5%;農村老人18 456人,占全區老人總數的14.54%。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5.4%,比重較大且逐年增加,嘉定區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老年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必然給社會、家庭、醫療保健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對老年護理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亟待發展老年臨終關懷機構。

      1臨終關懷的發展和社會意義

      1.1臨終關懷的發展

      在國際上,現代臨終關懷起源于英國,從1967年起英國成立了第一家臨終關懷機構。在基礎理論、醫學倫理、政策法規、機構管理等方面不斷完善,臨終關懷走上了專業化、制度化道路。 在我國,從1988年7月天津醫學院崔以泰教授率先倡導成立了我國第一家臨終關懷研究中心;1988年10月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上海南匯護理院。20多年來,臨終關懷醫院、病區及病房在許多城市紛紛涌現,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正在不斷發展,目前大約已有臨終關懷機構100多家。

      1.2老年臨終關懷的社會意義

      臨終關懷是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是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是生命終末期的優化工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在各國是相通的,不僅在發達國家,而且在發展中國家,同樣有臨終關懷的需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獨生子女的大量涌現,社會對臨終關懷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臨終關懷是一個節省費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決瀕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難的重要途徑。鑒于計劃生育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社會在提倡優生、優育的同時,也要注重臨終關懷,使瀕危老人盡量獲得善終的關懷,有尊嚴和安詳地告別人生。臨終關懷就決不僅僅是對臨終患者最后生命時光的醫療、照護,其本質應該是廣義的對大眾的死亡教育,是人類在基本解決“生存”問題之后,進一步去解決“死亡”問題的一種最新的發展與努力,這才是其真正的意義所在。

      2臨終關懷與一般醫療服務本質的區別

      醫學由過去單純的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學模式,由過去單純的診斷、治療、護理觀點轉向從生理學角度去關心患者,減輕患者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過得舒適、有意義;從心理學角度緩解、解除患者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使其從容地面對死亡;從社會學角度指導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彌留之際生存的意義;從生命倫理學角度使患者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在瀕死之際受到了社會和親人的關注。臨終關懷正與之相適應。臨終關懷是向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整體的照護,包括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等方面,使臨終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痛苦得到減輕,生命質量得到提高,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使患者在臨終時能夠坦然地、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后的生命旅程[1]。

      臨終關懷與一般醫療服務相比,最本質的區別是:前者關心的是患者而不是疾病,它不以治療疾病為主,而是以支持患者、控制癥狀、姑息治療和全面照護為主,不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為職責,而以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存質量為宗旨[2]。尊重臨終患者的尊嚴和權利;注重臨終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支持,幫助家屬渡過哀傷期,重新面對生活。

      3臨終關懷的模式

      3.1臨終關懷的模式

      臨終關懷的模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專門的臨終關懷醫院、附屬醫院內的臨終關懷病房、家庭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等。臨終關懷從病房開始,可以綜合利用醫院的現有病房、醫護人員和儀器設備,但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教育培訓,掌握臨終關懷的價值理念。

      3.2老年臨終關懷的團隊服務模式

      臨終關懷是一種以患者和家屬為中心的照顧模式。這項服務是通過多元化的專業團隊,從臨終患者實際和特殊需求出發,提供“全人”關懷,包括生理照顧、癥狀控制、心理疏導、社會支持和靈性關懷,同時幫助家屬渡過哀傷期,重新面對生活。參加服務的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精神心理專家、營養師、康復師、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牧師(有時還應包括神職人員)等。這種服務是多學科的相互配合和各種專業人員的集體合作,共同實施完成臨終患者的照護方案。

      4老年臨終關懷病人的護理特點

      4.1基礎護理

      體現人性化護理,包括給病人拍背、定時翻身、觀察病情、鼻飼護理,保持床褥干燥整潔,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預防褥瘡和肺炎的發生。

      4.2飲食護理

      要耐心解釋必要的營養對疾病的重要性,并指導家屬如何做好飲食搭配,來提高病人的食欲。

      4.3疼痛護理

      藥物止痛法采用WHO癌癥三階梯止痛治療方案;非藥物止痛法:逐步放松法、意念法、音樂療法、撫摸式護理。

      4.4心理護理

      ①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耐心聽取病人的傾訴,贊揚和鼓勵病人,使其重塑生存的信心,空閑時多與病人交流。②臨終病人家屬的心理護理:盡量滿足家屬提出的對病人治療、護理、生活等方面合的理要求,指導家屬間相互扶持、共同分擔照顧責任,教育家屬正確面對哀傷,給予哀傷輔導。

      5我院開展臨終關懷優勢

      5.1我院的現狀

      臨終關懷事業已在我國走過了21年的歷程,但嘉定區內至今尚無一家正式開展臨終關懷的機構。因此有必要亟待在嘉定區內設立臨終關懷機構。我院早在1999年就開設了老年病房,對老年護理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經過十年的發展,如今我院已成為嘉定區內最大的老年護理醫院,現有床位350張。我院現有醫技護人員120多人;基礎醫療設備、儀器完善;有三名心理咨詢師;我院兼有新成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

      5.2我院老年病人的特點

      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病人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特點是:多患慢性疾病;其病程長;病因復雜;病情呈進行性加重;不可逆轉趨勢。當同一病房內某位病人病情加重,醫護人員的緊張搶救,病人家屬的絕望、恐懼、悲傷等場景會給同病室病友帶來驚嚇和刺激,影響其正常休息和治療,產生嚴重的負面心理;病人在臨終前忍受著過度醫療的痛苦;病人家屬在護理病人過程中,經濟、體力、精力大量消耗,以至整個家庭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受到嚴重影響。本院已對老年病人及家屬進行了問卷調查,40%左右的人選擇減輕病人的痛苦及恐懼。所以目前最經濟而快捷的方法就是在病區內設立老年臨終關懷病房,當病人生命體征只能維持一周左右時,將其轉入該病房,這意味著病人走到生命的最后一程時能夠得到臨終關懷。一改過去對任何病人無一例外一律實施醫治的做法,承認醫治對某些瀕死病人來說是無效的客觀事實,通過對他們提供舒適的照顧來代替衛生資源的無謂消耗,使病人在溫馨、安靜的環境中坦然、安詳、有尊嚴、無痛苦地離去。

      5.3老年臨終關懷病房的設立與展望

      在我院開設老年臨終關懷病房,可有效利用我院現有病房、儀器、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同時我院有三名心理咨詢師,可為病人及家屬提供心理輔導;我院兼有新成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可對社區老年人及家屬進行臨終關懷教育,使臨終關懷的理念不斷被患者、親屬理解和接受,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臨終關懷照護,達到臨終關懷知識的普及,使人們認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患者是否需要臨終關懷,應根據患者病情、患者本人或家屬有無特殊需求以及臨終關懷專業醫護人員對病人病情的評估情況來決定。開設老年臨終關懷病房是滿足老年人“老能善終”的最好舉措;是解決臨終老人家庭照料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為節約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提供了可能。減輕甚至避免我區老年臨終患者的痛苦,維持生命的最后尊嚴,為臨終老年病人及家屬提供心理上的關懷與安慰,消除其對死亡的恐懼;認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注重病人的安適,使臨終者坦然地面對死亡,安然地離去;使臨終生命的質量得到提高;家屬的身心得到維護。

      開展臨終關懷,可以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以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優化醫療衛生結構、提高衛生服務效率、完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的重要一環,體現了對病人及大多數人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臨終關懷不僅是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臨終關懷服務具有社會性、公益性和福利性,以社會效益為首位,體現政府的責任和主體性,也是我國衛生事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人類一項有崇高目標的事業,也標志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構建穩定和諧社會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殷磊. 護理學基礎[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18- 419.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長期護理社會保險

      中圖分類號:C91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2)06—0099—04

      長期護理在本文中是指為慢性疾病、失去自理能力或感知紊亂的人提供長期的非治療性的康復與支持性照顧和服務,以維持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長期護理保險是補償被保險人在護理機構或家庭護理中所發生費用的津貼型險種。國際上,一些國家具有較為完善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如荷蘭于1968年頒布了長期護理社會保險法,美國、法國先后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展了長期護理商業保險。①近年來,歐洲的德國、英國,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家也相繼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在中國,2006年《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首次將護理保險列為一個獨立的健康險種類別,以因保險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的護理支出提供保障。中國目前的護理保險主要是商業護理保險,這種商業保險遠不能適應在人口老齡化加劇背景下老年人與失能群體的實際護理需求急劇增加的現實狀況。中國老年人與失能人員的長期護理問題已從家庭責任轉變為一種社會問題,因此,中國急需建立一種覆蓋全社會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來應對人口老齡化。

      一、中國長期護理保險需求背景狀況分析1.人口老齡化與預期壽命延長

      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中國老齡人口數量不斷上漲,80歲以上高齡老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報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②200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顯示,全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總人口比重1.54%。③老年人相對于青年人來說,身體各器官功能都在減弱,更容易受到各種慢性疾病的侵襲。慢性病病程長、恢復慢、致殘率高的特點也決定了病人主要康復過程的護理和生活服務需求龐大。為滿足老年人越來越多的護理需要,中國有必要建立覆蓋城鄉老人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

      2.重大疾病與慢性疾病發病率上升

      在現代社會,各種嚴重疾病發病率與慢性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重大疾病致殘率非常高,不僅直接治療費用巨大,而且后期護理費、營養費、康復費等開支也相當龐大,加上家屬照顧病人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以及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都對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據《2010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08年調查地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15.7%,比2003年患病率上漲3.4%。④如關節炎是45歲以后人們常患的慢性非致命疾病⑤,這種疾病雖然死亡率極低,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從而產生較多的護理需求。除此之外,慢性病患者的長期行為依賴與情緒障礙,也加大了對長期護理的實際需求,產生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需要。

      3.家庭小型化

      中國目前家庭規模逐漸向小型化、核心化趨勢發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⑥近年來,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單親家庭等也逐漸增多,一些地方三口之家的格局已經發生改變。這種家庭小型化現狀為家庭護理增加了更多難度,造成老人晚年護理的嚴重缺失。家庭小型化直接導致了家庭對于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需求增加。

      4.護理成本提高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費用上漲,護理成本也有所增加。有學者基于拓展的多狀態生命表方法對于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本和臨終前照料成本予以分析:2005年,我國一個65歲城鎮老人和農村老人在其余生中需用于支付照料的總費用(日常照料費用與臨終照料費用之和)大約分別為11600元和6500元,初始狀態為傷殘的老年人其期望日常照料費用比同年齡能自理的老年人要高出2倍以上,臨終前照料費用65—80歲的老年人一般在2000—3000元之間,80歲之后下降到1000—2000元之間。⑦

      以上是按照2005年照料成本水平計算的長期家庭護理的直接經濟成本。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長,目前照料成本也在快速上漲,加之預期壽命延長,老年人用于支付照料的費用也連年攀升。除此之外,家屬為護理其家人所犧牲正常工作或減少工作時間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以及所產生的巨大精神負擔,都增加了長期護理成本。護理成本的提高也間接增大了對于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需求。

      二、國際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分類與經驗借鑒

      1958年,威倫斯基和勒博首次將社會福利分為補缺型社會福利和制度型社會福利。補缺型社會福利強調依靠家庭和市場來提供個人所需的福利待遇,國家和政府只有當家庭和市場的作用失靈而難以提供個人所需的福利待遇時,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制度型社會福利則重視國家和政府的作用,主張國家和政府通過制定完善的法規制度體系,為個人提供所需的社會福利。⑧與此同時,英國學者蒂特馬斯認為,國家為人民提供福利是對工業社會經濟與社會變遷過程的適應和積極回應,政府不僅應該提供國家福利,而且應該提供普及型社會福利。⑨他強調普惠型社會福利是一種面向全民的社會政策,旨在提升全民的福利水平。本文將目前國外已經建立的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分為兩種類型: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與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其中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又包括國民長期護理津貼計劃以及長期護理社會保險。

      1.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

      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是指以政府為主體,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其中,免費向國民提供服務的可以稱為國家長期護理津貼計劃,它是一種普惠型的社會福利,以澳大利亞等福利國家為代表;有償向國民提供服務的可以稱為長期護理社會保險,以德、日、韓等傳統社會保險國家為代表。

      (1)澳大利亞的國家長期護理津貼計劃。澳大利亞推行以公共財政為主要責任的長期護理津貼計劃,該計劃是其普惠型國家社會福利中的一部分。就其老人護理來說,政府為老人護理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按照2∶1的比例分攤老人護理服務經費,并支付給護理服務提供機構。⑩眾多非政府組織,如ANZ醫院(與澳大利亞國家銀行合作)和AMP(澳大利亞互助提供者),參與老年護理服務。

      (2)德、日、韓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德、日、韓三國在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制度設計中體現國家、社會與個人責任的協調和平衡,要求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承擔長期護理社會保險費用,繳納護理保險費的個人及其家屬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得到護理保險的給付。首先,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按照遵從醫療保險原則,不論參保人參加的是法定醫療保險還是私人醫療保險,都必須參加護理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投保人的配偶和子女也在被保之列。護理保險機構的職責由醫療保險機構兼任,保險繳費原則上由雇員、雇主共同負擔,保險機構根據護理類型和評定的護理等級,對需要護理的人提供幫助和補償。德國長期護理保險每年支出金額一般維持在社保總支出的2.4%左右。其次,日本與韓國的長期護理保險與德國相似,但是在給付條件上有嚴格的年齡與病種限制。就日本而言,2000年日本開始實施護理保險制度,法律規定護理保險的保險人為當地政府;被保險人為40歲以上人群,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為第一(The First)被保險人,其有護理需求便可享受保險待遇,40—65歲為第二(The Second)被保險人,其只有在癡呆、腦血管病等15種疾病的條件下才能享受護理保險待遇;保險繳費比例由公共基金、被保險人、服務使用者按照5∶4∶1的比例分擔;老人根據身體健康狀況選擇服務,標準分為5級,每級都有最大預算,根據經費限制,選擇護理服務的種類以及數量。韓國護理保險與日本相似,只有65歲以上的老人和64歲以下的患老齡疾病的人可以申請護理保險并得到給付,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殘疾人不在護理保險的覆蓋范圍內,保險費由被保險者、政府、受給者共同分擔,韓國長期護理保險費管理主體是國民健康保險工團和市、郡、區的基礎自治團體。

      2.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

      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國家和政府只對少部分弱勢群體提供長期護理服務或費用補償,大部分國民的長期護理依靠家庭或商業護理保險。美國實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即為此類。2009年,美國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大部分還是完全依靠家庭成員或親屬來提供護理服務,只有9%的老年人依靠有償護理服務。美國傳統上只有針對窮人的醫療救濟并為相應人群提供大部分正式長期護理的補償,雖然2010年美國健康保險改革法案強調了長期護理保險的重要性,使擁有一項自愿國家保險(voluntary national insurance)的人同時獲得長期護理保險,但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范圍仍然有限。

      國外長期護理保險的實踐經驗表明,長期護理保險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制度型長期護理保險還是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除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外),都是由國家和政府建立并面向某些弱勢群體的福利制度。它不僅增加了弱勢群體的福利,減輕了家庭的照料負擔,而且促進了護理事業的發展,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我國應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思想文化、相關保險制度的特點,借鑒國際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經驗,建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三、中國長期護理保險的模式選擇與制度設計

      1.中國建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基本條件

      (1)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建立創造了經濟條件。就國際經驗來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建立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日本、韓國、德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時,其國內生產總值均達萬億甚至十萬億美元以上,人均國民總收入也都在2萬美元以上。雖然中國目前人均國民總收入與德、日、韓相差甚遠,但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以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3%。以這種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將具備建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所必要的經濟基礎。

      (2)相關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為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建立提供了制度基礎。目前中國社會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相對成熟,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提供了穩定的制度基礎。長期護理保險在保險對象、資金來源、受償條件、福利償付、機構設置等方面都可以借鑒以上兩種保險的相關模式。除此之外,中國也可以參考國外經驗,使護理保險遵從于醫療保險,在參保對象、制度運作、機構設置等方面依附于醫療保險,這樣既有廣泛的覆蓋范圍、成熟的管理機構與運作機制,又相對減輕了設立獨立承保機構的行政成本。例如,在覆蓋范圍方面,2010年底,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超過12.6億人,從制度上實現了對居民的全面覆蓋。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護理保險,也必然會實現對居民的全面覆蓋。

      (3)社會化護理理念的普及為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隨著經濟發展、空巢家庭的增多、社會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的發展,社會化養老理念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這也為社會化護理觀念的普及提供了思想基礎。就老年護理來說,在傳統社會里,養老基本上由兒女或配偶承擔,其中由于男女預期壽命與患病種類的差異,大部分護理工作還主要由女性來承擔。但是當前經濟的發展與婦女社會參與程度的提高,嚴重沖擊了老年人家庭長期護理的模式。除此之外,護理費用的不斷攀升,使越來越多的家庭難以承受對老年人護理所帶來的長期繁重的經濟與精神壓力。這些都促進了社會化護理觀念的發展與普及。社會化護理不僅減輕了家屬的護理負擔,同時風險共擔、社會共濟的社會保險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長期護理的經濟壓力。

      2.中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基本制度設計

      中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的設計既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要符合中國基本國情。因此,在社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顧的原則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基本制度設計如下。

      (1)在保險對象方面,在制度建立之初,可以采取補缺型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只對特殊群體進行保障。隨著制度逐步完善與政府承受能力的增強,可以將所有參加醫療保險的人都納入長期護理保險范圍之內,參考日、韓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保險享受者的年齡與病種進行限制。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參考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將參保人配偶與子女也納入覆蓋范圍,不再限制年齡與病種,只要符合規定等級,便可享受相應等級的護理服務。

      (2)在繳費方式方面,參照醫療保險繳費。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被保險人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護理保險費,國家提供政策優惠。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被保險人由國家、地方政府和個人共同承擔護理保險費。對不同群體實行靈活的費率組合制度,量能繳費。

      (3)在保險給付方面,實行現收現付制,按照護理等級來支付護理補償。以家庭與社區護理為主,護理院等機構護理為補充,實行服務給付與現金給付相結合的方式,護理對象分攤一定比例的護理費用。

      (4)在服務提供機構方面,包括公立機構、民間機構(營利機構與非營利機構)、護理互助組織等。醫療保險機構與護理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合同,合同包括護理類型、服務內容以及保險償付范圍等,采用第三方提供護理服務的方式。

      (5)在管理機構方面,護理保險機構的職責由醫療保險機構來兼任。護理保險基礎法律與政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基金的監管與運營,具體事務的經辦等也由負責醫療保險此類事務的政府部門負責。設立專門的護理服務等級評估機構,對申請護理人員的資格和等級進行嚴格審查,根據等級確定服務內容。

      (6)在質量監控方面,由醫療保險質量監控機構定期對護理服務展開調查和評估,制定量化評估標準,重點審核被護理者的滿意度、護理措施的有效性與及時性以及護理機構的配備情況,定期將抽查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網站等公共媒體向公眾公布。

      3.相關配套政策

      (1)建立家庭照料人員(caregivers)減壓系統。我國在建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的同時,應注意家庭照料人員減壓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完善。美國對于照料者的解壓放松政策主要三種:一是教育計劃,二是支持組織,三是提供暫緩壓力服務。我國也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由社區醫生或護士定期對家庭照料者進行護理知識教育,如特殊器械運用、康復策略等,教育照料者如何獲得社區資源以滿足病人及家庭需要。同時,鼓勵并促進公立或民間的照料者支持組織發展,在照料者需要幫助時及時提供相關服務,如對照料者提供感情支持,給其發泄不滿、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的機會,幫助其開發應對措施等。另外,在社區提供日托性質的暫緩壓力服務,幫助照料者暫時護理其家人以減輕其壓力并有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這樣既可以減輕照料人員負擔,又可以促進家庭與社區護理服務的發展。這是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完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政策內容。

      (2)完善護理人員培訓政策。當前專業護理人員非常缺乏,比較專業的護理人員一般都集中在正規醫院,護理院等相關機構的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一般較差,家庭護理人員由于多為家政人員,更是缺乏專業護理知識。因此,我國急需建立一套護理人員培訓體系,完善護理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開設專業護理課程,如精神科護理、癌癥護理、社區護理等。同時,應制定不同等級護理人員提供服務的種類及學習時間以及護理人員人力配置標準。這可以參考韓國的實踐經驗,護理人員通過規定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習得到認證書,認證書分為兩個等級,一級認證書證明員工可以提供老人身體活動方面的服務,二級認證書證明員工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服務。完善護理人員的培訓政策可以促進護理的專業化與正規化,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需求者的滿意度,與護理保險制度相輔相成。

      (3)鼓勵家庭護理,將家屬護理措施制度化。雖然當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在其需要護理時可以進入某些養老機構或護理機構,但老年人和失能人員需要的護理不僅僅在于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其精神贍養更為重要。對于這一點,家庭護理具有更大的優勢。而且就國際經驗來看,家庭護理的成本也要低于機構護理,家庭護理的發展可以大大減少長期護理保險的支出,鼓勵家庭護理是國際上所有擁有長期護理保險的國家必不可少的政策之一。因此,我國在制定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應積極鼓勵家庭護理的發展,基于經濟發展與人口規模的現實狀況,制定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親人護理優惠政策。如借鑒德國護理保險的改革經驗,提高家屬護理待遇,規定護理假期,規定家屬在護理期間享受基本養老與失業等社會保險等。

      注釋

      ①戴衛東:《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理論與模式構建》,《人民論壇》2011年第29期。②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http:///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53.htm.③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0》電子版3—7。④數據來源于《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電子版8—6—3,8—6—4。⑤Rose Weite.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Illness, And Health Car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SA. Third Edition 2004, p.55.⑦蔣承、顧大男等:《中國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狀態生命表方法》,《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⑧代恒猛:《從“補缺型”到適度“普惠型”——社會轉型與我國社會福利的目標定位》,《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第2期。⑨錢寧:《現代社會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1頁。⑩漢瑞娟、王志紅:《國外應對人口老齡化困境的護理保險舉措》,《實用醫學雜志》2006年第24期。Lois Bryson AND Fiona Verity. Australia: From Wage-Earners to Neo-Liberal Welfare State.In Pete Alock & Gary Craig.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79.姚玲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91頁。Takafumi Ken Uzuhashi.Japan: constructing the welfare society. In Pete Alock & Gary Craig.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227.金弘文:《韓國護理保險分析及對中國的借鑒》,《中國外資》2011年第12期。Rosemary K. Chapin. Social Policy For Effective Practice. Routledge, NewYork. Second Edition 2011, p.379,p.38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鑒》,http:///tjsj/qtsj/gjsj/.《新發展新跨越新篇章——“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中國統計信息網,http:///tjfx/ztfx/sywcj/t20110301_402706119.htm,2011年3月1日。《2009年底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超過12億人》,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jrzg/2010-01/22/content_1517510.htm,2010年1月22日。Armeda F.Ferrini & Rebecca A.Ferrini. Health In The Later Year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USA. 1993, pp.414-416.

      參考文獻

      [1]劉燕斌,趙永生.德日美以四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架比較(上)[J].中國醫療保險,2011,(5).

      [2]劉燕斌,趙永生.德日美以四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架比較(下)[J].中國醫療保險,2011,(6).

      [3]彭雙運等.國外長期護理保險介紹及其對我國護理學發展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1,(4).

      老人臨終前如何護理范文第3篇

      山東的趙媛在孕檢中被查出患上了可怕的乳腺癌,她不顧所有人的勸阻,選擇了生下孩子。當女兒第一聲嘹亮啼哭響起時,趙媛的生命之花也行將枯萎……她悄悄地為自己心愛的女兒和愛人作了一個令人潸然淚下的安排――找回丈夫的前妻,讓這對曾經深愛的人帶著女兒繼續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趙媛的愿望會實現嗎?那份已漸漸遠去的愛能否重新再來?

      杜鵑花牽線,花店女孩遇上知心愛人

      1978年11月14日,趙媛出生于青島即墨。在她不滿一周歲時,父親在一次車禍中撒手人寰。12歲那年,母親又死于白血病。從此以后,她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靠爺爺奶奶撿廢品做零工過活。因為身世特殊,趙媛從小就善解人意。

      1995年11月,趙媛上高二時,74歲的爺爺終因積勞成疾去世。1996年春天,慈祥的奶奶也離她而去,趙媛的天空一下子塌了!在送奶奶和爺爺“團聚”的山路上,漫山遍野都是盛開的杜鵑花,火紅的一片,那么熱烈,那么絢爛!趙媛想,那一定是天堂的顏色吧。她把許多杜鵑花移植在爺爺奶奶墳前,她要讓最親的親人長眠在火…樣紅的杜鵑花旁,希望爺爺奶奶生活的天堂就是這樣紅、這樣美。

      沒有了生活來源,趙媛只好自己養活自己。她用爺爺奶奶留下的1萬塊錢在青島臺東開了一家小花店。她養了好多盆杜鵑花,有杜鵑花相伴的日子,就如同親人還在身邊。

      2004年12月14日,趙媛正在打理她精心培育的杜鵑花。這時,一名小伙子推門走了進來。交談中,趙媛得知他叫葛軍,是青島市一所中學的化學老師,就住在自己花店的樓上。他剛剛路過花店,看到杜鵑花開得燦爛喜人,進來想給母親買兩盆。不是母親節,很少會有人給母親買花,趙媛不禁對孝順的葛軍多了幾分好感。臨別時,她特意教了葛軍幾招讓花開得持久的方法。

      兩個人就這樣認識了,葛軍常常跑到趙媛的店里幫她擺弄這些花花草草。隨著交往的加深,葛軍毫不隱瞞地告訴趙媛自己剛剛離婚,前妻丁素素是他的高中同學,在一所小學教語文。葛軍家三代單傳,丁素素卻患有先天性輸卵管堵塞,這讓抱孫心切的葛軍父母覺得天都塌了。這也影響了葛軍和丁素素的關系,終于有一天,丁素素選擇了主動離開。

      趙媛對葛軍充滿了同情,為了讓葛軍盡快從離婚的不快中走出來,她常找些好玩的短信笑話發給他,博他一笑,或者做些好吃的,招呼葛軍來吃。漸漸地,葛軍的臉上有了笑容。經過半年多的相處后,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并于2005年國慶節結了婚。

      結婚這天,趙媛看到了一個特殊的客人――葛軍的前妻丁素素。原來,丁素素至今孑然一身。她買了禮物前來道賀,想看一看葛軍的新妻子。

      兩個女人第一次見面,心里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客套了兩句后,丁素素黯然離去。她憂傷的背影讓趙媛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是第三者似的。

      婚后,葛軍上班,趙媛經營花店。葛軍比趙媛大六歲,像個哥哥一樣呵護著趙媛,這種關愛讓趙媛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她覺得自己是那么幸福,那么安全。2006年春節剛過,趙媛驚喜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趙媛懷孕讓葛軍一家滿心歡喜。公公婆婆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狠心賣掉養了近十年的寵物。趙媛的心被幸福充盈得滿滿的,自己竟然能承載這么多人的快樂,她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踏踏實實地存在著,并且存在得如此有意義。

      以命換命,癌癥孕婦放棄治療只為生下孩子

      然而,幸福的日子卻在2006年7月的一天遽然而止!在一次孕檢中,醫生發現趙媛的乳房里長了一腫塊,極有可能是惡性腫瘤。醫生建議她做掉孩子盡快接受治療。趙媛痛苦不已,她輕輕地撫摸著肚子,這個孩子來得多不容易呀!公公婆婆盼著想著,葛軍甚至為孩子失去了一次婚姻。可是現在,命運卻要自己在孩子和生命面前作抉擇!趙媛狠下心來:無論冒多大的險也要把孩子生下來。

      得知妻子患了乳腺癌,葛軍大吃一驚,他和醫生一起苦勸妻子盡快做引產手術。可任憑大家怎么說,趙媛就是流著淚一聲不發。此時,葛軍父母也匆匆趕來了,兩位老人老淚縱橫,用顫抖的聲音勸道:“孩子,命要緊啊,我們再想抱孫子,也不能拿你的命來換啊!”

      然而,無論家人怎么勸,趙媛始終堅定地搖頭。她拉過丈夫的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肚子上,眼淚一滴一滴地滑落下來:“葛軍,我問過了,癌癥有可能復發,這孩子要是沒了,也許我永遠都沒有機會當媽媽了。可是,這孩子是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才盼來的,你說,我能忍心親手殺了這個孩子嗎?你看,孩子在我肚子里動得多厲害?我決定了,無論冒多大的風險,我也一定要生下這個孩子!而且,生完以后再治可能也來得及。”

      “你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啊!”葛軍和他父母都急了。“如果你們再逼我,我就去一個你們找不到的地方,自己一個人把孩子生下來!”聽趙媛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大家都感到束手無策了。

      為了不影響孩子的發育,趙媛拒絕了所有的治療。妻子的倔強讓葛軍度日如年,但看到妻子氣定神閑的樣子,葛軍又心存一絲僥幸:但愿老天可憐她,也許是醫生弄錯了,也許腫瘤是良性的呢……

      然而,趙媛懷孕七個月后,摸到腋窩下有雞蛋大小的硬塊,直覺告訴她事情不妙,有可能腫瘤轉移了。很多個夜晚,趙媛從噩夢中驚醒,大汗淋漓地坐在床上。她看著熟睡的丈夫,忍不住淚如雨下,她是多么想一輩子守在心愛的人身邊啊!摸摸肚子里的孩子,她的心又平靜下來,沒有愛的日子生命何其輕,她要用愛來報答丈夫對她的疼惜!怕丈夫再動員自己引產,趙媛沒有告訴葛軍,仍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有一次,葛軍把耳朵貼在她隆起的肚子上,對胎兒呢喃:“寶寶,媽媽為了你,冒了好大好大的風險,等你長大,一定要好好報答媽媽啊!”趙媛心頭一緊,鼻子發酸:自己還能等到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嗎?

      日子在一天天流逝,眼看著預產期就要到了,趙媛對自己的病已經有了深深的恐懼,因為她整個腋窩都硬硬的。她無數次做同一個夢,夢中一片片紅彤彤的杜鵑花遍布山野,她在杜鵑花叢中穿梭,爺爺奶奶坐在杜鵑花旁,向她招手微笑……趙媛在微笑中醒來,但完全清醒后卻又淚流滿面,她知道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2006年10月8日,趙媛住進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產科病房接受剖腹手術。術前一系列檢查結束后,婦產科主任葉元華面色嚴肅地把葛軍叫到一邊訓道:“腫瘤已經擴散了……你們怎么讓孕婦冒這么大風險呢?這不是以命換命嗎?”葛軍一下子蒙了,他萬萬沒想到,妻子的病情竟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轉過頭去看趙媛,她正沉浸在期待孩子降生的幸福里。葛軍的心都要碎了,如果再重新選擇,他只要趙媛好好地活著。

      2006年10月9日手術當天,葛軍憂心忡忡地握著趙媛的手,手心全是汗水。趙媛笑著嗔怪:“又不是你生孩子,怎么緊張成這個樣子?”葛軍把臉埋在趙媛手心:“如果能換成我就好了,我愿意代你受所有的罪……”葛軍壓抑著抽泣起來。聽到愛人哽咽的聲音,趙媛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撲簌簌 地落了下來:“唱支歌給你聽吧,我自己編的,早就編好了,一直沒唱給你聽……”趙媛甜美的歌聲響起:“刮風也不怕,下雨也不怕,哪怕寒冷大風雪落下,只要有爸爸,勇敢堅強的好爸爸,多大的風雨也不怕……”葛軍的肩膀劇烈地顫抖著,孩子般“嗚嗚”哭出了聲音……

      趙媛被推進了手術室,葛軍和父母守在手術室外。葛軍坐立不安來回踱步,一個小時的手術如同過了漫長的一個世紀。當護士把一個健康的重2.8公斤的女嬰抱給他們看時,葛軍放聲大哭。他緊緊握住護士的手,懇求道:“你們一定要救救她呀,孩子還這么小,不能沒有媽媽呀!”護士們都心酸地陪著掉眼淚。

      手術結束回到病房,趙媛不顧身體虛弱,著急地問護士:“我的孩子呢,她怎么樣?”護士把孩子抱到她身邊。得知女兒一切健康,趙媛不禁松了一口氣,抱著女兒輕輕吻著,久久不忍放開手。由于癌細胞已經轉移,趙媛不能親自給女兒哺乳了。但孩子似乎知道她正在母親的懷抱,本能地閉著眼,小腦袋在她胸前找呀找,小嘴還不停地吸吮著。此情此景,讓趙媛內疚不已,熱淚長流。

      為了方便治療,趙媛第二天就被轉到了腫瘤科,開始接受化療。一個月下來,在疾病和化療的雙重打擊下,趙媛連走路都走不穩了。醫生悄悄告訴葛軍,這只是開始,因為治療得太晚了,趙媛的日子不多了。

      臨終托孤,找回丈夫前妻延續親情愛情

      盡管丈夫不說,可趙媛從醫生的眼神和同病房的病友那里,對自己的病已經有個大概了解。死,她并不怕,從發現癌癥的那天起,她就做好了這個準備。然而,她放心不下剛滿月的女兒和相親相愛的丈夫。自己的經歷,讓她比一般人更能體驗到失去母親的痛楚和無助,想到女兒也要經歷和自己一樣的人生,她就不寒而栗。在人生的歲月里,沒有母親的陪伴和關愛,女兒能夠幸福快樂地成長嗎?丈夫呢?經歷了兩段苦難的婚姻以后,他還有精力去重組家庭嗎?以后還會有人像自己一樣深愛著他嗎?想到這里,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就遍及全身。

      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趙媛心頭一閃。如果能夠想辦法讓丈夫和丁素素復合,那么即使有一天自己走了,丈夫擁有丁素素深情的愛,女兒也會有個幸福的未來。

      不敢與丈夫商量,趙媛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經常護理自己的護士徐榮。徐榮聽后非常驚訝,她能體會到趙媛心里的那種掙扎和痛苦。然而,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思考,徐榮覺得趙媛這樣安排是最完美的,只是苦了趙媛自己。

      2007年1月14日,趁葛軍出去買飯的時候,趙媛從他的手機中找到了丁素素的號碼,委婉地請丁素素百忙中來一趟醫院。

      第二天,當丁素素滿腹狐疑地提著營養品出現在病房時,不禁大吃一驚,她怎么也無法把眼前病懨懨的趙媛和婚禮上那個神采飛揚的趙媛聯系在一起。當丁素素得知趙媛為了保住孩子延誤了治療時機時,忍不住一邊落淚一邊埋怨著:“妹妹你怎么這么傻呀,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啊,葛軍也真是,怎么就能由著你這么做?”

      “不要怪他,是我堅持的。我現在什么都不在乎了,只有兩個人放不下,一個是葛軍,一個是孩子。我的日子不多了,姐姐,我有個不情之請,你能不能答應我,在我走以后,幫我照顧他們?”

      “什么?”丁素素嚇了一跳。“我知道這個請求你很難接受,我本想慢慢地做你的工作,可是……我怕我等不及了……”看到趙媛邊說邊哭泣,丁素素心亂如麻,她答應趙媛考慮一下,然后就匆匆走了。

      離婚后,丁素素心里的確放不下葛軍,她甚至想過,有一天還能和葛軍復婚。但是葛軍很快再婚生子,又讓她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怨憤。她發誓徹底忘掉葛軍,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可是,感情就是這么怪,越想忘記,思念卻越深。

      回到家里,丁素素將趙媛的意思告訴了父母。父母當即表示:“這不可能。你想想,那孩子健不健康還是個問題;而且,這算是什么事?感情又不是自來水,難道都由他們家來開關?”

      丁素素默默點頭,覺得父母的話有道理。可趙媛期盼的眼神總在她眼前閃動,當年和葛軍在一起的情景也總是浮現在眼前。

      為了照顧趙媛,葛軍每天一下班就往醫院跑,人迅速地消瘦下去。趙媛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她實在是舍不得離開丈夫啊!和他在一起,她才感覺到有依靠,她總是希望奇跡能夠發生,可是病卻一天天重了。

      2007年春節前,趙媛已經行走艱難了,因為癌細胞轉移,她每挪動一步都渾身疼痛。她知道自己等不了多久了,顫抖著手又撥通了丁素素的電話。

      電話接通的瞬間,趙媛淚如雨下:“姐姐,我快撐不住了……我知道,我提的要求委屈了你……可是,我也知道,你和葛軍是有感情的,就當是我求你,求你們在我死后復婚吧。你就讓我女兒喊你一聲媽吧,我從小就沒了媽媽,我知道那個苦……”

      一席話,電話那邊的丁素素百感交集,她安慰道:“妹妹,別哭了,我答應你,無論將來如何,我都會照顧這個孩子……”盡管還沒答應復婚的事,但聽到丁素素這么說,趙媛感覺到了一線希望。

      隨后,趙媛就把自己的“安排”告訴了葛軍。葛軍緊緊握著趙媛的手,一遍遍喃喃地道:“不要胡思亂想,你不會有事的,你一定不會有事的……”

      為了履行承諾,丁素素經常到醫院看望趙媛。趙媛精神好的時候,常常和丁素素講起以前自己的生活和結婚以后的幸福。每當這時,趙媛就會無限留戀地望著窗外,輕輕地說:“杜鵑花也該開了,我很快就要見到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了,只可惜,我看不到女兒長大的那一天了……”丁素素忍不住轉過身去抹淚,這是個多么苦命又多么善良的女子啊!

      看到葛軍為了給趙媛看病已經花光了積蓄,丁素素掏錢給趙媛請了陪護。她告訴葛軍:“就當這是一個姐姐對妹妹盡的一點心意吧。”面對兩個如此善良的女人,葛軍唯有默默接受。

      因為長時間住院,趙媛沒什么機會看到孩子。善解人意的丁素素特地買了一臺數碼相機,有空就到葛家給孩子照相,然后帶到醫院給趙媛看,每次趙媛都看得愛不釋手。

      雖然所有人都在努力,趙媛的病情還是越來越嚴重,2007年3月29日傍晚,趙媛陷入了深度昏迷狀態,醫院下了病危通知。

      得到消息后,丁素素拿著自己平時教學用的錄音筆,哭著跑到葛軍家,輕輕搖醒孩子,流著淚錄了幾段孩子的哭聲,又匆匆趕到醫院。丁素素將這段錄音一邊放給趙媛聽,一邊哭道:“妹妹,你醒醒,聽聽孩子在哭著找你呢。你用命換來的孩子,你舍得就這么扔下她嗎?”

      孩子的哭聲一遍遍回蕩在病房里,似乎冥冥中的一種心靈感應。一直深度昏迷的趙媛眨了眨眼,眼淚順著眼角滾落。

      見妻子一直不安地流淚,葛軍悲痛欲絕,他緊握著趙媛的手,痛苦地喊著:“媛,你放心吧,我會照顧好女兒的,會讓她像其他孩子那樣快樂地長大,什么也不缺。”

      丁素素也趕忙握著趙媛的另一只手道:“妹妹,相信我,從今后,孩子就是我的親女兒,她會很幸福的。”

      似乎是聽懂了丈夫和丁素素的話,趙媛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嘴角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次日凌晨3時,29歲的趙媛安詳地離開了她無限眷戀的這個世界。

      在趙媛的墓前,葛軍放了29盆盛開的紅色杜鵑,他相信,妻子應該生活在像杜鵑花一樣火紅的天堂。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日韩av无码|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