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海洋藥物;醫藥產業;連云港

      連云港市地處江蘇省東北部,中國東南沿海中部的黃海之濱,東與日本、韓國、朝鮮隔海相望,北與山東省接壤,南接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沿海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總面積7 444 km2,總人口480萬。大陸海岸線全長204.82 km,沿海灘涂面積160萬畝,涉及沿海四縣二區18個鄉鎮和四大鹽場。連云港作為江蘇省主要的海洋城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著“人口劇增、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三大問題的嚴峻挑戰,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減少,開發海洋、向海洋索取資源變得日益迫切和需要[1,2]。占地球面積71%的海洋生活著五十多萬種動、植物和上億種微生物。海洋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環境(高鹽、高壓、低營養、缺氧、缺光照等),能產生大量不同于陸生生物的結構特異的活性物質,是開發新型海洋藥物和保健食品的重要資源[3]。

      1國際海洋藥物的研究概況

      世界的海洋藥物研究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幾經起伏,現已逐漸形成一個高新技術產業,越來越多的海洋藥物進入了臨床或臨床前研究,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當前,走在世界海洋藥物研究領域前列的是美國、日本及歐盟這些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更加強了對海洋藥物開發科研經費的投入,美國、日本和歐盟每年用于海洋藥物研究開發的經費均達到1億多美元[4]。

      四十多年來,世界范圍內已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得到一萬多種新型化合物。一些海洋來源的先導化合物已成功地開發成藥物,如來源于海洋真菌的抗感染藥物頭孢霉素(cephalosporins)、來源于海綿的抗腫瘤藥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和抗病毒藥物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來源于芋螺的鎮痛藥物Prialt(ziconotide)、來源于海鞘的抗腫瘤藥物Yondelis(trabectedin, ET 743)等[5]。目前,國外至少還有二十多種海洋藥物進入臨床研究,大多數為抗癌藥物,其中一部分因活性欠佳或毒性較大已終止臨床研究,見表1[6~16]。表1國外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海洋藥物生物來源化合物應用前景臨床階段

      2我國海洋藥物的研究概況

      我國是海洋大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橫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個氣候帶,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17]。我國海洋藥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從1996年,正式啟動了“863”計劃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將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藥物的研究列為重點課題。目前國內沿海省市均建立了相應的科研機構,以山東、上海、廣東、海南和福建等省市海洋藥物產業發展較好。目前,我國已有6種海洋藥物獲準上市:藻酸雙酯鈉、甘糖酯、煙酸甘露醇、多烯康、河豚毒素和角鯊烯;另有十余種獲健字號的海洋保健品,如海力特、降糖寧、褐藻多糖硫酸酯(FPS)等[18]。同時,國內還有十余種海洋藥物進入臨床或臨床前研究[4,19~21]?!?008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年實現增加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28.3%。總的來說,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海洋藥物研究和開發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可喜的成果,但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明顯。見表2。表2國內正在進行研究開發的海洋藥物品名應用前景臨床階段

      3連云港發展海洋藥物產業的條件

      在國務院2003年《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2007年江蘇省政府《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將海洋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連云港市“十一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海洋生物醫藥和保健食品等海洋新興產業列為五大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連云港是江蘇省為數不多的三大海洋城市(南通、鹽城、連云港)之一,是全國三大海洋特殊開發區之一,海域面積6 670 km2,有著開發海洋經濟的優越條件—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連云港位于東經118°24’~119°48’,北緯34’~35°07’之間,處于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區,近海生態環境復雜多樣,海洋生物資源種類和數量都比較豐富[22]。調查發現,海州灣海區內有各種魚類資源200種以上,軟體動物46種,棘皮類4種,腔腸類7種。研究表明,已從來源于連云港海域的生物中發現許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腫瘤、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生物活性[23~25]。

      2008年,連云港具有以恒瑞、豪森、康緣、正大天晴等規模以上醫藥企業37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2.9%,實現銷售收入74.9億元,利稅24億元,分別占全市的7.9%和18.3%,醫藥產業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年均增幅超過30%,在江蘇省乃至全國形成一定的影響力。通過化學藥與中成藥相結合的路線,初步建成國內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麻醉鎮痛藥物、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等6大生產基地。醫藥產業已成為連云港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也為連云港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連云港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春9W院,近年來在涉海學科,特別是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引進一大批專門從事海洋生物學、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博士、教授等,并建立了相關的科研機構,如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和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投入大量經費用于海洋藥物及保健食品的研發,這也為連云港發展海洋醫藥業以及“產學研”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4連云港海洋藥物產業的現狀

      醫藥產業雖然是連云港的支柱產業之一,但企業產品主要是化學藥和陸生植物藥(中草藥),對海洋醫藥的研發一直不甚重視,海洋藥物及海洋保健食品產業基礎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①缺乏從事海洋藥物研究的專門人才和研究平臺。海洋藥物研究涉及養殖技術、捕撈技術、生物技術及制藥技術等多種學科,需要專業人才和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連云港目前還缺乏連結科研院校與醫藥企業的合作研究平臺;②藥源的制約。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含量很低,加之采集手段的限制,為獲得足量的臨床前或臨床研究所需要的化合物而進行直接大規模的生物采集不經濟且不可取(對生態的破壞);同時,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結構比較復雜,往往無法進行化學合成或產率很低,限制了對其進行結構優化和進一步研究[6];③資金的投入不足。連云港醫藥產業資金投入多注重于企業已有問題的解決,對海洋藥物前期研究投入嚴重不足。

      5連云港發展海洋藥物產業的對策

      21世紀是海洋經濟的世紀,海洋藥物及海洋保健食品產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連云港要抓住江蘇省沿海開發的機遇,綜合開發利用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加大對海洋藥物前期研究的投入,促進海洋醫藥產業的發展。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5.1政府的引導作用連云港海洋藥物研究的基礎比較薄弱,要制定海洋藥物產業的發展規劃,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海洋藥物的研究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是一個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科研經費的需求比陸生資源要大得多,開發資金短缺是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最大困難。因此要在資金上大量投入,在連云港市醫藥產業振興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每年要拿出專項資金對海洋醫藥產業進行引導扶持。在擴大政府公共投入的基礎上,可吸引社會風險投資,支持企業產品研發,從而推動整個醫藥產業的發展。

      5.2企業的主導作用企業對市場的需求非常敏感,要充分肯定和發揮企業在海洋藥物研發中的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其在海洋藥物研究方面的項目。在連云港現有醫藥產業的基礎上,著重發展海洋中成藥和海洋保健食品,依托現有優勢,對經中醫臨床實踐或民間傳統用藥證明的海洋生物,利用現代分離技術,分離鑒定其活性物質,開發海洋中成藥和海洋保健食品。

      5.3 科研機構的支撐作用科研單位和高校在海洋藥物的研究方面擁有雄厚的科技開發實力和大量的人才,在海洋生物資源的挖掘、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鑒定、海洋藥物的臨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應加大對在連科研機構或高校的資金資助,對一些探索性項目給予支持。在此基礎上,由政府協調,建立企業與高校“產學研”一體化研發平臺,一方面使企業避免大量的藥物開發前期投入(資金和人力),又能真正使高校的研究成果獲得及時轉化,加快海洋藥物的研發。

      5.4海洋生態保護如前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含量很低或難以合成,為獲得足量的化合物而直接進行大規模生物采集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很大的破壞。為了保護海洋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加大藥源生物的人工養殖工作;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新的海洋資源,如海洋微生物資源,應用生物反應器技術對海洋微生物大規模培養以獲得活性物質是可行的,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26,27]。

      參考文獻

      [1]郭躍偉. 海洋天然產物和海洋藥物研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J]. 自然雜志, 2009, 31(1): 27.

      [2]王淑民, 管華詩. 海洋藥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海洋藥物雜志, 2006, 25(6): 56.

      [3]易楊華, 李玲, 湯海峰. 海洋藥物研究進展[J].上海醫藥, 2003, 24(2): 75.

      [4]焦炳華.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和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6, 27(1): 5.

      [5]Molinski TF, Dalisay DS, Lievens SL, et al. Drug development from marine natural products[J].Nat Rev Drug Discov, 2009, 8(1): 69.

      [6]郭雷,宋曉凱,王淑軍,等. 海洋抗腫瘤藥物的臨床研究進展[J].海洋科學, 2010,34(3):82.

      [7]Schoffski P, Wolter P, Clement P, et al. Trabectedin (ET-743): evaluation of its use in advanced soft-tissue sarcoma[J].Future Oncol, 2007, 3(4): 381.

      [8]Grosso F, Jones RL, Demetri GD, et al. Efficacy of trabectedin (ecteinascidin-743) in advanced pretreated myxoid liposarcom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Lancet Oncol, 2007, 8(7): 595.

      [9]Martinez A. Marine-derived drugs in neurology [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 2007, 8(7): 525.

      [10]Newman DJ, Cragg GM. Natural product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nd microbes as modulators of antitumor targets[J].Curr Drug Targets, 2006, 7(3): 279.

      [11]Simmons TL, Andrianasolo E, McPhail K, et al.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s anticancer drugs[J].Mol Cancer Ther, 2005, 4(2): 333.

      [12]Shen Y, Burgoyne DL. Efficient synthesis of IPL576, 092: a novel anti-asthma Agent[J]. J Org Chem, 2002, 67(11): 3908.

      [13]Riely GJ, Gadgeel S, Rothman I, et al. A phase 2 study of TZT-1027, administered weekly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J]. Lung Cancer, 2007, 55(2):181.

      [14]Ajani JA, Jiang Y, Faust J, et al.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sequential paclitaxel and bryostatin-1 (NSC 339555)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J].Invest New Drugs, 2006, 24(4):353.

      [15]Dumez H, Gall H, Capdeville R, et al. A phase I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LAF389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Anticancer Drugs, 2007, 18(2):219.

      [16]Faircloth G, Cuevas C. Kahalalide F and ES285: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from marine mollusks[J].Prog Mol Subcell Biol, 2006, 43:363.

      [17]孫國權, 李玲, 易楊華, 等. 海洋抗炎物質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 2008, 26(2): 93.

      [18]王長云, 邵長倫, 付秀梅, 等. 中國海洋藥物資源及其藥用研究調查[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9, 39(4): 669.

      [19]姚海燕. 我國海洋藥物產業發展概況[J]. 海洋科學, 2002, 26(12): 14.

      [20]韓玉紅, 呂志華, 王遠紅, 等. 海洋硫酸多糖916氧化降解條件的正交試驗法優化[J].海洋湖沼通報, 2007, 4: 116.

      [21]嚴君, 施松善, 王順春, 等. 蜈蚣藻中一種硫酸半乳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J]. 高等學?;瘜W學報, 2008, 29(9): 1755.

      [22]付敏艷, 鄒正中, 蔡林, 等. 連云港臺北和鹽城三圩鹽田土壤嗜鹽菌多樣性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 2008, 35(5): 737.

      [23]趙艷景, 胡虹, 王穎. 真瓣鰓目5種海洋貝類生物活性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 36(18): 7718.

      [24]趙艷景, 胡虹, 王穎. 3種蟶類水提液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 36(31): 13660.

      [25]郭雷, 趙艷景, 王淑軍, 等. HGX5合成抗腫瘤物質的發酵優化及其性質初步研究[J].中國海洋藥物雜志, 2009, 28(5): 13.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海洋環境;海洋環境保護;國際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圖分類號:D99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69(2012)02-0018-05

      根據對以往海洋環境保護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把海洋環境自身的特性作為方案選擇的重要依據,我曾提出保護海洋環境的四項基本原則,即“以海定海,關注長遠利益,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以海定陸,海陸協調,分步推進原則”;“特域特法,一般法和特別法相結合原則”和“體制服從事務,多種管理模式并用原則”①。這幾項原則以及支持我提出這些原則的主要“經驗、教訓”,都來自國內海洋環境保護的實踐,適用于一國在本國管轄范圍內開展的海洋環境保護。然而,當真正按照“海洋環境自身的特性”,把視野放寬到人類海洋環境時,我們發現這些原則有幾分“狹隘”。不僅如此,人類海洋環境的視野也讓我們對世界各國已經采取的國內的和國際的海洋環境保護之所以沒有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雖然人們習慣上將國家管轄海域稱為海洋國土,但海洋與陸地相比,除了在面積等個別自然屬性方面相同之外,更多的是不同點。比如,人們不能以占有和保護私家園林的方式占有和保護海洋及其對人類的使用價值,因為海洋是廣泛連通的,其對人類的使用價值是在普遍連通的狀態下賦有的一種品質。雖然人們可以用海域的概念,利用經緯度等技術手段,對海洋作出此疆彼界的劃分,對海洋實行分割“占有”,但人們無法在此疆彼界分割的狀態下實現海洋的價值。同樣,人們也無法在此疆彼界的限定范圍內獨立地(實際上是孤立地)實現對海洋的保護。要有效保護海洋,按照此疆彼界分別占有或領有海洋的人們必須按照海洋連通的自然本性,站在人類海洋環境利益的高度看待海洋環境保護,安排保護海洋環境的行動,制定保護海洋環境的法律或政策。

      從保護人類海洋環境利益的需要出發,我們認為應當在海洋保護和利用上采用以下原則:

      一、普遍合作原則

      所謂普遍合作,包括省、市、區(縣)等之間的國內合作,也包括鄰國合作、區域合作和全球合作。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一章中,除要求“各國”履行“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③之外,還積極倡導國際合作④。《公約》要求的國際合作主要包括:

      1.規則制訂上的國際合作?!豆s》第197條規定:“各國在為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而擬訂和制訂符合本《公約》的國際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及程序時,應在全球性的基礎上或在區域性的基礎上,直接或通過主管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同時考慮到區域的特點?!痹摋l所要求的“在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基礎上的合作”可以概括為規則制訂上的國際合作。

      2.消除污染影響、防止或減少污染損害上的國際合作?!豆s》第198條提到了一種情形,即“一國獲知海洋環境有即將遭受污染損害的迫切危險或已經遭受污染損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公約》除了要求獲知這種情形的國家“立即通知其認為可能受這種損害影響的其他國家以及各主管國際組織”⑤外,要求“受影響區域的各國,應按照其能力,與各主管國際組織盡可能地進行合作,以消除污染的影響并防止或盡量減少損害”。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公約》還要求“各國應共同發展和促進各種應急計劃”⑥。

      3.促進研究,實施科學研究方案,取得情報、資料、知識方面的國際合作?!豆s》第200條規定:“各國應直接或通過主管國際組織進行合作,以促進研究、實施科學研究方案、并鼓勵交換所取得的關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情報和資料。各國應盡力積極參加區域性和全球性方案,以取得有關鑒定污染的性質和范圍、面臨污染的情況以及其通過的途徑、危險和補救辦法的知識?!?/p>

      4.訂立適當的科學準則上的國際合作。《公約》第201條規定:“各國應參照依據第二百條取得的情報和資料,直接或通過主管國際組織進行合作,訂立適當的科學準則,以便擬訂和制訂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的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和程序?!?/p>

      這些合作都是必要的,但僅有這些還不足以保持海洋的藍色,因為海洋藍色消退不只污染一個方面,而上述要求最多也只能解決污染防治的問題。

      所謂普遍合作,其內涵之一就是針對海洋藍色消退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國際合作的應對措施。比如,海洋藍色消退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海洋生物資源衰減甚至枯竭,在防止海洋生物資源衰減、恢復海洋生物資源量方面也應該開展國際合作?!豆s》在《公?!芬徽戮陀嘘P于“在養護和管理生物資源方面合作”⑦的規定。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公海生物資源以及高度洄游生物資源等的養護和管理上開展具體的和更加有效的合作。

      普遍合作,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就是普遍參與?!豆s》第117條規定:“所有國家均有義務為該國國民采取,或與其他國家合作采取養護公海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备鶕@一規定,“所有國家”雖然有獨立為“各該國國民采取”“養護公海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或者“與其他國家合作采取”相關措施的選擇權,但“采取”這樣的措施卻是“所有國家”的“義務”。各國可以選擇的是采取措施的形式,而不是是否采取措施。按照這一義務設定的精神,當養護公海生物資源需要各國采取合作行動時,參與合作也是有關國家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普遍合作包含著普遍參與。有關國家選擇“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方式“養護公海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只是“參與”的一種方式?!豆s》關于“各國在養護和管理生物資源方面的合作”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合作”以義務內涵。它規定:“各國應互相合作以養護和管理公海區域內的生物資源。凡其國民開發相同生物資源,或在同一區域內開發不同生物資源的國家,應進行談判,以期采取養護有關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為此目的,這些國家應在適當情形下進行合作,以設立分區域或區域漁業組織。”⑧不管是“應互相合作”,還是“應進行談判”、“應在適當情形下進行合作”,都是各國有義務做的⑨。這與《公約》接下來規定的“有關國家應確保養護措施及其實施不在形式上或事實上對任何國家的漁民有所歧視”⑩是義務一樣。之所以把這些合作規定為義務,是因為要實現相關的養護和管理目標,或取得相關養護和管理條件,必須有相關國家的實際參與。顯然,如果相關國家不參與,“分區域或區域漁業組織”就很難成立起來;即使勉強成立了,也難以發揮組織協調生物資源養護和管理的作用。如果“其國民開發相同生物資源,或在同一區域內開發不同生物資源的國家”不進行談判,就很難“采取養護有關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這是因為,如果相關國家不能形成合作關系,一起確定和實施養護和管理措施,其結果就會是所有國家都不考慮采取或拒絕“采取養護有關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在多個國家的“國民”“開發相同生物資源,或在同一區域內開發不同生物資源”的情況下,單獨一個國家采取養護措施是徒勞的。所以,在不能形成普遍參與的國際合作的情況下,所謂養護生物資源只能是一句空話。在這個意義上,普遍合作原則實際上就是無例外參與原則。在這個原則中,國際合作是形式,參與是內容。這個原則的實質是以國際合作的形式參與海洋環境保護與管理。在具體的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和管理中,就是以國際合作的形式無例外地參與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管理。

      二、一致行動原則

      所謂一致行動原則是指在實施海洋保護方面所有利益相關者采取一致行動。所謂利益相關者既包括因藍色消退而遭受損失的主體,也包括因恢復海洋的藍色而可能受益的主體。所謂一致行動既包括采取行動的時間要求上的一致,比如按照時令要求進入或結束禁漁期;也包括采取行動的強度上的一致,比如對排放入海的污水采取相同的污染物許可標準。

      如果說前述普遍合作原則強調的是參與的無例外,那么,一致行動原則強調的是普遍參與的行動的一致性。這一原則關心的是海洋環境保護和管理中普遍參與的有效性。按照普遍合作原則,各國都應參與或以國際合作的方式參與海洋環境保護和管理;而按照一致行動原則,各國要力圖使自己參與的保護和管理活動產生保護和管理的效果。以對“溯河產卵種群”的保護為例。對“溯河產卵種群”的保護需要“魚源國”、“溯河產卵種群”洄游或通過其專屬經濟區的魚源國以外的國家(簡稱洄游通過國)、既非魚源國亦非“溯河產卵種群”“洄游通過國”而捕撈這種種群的其他國家(簡稱其他捕撈國)之間的合作,但這種合作要切實產生保護“溯河產卵種群”的效果,這要求有關各國之間的合作行動必須是“一致”的,或者說是協調的?!豆s》之所以要求“魚源國”對“溯河產卵種群”負“主要”“責任”,之所以要求魚源國與其他相關國家通過“協商”,“確定源自其河流的種群的總可捕撈量”,要求在“專屬經濟區外部界限以外”捕撈的國家“保持協商,以期就這種捕撈的條款和條件達成協議”,之所以要求“魚源國和其他有關國家”“達成協議,以執行有關專屬經濟區以外的溯河產卵種群的法律和規章”B11,等等,就是要達到在對“溯河產卵種群”的捕撈和保護上實現有關各國行動上的一致。只有行動一致才能真正達到保護“溯河產卵種群”的目的。這里的一致包括執行同一個“總可捕量”,遵守有關捕撈條款和條件達成的協議,實施“有關專屬經濟區以外溯河產卵種群的法律和規章”等等。

      三、惠益共享原則

      海洋里有廣闊的人類共享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籠統地稱為公海和國際海底。這個公共的空間里既蘊藏著無窮的財富,也潛藏著使海洋的藍色消退的危機。分享財富、避免危機的最好辦法是惠益共享。

      惠益共享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從人類共享空間取得的惠益由人類共享。這一原則中的惠益不是處于私人消費者控制之下的利益,不是私營企業家收獲的產品和利潤,而是海洋向人類提供各種服務的能力。比如出產魚蝦貝藻,提供貨物運輸通道,海底石油等礦產可以供人類用于生產和消費,潮汐、波浪等可以給人類提供動力,等等。所謂惠益共享的基本要求有二:其一,私主體,不管是個人、區域,還是個別國家、少數國家,都不得獨享或聯合獨享海洋對人類的惠益,不管是海洋的某種服務功能,還是某個特定海域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利益??傊Q蟮幕菀娌坏糜蓚€人、少數人或個別國家、少數國家壟斷B12。其二,海洋開發活動不得以犧牲海洋的服務功能為代價。開發活動是為了取得海洋的惠益,而這種取得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人類個體利益的需要。為滿足個體需要的海洋開發活動不能以犧牲海洋的共同惠益為代價。即使是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也不應犧牲海洋對人類的服務功能,除非所得的利益明顯大于所失的海洋惠益,因為人類不應為了眼前的開發利益而犧牲長遠的利益。

      在從人類共享空間取得的惠益由人類共享的原則之下,我們應當承認不同的國家在開發利用作為人類共同遺產的海洋上的均等機會。根據《公約》的規定,在“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中,“所有船舶和飛機均享有過境通行的權利”B13就體現了這種均等性。

      按照從人類共享空間取得的惠益由人類共享的原則,我們應當贊同用從共享空間取得的收益實施對共享空間質量的維護。這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開發利用共享海洋空間的行為如果造成海洋環境損害,開發者有義務治理海洋損害。其二,從共享海洋空間取得的收益應當成為用于修復海洋創傷的財政來源。

      按照從人類共享空間取得的惠益由人類共享的原則,應當承認一些活動的優先地位。這包括:

      1.保護海洋的活動對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具有優先性;

      2.認識海洋的活動(包括為認識海洋而開展的科學研究活動)對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具有優先性;

      3.為公共利益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對私人或個別國家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具有優先性。

      四、謹慎開發原則

      惠益共享原則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海洋開發活動不得以犧牲海洋的服務功能為代價。把它轉換為按照損害―補償的原理表達的要求,則該要求包含這樣的思想:從共享空間所獲得的收益應足以支付維護共享空間質量的費用B14。如果開發所得不足以支付消除開發活動給共享空間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費用,這樣的開發活動就是支付了“犧牲海洋服務功能”的代價。

      要確保海洋開發活動所獲得的收益足以支付維護海洋質量的費用,對公海和國際海底的開發活動應當實行謹慎行事原則B15,或者叫謹慎開發原則。這個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只有在確信開發所得利益足以支付為消除開發活動所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時才可以開發,對可能出現無力消除不利影響的情況,不能以無科學上確定的結論為理由而拒絕停止開發。

      謹慎開發原則落實在海洋開發實踐中可以表現為“先研究后開發”。實行“先研究后開發”的目的是實現有科學保障而后開發?!堵摵蠂Q蠓üs》關于“海洋科學研究”的規定與謹慎開發原則存在精神實質上的暗合,有利于貫徹謹慎開發原則。它賦予“所有國家”“進行海洋科學研究”的權利B16,要求“各國和各主管國際組織”“促進和便利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和進行”B17,鼓勵“各國和各主管國際組織”“促進為和平目的進行海洋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B18等等,都有利于人類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并進而掌握海洋的規律,取得開發海洋的知識、技術和能力。

      按照謹慎開發原則,對深海資源的開發,對極區的開發和利用應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這里所說的準入主要是就技術水平、開發能力等設置較高的門檻。

      五、強制保護原則

      國際貿易領域奉行自由貿易原則,海洋環境保護不能接受“自由貿易”原則,而應采取強制保護原則。所謂強制保護原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對公海和國際海底實施強制保護;其二,各管轄國家應對其管轄海域實施強制保護。海洋的連通性使海域的領土的絕對性大打折扣。國家可以從空間范圍上對管轄海域行使管轄權,但這種管轄權的內容卻不像對陸地的管轄權那樣豐滿。

      所謂強制保護主要是指強制推行保護標準和保護計劃,在私人或個別國家的開發活動與已確立的保護標準、保護計劃相沖突時,保護標準和保護規劃優先于私人或個別國家的開發活動。比如,《公約》規定,各國應制訂“防止、減少和控制傾倒對海洋環境的污染”的法律和規章,而這種“法律、規章和措施應確保非經各國主管當局準許,不進行傾倒”B19。如果在國家有關“法律、規章和措施”制定之前客觀上存在未經“主管當局準許”的傾倒,在國家有關“法律、規章和措施”制定之后,傾倒者也應服從先申請“準許”再行傾倒的規定。如果未得到準許就不能傾倒。再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條的規定:“國家根據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準?!边@個標準是強制標準,即使漁民、企業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取得海域使用權,也必須遵守海洋環境質量標準。在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準與私人取得的海域使用權之間,是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決定私人海域使用權的限度,而不是私人海域使用權決定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準的高低。

      強制保護原則表現在立法實踐中,就是依據海洋環境保護的需要設定規范,不必考慮已經形成的對海洋的占有、使用關系以及有關主體依據這種關系所享有的利益。

      強制保護也可以理解為先行保護。就像在各國對南極的大規模開發到來之前先締結《南極條約》,建立保護南極的法律規范一樣。

      六、保護措施法律化原則

      不管是普遍合作原則、一致行動原則,還是惠益共享原則、強制保護原則等,都需要形成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文件,把保護措施、共享利益的分配、合作方式、實現行動一致的辦法變成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F在國際層次上的海洋環境保護得益于《公約》的制定和實施,南極的環境之所以沒有遭受嚴重的破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南極條約》以及《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等國際法律文件對南極地區設置了保護網。《國際捕鯨管制公約》、《養護大西洋金槍魚國際公約》、《跨界魚類種群和高度洄游魚類種群的養護和管理協定》等國際法律文件對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無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按照保護措施法律化原則,我們需要做的是制定更多關于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法,這些國際法還應當要求締約國、簽署國等及時制定符合國際法要求的國內法。

      按照保護措施法律化的原則,關于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法還應建立相應的訴訟制度,給相關國家、非政府組織等阻止或干預侵犯海洋環境的行為提供通暢的訴訟途徑。

      注釋:

      ①參見拙作:《保護海洋環境應當堅持的幾項基本原則》,載徐祥民主編:《海洋法律、社會與管理》(第二卷),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②《21世紀議程》對海洋治理的成就也做如此判斷。《議程》第17章第4條稱:“盡管在國家、分區域、區域和全球各級都作出了努力,但是,目前針對海洋資源和沿海資源的管理所采取的方針并沒有常常證明是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而世界許多地區的沿海資源和沿海環境在迅速地退化和受到侵蝕?!?/p>

      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2條。

      ④后來的《21世紀議程》等國際文件也都注意到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見《21世紀議程》第十七章)。

      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8條。

      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9條。

      ⑦《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7-120條。

      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8條。

      ⑨之所以把這些合作規定為義務,是因為要實現相關的養護和管理目標,取得相關養護和管理措施,必須有相關國家的實際參與。顯然,如果相關國家不參與,“分區域或區域漁業組織”就很難成立起來,即使勉強成立了,也難以發揮組織協調生物資源養護和管理的作用。

      ⑩《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9條第3項。

      B1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66條。

      B12我們曾就禁止或限制圍海造地做過較深入的思考,提出的禁止或限制圍海造地的理由之一就是“海洋是人類的共同財產,而填海所造之地歸某些個人或單位占有或使用”,(參見徐祥民、凌欣著《對禁止或限制圍海造地的理由的思考》,載《中國海洋報》2007年3月13日“理論實踐”版),也就是惠益由個別社會主體享受。

      B13《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8條。

      B14圍海造地就存在“圍填海造地所得的是低價利益,而付出的是生態成本”的情況。參見徐祥民、凌欣著《對禁止或限制圍海造地的理由的思考》,載《中國海洋報》2007年3月13日“理論實踐”版。

      B15我們曾對“謹慎行事原則”做了如下界定:“謹慎行事原則是指各國在從事與環境有關的活動時,應當謹慎小心、周密計劃和安排,遇有嚴重或不可逆轉的損害的潛在性威脅時,不得以缺乏科學充分確實證據為理由,延遲采取本國能力范圍之內的、符合成本效益的合理措施防治環境惡化。”(徐祥民、孟慶壘等著:《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頁)。

      B16《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38條。

      B17《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39條。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第3篇

      1海洋漁業資源管理的理論基礎

      1.1全球共同利益原則

      漁業資源是人類從海洋獲得的最主要的水產品,占人類捕撈的水產品的90%,也是海洋最主要的生物資源,與海洋生態環境甚至整個地球生態系統都有緊密聯系。對于漁業資源的國際法關注也早就突破了單純海洋法的范圍,國際環境法的視角的強化更強調對海洋漁業資源的養護。

      為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人類活動應恪守義務約束;且活動關注的中心也應從人類利益轉向人類與生物共享的全球利益??梢灶A見的將來,對漁業資源的國際法規制必定是更多地吸收國際環境法的先進理念并通過具體的制度予以落實,這也意味著漁業資源國際法規制終將歸位于全球利益原則和義務重心。

      1.2極限理論

      漁業資源枯竭的現狀說明漁業資源的總存量是有限的,漁業資源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也是有極限邊界的;人類的過度捕撈活動一旦超越了這一邊界就會產生漁業資源衰竭的問題。二十世紀80至90年代聯合國對公海大型遠洋流網捕魚作業的系列決議就是漁業資源極限問題的實證。海洋資源分配所體現的基本精神義務,它為人們占有、開發海洋資源的行動設置限制,它要求各國占有、開發海洋資源的行動服從全球海洋資源持續利用的總體安排。

      作為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資源,要以有限的漁業資源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自然也應服從這種以義務為重心的分配,而這種分配的義務重心則不僅要求漁業資源法律制度以限制人類行為為主,更重要的是為各項制度安排明確的義務主體并建立完整的責任體系。

      因此,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國際法規制最終仍應落實和以推進國際合作國家責任為方向發展。全球共同利益原則和極限理論說明:一切作為人類共同財產的資源,其一定是將義務置于權利之上的,即將義務作為重心。且這種義務本身也是為了實現義務承擔者的長遠利益。國際海洋漁業資源法律制度正應以全球共同利益原則和義務重心的基本思想為指導原則,任何可能背離這兩點基本法理的嘗試都是危險的。

      實際上,國際漁業資源法律制度的發展已經表明其義務重心,《公約》和后公約時代的各項制度都通過義務主體的安排,對漁業活動予以了越來越具體的限制,且越來越強調通過國際合作履行義務。

      2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管理

      2.1專屬經濟區的概念

      所有的沿海國都享有一種領海權利,即沿海國有權把沿海捕魚權完全保留給本國國民,禁止或限制其他國家的國民在其管轄海域內從事捕魚活動,這種權利被稱為漁業管轄權。二十世紀40年代起,以拉丁美洲沿海國家為首,提出了一種新的主張,在沿海二百海里海洋區域內建立經濟專屬區。自此,很多海洋國家開始紛紛效仿,專屬經濟區的概念也就被提到各種海洋大會議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專屬經濟區是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一個實行特定法律制度的區域,該區域的最大寬度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起不應超過200海里。

      2.2專屬經濟區的權利和義務

      之所以要制定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相關法律,其目的就是明確海洋漁業資源管理的主體,并規范沿海國在享受海洋權益的同時,承擔該海域的養護任務。沿海國享有是權利主要包括:

      ①自行決定該海域內海洋生物的可捕量,分為不同時期對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個別國家對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個別船只對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②限定其他國家對該海域的可捕量,因享有專屬經濟區的沿海國有促進該海域內生物資源得到適度利用的義務,因此,在這個前提下,他們可以限定其他國家對該海域生物資源的利用;③其他國家的國民在共享海洋資源的同時,必須遵守沿海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這也是確保沿海國能確實有效的保護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而沿海國同時也要承擔防止該海域內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并承擔養護的義務。

      3公海漁業資源管理

      3.1公海漁業資源管理的歷程

      格勞修斯在1609年的時候曾發表了《海洋自由論》,自此,一種公海捕魚自由的觀點逐漸被大家追捧。而隨著沿海國對海洋漁業資源的捍衛以及海上霸權的爭奪,以及后來《公約》的形成,開始對公海捕魚自由進行限制,許多國家紛紛加入了該《公約》,公海捕魚的限制逐漸被廣大沿海國所接收。根據《公約》的規定,所有的締約國均有義務要求本國國民或自行,或與其他國家合作采取養護公海生物資源的必要措施。事實證明,不管是漁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還是漁業資源的養護與管理都離不開國際間的合作。同時,國際間的合作也是彌補海域劃界所導致的管轄權爭議,銜接各海域漁業制度的有效方式。除了《公約》對各個國家規定的義務外,《促進公海漁船遵守國際養護與管理措施的協定》也規定了公海漁業信息的交流與合作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便利了國家間在公海信息的廣泛交流?!蹲袷貐f定》強調船旗國之間應互相交流有關漁船的資料,以協助彼此查明懸掛其旗幟、從事有損國際保護和管理措施的違法漁船②。另外,《遵守協定》還設定了締約國間通過糧農組織開展的合作。

      3.2 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出現的船舶改掛旗幟現象,成為對漁業管理措施最具破壞力的因素之一,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所謂的船舶改掛旗幟,是指船舶撤銷其在一個國家的注冊后又在另一個國家重新注冊,其通常是為了達到降低運行成本和優惠的繳稅條件等經濟目的,從而規避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規則的約束。漁船改掛船旗規避管理措施的行為,不僅嚴重危及了區域性漁業組織的管理主體地位,還直接影響了國際社會和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所采取的養護和管理漁業資源措施的效果。針對公海漁船改掛船旗,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都試圖以強化船旗國義務為問題解決的突破口。

      4洄游魚類種群資源管理

      針對洄游魚類種群,國際法首先突出對此類魚類種群的特殊關注,在進一步分類的基礎上,就不同特點的洄游魚類予以不同的制度規制,并特別強調國際合作,突出區域性漁業組織的主體地位,此外,針對洄游魚類嚴峻的生存狀態,引入預警原則。

      預警原則的基本概念最早出現于1992年6月通過的《里約宣言》,為了保護環境,各國應根據資金的能力廣泛適用預警方法。如果存在嚴重不可逆轉的損害,缺少完全的科學確定性的危險不應當作為拖延采取代價昂貴的措施防止環境損害的借口。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第4篇

      我國海水增養殖科技創新現狀

      我國海水增養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起步較晚,但是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單位為基礎,以“973”“863”等國家大型科研資助項目為依托,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國家“973”項目“海水重要養殖生物病害發生和抗病力的基礎研究”,開發培育出了中國對蝦新品種“黃海1號”并進行了普及推廣,和凡納濱對蝦、日本對蝦一起成為我國對蝦養殖業的三大優良品種。開發培育了“蓬萊紅”櫛孔扇貝、蝦夷扇貝雜交種等新品系,為我國扇貝養殖和增殖放流提供良種。國家“973”項目“東、黃海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以東海、黃海生態系統研究為切入口,對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出了對策建議,并促成了我國近海生態系統動力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國家“973”項目“我國近海有害赤潮發生的生態學、海洋學機制及預測防治”則首次對我國大規模有毒赤潮的毒性、來源,以及對海洋環境的潛在威脅進行了研究,建議建立我國近海有害赤潮預測預防機制,對我國近海海水增養殖災害預防與防治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海水增養殖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在海水增養殖良種培育技術方面,已掌握了大型海藻良種克隆提純培養及保存技術、海藻生物反應器育苗技術以及對蝦、牡蠣、扇貝等的多倍體誘導培育技術,培育成功“浦江1號”團頭魴、“黃海1號”中國對蝦以及新吉富羅非魚、“蓬萊紅”扇貝等一批優良品種;在海水養殖病害防治與控制技術方面,最早在國際上完成了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開發了用于疾病診斷的生物芯片技術,研制的對蝦免疫增強劑和微生態制劑明顯提高了養殖對蝦的存活率,發現了櫛孔扇貝急性病毒性壞死病毒;在海水增養殖良種推廣方面,“黃海1號”中國對蝦已在河北、江蘇大面積推廣養殖,“大連一號”雜交鮑從黃海北部擴展到我國南方,“中科紅”海灣扇貝目前已推廣養殖面積超過1000hm2,無特定病原凡納濱對蝦繁育技術已實現產業化,“海優一號”珍珠貝新品種在多個地區得到推廣應用,耐高溫高產“榮?!焙г谏綎|、福建和廣東等地大面積示范推廣;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捕撈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適應本國漁船生產特點的大型拖網漁具扎制方法并被廣泛應用,研制的漁用高強度聚乙烯材料也在狹鱈拖網漁具中得到應用;成功選育了耐海水蔬菜“海蘆筍”和“海英菜”,累計種植面積已達100hm2以上,實現了對海水的直接利用,并達到了產業化規模。

      我國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現狀

      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水產品冷凍以及冷凍品、干制品、魚糜制品、罐頭、腌熏品、魚粉、魚油、藻類食品、醫藥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的加工體系。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先進生產設備和加工技術的開發與引進,水產加工的技術含量和經濟附加值也不斷提高,我國的水產品加工技術、方法和手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正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但也存在著精深加工水產品比例較小、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較多、行業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現狀從產品上看,主要應用于烤鰻加工、冷凍魚蝦加工、魚粉加工、魚糜加工和紫菜加工業等領域。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體現在不少企業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上,如冷凍調理食品、魚糜及魚片加工生產線、烤鰻生產線、紫菜精加工生產線、干制品生產線、鹽滯海帶及裙帶菜生產線等。同時許多企業也逐漸參與產品質量管理、衛生標準制定等方面,完善生產操作規范和標準加工程序等,確保產品的衛生與安全。此外,近年來隨著加工技術的突破,海洋藥物和保健食品加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如提取河豚素、DHA、EPA、DPA、鯊魚軟骨素、殼聚糖、殼寡糖和多肽類等生物活性成分應用于保健和治療疾病,目前都已經進行了工業化的生產,并且成為水產品精深加工應用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領域。從技術上看,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發展較快,攻克了一批海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取得了一批重大技術成果,如海參精深加工技術、海帶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大宗海洋捕撈低值魚類精深加工技術等;在灘涂植物開發利用技術方面,耐海水蔬菜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耐海水蔬菜深加工技術、耐海水植物新品種篩育及灘涂栽培技術等都取得進展。在海洋生物制品開發利用技術方面,海洋生物酶開發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均有突破,已經篩選到多種具有較強特殊生物活性的酶類,克隆獲得了一批新穎海洋生物酶基因。海洋綠色農用生物制劑的研究與開發起步晚,總體水平處于起步階段;在海洋藥物研究方面,主要是建立了海洋生物活性篩選、活性化合物提取分離、化合物結構鑒定、結構優化及活性評價的技術平臺和技術體系;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技術方面,已經積累大量海洋生物基因數據,建立了多種海洋動植物基因庫,展開了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研究,克隆了大量與海洋生物發育、疾病、免疫等相關的功能基因。海洋藥物開發目前已成為我國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科技應用最高的領域,并且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有5種海洋藥物、10余種海洋保健品獲國家批準上市。一批新藥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研究;海洋生物醫藥和化工制品開發成效顯著,海洋生物堿性蛋白酶應用目前已初步實現了產業化,由我國自主研發的“04型創傷急救包”和“99型急救燒傷敷料”海洋抗菌止血復合材料已投入應用,海洋寡糖生物農藥、海洋微生物農藥、新型海洋寡糖飼料添加劑等均實現了產業化,在養殖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利用海參精深加工技術已開發出多種海參制品,在保健品行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以新型海帶綜合利用系統為基礎,研究開發的巖藻聚糖硫酸酯等新型海帶產品,實現了高附加值的海帶加工產業。

      山東省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現狀

      山東省是海洋資源我國海洋資源最為豐富的沿海省份之一,所轄的海域面積與陸地面積相當,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漁業一直是山東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山東省的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拓展了海洋漁業的產業鏈條,增加了幾十萬人的就業機會,成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山東省還具有雄厚的科技資源,是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區,擁有國家駐山東及省屬副縣級以上涉??蒲?、教學單位40個,科研院所3所。其中涉及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有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建有種質資源庫5個,樣品標本館(庫、室)6個。山東具有資源和科技兩大優勢,發展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

      1山東省海水增養殖科技創新現狀

      山東省海水增養殖業從20世紀70年代大養海帶,80年代掀起養蝦熱潮,90年代起扇貝筏式養殖發展迅猛,到近年來海參、鮑魚等海珍品養殖浪潮,經歷了40多年的歷史,各養殖品種無論是養殖規模還是產量上均居全國首位。特別是隨著“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的戰略實施,海水增養殖業已成為山東省漁業生產和漁業經濟的主體,并成為沿海地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振興地方經濟和促進漁業增收增效的主要途徑,海水養殖業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發顯現。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山東省海水產品總量664.4萬t,同比增長2.8%,其中海水養殖413.5萬t,同比增長4.3%[1],占海水產品總量的62.2%。增殖方面,投放苗種43.2億單位,增長54.3%,建設人工魚礁區43處,新建漁業資源保護區7處,新改造開發老舊魚塘4300hm2余[2]。目前,山東省海水養殖產業涵蓋了我國海水養殖的魚、蝦、貝、海珍品、藻類等主要優勢產業品種,并在山東省形成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化突出、集約化程度高、特色分明、帶動性強、影響力大、助飛經濟發展的海水養殖產業特色,其極具代表性的品種包括:大菱鲆、牙鲆、鱸魚、鰈魚、對蝦、梭蟹、牡蠣、貽貝、扇貝、蛤、蟶、鮑、海參、海膽、海帶和紫菜等??萍家恢笔巧綎|漁業發展的一大優勢。近年來,山東省一直堅持大力實施科技興漁戰略,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科技人才培養、科技成果創新和科技成果推廣方面,山東省都走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為漁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山東海洋漁業發展的動力和潛力。在海水增養殖科技創新方面,目前山東省已建立海洋藥物、水產飼料、生物制品、海藻良種、海水養殖新品種培育、鹽堿地漁業綜合利用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0多處省市名優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和15個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近20年來,山東省共獲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1500多項,其中近300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海洋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良種培育、生態漁業、設施漁業和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逐漸興起,綠色無公害養殖正成為目前海水增養殖的發展主流。

      2山東省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科技創新現狀

      水產品加工業是海洋漁業生產的延續,在漁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促進漁業產業升級、實現產業增值、增加就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山東省水產品加工業普遍存在著初級加工品多,精深加工品少、保鮮?;罴夹g落后等一系列問題。山東省水產品加工業近年來以產品增值為目的,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動力,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不斷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和設備,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有了大幅提高,并迅速發展成為山東漁業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是科技成果應用較為廣泛的行業,其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性較強。山東省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省科技攻關計劃和“科技興?!奔夹g開發計劃,兩大計劃以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加大項目設立和資金傾斜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海洋水產品加工水平的提高。開發出了海參膠囊、即食海參、牡蠣沙司等一大批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水產品加工正在由傳統的單一冷凍品、干制品、鹽漬品,向目前多品種、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方便、風味、健康食品轉變。隨著科技的發展,山東省水產品精深加工已經不再局限于食品行業,而是在附加值更高的醫藥和保健品行業嶄露頭角。如2005年中國海洋大學的崔建洲和宮慶禮利用D201大孔樹脂層析、超濾、離子交換層析、分子篩層析和反相制備液相色譜等方法,從假晴東方的肝臟中分離純化得到河豚素(TTX)晶體,得率為81.1%[3]。提取的高純度河豚毒素結晶,目前已獲得美國HAD認可并進入了國際市場,結束了日本公司獨霸市場的局面。另外從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鯊魚軟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類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療疾病,目前都已經在青島進入了工業化生產階段,為中國水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山東省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山東省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及科技成果應用和產業化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國內沿海地區中也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但與沿海海洋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等,特別是與國際海洋科技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1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基礎性研究薄弱

      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調查研究隨機性比較強,沒有建立周期性調查機制,致使基礎數據積累缺乏連貫性和完善性,因缺乏長期的觀測和資料積累,無法滿足沿海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的要求;海洋生態系統研究仍存在比較大的不足,針對山東省近海生態資源衰退、生物關鍵種的資源變動、赤潮的產生與消失等重要生態過程缺乏系統的模擬和預測能力;海洋微生物種質保藏研究和種質庫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海洋微生物資源開發保護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深海生物研究剛剛起步;缺乏統一的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集成度、信息化和網絡化程度低,信息交流渠道不暢,影響了水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

      2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差

      受工業基礎、工藝條件、配套能力、原材料等條件制約,儀器設備的整體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新的重要海洋有機污染物缺乏相應的檢測方法和設備,海水中營養鹽和無機污染物監測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重復性還需要改進完善,缺乏大面積養殖水體水質、養殖品種監測能力;海洋立體觀測系統建設剛剛起步,在海洋環境的立體化監測技術、數據同化技術和數值預報技術、計算機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等方面存在比較大的不足,海洋觀測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海水增養殖日益增長的需求;對養殖生物免疫基因研究目前僅達到猜測或初步理解相關功能基因的水平;海水養殖病害疫苗開發滯后,缺少統一的候選疫苗效力評價標準化實驗動物模型,缺乏統一的候選疫苗安全性評價標準規程;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應用基礎研究薄弱,導致新藥先導化合物發現幾率較低。海洋生物的分離、純化技術與國外有較大差距,設備落后,質量差,速度慢;海洋生物基因的獲取手段落后,尤其是深海生物資源的采集技術落后;海洋生物酶應用技術研究滯后,應用領域較窄。酶制劑技術落后,顆粒酶、液體酶產品質量和國際標準相差甚遠;海水產品加工研究不足,缺乏自主創新的技術和裝備。

      3海水增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低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范文第5篇

      (一)資源條件

      南通市濱江臨海,處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核心地區,海岸線長206km,長江岸線長218km。沿海灘涂廣闊,生物資源和空間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1.沿海灘涂資源南通市沿海灘涂廣闊,連陸灘涂和輻射沙洲面積23.5萬公頃。豐富的灘涂資源既適合發展海水貝類、藻類養殖等現代漁業,也可以實施大規模圍涂造地工程,是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和沿海重大項目建設的空間保障。

      2.海洋漁業資源南通市沿海有全國著名的呂四漁場。呂四等漁場餌料生物豐富,是大小黃魚、銀鯧、梭子蟹、帶魚、海蜇、脊尾白蝦等各種經濟品種繁殖、攝食、生長、育肥的理想場所。沿海灘涂盛產文蛤、四角蛤、西施舌、泥螺、沙蠶等,長江口地區是富饒的水產種質資源寶庫。豐富的漁業資源為現代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3.港口航道資源南通市南臨長江,東瀕黃海,港口岸線資源極其豐富。沿海岸線毗鄰蘇北輻射沙洲南部的爛沙洋—黃沙洋和小廟洪—大彎洪—三沙洪水道。長江岸線自西向東分屬如皋沙群汊道、通洲沙汊道、徐六涇節點、長江口北支。沿海、沿江共規劃港口岸線178km,其中沿江共規劃順岸港口岸線102.2km;沿海規劃碼頭岸線75.8km。

      4.濱海旅游資源南通市濱海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啟東園陀角處于東海、黃海和長江三水交匯處,是江蘇日出最早的地方;海門東灶港外的牡蠣礁(蠣岈山)具有全國、乃至全球罕見的地質、生物研究價值和獨特的旅游景觀;如東縣灘涂踩文蛤、放風箏等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項目;沿海地區綿延百里的風力發電場、沿海各具特色的生態農業、休閑漁業,現代化港口、漁港、具有獨特風味的南通海鮮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資源。

      5.海洋風能及其他資源南通沿海地區是全國風電發展的重點規劃區域之一,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8.64米/秒?,F已建成風電場裝機容量64.2萬千瓦,具有建設“海上三峽”的天然稟賦。如東、啟東沿海潮汐平均潮差分別為4.61米和3.04米,潮汐能資源豐富。防護林資源、鳥類等各種生物資源也比較豐富。

      (二)經濟基礎

      201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38.9億元,人均GDP達到66059元。列全國地級市第8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0億元,列全國地級市第5位。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海洋經濟總量2307億元,約占江蘇一半。船舶海工、紡織服裝等產業實力雄厚,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世界三大家紡產品集散中心之一?!督K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于2009年6月由國務院批準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發展規劃》于2010年5月由國務院批準,南通處于兩大發展戰略的疊加區,且與上海一江之隔,更是江蘇海洋經濟的主引擎,得到了國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扶持。2013年12月17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更是有意促進南通海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為南通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三)區位優勢

      南通市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既有大江、又有大海的濱江臨海城市。同時,南通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和全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隨著蘇通長江大橋、崇啟大橋建成通車,洋口、呂四海港通航,南通承接上海和蘇南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南通與亞洲、乃至全球海洋經濟最發達的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形成了互為市場、互為補充的良好發展格局。

      二、南通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一)海洋經濟總產值穩步提高

      2010-2013年期間,南通海洋年均增長率均保持在10%以上,海洋經濟總產出從2010年的1341.19億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2307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2.25%。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5%以上。同時,近兩年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占GDP的比重2013年出現了近10%的下滑。

      (二)船舶工業快速崛起,產業結構呈現工業化后期特點

      2000年時海洋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基本相當,而第三產業則最低為28.63%。其后的五年間,海洋第二產業迅猛發展,到2005年達到63.94%,而第一、第三產業比重逐步縮小。海洋體系從2000年的二、一、三產業調整成為二、三、一的產業結構,并且在2010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超過四分之三,工業化后期的產業結構更加凸顯。從海洋產業內部結構來看,南通海洋經濟已經形成了包括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濱海旅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電力業以及海洋生物醫藥業在內的多個產業組成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

      (三)港口運輸業快速發展

      南通港口吞吐量逐年穩步增長,至2013年一舉突破2億噸大關,進入全國十五強。集裝箱吞吐量在2010年后增幅下降,保持在50萬標準箱以上。從吞吐貨物類型來看,主要集中在金屬礦石、煤炭、礦建材料等,占比超過70%。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同國內的大港相比,南通的集裝箱吞吐量差距較大。

      (四)海洋旅游業發展較快

      旅游業具有“無煙產業”的美稱,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南通作為臨江靠海的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旅游產業對南通經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南通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均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旅游接待人數從2009年的1513.25萬人次增長到2013年的2737.3萬人次,增幅達到80.8%;旅游總收入接近翻了一番。游客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的年均增幅均在10%以上。南通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臨江靠海,有5A級景區一個,4A級景區6個,3A級景區16個,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旅行社136家,星級賓館109家,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4個。

      三、南通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南通海洋經濟與國內先進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我們通過對比能夠從中發現南通海洋經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

      南通海洋經濟與全國其他沿海兄弟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除了船舶等產業外,海洋經濟低、小、散現象較為突出。海洋開發還沒有形成鮮明南通特色。

      (二)海洋資源逐漸枯竭

      南通擁有豐富的灘涂和獨特的輻射沙洲資源,較為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但是近些年來過度地開發利用,導致資源逐漸枯竭。

      1.近海漁業資源匱乏,漁業資源總體仍在較低水平徘徊,鯧魚、大小黃魚等經濟魚類數量持續減少。

      2.灘涂濕地過度圍墾,改變了濕地環境,對棲息在灘涂濕地的海洋生物的生長環境產業了惡劣的影響。

      3.海洋漁業災害頻發。從2002年到2010年,南通沿海先后發生6次大規模的文蛤死亡事件。

      (三)海洋產業結構極不合理

      其中海洋第二產業比重竟75%,一方面反映了海洋第二產業的發展成果,同時也突出反映了海洋第一和第三產業的羸弱。海洋第三產業結構單一。而海洋第二產業中又高度依賴船舶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四)海洋環境污染嚴重

      南通沿海整體海洋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遏制。由長江徑流等帶來的外來污染源難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工業及生活污水排海對沿海水域的影響和壓力日趨增加。海洋環境的污染正在制約南通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五)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海洋高新技術發展緩慢,科技對海洋經濟的支撐力較小、貢獻率較低,發展潛力大和可持續發展力強的新興海洋產業起步較慢,海洋醫藥化工等發展滯后。

      四、南通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陸海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陸域產業受限于資源不足,發展空間的限制,而海洋經濟的產業鏈條欠缺,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陸地產業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因此,海洋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進行陸海統籌,實現規劃和體制統籌對接。

      (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積極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產品,打造世界級“船谷”。同時加快農漁業現代化步伐。南通要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海洋業。重點發展海洋設備、海洋生物、海洋醫藥、海產品精深加工等海洋制造業。

      (三)積極支持各類園區發展,構建產業集群優勢

      建議將省集中的各項稅收全額補貼給園區,讓通州灣新區享受蘇通科技園一樣的扶持政策,創造條件將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省級開發園區,并盡可能延長發展扶持政策。

      (四)建設環保海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進一步嚴格實施國家有關伏季休漁和長江春季禁漁的規定,落實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和“雙控”政策,有效地保護漁業資源,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積極探索人工魚礁生態工程建設,恢復漁業資源和環境。

      (五)加速科技人才集聚,實施科教興海戰略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18在线天美|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