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第1篇

      關鍵詞: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管理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養殖領域不斷擴大。通過水產養殖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還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飲食條件。然而,由于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水產品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加強對無公害水產品技術的發展刻不容緩。基于此,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無公害水產養殖現狀

      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對水生生物生產與繁殖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體內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導致水產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另外,一些水產養殖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益,采用大量的藥劑,導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強,用藥物進行飼養,導致水產品藥物含量過大。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越來越大,無公害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成為了新時期水產品發展的重要部分。

      2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

      2.1親本培育技術

      將安全水源(廢污染、非疫區)中親本作為培育的主體,保證整個水產養殖場的清潔,提升親本培育中的繁殖質量,保證水產品滿足相關質量標準。在養殖過程中優選飼料,保證產品營養的全面性,根據親本類型不同選擇不同的池塘進行飼養與管理。在親本繁殖后,應該迅速將種苗進行圈養,同時建立有關的管理文件,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2.2選擇場地

      在進行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水質適宜、水量充足。在養殖場地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專業的設備進行水質檢驗,檢驗水質是否含有對水產品有害的物質。在保證水質無污染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無公害養殖基地的交通情況,應該盡可能避免基地遠離交通線路,避免給養殖物資、產品的運輸造成影響。

      2.3飼料投喂

      餌料是水產動物生長的必要基礎,餌料的質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水產養殖的效果與質量。如果給水產養殖動物投喂了劣質的飼料,不僅會對水產動物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給整個養殖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必須保證餌料質量、新鮮。同時,還應該保證投喂方式、時機的合理性,根據水質、天氣、攝食情況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運輸暫養加工技術

      水產應該來自于優質的新鮮水產生產基地,水產品各項化學指標、物理指標都應該滿足相應的質量要求。在水產品運輸的過程中,應該實施有效的保鮮技術,采用有效的處理措施,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證存儲容器的清潔、衛生,同時在裝車前進行進一步清潔。對于活的水產品,在運輸中需要保證水質符合水產品相關運輸標準,提前2h喂食,同時還需要對水產品進行適當的檢驗,保證運載材料無公害、無毒。同時,嚴禁使用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都應該避免對水產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的重要因素。在無公害水產養殖過程中,必須做好對水產品的病蟲害防治。對水體、飼料、餌料、工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如果遇到養殖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可以采用純中藥制劑,對全池進行應激減緩處理。尤其是在梅雨季節,為了避免飼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將中草藥制劑添加到飼料中,增強抵抗力,同時采用低毒、無毒等藥物進行治療,嚴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對于水產品病害的防治,不應該使用高殘留、高毒的魚藥,避免魚藥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在養殖過程中,不能直接向養殖水體中使用抗菌素,選擇對人體無害的藥物,避免污染水產品,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3無公害水產養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作用,通過法律的方式加以約束。水產監管部門需要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重要性進行進一步明確,各司其職,對水產養殖業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飼料、藥品等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確保水產養殖的安全。另外,從市場營銷層面上加大管理力度,嚴禁那些違反相關規定的藥品、飼料等進入市場中,加大懲處力度。同時,加大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宣傳,提升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意識,同時讓其學會對水產品質量優劣的辨別,從各個方面避免劣質有害產品進入市場。

      3.2強化對水產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服務

      國家相關部門或機構需要以水產養殖戶為主體,向養殖戶普及相關的養殖技術,不斷提升水產養殖水平。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可以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或者邀請相關的專家,深入水產養殖基地中,向相關的人員傳授專業的養殖技術。還需要印發相關技術宣傳頁,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養殖技術。從養殖戶規劃設計、養殖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育苗供應、運輸等各個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對水產品,必須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的檢驗,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為其辦合格證書,之后進入市場銷售。

      4總結

      水產養殖是農業領域中重要的分支,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水產品。但是,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質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給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導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質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無公害水產養殖成為了水產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極為迫切,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究,可以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玉華,養殖池塘底質改良實用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輝,羅韶華,朱文蓮.蝦蟹集約化生態高效養殖關鍵技術[J].科學養魚,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以烏魯木齊市為例[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15,14(8):244-246.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水產養殖專業 課程內容 職業標準 對接 教學模式 魚類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48-02

      職業教育是讓受教育者獲得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其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指出:“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因此,在中職水產養殖專業課程教學中,必須構建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把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設計和實踐中。本文以水產養殖專業魚類學課程為例,探討水產養殖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問題。

      一、水產類職業標準及其崗位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

      職業標準是指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開發國際勞務合作交流的主要依據,反映企業、行業對進入職業人員崗位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來源于崗位分析,且隨崗位要求的發展而更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對現有的水產類職業標準進行研究分析,同時也進行調研。在對水產養殖專業崗位進行調研中,走訪多家養殖基地,與一線養殖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并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水產養殖專業崗位的職業崗位能力。國家職業標準將水產養殖類工種分淡水水生動物飼養工、海水水生動物飼養工、海水水生動物苗種育工、淡水水生動物苗種繁育工、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員等5個工種。中職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應達到水產養殖類工種的中級工水平。中級水產養殖人員主要在養殖企業就業,從事池塘養魚、網箱養魚、觀賞魚養殖、魚苗魚種繁育、魚類人工殖、魚病防治、水質檢測等工作。經過分析研究,凝練出與魚類學相關的職業核心基礎知識和工作能力主要有:(1)養殖魚類的形態結構和解剖;(2)常見養殖魚類的生理和生物學特點;(3)魚類養殖環境的要求,水質、水色的判斷與調節;(4)魚類攝食狀況的判斷與調節;(5)魚類人工繁殖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6)魚類的生長特點和年輪鑒定。

      二、魚類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魚類學是水產養殖專業的基礎課,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按學科教學,該課程是以研究魚類形態結構特征、分類、生物學特征為目的,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魚類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分類及生物學特性。學生通過學習應掌握魚類形態學、生態學、分類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

      中職魚類學課程應該以職業標準為導向,根據職業標準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確定教學目標。其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魚體各部分的結構、功能,識別常見養殖魚類及了解常見養殖魚類的生活習性,了解魚類對生活與環境的要求,初步掌握魚類解剖方法、生長測量方法、水|簡易監測方法、食性分析方法、成熟的測定方法等技能;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觀察分析及現象問題的能力、吃苦耐勞的品質、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探討

      根據水產類崗位的職業標準,筆者對魚類學課程內容進行改進,將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S964;F32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水產養殖業僅年來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但傳統水產養殖業限于對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水質的破壞。傳統水產養殖中不注重對環境可循環利用的理念,在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水產養殖動物排泄物不合理處理,導致一些有害細菌的繁殖,從而對水體產生破壞,同時也對水產動物本身健康狀況構成了危害,最終采用藥物作用來改善狀況,這些都使得水產動物本身的安全問題。而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正是為了解決上述的種種問題,它是一種更加合理,更為環保,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方法。

      1水產養殖的技術特點

      1.1水產苗種選擇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動物苗種,苗種的好壞對生態養殖的質量以及產量都有影響,因此,選擇好的動物種類是好的生態養殖的第一步。關于如何選擇好的苗種,一般盡量避免近親繁殖的苗種,選擇苗種選擇比較健壯、健康的苗種,避免選擇無病的苗種,除了選擇好的健康的苗種外,還有就是選擇的苗種要具有好的經濟價值,來保證水產生態養殖的經濟效益。1.2生態養殖中水質中的平衡控制水產養殖中的苗種的生活環境主要依賴水環境的好壞,水產中的水環境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因此,在水產養殖中水質的好壞的控制,對整個水產養殖都起著關鍵的因素。1.3選擇好的飼料進行喂養飼料的投放在生態養殖中占一個基礎的地位,飼料的好壞對于苗種的健康與否起著關鍵的作用。差的飼料對水質具有壞的影響,會對水質產生危害,從這一方面來在選擇飼料方面一定要首先選擇好的飼料,對苗種進行喂養。在選擇質量好的飼料前提還要注意合理的投喂方式,投喂方式要合理,不能過量也不能喂養不足,喂養的飼料過少或過量都會對苗種的發育有影響,因此投喂飼料的量需合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投喂時間,保證苗種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生長。1.4藥物的使用水產養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病害現象,出現病害現象要注意及時用藥,并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使用的藥物要是國家規定的藥物,不能使用違禁的藥物,這些違禁的藥物對苗種本身具有危害,同時對水質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選用合適的藥物之后,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用量的合理的把握。

      2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應用分析

      2.1構造好的生態系統水產生態養殖相比于原始的系統,就是要構成一個好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把水產養殖的水體當成一個生態系統,把水產系統中的水生動物當做生態系統中的主體。這個生態系統是要注意維護好,水產生態系統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循環系統,注意里面的廢物利用,注意其建立中合理的生態鏈結構。在水產系統中通過載重合理的綠色植物,產生氧氣,共水產動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反過來供水產體系中的綠色植物吸收,還有生態體系中的微生物對里面的水生動物的排泄物等進行分解,又可供綠色植物吸收。水產生態養殖技術就是構成這樣一個小的生態系統,通過能量的循壞轉化,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這是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2.2對水產生態養殖體系進行控制水產體系必須進行溫度、氧氣濃度等條件控制。水生動物具有自身合適的溫度生長范圍,在其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可以使得水生動物生長速度處于快的生長狀態。氧氣的控制,氧氣的濃度既不能太濃,也不能含量過上,可通過使用一些增氧設備,對水產體系中進行氧氣的控制。水生體系中由于各種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由于進行光合作用,一般不會出現缺氧現象,夜晚,由于光合作用的下降,綠色植物進行呼吸作用,也會消耗一部分的氧氣,因此,要注意在夜晚的時候防止出現缺氧現象,合理的使用增氧裝置。2.3水產生態養殖系統中環境的控制水產生產養殖系統本身是一個封閉的小型生態系統,在整個生態系統的進行中,會出現一些污染物的出現,對水體會產生一些危害,因此要注意其中對生物系統中的污染物等的控制。對水產養殖體系穩定性的控制就是要保證生態系統的各項生態生物之間的穩定。水產養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微生物含量超標,導致水產生態體系中的各項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因此,要注意這方面的控制,保證其中的各項指標的穩定。關于如何做到這方面的控制,主要可以從這兩方面控制:1.對水體中微生物的控制,可用一些除這些微生物的藥;2.通過對苗種的用藥,使苗種本身形式一定的自身免疫系統,從而來抵抗病害。2.4對水產生態養殖系統進行標準化控制對水產養殖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一些合理化規定,建立養殖標準。從最開始苗種的選擇、用藥的選擇、條件的控制、系統中氧氣溫度的標準控制,形成一套合理的體系,讓整個生態系統的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3結語

      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門養殖技術,同時也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一門技術。水產生態養殖既能滿足現在對環境更加嚴格的要求,同時也是更加健康的養殖方式,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社會也具有好的影響。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大力推廣推進水產養殖行業具有很好的效果,對環境也能起到好的方面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光彬.探析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3).

      [2]李文凱,陳利國.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J].科學時代,2015,(2):70-70.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水產養殖;池塘;溶解氧;變化規律;調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S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295-01

      水是水產養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養殖動物的生活環境。水中的溶氧量對水產養殖的魚類、蝦類等的生長繁殖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注重對池塘中溶解氧變化規律的認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確保水產養殖中水質的優良[1-2]。對此,筆者立足于水產養殖中池塘中溶解氧的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及建設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調控措施,以提高水產養殖的技術水平。

      1 水產養殖池塘中溶解氧的變化規律及調控

      在水產養殖池塘中,水體溶解氧主要來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氣的溶解也是主要來源之一。對于水產養殖而言,掌握池塘溶解氧的變化規律,對于有效調控水產養殖溶解氧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池塘溶解氧的水平變化及調控措施

      在諸多外部因素(如風力、生物)的影響下,池塘中溶氧水平呈現不均勻的特點。在風向的作用下,上風處的浮生植物明顯少于下風處,因此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下,上風處的溶氧量少于下風處。同時風力的大小也影響著池塘上、下風處的溶氧含量。

      到了夜間,由于下風處具有較多的浮游植物,從而導致上下風處的溶氧分布正好與白天相反,表現出上風處溶氧大于下風處,并且清晨蝦類一般集中在下風處。因此,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清晨要強化對池塘蝦類活動的觀察。一般情況下,清晨是池塘一天中溶氧量最低的時候,如果檢測過程中發現池塘水中溶氧量

      1.2 池塘溶解氧的垂直變化及調控措施

      對于一些深水養殖池塘而言,由于光照強度的影響,池塘水中溶氧量將會呈現出一定的垂直變化規律。一般情況下,由于白天日照強度較大,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較強,所以池塘上層水中的溶氧量較高;而下層水由于光照強度相對較弱,且存在上下層熱阻力的因素,進而造成池塘出現上下層溶氧變化的問題。因此,夏季池塘上、下層水溫差異更加顯著,出現地層水溶氧幾乎為零的問題。對此,夏季要適當增加溶氧量,確保池塘上下層水形成較好的對流,進而增加下層水的溶氧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增加底層水溶氧量之前,需要穩定池塘水的溶氧;其次,對池塘水中溶氧量進行檢測,并基于檢測情況,做到科學合理地施加增氧劑。

      1.3 池塘水溶氧晝夜變化及調控措施

      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浮游植物多為人工培養,因此需要進行pH值檢測。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早、晚2次檢測。如果2次檢測結果相差較大,那么可能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生長比較旺盛。在白天,由于光照強度大,池塘上層水中的氧溶量較高,而隨著水層的加深,水溶氧量逐漸減少[3]。從相關研究數據來看,每天的15:00池塘上下層水的溶氧量差值最大。對此,需要注重池塘水pH值的控制,確保pH值最大程度地適合植物生長。具體的操作方法:一是為確保池塘水的充分混合,可以開動增氧機;二是使用微生物制劑,實現對池塘水植物的平衡。

      夜間,由于水溫逐漸下降,進而在池塘水中形成一定的密度流,使池塘水的中下層溶氧量有所增加。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在5:00左右池塘的上層水出現最低溶氧量,此時池塘上下層水的溶氧差幾乎為零,但是此時的溶氧條件處于最佳狀態。對此,需要對池塘各層水的氧溶量進行有效的測定,并根據測定情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如使用增氧劑)。

      2 氧盈與氧債的變化規律及調控

      2.1 池塘中溶解氧的季節變化及調控措施

      季節對于水產養殖水溶氧有顯著的影響,是池塘水溶解氧調控的重要內容。在夏、秋季節,池塘水的溶氧處于相對飽和狀態。如果池塘水溶氧超過了這一飽和狀態,則稱之為氧盈;氧債,主要是指在水中溶氧量不足的情況下,池塘中有機物的中間產物和好氣性微生物的理論耗氧受到抑制的部分。因此,如果池塘出現較高的氧債值,那么池塘存在較強的潛在耗氧能力,進而導致池塘出現缺氧、水質變壞的問題,這對于水產養殖是致命的。對此,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對池塘水的pH值、溶氧等進行不定期檢查。并基于檢測的實際情況,對池塘氧債與氧盈的關系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以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4]。

      此外,從當前的研究來看,池塘水在夏、秋季,其氧債與氧盈關系呈現出較為顯著的規律。在養殖過程中,魚類排泄物在池底不斷積累,導致池塘下層水的溶氧量下降。此時池底淤泥與水中的浮游生物或微生物便會由于缺氧出現新陳代謝受抑制的問題。與此同時,池塘底部的溶氧量甚至會出現零值,在這種情況之下,池塘氧債情況便會增大。對此,應適當地使用生態消毒劑、底質改良劑和增氧劑,增加池塘下

      層(底層)水的溶氧量,使得下層水中的還原性物質被氧化,進而有效地償還氧債。

      2.2 池塘溶解氧日變化及調控措施

      在日變化方面,氧債與氧盈的關系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一般情況下,晴天的下午,池塘上層水中的溶氧量較高,出現氧盈最大值的情況。這是因為在熱分層的現象下,池塘水上下對流難以形成,進而無法及時向下層補充,出現下層水缺氧的問題。這樣一來,池塘生物的氧化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出現氧債的問題。因此,在改善池塘水中溶氧量時,應注重池塘氧溶解條件的改善,其中改善溶氧與耗氧不均勻的問題尤為重要。例如,可以利用池塘白天的氧盈層,對池塘下層的氧債層進行及時補償,進而可以減少池塘下層的夜間耗氧量。與此同時,在池塘水溶解氧的調控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先穩定池塘水的pH值,進而平衡池塘中的菌相和藻相,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育出“活”而“爽”的池塘水質。

      3 結語

      綜上所述,確保“活”而“爽”的優質水環境是水產養殖的重要基礎,也是水產養殖的關鍵技術。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池塘水溶解氧變化規律顯著,呈現出垂直與水平變化的特性。因此,對池塘水溶解氧的調控,強調先認識溶解氧變化規律,再采取有效措施,在增加氧溶量的同時,控制好pH值,平衡池塘中菌相和藻相,確保培育優質的水環境[5-6]。

      4 參考文獻

      [1] 張敬旺.草魚養殖池塘溶氧收支平衡及關鍵影響因子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2.

      [2] 陳東興.5種養殖池塘水質、污染物排放強度及氮、磷收支[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2.

      [3] 谷堅,門濤,劉興國,等.基于氧傳質的池塘機械增氧節能技術[J].農業工程學報,2011(11):120-125.

      [4] 范立民,徐跑,吳偉,等.淡水養殖池塘微生態環境調控研究綜述[J].生態學雜志,2013(11):3094-3100.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生物修復;有機污染;自凈能力

      Abstract: Aqua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quaculture as a pillar indust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pollution, aging, black smelly pond sediments, a catastrophic virus disease outbreak and epidemic problems exposed rapidly, mak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aquaculture breed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aqua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not affected.

      Key words: aquaculture; ecosystem; bioremediation; organic pollution; self purification ability

      中圖分類號:F316.4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池塘生態系統與水產養殖關系分析

      池塘是一個人工圈養體系,其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有很大差異,其結構特點是養殖動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絕對優勢,這一優勢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飼料投入養殖系統,除牧食鏈,腐屑鏈外,在食物關系中又增加了飼料鏈,也因此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一定改變,決定了系統的低生態緩沖能力和脆弱性,其龐大的養殖動物生物量造成系統生態金字塔畸形,系統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水質也常常出現較大波動。

      1.1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在池塘生態體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級生產者,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氣,優良的單胞藻可為池塘中浮游動物,底棲動物甚至養殖動物直接濾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質,改良池塘水質,更為重要的是,藻類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進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加速池塘有機質的分解和礦化。藻類的生長繁殖需要營養鹽,營養鹽主要來源于底泥的釋放和好氧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礦化,優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別是池塘中下層水體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態體系。池塘的有機污染物,主要由底泥微生物將其氧化分解成無機鹽,返回水域被藻類利用。底泥對有機污染物分解和營養鹽的再循環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自凈能力,很大程度上處決于池塘底泥生態,即底泥化學組成和微生物相(微生物種群和數量)。

      1.2池塘生態系統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態體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殘餌、對蝦糞便以及浮游動植物殘體等有機污染物,使之礦化成營養鹽,供藻類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種類和數量不同,對有機質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徑和終產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對有機質進行完全分解,其分解產物主要為CO2等,而厭氧微生物對有機質進行不完全分解,產生NH3、H2S等有害物質,造成池塘水質惡化,影響養殖動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在池塘生態體系中,由于有機污染物的大量進入,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氣,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機物厭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態體系失控。

      1.3池塘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和其它自然生態系統一樣,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也具有一定自凈能力。水體的養殖容量為單位水體內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保證應有效益都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最大養殖量,一個水體的養殖容量主要由餌料供應水平和質量,水體自凈能力和人工干預程度決定的,在餌料供應和人工干預程度一樣的情況下,養殖容量主要由水體自凈能力決定,因此提高池塘自凈能力,即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對提高養殖產量,減少疾病發生,降低養殖成本,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傳統掠奪型養殖模式下池塘生態系統是十分脆弱的,對蝦養殖中,蝦池既是對蝦攝食活動的場所,也是各種有機污染氧化分解的處理池,養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有機污染的過程。蝦農為了減少損失,往往采取加大消毒劑、抗生素等藥物使用和大量換水等措施,一方面加大了養殖成本,降低了水產品質。要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探索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強化池塘自凈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應用

      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為池塘養殖帶來了新的希望,通過向池塘生態體系中補充微量營養、促生劑、解毒劑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對池塘底泥和養殖水體進行生物修復,降低池塘底泥有機物含量,使泥水界面形成好氧微生物相,強化底泥對有機污染物分解能力池塘的自凈能力,提高藻類多樣性指數,穩定藻相,增加水體溶氧,從而提高池塘養殖容量,改善水質,降低成本,提高養殖產量和品質,實現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池塘水體生物修復有助于形成穩定的藻相通過水體增氧、補充經腐殖質螯合的微量營養,土著微生物和促生劑等,強化池塘水體中殘餌、糞便等有機污染物分解,微營養的補充有助于建立和維持優良藻相,增加池塘溶氧,溶氧的增加和微量營養的補充,又加速了好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對有機污染物分解,形成良性好氧生態體系,提高池塘自凈能力和水產養殖的產量和品質。

      生物修復技術有助于建立穩定的池塘生態系統,提高水產養殖產量和品質我們從2001年已經開始針對我國沿海地區蝦塘老化問題,摸索出一套利用生物修復技術改造老化蝦塘,生產高品質對蝦產品的技術,連續3年在廣東徐聞和上海泰賢等地進行老化蝦塘改造試驗,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技術措施包括底泥生物氧化、水體生物修復等。其基本技術路線是:取底泥——提取土著微生物——配制生物促進劑——底泥生物氧化——水體生物修復及藻相調節——保持自然生態健康養殖環境。

      3、防治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影響的措施

      發展水產養殖與保護水域環境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水產養殖過程中各種因素產生的自身污染和二次污染,不僅影響水產養殖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會對所在的生態系統和周邊水域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加劇水域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水域環境受到污染而不斷惡化,又會對水產養殖的發展起到制約作用。因此,發展水產養殖不但要加強對水產養殖的監控,盡力減少水產養殖自身污染的產生,更要注意周邊水域環境的保護,尋求水產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3.1 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由于水產養殖中殘餌、糞便排泄物等養殖廢物容易造成嚴重的沉積污染,傳統上一般都是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來對沉積物進行處理,但化學或物理的處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點。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培育的水生植物或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或降解,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的新興技術,與傳統的化學、物理處理方法相比,具有修復時間短、處理操作簡便、成本低、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有利于緩解漁業水域環境的不斷惡化,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3.2 加強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不但養殖技術較低,而且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欠缺,導致漁民養殖收益低,人為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較為嚴重。近年來,政府通過地方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舉辦如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或講座,及時將各種最新的養殖技術和環境政策法規傳授給漁民,不但從一定程度提高了漁民的養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漁民認識到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強漁民的環境保護和法律意識。

      4、結束語

      對于從事水產養殖的企業和個人來說,病害的防治是關系著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決病害發生或擴散,保證水生動物的水環境,保證水的溫度,實現健康養殖。水產養殖技術的提高,不僅可以促進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對水域環境的治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 2010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研究報告.

      [2] 環境保護部. 200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男人天堂av|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