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土壤滅菌的方法

      土壤滅菌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土壤滅菌的方法

      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物土壤添加劑微生物

      Abstract: soil microorganism quantity and activity is marked a soil fertility index [1]. Due to the use of fertilizers, few don't even organic fertilizer, and also as a result of the cause of the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use normal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ill also happen weak growth potential, yield and quality of the decline of the phenomenon. Many years continuous water management and should not cause soi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soil fertility dropped, and the soil microbial flora disorder, crop the soil-born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2], to crop yield and quality caused very big effec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serious threat facilities vegetabl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showed that soil microbial can help plant nutrients to adapt to stress environment, improving soil nutrient absorption effect [3].

      Keywords: biological soil additives microorganisms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土傳病害一直是農業生產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為害嚴重地塊會造成全田毀滅。目前我們亟待一種防病措施來更好的發展我國的蔬菜產業,特別是黃瓜的生產——它作為本市主要栽培的保護地蔬菜品種,多年的連作造成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對其產量造成了很大威脅,損失可達20-30%,嚴重的可達50%以上,目前解決方法以嫁接和藥劑處理土壤為主。一些農業措施如休閑、輪作、熏蒸等效果不錯,但受環境及經濟條件限制無法普遍實行。利用太陽能殺菌及生物防治,目前正在開發研究中。生物土壤添加劑不僅能夠防治傳病害,而且能夠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及有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自然界的平衡。與化學防治相比,生物土壤添加劑的應用減少了農藥污染及土壤中有毒物質的積累[4]。

      利用拮抗菌對土傳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國內外已有大量報道,然而許多菌株田間防效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直接引用客土的拮抗微生物不能很好地在土壤中定居成為優勢種群。有機添加物的施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接種”作用,有機物本身已帶有大量生物,其帶入的活性有機碳源有是微生物繁殖的主要能源,因此利用有機添加物培養拮抗菌,不僅可以鞏固拮抗菌在土壤中的定植,而且增強了抑菌的效果。1999年劉瓊光報道利用拮抗菌和土壤添加劑同時施入土壤對 煙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顯著好于兩種單獨使用的效果[5]。1994年上海農科院周新根報道利用由蠶豆粉、無機鹽制成的“MX”有機添加物,滅菌后分別培養三種拮抗菌株,1%的添加量對辣椒疫病、番茄立枯病、猝倒病具有很好的防效,顯著高于單用。在滅菌土壤中培養四周后拮抗菌的種群密度比單獨施用拮抗菌的處理高50-100倍,且拮抗菌存活時間較長[6]。

      木霉菌在真菌中具有重要生防價值,以其存在的廣泛性、在環境中易定植、繁殖速度快等優點受到人們的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對生防機制作了深入研究,證實木霉菌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競爭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誘導植物抗病性等生防機制,并從分子水平上探索了其作用機理[7—9,12]。同時人們以木霉菌為材料對多種植物病害的防病效果進行了大量小型試驗[10,11,13],取得了較好效果,并以此為基礎研制出了木霉菌生防農藥。

      本試驗就是應用有機、無機營養物質混合后制成的生物土壤添加劑。明顯改變了土壤中木霉菌的數量。利用太陽能滅菌和生物土壤添加劑的共同作用,是防治作物病害的一項重要措施,國內外對此均有研究報道。生物土壤添加劑的防病機制綜合為無機鹽的抑菌作用、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營養物質的促長作用、有機物質增強土壤病原菌的腐生性,削弱其致病性。利用土壤添加劑與其他防治方法相比有很多優點,生物土壤添加劑為拮抗菌及有益叢枝菌根的生物土壤添加劑,緩解設施栽培日益嚴重的連作障礙,減輕病害的發生,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有利于環保,對人畜安全,無污染;促進有害生物的無害化治理及可持續發展;有力于質量安全農產品及綠色食品的生產;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其應用前景廣泛。

      2材料和方法

      2.1 供試土壤

      研究在植物保護研究所院內進行。土壤為大田表土,土樣1為耕作層(0-15cm),土壤滅菌(微生物含量最少);土樣2為耕作層土(0-15cm),土壤未滅菌,(微生物含量最多);土樣3為亞表層土壤(15-30cm),土壤為滅菌(微生物含量次之)。

      2.2 培養基的配制

      2.2.1 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配制

      牛肉膏1.5g、蛋白胨5g、NaCl 2.5g、瓊脂7.5g、水500ml、PH為7.0—7.2。

      2.2.2 高氏一號培養基配制

      可溶性淀粉10g、NaCl0.25g、KNO30.5g、FeSO45mg、K2HPO40.25g、MgSO4·7H2O 0.25g、瓊脂10g、水500ml、PH為7.2—7.4。

      2.2.3 馬丁培養基配制

      葡萄糖5.0g、蛋白胨2.5g、KH2PO40.5g、瓊脂10.0g、水500ml、PH為6.4。

      2.2.4 PDA培養基配制

      土豆200g、瓊脂15g、葡萄糖20g、水1000ml、孟加拉紅33.3ml。

      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溫滅菌;GM;蘆筍;生長;礦質營養

      中圖分類號:S644.6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2)11-0061-05

      Effect of High-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to Matrix on Growth and

      Mineral Nutrient Absorption of Asparagus Mycorrhizal Seedlings

      Sun Chao1,2, Jin WenJuan2,3, Li WenLu4, Ma Jun2,

      Shang Hui1,2, Bai LongQiang1,2,He ChaoXing2*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2.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3.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4.College of Horticulture,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lomus mosseae(GM) on asparagus seedlings in high-temperature sterilized and non-sterilized matrix (peat:vermiculite=2∶ 1, V/V), the pot experiments with Jersey Knight as material were conducted by inoculating GM to asparag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M inoculation greatl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asparagus seedlings, formed stronger infection to asparagus roots, and enhanced the absorption to nine mineral nutrients. Meanwhile, GM inoculation in non-sterilized matrix had much more contribution to seedling growth and mineral nutrients absorption. So, non-sterilization was better for culture of asparagus mycorrhizal seedlings.

      Key words High-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GM; Asparagus; Growth; Mineral nutrient

      蘆筍(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龍須菜,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富含皂甙、蘆丁、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且具防癌、抗癌、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譽。蘆筍一次種植,栽培年限可達15~20年,因此培育壯苗在蘆筍栽培中具有重要意義。

      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類與植物根系共生形成菌根而具有改善作物營養、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強作物抗逆性等作用的土壤微生物[1]。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屬于球囊霉屬的叢枝菌根真菌,是一類對環境適應力強、應用范圍廣的叢枝菌根真菌。前人研究表明,對蘆筍接種AMF可增加產筍量、提高嫩莖中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2],增強蘆筍幼苗抗溫度脅迫的能力和對鐮刀菌根腐病、紫紋羽病等土傳病害的抗性[3~5]。前期研究表明,對蘆筍進行GM真菌接種處理可以顯著促進蘆筍幼苗的生長,增強蘆筍幼苗對礦質元素的吸收[6],然而基質滅菌處理是否對蘆筍菌根苗生長和礦質營養吸收產生影響尚未見報道。

      滅菌處理可有效地殺死基質中的微生物,利于GM真菌在接種后起作用。基質滅菌的方法主要有高溫滅菌和60Co輻射滅菌兩種,60Co輻射滅菌成本較高,且具放射性不利于推廣,生產中宜用高溫滅菌的方法。本試驗旨在通過研究基質高溫滅菌處理對蘆筍菌根苗生長和礦質營養吸收的影響,優化蘆筍菌根苗的培育方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蘆筍品種為澤西奈特,購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供試菌種為匈牙利科學院土壤科學與農業化學研究所Tunde Takacs博士提供的Glomus mosseae-2(簡稱GM2),原產地為匈牙利。菌劑是經玉米擴繁的由宿主植物根段、真菌菌絲、孢子、沙土組成的復合物,每克菌劑中孢子數目為2705個,菌根侵染率為714%。供試基質為草炭、蛭石混合物,將兩者按體積比2∶ 1混合均勻。營養缽規格為底部直徑8 cm,上口直徑13 cm,高13 cm,使用前用75%酒精擦拭滅菌。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9~11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試驗溫室進行,設4個處理:滅菌接種、滅菌CK、不滅菌接種、不滅菌CK。每個處理10株,重復3次,共120株。高溫滅菌處理為間歇滅菌,即將基質置于恒溫箱中連續2 d 160℃烘2 h。接種處理為播種時每播種孔穴施6 g菌劑,CK則加入等量滅活菌劑(160℃烘2 h)以保證營養物和微生物區系條件一致。蘆筍種子經質量分數為06%的NaClO溶液浸泡10 min后用蒸餾水沖洗干凈,浸種催芽。9月11日選取飽滿一致、出芽整齊的種子播種于裝有滅菌基質(約占營養缽體積4/5,預先澆透水)的營養缽中,接菌處理后在種子上方蓋一層薄的基質,并上覆薄膜保濕,待出苗后揭去薄膜,自然溫光條件下常規管理。于播種后20、30、40、50、60、70 d統計蘆筍幼苗地上莖長度。播種后70 d時進行植株生物量、蘆筍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組織器官礦質元素含量等指標的測定。

      13 測定方法

      用直尺測量蘆筍幼苗地上莖(基質表面到生長點)長度,求和即為地上莖總長度;洗凈蘆筍幼苗根系,剪成約1 cm長的根段置于FAA溶液(配方為70%酒精∶ 甲醛∶ 冰醋酸=90∶ 5∶ 5,體積比)中固定24 h,用曲利苯藍染色法[7]檢測菌根侵染程度,制片鏡檢。根據Trouvelot等[8]的方法,按下述公式計算相關菌根侵染指標。

      菌根侵染率(%)=有菌根根段數/總根段數×100;

      根系中的菌根侵染強度(%)=(95×侵染率90%以上根段數+70×侵染率50%~90%根段數+30×侵染率10%~50%根段數+5×侵染率1%~10%根段數+侵染率1%以下的根段數)/總根段數×100;

      根段中的相對菌根侵染強度(%)=根系中的菌根侵染強度×總根段數/有菌根段數×100;

      菌根根段叢枝率(%)=(100×mA3+50×mA2+10×mA1)/100

      公式中mA3、mA2、mA1分別是A3、A2、A1對應的菌根侵染強度,A3、A2、A1分別為叢枝充足、叢枝中等頻率、叢枝少量。

      根系叢枝率(%)=菌根根段叢枝率×根系中的菌根侵染強度/100

      播種后70 d時將植株從營養缽中小心取出,用蒸餾水洗凈,擦干,105℃殺青15 min后75℃烘至恒重測干物質重量。將植株干樣按根、莖、擬葉分開并粉碎,半微量凱氏法[9]測定N元素的含量;樣品經HNO3-H2O2(體積比5∶ 1)消煮后使用等離子電感耦合發射光譜儀(ICP-OES)測定P、K、Ca、Mg、Cu、Zn、Fe、B等元素的含量。各種元素的含量與各部分生物量的乘積即為該部分某元素的吸收量[10]。

      菌根依賴性(%)=菌根植株干重/非菌根植株干重×100[11];

      菌根效應(%)=(接種GM處理元素吸收量-不接種GM處理元素吸收量)/接種GM處理元素吸收量×100

      采用DPS軟件Duncan’s 新復極差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2 結果與分析

      21 基質高溫滅菌處理對蘆筍菌根苗生物量的影響

      GM真菌接種后20 d起測定,圖1表明,出苗初期,蘆筍菌根苗的地上莖總長度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接種后30 d起菌根苗的地上莖總長度顯著高于CK,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差異逐漸增大。接種后70 d時,不滅菌接種的蘆筍幼苗地上莖總長度比滅菌接種的增加了97%,說明在基質不滅菌條件下接種GM真菌更有利于蘆筍幼苗地上莖的生長。

      圖1 基質高溫滅菌和GM真菌接種處理對蘆筍

      幼苗地上莖總長度的影響

      GM真菌接種后70 d時測定,由表1可知,滅菌基質中蘆筍菌根苗的根系、全株干物重分別比CK增加了389%、270%,未滅菌基質中增加了435%、452%;不同處理間莖葉干物重無明顯差異。基質滅菌和不滅菌條件下蘆筍幼苗的菌根依賴性分別為1270%、1487%,并且差異不顯著,說明不論基質滅菌與否,GM真菌接種均可顯著促進蘆筍幼苗的生長,且兩種條件下促進程度相近。同時,不滅菌接種處理的蘆筍幼苗總干物重比滅菌接種處理的增加了298%,表明基質未滅菌狀態下接種GM真菌更有利于蘆筍幼苗的生長。

      表1 基質高溫滅菌和GM真菌接種處理對蘆筍

      幼苗干物重和菌根依賴性的影響

      (g/株)

      處理 根系

      干物重 莖葉

      干物重 總干物重 根冠比 菌根依賴

      性(%)

      滅菌接種 025 b 023 a 048 ab 109 ab 1270 a

      滅菌CK 018 c 019 a 037 b 095 b -

      不滅菌接種 033 a 028 a 061 a 118 a 1487 a

      不滅菌CK 023 bc 020 a 043 ab 115 a -

      注:表中數值為3個重復的平均值,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α=005),下表同。

      22 基質高溫滅菌處理對蘆筍菌根苗根系侵染的影響

      GM真菌接種后70 d時測定,滅菌接種和不滅菌接種處理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強度、相對菌根侵染強度差異不顯著(表2),表明基質高溫滅菌處理并未影響GM真菌對蘆筍幼苗根系侵染的程度。GM真菌的絕對叢枝率和相對叢枝率在滅菌條件下較不滅菌條件下分別增加了11倍和15倍,說明對基質滅菌更有利于叢枝的發育。

      表2 GM真菌對蘆筍幼苗根系的菌根侵染情況

      (%)

      處理 菌根侵

      染率 菌根侵染

      強度 相對菌根

      侵染強度 絕對叢

      枝率 相對叢

      枝率

      滅菌接種 6000 a 3611 a 5947 a 1308 a 3813 a

      滅菌CK 0 0 0 0 0

      不滅菌接種 6445 a 3922 a 6135 a 609 b 1528 b

      不滅菌CK 0 0 0 0 0

      23 基質高溫滅菌和GM真菌接種處理對蘆筍菌根苗礦質營養吸收的影響

      GM真菌接種后70 d時測定(表3),根系中N的吸收量滅菌接種比滅菌CK增加了488%,不滅菌接種比不滅菌CK增加了469%,說明基質高溫滅菌沒有明顯影響GM2對根系N吸收的改善作用,Mg、Cu變化趨勢與之相同。P、Ca、Zn的吸收量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K的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為不滅菌接種>不滅菌CK>滅菌接種>滅菌CK,其中基質不滅菌條件下接種GM真菌使根系中K的吸收量增加了131%,滅菌條件下增加了159%。Fe的吸收量以滅菌接種最高,不滅菌接種次之,滅菌CK和不滅菌CK最小且差異不顯著。B的吸收量,基質不滅菌高于滅菌,接種處理與對照之間差異不顯著。

      對比接種后70 d時莖葉中元素吸收量可知,N以不滅菌接種的最高,比不滅菌CK的增加了391%,滅菌接種和滅菌CK的次之,且差異不顯著,B的變化規律與N相同。P的吸收量為不滅菌接種和不滅菌CK的最高,差異不顯著,滅菌接種的次之,滅菌CK最低,說明基質不滅菌更利于莖葉中進行P的吸收。K的吸收量不滅菌接種最高,不滅菌CK和滅菌接種差異不顯著,滅菌CK最低。Ca、Mg的吸收量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Zn的吸收量不滅菌CK相對于其他處理有所降低。Cu的吸收量接種處理高于CK,基質滅菌的增加了824%,未滅菌的增加了565%,且滅菌接種與不滅菌接種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3

      高溫滅菌和GM真菌接種處理

      對蘆筍幼苗礦質元素吸收量的影響

      處理 N

      (mg) P

      (mg) K

      (mg) Ca

      (mg) Mg

      (mg) Zn

      (μg) Cu

      (μg) Fe

      (μg) B

      (μg)

      根 滅菌接種 622 a 020 a 277 bc 082 a 036 ab 962 a 214 ab 11175a 466 b

      滅菌CK 418 b 018 a 239 c 055 a 023 c 756 a 067 c 4308 c 728 b

      不滅菌接種 567 a 031 a 388 a 095 a 043 a 957 a 258 a 8800 b 2459 a

      不滅菌CK 386 b 019 a 343 ab 067 a 026 bc 777 a 141 bc 3515 c 2613 a

      莖葉 滅菌接種 719 b 031 b 346 b 194 a 059 a 1020 a 155 a 3395 b 3971 b

      滅菌CK 738 b 022 c 179 c 233 a 069 a 1074 a 085 b 7358 a 3762 b

      不滅菌接種 846 a 049 a 577 a 225 a 071 a 1055 a 169 a 7237 a 4860 a

      不滅菌CK 608 c 042 a 401 b 177 a 053 a 778 b 108 ab 3136 b 3246 c

      全株 滅菌接種 1341 b 050 bc 623 c 276 ab 094 a 1982 a 369 ab 14570b 4438 c

      滅菌CK 1156 c 039 c 418 d 288 ab 092 a 1830 a 152 c 11666c 4490 c

      不滅菌接種 1413 a 080 a 965 a 319 a 114 a 2012 a 427 a 16037a 7319 a

      不滅菌CK 994 d 061 b 743 b 244 b 079 a 1555 a 250 bc 6651 d 5859 b

      注:表中數據均為單株的含量。

      接種后70 d時,全株中N的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為不滅菌接種>滅菌接種>滅菌CK>不滅菌CK,其中不滅菌接種比滅菌接種增加了54%,Fe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P的吸收量在基質滅菌狀態下因GM真菌接種增加了282%,不滅菌狀態下為311%,以不滅菌接種處理的最高,比滅菌接種的增加了600%,表明對基質不滅菌更利于蘆筍菌根苗對P的吸收利用。K的吸收量在基質不滅菌狀態下生長的幼苗高于滅菌狀態下的,由高到低為不滅菌接種>不滅菌CK>滅菌接種>滅菌CK,其中不滅菌接種的比滅菌接種的增加了490%,說明了基質高溫滅菌抑制了蘆筍幼苗對K的吸收,而蘆筍菌根苗在不滅菌的基質中對K的利用率最高。Ca的吸收量以不滅菌接種的最高,其他三個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Mg、Zn的吸收量差異不顯著。Cu的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為不滅菌接種>滅菌接種>不滅菌CK>滅菌CK,其中不滅菌接種的比滅菌接種的增加了156%。全株B的吸收量不滅菌接種的最高,不滅菌CK的次之,滅菌接種和滅菌CK的最低。

      GM真菌接種后70 d測定菌根效應,表4表明,根系中GM2對元素吸收的菌根效應,N、Mg差異不顯著,不滅菌接種的P、Fe顯著高于滅菌接種的,而K、Ca、Mg、Zn、Cu低于滅菌接種的;莖葉中不滅菌接種的N、Ca、Mg、Cu、Fe、B高于滅菌接種的,而K、Zn降低,P差異不顯著。全株中GM菌根效應的變化趨勢與莖葉中的相一致。

      表4 GM在基質高溫滅菌和不滅菌條件下

      的菌根效應

      (%)

      處 理 N P K Ca Mg Zn Cu Fe B

      根 滅菌接種 327 a 05 b 131 a 318 a 359 a 687 a 227 a 419 b -628 b

      不滅菌接種 319 a 334 a 74 b 258 b 347 a 443 ab 51 b 567 a -70 a

      莖葉 滅菌接種 -27 b 302 a 484 a -212 b -178 b 449 a -48 b -1300 b 54 b

      不滅菌接種 280 a 135 a 305 ab 210 a 249 a 330 b 262 a 506 a 332 a

      全株 滅菌接種 137 b 203 a 328 a -45 b 23 b 594 a 77 b -165 b -12 b

      不滅菌接種 296 a 223 a 227 b 230 a 293 a 398 b 201 a 562 a 199 a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基質高溫滅菌和不滅菌條件下對蘆筍進行GM真菌接種處理均可以顯著促進蘆筍幼苗的生長,增加生物量,增強蘆筍幼苗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轉運,所以試驗使用的GM2菌種對蘆筍幼苗具有高效性。對比生物量和菌根效應可知,不滅菌條件下GM真菌對蘆筍幼苗生長和礦質營養吸收的貢獻更大,這可能與栽培基質(草炭∶ 蛭石=2∶ 1,體積比)經過高溫滅菌后持水能力下降有關。至于其他類型基質高溫滅菌對蘆筍菌根苗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試驗中發現兩種條件下GM真菌對蘆筍幼苗根系的侵染強度相近,但在滅菌條件下形成了更多的叢枝,其原因有待明確。

      接種GM真菌作為一種生物技術,應用于蘆筍栽培可培育壯苗,縮短苗期,節省肥料,提高有機基質的養分利用率[6]。本試驗證實在基質(草炭∶ 蛭石=2∶ 1,體積比)不滅菌條件下GM真菌對蘆筍幼苗生長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因此,未經過高溫滅菌的基質更利于培育具高產優質潛力的蘆筍菌根苗,降本提效。參 考 文 獻:

      [1] Gosling P,Hodge A,Goodlass G,et al.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organic farming[J].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6,113(1-4):17-35.

      [2] 林先貴,顧希賢,郝文英.VA 菌根在蘆筍栽培上的接種效應[J].土壤學報,1994,31(s):84-90.

      [3] Matsubara Y,Kayukawa Y,Fukui H,et al.Temperature-stress tolerance of asparagus seedlings through symbiosis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J].Journal-Japan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0,69(5):570-575.

      [4] Matsubara Y, Kayukawa Y, Yano M. Tolerance of asparagus seedlings infected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to violet root rot caused by Helicobasidium mompa[J].Journal-Japan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0,69(5):552-556.

      [5] Matsubara Y,Ohba N,Fukui H.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infec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fusarium root rot in asparagus seedlings[J].Journal-Japan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1,70(2):202-206.

      [6] 孫 超,賀超興,于賢昌,等 摩西球囊霉對蘆筍幼苗生長和礦質營養吸收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2,6:41-47

      [7] Phillips J M,Hayman D S.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roots and s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fec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70,55(1):158-161.

      [8] Trouvelot A,Kough J L,Gianinazzi-Pearson V G.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eme radiculaire.Recherche de methodes d’estimation ayant une significantion fonctionnelle[A].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al Aspects of Mycorrhizae[C].Paris:INRA Press,1986,217-221.

      [9] 董 鳴,王義鳳,孔繁志,等.陸地生物群落調查觀測與分析[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第3篇

      1.熟段木栽培。①選料接種。栽培靈芝的樹種以榆、楊、柏、楓、刺槐等不含揮發油和殺菌物質的闊葉樹為宜。就生料栽培來講,一般在冬季砍伐,砍伐后自然堆放發酵。大約在接種前10-15天將原木鋸成1米左右的段木,段木兩端的橫切面涂上石灰漿液,以防雜菌侵染。靈芝的母種、原種制法和其他食用菌制種相同,栽培種采用枝條木屑菌種。一般氣溫在20℃左右時(南方12月,北方3月份)接種。熟料栽培因接種后菌絲生長比生木快,故接種季節比生木晚15-20天。

      ②加強管理。接種后將段木呈井字形上堆,約經10-15天,菌絲由接種穴向四周蔓延生長時,把段木成排橫臥于地面,然后用濕沙覆蓋(一半細沙、一半黃土或夾沙土),并噴以適宜的水分保濕。覆沙后約30天,可把段木截成10-15厘米的小段,然后堆砌在陰涼潮濕地方。如濕度不夠,應在周圍空中噴霧數次,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1-3天后,若有橫切面出現白色薄層,說明靈芝菌絲已在段木內部蔓延生長。這時即可將小段木垂直埋入土中,埋入深度為段木長度的2/3—3/4,埋木地點最好選擇在樹陰或瓜棚下。埋木期間要經常淋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要注意防止白蟻等為害。生段木栽培,一般接種后2個月長出菌蕾,子實體成熟約需50-60天,從接種到采收需4個月左右。

      ③滅菌。熟段木栽培主要涉及一個滅菌的問題,首先要將鋸好的段木裝入塑料袋中,可一根裝,也可一捆裝。裝好塞棉花,袋口束攏、扎緊、口外用紙包住。放入滅菌鍋內滅菌。

      高壓滅菌保持1.5小時;常壓滅菌100%保持10小時。高壓滅菌時,蒸氣壓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必須緩慢,不要排氣,讓其自然降壓。

      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第4篇

          實驗學時與安排

          本實驗具有季節性、綜合性和持續性的特點,選擇在春季5~7月,實驗總學時15學時,分5次進行,每次教學指導20min,采用小結實驗進度和答疑方式。學生查閱資料、編制方案及實驗報告不計入學時,根據報告內容和新穎性推薦發表。

          實驗方法

          1樣品采集與前處理學生實驗前按5人1組分組,通過社會實踐或生源地了解林木病害發生情況,實地采集或郵寄林木病害分離用標本,并填寫好“林木病害調查記載卡(見圖1)”。記載卡記錄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因子、林地管理情況,對分析發病原因至關重要。采集標本注上標記后,如不能及時分離,要用塑料袋分類裝好,冰箱中低溫保存備用以防樣品變質。

          2培養基制作培養不同的病原菌,要根據它們的需求配制適宜的培養基,對營養有特殊要求的病原菌還要配制特定的選擇性培養基。培養基的種類很多,截至1930年,已經報道了將近2500種。學生要對所診斷的病害性質有一基本了解,如真菌病害或細菌病害,選擇適宜培養基制作。因此,同學們在實驗設計時應選擇馬鈴薯葡萄糖瓊膠培養基分離真菌或肉汁凍培養基分離細菌。由于該步驟要加熱和高壓蒸汽滅菌,有一定危險性,除安全教育外,還要求學生不能在滅菌期間離開實驗室。馬鈴薯葡萄糖瓊膠培養基制作時,先將洗凈后去皮的馬鈴薯200g切碎,加水1000ml煮沸0.5h,用紗布濾去馬鈴薯,再加水補足1000ml;然后加葡萄糖或蔗糖10~20g和瓊膠17~20g,加熱使瓊膠完全熔化后,趁熱用紗布或脫脂棉過濾,或者用濾紙和保溫漏斗過濾。而后分裝試管,加棉花塞后滅菌。作平板培養的每管約10ml,作斜面培養的則每管約5ml。根據工作需要,還可以分裝在三角瓶中滅菌。教師必須在實驗前說明,高壓滅菌器的用法和注意事項:(1)滅菌器中的水,應加水到指定的標度;(2)需要滅菌的器物放在滅菌器內,將蓋密閉,打開氣門;(3)加熱,等空氣完全排除后(蒸汽從氣門有力地沖出),關閉氣門;(4)當壓力上升到所需要的指標后,開始計算滅菌的時間,滅菌過程中保持壓力不變;(5)達到需要滅菌的時間,停止加熱,稍微打開氣門,排出蒸汽使壓力慢慢下降;(6)當壓力降到內外相等時,才能打開高壓滅菌器的蓋。肉汁凍培養基的方法:取3g牛肉浸膏,蛋白胨5~10g,瓊膠17~20g,水1000ml,與馬鈴薯葡萄糖瓊膠培養基的方法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3分離培養(1)超凈工作臺清毒與分離材料的選擇。分離和培養應該在很清潔的條件下進行。打開超凈工作臺紫外燈滅菌30min,殺死空氣中的微生物,關燈5~10min,再進行分離。(2)組織分離法分離真菌。病原真菌的分離一般都是用組織分離法[3],是林學、森保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要求學生從上述采集的標本中,選擇新近發病的植株、器官或組織作為分離的材料,可以減少腐生菌的污染。腐生菌容易在生病很久而已經枯死或敗壞的部分滋生,所以一般斑點病害應該從鄰近健全的組織的部分分離。在超凈工作臺上,從病斑切取每邊約5mm的小塊病組織,用70的酒精浸幾秒鐘,再在0.1的酸性升汞水溶液中浸3~5min;而后用滅菌水換洗3次,將其移置在上述馬鈴薯葡萄糖瓊膠培養基平板上培養。用蠟筆在培養皿上注明分離材料日期后送入25℃溫箱反轉培養皿培養;3~5d,在培養基上選擇純的菌落,移植到新的平面上或斜面上培養并純化,并計算各分離真菌百分率。以優勢菌群作為回接實驗菌種。(3)平板劃線分離法分離細菌。平板劃線法[3]是分離細菌的常見方法,取小塊病組織,經過表面消毒和滅菌水洗過2次以后,放在滅菌載玻片上的滅菌水中,用滅菌玻棒研碎。靜置一定時間,用滅菌的移植環蘸取以上組織液在肉汁凍培養基瓊膠平板上劃線培養;先在平板的一側順序劃3~5條線,再將培養皿轉60°,將移植環滅菌后,從第2條線末端,順序劃出3~5條線。也有其他劃線的形式,如4分劃線和放射劃線等,目的都是使細菌分開形成分散的菌落,并計算各分離細菌百分率,以優勢菌群作為回接實驗菌種。

          4病原回接與再分離病害的種類很多,其傳染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用相應的接種方法。種子、土壤、氣流和昆蟲等傳染的病害,接種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指導老師要求學生在進行試驗前,對一種病害在自然條件下的傳染方式和侵染途徑有所了解。一般氣流和雨水傳播病害較普遍,可采用噴霧法進行。將上述真菌孢子(或菌絲)懸浮液噴灑在寄主表面,并用濕紗布保濕3d,病菌可以從氣孔、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影響接種試驗的因子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接種植物的抗病性和感病性和發病的環境條件。在接種時,應盡量模仿接種菌在自然條件下,侵染寄主時的環境條件,特別要注意溫度和濕度對接種發病的影響。學生在回接后,每隔2~3d觀察病害發生情況并與自然狀態比較,等出現顯著癥狀后按上述方法能再次分離到用來回接的病原,否則實驗失敗。

          5病原鑒定與病因分析(1)病原真菌:以形態學特征[4]為主,結合分子生物學[5]鑒定種群。(2)病原細菌:形態、生理生化結合分子生物學[6]鑒定種群。實驗要求學生根據優勢菌群、回接試驗情況與采樣地環境狀態分析發病因素,寫出實驗報告,并進行課程討論。

          6創新實驗設計小結本創新實驗流程簡單總結為:在采樣及前處理基礎上,完成“分離、接種、再分離”的技術規程。(1)分離:從病組織上分離病原物并進行純培養;(2)接種:用純培養物接種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給予適宜發病條件,觀察是否引起原來相同的病害;(3)再分離:從接種后發病的植物上,能分離到與用來接種的病原物。

      土壤滅菌的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小葉女貞;幼苗移栽;繁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159-02

      小葉女貞(Ligustrum quihoui carr)為木犀科女貞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樹種,別名小葉冬青、小葉水蠟等,該樹種枝葉緊密,萌發力強,是機關、學校、醫院、街道、公園及庭院作為綠蘺和各種造型的首選樹種,也是制作盆景的理想樹種。

      根據多年的育苗實踐,筆者探索總結出小葉女貞幼苗移栽繁育技術,與傳統的苗圃直接播種育苗相比,具有省工、省時、省種子、易管理、密度合理、苗木生長均勻、病蟲害少的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減少播種及幼苗期澆水、除草的管理次數,根據概算可節省澆水工時30~45個/hm2、除草工時60~90個/hm2,節約成本費用1.5萬元/hm2左右;二是可節約種子600 kg/hm2左右,具有密度合理、苗木生產均勻、木質化早、苗木粗壯的效果,并可方便澆水與中耕除草;三是通風條件好,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現將主要技術總結如下。

      1 種子的采集、貯藏與處理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當果實呈紫黑色時即可采摘。貯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將采摘的果實去皮、洗凈,晾干后裝入袋中,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貯藏。二是果實去皮洗凈后,將種子放入0.5%高錳酸鉀溶液中滅菌消毒10~15 min,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將種子與細沙按1∶3的比例拌勻,直接進行沙藏,并經常保持細沙濕度在75%~85%之間,不可過濕或過干,次年3月中旬,40%的種子裂口露白后即可播種。三是將鮮果直接放入冷鮮庫貯藏。為了提高種子出苗率和苗木出土時間及種子出苗整齊均勻,貯藏的種子在播種前要及時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方法:3月初將干藏種子放入35~40 ℃溫水中浸泡24 h后,撈去癟種及雜質,把種子放入0.5%高錳酸鉀溶液中滅菌消毒5~10 min,用清水沖凈溶液后,放入袋中或蘿筐中,蘿筐上面用濕麻袋或布遮蓋,每天用25 ℃左右溫水沖洗2次,并隨時翻動種子,有30%裂口露白后即可播種。貯藏在冷庫的鮮果,在3月上旬去皮晾至半干去雜后,按照干藏種子的催芽方法進行催芽[1-2]。

      2 幼苗畦的制作

      選擇地勢平坦、不積水的地方制作成寬1.2~1.5 m、深30~35 cm的苗畦,在畦內鋪細油沙20 cm,并施入復合肥750 g/hm2。在播種前5~7 d,用硫酸亞鐵450 kg/hm2與水溶解成0.100%~0.125%溶液噴灑均勻,進行滅菌消毒,也可用0.125%多菌靈液,噴灑時要讓藥液滲透沙層,以達到充分滅菌消毒的效果[3]。

      3 播種與管理

      先將苗畦用水澆透,把催芽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苗畦內,播種量為80~90 g/m2,上面用細沙或細土覆蓋0.5~1.0 cm,用塑料膜扣棚,并經常保持棚內苗畦土壤濕潤。當苗木出齊至半木質化前,每隔7~10 d噴打1次0.1%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溶液,連噴2~3次,預防苗木猝倒病發生。苗木長至5 cm以上,每隔15 d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1次,連施2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在陰天揭去拱棚,經常保持苗床土壤濕潤,可出幼苗600株/m2左右。6月中旬即可將幼苗移植到大田苗圃地中進行培育,1 m2幼苗可移植大田面積約4.05 m2。

      4 幼苗移栽

      4.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不積水、呈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或黃壤土地塊,深耕細耙,揀去石塊、草根,施入磷肥1 125~1 500 kg/hm2,復合肥或尿素750 kg/hm2,并耙細耙平,做成寬120~150 cm的苗畦,畦間埂高10~15 cm,寬20 cm。

      4.2 移栽

      幼苗移栽要選擇在陰天、下雨前太陽光不強時進行。起苗前1 d將苗床澆透水1次。幼苗起出后在用0.01%生根粉溶液與細土和成的稀泥漿中蘸根,或在0.01%生根粉溶液中浸根5~10 min,放入保鮮箱或竹筐及木箱內,上面用濕布遮蓋,以免幼苗失水。為確保成活率,一次不要起苗太多,盡量做到隨起隨栽。

      栽苗前,用竹片或薄木板做成寬3 cm、長25 cm匕首形狀的栽苗工具,栽苗時插入土壤10 cm左右,以稍深于苗木根部為宜,稍用力來回扳動一下,取出后成為栽植穴,然后將苗木植入穴內,栽植深度稍深于原苗木根頸部即可。苗木植入后,再在苗木下方離苗木根部3~5 cm處插入土壤10 cm左右,用力往前將土壤與苗木擠緊,栽后立即澆水,每穴3株,行距20~25 cm,穴間距10 cm左右,可栽植苗木127.5萬~150.0萬株/hm2。栽后立即澆透水,有條件的可進行遮陰。

      5 移栽后管理

      苗木栽植后10 d內要經常保持苗圃土壤濕潤,以利苗木生根成活,成活率可達95%以上。栽植20 d后,每15 d對葉面噴施1次0.25%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溶液,連噴2次。在進行葉面施肥時可交替噴施2次0.100%~0.125%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溶液,預防苗木葉斑病等病蟲害發生,并可根據時節與苗木長勢情況,結合澆水、中耕除草或下雨,撒施磷酸二氫鉀或尿素75.00~112.5 kg/hm2,撒施肥料后要及時用樹棍或掃帚撥動苗木,使散落在苗木上的肥料落地,以免燒傷苗木。多雨季節苗圃地有積水時要及時排水。8月當苗木70 cm左右時,噴打1次多效唑,抑制苗木生長,促進苗木粗壯。9月后停止對苗木施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苗木防凍能力。

      6 參考文獻

      [1] 朱莉,李延成.小葉女貞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04(5):59-60.

      [2] 劉曉霞,舒健虹,吳佳海.小葉女貞扦插育苗技術研究[J].種子,2011(11):87-88.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