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老年患者

      內科疾病多有病程長,治療效果不及時或不明顯等特點,而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還有身體素質差,病情多變,容易產生焦慮、煩躁不安、悲觀失望情緒的特點者。這對病情觀察、評估帶來一定難度,使護理工作面臨更多責任和風險。現將護理體會簡述如下。

      1 心理護理

      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長、治療效果不明顯,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等負面情緒,導致緊張感或危急感,不配合治療,這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而治療效果不明顯反過來又作用于負面情緒,造成惡性循環。同時,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產生恐懼和憂慮,這時會對自身疾病有強烈的求知欲。這要求護理人員有問必答,百問不厭。使其樹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總之,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心理,給予關懷同情,細心護理,促其配合,以爭取最好的醫療效果。

      2 護理要點

      病情觀察、正確執行醫囑、指導適量運動、飲食護理等是貫穿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終的,只有在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為患者減輕病痛,進而贏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與尊重。

      2.1 病情觀察 對藥物作用的觀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發展及變化過程。對治療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藥物的療效及副作應以便觀察治療效果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變化不確定、身體素質差或病程長,易致并發癥。因此針對病情發展向患者及時交待、強調危害性或意外情況很重要。

      2.2 正確執行醫囑

      強化查對意識,層層把關,保證安全。按醫囑執行是護士的職責,對醫囑質疑和把關是護士的義務和人道本職。由于工作繁忙、重復性強等特點可導致思維的暈輪效應及定勢作用,醫生不易發現自己的缺陷或失誤,尤其是關鍵字、用藥量,遇有質疑護士須經醫生核實后執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避免盲目執行醫囑。遇特殊、貴重藥換批號,若與醫囑劑量不符,及時通知醫生,供調整用量之參考,為一些患者保證用量節約開支。口頭醫囑除急救、手術時外不予執行。執行時須復述強化或反問一遍以提醒查對、避免口誤。

      2.3 指導適量運動 老年患者運動較少或長期臥床,造成肌肉萎縮,需要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適量運動。同時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這需要在運動過程中尤其注意安全問題。做到行走、運動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如幫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勵自行按摩;盡量減少可能障礙物,加用防護欄,防跌交及墜床,鼓勵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傷害。幫助并指導患者其學會輕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鍛煉呼吸肌,如每日練習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鍛煉會肌肉等。

      2.4 飲食護理 患者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內分泌紊亂,整個機體處于營養失調狀態等狀況。因此,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尤為重要。宜食種類:蛋白質類的攝入宜選用優質低蛋白包含,應以高生物效價的動物蛋白質為主,如蛋類、奶類、淡水魚、瘦肉等補充各咱必需氨基酸;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補充膳食纖維,防止因缺少運動或長期臥床造成的便秘。

      3 護理細節

      3.1 心肺功能監護 老年人由于心臟代償功能下降,血管順應性降低,極易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應注意及時發現,尋找原因并及時處理。否則,易引起嚴重的心腦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老年人呼吸代償功能下降,應即時清除口腔異物、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時改善呼吸功能。

      3.2 靜脈輸液 老年人多皮膚松弛,,特別是長期慢性病患者,四肢皮膚彈性差,血管細曲易移動、脆性大,致靜脈穿刺及固定、輸液計劃的完成較困難穿刺前應放低準備輸液的血管位置,或肢體下垂,對肢體冰涼者給熱敷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較難的穿刺要仔細、耐心操作輕、進針稍緩慢爭取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穿刺后應穩妥固定、擺放并交待穿刺局部的保護。

      3.3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尿頻、便秘的護理,尿頻、便秘者,應給予腹部按摩和熱敷處理,養成定時排尿排便的習慣。置導尿管的患者留置導尿管期間,要定期做好會護理,保持清潔,每天行膀胱沖洗2次,更換尿袋1次,并觀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記錄,每周檢驗尿常規1次。

      3.4 預防褥瘡 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時翻身,翻身后用熱毛巾擦洗受壓皮膚、骨突出部位,必要時使用樟腦精按摩;保持床褥的整潔、干燥,潮濕后要及時更換;每日認真進行晨、晚間護理。

      4 結論

      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要求較為嚴格,臨床護理工作千條萬緒,要做到萬無一失確也不易。因此,護理工作要做好,做全,不但要嚴格執行護理操作程序,而且每個護士都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修養、職業素質和一份愛心,去面對周而復始的工作,嚴把質量關,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李偉.醫院老年康復問題研究.中國康復,2003.

      [2] 南登昆.纓鴻石.老年護理中的問題.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 陳仲武.護理探索.中國護理醫學雜志,2006.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老年;咯血;心理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431-01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經口腔咯出。是肺部疾病的急癥之一,多見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1]。盡管常規的抗感染、止血、對癥治療可以改善癥狀,但其病程長,復發率高,影響生存質量,給患者心理造成巨大負擔。尤其老年患者易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對治療及康復不利。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老年咯血患者的不良心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已不容忽視[2]。在護理工作中,應重視老年咯血患者的心理觀察分析,施之以相應的對策,消除緩解心理壓力,使其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

      1 心理特點

      1.1憂慮:老年咯血患者對長期咯血經久治療效果不顯著的慢性過程表示焦慮,即懼怕病情惡化,又對疾病康復喪失信心。更嚴重地,認為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思慮過度,每天唉聲嘆氣,憂心忡忡呈現虛弱狀態[3]。

      1.2多疑、恐懼:當血液經口腔咯出,患者切實看到鮮紅的血液,癥狀與心理反應相互作用容易精神緊張,擔心,恐懼,多疑紛紛而至。每咳一口痰時均要細心地觀察及反復地“研究”,他們可對醫生護士的安慰疑為是對自己病情的隱瞞、或不重視,誤解是一種暗示,從而推理,得出自己的了不治之癥,已病入膏肓[4]。

      1.3絕望:有些老年患者反復咯血,身心疲憊,長期臥床止血效果不好,產生絕望心理[5]。表現為極度消沉,沉默寡言或極度樂觀,索性拒絕一切治療護理。

      1.4依賴感:咯血的老年患者,經過搶救轉危為安后,擔心再次出現咯血,在生活上依賴家人心理上依賴醫護人員,希望時刻有人陪伴看護[6]。甚至為他們備好急救藥品,只有這樣才安全。過度的依賴造成內心的敏感與脆弱,反而造成對周遭一切產生不信任。

      2 心理因素對咯血老年患者的影響

      應激心理對老年咯血患者影響很大,一方面可導致心理失衡,機體抵抗力下降,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它可導致生理功能的改變,緊張的信息刺激丘腦下部興奮作用于交感神經,使其末梢釋放出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是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平滑肌收縮導致咯血或加重出血[7-9]。

      3 心理護理體會

      3.1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前提和保證。當老人一入院護理人員就熱情接待,以獲得良好的首因效應。在接觸老人時態度和藹,舉止端莊,誘導和啟發老人訴說內心的痛苦,耐心傾聽有關心理的問題,了解治病的因素,同情其挫折關心其痛苦,鼓勵老人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方式宣泄自己的感受[10-12]。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愿意向醫護人員傾訴。

      3.2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認真做好心理分析,做好有效心理護理。宣傳有關疾病的知識使患者了解心理與疾病間的影響。護理人員要理解老年患者,以真誠真摯的情感經常與他們聊家常,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能做到的要盡可能給予幫助[13]。設法減輕心理壓力,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相信醫學,相信醫護人員讓他們有一種信任感。

      3.3在大咯血病人的急救中,患者表現為恐慌、手足無措,我們醫護人員要迅速及時準確的搶救,同時還應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給病人以安全感,盡可能地消除病人及家屬的緊張情緒,避免窒息的發生[14]。

      通過對心理分析及護理能使老年咯血患者對疾病有全面的認識,消除不良心理的負面影響。作為護士,我們必須站在患者角度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增強患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為疾病康復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藍冬梅.老年咯血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9):378-379.

      [2] 鄭錫萍,尤琦紅.老年病人咯血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7):1551-1551.

      [3] 和富祥.老年肺結核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02(17):33.

      [4] 馮育玲.老年患者咯血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0):332-333.

      [5] 郭玉梅,崔淑芬.肺結核患者咯血的臨床護理要點[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0,1(1):120-120.

      [6] 張玉芹.心理護理在肺結核咯血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8):145,149.

      [7] 史彥青.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08,27(19):1.

      [8] 喬桂芹.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7):153-153.

      [9] 孫鳳杰.心理護理在提高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滿意度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 ,2013,(20):120-121.

      [10] 李勝南.心理護理在肺結核咯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19):71-72.

      [11] 馬艷麗.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1,33(5):475-476.

      [12] 楊仲敏.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8):1074.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手術患者;心理分析;護理體會

          手術患者的心理活動復雜且是各種各樣的,尤其是那些慢性疾病和突然惡化的患者,易于產生瀕死感、恐懼、悲哀、無助、絕望等消極情緒,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病情,面臨手術的患者,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時的搶救,盡快得到手術治療,以便轉危為安[1]。由于病情不同、年齡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等也會對患者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每個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反應,主要與起病方式、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密切相關,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解除心理障礙,增強患者的安全感,是心理護理的重要任務。 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2007年在我科實施手術的患者90例,其中男70例,女20例,年齡4~79歲,全身麻醉5例,硬膜外麻醉60例,其他麻醉25例。

      2 心理分析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社會經歷有著不同的心理活動,進而對疾病和手術引起的心理反應也有個體差異。

      2.1  焦慮、緊張:由于患者缺乏手術的相關知識或對手術的成功期望過高,對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不信任或者因對患者的解釋鼓勵不夠,使用了不恰當的言行使患者誤解,產生疑慮,加上手術室的特殊環境的刺激,對被手術者造成一種心理威脅,而引起一種情緒反應,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脈博加快,心則不自主的出現心悸、出汗,重則臨上手術臺時還可以出現四肢發涼、發抖,從而使機體的免疫功能發生改變而降低對手術的耐受力。

      2.2  恐懼、憂郁:自卑抑郁、消極,心理上的一種損失感,多見于一些老人、經濟過于貧困、截肢、器官切除等患者,特別是老人的精神活動能力減弱,對事物的反應減弱、感知感覺功能減退,情感變化尤為明顯,他們過于擔心手術的成敗給其帶來的經濟、心理上的種種壓力,產生絕望。

      2.3  疼痛:疼痛對于患者來說是最為擔心的實際問題,它有明顯的個人心理因素差異,疼痛閾值的高低取決于以往的疼痛經驗,自己對手術的態度,注意力及藥物的耐受力,有無暗示或提示有關,也常常通過醫護人員的說話語氣而體現出來,還希望多用麻醉藥來消除恐懼心理,減輕術中、術后疼痛。

      3 心理護理

      3.1  術前心理護理:對于緊張、害怕疼痛、擔心手術危險、憂郁的患者,要做術前訪視,深入到病房,配合醫生作好抗生素皮試,常規檢查,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必要時可以遵醫囑給予鎮靜劑。認真分析,有的放矢,闡述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紹醫生、麻醉師和護士的資歷、技術水平,告知其手術方案是經過多次討論才制定的最佳方案,讓患者感到自己的身體健康被重視、被注意、被厚待。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獲取患者的有效配合,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通過家屬良好的心理支持,樹立對治療的信心,還可以為其安排消遣活動,轉移注意力,放下思想包袱、擺脫一切顧慮,好好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術前應征得患者及家屬的簽字同意。

      3.2  術中心理護理:當患者離開親人,進入手術室后,自己完全被人支配,無家屬陪護,患者難免會心情緊張,他們會感到特別害怕,護士要熱情接待,用熟練、輕柔的操作增強患者接受手術的心理承受度,這時,可與患者簡單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護士應及時給患者以心理上支持。同時耐心聽取患者意見、要求,用親切、和藹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及讓患者配合的要點,利用肢體語言及言語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勇氣。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情緒穩定,體征穩定、體征正常,當患者對麻醉、手術過程有充分了解之后,就會采取較好的合作態度。這樣手術就會順利進行。術間要安靜,醫護人員的言行要嚴謹,不要讓患者看到手術的準備過程,不允許喧笑及嘈雜聲的驚擾,對于女性患者不要過早顯露其敏感部位,傷其自尊心,術中機械操作要輕,污染或帶血跡的敷料,要擺放有序,盡量不要讓患者看見,嚴格無菌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術中術后不能說與手術無關且易引起患者猜忌的話題,保持患者的舒適,護士可以握手方式以示安慰同情、讓患者做深呼吸,讓其處于放松狀態。

      3.3  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常規護理,包扎傷口,碘伏消毒傷口,用無菌敷料覆蓋,絕對臥床24 h,以減少出血。術后3 d由于不能淋浴或盆浴,以免傷口感染,手術1周內禁止劇烈活動,咳嗽、噴嚏等,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術后4 h內密切觀察血壓,應在15~30 min測量1次,平穩后每2小時測量一次,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生,防止休克發生。送患者回病房的時候,搬動患者要輕柔。術后患者臥床期間,應協助做好患者進食、飲水、大小便等生活護理。向患者講解術后勤排尿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多喝水、勤排尿,有的患者術后不習慣臥床排尿,導致術后膀胱脹滿,思想緊張,可與患者交談,解除思想顧慮,同時可局部熱敷、按摩下腹部,盡量做到自行排尿。術后應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用力過度,避免突然下蹲、起立等動作,以免引起腹壓增高。觀察生命體征及尿液的變化,重視患者主訴,做好心理指導,如有血壓偏低及脈搏加快、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煩燥等變化,提示有出血情況,應立即報告值班醫生采取止血、輸血、補充血容量等治療措施。術后隨診,傳遞有利信息,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家屬多陪伴,正確評價手術效果,接受現實,擺脫消除心理負擔,保持心情愉快,告訴他們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導有關營養知識及術后用藥知識,指導功能鍛煉,定期復查。

      4 小結

          心理護理不同于一般的臨床護理,對患者術后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增加患者的康復信心及安全感[2]。其根本特點在于通過護士的態度、言語行為等有意識的影響患者的感受和認知,改變患者的負性心理反應,并幫助他們建立有利于治療與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3]。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地施與護理,能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加其安全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狀況下,接受手術治療,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提高了生命質量。由此證明了心理護理與技術護理是相輔相成的,具有同等價值,充分體現了護理模式逐漸轉變后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5 參考文獻

      [1] 張培生.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血液透析;便秘;中藥方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a)-114-02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cure constipa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old patients and nursing

      LIU Wenkai, XIE Suqiong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cure constipa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old patients and nursing. Methods: Received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2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ills, senna, rhubarb and other laxative medicine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aken the prescriptions made.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are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 explore the care poi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had different symptoms improved degree. The recovery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better than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modiafiltration; Constipation;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便秘是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處理也較為棘手。本文從2005年9月~2008年9月采用自制中藥方對50例老年血透患者便秘進行治療,取得不錯的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9月~2008年9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68~88歲,平均(75.30±2.75)歲;透析齡2~10年,平均5.4年。其中,治療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對照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3例,高血壓腎病12例,糖尿病腎病4例,痛風性腎病1例。每周接受血透2~3次,每次4~5 h。所有患者基本能生活自理,排除腸易激綜合征及結腸器質性病變。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在服用自制中藥方前均曾服用過清寧丸、番瀉葉、生大黃等藥,但療效皆不明顯。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標準Ⅱ[1]執行:在過去的12個月內,至少有12周(不必連續)發生以下2項或2項以上的情況者視為便秘:①>1/4的時間里有排便困難;②>1/4的排便為顆粒狀或硬便;③>1/4時間中有排便不盡感;④>1/4的排便中有直腸梗阻感;⑤>1/4的排便需人工輔助(如手指摳挖、盆底按摩);⑥排便次數

      1.3自制中藥方

      肉蓯蓉20 g,白術10 g,升麻10 g,枳殼10 g,杏仁10 g,黃芪20 g,酒大黃10 g,炙甘草6 g。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便秘療效制定標準[2]執行。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復到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排便間隔時間以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 h以內,其他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1.6護理

      1.6.1 常規護理 由于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一般心理壓力都比較大。所以加強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很重要,減少不良情緒對外周自主神經的抑制作用。對于焦慮、煩躁、抑郁的老年患者,多溝通、多問候、多關心,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壓力所在,給予疏導。在病情許可情況下,扶老人在床上坐起,每次30 min左右,囑家人有可能的話增加老人的肢體功能鍛煉,減少臥床。給予老人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利于腸蠕動,起到腸道通便的作用[3]。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訓練規律排便的習慣,有助于緩解便秘。飲食調理,宜以高蛋白、低鹽、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多食粗纖維食物和水果、蜂蜜等,忌食辛辣溫燥之品。

      1.6.2 護理方法對照組:服用清寧丸、番瀉葉、生大黃等通便藥。治療組:在服用清寧丸、番瀉葉、生大黃等通便藥無明顯效果之后服用自制中藥方,每天1次,每3周為1個療程。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治療組的痊愈率(40.0%)與對照組(12.0%)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的比較[n(%)]

      χ2=5.09, 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

      2.2 不良反應

      用藥過程中治療組無明顯高血鉀、肝功能異常。無四肢麻木、小便不利、視物模糊等中毒癥狀。

      3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電解質及內分泌紊亂、自主神經病變等原因導致大腸運動功能受損,因此便秘極為常見;而且透析患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其特殊性,如由于超濾脫水導致細胞外液急劇變化以及嚴格限制水分攝入以控制透析間期體重的增長等原因,透析患者便秘特點與非血透患者不完全一致,導致在臨床處理上非常棘手,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的臨床處理更為棘手。采取的常規治療藥物(清寧丸、番瀉葉、生大黃等通便藥)效果不太明顯。從結果也可以看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只有52.0%,治愈率更是只有12.0%。所以要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就必須采用其他有效藥物。

      中醫認為,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是以熱結腸府,氣機阻滯,氣血虧虛,陰液不足,陽氣虛衰皆可導致大腸傳化失司而導致便秘。血透患者便秘以脾腎陽虛伴津虧為主要病機,脾陽虛則氣血津液生化乏源而致秘;腎陽虛則腸府失卻陽和之氣的溫熙,寒凝而為秘[4]。因此治療自是以溫補脾腎為主,兼以“通降”,攻下泄毒。方中肉蓯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白術取其入脾溫中之效,既可復大腸傳導之功,又能生津液充潤腸道;枳實破氣消痰,能消除腹脹,升麻能升發脾胃陽氣,清陽升則濁陰自降,與枳殼相合,升降相因,相反相成,以條達氣機;杏仁既能潤腸,又可苦降肺氣,肺氣宣肅暢達,腸府可通;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酒大黃可攻積導滯,瀉火解毒;炙甘草調和諸藥[5]。諸藥合用,陰陽雙補,升降并調,先后天共濟,如此則陽氣充,津液足,氣機暢。從結果也可以看出:治療組的治愈率可以達到40.0%,總有效率可以達到88.0%,說明運用自制中藥方治療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頑固性便秘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Ⅱprocess[J].Gut,1999,45(Suppl Ⅱ):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31-133.

      [3]封志英.介紹一種指壓法按摩解除臥床患者便秘的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491.

      [4]沈福娣,于健寧,陶筱娟.溫陽軟便膠囊治療透析性便秘76例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9):2571.

      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人工關節;置換;股骨脛;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157-01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以及交通事故傷的不斷增加,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越來越多,已逐漸成為創傷骨科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骨折之一。同時老年人還會伴有多種內科疾病,在出現股骨頸骨折時,采用非手術治療需要長期臥床,極易導致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1]所以高齡股骨頸骨折越來越傾向于手術治療的方向發展。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56例進行隨訪分析,療效滿意,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4.5歲;致傷原因:摔傷29例,車禍17例,其他10例;骨折類型按Evans分類:Ⅲ型18例,Ⅳ型32例,Ⅴ型6例。大部分患者伴有心腦肺等系統功能不全,其中腦梗塞后遺癥16例,糖尿病12例,心功能不全9例,肺功能不全6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進行全面體格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術前拍攝骨盆正位片,患側髖正側位片,必要時行CT檢查。了解患者的情況,包括骨質疏松、系統功能、內科疾病、傷前身體機能等,對于復合傷,聯合內科協助治療,等到內科疾病病情穩定后,盡快安排手術。除危重患者外均在3d內安排手術,術后3d實行傷肢小腿皮牽引。

      1.2.2 手術方法:首先,在開始手術前,主治醫生應結合著患者的檢查報告,為其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其次,麻醉及手術。一般來講,在該手術中,多采用全麻+氣管插管或連續硬膜外麻醉為主。在使用的手術器械中,多以骨水泥及非骨水泥的全髖或半髖器械為主。而在這56例患者中,受身體因素的影響,無法使用生物型假體的患者有22例,剩下的34例患者則使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醫務人員在進行手術時,切開患者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及闊筋膜張肌,將患者臀中肌牽向前方。暴露關節囊前部,下肢內收、外旋,暴露髖關節,之后步驟同標準髖關節置換術。最后,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后使用5-10天的抗生素,避免感染的現象出現,同時對患者的傷口要進行24小時的引流,確保在48小時內引流結束。在整個術后行走中,則需要醫務人員結合著患者的年齡、假體匹配等多個方面,建議其手術結束3-5天進行扶拐行走,并在3-7個星期后方可獨立行走[2]。

      2 結果

      本組56例患者手術均成功,無一例因手術或內科合并癥死亡。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5個月至3年,平均隨訪時間11個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時間為5-13個月,平均9.5個月。存活期內未出現假肢松動、關節下沉及疼痛等現象。術后功能評定Harris評分76-88分,平均83.5分。

      3 討論

      3.1 高齡股骨頸骨骨折在臨床的治療中較常見,病死率也較高,20%左右的患者在發生骨折后一年內死亡,主要的原因是內科疾病的加重或者是長期臥床導致的并發癥。所以挽救骨折患者生命、減少并發癥,提高臨床治愈率,恢復傷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是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原則。

      3.2 與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有一定的難度,骨質缺損較多,對手術過程中的操作要點總結如下:①固定股骨頸骨折部位;②可采用骨水泥對股骨距重塑;③掌握適當前傾角,手術中應先觀察股骨矩部,如矩部股骨出現明顯粉碎或缺損時,在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以根據股骨骨折的部位確定股骨矩重建所需的高度并完成截骨并進行固定。[3]

      3.3 高齡患者普遍存在著骨質疏松,骨折處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缺損,在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過程中,應選擇骨水泥型假體,使假體與人體自身的股骨能夠完全適應并融為一體,能夠有效的將應力從假體近端傳至股骨遠端,防止假體發生下沉或疼痛,臨床廣泛使用頸領型股骨假體。

      3.4 圍護期處理時應注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臟器功能會逐漸的減退,高齡老人并存疾病也就較多。在術前應對全身的臟器功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對各種并發癥進行有效的處理;術前、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時有針對性的做好術后護理,根據老年患者的狀況和骨折的類型,指導患者術后早期積極的進行傷肢肌群與關節合理有序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王世強,鄧江,徐林,韓小松.人工關節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骨折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4):325-326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