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洋文化研究

      海洋文化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洋文化研究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國海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遵循的原則

      海洋文化就是用人類認識把握、開發、利用海洋,調整人與海洋的關系,在開發利用海洋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觀念、思想、意識、心態,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經濟結構法規制度、衣食住行、民間習俗和語言文學藝術等形態。中國海洋文化的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自然經濟時代的中國海洋文化及其特色、港口經濟時代的中國海洋文化及其特色、國際航運中心時代的中國海洋文化及其特色。本文結合中國海洋文化的這三方面特色對中國海洋文化對外傳播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中國海洋文化對外傳播的策略

      海洋文化是海洋與文化的結合,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和體系。通過對我國沿海部分城市居民、旅居國外的留學生和海外華人中做的調查問卷,走訪了一部分專家、學者,查詢了一些國內外資料,找到了一些中國海洋文化對外傳播的積極的對策。

      (一)傳播中國的海洋文化,讓世界對中國的海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中國海洋資源的開發、海上貿易的加強,使中國的海產品更多地走向世界。

      (二)中國海洋文化的對外傳播研究能夠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旅游業的發展。中國海岸線長,沿海地區氣候宜人、風光旖旎,使海洋成為周邊國家人們向往的休閑娛樂勝地。嬉水、、沖浪等水上活動,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有利于人們心情愉悅。

      (三)有利于中國海洋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并加大中國海洋旅游文化開發的深度。比如向其他國家學習,建造臺風博物館、海洋漁業博物館、鹽業博物館、燈塔博物館、島礁博物館、珊瑚館、貝殼博物館等,舉辦沙雕藝術節,中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在繼續發展海濱旅游的同時,加速海島旅游的開發,加大力度開發帆船、滑水、沖浪等海面旅游項目和遠洋、深海旅游項目,突出中國海洋旅游文化的特點。

      (四)吸引著國內外企業家投資建港,使海港產業文化為中國帶來無限的商機。

      (五)中國海洋文化的對外傳播研究有助于加強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避免對海洋資源掠奪式開發的現象。保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降低物種滅絕的危險。

      (六)傳播中國海洋文化有利于中國海洋科學研究,俄羅斯、日本、韓國等中國周邊國家的海洋科學研究比較先進,多與這些國家進行技術方面的交流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中國海洋科學技術的發展。

      (七)舉辦中外海洋文化交流會、舉辦各類展覽會、貿易洽談會等對外文化傳播活動。選擇傳播載體,拓寬傳播途徑。我們要大力發展外向型海洋文化產業。政府要重點扶持能傳播和宣揚既有中國特性又具普世性的海洋文化價值觀的廣播、影視作品。以基金會、獎勵、補貼和免稅等方式開拓相關的大眾媒介產品的國際市場。要以國際性會議為契機,搭建同世界交流與對話的平臺,通過海洋文化的整合、設計和引導,使真實的中國海洋文化呈現在世界面前。抓住傳播重點,注重語言傳播,所以也要積極扶植以海外華語觀眾為主要對象的中文電視廣播節目,積極地向國際社會推薦中國的海洋文化。

      二、中國海洋文化對外傳播堅持的原則

      中國海洋文化的對外傳播綜合系統已具備一定影響力,但需要逐漸構筑起國際傳播現代構架。對外傳播活動存在著傳播渠道單一缺乏體系、傳播內容碎片化、對外傳播活動的零散性、對外傳播地域建設的匱乏、對外傳播活動的意義模糊等現象,影響了對外傳播效果。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除大眾傳播之外,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需要共同構成一個綜合系統。

      傳播中國海洋文化要注意中外海洋文化的差異,傳播內容要仔細研究和篩選,強調中國的民族性,兼顧世界性,更多關注當代海洋文化的內容。傳播方式要剛柔并濟,避免程式化,要注重親和力,力求幽默客觀不能生硬,不要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對歐美,可以淡化政治色彩,先求文化認同,再求政治理解。

      對中國海洋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研究,以求找到更好的對外傳播方式,使中國的海洋文化得到世界的、更廣泛的認同,以期對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做出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安然.論城市文化與大連市海洋文化建設[J].雞西大學學報,2011(11).

      [2] 蔡豐明.上海海洋文化特色的形成發展及其民俗表征[J].文化藝術研究,2010(10).

      [3] 傳承文化精髓打造海洋品牌――歷屆海洋文化節再回首[EB/OL].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489,2013-06-14.

      [4] 郭亞貞,劉金立.大陸地區海洋文化研究與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l0(11).

      [5] 豐駑雷姆?伯頓著.史安斌主譯.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6] 李懷亮.國際文化貿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第2篇

      隨著福建省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推進,濱海旅游業已成為寧德市重點發展的三大海洋主導產業之一,寧德市擁有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和積淀深厚的海洋文化,具有發展海洋文化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寧德海洋文化旅游也存在不足之處,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發掘海洋文化資源及其內涵,在海洋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弘揚海洋文化,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實現寧德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海洋文化旅游的相關概念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有關海洋文化的定義多達幾十上百種,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有人認為:海洋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是人類擁有和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人認為:海洋文化是一種泛文化意義和文化現象,是海洋生態環境所提供的對人們生活、生產、價值觀念、性格、習俗的物質的精神的總體文化現象和表現。青島海洋大學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論》中表述:“海洋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和體系,就是人類認識、把握、開發、利用海洋,調整人和海洋的關系,在開發利用海洋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觀念、思想、意識、心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生活方式”。

      (二)海洋旅游的概念

      關于海洋旅游的定義,目前也沒有定論性的概念。從廣義范疇來看,海洋與陸地相對應,把主要活動范圍在陸地的旅游稱為陸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動在濱海地區、海上、海底、海島的旅游稱為“海洋旅游”。從狹義范疇來看,周國忠從旅游需求的發展方向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認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原則,所展開的以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為目的海洋游覽、娛樂、度假、體育、教育、探險等活動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中國海洋大學董玉明教授認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以海洋為依托,為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而進行的海洋游覽、娛樂和度假等活動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二、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現狀分析

      (一)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分析

      1.眾多的海洋資源條件

      寧德市大陸海岸線蜿蜒曲折,東西長約235公里,南北寬153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78.16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總長的28.35%;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漁場總面積35.63%,沿海島嶼星羅棋布,有大小島嶼448個,占全省島嶼面積28.95%。寧德市共有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福鼎市等4個沿海縣(市),濱海鄉鎮32個,閩東海域廣闊,優良港灣眾多,閩東漫長的海岸線上連綿大小港灣29個,如串珠鑲嵌在閩東海岸線上。水深在10~50米之間的港灣占全省17.6%,其中天然深水港全省6處,閩東就有三都澳、沙埕灣2處。

      2.優越的自然條件

      寧德市的海洋處中低緯度,受太陽輻射和山地地形及季風環境的影響,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8.5~19.3℃之間,極端高溫43.2℃,極端低溫0-3.9℃,外海區年平均氣溫17.3~17.5℃之間,內海區和海岸帶為19℃左右。夏天高于35℃的炎熱天氣在外海區沒有出現,內海區僅7天左右,冬天低于0℃的寒冷天氣,海島平均僅0.1~0.5天,海岸帶僅1~6天。許多灣內島嶼(如三都澳群島、福瑤列島等)都是福建島區氣候條件最為優越的地區。

      3.較好的區位條件

      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臺灣省三大經濟區的中間位置,北接浙江省溫州市、南連省會福州市、西鄰南平市、東望臺灣省,獨具“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區位優勢。寧德的海島地理位置特殊,位居臺灣海峽咽喉部,為我國南北海上交通要沖。三都澳港區地處太平洋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和全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點,距臺灣基隆港只有145海里,具有發展成為國家主樞紐港和國際性大港的優勢。有些海島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咫尺之間,兩岸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感情相融,漁民長期同海區作業、來往頻繁。

      (二)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評價分析

      1.多樣的自然旅游資源

      (1)海濱沙灘:主要有地處東沖半島的霞浦下滸沙灘,金沙如毯,潔白如玉,光潔似珠,素有“閩東北戴河”之稱,沙灘長1500米,寬200多米,并有寬近10米的鵝卵石帶環境,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更有琵琶島、云峰寺、獅子山、朱熹游學地――文星坪等名勝古跡相襯托,是個不可多得的避署、旅游勝地。還有那海天一色的大京沙灘,沙灘呈半月形,沙細柔潤,入手無聲,腳踏無痕,素有“福建夏威夷”之美譽。長春鎮高羅沙灘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300米,面積0.6平方公里,沙質細小柔軟,由西向東平緩延伸,是天然的海濱浴場。

      (2)海蝕地貌景觀和島嶼風光:寧德市的海島海蝕地貌景觀十分發育,由此形成大量奇石異洞是島嶼的又一主要旅游資源,這些旅游景點有很強的特異性,有些景點如三都澳斗帽島上的螺殼巖,福瑤列島東北海岸上的浪蝕懸崖、海蝕洞、海蝕柱和海螺石等千姿百態的海蝕地貌景觀,其奇特程度在全國也屬罕見,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這些景觀與海濱沙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加上海浪濤聲的渲染和海上風光的陪襯,大大提高了旅游資源的整體吸引力。

      (3)島上湖泊:如大崳山島天湖,大崳山島淡水資源充足,在海拔400米的島丘上,有“白蓮飛瀑”、媽祖廟、天湖寺等,有大小兩個天湖,湖水終年不涸,水清甘例,被譽為“人間瑤池”,天湖四周還有遼闊的天然草場,綠草如茵,有“南國天疆”之情調,被譽為“島國天山”。崳山島是閩東著名的漁鄉,周圍島礁眾多,風光旖旎,是發展海上觀光和海島旅游的理想之地。

      3.海洋旅游開發方興未艾

      與國內外其它旅游開發成熟的海島相比,寧德海島旅游開發起步雖然較晚,但是許多海島已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如三都澳是國家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崳山島是中國最美的島嶼;“海上仙都”太姥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寧德海洋旅游快速發展的需要,許多海島地區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都為寧德海洋旅游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沿海地區旅游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寧德市海洋旅游現狀和發展前景日益暴露出不少問題,具體包括:

      (一)文化特色不夠明顯,精品意識不強

      雖然寧德海洋旅游文化資源比較豐富,但當前許多景區,忽視對景區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游客只看山、看水,看海,體會不到與文化相關的休閑、度假、會議、宗教朝拜、科學考察、文化民俗、體育競技運動等海洋文化旅游產品,景點吸引力受到影響。如文化沉淀深厚的太姥山“山海川島”風光旅游度假區和環三都澳海上休閑旅游區兩大特色旅游景區,既有海島景觀文化,又有宗教文化、漁業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但目前他們的文化內涵挖掘還不深,海洋文化開發利用還不夠,景點仍以自然風光游覽為主,而度假旅游則沒有發展起來,精品意識不強,景點特色不明顯,缺少文化內涵豐富的精品景觀,制約了休閑度假旅游氛圍的形成。

      (二)資源優勢缺乏整合,合作意識不強

      目前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零星點狀開發,規模小,檔次不高,產品重復建設嚴重,缺少優化組合,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同時,各縣、區獨自進行宣傳促銷,缺乏合作和整合營銷意識,甚至通過低價競爭的方式招徠客人,出現惡性競爭。

      (三)閩臺優勢發揮不夠,對接意識不強

      寧德地處海峽西岸,閩臺兩地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俗緣通,具有不可阻斷的紐帶聯系,旅游發展優勢明顯。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兩岸的旅游合作面還沒有打開,層次不高,未能實現兩岸海洋文化旅游景點的對接,合作局限于觀光和朝覲層面上,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和提高。

      (四)接待設施滯后薄弱,服務意識不強

      寧德市雖有“濱海城市”的美譽,但是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深度不夠,真正得到開發的島嶼不多,大部分的島嶼還處于未開發狀態。高速公路及城市高級公路等主干道通往主要旅游景區的連接道路大部分都亟待改造提高,景區內部道路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如三都澳、崳山島等海島,與陸地缺乏公路連接,主要靠渡輪、游艇這一交通方式。此外,旅游接待服務設施也相對薄弱,旅游景區上還缺少上檔次的旅游飯店,存在娛樂設施不配套、衛生設施偏差等狀況。

      四、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路

      (一)突出區域“亮點”,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產業區塊

      寧德市海洋旅游長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選準突破口。因此,發展寧德海洋文化旅游,可以從資源品位、資源特色及區位優勢角度,重點打造三大海洋文化旅游產業區塊。

      蕉城的三都澳港灣區塊。該區塊為一個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港內人文資源分布密集,地方特色鮮明,作為國家4A級自然景觀資源的三都澳具有三都島福海關遺址景區、斗帽島斗姥景區、青山島景區、雞公山島景區、筆架山景區、城澳三嶼及七星白礁景區、橄欖嶼景區、漁排養殖觀光區等景區。其中,螺殼巖、七星白礁等景觀都是國內罕見的自然景觀資源,三都澳的海景十分迷人,有許多吸引人之處。還有散布三都澳的眾多島嶼礁石景觀,被稱為海上盆景,景色十分優異,這些都是具有很高價值的旅游景點,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該區域的開發定位為:以“休閑海灣”為主色調,充分挖掘港灣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系列游產品,整體布局旅游功能區,建成融觀光、休閑、度假、療養為一體的海灣休閑旅游度假區。

      霞浦的福寧灣、三沙灣及沿海灘涂區塊。該區位沿海海域遼闊、岸線漫長曲折、港灣眾多、海島棋布、沙灘優良、擁有全國最大的灘涂區,加上人文古跡遺留眾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資源突出的山、海、川、島與人文完美組合的特色,構成一幅動態變幻的山水畫卷。該區域的開發定位為:以“尋根之地、靈秀之城”為主題,全力打造“海國桃園楊家溪”、“高羅灣度假村”、“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區,全力挖掘海洋文化、對臺文化、連家船民文化和畬族文化,抓住“臨海近臺”優勢,做亮“臺海尋蹤游”、“連家船休閑體驗游”、“海濱風光游”、“海島探險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一個適合周末出游、自駕車旅游休假的濱海休閑文化旅游區。

      福鼎的福瑤列島休閑度假區塊。福瑤列島旅游資源景觀內容豐富,以海蝕地貌景觀突出,是擁有山、海、島、湖、崖、灘、景、漁港、海防遺址及節慶等多樣性海洋旅游資源的區域,有條件成為海洋旅游、休閑度假、養老健身的旅游目的地,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區域。其開發定位為:以海洋生態旅游和休閑養身度假為主題,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為主色調,整合資源,營造高山天然景觀帶和環海觀光帶,建成海西著名的天湖生態景區、海濱旅游度假區、羊鼓尾軍旅體驗區。

      (二)利用海島旅游資源,開發美麗神奇海島景觀文化

      海島景觀歷來就是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資源,大自然賦予寧德沿海區域獨特的海岸帶旅游資源,許多海島的自然景觀內容豐富、美麗神奇,是非常難得的海洋旅游資源。有千姿百態的海蝕地貌景觀;有奇巖巨石的海岸景觀;有風景與海岸和海島和為一體的復合景觀;有淺灘、沙灘,沙質海岸、藍天碧水、金沙細浪、海水浴場等海濱旅游資源;還有寧德沿海區域人文景觀的燈塔、漁港、漁村、碼頭等。特異的地貌景觀和水域風光旅游資源景觀是大自然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靈氣”和“仙氣”。寧德應利用海岸帶旅游資源開發海島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包括觀景、療養、度假、海水浴、帆船、游艇、舢板、沖浪、滑水、垂釣以及在海灘上撿蛤蜊、貝殼、品嘗海鮮等海島旅游文化產品。

      (三)挖掘海洋文化資源,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體系

      文化旅游是旅游發展的主旋律,寧德沿海有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黃瓜山遺址反映出遠在新石器時代閩東先民的浪漫生活與生產狀況,浩瀚大海,遼闊漁場,是海洋漁文化的發源地。閩東沿海沉淀了古代的海洋貝丘文化、海洋商業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島景觀文化及軍事文化等都為寧德海洋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我們要積極實施精品戰略,突出重點,精心設計海洋文化旅游產品,挖掘海洋文化旅游產品,以滿足人們對現代海洋生態旅游的需求。

      (四)利用海上養殖資源,開發海洋休閑漁業旅游項目

      休閑漁業旅游是寧德海洋開發比較理想而能夠實現的旅游項目。三都澳人工養殖區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網箱養殖區,是世界上最大最獨特的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可開展海上旅游觀光、釣魚為主的體育運動,如:編織網具、采集貝殼、拉網捕魚、巨網捕魚、海釣基地、網箱垂釣、海上運動、駕船、滑艇、參觀海水養殖基地、海上捕魚觀賞、海底觀魚、燒烤、大排擋品嘗海鮮、漁家樂等休閑項目,形成一條以“洗海浴、捕(釣)海魚、吃海鮮、觀海景、買海貨”特色的旅游熱線。也可以考慮開展水族館、漁業博覽會及各種展覽會等項目。

      (五)彰顯地方文化差異,開發海島特色節慶旅游資源

      海島海洋節慶旅游開發與利用,是突出海島海洋的鮮明主題,組織慶典活動,來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寧德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寧德海島的旅游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整合優勢資源,走產品精品化、系列化道路,樹立鮮明形象,突出海島海洋特色,打造海洋文化節慶特色旅游精品。寧德海洋文化節慶活動可以以“中國?三都澳藍色風情游”為主體,整合福鼎的“中國鱸魚文化節”、蕉城的“中國大黃魚飲食文化節”、“中國海上茶葉之路文化節”、霞浦的“畬族盤歌節”、“濱海灘涂攝影節”、“海釣節”、“賞楓節”等系列節會活動,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做到“以節爭活力,以節塑品牌,以節展風貌,以節促發展”,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演繹豐富多彩的漁文化,展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的魅力,拓展寧德在海內外的影響。

      (六)挖掘民俗特色資源,開發多姿多彩的民習俗文化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曲線;切線斜率;海洋溫度;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8437(2015)02-0054-03

      1 引言

      今天的人們恐怕沒有多少人不知道“厄爾尼諾”的含義,最簡單的了解便是它與某些異常天氣、氣候有關,如暴雨、洪水、高溫干旱等[1,2]。這些自然災害常常使受災國家蒙難慘重。最典型的例子,如2008年發生在我國南方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以及2010年發生在我國西南五省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等極端氣候事件,還有氣象人通常談論的我國“南澇北旱”現象,都對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影響,而這些極端事件的發生都與厄爾尼諾的發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引起了人們對“厄爾尼諾”的恐懼,從而加大了各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關于對厄爾尼諾的預測與推斷,或肯定或否定的消息較為頻繁地見諸于報端,也就是說,厄爾尼諾的發生與否并不只是科學家們關注的事情,同時也成為了廣大民眾希望知道的信息。那么,“狼”到底來不來?科學家們預測有多大把握?常常讓人們無所適從[3]。

      “厄爾尼諾”的科學定義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增暖和變冷的現象[1,2](見圖1)。當“厄爾尼諾”發生時,整個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大氣狀況都被改變,這種大范圍的變化,必然會打亂正常的秩序,影響到熱帶其它地區,并通過大氣環流的作用,影響到中高緯度地區,甚至給全球氣候帶來異常,造成全球眾多地區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2]。“厄爾尼諾”這個名稱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紀末秘魯沿岸的漁民中間,

      指季節性的向南流動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他們捕魚時向北流動的冷洋流,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圣誕節前后,因此被稱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為“圣嬰”(上帝之子)的意思。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發生了很多次厄爾尼諾現象,尤其自1970年以來,較強的厄爾尼諾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尤以1997年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最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美,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來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2]。科學家們認為,極端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厄爾尼諾對我國天氣和氣候有重要影響[3]。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發生年的冬季,我國往往出現暖冬,夏季則表現為在黃河以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以致發生洪澇,而黃河及華北一帶少雨并形成干旱;另外,厄爾尼諾發生年,我國東北夏季氣溫異常偏低,形成低溫冷害,造成糧食減產,而在熱帶西太平洋

      上的熱帶風暴和臺風的數量則一般會減少。既然厄爾尼諾的發生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的異常變暖,那么我國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季節性必然和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的季節變化有必然聯系。那么,在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的季節變化具有什么樣的典型特征呢?該特征對該區域海表溫度以及我國天氣和氣候的預報具有什么啟示?

      本文將用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的海表溫度觀測數據,通過函數擬合,用函數曲線切線斜率的變化分析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季節演變的特征,并討論該特征對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預報的影響,從而為海溫演變特征提供數學解釋。

      2 海溫數據

      本文使用的觀測數據是美國NCEP的1980-2013年赤道東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溫度距平(見表1; 參考鏈接:http://cpc.ncep.noaa.gov/data/indices/ersst3b.nino.mth.81-10.ascii). 上述海表溫度距平是通過將觀測的月平均海表溫度減去連續30年逐月海溫的平均得到的,氣象上稱為“海表溫度距平”。月平均海表溫度距平為正時,表示該月的海表溫度相比通常狀況異常升高;相反,海表溫度距平為負時,表示該月的海表溫度相比通常狀況異常降低。

      3 海表溫度數據的函數擬合以及關于時間的導數求解

      用Matlab軟件,將表1中數據描繪于海溫-時間的坐標系中,得到海溫隨時間變化的散點圖(圖2)。由散點圖可以看出,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的演變呈現不規則性振蕩。該不規則性不僅表現在海表溫度距平振幅的不規則變化,而且表現在振蕩周期的不規則變化。尤其,我們可以看到,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變化在有些年份呈現異常升高的狀態,且在年底達到峰值,隨后衰減。實際上,這種海表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就是厄爾尼諾現象,而對應的年份稱為厄爾尼諾年。在1980-2013年期間,共有8次較強的厄爾尼諾年,分別為1982、1987、1992、1994、1997、2003、2006,和2013年(如圖2所示)。那么,在這些厄爾尼諾事件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的季節變化具有什么樣的典型特征呢?

      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用Matlab軟件,通過函數擬合方法擬合圖2中的散點圖。從圖2可以看出,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的變化呈現類似正弦和余弦函數的擬周期變化狀態。因此,在函數擬合中,我們考慮用傅里葉級數擬合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的變化,即要給出T=F(t)在坐標系(T,t)中的圖像,其中T代表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t表示時間。所謂傅里葉級數,即是指任何周期函數都可以用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構成的無窮級數來表示,具體數學表達式為:

      給定一個周期為N的函數x(t),x(t)=kk e其中,i為虛數單位,k按下式計算:k=x(t)edt

      利用上述傅里葉級數,構造函數使得該函數在每個時間的取值與圖2所示散點圖的取值最接近,該函數即為擬合函數。為此,我們用Matlab軟件構造該擬合函數。圖2中上圖的光滑曲線即是擬合函數的圖像,該擬合函數的解析表達式為:

      T(t)=0+(1coswt+b1sinwt)+…+(8cos8wt+b8sin8wt)

      其中擬合函數的系數為(統計達到95%信度檢驗):

      0=-0.0518, 1=0.08092, 2=-0.03469, 3=-0.3864,

      4=0.4447, 5=0.2507, 6=0.2658, 7=-0.2138, 8=-0.142;

      b1=-0.08885, b2=0.126, b3=-0.154, b4=-0.2499,

      b5=0.06984, b6=0.1698, b7=-0.09921, b8=0.03501;

      w=0.03526.

      從函數擬合可以看出,該函數的圖像較好地再現了1980-2013年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隨時間變化的不規則性振蕩特征,尤其重現了發生在此期間的8次厄爾尼諾年(盡管在厄爾尼諾的強度上有所差別;見圖2)。

      為了考察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隨時間演變的季節變化特征,我們用Matlab軟件計算了海表溫度距平函數T(t)關于時間t的導數:

      T′=dF(t)/dt=

      并將T′描繪于圖2中。

      從圖2容易看出,T′也呈現不規則性振蕩。將T′與T=F(t)的圖像對比,我們發現,當T為一個厄爾尼諾年時,海表溫度距平在其生長期T′>0,且其峰值總是滯后T的峰值6-8個月。我們知道,厄爾尼諾年的海溫峰值一般發生在年底[2],由此推理可知,導數T′的峰值總是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4-6月份,即厄爾尼諾年的春季和夏初。T′表示海溫關于時間t演變的變化率,T′>0意味著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增長,而且T′的值越大,表明海表溫度距平增長越快。因此,上述關于T′的峰值發生在春季和夏初,意味著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所以,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海表溫度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

      3 函數曲線切線斜率的季節變化特征對厄爾尼諾發生和預報的啟示

      氣象學家們已經研究表明,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在春季和夏初發生,也就是說,厄爾尼諾發生時,赤道東太平海表溫度距平常常在春季和夏初從負變為正。而此處的海溫隨時間變化的擬合函數的切線斜率(導數)表明,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該結果意味著厄爾尼諾事件之所以常常在春季和夏初發生,可能是由于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從而導致海表溫度距平更可能在這個季節由負變正,發生厄爾尼諾事件。因此,本文通過函數曲線切線的斜率揭示的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可能為厄爾尼諾在春季的發生提供了一種數學解釋。

      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還說明:海表溫度在這個季節變化最不穩定,這隱含著海表溫度距平對過去時刻的海表溫度距平的依賴性最弱;也就是說,這個季節前后時刻海表溫度變化的因果關系不強,對彼此的記憶最弱。因此,如果在跨春季和夏初預報厄爾尼諾事件的海表溫度距平時,成功預報海表溫度距平可能會比較困難。事實上,氣象學家們在預報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時,常常發生跨春季預報海表溫度距平不成功的現象,他們稱之為“春季預報障礙”現象。那么,本文通過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隨時間變化的擬合函數揭示的春季海表溫度增長最快的現象,可能也隱含了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春季預報障礙”現象的原因,也就是說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溫之所以發生“春季預報障礙”現象,其可能原因之一即是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和夏初增長最快,而這種現象可能是厄爾尼諾物理上固有的一種現象。因此,在預報厄爾尼諾時,我們應盡量避免跨春季預報厄爾尼諾事件。

      4 總結和討論

      厄爾尼諾的發生常常引起我國及全球眾多地區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受到各國政府以及廣大民眾的關注。厄爾尼諾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具有季節性特征,為了探討這種天氣、氣候異常的季節性可能與厄爾尼諾期間海溫變化有密切關系,本文針對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的變化,分析了海表溫度距平變化的季節性特征。用傅里葉級數方法,通過解析函數擬合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的變化,用該函數關于時間的導數,從曲線切線斜率的變化分析了海表溫度距平的季節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在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關于時間變化的函數的導數總是在春季最大,這意味著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的增長率最大,也就是說,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增長最快,這可能是厄爾尼諾通常在春季發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厄爾尼諾時期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在春季的快速增長,也意味著海表溫度距平的發展在春季最不穩定,因而使得跨春季成功預報厄爾尼諾最困難,這就是氣象學家們常常討論的“春季預報障礙”現象,而該文的結果為厄爾尼諾預報的春季預報障礙現象提供了一種數學解釋。

      參考文獻:

      [1]張力欣,厄爾尼諾,科學普及出版社,2004:365.

      [2]翟盤茂,李曉燕,任福明,厄爾尼諾,氣象出版社,2009:180.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產業;文化資源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8-0031-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8.08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陸地可供開發資源的減少,世界各國之間在海洋經濟、科技、資源、海權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同的海洋思維、海洋意識、海洋觀念、海洋理論、海洋戰略等海洋文化因素,決定著競爭的格局和態勢,決定著競爭的成敗。然而,種種激烈競爭的背后,實質上是海洋文化的競爭。對海南而言,建設國際旅游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巨大海洋文化資源,構建現代海洋文化產業體系。但是,與廣東、山東、江浙一帶相比,海南海洋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還不夠強,缺乏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在建設、開發和研究探索上還有很大差距,海洋文化研究總體發展水平不高。

      一、海洋文化的定義

      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海洋文化是人類認識、把握、開發、利用海洋,調整人與海洋的關系,在開發利用海洋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觀念、思想、意識、心態,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經濟結構、法規制度、衣食住行、民間習俗和語言文學藝術等形態。“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關的文化,就是緣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類對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海洋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及其產物。”[1]海洋文化的內涵可分為四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一切與海有關的物質存在與物質生產;二是精神層面,一切與海有關的意識形態;三是社會層面,一切因時因地制宜的社會典章制度、組織形式、生產方式與風俗習慣;四是行為層面,一切受海洋大環境制約與影響的生產活動與行為方式。在這個概念中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海洋文化的劃分并不是以地域作為劃分的標準,并不是所有海濱城市的文化都是海洋文化,只有源于海洋的文化才能歸屬海洋文化的序列。

      二、海洋文化產業的概念、分類及其與海洋產業的關系

      作為一個海洋大省,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就是海南的文化優勢和文化特色。海南應大力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制定和實施海洋強省戰略,科學規劃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經濟,形成南海藍色經濟區。

      1.海洋文化產業的概念。海洋文化產業屬于文化產業中的一個特殊領域。以文化產業的概念為參照,“海洋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涉海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務的行業,”其本質就在于海洋文化的產業化[2]。這個概念具有以下幾層含義:從性質上來說,海洋文化產業是生產和提供海洋文化產品、服務的經營性行業,以取得經濟效益為目的;從產業過程來說,海洋文化產業是按照產業化的方式和手段經營文化,并將海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納入到產業運行的軌道中;就其產業功能而言,海洋文化產業以滿足消費者及市場的精神需求為主要的功能。可以說,海洋文化產業是由海洋文化和產業化兩大要素構成,其中海洋文化是基礎性要素,它是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動力;產業化是結構性要素,它決定了海洋文化產業的經濟構成。

      2.海洋文化產業的分類。海洋文化產業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根據產業的內容和性質,按照行業分類法,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幾個產業類別:

      海洋旅游文化產業:海洋文化旅游產業不僅對其它的海洋文化產業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而且還能推動飲食、商業、交通、住宿業等相關配套部門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因此在整個海洋文化產業和整個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海洋節慶會展業:海洋節慶會展業包括海洋文化節慶業和海洋文化會展業,是以海洋文化產業為主題,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和展銷以及會議等,提升海洋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獲得更為優質和廣泛的資源。它具有高收益、無污染以及對相關產業的極強帶動力等特點。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海洋節慶會展業己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和運作模式。在我國海洋節慶會展示業雖然起步比較晚,但因其經濟效益高和經濟拉動作用大而備受關注,成為海洋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海洋休閑體育產業:海洋休閑體育產業是文化產業與海洋休閑活動相結合的產業類型,既可以滿足消費者療養、度假、娛樂的愉悅享受,也可以使消費者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刺激性和挑戰性。海洋休閑體育產業將人們的活動空間擴展到無限的海面上,帶給消費者以更為豐富多彩的感官體驗,這也是海洋體閑體育產業特有的魅力。在一些經濟發達的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休閑體育產業因其自然、健康、時尚的特征成為熱門產業,表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

      海洋文藝產業:海洋文藝是長期與海為伴,從事海洋生產和實踐的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海洋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海洋藝術產業就是將海洋藝術進行產業化的運作,生產出既具有審美價值又具有經濟價值的海洋藝術產品。

      也有學者采取集群列舉法,將海洋文化產業細分為以下類別:涉海休閑漁業:觀光漁業、體驗漁業、觀賞性專門養殖;涉海休閑體育業:水上項目、水下項目、沙灘項目;涉海慶典會展業:海洋文化節、珍珠文化節、博覽會、旅游文化節、開漁節等;涉海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業:飲食起居、服飾、傳統節日、婚俗、信仰的產業化開發;涉海工藝品業:珊瑚、貝類、珍珠工藝品;涉海對策研究與新聞業:廣播電視、書報刊、網絡、咨詢服務;涉海藝術業:文學、藝術、音樂、戲劇曲藝、電影電視劇[3]。

      3.海洋文化產業與海洋產業的關系。如前所述,海洋文化產業是指人類在與海洋的互動中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它包括了無形的語言、習俗、信仰、藝術等精神財富,也包括有形的物質文化資源和物質財富。海洋產業是一切與海洋相關的經濟活動,所以單從兩者與海洋的依存關系,就足以說明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海洋產業的開發,海洋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可以對海洋文化產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給海洋產業提供豐富的資源,也會提高海洋產業的發展能力。尤其是海洋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海洋產業的支柱產業,它的發展將會帶來海洋產業經濟的增長,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升級,也是實現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海南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的自然資源優勢

      海南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必須深度挖掘、利用好自然資源,與其他海洋文化產業大省相比,海南有具有巨大的自然資源優勢。海南共有海島(含礁和沙洲)280個。所轄海域面積200萬平方公里,南北縱跨1800多公里,東西橫跨1000公里,占全國海域總面積的2/3。海南島海岸線總長1528公里,沿岸天然港灣68個,海洋漁場面積16434公頃,海洋水產品在800種以上。在海南島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緩緩延伸;海水溫度一般為18~30℃,陽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數時候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海南的近海和外海漁業資源極其豐富。其中,主要經濟蝦類17種,魚類資源1064種,有經濟價值的約40多種,約占全國150多種的26.7%。品種多、生長快和漁汛期長等特點,是全國發展熱帶海洋漁業的理想之地。海南島東部、南部大陸架80~200米水深的外海漁場以及西、中、南沙漁場漁業資源豐富,資源可捕量約200萬噸,目前尚未充分開發利用,開發潛力巨大。南海諸島島礁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諸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另外,南海諸島島礁上美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更是開發海洋旅游的潛在資源。

      四、海南發展海洋文化產業路徑探討

      《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海南省“十二五”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就是在經濟結構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把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海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推動力,成為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成為海南新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極,爭取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要達到這一目標,就應大力建設本土海洋文化,挖掘和利用好海洋文化資源,構建現代海洋文化產業體系。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快海洋文化產業發展:

      1.建立和完善海洋文化產業專項政策體系。政府要加強對海洋文化產業的扶持與引導。首先,要圍繞建設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制定和實施海洋強省戰略,科學規劃發展海洋文化經濟,構建現代海洋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海南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要以海灣優勢為依托,開發建設一批國際大型旅游區,發展休閑度假業、郵輪游艇產業。以海口、三亞等濱海城市為依托,培育發展海洋旅游、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商貿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其次,在產業政策上加強支持力度,完善財政、稅收、投資、金融、土地、市場準入、工商管理、知識產權等一系列產業政策。還應對海洋文化資源開發、整合與規劃給予科學的指導與監管,加大資金、技術、人才、宣傳方面的投入。

      2.推進海洋文化產業融資多元化。要提升對外對內開放水平,充分利用遍及五大洲的友好城市和僑務資源,加強與國內外海洋城市、海港城市的借鑒與合作。積極參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合作,加強海洋文化產業合作與開發。鼓勵和支持民資、外資的進入,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解決好海洋文化產業建設的融資問題。可采取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這樣既可以解決產業建設融資難的瓶頸,又可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激發全社會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熱情,提高項目開發建設效率。對于外資的進入,可以同時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設備設施和知名品牌影響力。政府應主動引導和爭取,通過產業博覽會、網上推廣平臺、成立專項開發小組等形式,積極尋求民資、外資合作者。

      3.打造海洋文化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目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盡快策劃并啟動一批世界級海洋文化產業項目,打造海洋文化龍頭企業,發揮好示范帶動效應。一是將海洋文化融入濱海旅游文化產業,深度研究開發海洋旅游,積極策劃、設計、包裝和推出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旅游新產品,如海洋休閑漁業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熱帶海島生態旅游、海洋體育競技旅游、海洋夜生活旅游、溫泉康樂度假旅游、高爾夫休閑旅游等;發展會展、郵輪游船、水上運動、文化藝術、海洋科普生態、海洋康療保健等專項旅游,帶動旅游業全面發展。二是發展游艇經濟,將海南打造成中國游艇天堂。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加強與國際游艇行業的合作,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拓寬融資渠道,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開發游艇旅游項目,興建國際一流的游艇俱樂部,打造環海南島的游艇經濟圈。”[4]三是利用濱海城市海洋文化資源豐富而獨特的優勢,策劃并建設世界級熱帶海洋文化主題公園重大項目,不斷提升熱帶海洋旅游文化競爭力。

      4.從戰略高度培育和樹立海洋文化意識。應充分認識海洋在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海南未來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引導公眾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海洋價值觀。要重新審視和科學論證海洋文化資源的巨大價值,將海洋文化建設作為海南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新地標,切實增強海洋文化的發展活力。大力宣傳普及海洋基礎知識,提高全體市民的海洋意識,形成全社會關注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的良好文化氛圍。依托涉海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利用海洋文化座談會、海洋文化論壇、海洋文化節等機會,深入研究、挖掘和宣傳海南海洋文化資源,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研究氛圍,將海南打造為全國海洋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和窗口。

      參考文獻: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2]張開城.廣東海洋文化產業[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第5篇

      摘要:由

      >> 海洋文化的張力與氣魄 駱越國與南越國關系探析 “一帶一路”與創新嶺南海洋文化資源建設研究 新時期舟山海洋文化的振興之路 海洋文化,生活文化的海洋 走出蠻荒――交通與秦漢時期的嶺南越族社會淺析 海洋文化與閩商精神 香山文化與海洋文明 基于海洋文化觀構建的海洋文學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 舟山:海洋文化的國際盛宴 論京族的海洋文化 揚起海洋文化的巨帆 多元文化影響下的秦漢南越國包裝設計 海洋文化與海南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思考 利用海洋文化資源發展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思考 明清時期中國與英美海洋文學作品的比較研究 海洋文化:學校特色化發展的思考與探索 以海洋文化促進德育的思考與實踐 學校“海洋文化”主題全員運動會的創意設計與實施 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南越國

      [5][6][7][15]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八?舟語,中華書局,1985年,第476-477頁

      [8]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第九卷?舟車,廣東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31頁

      [9]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史話”組:《秦漢時期的船舶》.《文物》1997年第4期

      [10]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廣西西林普馱銅鼓墓葬》,《文物》1978年第9期

      [11]《西漢南越王墓(上)》,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50頁

      [12][16][17][18]張榮芳、黃淼章:《南越國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287頁

      [13]廣州文管會:《廣州漢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475頁

      [14]漢.班固:《漢書?嚴助傳》卷六十四上,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年,第2778頁

      [19]漢.班固:《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卷九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年,第3852頁

      [20][21]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下》卷二十八,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年,第1670-1671頁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