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理論知識;科學性、前瞻性和全面性

      一、前言

      根據環境學中的生態和地理學中的景觀,景觀生態學把生態學對生態系統機能互相作用的縱向研究以及地理學中地理現象的空間相互作用的橫向研究結合為一個整體,通過對地球生物圈內多種循環系統和多種循環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以及對景觀所在環境的空間結構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和功能的研究,和對生態學的動態變化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的方法與理論的研究。通過課程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和認識景觀生態學的發展以及其在土地利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自然保護、資源開發、旅游開發以及環境治理等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的應用,借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景觀生態學教學的整體目標

      根據全球不同學派的觀點和基本理論以及本專業培養人才方式的特點,景觀生態學的教學整體目標就是: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是掌握景觀生態學的相關基本概念,對景觀生態學的發展過程有初步的了解,掌握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及其定義。了解景觀生態學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其與地球生物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掌握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主要理論,了解景觀內部尺度、過程及布局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還要了解其在在地球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生物多樣性保持的研究等多方面的應用。

      三、景觀生態學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景觀生態學作為一門最新發展起來的學科,它的理論體系是以地球生態學、地理學和系統研究科學的理論基礎作為理論基礎建立的理論體系,而且它的研究對象是中尺度的景觀。鑒于教學內容體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在構建景觀生態學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考慮下列的原則:(1)教學體系前后一致具有統一性;(2)教學體系應該涉及當時最前沿的學科內容并考慮學科內容的基礎;(3)構建過程中還應考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介紹理論的同時還應介紹相關的實踐案例;(4)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更得考慮景觀的演變與管理間的相互關聯;(5)建立系統過程中對于景觀功能、景觀的空間構造模式以及景觀的動態變化的聯系。

      四、景觀生態學教學體系的構建

      國家教育部正在不斷地提出教育改革方案,為了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本專業也開展了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在景觀生態學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考慮研究型教學模式就,將它融入到新建立的教學體系中去。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參考國內外各種關于景觀生態學的教材以及各種學派的理論基礎作為基礎,并結合最新的學科發展內容和學科內容的四大模塊,遴選出學科的重要知識點,并從教學內容側重點和教學層次性這兩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構建出較為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

      五、景觀生態學教學構建中的具體問題分析

      1.教學內容和課程知識點的優化重組

      景觀生態學作為一門正在不斷發展的新興學科,隨著研究人員的不斷深入研究,研究報告也在不斷被撰寫出來,為了更好地教學,各種最新的教材也不斷被出版面試。為了教學的持續延續和發展我們得保證教材的不斷更新,這樣我們就得建立良好的教學系統。在建立良好的教學系統以后,我們還要遴選出需要學習的知識點,用這些知識點充實教材。知識點就像肉,教學系統就像骨頭,只有教學系統和知識點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知識。

      2.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

      新的科技在不斷地被創造,如何將這些新的科技運用到景觀生態學中也是一個關鍵,我們得從教學環節就將新的科技介紹給學生。例如最新的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以及電子科技在研究過程中的運用。同時我們也要勇于接受新的學習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能更加主動、更加樂于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因此,如何掌握和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成為新的教學系統和方式的關鍵。只有把握好這個關鍵,我們才能更好地構建教學系統。

      3.面向實際問題,拓展應用領域

      無論多么新的科技、新的理論,只有能夠應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創造出更多財富,因此,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并將理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目前,許多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多以理論為主,在學習完所有的課程以后學生不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如何讓學生能夠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并逐步擴展到應用領域中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理論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因此,在編寫新的教學系統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寫到系統中去。

      六、結束語

      景觀生態學的教學構建中,如何將本科教學與研究生教學之間的層次區分出來是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總的來說,促進學生自覺地運用景觀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去全面深入的分析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是景觀生態學教學的一項艱巨任務。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完成教學系統構建這項任務。因為后者是前者的鋪墊和基石,前者是后者延續和發展。(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新曉,牛健植,關文彬,等.景觀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俞孔堅.生物保護的景觀生態安全格局[J].生態學報.1999,19(1):8—15.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景觀設計, 景觀生態學,原理,應用

      Abstract: the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spac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interaction, and ecology is a good combination.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are th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is paper, from the landscape ecology, the formatio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how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guid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景觀生態學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下列幾個方面:空間異質性或格局的形成及動態;空間異質性與生態學過程的相互作用;景觀的等級結構特征;格局——過程——尺度之間的相互關系;人類活動與景觀結構、功能的反饋關系以及景觀異質性的維持與管理。

      一、景觀生態學概念

      隨著人們對大尺度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重視,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日益豐富, 土地鑲嵌體被作為研究對象, 并且在研究過程中逐步總結出一些獨特的一般性規律, 使景觀生態學成為一門有別于系統生態學和地理學的學科。該學科的特色是研究水平過程與景觀結構的關系和變化, 這些過程包括物種和人的空間運動、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干擾過程的空間擴散等。這一切又進一步奠定和鞏固了它在環境科學中新興和交叉學科的地位。現在它已經成為現代生態學體系中一個年輕而活躍的分支, 它的主體是地理學與生態學之間的交叉, 其理論和方法主要來自于現代生態學和地理科學的發展及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積累

      景觀生態學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層次,關鍵是理解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關系。景觀生態學的應用十分廣泛,最突出的包括生境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護,城市與區域規劃、自然保護區設計等方面的應用。

      二、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景觀生態學是指反映地形地貌景色的圖象,諸如草原、森林、山脈、湖泊等;或是某一地理區域的綜合地形特征;或者是人們放眼所映獲的自然景色。而生態學中,景觀的定義可概括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景觀是指幾十km2至幾百km2范圍內,由不同生態系統類型所組成的異質性地理單元。而反映氣候、地理、生物、經濟、社會和文化綜合特征的景觀復合體稱為區域。狹義景觀和區域可統稱為宏觀景觀。廣義景觀則指出現在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上的,具有異質性或綴塊性的空間單元。顯然,廣義景觀概念強調空間異質性,其空間尺度則隨研究對象、方法、和目的而變化,而且它突出了生態學系統中多尺度和等級結構的特征。這一概念越來越廣泛地為生態學家所關注和采用。因此,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可概括為三個基本方面:

      一是景觀結構:既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多樣性及其空間關系;二是景觀功能:既景觀結構與生態學過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觀結構單元之間的相互作用;三是景觀動態:既景觀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景觀的結構、功能和動態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功能,而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又受到功能的影響。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具體內容很廣,而且常常涉及到不同組織層次的格局和過程。比如,景觀結構特征與生理生態過程、生物個體行為、種群動態、以及生態系統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作用都屬于景觀生態學觀察、研究的范疇。

      三、景觀設計中景觀生態學的應用

      景觀生態學的景觀規劃設計領域現在已經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但真正以景觀生態學原理進行規劃設計的成功項目還很少, 很多都是打著生態的招牌卻很少見到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用景觀尺度和景觀格局分析現狀的多, 而進行規劃前的分析少, 對規劃設計成的項目預期效果分析更是少之又少。景觀生態學的生命力在于應用, 西方發達國家景觀生態學的應用領域多集中在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的規劃、管理, 城鄉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景觀建筑的規劃設計。

      很多人把綠色與生態等同起來,認為生態的景觀不過是多種點樹,甚至認為搞園林就是種樹的。盡管從外在表象來看,大多數的景觀或多或少地體現了綠色,但綠色的不一定是生態的,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意義上的“綠色”的。席卷全球的生態浪潮讓西方的設計師看到了景觀生態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們不斷探索生態的設計,逐步形成了兩大生態理念:生態恢復與促進,生態補償與適應。西方的生態理念和手法傳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中國近年來也在探索生態設計的新路子。

      如:杭州為了建成一條長五公里的湖濱西湖景觀帶,南線景區整合工程搬遷了西湖邊上百余戶住戶和十幾家單位,拆除不符合景觀要求的建筑三萬多平方米,新增綠地七萬多平方米。對原有構筑物的保留和再生利用,修建親水棧橋保護原有水生植物,開渠成島,保護古樹等等,這些做法都是生態理念的具體體現。

      我們不能單純的講某個景觀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也不能講某個景觀是民族的還是世界的,更不能認為綠色的等同于生態的。如何繼承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而又不乏現代,如何借鑒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而又能體現民族特色,如何設計信息時代人們想要的生態型景觀,才是我們要從理論往實際探尋的道路。

      在道路工程建設中景觀設計要考慮,它與周圍的環境是具有連續性的。在修建后,會形成廊道,破壞原來的景觀要素結構。由于道路工程的修建會降低景觀生態學功能的穩定性,道路工程明顯可以看作是對景觀結構的干擾。其一,它會改變景觀要素結構,對物種運動形成造成障礙物。其二,它會影響本底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公路、鐵路等通常在空間上是連續的,相對較直,常有人為干擾。因此,他們常把種群隔絕為符合種群,主要是耐干擾種活動的通道,是侵蝕、沉積、外來種入侵以及人類對基地干擾的源端。所以在道路工程修建前,就應當進行在景觀生態學的穩定性,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景觀結構功能。

      道路工程修建后,形成的廊道既是景觀結構中的鑲嵌體,它鑲嵌于整體景觀中,顯示出明顯的空間異質性。鑲嵌的特征是對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邊界,連續空間發生中斷和突變。道路工程形成后,在所經之處就會形成一道很獨特的景觀,一些道路工程中較為宏偉的橋梁,也逐漸成為當地的奇觀。一條公路或者鐵路通過某個城市或者山村,本身就會是一道風景。道路工程的修建,其彎曲度,通直度的設計,自然有其技術和經濟效果,但是也應當把景觀效果納入其中。一方面,道路中公路、鐵路橋梁等是否能與周圍的景觀合適地融合,能否滿足其美學規律,能否創造出爽心悅目的環境形象,對這些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在道路中,也要注意道路這個小狹長綴塊本身的景觀環境,在道路中高速行駛的道路工具如汽車和列車中的人,視眼狹小,道路的生態綠化也顯得非常重要。

      在現代地理學與生態學結合下產生的景觀生態學,屬于宏觀尺度研究范疇,既強調空間格局分析,又考慮生態關聯,有助于實現區域土地可持續利用時空尺度上的綜合分析、評價與管理,為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景觀設計應進一步整合景觀生態學的思想與理論,深入對景觀尺度和景觀格局規劃設計項目效果分析, 掌握景觀生態學中的格局與過程、異質性、尺度推繹、臨界閾值、邊界及流的交互作用等主題豐富了生態學的內容。景觀生態學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空間異質性在生態學中何時是重要的,嚴格驗證它的概念框架的普遍性,強調從機理上深入理解格局與過程間的相互關系并加強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光宇.陳勇. 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J], 1999 , 12 (6) : 28- 311.

      [2] 傅伯杰.陳利頂, 馬克明, 等. 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生態旅游規劃;景觀生態學;生態原則

      中圖分類號: TU986文獻標識碼: A

      1、生態旅游的含義

      目前對于生態旅游的含義, 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說法。但是有一個核心思想, 即生態旅游是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一種旅游形式。根據專家的論述及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 生態旅游可以廣義的定義為:是一種在享受自然和文化資源的同時, 對其保護負有一定責任的旅游方式。其突出點是把生態保護作為既定的前提, 把環境保護觀念放在首位, 通過減輕環境壓力來平衡經濟利益,保護旅游區景觀和文化資源的完整性, 從而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旅游需求方, 生態旅游是旅游者到自然生態旅游目的地體驗異質生態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對于旅游供給方, 它是以自然風光為主要吸引物, 滿足人們回歸、享受和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旅游產品;從二者的綜合角度來看, 生態旅游是一種觀念或思想, 強調規劃管理者和旅游者在合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的同時, 積極保護生態環境。這一概念一方面強調生態旅游的空間范圍, 另一方面強調生態旅游的生態內涵。生態旅游開展的空間地域范圍即生態旅游的目的地是天然自然環境或相對不受干擾的自然區域, 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家公園等。

      生態旅游規劃是指應用生態學原理, 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 將旅游者的旅游活動與環境特征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旅游活動在空間上地合理布局。與傳統的旅游規劃相比, 生態旅游規劃的主要特點是:強調適宜的利潤和回報,但更強調維護環境資源的價值;它不是滿足旅游者的所有要求, 而是有選擇的滿足;它不僅考慮當前旅游活動的規模、效益, 而且還為未來的旅游發展指明方向, 留出空間;它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動與環境間相互關系的規劃, 能將旅游活動、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與旅游環境融為一體。

      2、景觀生態學———生態旅游規劃的基礎理論之一

      景觀生態學主要來源是地理學的景觀理論和生物學的生態理論。這把地理學家研究自然現象的空間相互作用的橫向研究和生態學家研究一個生態區的機能相互作用的縱向研究結合為一體, 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與交換, 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 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 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

      由此可知, 首先, 從生態旅游定義的空間范圍來看,生態旅游的目的地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 主要表現為山地、森林、草地、各種水域等景觀生態類型。具體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就構成景觀生態學意義上的“ 景觀” , 從而成為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其次, 從生態旅游定義的生態內涵來看, 生態旅游強調目的地的生態保護, 即在生態學思想和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因而, 在現代地理學與生態學結合下產生的, 既強調空間研究又考慮生態學思想的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游的空間范圍和生態內涵不謀而合, 是生態旅游規劃的理論基礎之一。

      3、景觀生態學在生態旅游規劃中的應用

      3.1生態旅游規劃的景觀生態原則

      旅游是由主體、客體和媒介三大方面組成的一個系統。旅游主體是人, 客體是旅游活動進行的載體, 媒介則更多的體現在交通網絡的形成和信息的交流上, 是旅游結構的網絡和信息流。旅游規劃是對旅游系統的全面診斷和協調,但主要集中在對客體的操作上。對旅游客體的規劃目的是保護景觀的特色和質量, 適度調整景觀的格局和功能, 保證旅游網絡的暢通, 使之更適合于旅游活動, 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景觀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 生態旅游規劃的規劃原則可概括為:(1) 整體優化原則。即把景觀作為系統來思考和管理, 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2) 多樣性原則。規劃的重點是景觀的多樣性維持、旅游空間的多樣化創造;(3) 綜合效益原則。規劃中了解景觀組成要素之間的能量和物質流的聯系, 注重生態平衡, 結合自然, 協調人地關系, 體現自然的生趣美、生態和諧美及藝術與環境融合美;(4) 個性與特殊保護原則。景觀具有區別于其他景觀不同的個體特征, 規劃設計不能簡單套用。同時旅游地有特殊意義的景觀資源, 在規劃時也應當保持旅游地的吸引力。

      3.2 景觀生態學對生態旅游規劃的宏觀操作

      景觀生態規劃是后續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等落實的基礎和指導性綱領。進行規劃時應根據景觀生態學分類形成的不同區域的結構和功能的互動關系, 進行合理的可持續開發。在景觀生態學的景觀結構理論中, 景觀的結構通常用斑塊(patch)、廊道(corridor)、基質(matrix) 和緣(edge) 來描述。在生態旅游規劃中同樣可以以這四類元素建立一個網絡結構。旅游的一切生產和消費都發生在這個網絡中, 從而構建旅游規劃的操作過程: (1) 調查階段。這是生態旅游規劃的基礎階段, 包括工作區范圍、目標的確定和旅游地內自然社會要素等基礎資料的調查收集。(2)分析階段。主要包括旅游地景觀形成因素分析、景觀分類和對景觀結構功能及動態診斷, 為規劃提供科學的依據。(3) 分析管理階段。指通過對景觀的診斷, 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 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 選擇合理的利用方式, 是旅游地景觀規劃的主體。(4) 景觀生態學思想的引入。通過規劃來實現“結合自然” 的夢想。

      3.3 景觀生態學的微觀設計

      規劃結合自然除了應用景觀生態學進行宏觀整體規劃之外, 還可以進一步與具體的生態因素結合來實現微觀設計。旅游地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旅游活動的載體, 同時作為生態系統給生物提供棲息地和基因庫。規劃結合生態因素的考慮, 可以使這兩方的主要功能均得以實現。根據景觀生態學的結構與功能理論, 即景觀分為斑、廊、基、緣以及景觀元素間能量、物種及營養成分的流, 可以把旅游活動解釋為通過特定地點和特定路徑的生態流。這種流集中于通過游客所帶來的客流、物流、貨幣流、信息流和價值流。景觀生態學中的生態整體性與空間異質性在外部形態結構上塑造和控制著生態旅游景觀的美學特征, 也在內部功能意義上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景觀生態學的景觀多樣性理論與穩定理論, 使得在生態旅游規劃中為保證多種生態系統共同構成的異質性景觀格局形成不同功能的旅游景觀提供了可能。景觀變化理論應用于生態旅游規劃中, 主要是如何處理人為干擾的影響。

      3.4具體應用的幾個方面

      (1) 在綜合層次和旅游者方面。生態旅游要求, 實旅游的持續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雙重任務, 這與景觀生態學屬于宏觀尺度生態空間研究范疇及目標相一致。生態旅游的開發和管理者希望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旅游者希望在旅游中獲得心理上的最大愉悅和滿足, 當地居民也希望從中受益。生態旅游目的地不僅為三方面意愿的滿足提供了現實可能和保障, 而且也限制了三方面愿意的無限膨脹。同時景觀生態學還著重研究人們的活動對景觀的生態影響, 因此可用景觀生態學的有關理論對旅游者進行環境教育, 提高其保護環境自覺性。

      (2)在生態旅游開發規劃方面。由上述可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給實踐者提供理論框架,為規劃者提供一系列方法、技術、數據及經驗。

      (3) 在生態旅游管理方面。景觀管理是規劃實現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應用生態學原理及方法, 追求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促進系統內的互利共生與良性循環。例如把景觀生態學引入旅游設施規劃, 根據目的地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層次, 制定不同的標準, 對各區的設施做出規定, 嚴格規定其規模、數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風格等。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 斑塊” 、“ 廊道” 和天然景觀的斑塊、廊道、基質相互協調。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一、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科知識內容不合理

      筆者通過前期調研和文獻查閱發現,不同院校風景園林專業開設的景觀生態學課程側重點不同,一些院校強調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因子與園林植物、城市生態系統特征等傳統生態學的內容,內容過多偏向于基礎生態學。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教師的專業背景是傳統生態學,兼具生態學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知識體系的教師數量相當有限,以景觀生態學為教學和科研主要方向的教師嚴重匱乏。

      (二)學生生態學基礎認知薄弱

      應用型本科院校風景園林專業只開設了景觀生態學課程,沒有開設生態學基礎課程,導致學生對生態學中的基本概念不明確,知識儲備大多停留在初高中時期積累的大生物學內容,學生在理解一些生態學原理、生態過程時比較困難,產生厭學情緒。此外,景觀生態學涉及眾多的模型驗算,簡單的比如斑塊特征指標的計算,較難的比如景觀空間格局的數量研究方法,這對進入大學后沒有學習過高等數學的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來說增加了學習負擔,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三)實踐教學項目設置不合理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思路是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而目前,景觀生態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嚴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實踐教學任務安排以傳統生態學為基礎開展調查,有關景觀生態規劃、景觀地形、地貌分析等實驗內容被忽視。

      二、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重構知識內容體系

      基于傳統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學科特點重構風景園林專業景觀生態學課程內容體系,以景觀生態學核心理論為基礎,重點關注景觀構成要素、景觀空間格局、景觀異質性、景觀生態過程以及景觀的尺度效應。一方面,根據學生學情,適當增加傳統生態學的基本知識點;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地理學相關知識內容。關鍵在于將這兩部分內容與造園方法充分融合,結合景觀結構組成要素、景觀空間格局、景觀異質性、景觀生態過程和功能等重構知識體系,充分考慮課程內容知識點在不同類型景觀設計中的實際運用,內容體系做到精練、簡潔、實用。

      (二)課堂教學改革

      1.結合“互聯網+教育”理念,利用“云班課”打造線上教學平臺。將景觀生態學相關教學資料、視頻、問答題目等上傳至手機App,學生通過線上自學、在線提問等方式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利用“云班課”提供的實時投屏等技術功能,打造現代化信息教學課堂,活躍課堂氣氛。2.應用翻轉課堂轉變學生角色,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景觀生態學涉及的概念和數學模型眾多,這對沒有生態學基礎的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來說,只靠課堂時間是很難全面掌握的。教師可以課前將重要知識點逐一制作成微課視頻,學生反復觀看視頻后,在課堂上師生互動進行探究學習,教師解答學生在視頻學習中的疑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3.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開展教學。以教學大綱中“景觀構成要素”一節為例,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的穿戴設備在虛擬校園場景中向學生講解景觀構成要素(斑塊、廊道和基質),并讓學生在虛擬現實場景中自學不同景觀要素的特征,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回答學生的疑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土地整理 景觀生態學 效應 規劃

      土地整理工作是系統化且復雜的工程,其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利益和因素,當下國內的土地管理工作已經由過去單純的擴大耕地面積變換成以提高生產和生活質量為基本前提的現代化景觀生態型土地整理工作。

      一、景觀生態學理論在土地整理思路上的應用

      1景觀生態學

      所謂景觀生態學指宏觀生態學研究工作中的全新的領域。1939 年A?C?Troll第一次應用該理念,景觀具體指同一區域不同的地域單位內自然生物的結合體,景觀生態學就是針對同一區域內具體單元空間中不同生物和自然之間的關系。該種關系不是單一性的,而是水平關系和垂直關系共存。該概念中將景觀劃分為具有相似的形式居于整體中不斷反復發生的,包含系列化的共同影響生態系統構建的異質性區域。具體的單元內景觀被當做是根據不同生態系統和景觀構建的鑲嵌體,基于此特點各個景觀有著明顯的差異,所有的景觀包含一定的共性,景觀基本有基質、廊道、斑塊這幾個部分構成。景觀生態學包含四個必須注意的問題,分別是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變化、空間異質性的管理、空間異質性對于非生物及生物過程產生的影響,空間異質性景觀相互的交換以及作用。 所以景觀生態學中包含的核心內容是生態空間的理論。

      景觀生態規劃綜合性較高,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其依據多種理論內容知識為基礎,根據生態原理,依據規劃的尺度針對相應資源合理的調整分配,經過景觀格局對生態影響的深入研究,依據生態分析,和綜合評估的條件下,擬定最合理科學的景觀資源優化方法。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包括調整和完善景觀內部的構造以及生態過程,維護生命的健康,提升自然生態協調的經濟體現,合理調整資源開發、環境質量、經濟生產能力、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達到提高生態系統功能的目的,增加其運營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維持生態環境的協調性。景觀生態設計是控制在小區域內新建景觀機構。景觀生態是運用合理的結構空間安排確保整體的生態運行。合理的將景觀規劃和景觀設計結合,構成了生態景觀規劃設計工作。

      2生態型土地整理及規劃

      景觀生態土地整理是一種長遠性的,客觀性的動態環節,必須以將長久性生態平衡控制和自然景觀維護作為目標,包含具體的生態景觀及土地生態環境建設的手段和方法。維持土地資源的長久性持續生產,實現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社會進步一致的經濟效益。景觀生態學中所包含的多樣性、空間格局、尺度、異質性、邊緣、連接度、鑲嵌度、均勻度、豐富度在實際的土地規劃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實際價值,其概括的景觀功能作為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目的之一。

      景觀整理規劃將土地整理和景觀生態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根據土地的特點和實際的需要標準,開展設計工作,維持生物的多元化,提高土地資源使用的效率,同時提升耕地的質量,合理的使用水資源,維護生態自然環境為基本的規劃方向。景觀生態學為土地整理中資源的科學應用,準確規劃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工作,提供了解決實際需要的辦法,應用該體系中的分析手段和空間格局構造進行整理將保證設計工作的高效科學性。

      二、景觀生態學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應用

      1土地整理區景觀生態效應研究

      土地整理可能導致外在景觀斑塊、廊道。基質等都發生明顯的改變,工作中基本通過景觀格局的轉換體現出生態效應。博伯杰等研究將景觀格局數量的劃分歸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使用在模擬景觀格局動態變化的景觀模擬模型、使用在景觀整體分析的景觀格局分析模型、使用與景觀組分特征分析的景觀空間格局指數。使用最廣泛的就是景觀指數方法。其研究得出的指數數據資料可以準確的反應出該整理區域的總體變化趨勢,其余兩種手段還沒有進行大量的使用。在使用該手段過程中必須注意,部分指數相關性非常的明顯,進行指數選擇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檢驗工作,最大化的減少由于指數顯著導致的結果準確性降低,部分的數據體 現出的結果是相反的,實際考慮整體土地的條件,合理的分析原因,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2土地整理區景觀生態規劃和設計

      土地整理工作不僅僅是包括簡單的土地合并、調整和改善,還需要應用景觀生態學的基本理念,制作成方向性的土地利用狀態,反應出實際的生態保護狀態,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后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工作,建立成流暢性的生態網絡系統。針對劃分好的整體區域,不同區域要進行不同角度的設計工作,部分的研究學者根據功能分區的方向將整理區規劃成水網功能區域、農田系統功能區域、人居住系統功能區;部分的研究人員依據景觀的方向將整體區域劃分為生態邊界、堰塘景觀、農田溝渠景觀、道路景觀、田塊景觀、和農村居民點;依據環境理論性的方向可以劃分為農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工程。國內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經逐漸的往景觀生態型規劃的方向過度,盡可能的將景觀工程設計融入到工作設計當中,對應的農田景觀工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體系。和國際先進的水平相比我國的設計工作仍處在低級的水平,科學工作者們仍舊需要不斷的努力。

      3土地整理區景觀生態評價

      土地整理過程中采用生物途徑方法來進行合理的規劃,確定具體的利用方式,結構和覆被情況,這是采用人為的因素對于農田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干擾,一定程度上對于地表的結構也造成了影響,進一步讓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能量流動過程、物資循環過程都產生了改變。這些變化對于區域內的景觀環境必然造成深刻的改變。將景觀生態的決策和評價體系運營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發展趨勢

      當下可以采用的景觀效應研究手法仍然不夠完善,很多的外界因素會產生影響,多數條件下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景觀格局指數進一步決策分析出整理區的格局變化,反應出區域性的景觀效應。如今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已經將景觀生態學理論原理充分的使用到不同的行業當中,將該種先進的理論方法合理的應用到土地整理規劃工作中,這是科學界必須重視的問題,也是土地整理項目區景觀生態效應研究工作的重點部分。

      土地整理對生態效應將產生重要的影響;該環節的實施不僅是改變了景觀的格局,還改變了景觀的功能;經過科學的研究分析發現,未來的景觀生態學應用趨勢包括以下幾方面。

      整理區景觀分局動態的研究分析;

      整理區景觀的格局以及生態過程耦合作用的研究;

      整理區景觀生態效應的評價手段適應性、評價指標的應用、建立對應的體系、評價標準的確定;

      景觀生態評價對于指導景觀規劃設計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分析;

      國外景觀生態學新技術手段在整理區的應用分析工作。

      總而言之,經過科學的調查分析發現將景觀生態學科學合理的應用到土地整理和規劃工作當中不僅保證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性,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產生了重要的良性影響,該理論的應用為行業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茂松. 張明娟.景觀生態學原理與方法[J].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2]羅明.土地整理及其生態環境影響闡述[J].資源科學.2013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