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技術貿易壁壘具有二重社會功能,它一方面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保護環境和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另一方面又會損害社會公平,成為一些國家變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我們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熱潮,正視技術性貿易壁壘,并以正確的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

      一、引言

      隨著國際貿易發展的自由化趨勢,尤其是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國際貿易中的保護措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作為國際貿易中非關稅壁壘之一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日趨增多。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措施或法規,這些措施和法規對其他國家或區域組織的商品、服務和投資進入該國或該區域市場產生影響。TBT形式繁多,大致可歸為五大類,即技術標準與法規,合格評定程序;商品檢疫檢驗措施;包裝標志和標簽要求;信息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

      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已經遭遇了多次商品出口被拒的事件,給我國造成了很大損失,國人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更多是持一種批判態度。事實上,在國際分工格局變化的今天,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過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起著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及促進技術進步等積極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會引發貿易爭端,封閉市場,阻礙經濟增長。因此,不同利益主體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價值判斷是不同的,甚至會出現激烈的沖突。客觀理性地認識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功能,不僅是一個理論命題,而且直接影響著我們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態度,進而影響有關決策。本文主要討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雙重社會功能,以期有助于人們更為準確地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利于社會進步

      合理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可以保護環境,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活質量。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在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和便利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由于資源的過度開發,污染物過量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技術壁壘之所以能在WTO規則體系下存在與發展,最重要的是技術標準體現了對產品質量、產品安全、生命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關懷,因此,也體現了對人類的福利和動植物的安全的終極關懷。技術性貿易壁壘就是為了消除這種威脅而制定的。例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食品衛生的要求正成為國際貿易的熱點,這是因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人類和動植物卻面臨著更多的安全挑戰。有些病蟲如松樹線蟲,一旦由出口產品帶入進口國,很容易在進口國領土上“定居”繁衍,造成危害。于是目的明確、用意良好的食品檢驗檢疫和食品標準措施在國際貿易中得到了應用。

      當今人們的價值觀已經開始由重視物質價值轉向以強調非物質價值的綠色價值觀,尤其在發達國家綠色消費觀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偏好和需求促進了國際貿易中綠色產品市場的擴大,為發達國家制定較高的環境保護標準提供了市場基礎,使某些國家可以借保護自然資源、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為理由,提高環境水平、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環保技術落后,過于追求低成本等原因,采用的環境標準低于發達國家,這就為發達國家采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商品進口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國際貿易中也存在不合格、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如不安全家電、不安全兒童玩具、含汞化妝品、假藥、舊服裝、未經過安全證明的轉基因食品、農藥含量超標的食品等。如果不對這些商品的國際貿易嚴加限制,就會危害進口國國民的健康,因此,為了保護消費者健康,在貿易中加強檢驗、檢疫措施極為重要。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完全有必要就各種商品制定相關的技術規章、技術標準、認證程序、包裝與標簽的要求等技術性貿易措施。一旦這些措施超出WTO有關協議的規定與約束,就成為阻礙商品貿易的壁壘。

      日趨成熟的消費群體對生命健康的重視,對消費的產品質量和檔次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產生并在國際貿易中得到了應用。同時,隨著新化學物質不斷增多,導致近十多年以來,全球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動植物的安全。氣候變化、臭氧層損耗、溫室效應、越界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海洋污染、有毒有害與危險廢物的處理,以及包括干旱和沙漠化在內的土地資源退化、森林破壞、酸雨沉降、物種滅絕等,使生態平衡遭到嚴重地破壞。對于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出現對其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保護健康與安全,促進公共目標的實現。技術法規與標準吸引著一個面臨相似問題并能產生共同的消費利益的群體。在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標準與技術法規本身就是公共產品。比如制定有關廢氣排放量的技術法規與標準有助于保持清潔空氣;可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如強制規定產品的安全標準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一國建立有效的TBT體系可以幫助其維護基本的安全。在國際貿易領域,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而采取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即綠色壁壘,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產品的國際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又為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產業將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會損害社會公平

      雖然技術性貿易壁壘在保護環境和健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往往在環保綠色、安全衛生等名義的掩護下,打著合法的外衣行貿易保護之實。許多發達國家積極制定標準法規,為技術貿易壁壘提供法律支持。技術性貿易壁壘或者通過其數量控制機制的作用將外國產品阻擋在國門之外;或者通過價格控制機制,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使出口方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出口方往往會對對方采取貿易報復措施,從而引起貿易糾紛和貿易戰。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貿易爭端的重要領域。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的案例中,技術貿易壁壘就占據了28個,雙邊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爭端更是層出不窮。技術性貿易壁壘經常會被用為經濟制裁的手段。在國際社會中常常會出現某些國家由于一些政治原因而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制裁。例如發展中國家就是發達國家制裁的主要對象。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必然與發達國家控制的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生沖突。而西方發達國家倚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不斷對發展中國家施加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壓力,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部事務,尋找各種借口對不合他們胃口的發展中國家實行經濟制裁或禁運。這種強權政治的行徑遭到了發展中國家日益強烈的反對和抵制,效果越來越差。這時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廣泛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及保護方式的隱蔽性等特點而常被使用。

      根據WTO有關協定要求,在運用TBT時,不得任意采取不合理的歧視手段。但實際上,由于很難界定合法性和歧視性,加上TBT涉及面廣,有關風險評估、科學論證及合理保護水平等常常引起爭議,TBT較易被濫用,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發達國家利用TBT的合法性,變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直接影響,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產品由于技術、環保或勞工等因素無法進入目標市場或被迫退出目標市場。發達國家通過制定法規、法令等方式設置的技術壁壘的程度非常高,其中美國有2.5萬個,英國有2.2萬個,法國有1.6萬個,日本僅在農殘量方面的技術標準就達6000多個,這樣就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種產品無法進入這些發達國家的市場。比如在肉類生產上我國一直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美國檢驗局采用拖延方式拒絕接受我國企業進行有關檢驗、審查申請,使我國對美國的肉類出口仍是空白;在機電產品方面,由于歐美等國嚴格規定機電產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節能性等,給發展中國家的機電產品出口帶來了許多障礙;在紡織品方面,歐美調整了原產地規則,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限制的目的;在化工產品、藥品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就給市場準入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造成這種狀況原因有三個:一是我國出口產品不符合進口國的標準要求,被拒之門外;二是貿易對象國任意提高標準,致使出口企業無法達到;三是標準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業無法承擔費用,不得不退出市場。

      四、簡要結論

      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有助于環境、健康等社會目標的實現,并具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一面,但同時會損害社會公平,成為一些國家變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作為一個正在復興的大國,從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角度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各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而不是只停留在一般的應對國際貿易中層出不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貿易糾紛。我們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熱潮,正視技術性貿易壁壘,并以正確的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樹.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與我國的策略選擇[J].改革,2003(06)

      2.盧明袆.論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D].外交學院,2006

      3.柯大鋼,馮宗憲.技術壁壘及其跨越方式[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4.高瀏琛.TBT發展動態與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04(04)

      5.周正祥,周建華.技術貿易壁壘影響我國出口的原因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6.白雪華.TBT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

      7.劉映華,馬曉峰.SPS協議下的國際貿易[J].遼寧經濟,2006(08)

      8.洪金瑩.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J].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12)

      9.邢健.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構建貿易防護體系[J].北京觀察,2004(05)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法規和標準;國際貿易;影響;

      對策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簡稱TBT),主要是指貨物進口國家所制定的強制性的和非強制性的技術法規、標準以及檢驗商品的合格性評定程序所形成的貿易障礙。即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檢疫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瑣的技術、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要求,以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由技術法規與標準、質量認證制度、標簽和包裝要求,商品檢疫和檢驗規定、環境壁壘和信息技術壁壘等六個體系構成。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并不是一開始就以貿易障礙的形式出現的TBT,和多數的非關稅壁壘措施一樣,是打著促進貿易的旗號而實際起著阻礙貿易的作用。TBT大都是為了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利益而被各國提出并采用的,并曾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做過一定的貢獻。在國際貿易中規定產品應達到一定的標準,這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保護產品的使用和消費過程的安全,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正是由于技術壁壘的出現,使得技術法規和標準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對國際貿易商品質量也有了健全的評估體系,這極大的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但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機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TBT還是以貿易障礙的面目出現,使原本有利于國際貿易發展的技術,變成了阻礙國際貿易正常進行的手段。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由于知識產權的強力推行及先進標準的采用,使世界資源配置及要素流動更集中的向少數掌握先進開發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國家和大公司轉移。而其他國家在缺乏技術開發能力的條件下,只能跟在其后亦步亦趨。TBT已成為影響21世紀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會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未來深入談判的重要內容。

      實際上,TBT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發達國家。因為他們在經濟技術方面的優勢,他們的技術專利、技術產品、版權等得以優先保護,取得了壟斷利潤;作為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方,也因擋住了其他國家同類產品對市場的進入而獲得壟斷利潤。TBT的受害者則是發展中國家。技術壁壘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這不僅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不發達、運輸、通訊工具比較落后,更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水平落后。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繁多,技術要求也普遍高于發展中國家,而且他們就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從而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商品進入本國市場。TBT不僅影響發展中國家商品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引進尖端技術和設備,以縮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最終使得TBT減少。但是這種新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的受害者不僅是發展中國家,也給發達國家自身造成了某些負面影響。實行TBT并不能使發達國家完全達到保護本國衰落工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同時,由于實行TBT導致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條件的不斷惡化又反過來影響發達國家對這些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增長,也不利于發達國家對這些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本輸出和技術轉讓,而且也會導致本國被保護商品的市場價格上漲,從而影響了國內消費者的利益。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進口貿易的影響 國際貿易中的TBT形式多樣,涉及面廣,影響著各國經濟政策的決定,因而也就直接或間接的制約著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地理方向,引起不同國家間、集團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TBT對進口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它對進口國有關產業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發達國家對許多制成品規定了極為嚴格繁瑣的技術標準,進口貨物必須符合這些標準才能進口,其中有些規定往往是針對某些國家的,根據保護本國工業的意愿,這些技術標準不僅在條文本身上限制了外國產品的進口,而且在實施過程 中也為外國產品的銷售設置了重重障礙。

      二是會拉大進口國與出口國的之間的價格差距。三是TBT利用技術、經濟、PPM標準及行政和司法部門這四類限制對進口商品產生影響。通過技術條文本身的限制規定直接限制進口的技術限制是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形式。

      二、應如何應對貿易壁壘的屏障 第一,通過多邊貿易談判統一標準。統一技術標準是解決各國TBT制定隨意性的很好方法,國際貿易組織可以建立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并根據經濟的發展不斷的完善這一標準,并且要求成員國要基本按照這一標準來要求和制定自己的標準,不得隨意制定一些苛刻的貿易標準來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建議在下一輪的多邊貿易談判中,將TBT列入討論重點議題之一,努力達成一致,進一步完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內容,建立國際統一的權威標準并通報各成員國,讓他們都按照這一標準進行生產活動和國際貿易。同時在新的協議中也要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因為TBT措施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遠遠大于發達國家,所以對發展中國家可以適當降低標準,以保持公平與平衡。

      第二,對各國的TBT措施進行審議,通過審議的才承認其合法合理性。在制定了統一的技術標準以后,各個成員國要嚴格遵守,并根據這一標準來制定自己的TBT,不得隨意制定一些苛刻的技術標準來阻止進口,成員國要制定自己的額外技術標準,必須要向WTO的相關組織提出申請,由這一組織根據具體國家的情況進行審議,通過審議的才承認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并允許運用于國際貿易之中。同時要制定相關的懲罰措施,如果一國沒有通過審議而胡亂制定標準,將讓他們受到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限制甚至禁止國際貿易,以此來約束各成員國遵守。

      第三,鼓勵各國實施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有了,各國就要對照標準,切實提高產品質量,這才是擺脫TBT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尤其是技術較落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是值得重視,因為TBT的影響肯定對發展中國家更大,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在TBT斗爭中必定會具有優勢而游刃有余。這就需要各國的企業及時了解國際標準,適時調整,嚴格遵守,這樣才能保證出口的持續和擴大。如我國上海市的傳統出口產品長毛絨玩具,在1980年國際玩具委員會制定了玩具安全標準,隨后美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技術法規,明令規定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該標準的玩具的情況下,上海市生產企業卻不了解該標準,在阻燃、填料衛生、眼珠拉力強度等三項指標沒有達到該標準的要求,出口量逐年下降。1980年出口599萬美元,1981年降為458.2萬美元,1982年又降為414.5萬美元。與此同時,南朝鮮出口增加到一億美元,臺灣增加到8,000萬美元。從1982年起,有關企業采取措施,解決了上述三項指標中存在的問題,1983年產品質量指標全部達到國際玩具委員會的標準,出口量才大幅度地回升。

      1983年創匯700萬美元,1984年達到1,000萬美元。 第四,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協調方式打破TBT。這主要是指加強區域集團內部以及貿易伙伴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減少TBT的影響,以促進貿易的發展。首先,加強區域合作與協調,打破TBT。從一定意義上講,區域一體化是指經濟聯合、調節的機構和行為。區域集團為了統一內部經濟政策,減少貿易壁壘,或者采取直接制定貿易法規,或者在法規中引用標準,達到區域內標準的協調一致,克服彼此之間的貿易技術壁壘。如歐洲共同體理事會在1985年5月的一項決議中決定,在有關的行政法規中參照適用歐洲標準的原則,從而鋪平了歐洲標準化的道路。

      其次,國與國之間的協調也是克服TBT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加大雙邊合作力度,爭取彼此承認各自有關機構的檢驗和認證,這也有利于簡化手續、便利出口。如美國與許多歐盟國家同為1979年羅馬《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的成員國,美國向歐盟多數國家出口農產品時,可以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驗局按照公約的統一規定制定的《聯邦植物衛生證書》為準,到岸后不必要再接受歐盟國家的檢疫制度,從而很便利美國農產品進入歐洲市場。 第五,各國建立自己的TBT信息系統,服務于生產商。各國應該建立自己的一套TBT信息系統,及時搜集世界各國的TBT制定情況,并且將其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及時通過公報、網絡等反饋給生產商,以減少因出口商不了解情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便利生產商根據這些TBT的規定來調整生產技術,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以擴大產品的出口。

      [1]趙春明.非關稅壁壘的應對及運用-“入世”后中國企業的策略選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陳同仇,薛榮久.國際貿易[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

      [3]馮宗憲,楊健全,張文科.國際貿易理論、政策與實務[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4]石士鈞,鐘昌標.微觀國際貿易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技術壁壘;趨勢;對策選擇

      1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從最近幾年國際上出現的一些貿易爭端看,技術性貿易壁壘呈現出以下趨勢:

      1.1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越來越多

      與其他非關稅壁壘相比,WTO成員的TBT和SPS通報量最多且不斷增長。1995年以來,兩者的通報量由587件增至2002年的1429件,增長143%,占通報總量的比重由45%增至63%。截至2003年6月底,TBT與SPS的通報量達9361件,占通報總量的63%。此外,各國1995年TBT通報量為389件,1997年猛增至846件,此后大多數年份保持在600件左右。1995—2001年合計通報TBT達4321件,其中2001年TBT的通報量為571件。

      1.2技術性貿易壁壘涵蓋范圍越來越廣

      技術性貿易壁壘涵蓋范圍日趨廣泛。從產品形態看,不僅涉及初級產品,而且牽涉到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制成品;從產品生命周期看,涵蓋了研究、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以及處置等各個環節;從涉及領域看,從生產領域和貿易領域逐漸擴張至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當前已從有形商品擴張到金融、信息等服務以及投資、知識產權等各個領域。從WTO新一輪談判看,貿易與環境、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農業等議題都將涉及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另外除WTO允許采取的TBT外,其他國際公約如環保公約等規定的許多對貿易產生影響的技術性措施也歸于其范圍。

      1.3技術貿易壁壘的擴散和仿效效應日益加劇

      技術壁壘往往產生連鎖反應,由一個產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產品,從個別產品擴展到整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甚至全球。如歐盟曾于2002年通過生態紡織品服裝新指令,將原來只有幾種紡織品和服裝的環境標志產品擴大到彈性纖維、亞麻和其他韌性纖維包括大麻、黃麻、含脂毛和其他蛋白纖維、人造纖維、聚丙烯纖維和紗線的整理劑等幾乎囊括所有紡織品和服裝。此外,一國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出臺,很容易被其他國仿效。

      1.4技術貿易壁壘由自愿性措施向強制性技術法規轉化

      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可以分為自愿性措施和強制性措施。自愿性措施多以生產者自愿為原則決定是否申請認證,如ISO9000、ISO14000、各種環境標志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近年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便是很多自愿性措施與強制性措施結合使用,并有向強制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如進入歐盟的產品要通過CE、CS等產品質量認證,進入美國的機電產品須獲UL認證,藥品須獲FDA認證,進入日本的很多商品須獲G標志、3G標志、獲ST標志等。

      1.5技術升級、知識產權、環保等因素的存在使技術壁壘更加苛刻

      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深入,一些國家尤其是WTO發達成員,使用更加先進的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對進口產品的要求更加嚴格和苛刻,對標準的規定更加細致。而且在每類產品、每項標準、每種技術壁壘措施背后,知識產權開始成為其重要支撐。另一方面,伴隨著人們對全球環境問題和人類生命安全問題的關注,發達國家日益提高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中對這些方面的要求。2001年7月,歐盟實行新的茶葉農藥殘留量檢驗標準達118項,其中有些農殘限量標準提高了100—200倍。

      1.6發展中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術貿易壁壘,但發達國家總體上仍占優勢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越發重視技術壁壘的引進,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步加強。據WTO統計,1995年—2001年發展中國家TBT通報合計達2429件,占43.79%,且自1999年以來,發展中國家TBT的通報量已超過發達國家。然而,從TBT通報量的增速來看,發達國家明顯超過發展中國家,這說明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水平。不管在TBT的技術層面和保護自身利益方面,還是國際協議和多邊貿易談判的主導權方面,發達國家都發揮著顯著優勢。

      1.7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正成為新的技術壁壘措施

      全球區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世界越來越呈現區域化的特征,地區性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正成為新的貿易保護方式,它使貿易保護從國家保護轉向力量更加強大的集體保護,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對區域外國家的歧視形成了事實上的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從而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化特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區域化特征目前在歐盟表現較為突出。自2004年5月1日,歐盟成為一個有25個成員國的貿易集團,其有關進口產品安全、衛生、環保的TBT措施統一了產品進入歐共體市場的技術要求,也提高了產品進入的門檻。

      2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選擇

      由于其隱蔽性、可操作性及限制性強的特點,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我國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為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2.1將政府協調和企業參與緊密結合,建立和完善技術壁壘預警機制

      建立預警機制,有利于企業應對產品出口中遭遇的信息壁壘。作為技術壁壘的主要形式之一,信息壁壘極易成為一國產品出口中遭遇的首要問題。若一國信息不通暢,對另一國技術法規和標準的修改信息不得而知,就會因繼續按其原先要求生產而造成重大損失。因而,政府應盡快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集中研究技術壁壘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充分利用世貿組織各成員方和一國駐外經商參贊處等機構獲取有關信息,并及時通報給相關企業,以成功應對技術壁壘。

      2.2推廣國際標準,加強我國參與國際化標準活動

      國際標準是當今世界處理國際糾紛的重要基礎,推廣和使用國際標準是突破技術壁壘的根本途徑,有利于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出口產品質量。積極參與國際化標準活動,不僅能有效地將本國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中,而且可以通過這種手段保護本國利益。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積極承擔ISO委員會秘書工作,以增強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優勢,與此相比,我國在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方面顯得遠遠不夠。

      2.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環境競爭力

      消除技術差異和提高產品環境競爭力是應對技術壁壘的關鍵。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產品檔次,加大對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的研發力度,發揮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先發優勢和后發優勢,可以作為應對技術壁壘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環保因素在產品競爭力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獲得環境管理系列標準認證的企業,也更易在貿易談判中取勝。

      2.4建立雙邊或區域合作與協調機制

      從戰略性的角度,為我國出口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和那些與我國技術性貿易摩擦較多的國家建立雙邊磋商與調節機制,以攻克技術壁壘。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凸顯一系列新趨勢,建立雙邊或區域合作與協調機制越來越成為消除這一新型壁壘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麥文偉.技術性貿易壁壘發展新趨勢及策略選擇[J].中國檢驗檢疫.2006,(07).

      [2]邴紹倩.談技術性貿易壁壘[J].商場現代化,2007,(01).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第4篇

      為了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970年,關貿總協定成立了一個政策工作組,專門研究制定技術標準與質量認證程序方面的問題并負責起草一個防止TBT的協議草案。1974年4月,達成了第一個《貿易技術壁壘協議》(Agreemen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簡稱為《TBT協議》,又稱《標準守則》)。1979年正式通過了《TBT協議》,1980年生效。1994年3月15日修訂成了第二版《TBT協議》的正式文本。同時,還簽署了《衛生措施和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協議)。以上構成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內容。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現狀 技術性貿易壁壘給國際貿易造成的障礙占關稅等各種壁壘總和的比重,已經由原來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的貿易壁壘形式。

      1、使用越來越頻繁,已經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要形式 WTO《TBT協議》和《SPS協議》的基本原則規定,各成員方在制定技術法規、標準和評審程序的時候,必須提前一個適當的時期向TBT委員會和SPS委員會通報,并允許其他成員進行評議。近年來,TBT和SPS的通報數量呈現出較快的上升趨勢,特別是SPS,更呈現出穩定快速的逐年增長之勢。2000年WTO成員方的TBT和SPS的通報總量是877件,到了2005年已經上升到1701件。其中TBT由2000年的606件增加到2005年的847件,SPS由271件增加到2005年的854件。

      2、使用對象的范圍擴大,涵蓋面廣 TBT可分為強制性措施與自愿性措施,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國家法律、指南、準則、程序等,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制定的規則。TBT的涵蓋范圍日趨廣泛。從產品形態來看,技術貿易壁壘涉及的產品范圍相當廣泛,不僅涉及初級產品,而且牽涉到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終端產品;從過程來看,從商品貿易流通領域擴大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從涉及領域來看,已從最初的有形商品領域擴展到包括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知識產權和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

      3、名目繁雜、形式多樣 技術法規、標準與合格評定程序是最常見的形式。在美國的關稅表上,與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有關的商品編號約有3994個。歐盟共有10多萬個技術法規和標準,除技術條文本身外,其苛刻復雜的認證過程和認證措施也常常是國際貿易的障礙。日本也是技術法規繁多的國家,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對大米進口只設置了幾個農殘檢驗,到了90年代中期增加至47項,現在已經達到123項。除此以外,動植物檢驗檢疫、包裝和標簽及標志要求、綠色壁壘等也越來越頻繁的被使用。 隨著電子商務的技術支持--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在發達國家的應用日趨成熟,一些國家開始強行要求以EDI方式進行交易。

      但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相對落后,在計算機硬件設備、通信設施以及法規建設等方面都不健全,很難達到EDI的硬性要求,所以,EDI實際上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種形式。 三、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復雜、隱蔽性強、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有關調查表明,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出口約占年出口總額的25%左右。

      1、增加產品成本,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一項研究表明,海關程序和相關活動所需的費用占貿易總額的7%-10% ,對這些程序進行簡化和協調可以降低25%的成本,相當于貿易總額的1.75%-2.5%。一些國家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和繁瑣的認證程序增加進口企業的產品成本,達到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目的。我國商務部2002年調查中有50%以上的企業認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企業最大的影響是標準不斷提高導致成本提高。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每年造成約200億美元的損失。

      2、提高進入門檻,減少市場進入機會 一些明顯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導致市場進入門檻提高,將外國產品拒絕于進口國市場之外。 2005年,日本對進口產品檢驗不合格791件,其中中國為343件,占當年日本進口產品檢驗不合格總數的43%。遭到"廢棄、退貨"等處理的產品364件。 2005年,美國FDA拒絕的進口產品19278批次,其中,中國產品達到1937批次,占比10.04%,與往年相比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國因安全衛生方面達不到有關要求、產品或者企業未按有關標準注冊、標簽問題、生產加工方法不符合有關要求等原因被拒絕的產品占到總數的90%以上。

      3、引發貿易爭端 隨著全球貿易競爭的加劇,國際貿易爭端也日益激烈化。過去由于關稅壁壘、行政保護措施等引發的貿易摩擦正逐漸被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引發的貿易摩擦所取代,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國是貿易爭端的高發國家,中國已經連續11年位居世界貿易摩擦目標國榜首。

      4、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十分迅速,對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隨著關稅稅率的普遍下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貿易發展的限制作用甚至比入世以前更加嚴重。2000年,中國約有66%的出口企業,25%的出口產品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造成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110億美元。2002年,我國受影響的出口企業占71%,受影響的出口產品為39%,造成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逾170億美元,相當于年出口總額的5.2%。對我國產品實施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40多個。不僅嚴重影響到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也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商務部分行業調查表明,紡織、輕工、五礦化工、食品土畜、機電、醫藥保健等行業的外貿出口均受技術壁壘的限制,其中食品土畜、紡織產品,受限制的程度較大。有79%的食品土畜企業、78%的紡織企業受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出口額分別減少了17億美元和18億美元。

      四、對策建議

      1、提高產品技術標準,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我國科技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及質量落后是導致我國出口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損害嚴重的重要原因。隨著全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出口產品面臨的技術性門檻將更高。據調查,我國出口企業在應對技術性壁壘時,38%的企業認為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可以達到對方指標要求的解決方案",37%的企業則認為"資金短缺阻礙了技術改造和獲得國際認證"。所以,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技術水平,增強自身素質是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之策。

      2、加強信息收集工作,積極了解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動態 技術性貿易壁壘本身存在透明度低、難以掌握的特點,其隱蔽性非常大,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前,由于缺乏充分、穩定、準確的信息來源,對其它貿易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造成在面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時措施乏力。在調查中,36%的企業認為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大困難在于"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定已經改變"。所以,應該加強信息收集工作,增強對國際通用的國際標準和技術管理措施的了解,積極跟蹤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發展動態,提高應對能力。

      3、積極推行出口多元化戰略,消除我國出口產品單一化和出口市場單一化的限制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即開始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迄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產品單一化和市場單一化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從產品的角度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損害非常嚴重,有近90%的食品土畜類出口企業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損失約90億美元,輕工、機電類產品受影響也比較嚴重,損失分別約40億美元和20億美元。而在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中,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仍然占主導地位。主導產品的嚴重受損對我國出口貿易發展損害將是巨大的。

      從國別 和地區角度看,歐、美、日是對我國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其技術壁壘對我出口企業造成的損失占總損失的95%。而在我國的出口市場結構中,美國、日本和歐盟在我國出口市場結構中所占份額最大。據統計,包括經香港的轉口貿易在內,我國出口商品有約70%銷往這三個地區。所以,要減輕或避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阻礙,降低出口市場集中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4、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為了維護成員方利益、協調各成員方關系,并處理各種貿易糾紛而建立的一套爭端解決運作機制。我國已經是WTO的一員,在雙邊貿易中因技術性貿易壁壘而發生的各種貿易糾紛,應積極提交WTO爭端解決機構,利用其公正、合理的運作程序,保護自身合法利益。 5、依據WTO有關協議,加強反壁壘措施研究 我國應加強對《TBT協議》精神的理解,加強反壁壘措施研究,保護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第一,《TBT協議》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運用制定了許多限制條件,應加強對協議的研究,同時注重對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案例的分析,充分了解協議對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必需條件和適用范圍的解釋,加強我國的反壁壘措施研究工作;

      技術貿易壁壘論文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隨著全球 經濟 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關稅壁壘的作用將越來越弱,而以頒布技術法規、推行技術標準、實施認證制度和檢驗制度等技術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突出。目前技術性壁壘已經取代反傾銷措施,成為阻礙我國出口貿易 發展 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是當今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一種貿易壁壘。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性壁壘作為非關稅壁壘的新形式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日益明顯,我國作為發展

      

      1 國際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據有關部門調查,至2006年底,我國外貿 企業 在出口過程中幾乎都遇到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問題和障礙,每年大約有超過45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響,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受損最為嚴重,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受損呈明顯上升趨勢。事實證明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就仍然很大。

      (1)在市場準入方面。在國外越筑越高、范圍越來越廣的技術性壁壘面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場迅速萎縮,甚至被擋在進口國的國門之外。

      (2)對價格競爭力的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或者因為延誤時機而失去市場機會。

      (3)由于發達國家的貿易技術壁壘名目繁多、變化頻繁,且具有一定隱蔽性,往往使我國一些經驗不足的出口企業應付不及,被動地陷入貿易糾紛,致使出口產品在發達國家市場上被扣留、查封甚至銷毀。而且我國產品進入歐美市場,需要取得該國或國際通行的認證標志。

      2 我國如何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2.1 政府應建立技術貿易壁壘的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大困難是“信息不靈”、信息“渠道不暢”、得不到針對性的有效的咨詢服務等。具體建立預警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1)真正形成以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研究機構等為主體的多層次產業預警系統,政府作為建立機制的發起方,應主動承擔整個預警機制的協調規劃工作,同時依托行業協會等機構的數據庫系統,建立起為出口企業服務的平臺,有針對性地提出調整和完善預警機制的建議和意見;(2)形成一套有效的通報、評議、咨詢、審議制度;(3)組織專門的人力、物力研究國外的tbt系統,按出口對象和產品類別全面、及時、準確地收集、整理、跟蹤國外的tbt信息,建立相應的tbt信息中心和信息數據庫;四是建立高效的tbt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及時預警信息。通過對tbt問題的認真研究,及時作出預警分析,幫助企業提高質量意識,尋求我國商品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切入點。

      (1)建立并完善我國產品質量 法律 法規體系和技術法規體系。

      我國應針對已加入wto的情況,建立健全技術法規和技術體系,構筑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體系,按照國際慣例,將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等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的重要問題,作為貿易技術法規建設的重點,通過制定強制性標準,把未達到技術標準的產品拒之門外。

      (2)政府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大力推動標準化。

      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設置了一些非常嚴格甚至苛刻的標準,我國為了達到其市場準入標準,導致生產、加工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制定、實施標準化戰略是我國建立技術貿易保護體系,維護國家利益,跨越技術壁壘的重要途徑。為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①認真研究和積極推廣國際標準。國際標準,特別是iso 9000系列標準和iso14000體系標準認證反映了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水平,代表著一定的質量水平,成為國家之間的協調標準和處理貿易糾紛的重要基礎,采用國際標準,可以使國內企業積極邁向國際市場,與國際環境接軌,不僅能給本國技術、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使生產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國外市場需求,打破貿易技術壁壘。

      ②適應我國出口貿易需要,調整我國標準結構。我國目前是以國家標準為主體,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 企業 標準相互協調配套的標準化體系,改變了無標生產的狀況。

      ③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的活動。wto要求成員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我國作為 發展

      2.2 我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時,企業應該和政府緊密配合,制定企業的應對之策。面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掌握wto的游戲規則和tbt協議的要求,熟悉目標市場的有關規則和標準。企業要從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獲益,就要熟悉、掌握wto的游戲規則,以減少進入國際市場的盲目性,必要時運用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己的權益。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