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城市設計概述

      城市設計概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城市設計概述

      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第1篇

      一、室內設計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1、傳統學院式課程設置偏理論化,缺乏市場基礎

      目前,大多數民辦高校高職高專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在本科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形成。而這種本科傳統的精英教育的思維和培養模式,不利于高職學生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缺少與市場結合的實踐類課程。同時,傳統藝術類專業本科“重藝術,輕技術”的課程設置模式同樣延伸到了高職高專課程設置中,而這種在這種情況下造成了高職高專學生畢業時存在的普遍問題:藝術修養低,技術不扎實。動手能力差。帶著這種問題進入職業崗位后最直接的表現現象為“眼高手低”,從而無法適應職位的需求。

      2、課程結構設置缺乏優化,不能突出高職高專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藝術類的課程設置從課程內容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綜合課和專業選修課,而從這些分類中不難看出開設的課程門類與本科藝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相比較基本沒有變化,而高職高專藝術類的學生需要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就只能對開設課程的課時進行壓縮調整。但是這種課程門類廣但課時短的課程開設方式無論是從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深度,還是從教學效果方面都無法滿足高職高專藝術類專業培養高技術職能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高職高專的藝術類課程設置缺乏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過于學院化。課程內容的分類與課程之間的關聯性由于缺乏足夠的學時造成知識重復出現

      3、學期式課程安排體系影響課程課題完成質量

      目前,高職高專藝術類專業的課程開設方式為學期式,即每一門課程按照學期制安排,同時開設若干門課程,每周保證22-24課時量,這種課程設置方式在一定階段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民辦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但是隨著高職高專的轉型發展,目前的這種課程設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專業的發展需求,學期式課程設置使設計類專業的專業課之間缺乏銜接性。每學期同時開設的課程之間具有相應的銜接及關聯性,這樣使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入難,但是學期型課程設置無法體現這種特點,造成本應該是按照先后順序銜接的課程內容同時存在,從而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時出現知識盲點,造成專業知識不扎實現象。課程內容一般按照基礎-專業這種模式進行授課安排,同一周2-3門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在課程前期學生的精力尚可,但是在后半學期隨著每門課程專業程度的深入課題的復雜化,過多的大作業同時出現,大部分學生對課題的完成度無法達到教學效果。

      二、室內設計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課程設置其表現形式既是課程體系,又稱課程結構,它是教學計劃的精華。通過對西安翻譯學院高職高專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陜西省室內裝飾行業從業人員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調研,結合陜西省經濟發展情況,對西安翻譯學院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改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初步擬定出西安翻譯學院室內設計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

      1、精簡課程內容,突出專業特色化課程

      結合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市場需求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綜合課和專業選修課課程進行調整,并對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重新確定。高職高專的課程主要集中在5個學期內完成,公共基礎課占30個學分,其中使用英語占12個學分即216課時。英語作為西安翻譯學院一個特色課程,對大部分專業的學生有極大的提高,但是對于藝術類的專科生而言,其入學英語水平低于其他同等專業學生水平,并且根據藝術生的特點,在五學期中他們的英語水平沒有太大的改變,因此可將該課程的學分減少以增加其他技術型課程的學分,以滿足高職高專技術化人才的培養。對目前開設的9門專業基礎課進行調整,將《專業英語》、《應用文寫作》兩門課程取消,將《效果圖技法》課程的學分由6學分增加到8學分,課程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進行調整。同時在專業基礎課課程中增設2學分的《場景速寫》課程,通過該課程以提高學生對空間、構圖、透視等內容的訓練,同時亦能為手繪效果圖技法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課程內容應有側重點例如《素描》課程,可根據室內設計技術的專業方向進行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內容設置,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空間及結構的訓練上,加強學生通過本門課程訓練學生的空間感等教學內容。對超出高專高專學生承受能力的課程應將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行調整,例如《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這門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后續課程有很大的關聯,但是現在的課程內容無論從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了專科學生的學習承受能力,以至于出現了學期末學生大部分不及格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應對本門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收縮刪減調整,以適應教學要求。專業綜合課程作為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的核心,調整課程內容時應從培養目標、市場需求、專業特色的角度來進行。《室內設計》課程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存在“廣而不專”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將本門課程進行細化,分為《住宅室內設計》、《辦公空間室內設計》、《展示空間設計》,使學生對室內空間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同時有更多的學時將各類室內空間進行設計訓練。計算機輔助課程目前開設3門,從課程的整體效果角度考慮將《CAD》、《3D效果圖》兩門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這樣可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合理的進行學時分配,同時將《計算機圖象處理》課程更名為《計算機圖形圖象設計》,在原有《Photoshop》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增加《CorelDRAW》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后期處理的需求,并且將該門課程安排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之后。《店面設計與景觀設計》課程為兩個完全不同方向課程的綜合,店面設計在《展示空間設計》課程中存在,因此將課程更名為《景觀設計》旨在于學時掌握必要的環境藝術設計知識。

      2、靈活授課設置,使課程內容銜接合理化

      為了實現各課程間在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互相配合和銜接,將現有的課程授課方式調整為學期式、階段式課程授課方式相結合。公共基礎課保持學期式課程授課設置方式不變,但是盡量將課程安排在下午,這樣能保證專業課程的授課效果。專業基礎課采用學期式和階段式兩種課程設置方式相結合,如《場景速寫》、《效果圖技法》等課程,這類課程不需要過密集的訓練,需要長久的練習,保持對課程的熟練,因此采取學期式的課程授課方式;又如《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由于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的學生為文科類生源,對于該門課程的課程內容理解力差,學期式的授課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課程內容知識的堆積速度,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充足的理解和解決的時間,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其它課程如《素描》、《色彩》等課程每周4學時的課程設置方式使學生無法進行長期作業創作與訓練,只能進行短期作業,從而出現了學生專業繪畫水平不升反降的現象,因此將課程改為階段式授課使學生能夠在完成課程內容的同時并通過集中訓練使專業水平得到提高,為專業綜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專業綜合課采取階段式課程設置方式,專業綜合課課程內容之間具有相應的銜接及關聯性,如學生應先學習《裝飾材料》課程對材料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再學習《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時對課題設計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另外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內容同樣有著知識點的先后銜接,階段式課程設置能夠使學生將同一門的課程知識進行集中的學習和消化,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教學的效果。專業綜合課按照課程內容的先后銜接順序進行設置,即在同一學期內同時開設多門課程,結束一門課程后再開始另外一門課程。這種課程設置不但解決了學期式課程設置方式下課程內容缺乏先后順序從而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時出現知識盲點,造成專業知識不扎實現象,而且使學生對每一門課程的專業知識的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同時也避免了學期末課題設計集中學生應付作業的現象。

      三、結語

      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電子技術綜合設計;實踐能力;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2-0113-0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ZHOU Tao, ZHANG Ruimin, LIU Qiao, LI Shuanming, ZHONG Furu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method, examination method and teaching effect. The reform of the integrated design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integrated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1 引言

      隨著石河子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以及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思維人才目標要求的提出,實踐教學環節作為工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成為當下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電子技術綜合設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實訓類課程,是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成長的必由之路。由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制作和自行調試電子電路,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綜合模擬、數字、高頻電路知識,解決電子信息方面常見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電子電路設計與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調試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開展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 現狀

      以往的教學安排中主要側重電子電路的設計和仿真,留給學生自己用于思考和設計的時間有限,設計基本停留在紙上和計算機上。因此,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雖然W生在參加接下來的相關課程的課程設計、大學生訓練計劃、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畢業設計時理論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但實際設計和調試時卻出現大量問題很難得到快速解決的現象。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目前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提出的要求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

      3 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

      電子技術綜合設計課程的改革與探索主要從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實施、教學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

      課程目標 電子技術綜合設計將學生已學過的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以及高頻電路等課程的知識綜合運用在該課程中[2],從而培養學生具備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選擇,電子電路仿真和電路設計軟件的使用,電子電路的分析和設計以及實際應用電路項目的開發、管理等綜合能力,使學生切實經歷從原來課本上的電路到EDA軟件的仿真電路再到實際看得到、摸得著的電路的實現過程。該課程是對現有課程體系的完善和補充[3],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校級SRP(Student Research Project)活動、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以及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等專業競賽的興趣和畢業設計的質量與水平。

      教學內容 課程的主要內容按照基本知識驗證、專業知識綜合、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的原則進行安排,主要包括:常用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常用電子測量儀表的使用;電路仿真軟件的使用;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實現;電子電路系統設計方案提出、論證、設計、元件焊接、系統調試;撰寫總結報告、答辯等。

      1)常用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主要講解電阻、電容、電感、電位器、變壓器等常用元件的區分,還包括一些電子常用術語,比如單面板、雙面板、焊盤、焊接面、虛焊、橋接等。

      2)常用電子測量儀表的使用:包括萬用表、示波器、函數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的基本使用方法。

      3)電路仿真軟件的使用:主要講解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的使用。

      4)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實現:Altium Designer軟件中電路原理圖的繪制和PCB圖的繪制方法。

      5)電子電路系統設計方案提出、論證、設計、元件焊接、系統調試: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設計題目,每組經過方案的提出、討論、修改、教師審核、論證后設計出電路仿真圖,仿真沒有問題后設計PCB圖,然后制成單面板進行元件焊接、調試。

      6)撰寫總結報告、答辯:系統設計完成后,每組撰寫總結報告,提出系統的優點和設計不足,以及設計過程中自己的心得體會,最后制作幻燈片進行課程匯報答辯。

      教學實施 在完成各個教學內容時,課程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個教學過程分為4個項目進行,通過項目的完成,學生逐步完成課程的學習,綜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

      1)基本元件及電路測試項目。教學內容的前兩部分講解完成后,要求每個學生進行基本元件參數的測試、電路虛焊、雙面板線路測試等。通過該項目,學生掌握電子元件與電路測試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

      2)電子電路設計和仿真項目。在該項目中,教師首先講解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然后以實例設計一個兩級晶體管放大電路。在此過程中,教師從元件參數的選取、放大倍數的計算、系統測試和修改等方面給學生進行講解。講解完成后,學生參考實例設計一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晶體管放大電路作為練習。練習完成后,全體學生設計一個波形發生電路用來產生方波、三角波信號。學生設計過程中可相互交流,碰到問題可詢問教師,最終完成項目預期目標。該項目完成后,學生可以掌握電路仿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電路設計的基本原則。

      3)電子電路制板與焊接調試項目。前兩階段的項目完成后,教師講解電路制板軟件Altium 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腐蝕法制作單面電路的流程,講解和制作過程以上一個項目中的兩級晶體管放大電路為例,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有問題可隨時提出,教師進行解答。最終要求學生自己實現一個兩級晶體管放大電路的印刷電路板的繪制,以及電路的腐蝕、焊接、通電調試。通過該項目,學生掌握了電子電路從書本的理論知識到實物實現的過程。

      4)C合設計與總結項目。學生按學號進行隨機選題,題目內容涵蓋模擬電路(如連續可調直流穩壓電源)、數字電路(如循環彩燈控制器)、高頻電路(如小信號阻容耦合放大電路設計)。題目選定后,題目相同的學生分成一組,組建項目小組。項目組成員提出設計方案,經過理論論證,設計完成仿真電路和PCB電路,然后采用手工腐蝕法實現電路系統的板面布線,最后進行元件焊接和調試。系統完成后,整個課程基本接近尾聲,每組學生要對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匯報答辯。通過該項目,學生掌握了復雜電路的設計與實現,以及團隊合作完成項目設計、管理、總結的過程。

      教學方法 課程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理論課程完全靠教師講授以及實驗課程以學生動手為主的模式,采用教師講授、項目訓練、學生參與設計和討論、分析講解和答辯的形式。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設計思路,充分調動積極參與的興趣。

      考核方法 課程的總評成績由5個部分組成:考勤10%+課程表現10%+項目完成情況30%+課程答辯情況20%+課程報告30%。新的考核標準打破原來課程總評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設計成績兩部分組成的模式,主要以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參與度和完成度作為考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效果 經過兩周的項目驅動訓練和實踐環節的總結,學生對于測量儀器的使用更加熟練,對常用電子元器件的選用和封裝了解得更為清楚,對電子電路的設計和實現更加有信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結論

      課程改革和實踐在石河子大學電子信息工程2012級、2013級和2014級為期兩周的電子技術綜合設計課程中進行,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安排和各個環節的設計比較歡迎,加大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側重基礎能力培養,將項目管理理念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加大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后續的畢業設計和課外科技活動中凸顯了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大鵬,黃沛昱.“電子系統綜合設計”課程建設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36(6):41-43.

      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城市電網;規劃建設;改造

      城市電網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繁榮的現代化城市離不開安全可靠、電能質量優良的電力系統支持。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面積不斷的擴展,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用電需求對城市電網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經濟起步較晚的城市,薄弱的電網基礎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

      1 城市電網規劃

      城市電網的建設應配合城市的發展,堅持“服務于城市、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發展”的方針,從木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要做好城網建設的整體規劃,精心設計,才能建設網絡結構合理、設備先進、高可靠性、高電能質量的城市電網。一個安全、可靠的城市電網離不開合理的城市電網規劃。城市電網規劃作為城網建設和改造的指導思想,必須與城市建設相協調。

      1.1城市電網規劃應納入城市建設和改造的統一規劃

      隨著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規劃中的功能地域的劃分越來越明確(如行政金融中心、工業發展區、高新技術發展區、新型生活區及度假別墅區等),不同的功能分區,電力需求及負荷的特性都有不同的特點。新舊城區的不同城市環境,也需要不同的電力網架。因此城網規劃應滿足城市建設的不同的用電要求,同時城市規劃也應為電力建設預留相應的變電站站址及電力線路走廊。

      1.2電力負荷預測是電網規劃中的基礎工作,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電網規劃的質量優劣

      電力負荷預測結果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果處理不好,負荷預測的精確度就會大大降低。因此電力負荷預測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2.1 指標制定要適宜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經濟增長己逐步由過去的增量型轉向增值型,由能耗型轉向技術節能型。因此在負荷預測中,需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的目標,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來制定相應的指標。特別是對于負荷地理分布預測的應用上。

      1.2.2選用適當的負荷預測方法

      不同性質的用電負荷有不同的負荷特性,不同的負荷特性適用不同的預測方法。而每一種算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適用場合,選用不適當的預測方法將會使結果產生很大的偏差。

      1.2.3原始數據必須準確

      負荷預測是要從歷史數據中尋找規律性的東西,而歷史數據不夠準確都會使這些規律扭曲變形,進而影響負荷預測的精度。

      2建設城市高壓配電網

      城市高壓配電網是指電壓等級110kV級的配電網。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電網的迅速發展,110kV電壓等級電網已逐步降低為配電網。一個可靠、合理的110kV網架是城市中低壓配電網安全、可靠、靈活運行的物質基礎。高壓配電網的建設是以優化電力網絡為目標。

      2.1增加220kV變電站布點

      以220kV線路為骨架,110kV線路深入城市負荷中心作為城市高壓配電網的建設目標。在經濟許可的條件下,適當增加220kV變電站的布點,使110kV供電網絡結構得到優化,同時得到更為可靠的供電支撐。

      2.2調整110kV網絡結構

      原有城市110kV配電網多以環形供電網為主,110kV變電站之間存在110kV電能轉供功能,導致保護配置復雜,運行操作頻繁,可靠性較低的現象。隨著220kV電源點的增加,110kV網絡結構的調整成為可能,對原有的變電站進線可根據220kV電源點的位置,在原有的110kV線路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新建的110kV變電站應按終端型考慮;適當保留部分110kV聯絡線路,開環運行。盡量簡化110kV網絡接線,使城市110kV網絡結構逐步從環形向星形網絡發展,從而使城市高壓配電網更加可靠、靈活。對于城市110kV線路的接線方式盡量減少“T”接方式,防止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發生。

      2.3增加110kV變電站布點,提供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隨著社會對電力需求的增大,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提高110kV變電站的主變容載比。對原有的110kV變電站需根據負荷情況增加主變,以滿足供電安全“N-1”的要求。新建變電站應有2~3路電源接線;主變壓器按3臺配置(主變容量40~50MVA,低損耗,有載調壓);規劃主變容載按2.0考慮;無功容量應按主變容量的25%配置;l0kV主接線采用單母線4分段的接線方式。同時對原有變電站的10kV負荷進行割接,盡量提高老站的主變容載比使負荷轉供的功能逐步調整到城市10kV配電網上。為適應城市建設對變電站小型化的要求,在設備選型時盡可能采用GIS、Pass等配電裝置,同時對關鍵設備選型要盡量選擇科技含量高,可靠性高的設備,若經濟許可則可選用進口或合資品牌。

      只有一個強大的110kV高壓配電網架,才能支撐城市中低壓配電網安全,可靠,靈活的運行。

      3 建設和改造中低壓配電網

      城市中低壓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工程必須根據原水電部和建設部頒布的《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和國家電網公司2003年頒布的《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導則》,以本地區的城市中低壓配電網規劃為指導,以提高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和節能降損為目標,分期分批進行。

      3.1明確供電范圍

      中低壓配電網應根據高壓變電站的分布、負荷密度、運行管理的需要和參照城市行政分區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分區配電網。分區配電網應有較為明顯的供電范圍。并根據變電站站點的增加,及時調整配電網絡。應注意控制中壓配電網的供電半徑,擴大中壓配電網的覆蓋范圍。配電變壓器多布點、小容量。

      3.2合理選擇中壓配電網的網架結構和配電設備

      中壓配電網應盡量形成環形網路,開環運行,以便在事故和檢修情況下轉供部分負荷,縮小停電范圍。這就要求中壓配電網具有一定的備用容量,以滿足“N-1”要求。

      根據變電站布點及不同的負荷性質,選擇l0kV線路環網供電方式。一般情況下可選擇“二減一”的環網方式(見圖1、圖2)兩回饋線原則上來自同一變電站不同段母線或不同變電站,每回饋線的最高負荷應控制在安全載流量的50%以下。對于城市中心及負荷電流大于安全載流量50%而低于66%的線路可采用“三減一”的環網方式(見圖3),三回饋線原則上來自同一變電站不同段母線或不同變電站(電纜線路適用)。

      圖1電纜線路“二減一”環網結線

      圖2 架空線“二減一”環網結線

      圖3“三減一”環網結線

      中壓配電網應選用短路容量能滿足長期發展需要、可靠性高、體積小、維護工作量少和操作簡單的新型設備,如柱上真空開關、環網柜及各種新型熔斷器。隨著用于環網柜中開斷電流630A斷路器(SF6或真空)價格的下調,可逐步選用斷路器作為聯絡設備,以提高中壓配電網可靠性及自動化水平。

      3.3在中壓線路電纜化及架空線路絕緣化間取得平衡

      隨著城市建設的逐步發展,對中壓配電線路的電纜化要求越來越高,但電纜線路的建設投資高,且電纜路經受到城市規劃的制約,應結合城市電網的長遠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的統一規劃中,逐步進行,一次投資一次建成,避免重復投資。

      應充分利用公用架空線路,并逐步完善,實現絕緣化、規格化,增強其供電能力,提高安全可靠性。隨著城市建設和改造的不斷發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逐步發展電纜網絡。

      特別是老城區的改造,應加大架空線路絕緣化的進度,老城區街巷大多狹窄彎曲,地下管線復雜,難于滿足電纜敷設的要求。10kV架空裸線配電網與城市建設、供電安全的矛盾十分突出,易發生線路和人身傷亡事故。架空導線絕緣化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

      3.4低壓配電網

      低壓配電網應力求接線簡單,安全可靠,重點應放在提高電壓質量,降低線損的工作上。低壓配電線路應以配電變壓器為中心采用放射式結構,嚴格控制供電半徑,與相鄰配電變壓器間設置聯絡開關,事故時可倒閘操作;低壓主干線的截面選擇應考慮10a的發展需要,一次建成;公用配電變壓器應同時考慮同時安裝無功補償裝置。

      3.5配網自動化

      配電網自動化的實施涉及的面廣,工程集成的難度也很大。在實施前必須把目標搞清楚,并應清醒地看到搞配網自動化的投資很大,在技術上又牽涉的因素多,而且管理體制也需相應改革,一般都先從饋線的運行及饋線的自動分段入手(能自動進行故障定位、故障隔離及恢復非故障區的供電等),采用重合器和分段器等設備,并按地區徹底改造配電網的結構,才能為實現配網自動化創造必要的條件。此外還應和當地的調度自動化工作緊密結合,以進一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4 結語

      在現代城市電網建設中,單憑經驗或“直觀法”的做法已經過時。做好電網規劃,優化電網系統結構,全面推進調度管理自動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和配電自動化已成為電力發展的需要。通過技術論證和經濟效益分析,把電網建設成一個結構布局合理,供電能力強,運行、調度靈活,安全可靠,電能質量好,自動化水平高,網損低的優化電網,為我們城市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志遠.配電網絡發展與規劃[M].學出版社,2008.

      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第4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改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生活中設計無處不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高校在設計課程體系安排上卻變化微小,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是大部分的課程教學都停留在簡單的老套的理論上,忽視實踐中的運用,學生畢業后不經過實踐鍛煉很難適應社會需求,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必須成為重點,根據社會的需求調整課程的結構,逐步完善實踐教學的體系。

          一、從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現狀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從最初的簡單的三大構成發展到今天的平面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諸多專業方向,可見其發展快速,發展越來越全面。體現出它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綜合性強、處處與實踐掛鉤的專業。在日常教學中理論部分必須通過實踐來驗證它的可行性,藝術設計觀念必須物化才能體現它的實用性。

          藝術設計作為一門潮流專業,其目的是為社會經濟帶來實際效益,同時改變人們的審美標準,改善生活質量。為社會培養敏銳的實用型和創意型設計人才。因此,在安排設計課程時不能只以理論教學為主,要安排與理論相符合的實踐課程,理論結合具體的實踐才能驗證理論的可行性,才能在實踐中完善理論。在教學中,單一的理論學習,學生無法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只有加入大量的真實課題設計,學生才能體會到平時的理論學習并不是空談,是和真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才能更投入、更積極的學習。在實踐教學中,如涉及到客戶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學生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市場考察,和相關的市場調研,結合客戶的要求做出滿意的方案,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教學,學生不僅了解了大眾的心理,市場的需求,同時也鍛煉了自己實際的創作能力和解決具體方案的水平。理論聯系實踐,理論離不開實踐,特別是藝術設計這門與時俱進、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更離不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是能否為社會培養優秀設計人才的關鍵。

          二、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的具體改革措施

          1、創新思維與實踐課題的融合

          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著鮮明個性,每個人的審美、創意、藝術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有著強烈的、習慣的自我審美標準,在面對具體的實踐課題時,很少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大部分是在表現強烈的自我審美,導致很多作品太過于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不能充分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有時客戶、使用者大多數沒有受過藝術教育,也沒有高的審美水平,憑著自己習慣的審美要求對設計師提出各種各樣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計師的創作,大部分的設計師從最初的個性鮮明,創意無限,成為只為滿足客戶要求但毫無創意的模式化創作。如何平衡學生創意和具體實踐課題之間的關系成了實踐教學的難點。

      城市設計概述范文第5篇

      關鍵詞:排洪改造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1 工程概況

      該排洪改造建設工程位于藝海路東側,我單位施工樁號0+210~0+480,長270m,為單室C20鋼筋混凝土箱涵,底寬4m,高2.4m。開挖土方6308.4m3,共用C20混凝土1345.95m3,C10混凝土98.55m3,鋼筋87.88噸。其中D1200排水管道長62.7m,磚砌1750×1750檢查井三座。

      2 施工主要技術措施

      2.1 現場施工測量放線 根據測區范圍內有關基準點、基準線、水準點的基本資料和數據,組織測量人員用全站儀對其進行復核。如發現有不符之處,將立刻以書面形式向工程監理反映,共同進行核實。根據測量基準點增設控制點,組成一個平面軸線控制網,這些增設的控制點必須完全吻合工程監理提供的測量基本數據,且滿足規定的施工測量精度要求。同時保護和保存好全部測量基準點和自己增設的控制點,使之容易進入和通視,防止移動和損壞。

      2.2 基礎土方開挖施工方法 土方開挖應從上至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杜絕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懸的開挖方法,施工中隨時做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排水,開挖過程中避免邊坡穩定范圍形成積水。本工程表層土方可全面開挖,采用挖機挖土,人工修整的施工方法,在槽底兩側設抽水機抽排水,以保證邊坡穩定、基底無積水。

      為防止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挖機一般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人工配合機械進行邊坡修整和清理,保證邊坡坡面的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機械進行邊坡修整時適當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確保邊坡施工外表整潔美觀。棄碴不亂堆亂放,不污染環境。棄碴場做好擋土、排水溝等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周邊環境。

      各層土方開挖后,新的開挖作業平臺四周做好排水溝排水,平臺面須修整成自然排水坡地狀,防止積水或坡面被沖刷。

      2.3 箱涵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安裝底模板綁扎鋼筋隱蔽驗收混凝土澆搗安裝注身內側模板立支架及注頂模板綁扎鋼筋注身外側封板及拉桿檢查隱蔽驗收澆搗混凝土養護。

      2.3.1 模板制作及安裝方法。①整個箱涵統一使用竹膠模板、鋼管支架。頂板采用滿堂支架,模板安裝與鋼筋安放協調進行,做到支前放樣、架后檢查,確保符合設計尺寸要求。②安裝模板時,根據外緣線控制樁拉通線,準確安裝模板的本面位置,標高用水準儀和連通器平水管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模板頂標高即為設計混凝土面標高。③混凝土墻封模前要先將沉降縫止水帶安裝好,位置準確,將水平縫表面的浮漿鑿去,鑿毛,清理松動的石仔,并將其表面沖洗干凈。

      2.3.2 鋼筋制作及安裝方法。①鋼筋加工制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檢查后,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驗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②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后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③鋼筋綁扎前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是否有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彎頭是否準確,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綁扎。④鋼筋綁扎完畢后及時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隱蔽驗收,做好隱蔽簽收記錄等資料,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2.3.3 混凝土

      澆筑施工方法。①采用商品混凝土,生產商品混凝土前,與供應商聯系,并提供設計強度的設計標號,外加劑要求和坍落度要求,本次澆筑數量等。②箱涵分二次澆筑,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倉面的雜物是否清除干凈,基面是否鑿毛并沖洗干凈。先澆筑底板至底板承托頂面,按施工縫處理后,再澆筑墻板和頂板混凝土。混凝土澆搗順序施工、分帶澆筑,形成流水作業,但澆搗下一帶與前一帶已澆混凝土必須是尚末初凝之前。③混凝土澆搗過程中注意保護鋼筋,確保其位置不發生偏離,同時確保止水帶安裝位置。④已澆灌的混凝土在終凝6小時后及時派專人負責澆水養護,濕養護期不少于7天。特殊天氣應采取覆蓋措施。

      2.3.4 檢查井的施工方法。①檢查井的砌筑待箱涵混凝土澆筑7天后方可進行。②砌筑前,先用水將紅磚濕透,按配合比要求,把水泥砂漿拌合均勻,方開始砌筑。③砌筑的井壁必須圓順垂直,砂漿飽滿,灰縫平整,抹面壓光無空鼓裂縫。爬梯安裝位置準確,不得松動,井座井蓋完整無損,安裝平穩。

      2.4 管道施工 在該工程箱涵管道施工中,我們嚴把管材質量關、管道接口關、檢查井砌筑抹面關,加大抽排水力度,以保證施工質量。管道安裝由下游往上游逐節推進,接口采用橡膠圈柔性接口。

      3 安全、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制措施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一直貫徹整個施工過程。

      加強安全生產的意識、強化管理,全面貫徹執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技術規范》是本工程實現無傷亡事故、無火災、無中毒、無重大設備事故等六無安全目標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本項目雖然靠近藝海路,但我公司對施工現場進行圍護,封閉施工,確保不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贏得了一致認可的口碑。明確施工現場、生活區的衛生負責人,將各項衛生措施、制度落實到實處,為作業人員營造一個衛生、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確保施工進度,施工中以總進度網絡為依據,按不同施工階段,施工方法和不同專業工種分解為不同的進度目標,以各項技術、管理措施為保證手段,進行施工全過程的動態控制。

      4 工程質量情況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