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牧獸醫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
職業教育正經歷從工業社會到信息與服務社會的深刻轉變,中職教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有它的特殊地位,要完成為社會服務的使命,必須與時俱進,通過方法變革與更新思想,達成目標。以畜牧獸醫專業教育教學為例,探討專業改革方法。養殖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關系到民生溫飽諸多問題。故搞好養殖業生產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現狀
1.教學設施及條件
畜牧獸醫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在中小城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參差不齊,難以投入資金改善實驗實習條件,教學設備不足、設備老化是普遍現象。專業教師由于學校缺少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對畜牧獸醫新知識、新技術缺乏必要的學習和了解,知識和觀念落后于形勢的發展,這是無法提高畜牧獸醫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2.學生現狀
中職學校入讀門檻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弱。初步分析有以下幾點:1、榮譽感和自信心不足;2、自身刻苦鉆研精神不夠;3、學習能力或智力、記憶能力較差;4、教育接受方式不適應;5、部分學生有與智力因素無關的“讀寫困難癥”。
3.內容、方法和手段
目前中專畜牧獸醫專業的設置和課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較早的水平上。專業課程內容簡單和籠統,所學的專業課程中,部分對學生進入社會后所從事的職業沒有太大用處,而許多實用性強的課程和畜牧獸醫專業技術卻又沒有學到。學生除了學習畜牧獸醫的基礎理論、簡單的動物飼養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畜牧獸醫應用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方法,特別是新的畜牧獸醫概念和專業化、規范化的應用技能的培養。
由于中職學校對畜牧獸醫教學投入的缺乏,學生的實踐機會不足,缺乏系統的畜牧獸醫操作實踐的培訓,我們花二至三年培養出來的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就其畜牧獸醫操作實踐能力而言,只能比社會上初中畢業的飼養員略強,一些畜牧獸醫的基礎操作能力如靜脈注射和接產等甚至還不如他們。由于教學設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課程無法開設或學生無從實踐。
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建設如果不進行改革,很難有出路。
二、專業建設和課革思路
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人文素質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表現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幾個方面。近年社會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動蕩,更加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對于當前學生迫切需要加強的自信心、職業生涯中的合作精神、紀律性和組織性的樹立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專門的模塊來實現,貫穿干整個專業的教學活動中。手段上必須抓住學生的特點,以人為本,靈活多樣,切實收到教育之實效。
2.改革專業課教育,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1)進行課程改革、突出技能培養。畜牧獸醫專業范圍廣、課程多。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職業實際需要,部分課程以及內容應該進行調整。《寵物馴養與疾病防治》課時量大,缺乏材料,學生很難有感性認識的機會,學生學習難度大但一般來說,和應用類課程關系不是很大。這類課程內容可以精簡,或作為拓展型課程來學習。
(2)改進教學方法手段,突出實踐教學。在突出職業技能為目的的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體會和發現,概念的掌握能夠滿足職業需要即可,這也適合于現狀。事實上,任務驅動法和項目教學法是非常適合干畜牧獸醫專業教學的。
任務驅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任務中心,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實踐活動。在畜牧獸醫應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先創設情境,既而提出任務要求學生讓學生討論、分析,并著力去解決。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經驗為中心。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時,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利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成就,幫助學生提高學習信心。
三、評價體系
除筆試外,應加大實踐考試的分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兩種。
1.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
2.實踐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礎考核和能力考核兩種。
實踐基礎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實踐能力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以課程設計作為考核依據,根據學生對課題完成的程度、設計的效果和創造能力進行評分。
四、結語
一切從實際出發,中等職業教育也需要顧及現狀,以就業為主,再兼顧提高。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也開通學生提高學業水平的可能通道。使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根據各自能力和可能,各得其所。畜牧獸醫專業的建設和課程的設置,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才能使中專畜牧獸醫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使中專的畜牧獸醫教育事業更加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畢家駒.外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3):77-81.
[2]萬軍.淺論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 2012(5):357-357.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實踐
畜牧獸醫專業是中職學校中對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一門課程,為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質量,應當在當前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條件下,在畜牧獸醫專業實際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整合,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更好的滿足網絡技術條件下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需求,調動學生參與課程實踐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 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相關概念界定
就中職學校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專業課程內容主要包含動物解剖生理以及飼料營養的基礎知識等,以培養多元化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生產服務一線操作人員為主要培養內容,以應屆初中畢業生為主要招生對象。
信息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形勢下以計算機為主的一種技術形式,實現了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有機融合,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在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融合,能夠實現對信息資源以及信息方式等進行合理利用,推進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習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內容深化到學科實踐活動中,促進信息技術與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理論的不斷深化,促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信息技術可以稱得上是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一種有效的輔助工具,對于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相關實踐研究表明,在中職學校實際教學活動中,將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進行有機整合,能夠在優化教學結構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參與到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中,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并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將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教學結構,為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可靠的基礎。
在認知主義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信息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動,主動發現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實現了分工協作和有效思考,促進了建構主義的順利實現,深化了學生對畜牧獸醫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啟發學生自主發現知識內在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并將理論知識合理應用于實踐活動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促進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2 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的模式建構
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效的運用到畜牧獸醫的專業課堂教學中,這是由于畜牧獸醫專業相關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是對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整合進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畜牧獸醫專業知識,充分利用其生動性、直觀性,互動性等特點,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
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還要多增加一個要素,這就是教學媒體。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將仿真演示模式運用于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來展示視頻內容,要求為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手術方法,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自主進行視頻點播與內容回放等可以反復觀看以達到明確的目的,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靈活性。隨著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不斷提高與完善,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其中的一些簡單步驟,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對比,類比。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某中專學校養殖科畜牧獸醫專業授課情況為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反復練習,學生在課后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復習,在充滿趣味性的同時,能將知識點反復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作為期末考試的重點復習資料。并且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重點的練習,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充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管理,針對中職學校學生頭腦靈活、貪玩、好戰等心理特點,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促進專業實踐技能訓練的順利進行。在智能訓練環節還應強調學生知識的鞏固,在腳本設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多動心思。
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培養在動物生產、飼料生產與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線工作的動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檢疫人員。為縮短學生就業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期,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部分。應正確看待它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顯微鏡結構的實踐技能考核。
3 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的具體建議
為全面提高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質量,在講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進行有機整合的過程中,應當合理優化教師資源,將教師工作重點從學生管理方面轉向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教學研究方面,以進一步提高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質量。當前畜牧獸醫仿真實訓系統正處于初期開發階段,在信息技術與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過程中,信息技術引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明顯增強,教師的工作量明顯減少,并且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中職學校學生參與專業課程實踐的積極性明顯增強,與此同時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畜牧獸醫教學中的作用,要重新認識中職學校畜牧獸醫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實現中職畜牧獸醫教學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庫建,明確硬件軟件是保障、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關鍵、教學設計是靈魂。中職教育發展的關鍵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課程整合教學的靈魂是課堂教學設計,教育者也要變成被教育的人,時時刻刻參加繼續教育,優勢互補,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
結束語
總的來看,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形勢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進步,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的難度也日益加大。為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中職學校應當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建構信息技術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整合的模式,并將其有效融入到現代化教學環境中,對教學資源僅限于優化利用,充分調動中職學校學生參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教學改革
我國畜牧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目前已經成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然而,這方面的高端科技人員和技術服務人員非常缺乏,農民的素質也不高,這些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2002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職業教育正在走向新的崛起,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但種種原因導致發展中仍存在著問題,職業學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依然面臨就業難、升學難、生源減少的困境,要走出這些困境就必須深入分析現在中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學上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應時有效的改革措施,力求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的畜牧獸醫專業人才,使畜牧獸醫專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1 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體系設計存在的問題
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課程體系構建方法不當、課程內容陳舊與重復交叉、課程名稱不能體現職教特色等方面。傳統的課程體系注重畜禽生產與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經營與管理、市場營銷及寵物馴養與保健等方面職業能力的培養。
1.2 教材部分內容過于精細,不夠實用
比如《家畜解剖生理學》中的細胞膜的化學成分主要由磷脂、蛋白質、多糖等組成,物質轉運形式包括單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等,這些內容對于中職生來說就過于精、過于細了,他們不可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就算勉強記住了,在現實工作中也用的很少。但很多中職學校的教材卻包含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而且老師也安排了很多課時去講授這些過精、過細的內容,結果是學生聽不明白、聽不進去,白白浪費了時間。
1.3 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方式落后,理論講授多,實踐操作少
職業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應有適當比例,應側重專業課教學。而目前的教學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課與專業課對半,甚至于在升學的情況下,文化課課時多于專業課;在教學手段上,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自身的問題,采用“黑板上種田”的普教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較直觀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多數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實操課比例一直偏低,如某中職學校的家畜病理學的教學,一共安排了80個課時,但很多教師把這80個課時幾乎都用在理論的講授上了,用來實操的不超過10個課時,結果學生只記住了一些概念,卻沒有真正的認識和掌握。
1.4 師資專業技能尚不能滿足專業需要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基本的文化課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我校的專業課教師雖然都是畢業于高等院校,但專業理論水平不足以適應當前畜牧獸醫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畢業后大多一直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從事專業實踐的少,教學上難以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原有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先進的畜牧獸醫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成為既有淵博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又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雙師型”的教師。
2 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改革措施
2.1構建“以就業崗位為依據,以生產工作流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隨著畜牧獸醫行業的不斷發展,職業崗位及其能力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必須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技能訓練為主線,以培養目標作為內容取舍與結構組合的標準,按照職業崗位對本專業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整合課程,精簡課程門類,避免交叉重復,在課程整合過程中要強調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基礎性與綜合性,突出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突破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課程體系結構與邏輯設計思路,根據專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以畜牧獸醫行業主要崗位的生產流程為主線,以實踐性教學為主體,即專業核心課程加專業拓展課程兩段式課程體系,將理論教學融入實踐教學中,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同時,按照不同的專業方向邀請相關行業企業技術專家來校舉辦座談會,討論確定專業方向的就業崗位、工作任務以及行業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任職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認真研究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拓展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是以培養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以不同專業方向之間的共同職業能力為基礎加以設計,避免以“知識”代替“能力”設計課程的傾向。專業拓展課程是對專業核心課程的擴充,在學習過程中允許學生按照個人興趣與就業需要進行選擇性學習,使學生主動適應職業崗位,增強教學的職業針對性,充分體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有利于學生職業、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
2.2 根據中職教育的目標改革原有的教材
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其所使用的教材必須具備新、實、變的特點。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須緊跟時展步伐,及時糾正傳統教材中滯后性和理論驗證性問題,與生產第一線的最新技術保持高度同步,且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實”指的是教材不僅要針對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還必須與企業、單位目前或將要使用的設備、技術相關聯,不過也要注意避免過分超前技能的出現;“變”指的是所使用教材應處于變化狀態,隨著技術、設備的進步而不斷更新,使學生所學技能有效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另外,有經驗的教師可以根據社會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自行編制教材,比如閹雞技術、人工授精技術都是社會上比較需要的,教師就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專門編寫這方面的教材。
2.3 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使用何種教學手段歷來是廣大教職員工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傳統的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大多采用掛圖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手法單一,還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科技水平的進步讓網絡互動系統、多媒體技術走進教學領域,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應用,此種教學方式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學生也容易被此吸引,進而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為此,中職畜牧獸醫專業教師應盡快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將與教學工作有關的聲音和圖像帶入課堂,高水平完成“實景”教學環境的構建,在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拓展他們的專業視野,以便使學生更好地將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
2.4 提高實操課的比例,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要積極開辦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在教學過程中,畜牧獸醫專業必須突出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包括課程的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專業技能考核、工種技能培訓與鑒定、執業獸醫師考試、畢業頂崗(實習)社會實踐活動等。要重視實踐教學,以培養具有實踐操作能力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使實踐教學由“驗證型、認識型、單一型”轉變為“操作型、設計型、技能型”。
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與一些條件較好的畜牧獸醫企業簽訂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協議,以促進資源共享,從而共同發展。逐步建立學校、行業、企業“互惠、互利、互動”的產學研運行機制,達到學校、企業、學生“共贏”的效果。根據生產需要,相對集中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畜禽飼養、管理、防疫、生產、銷售等崗位實踐,產學研結合,讓學生進入職業角色,熟悉未來的工作崗位,培養、鍛煉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提前適應社會、了解企業,畢業后就能適應畜牧獸醫行業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崗位。
2.5 師資力量建設
教學師資水平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他們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使他們逐步成為“雙師型”教師。學校可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到對口高校深造,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也可定期安排教師到現代化養殖場或獸醫站去學習實踐,學習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和診療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良好的師資隊伍。
3 結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能有更新更快的發展勢頭,經過一系列努力和改革之后,中職教育將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實踐能力、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宏偉.畜牧獸醫專業產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09,9(6):115-117.
With the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is widely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China's quality education prospective reform stunt, as well as thepowerful guarantee of modern education converting to the socialization and pragmaticisim. Applying multimedia teaching to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is an innovation and advancement in the husbandry field .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s variou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ctually project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Introducing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to thi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software will bring many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畜牧業,獸醫學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edicine
一、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特點與“教學信息化”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盡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本專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描述,或者用圖片和簡易模型道具等來提高學生的感官認知性,如動物疾病的病理變化、青貯飼料加工過程、雞的人工授精等知識點,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無法做到教學生動,更難以讓學生記憶深刻從而掌握專業技術要點。這一弊端在學生畢業后的工作中凸顯出來,許多學生在工作初期無法很快投入到工作第一線,無法真正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迅速應用到實踐中,甚至造成一些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高素質人才質量產生質疑。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
畜牧獸醫專業進行教學實習、實訓時,門類品種龐雜、投入巨大、運行成本高,這是各高職院校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即使是最簡單的教學實驗也面臨實驗動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學成本的問題:微生物學研究具有微觀性、傳染性,臨床獸醫學研究方向具有高風險性等,這些特殊的實踐教學難點難以使學生觀察到真實的現場、復雜的工藝過程,而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網絡共享視頻,實時互動地輕松解決這一問題。
二、圖文并茂,增加教學直觀性
畜牧獸醫課程不同于文化基礎課,它要使學生建立起一個立體的動態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課本內容僵化,特別是一些圖片資料不能充分說明問題,致使學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可使呆板的課本知識生動起來。例如我們在講“家兔的品種和習性”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在網上查閱不同品種的家兔圖片資料,把能說明問題有代表性的圖片粘貼下來,組成一系列不同品種的圖片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讓學生自己說出它們的體貌特征,特別是讓學生自己分析和比較,得出不同品種家兔的體貌差異,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分析和觀察得出的結論就很容易被學生接受,這部分知識掌握起來就容易的多。在講解家兔的習性時,可播放一段教學短片,展示家兔的幾個生活習性,讓學生從感官上認識,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過程從難到易的轉變。
二、信息廣泛,拓寬專業知識面
畜牧獸醫課程與其它的專業課程也有著較大的區別,其原因在于畜牧行業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新的養殖技術、疾病以及產品都在不斷的發展,特別是疾病知識整理方面經常出現新的疫病,同時人們也在不斷探索對付新型疫病的辦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課本上對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遠遠不夠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彌補書本上的不足,多媒體技術可以隨時采集信息服務教學。比如在講“禽流感”一節內容時,我們可以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上采集信息,及時了解國內外禽流感發生發展和蔓延的趨勢,掌握其發病規律、發病機理和發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這些知識是課本上沒有的,但這些知識對教學工作是相當有利的,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某些疾病發展的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得到的信息來源之廣、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資料不可比擬的,也為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結合實際,增強探索求知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把基礎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還要將新出現科技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的最后五分鐘利用多媒體手段介紹畜牧獸醫行業發生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比如近年來通過致病病毒和細菌的更新換代,不斷出現新型微生物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導致各種家畜的傳染病頻發。從2003年牛羊豬的口蹄疫到2005年的雞鴨禽流感,從2006年的豬藍耳病到目前牛布氏桿菌病,無不使畜牧業一次次遭受重創。很多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治措施我們不是十分清楚,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和研究動態展示給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想像空間,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
四、言簡意賅,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關鍵詞】 中職教育 畜牧專業 素質教育
一、中等職業學校畜牧教學的不足之處
1、教師動手能力較差,實訓指導能力薄弱。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實訓能力、水平,決定著實訓的成效。目前,在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教師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且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的比例較大,多數青年教師缺乏實訓執教經驗,實踐動手能力差已成為現實。
2、教學內容陳舊,滿足不了農業生產實踐的需要。21世紀,我國農業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而作為職業高中畜牧獸醫專業教學的教材卻還是原地踏步,仍沿襲傳統畜牧業的管理技術,現代畜牧業的知識內容占比例很少,讓學生感受不到新技術發展的迅猛,更滿足不了農村產業結構的需要。
3、辦學模式封閉,服務功能單一。近年來,職業教育受大氣候影響,招生和就業問題日顯突出,因此工作重點有向招生、就業方面傾斜的趨勢。職業學校在強化專業教學服務區域經濟和農村經濟方面較為薄弱。師資素質和知識結構與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不相適應,在社會服務和信息調查反饋方面欠缺,先進技術不能及時轉變為生產力,學校開門辦學教學改革力度不夠。
4、綜合實訓環節薄弱,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實訓教學規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實訓基地建設步伐緩慢,校內實訓基地規模小,設備簡陋,只能開展一些傳統獸醫的實訓,且校外基地的建設目前有些學校尚處于起步階段,很難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畜牧產業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技能訓練,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差。
5、學生學業成績考核辦法單一,只重視知識的考核。當前農村職業學校中,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辦法一般采用閉卷筆試,考試重點也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試題的題型基本是復習題的翻版,為了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學生通常被這種考試方式引到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的路子上去,直接扼殺了學生對畜牧獸醫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6、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手段相對落后。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填鴨式的“滿堂灌”。不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現場教學及探究式教學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由于資金等條件限制,有些學校先進的教學設施短缺。先進的教學手段不能很好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因此,在中職畜牧教學方面,我們必須在教育思想、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現實及時展的需要。面對中職畜牧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應當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要在教學當中注重學生素質方面的培養,推行素質教育。
二、中職學校畜牧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內容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以尊重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學生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人文知識、心理及生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
那么,中職學校畜牧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指的又是什么呢?具體來說,通過畜牧教學,讓學生具備以下素質:第一,文化素質方面:⑴正確掌握教材理論知識;⑵具有用應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的能力;⑶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第二,思想品德方面:⑴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⑵有刻苦耐勞的毅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三,技能素質: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為以后更高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在中職畜牧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