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城市; 園林綠化; 規劃設計; 創新
中圖分類號:S73 文獻標識碼:A
1世界園林發展的概況及我國城市園林建設的現狀
世界古典園林以中國園林、 日本園林、 法國勤諾特園林和英國風景園林為主要代表。現代園林從本世紀 20 、 30年代開始形成, 是把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的構思運用于園林設計, 講究自由布局和空間的穿插, 建筑群、 山、 水和植物相互映襯, 追求形狀、 質地、 色彩的抽象構圖, 還吸收了日本庭園的某些手法, 現代園林隨著建筑和造園技術的發展而風行世界。
近年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雖已得到極大發展, 但受經濟發展、 體制功能、 思想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 園林綠化規劃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 尤其是六大類綠地中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綠地、 公園綠地、 單位綠地等方面, 尚未擺脫舊有園林綠地的框架。
2 面向未來的城市園林綠化創新的任務與目標
80年代以來, 我國大力提倡城市園林綠化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系統、 美化城市環境, 為人為的生存提供適宜的環境, 因此國家將園林綠化水平有較大提高、 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作為城市園林事業和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
城市環境園林綠化創新的任務: 一是對城市建設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污染進行規劃治理; 二是對現存自然條件盡可能地加以保護, 并輔以人工手段輸入自然因素, 提高生態系統和綠地質量, 達到必要的生態效益, 盡力構筑城市完整的生態系統和綠地系統; 盡力通過自然山川的綠地系統, 形成城市良性氣流循環, 改善城市小氣候,最終緩解或消除城市的熱島效應, 為人類的生存提供適宜的環境, 為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綠化規劃設計創新的關鍵技術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園林綠化行業的規劃設計手段, 研究方法不斷改善, 對藝術的研究更深入,它們的結合使園林藝術的發展更趨完美和成熟。
3 . 1計算機的應用使傳承與創新進入一個新階段
計算機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 對園林綠化的研究方法更先進, 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虛擬技術的運用, 把園林綠化的相關因素, 如景觀生態、 行為心理、 綠量與景觀質量和數量的關系, 與土地的合理利用、 交通布局等進行模擬配置, 通過調整、 比較分析, 選擇出最佳方案。這種通過計算機進行的創作和可行性研究, 迅速而準確, 大大提高了設計質量。信息技術還有利于對規劃設計尋求更廣泛的合作, 集中多方智慧, 創造出更好的成果。計算機的應用還有利實現規劃設計與工程實施管理的銜接, 最大限度的保證設計目標實現。
為與規劃設計相適應, 在園林綠化工作中還應進行各種研究, 如植物育苗技術、 新品種的培
育、 病蟲害的防治以及綠地灌溉節水節能技術、 機械化施工技術等。只有通過科學技術的應用, 積極推廣科技成果, 園林綠化的傳承與創新才能得到技術支撐, 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3 . 2 藝術是園林綠化成功的重要標志
園林本身就是一門造型藝術, 始終和藝術相互影響, 共同發展, 成為優秀文化的載體, 貫穿人們的精神理念和價值的追求, 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詩歌、 繪畫是創作的藍本。園林設計師更把大地作為一張畫布, 通過造園技術用景觀實現詩歌、 繪畫的創作。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有利于設計師們不斷從現代藝術理論中吸取營養, 并通過先進手段把中國傳統園林造園的空間藝術、色彩藝術、 造景藝術進行科學的總結、 提煉、 應用到創作中, 有利于創造出高水平的園林佳作。園林綠化的藝術觀, 藝術素養直接影響到規劃設計的傳承與創新。古代園林大多是少數人享受的獨樂園 , 現代園林是人民群眾的眾樂園 現代園林性質、 風格、 用途的變化影響到藝術觀的改變。在規劃設計中, 傳統園林時空處理方式, 動
靜結合及植物配置等方法在現代藝術觀指導下,仍能將景觀與藝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為規劃設計增添光彩。
4 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人們的自然觀、 社會觀及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深刻的變化著。園林綠化事業必須符合這種社會進步生態觀、 人文觀的要求。
4 . 1人文觀
園林綠化為大眾服務的宗旨, 決定了其規劃設計應以人為本, 傳承與創新應符合人們心理、 生理的感受和審美情趣, 能否解決這一問題是衡量設計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4 . 1 . 1功能與需求
園林綠化功能具有多元屬性, 有改善生態環境、 美好城市、 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 減災避災、 改善投資環境, 促進旅游業發展等作用, 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園林綠化首要的功能, 這是規劃設計首先應該考慮的。綠地系統已由公共綠地、 住宅綠地、 交通綠地、 防護綠地及單位綠地等組成, 它們所發揮的功能有一定的區別, 應根據其具體功能進行規劃設計, 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4 . 1 . 2 美觀舒適
園林設計要立足于創造優美舒適的環境, 更好地為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服務。創建充滿生機的
植物景觀, 充滿活力的設施, 能使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體驗回歸自然的感受, 使身心得到休息, 喚起對生命的熱愛和美好感情的滋生, 啟發、 培育審美情趣和尊重自然、 保護自然的道德情操。因此,以人為本的觀念與對造園藝術的追求找到了結合點, 提高了對園林綠化傳承與創新的藝術要求, 使園林景觀的自然美、 社會美、 人文美更符合人的心
理、 生理對舒適度的追求。
4 . 2 生態觀
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物質享受, 也給環境帶來污染, 影響了人類自身安全, 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功能的園林綠化, 承擔了協調城市建筑和環境的重要任務, 在規劃時生態觀應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4 . 2 . 1綠地數量與質量并重
適宜的綠地指標是保證城市健康的最低要求, 是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綠量是指園林植
物莖葉所占據的空間體積及因此而發生的能量交換等。它是綠地植被類型與數量的結合, 是衡量綠地生態功能的指標。所以城市應根據實際情況, 參考先進國家地區的經驗, 把人均綠地面積等指標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同時提高綠地建設質量,把綠量、 綠地布局、 綠地穩定性和抗逆性、 物種多樣性、 地方性及自我維持機制很好地結合, 更好地發揮美好城市, 凈化空氣、 減少污染、 清新空氣的功能。因此, 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應在發揮生態功能上下功夫, 把生態觀視為傳統的延續和進步,使傳承和創新得到有機的結合, 實現園林綠化的形式、 內容和功能的統一。
4 . 2 . 2 尊重自然、 保護自然是核心
從繼承傳統園林精華和園林創新的角度, 以及更好地發揮綠地生態功能等, 都必須考慮地方性。生態恢復和重建的理論其核心也是尊重自然、 保護自然。因為地方的生物氣候、 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及由此而產生的傳統文化, 具有獨特性、唯一性, 是創作的基礎和源泉。比如農村中的小橋流水、 桃紅柳綠等田園情趣是居者在熟知當地自然基礎上創造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杰作。
5結束語
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加速期, 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 對生存空間的舒適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眾多城市追求的重要目標, 因此園林綠化規劃、 人性化的設計、 綠化樹種配置及其功能作用、 栽培技術的研究都需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以便更好地與國際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趨勢接軌。
參考文獻:
[ 1]王秉洛. 城市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特點和任務 [ J]. 中國園林, 2003, (1): 4- 6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下,中關村又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期,將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蜚聲中外的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譽為“中國的硅谷”。中關村示范區自成立以來,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高科技產業發展,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今,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下,中關村又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期,國務院近日批復原則同意《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綱要》對中關村賦予了全新的戰略定位,以五年為一個階段,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劃定了中關村未來發展的路線圖。
“十二五”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技術變革、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和不斷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北京要在全球和區域經濟分工中占領高端、爭取主動,必須把強化創新驅動作為重要著力點,圍繞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的首都經濟特征,使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為此,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全力以赴抓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切實發揮其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中關村成為創新戰略的重點,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它的發展關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乃至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功與否。《綱要》應運而生,意義重大,它是貫徹落文國務院關于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精神的具體部署,是促進首都經濟實現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也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
《綱要》提出,中關村要秉承面向世界、輻射全國、創新示范、引領未來的宗旨,堅持“深化改革先行區、開放創新引領區、高端要素聚合區、創新創業集聚地,戰略產業策滁地”的戰略定位,服務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設,力量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這樣的定位和目懷令人振奮,同時也意味著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關村示范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區域,同時也是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作為我國當之無愧的科學高地和高速發展的產業高地,創新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充分利用現有基礎、特色和優勢,做好《綱要》的具體落實工作,經過艱苦的努力,未來發展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中關村定能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個性化;方向
引言
目前,衡量城市規劃設計先進合理的標準正在發展潛移默化的變化,這其中以自然生態視角下的平衡理念,以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實用化理念最為突出。很多優秀的城市規劃設計也均是從上述視角展開的,體現出了以下幾種發展方向。
1 城市規劃設計的人性化的方向
城市是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產生的人群聚居空間。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體。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學習和所有社會活動都提托城市而展開。因此,城市的規劃與設計一定要堅持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舒適、安全、文明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設計恰恰就擔負著創造這樣一個舒適生活環境的責任,讓城市環境更加適應人的綜合需要,不僅是人性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的依據,也是人性化城市規劃設計的目的。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城市人性化設計的理念要求無論位于何地無論規模大小,都應該在基本設施與布局上公平均等。從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出發,對環境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其在完成對人的服務的時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在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應當更好地體現出對人的關注和關懷,在各項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上要體現出對弱勢群體幫助。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關注好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城市生命線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氣象災害預防等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質量,使之城市發展相適應。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是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規劃設計的重點關注點。
2 城市規劃設計的生態城市方向
生態城市是一個較新的概念,最早是錢學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構想。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的生態城市規劃已經發展成為包括提高經濟總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提高環境質量的綜合命題。生態城市規劃的關鍵是把生態觀念作為設計思維,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編制生態城市的規劃,需要建立健全由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要素構成的規劃指標體系。在編制城市生態規劃時,需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合理的確定城市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生態資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項城市活動按照生態城市的要求進行。同時要充分考慮對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綠地的保護。在完成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前提上,要認真做好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真正實現城市生態化的宗旨,體現出城市特有的生態環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風格和城市特點。運用生態建筑原理規劃設計居住區的布局,形成生態建筑與完善的基礎設施共同形成的物質生活環境、社會生態系統。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要堅持以下幾項基本的設計原則,一是要要堅持節能低耗無污染的原則,進行合理的布局;二是要充分利用生態技術對城市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有效處理。三是要利用好原有生態基礎,在保護的基礎上提升生態系統的實踐價值。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作為當前最為突出的發展趨勢已經得到了很多的應用,從實踐經驗上看,更好地利用自然生態基礎是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的的關鍵所在。
3 城市規劃設計的地域特點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區與其它地區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差異化的社會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環境中的日照、濕度、風向、溫度、風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質等自然現象;也包括社會文化特征中的社會體系、生活方式、人口結構、風俗習慣等人文現象。依托社會文化特性、自然地理環境、突出地域特色,也是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會在城市規劃設計者的手中,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其中更好地利用城市現有的地域特色,科學分析的城市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條件,區分優劣,博采眾長,發展與自身優勢條件相適應的特色城市是城市健康發展的選擇。城市不僅是居住地,更是一個活的文化遺產,如何使其更加和諧,更具生機和活力,并且不同傷害原來的脈絡和空間是地域特色城市規劃設計的現實命題。對于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規劃設計中應當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護中尋求發展的策略,規劃和設計要放眼全局,協調好改造與保護間的關系。二是在舊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來定位與發展最為最終目標,結合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需要,確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觀的保護內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調整空間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古城都經歷了多年的積累,是當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設是連續的過程,很多規劃和設計無法一步到位,在規劃和設計中要為未來發展留有空間和具體。總之,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尋找城市自身的優勢,發現這些優勢,利用這些優勢,發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需求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4 結語
本文對城市規劃設計方面應該遵循的相關原則和要求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城市規劃設計人性化、生態化、特色化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城市規劃設計者在實際規劃中把握方向,拿出更具特色的方案。
參考文獻:
[1]孟欣慧.城市綠地中園林建筑及小品規劃探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2.
[2]馮志剛.淺談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J].科技創新導報,2008,5.
[3]邵雅靜.規劃生態城市.發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6,1.
修編規劃工作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經過認真考察篩選,確定委托國內一流的城鄉規劃設計單位—上海復旦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
整個規劃編制工作共分前期準備階段、規劃編制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共3個階段,截止目前,經過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后,設計單位已完成規劃的初步方案。
首先將的文化反映到這一輪的規劃修編中。總體規劃大綱共用了13個章節闡述了縣城未來的發展方向、策略、規模等,總體上覆蓋了總規的方方面面。
特別是總則內的發展戰略,規定了的總體發展戰略為:生態安全保障人居環境,工業發展促進城鎮化進程,文化旅游帶動富民安居;
總體發展目標定為力爭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經濟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基礎交通明顯改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這些都是合適的充分吸納了縣十二五規劃的精神。結合我縣實際,一是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做好規劃工作的重要意義。
規劃修編是規劃期限要求,城市發展的需要,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需要。縣城總體規劃,作為一項全局性、綜合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盡管有其特殊的獨立性,但必須服從服務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單位都要從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加快全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規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實增強做好規劃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以赴抓好規劃修編工作。
我區現在在做兩件事情,一是發展工業,二是建設城東新區,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兩翼齊飛,雙輪驅動,只有這兩件事情都做好了,兩個輪子都轉起來了,才能加快我區發展。發展工業,要求我們打造工業區,引進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有根的產業項目。建設城東新區,要求我們規劃先行,逐年推進,使我區迅速向中心城區邁進,使我區為××做強做大作出應有的貢獻。那么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城東新區呢?建設生態文明新城區的戰略構想回答了這個問題。
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個戰略構想?首先,是我區發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時期內,我區必須以建設生態文明新城區為核心戰略,其他戰略任務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圍繞這個核心戰略來推進。其次,我們只要看一看××做強做大的整體態勢,就可以知道為什么要提出這一核心戰略了。
××市的城市建設是按照東拓、西進、南延、北突的思路推進的。東拓,是我區的城東新區和高新開發區的科技新城。這些年以來,城東的變化最為迅速,一些專家學者常常對城東的變化贊嘆不已。西進,則是西湖區的朝陽洲的開發建設,這塊××儲備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經啟動建設,并要將其打造成為“新四城”。南延,有××縣全力推進的南大門建設,將蓮塘縣城打造成昌南新區和××新城,并計劃以紅谷灘的標準建設和打造,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與××市區的無縫對接。還有青云譜區雄心勃勃規劃了一個新昌南城,并要將其打造成一個以產業為支撐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兩岸,建設大昌北新城的總體框架下,紅谷灘新區作為××市加快現代城市建設的核心區域,無疑處在領跑的位置。新建縣則以紅谷灘為依托,基礎設施與紅谷灘區全面對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將其建成大××的核心區,實現從城郊新建向××新城的歷史性轉變。××的未來到底屬于誰?這是一個房地產商在推介他的樓盤時說的一句廣告用語,卻道出了當今××各地城市開發建設的熱鬧場面和競爭態勢。
2008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全力推進城市建設的8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70億元。重點加快舊城改造建設,分期實施低洼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圍繞2011年承辦第七屆城運會,今后幾年××必將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在今年的在建項目中,與我區發展密切相關并具有戰略意義的幾個項目特別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橋,××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綜合改造、火車站東廣場、天香園擴建,解放東路二期,紫陽大道改造等項目。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當今,城市建設已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也是爭奪今后發展主動權的制高點。××大規模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區發展必將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我區自改名為××區以來,已經邁進了城市開發建設和發展城市經濟的新階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資源,如何增創城市發展新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我區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甚至可以說,生態文明新城區的開發建設是我區發展最大最重要的項目。而要實施這個項目,就必須抓緊制訂規劃。
這個規劃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走新型城鎮化的路子,堅持完善一核二區三帶的功能布局,全面啟動羅家板塊,儲備“留白”揚子洲新區,逐步將我區開發建設的重心東移,用3-5年的時間,力爭在羅家板塊上再造一個××經濟總量。
這個規劃的意義在于:對外是樹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響力。對內可以統一思想,激活內力,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對客商則是吸引力,是投資環境。